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

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

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位权:一个与数字位置有关的常数,位权=Rn

6.数据、信息和信息编码的概念

数据不仅指数字、字母、文字和其他特殊字符。而且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

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记录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信息强调的是对人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与决策。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概念等,是一种可供加工的特殊表达形式。

信息编码的基本元素是0和1两个数码,称为二进制。

7.计算机仍采用二进制位数表示信息的原因:

1)物理上容易实现 2)运算规则简单 3)可靠性高 4)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

8.二进制和其它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转二进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直至商为0;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为止。

十进制转八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8,小数部分乘以8。

十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16,小数部分乘以16。

9.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位(bit):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元(0、1)

字节(Byte):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8bit/Byte)

常用的字节计数单位:

1KB=1024 Byte (210B) 1MB=1024 KB (220B)

1GB=1024 MB (230B) 1TB=1024 GB (240B)

字长:CPU一次处理数据的二进制位数。

10.信息表示与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利用数字串来标识所处理对象的不同个体。

?在数学中,数值是用“+”和“-”表示正数和负数的,而在计算机中只有0和1,所以正负号也用0和1表示,即数值符号数字化。

?“模”是指一个系统所能表示的数据个数。按模运算是指运算结果超过模时,模(或模的整数倍)将溢出而只剩下余数。

假设M为模,若数a,b满足a+b=M,则称a,b互为补数。

在有模运算中,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对模的补数。

?原码用0表示正号 1表示负号例如:(+45)10的原码为(00101101)

,(-45)的原码为(10101101)2

2

?反码对于正数,其反码与其原码相同;对于负数,用相应正数的原码各位取反来表示,包括将符号位取反。

?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原码和反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该负数的反码末位加1.

11.实数的表示

定点数:小数点位置固定的数称为定点数。

浮点数:小数点位置不固定的数称为浮点数

?BCD码即用二进制位表示十进制,最常见的是842BCD码采用四位二进制表示一位十进制。

?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字节占8位二进制,一个ASSII码占最低7位,最高位通常定位0.可以有27中状态,即128种状态。

?汉字编码输入码

a)输入码

b)国标码和区位码: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的编码,且每个字节最高位均为0。

所有汉字分94个区,每个区94个汉字。由此构成区位码。而区位码的区码和位码各加32就得到国标码。

c)机内码

d)字型码:汉字存储在计算机内采用机内码,但输出时必须转换成字形码,

再根据字形码输出汉字。字形码又称汉字字模,用于在显示器或打印机上输出各种文字和符号。点阵汉字:每一个汉字以点阵形式存储,有点的地方为“1”,空白的地方为“0”。有16×16、24×24、48×48点阵等。点阵越大,字形分辨率越好,字形也越美观,但汉字存储的字节数就多,字库也就越庞大。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其中:中央处理器(简称CPU)=运算器+控制器

主机=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

软件是指各类程序和数据,计算机软件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要的系统软件和用户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2.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结构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是将程序和数据事先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在执行时将程序和数据先从外存装入内存中,然后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自动地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的基本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程序和数据。

(2) 计算机硬件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3)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4) 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程序) 工作。

3.中央处理器 CPU

CPU:运算器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器部件。

CPU从存储器取出指令,放入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1) 主频/外频(主频=外频×倍频,即CPU工作频率)

(2) 数据总线宽度(即字长,指CPU传输数据的位数)

(3)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访问的地址空间)

(4) 工作电压(低电压可减少CPU过热,降低功耗)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 2CO 3 小苏打:NaHCO 3 大苏打:Na 2S 2O 3 石膏(生石膏):CaSO 4.2H 2O 熟石膏:2CaSO 4·.H 2O 莹石:CaF 2 重晶石:BaSO 4(无毒) 碳铵:NH 4HCO 3 石灰石、大理石:CaCO 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 2SO 4·7H 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 4·7H 2O 干冰:CO 2 明矾:KAl (SO4)2·12H 2O 漂白粉:Ca (ClO)2 、CaCl 2(混和物) 泻盐:MgSO 4·7H 2O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双氧水:H 2O 2 皓矾:ZnSO 4·7H 2O 硅石、石英:SiO 2 刚玉:Al 2O 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 2SiO 3 铁红、铁矿:Fe 2O 3 磁铁矿:Fe 3O 4 黄铁矿、硫铁矿:FeS 2 铜绿、孔雀石:Cu 2 (OH)2CO 3 菱铁矿:FeCO 3 赤铜矿:Cu 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 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 2SiO 3、CaSiO 3、SiO 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 2PO 4)2和CaSO 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 2PO 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 4 水煤气:CO 和H 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 4)2 (SO 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 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 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 2O 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 (NH 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 3 电石:CaC 2 电石气:C 2H 2 (乙炔) TNT :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 2H 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 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 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 2S 、CO 2、CO 等。 甘油、丙三醇 :C 3H 8O 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 2、CH 4、乙烯、CO 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 6H 12O 6 果糖:C 6H 12O 6 蔗糖:C 12H 22O 11 麦芽糖:C 12H 22O 11 淀粉:(C 6H 10O 5)n 硬脂酸:C 17H 35COOH 油酸:C 17H 33COOH 软脂酸:C 15H 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 —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 2和水,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 2+——浅绿色 Fe 3O 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 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 ——黑色的粉末 Fe (NH 4)2(SO 4)2——淡蓝绿色 Fe 2O 3——红棕色粉末 FeS ——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 2+——蓝色 CuO ——黑色 Cu 2O ——红色 CuSO 4(无水)—白色 CuSO 4·5H 2O ——蓝色 Cu 2 (OH)2CO 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 3)4]SO 4——深蓝色溶液 BaSO 4 、BaCO 3 、Ag 2CO 3 、CaCO 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 4SiO 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 2、氯水——黄绿色 F 2——淡黄绿色气体 Br 2——深红棕色液体 I 2——紫黑色固体 HF 、HCl 、HBr 、HI 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 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 4--——紫色 MnO 4-——紫色 Na 2O 2—淡黄色固体 Ag 3PO 4—黄色沉淀 S —黄色固体 AgBr —浅黄色沉淀 AgI —黄色沉淀 O 3—淡蓝色气体 SO 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 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 ——腐蚀玻璃 N 2O 4、NO ——无色气体 NO 2——红棕色气体 NH 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 4Cl 反应是吸热的; 2、Na 与H 2O (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 砖红、Na +(黄色)、K +(紫色)。 4、Cu 丝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 2在Cl 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 在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 在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 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 3与HCl 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 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 ),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 腐蚀玻璃:4HF + SiO 2 = SiF 4 + 2H 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 、Al 在浓H 2SO 4和浓HNO 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 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 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 2——淡蓝色火焰 H 2S ——淡蓝色火焰 CO ——蓝色火焰 CH 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 在O 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32OH Fe OH Fe 红褐色白色沉淀空气??→? 20.浅黄色固体:S 或Na 2O 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 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 2+(浅绿色)、Fe 3+(黄色)、Cu 2+(蓝色)、MnO 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 、Cu 2O 、Fe 2O 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 、FeO 、FeS 、CuS 、Ag 2S 、PbS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Word 2003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位于界面最上方的蓝色长条区域,用于显示文件的名称与存储路径,称为标题栏 B.执行菜单栏的“视图”命令,点击“标尺”选项,在文本编辑区上边和下边会显示标尺 C.状态栏中会显示已经打开的Word文档的当前文档页码、文档总共的节数、文档的总页码、文档的作者、当前光标的位置信息 D.Word 2003一般默认安装在【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子文件夹下 2.在PC中,I/O的中文意思是(C)。 A.读写存储器 B.操作系统 C.输入/输出 D.接口电路 3.在Word 2003中,执行菜单栏中的(A)命令进行设置,可以禁止Word启动时自动显示任务窗格。 A.视图/任务窗格 B.文件/属性 C.窗口/任务窗格 D.工具/选项 4.Internet中电子邮件服务使用的协议是(D)。 A.TCP/IP B.HTTP/FTP C.SPX/IPX D.POP3/SMTP 5.当一个文档窗口被关闭时,该文档将(D)。 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贴板中 D.由用户决定是否保存 6. 与十进制数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A)。 A.0111 B.0101 C.1000 D.1001 7.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D)。 A.Byte B.KB C.MB D.GB 8.在Windows中按文件名查找时,可用(A)代替任意单个字符。 A.? B.* C.! D.% 9.在PowerPoint 2003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诗情画意”应用设计模板,在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B)。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10.Windows窗口菜单中呈灰色的选项,表示(A)。 A.该选项不能执行 B.该选项可以执行 C.该选项正在执行 D.该选项已被删除 11.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是由(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A.加法器 B.控制器 C.驱动器 D.中央处理器 12.在Windows中,若要查看某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可(B)该文件夹图标,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A.右键双击 B.右键单击 C.左键双击 D.左键单击 13.下列程序不属于附件的是(C)。 A.计算器 B.记事本 C.网上邻居 D.画笔 14.计算机系统加电启动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再给(A)加电。 A.主机 B.投影仪 C.显示器 D.打印机

运算放大器知识点总结

u o t u u i1 i2运算放大器知识点总结 1、 部分组成 偏置电路,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 2、零点漂移: (1)表现: 输入u i =0时,输出有缓慢变化的电压产生。 (2)原因: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当温度变化使第一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发生微小变化时,这种变化量会被后面的电路逐级放大,最终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电压漂移。因而零点漂移也叫温漂。 (3)衡量方法: 将输出漂移电压按电压增益折算到输入端计算。 例如 100,=u1A 100=u2A 10000=u A 如果输入等效为100uV ,漂移为1V 。 (4)减小漂移的措施: 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采用温度补偿,非线性元件 3、差动放大电路 运放的输入级一般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又称差分放大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成正比。它能较好地克服直接耦合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问题,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单元。 结构如右图: (1)对称性结构 β1=β2=β U BE1=U BE2= U BE r be1= r be2= r be R C1=R C2= R C R b1=R b2= R b (2)信号分类 差模信号:i2i1id =u u u - o u V CC V EE o u V CC V EE

i2 u EE 共模信号:) ( 2 1 = i2 i1 ic u u u+ 差模电压增益: id od ud = u u A 共模电压增益: ic oc uc = u u A 总输出电压: ic uc id ud oc od o =u A u A u u u+ = + 2 1 1 EE AB R R R V U + = 3 AB C3 V 7.0 R U I - = 2 C3 C2 C1 I I I= = ②动态 恒流源等效电阻:) // 1( 3 2 1 be3 3 ce R R R r R r R + + + = β 等效 ,且 2 1 2 1 2 1 // R R R R R R + ? = (5)差动放大器输入、输出方式的接法 u i1=u i2 =u ic,u id=0 设u i1 ↑,u i2↑ →u o1↓,u o2↓。 因u i1 = u i2, →u o1 = u o2 → u o= 0 (理想化)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 UC=0 i2 i1 u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 4 学时/周授课班级:XXX 学生人数:X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 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四章Internet 基础及应用第五章Word 2003 文字处理软件第六章Excel2003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第七章PowerPoint2003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60 学时。 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 WindowXP 、

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XX学院:XX 2013年12月31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 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 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 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 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 6.Linux,自由操作系统 7.OS功能(管理):进程和处理器,设备,存储,文件, 8.进程: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 9.状态:运行,就绪,阻塞 10.调度:剥夺式,非剥夺式 11.存储管理方式:单一连续,分区,页式和段式 12.文件名,最多,256字符 13.文件存储单位,簇 14.文件分配:连续,链式,索引 15.EXCEL,最多,255工作表,256列,每单元格65535字符,65536行 16.单元格全选,Ctrl+A;系统日期,Ctrl+;当前时间,Ctrl+Shift+;换行,Alt+Enter 17.SUM(B1:B2) , A VERAGE(B1:B2) , MAX/MIN(B1:B2)

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2017高考化学

2017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有机部分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Br–>Cl->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2Al3++ 3H2O = 2Al(OH)3↓+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 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2H2SO4 = 2PbSO4+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 –2e- →PbSO4 PbO2+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负极:Pb + SO42--2e- = PbSO4正极:PbO2 + 4H++ SO42-+2e- = PbSO4+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阴极:PbSO4+2e-= Pb + SO42-阳极:PbSO4+ 2H2O -2e- = PbO2 + 4H++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 + H2O = H2SO4+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可传递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 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 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1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 1.2 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0、一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 参考教材: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 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 一、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C类考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全(借鉴内容)

计算机课后练习答案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器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系统各种物理部件总称。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电子设备,它们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微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经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不仅是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看,更是技术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即目前流行的Office 2010的基本组件的用法;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5.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多媒体操作软件;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 3. Office 2010各组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5. 多媒体及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指导思想是: 1. 立足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现实生活贴切和具有趣味性的实例进行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强化实践,大学计算机这门课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因此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致用,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掌握。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知识点(完整版)

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的有: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等。 21、裸机指的是仅有硬件组成,没有软件的计算机。 第三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2、中国国家标准汉字信息交换编码是GB 2312-80,字符用ASCII码来表示。ASCII码是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恒置为0。五笔字型属于字型码,对于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利用键盘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是汉字输入码,任何汉字或字符在计算机内用唯一的机内码来表示,汉字点阵中的一个点是1bit。一个汉字在计算机内占两个字节(16bit)。 为了避免混淆,二进制数的单位用B来表示,八进制数的单位用O来表示,十进制数用D来表示,十六进制数的单位用H来表示。 23、存储容量的单位: bit(存储容量的最小的单位) Byte(字节),1 Byte=8bit KB ,1KB=210B=1024B MB ,1MB=210KB=1024KB GB,1GB=210MB=1024MB TB,1TB=210GB=1024GB 2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要求掌握不同进制数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求能够写出不同进制之间转换的过程)。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方法:整数部分(除基逆向取余);小数部分(乘基正向取整)。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是写出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具体方法是:先找小数点,然后分别向左向右编号,向左的编号从0开始、向右的编号从-1开始,然后写出对应的多项式之和) 注:考试时的计算题主要是考察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只考整数部分的转换)。请大家务必掌握! 25、ASCII码的规律: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DEL键除外);同一序列的ASCII码值按顺序依次增大。 26、一张标准3寸高密双面软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B。软盘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道从外向内编号,扇区是存储的最小单位,1个扇区的标准容量是512字节。 27、磁盘容量的计算: (1)已知某牌号的硬盘有20个盘面,1024个柱面,每个磁道上有128个扇区数,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的数据,则该硬盘的容量为。 20×1024×128×512=1342177280B (2)一个双面软盘,每个面有4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8扇区,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则该软盘的容量为2*40*8*512B=327680B

java各知识点详细总结

基础知识总结 写代码: 1,明确需求。我要做什么? 2,分析思路。我要怎么做?1,2,3。 3,确定步骤。每一个思路部分用到哪些语句,方法,和对象。 4,代码实现。用具体的语言代码把思路体现出来。 学习新技术的四点: 1,该技术是什么? 2,该技术有什么特点(使用注意): 3,该技术怎么使用。 4,该技术什么时候用?。 一:概述: 1991 年公司的等人开始开发名称为的语言,希望用于控制嵌入在有线电视交换盒、等的微处理器; 1994年将语言更名为; 的三种技术架构: :,开发企业环境下的应用程序,主要针对程序开发; :,完成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是其它两者的基础; :,开发电子消费产品和嵌入式设备,如手机中的程序; 1,:,的开发和运行环境,的开发工具和。 2,:,程序的运行环境,运行的所需的类库(虚拟机)。 3,配置环境变量:让\目录下的工具,可以在任意目录下运行,原因是,将该工具

所在目录告诉了系统,当使用该工具时,由系统帮我们去找指定的目录。 环境变量的配置: 1):永久配置方式:安装路径%\\ \ 2):临时配置方式::\ \\\ 特点:系统默认先去当前路径下找要执行的程序,如果没有,再去中设置的路径下找。 的配置: 1):永久配置方式::\:\ 2):临时配置方式::\:\ 注意:在定义环境变量时,需要注意的情况 如果没有定义环境变量,启动后,会在当前目录下查找要运行的类文件; 如果指定了,那么会在指定的目录下查找要运行的类文件。 还会在当前目录找吗?两种情况: 1):如果的值结尾处有分号,在具体路径中没有找到运行的类,会默认在当前目录再找一次。 2):如果的值结果出没有分号,在具体的路径中没有找到运行的类,不会再当前目录找。 一般不指定分号,如果没有在指定目录下找到要运行的类文件,就报错,这样可以调试程序。 4,命令和命令做什么事情呢? 要知道是分两部分的: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运行。 :负责的是编译的部分,当执行时,会启动的编译器程序。对指定扩展名的文件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 2013年12月3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