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文学史复习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白体

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3晚唐体

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4西昆体

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5半山体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

6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7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8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10诚斋体

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因其自号诚斋,故名。杨万里写诗强调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语言生动活泼,平易浅近,不避俚俗,与江西诗风有较大的差别。

11元诗四大家:元代诗人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

12四大南戏:指元末明初南戏中兴时出现的四部传奇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13诸宫调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其形式是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连成短套,再以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缀成长篇,穿插说白,有说有唱,用以讲述长篇故事。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宋初三体

白体诗人:

学习对象:白居易

代表人物:徐铉、李昉

思想内容: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作

艺术特点:风格浅切清雅

缺陷:忽视了讽喻现实的精神,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王禹偁诗风:平易雅淡,浅切明畅,淡中有味结尾由他乡的村桥原树与家乡景色的相似,陡起思乡之愁,可以看出诗人是运用了以乐景写愁情的反衬手法。诗中不念京师而念家园,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失望,用笔极为含蓄。

晚唐体诗人:

学习对象:贾岛、姚合

代表人物:九僧、林逋、寇准

思想内容:描写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

艺术特点:风格清冷幽静、闲淡邃远,透出高洁超逸之气。

缺陷: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境界偏于纤小。

西昆体诗人:

学习对象:李商隐

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思想内容:怀古咏史、咏物、流连光景

艺术特点: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缺陷:思想内容贫乏,缺少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艺术上专意模仿,徒具华丽形式而缺乏气韵。

宋诗的流变

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落的梅枝,倒映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是黄昏淡淡的月色。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融合,韵味卓然。

2、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张有哪些?诗、文(古文、赋、四六)的成就有哪些?《戏答元珍》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理论主张:

1、散文的功能:文章之“道”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应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为“道胜文至”,“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主张语言平易流畅

欧阳修诗文成就:诗歌创作:思想内容:1、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内容《食糟民》2、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戏答元珍》3、对历史题材的吟咏《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散文创作:

政论散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

写景抒情散文:《秋声赋》、《醉翁亭记》

叙事怀人散文:《苏氏文集序》《王彦章画像记》、《泷冈阡表》、《苏氏文集序》

【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作品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作品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且又真挚,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信念,耐人思索回味。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在情感书写方面跌宕起落,章法谨严有序)

3、王安石“半山体”的特点

后期的诗歌(“半山体”或“王荆公体”)思想内容:描写山水自然

艺术特点: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

4、晏欧词的特点。晏殊《浣溪沙》

晏欧词的特点:①从词的形式看:大部分是小令,或近乎小令的中调。②从词的内容看:写的大多数是男女相思、伤春伤别的思想情感。③从词的艺术看:风格柔婉、含蓄蕴藉、措辞闲雅,很少用直写和铺叙的手法。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世俗性的内容、通俗化的语言、“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感悟 2.伤春 3.怀人 4.对历史发

展规律、生活本质的思索

5、北宋前期的两位诗人苏舜卿与梅尧臣。(称为苏梅)P46-47

6、张先《天仙子》

词作内容: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中”)

艺术特点:第一,善于炼字(“张三影”)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第二,长调的运用;第三,词序的运用;第四,以赠别酬唱改变词娱宾遣兴的功能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7、柳永词的特点《雨霖铃》(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1.词作内容变“雅”为“俗”: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歌妓的情感与生活、羁旅行役之感、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等,改变了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1)、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雨霖铃》《定风波》

(2)、表现羁旅行役之苦。《八声甘州》

(3)、描写城市风光。《望海潮》

2、大量创制新的词调。

3、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4、表现方法的变革,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

5、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多重时空转换的结构方式。

6、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雅词多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俗词则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

《雨霖铃》:(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8、苏轼对词的革新(“以诗为词”);《江城子》、《游金山寺》(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对词的彻底改革(以诗为词):

1、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主张“诗词一体”、“自是一家”。

2、内容上,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

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悼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报国雄心:《江城子》(密州出猎)

仕途失意:《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田园生活:《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然风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人生哲理: 《蝶恋花》

3、风格的多样,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婉约:《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豪放:《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

清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幽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5、以诗为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6、语言高度诗化。

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使作品更加含蓄蕴藉;

大量运用流年、人生、人间、天涯、尘凡、光阴、浮生、浮世、今古、世路、劳生等抽象的词汇,将读者的思绪从对经验范围内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引向抽象的思索;

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千骑、千家、万事、千顷、万里、百年、三万六千场等,使作品呈现阔大的意境。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1、用题序。苏轼把词变为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说明。有些苏词的题序交代词的创作动机和缘起,以确定词中所抒情感的指向,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另有一些题序与词本文在内容上有互补作用,如《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二词,词序用来纪事,词本文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情感。

2、用典故。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下阕用冯唐故事,既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历史人物和自我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9、秦观词的特点《踏莎行》

秦观的词一方面继承了苏词突出自我抒情的特点,在词中表现身世之感;但又力避苏词过分诗化的特征(如用典、大量议论等)。一方面既继承传统词,特别是柳永词的婉约、铺叙手法,同时又扬弃了柳永的市井味。

词作内容:

1、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如:《鹊桥仙》,

且“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如:《满庭芳》

2、直接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如:《踏莎行》

艺术特点:

1、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

2、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

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无法把控的因素,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也不由自主地向北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生活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

10、黄庭坚的诗歌特点《登快阁》

黄诗的整个诗歌创作,始终都贯穿着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

1、黄诗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在必要处来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例如《次韵裴仲谋同年》的次联:“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

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来形容煎茶的声音,又如“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以古代志士仁人来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都是是很新警的比喻。

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构思巧妙,以故为新,令人新奇。

4、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等;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如《题落星寺》。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诗论强调“点铁成金”,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宋末方回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11、南宋前期的四六名家汪藻的成就最为突出

南宋前期的四六名家有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等,其中汪藻成就最高(《皇太后告天下书》、《建炎三十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12、李清照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作内容:

受生活境遇的影响,明显地分为三个时期:

少女时期:纯真欢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

少妇时期:离别相思《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嫠妇时期:故国之思、身世之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易安体的独特韵味:

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运用各种手法,使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别是一家的词境: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

1、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寻寻觅觅)];“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落日镕金)]等动作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2、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

(1)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无论是写清绘景还是咏物,如《醉花阴》、《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荡)和《孤雁儿》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的意境。

4、李清照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13、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以文为词”

《摸鱼儿》

1、艺术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

2、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主导风格是豪放,悲慨雄放婉约之作妩媚缠绵(《青玉案》)刚柔相济亦刚亦柔(《摸鱼儿》)

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以文为词(1、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2、稼轩还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句法语汇入词,信手拈来,皆如己出,并不违反词的格律规范。)

4、多样化艺术手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直抒胸臆的赋笔,以情感人;比兴寄托手法,以香草美人

为喻来寄托情志

《摸鱼儿》“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意蕴: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斜阳正照在烟柳上,突出春末花残叶茂。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以“烟柳断肠”作结,首尾对应,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与怨望之情。

全词运用比兴象征和以古喻今的手法,兴寄深婉;借助凄美的意象,以哀婉的情抒发激烈的政治幽愤和沉痛的爱国感情,寄托遥深。

14、吴文英的词作的特点。其自度曲《莺啼序》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分析词在p151中段)

如果说辛弃疾及辛派词人继承了苏轼的传统,以表现爱国的豪放之情为主,那么,姜夔、吴文英等则承袭了周邦彦的衣钵,在词的格律、辞藻等方面下功夫,从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宋词。吴文英被称为“词家之李商隐”,其词被评作“七宝楼台”:注重辞藻,意象密集而又思绪大幅跳跃,且多用典故,读来颇觉晦涩。(在艺术思维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其次在章法结构上,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语言生新奇异,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完全凭主观心理感受随意组合;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词的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集深幽的语言风格。P150-152)

15、姜夔词的特点(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具有幽韵冷香特色)

精通音律、音节谐婉;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清空”:所谓“清空”(清雅、空灵),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以《扬州慢》(淮左名都)为例: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通感,作者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用一正一反,一实一墟,恰好鲜明对照。

16、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1、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他梦来:因风雨声而引起联想,梦到边地作战景象)

2、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作品选P195)

3、语多豪壮。

杨万里诚斋体的特点:

1、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2、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

3、风格幽默风趣。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合了中国两大类型田园诗的内容与风格: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

17、宋元话本的文学地位

18、元剧的“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的形象分析:

1、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悲剧形象。

2、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反抗精神:面对张驴儿的胁迫,誓死不从。面对贪官昏吏的糊涂判案及以打婆婆要挟,虽屈从认错,却发下三桩誓愿以鸣自己的不白之冤。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本色派的大师风格。

《救风尘》

赵盼儿的形象特点:1、饱经风霜,世故机智。2、侠义心肠,仗义救人。3、泼辣豪放,出语痛快。

《单刀会》

历史剧的时代性:

1、将史书中“诸将军单刀赴会”改成关羽一人单刀赴会,突出其过人气;将史书中性格宽厚的鲁肃改为奸佞小人,衬托出关羽的正义。

2、从反抗民族压迫出发,以蜀汉为正统,处处维护汉朝的土地和声誉,反映元代汉族人民要求扬眉吐气的心声。

白朴《梧桐雨》(唐明皇,杨玉环)《墙头马上》(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李千金、裴少俊)

马致远(曲状元),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汉宫秋》(王昭君)。《汉宫秋》着力写的是一个奇女子的故事.王昭君受奸人陷害, 加上匈奴犯境的强大压力, 不得不以一弱女子纤手擎天, 牺牲个人以保国家, 这是一个以一己之力独蹈家国之痛的奇女子形象! 在汉元帝与王昭君的欢情上, 《汉宫秋》的笔墨是简略的, 一共只有元帝夜巡初遇昭君和退朝看望昭君两个场面, 而且都是静态的, 着力於描写皇帝欣赏王昭君的文静端庄.而对王昭君敢於挺身而出, 为家国之痛而毅然出行, 则大抒笔墨, 在这一点上,《汉宫秋》的主题思想是积极的.

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19、王实甫《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厢记》天下夺魁:

一、震撼世俗的主题思想:“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二、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高超的结构艺术。四、杰出的语言艺术。

张生的形象特点:

英俊儒雅:

“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才思敏捷、富有胆略:

智激惠明勇退贼兵

精通音律琴音诉情

文章魁首一举及第

“志诚种”:

1、冲破地位悬殊的观念

2、想方设法接近莺莺

3、将爱情看得比功名重

4、将爱情看得比性命重

5、为爱情不惜向丫鬟下跪

6、得功名后一如既往地对莺莺真情

“傻角”和“银样镴枪头”张生与红娘初见时唐突的自报家门自以为是的猜诗谜

崔莺莺的形象特点:美丽多情敏慧叛逆

反抗性:

1、注重感情而无视门第观念

2、与来自家庭的封建势力作斗争

3、与自身的封建礼教烙印作斗争

红娘的形象特点:富有正义感机智泼辣

高超的结构艺术:

1、创新了体制

五本二十一折,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惯例。不限一人主唱,有些场合采取合唱对唱的方式。

2、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主线)崔、张、红——老夫人

(辅线)张、红——崔

“悬念”和“突转”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杰出的语言艺术:

(明代评点家张竹坡:“花娇月媚”)

1、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形象传神的叙述语言描写传神巧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托物言情,融情于景(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

3、音律谐适,善用对偶,文辞整饬;善用叠音迭词,情浓味足善用古诗词、俗语,清丽鲜活

20、南北戏剧圈的创作情况(见课本五六章)

21、《琵琶记》(前身、“词曲之祖”)

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被誉为“南戏之祖”、“词曲之祖”

《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

1.《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

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2.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

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琵琶记》的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

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蔡伯喈形象塑造

《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蔡伯喈是《琵琶记》中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1.《琵琶记》一开场,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之人,无意于仕进,想侍奉父母。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举之路。由于长期在外,不能侍奉父母。在众人眼里,他对父母不能进孝道,大逆不道,他本人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

2.为了给蔡伯喈开脱,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不从”的情节。由于面对无法抗拒父命、权势和圣旨,他只有违心地认命了,屈服了。他的不教不义,竟是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3.蔡伯喈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以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了读书人身上的软弱和动摇,也反映出士人被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剧作家对读书应举人的灵魂问是拷问是很深刻的,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剧性格和复杂心态。

赵五娘的形象特点:孝顺、忠贞、善良、坚韧。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

22、四大南戏:柯丹邱《荆钗记》、施惠《白兔记》《拜月亭记》(徐?)《杀狗记》

23、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补)(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张可久和乔吉“曲中李杜”;张可久的《小山乐府(散曲)》、睢景臣的《高祖还乡》、贯云石和徐再思的《酸甜乐府》。元代诗文:元代诗文对唐宋诗文的沿革在元代的理学家中,刘因的文学成就最突出杨维桢“铁崖体”;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

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 A. 王禹唐 B. 穆修 C. 柳开 D. 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 A. 李白 B. 韩愈 C. 王维 D. 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 宋词的开创者 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 A. 李维 B. 丁渭 C. 穆修 D. 杨亿 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2. 柳永的集子是(D )。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 秦观 B. 柳永 C. 晏殊 D. 欧阳修 15. 《淮海集》的作者是(D )。 A. 王令 B. 柳永 C. 贺铸 D. 秦观 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A )。 A. 周邦彦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A. 稼轩词派 B. 清雅词派 C. 大晟词派 D. 婉约词派 18. 易安居士是(B )。 A. 秦观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辛弃疾 19. 《漱玉集》的作者是(D )。 A. 晏殊 B. 周邦彦 C. 朱敦儒 D. 李清照 20. 苏轼的号是(C )。 A. 子瞻 B. 颍滨遗老 C. 东坡居士 D. 半山 21.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B )。 A. 曾巩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梅尧臣 22. 《元丰类稿》的作者是(C )。 A. 范仲淹 B. 苏舜钦C :曾巩D. 苏辙 23. “山谷体”是指(A )的诗歌。 A. 黄庭坚 B. 陈与义 C. 陈师道 D. 吕本中 24. 提出“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的作家是(A )。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I. Use of English(20%)—交际英语,共1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II.Reading Comprehension (40%)—阅读理解,4篇文章,共2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III.Vocabulary and Structure(30%)—词汇与语法,共3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IV.Cloze Test (10%)—完形填空,共1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I. Use of English (10×2) Directions:In this part there are 10 incomplete dialogues. For each dialogu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dialogu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____________ A. No, I couldn?t. B.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C. I couldn?t tell you. D. You can?t ask me. 2. — What day is today? — _____________. A. Today is March 24. B. Today is not bad. C. Today is sunny D. Today is Saturday 3. —How do you do? Glad to see you.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ow are you? Me too. B. 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C.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D. Nice, how are you? 4. —I?m sorry. Bob?s not in his office. — _________ A. Can you take a message for me? B. Are you sure for that? C.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D. Can you phone me? 5. —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in London? — __________. A. I moved here from Paris B. My whole life C. I?ve worked here for almost 10 years D. I?ve never traveled there 6. —Good night and thanks again.

英国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英国文学史 Part one: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Chapter 1 The Making of England 1. The early inhabitants in the island now we call England were Britons, a tribe of Gelts. 2. In 55 B.C., Britain was invaded by Julius Caesar. The Roman occupation lasted for about 400 years. It was also during the Roman role that Christianity was introduced to Britain. And in 410 A.D., all the Roman troops went back to the continent and never returned. 3. The English Conquest At the same time Britain was invaded by swarms of pirates(海盗). They were three tribes from Northern Europe: 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And by the 7th century these small kingdoms were combined into a United Kingdom called England, or, the land of Angles. And the three dialects spoken by them naturally grew into a single language called Anglo -Saxon, or Old English. 4. The Social Condition of the Anglo -Saxon Therefore, the Anglo -Saxon period witnessed a transition from tribal society to feudalism. 5. Anglo -Saxon Religious Belief and Its Influence The Anglo -Saxons were Christianized in the seventh century. Chapter 2 Beowulf 1. Anglo -Saxon Poetry But there is one long poem of over 3,000 lines. It is Beowulf, 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Grendel is a monster described in Beowulf. 3. Analysis of Its Content Beowulf is a folk lengend brought to England by Anglo -Saxons from their continental homes. It had been passed from mouth to mouth for hundreds of years before it was written down in the tenth century. 4. Features of Beowul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n its poetical form is the use of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Chapter 3 Feudal England 1)T he Norman Conquest 2. The Norman Conquest The French -speaking Normans under Duke William came in 1066. After defeating the English at Hastings, William was crowned as King of England. The Norman Conquest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feudalism in England.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文学史复习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白体 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3晚唐体 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4西昆体 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5半山体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 6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7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8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唐有韩愈,宋为欧阳修、三苏和曾巩、王安石) 9、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的体制特点:(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0、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他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是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重要关节,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1、王西厢:《王西厢》的本事源于唐稹的《会真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称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英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三年级专业生期末考试必备)[1] (1)

英国文学史资料British Writers and Works I. Old English Literature & The Late Medieval Ages 贝奥武夫: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Epic:long narrative poems that record the adventures or heroic deeds of a hero enacted in vast landscapes. The style of epic is grand and elevated. e.g.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 Artistic features: https://www.doczj.com/doc/1f7601087.html,ing alliteration Definition of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meaning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头韵) Some examples on P5 https://www.doczj.com/doc/1f7601087.html,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Definition of understatement: expressing something in a controlled way Understatement is a typical way for Englishm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Geoffer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1340(?)~1400 (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It is ____alone who,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literature, presented to us a comprehensive (综合的,广泛的)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English society of his time and created a whole gallery of vivid charact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 A ) A. Geoffrey Chaucer B. Matin Luther C. William Langland D. John Gower writing style: wisdom, humor, humanity. ① 坎特伯雷故事集: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双韵体) by middle English ②特罗伊拉斯和克莱希德 ③ 声誉之宫 Medieval Ages’ popular Literary form: Romance(传奇故事) Famous three:King Arthur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Beowulf II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 period of drama and poetry. The Elizabethan drama is the real mainstream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Renaissance: the activity, spirit, or time of the great revival of art,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in Europe beginning in the 14th century and extending to the 17th century, mar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 Three historical events of the Renaissance – rebirth or revival: 1.new discoveries in geography and astrology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 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永嘉四灵:是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英语总复习虚拟语气综合分类解析(1)

英语总复习虚拟语气综合分类解析(1) 一、初中英语虚拟语气 1.If I ____ a candle, I would light the world bright. A.am B.are C.be D.were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将点亮这个世界。if I were 如果我是…,were虚拟语气,be动词都用were,故选D 考点: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 点评: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是中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为三种情况: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式(be用were),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do;2.表示与过去的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 done;3.表将来的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谓语动词用should+动词/did/were to do,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do。 2.If I ___ you, I ___ be afraid . A.was, wouldn’t B.were, won’t C.were, wouldn’t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可知此句的含义是如果我是你,我就不害怕。考查的是虚拟语气的基本用法。条件用过去时,主句要用过去将来时,故选C。 考点:虚拟语气 点评:虚拟语气其实就是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词义为“如果”,不过这个条件是无法实现的。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表示,则主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将来时。 3.If I _____ one million dollars, I________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ith my parents. A.have; will B.had; will C.had; will D.had; woul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我有一百万美元,我要和我的父母环游世界。结合语境可知主句描述的是将来动作,用将来时态。从句中是对将来的虚拟,故用过去时态。选D。 考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点评: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说的话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假设、愿望、怀疑或推测。其主要有三种结构: 1、与现在事实相反 若与现在事实相反,条件从句的谓语用过去式(be通常用were),主句谓语用“should (would, could, might)+动词原形” 2、与过去事实相反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四)题库

第五编宋代文学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_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 o 3、叶燮《原诗》说:“_________ 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晚唐体的盟主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__________________ ,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 2、在宋代词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 别,也能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 )。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张三影”得名是因写“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______________ ,大成于 _________________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____________ ,深婉开____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出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 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 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 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 1、欧阳修议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 》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 ______________ 》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 》,其文赋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其散文中《__________ 》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 自然。 2、梅尧臣论诗说“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3、宋诗畅尽而“ ____________ ”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 4、王安石散文风貌被清人刘熙载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5、王安石咏史诗的代表作是《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名词解释

37。江湖诗派 ⑴基本性质: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 ⑵得名由来: ①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②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⑶代表作家: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 ⑷主要特征: ①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 ②其成员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吏。 ③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轻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2。西昆体 ⑴历史地位: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⑵得名由来:“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⑶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⑷主要特点: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特征,多为近体诗,如杨亿的《南朝》,但因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往往徒有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13。山谷诗体 ⑴诗体作者: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⑵理论主张: ①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 ②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 ⑶主要特征: ①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 ②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⑷历史评价: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17。江西诗派 ⑴历史地位: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⑵名称由来: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⑶主要成员: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⑷基本性质:

英国文学简史期末考试资料

英国文学简史 英美文学史名词翻译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Metaphysical poetry (玄学派诗歌) Classism (古典主义)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Byronic Hero (拜伦式英雄) Aestheticism(美学主义)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识流) the Age of Realism (现实主义时期) Naturalism (自然主义) Local Colorist (乡土文学) Imagism (意象主义) The Los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 The Beat Generation (垮掉的一代) Metaphysical poets (玄学派诗人)New Criticism (新批评主义) Feminism(女权主义) Hemingway Code Hero (海明威式英雄) 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 Post modernity (后现代主义) Realism (现实主义) Allegory (寓言) Romance (传奇) epic(史诗) Blank Verse (无韵诗) Essay (随笔) Masques or Masks (假面剧) Spenserian Stanza (斯宾塞诗节) Three Unities (三一.原则) Meter (格律) Soliloquy (独白) Cavalier poets (骑士派诗人) Elegy (挽歌) . Action/plot (情节) Atmosphere (基调) Epigram (警句) The Heroic Couplet (英雄对偶句) Sentimentalism (感伤主义文学) Aside (旁白) Denouement (戏剧结局) parable (寓言) Genre (流派) Irony (反讽) Satire (讽刺) Lyric (抒情诗) Ode (颂歌) Pastoral (田园诗) Canto (诗章) Lake Poets (湖畔诗人) Image (意象) Dramatic monologue(戏剧独白)Psychological novel (心理小说) Allusion (典故) Protagonist and Antagonist (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Symbolism (象征主义)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 Anti-hero (反面人物) Rhyme (押韵) Round Character (丰满的人物) Flat character (平淡的人物) Oedipus complex (俄狄浦斯情结/蛮母厌父情结) Iambic pentameter (抑扬格五音步) Poetic license (诗的破格) Legend (传说) Myth (神话) Pessimism (悲观主义) Tragicomedy (悲喜剧) Comedy of manners (风俗喜剧) Free Verse (自由体诗歌) Magic realism (魔幻现实主义) Autobiography (自传) Biography (传记) Foot (脚注) Protagonist (正面人物) Psychological Realism (心理现实主义) Setting (背景) Chronicle《编年史》Ballads 民谣 consonant(协调,一致) repetition (反复) repeated initial(开头的)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四)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 ”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 ”;“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 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 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 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 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2、梅尧臣论诗说“,”。 3、宋诗畅尽而“”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 4、王安石散文风貌被清人刘熙载称为“”。 5、王安石咏史诗的代表作是《》、《》。 三.简答 1、“太学体”的产生与消亡。 2、欧、梅等人的诗歌主张。

古代文学史大三上复习知识点(宋元文学)

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背诵19句(考5句)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6.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8.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9.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12.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13.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池怀旧》文学史P60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文学史P74 15.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门。——秦观《满庭芳》文学史P93 16.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文学史P95 17.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文学史P147 18.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P147 19.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元好问《壬辰十二月》文学史P179 二.名句赏析(考5句)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P38 2.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P39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P46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P52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P54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文学史P90 9.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文学史P146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文学史P297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大处着笔勾勒,“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景小处着手。重”山多,“复”水曲,为“凝”作烘托;“暗”柳木茂盛;“明”众花繁盛,柳花相映,生机勃勃,暗示有人存在,“又”突出惊喜、欣喜之情,化用前人之句,又赋予其新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