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王阳明心学-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

最新王阳明心学-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

最新王阳明心学-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
最新王阳明心学-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

王阳明心学-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

第一章:到底谁是王阳明

1 【单选题】(2分) 王陽明出生在餘姚自家的什麼樓?

A. 祥風樓

B. 夢神樓

C. 瑞雲樓

D. 吉雲樓

2 【单选题】(2分) 誰殺害王綱卻釋放其兒子王彥達?

A. 曹操

B. 晁錯

C. 曹賈

D. 曹真

3 【单选题】(2分) 王世傑曾被推薦到哪裡擔任貢生?

A. 北京國子監

B. 長安太學堂

C. 洛陽國子監洛陽國子監

D. 南京國子監

4 【单选题】(2分) 王倫特別愛拿什麼植物做為期許?

A. 蓮花

B. 松木

C. 竹子

D. 梅支

5 【单选题】(2分) 王華拆掉亭樓窗板乘板渡什麼江?

B. 漢江

C. 香江

D. 湘江

6 【单选题】(2分) 王華如何回應富翁「欲借人間種」的想法?

A. 勉納世間情

B. 恐驚天上神

C. 不擾生活禪

D. 難卻凡人欲

7 【单选题】(2分) 陽明覺得如何體會到「當見山高月更闊」?

A. 人眼大如天

B. 人臉大如月

C. 人心大如天

D. 人腦大如月

第二章:天下第一等事业

1 【单选题】(2分) 陽明覺得到底什麼是「天下第一等的事」?

A. 讀書娶得美眷

B. 讀書榮登科舉

C. 讀書可當大官

D. 讀書學做聖賢

2 【单选题】(2分) 陽明繼母趙氏的臥室裡出現什麼不祥生物?

A. 烏鴉

C. 狐狸

D. 太歲

3 【单选题】(2分) 陽明曾經夢見自己來到什麼廟宇?

A. 威武將軍廟

B. 車騎將軍廟

C. 靖海將軍廟

D. 伏波將軍廟

4 【单选题】(2分) 陽明曾效法諸葛亮上書什麼策對?

A. 保安策

B. 平安策

C. 治安策

D. 心安策

第三章:洞房花烛坐铁柱

1 【单选题】(2分) 陽明對誰「赤手挽銀河」的膽識有著嚮往?

A. 劉基

B. 徐達

C. 藍玉

D. 于謙

2 【单选题】(2分) 土木堡事變哪位皇帝親徵卻被俘?

A. 明英宗

B. 明景帝

C. 明孝宗

D. 明憲宗

3 【单选题】(2分) 于謙曾寫哪首詩表達自己粉身碎骨心情?

A. 石頭吟

B. 水泥吟

C. 骨灰吟

D. 石灰吟

4 【单选题】(2分) 奪門之變政客撞破哪裡讓明英宗再登基?

A. 北宮

B. 西宮

C. 東宮

D. 南宮

5 【单选题】(2分) 明憲宗將哪位大自己二十五歲女人立妃?

A. 白姑姑

B. 錢姑姑

C. 萬姑姑

D. 安姑姑

6 【单选题】(2分) 陽明新婚大喜日跟道士在哪間廟宇靜坐?

A. 銅柱廟

B. 萬福觀

C. 長壽殿

D. 鐵柱宮

7 【单选题】(2分) 北極星對儒家思想來說象徵什麼?

A. 愛情

B. 親情

C. 德性

D. 個性

8 【单选题】(2分) 陽明帶太太路經廣信拜訪哪位當世大儒?

A. 朱熹

B. 陳獻章

C. 吳與弼

D. 婁諒

9 【单选题】(2分) 誰最終慚愧自己不聽婦人的言語亡其身?

A. 朱元璋

B. 朱奠培

C. 朱覲鈞

D. 朱宸濠

第四章:阿仁成圣的愿望

1 【单选题】(2分) 如何理解人在尋常時刻感受生命不尋常?

A. 行為主義

B. 冥契主義

C. 保守主義

D. 建構主義

2 【单选题】(2分) 陽明在考場中潛意識底層冒出什麼幻象,說了甚麼話?

A. 商羯羅

B. 綠巨人

C. 費爾蒙

D. 黑使者

3 【单选题】(2分) 榮格稱女人無意識中的男人形象是什麼?

A. 阿摩尼

B. 費爾蒙

C. 阿尼瑪斯

D. 阿尼瑪

4 【单选题】(2分) 李東陽請王陽明寫什麼詩文來自勉落第?

A. 狀元賦

B. 探花賦

C. 榜眼賦

D. 進士賦

5 【单选题】(2分) 賜二甲進士出身第七人等於殿試第幾名?

A. 第七名

B. 第八名

C. 第九名

D. 第十名

6 【单选题】(2分) 陽明第一份工作派往什麼單位當見習生?

B. 刑部

C. 工部

D. 礼部

第五章:青春阿仁的蹄声

1 【单选题】(2分) 陽明幫王越造完墳墓後獲贈什麼當禮物?

A. 宝马

B. 宝剑

C. 宝玉

D. 宝石

2 【单选题】(2分) 哪則不是陽明罵獄吏在率獸食人的原因?

A. 拿囚犯糧食來餵豬

B. 拿豬糧食來餵囚犯

C. 在提牢廳內設豬圈

D. 在囚犯面前吃豬肉

3 【单选题】(2分) 陽明遇到什麼案件導致司法已失去威信?

A. 陳姓指揮官殺人事件

B. 劉姓傳令兵虐民事件

C. 張姓士官長自殺事件

D. 李姓情報官冤獄事件

4 【单选题】(2分) 百丈懷海禪師遇到什麼來請教因果問題?

A. 狸貓精

C. 野狐精

D. 松樹精

5 【单选题】(2分) 地藏洞異人跟陽明說誰是儒家的好秀才?

A. 周程

B. 程朱

C. 陸王

D. 周孔

6 【单选题】(2分) 陽明覺得發生旱災地方官不應該做什麼?

A. 漸減飲食

B. 大赦囚犯

C. 減輕稅收

D. 祈雨祝禱

7 【单选题】(2分) 後世認知陽明洞來自陽明在哪座山靜坐?

A. 五老峰

B. 九華山

C. 四明山

D. 八仙山

第六章:不依仙佛做真儒

1 【单选题】(2分) 陽明呼籲立志成聖招致眾人什麼評價?

A. 規勸回頭遠離妄想

B. 爭相走告拜師求道

C. 標新立異博取美名

D. 年紀尚輕不懂世故

2 【单选题】(2分) 朱祐樘臨死前沒找哪位大臣叮嚀後事?

A. 謝遷

B. 王華

C. 李東陽

D. 劉健

3 【单选题】(2分) 劉瑾制度化的索賄辦法稱作什麼名詞?

A. 常例

B. 常行

C. 常賄

D. 常賂

第七章:当混王遇见圣王

1 【单选题】(2分) 哪位司禮監掌印太監反對八虎卻被殺?

A. 劉瑾

B. 王越

C. 王岳

D. 張永

2 【单选题】(2分) 蔣欽死前在草擬上疏時發生什麼事情?

A. 燈下依稀傳來鬼哭聲

B. 窗外依稀傳來爆竹聲

C. 門外依稀傳來敲門聲

D. 屋外依稀傳來笑鬧聲

3 【单选题】(2分) 陽明因為上疏替誰申冤而被逮捕下獄?

A. 劉瑾

B. 劉健

C. 謝遷

D. 戴銑

4 【单选题】(2分) 陽明與哪位憤青文壇領袖共列奸黨?

A. 李東陽

B. 李夢陽

C. 何景明

D. 徐禎卿

5 【单选题】(2分) 「詔獄」是皇帝命誰直接控制的監獄?

A. 錦衣衛

B. 西廠

C. 東廠

D. 御林軍

第八章:夜静海涛三万里

1 【单选题】(2分) 誰是吳承恩創作孫悟空最早的原型?

A. 諸葛亮

B. 王心齋

C. 何心隱

D. 王陽明

2 【单选题】(2分) 陽明到哪裡擔任如同弼馬溫般的官員?

A. 盂城驛

B. 龍場驛

C. 辰溪驛

D. 鳳陽驛

3 【单选题】(2分) 陽明在哪裡遇見當年鐵柱宮的道士?

A. 伏波廟

B. 湧泉寺

C. 媽祖廟

D. 靈隱寺

4 【单选题】(2分) 陽明回哪裡探望擔任吏部尚書的父親?

A. 餘姚

B. 南京

C. 北京

D. 杭州

5 【单选题】(2分) 哪位不是第一批向阳明请求拜师的人?

A. 徐爱

B. 蔡宗衮

C. 朱节

D. 李梦阳

6 【单选题】(2分) “信仰并不需要任何证据,信仰本身就是未见事物的证据。”这句话出自哪位哲学家?

A. 胡塞尔

B. 马塞尔

C. 萨特

D. 罗洛梅

第九章:龙场大作弼马温

?第1部分

?总题数:6

?

1 【单选题】(2分) 陽明與婁諒的兩位兒子在哪裡敘舊?

A. 清水寺

B. 石亭寺

C. 孤山寺

D. 寒山寺

2 【单选题】(2分) 王陽明面對哭泣的老婦,感懷自己的身世,做了一首什麼詩?

A. 去婦吟

B. 悲女吟

C. 虞美人

D. 沅水驛

3 【单选题】(2分) 按照朝廷規定,龍場驛本應設置驛丞幾人?

A. 四人

B. 五人

D. 二人

4 【单选题】(2分) 太上老君被通稱為什麼?

A. 元始天尊

B. 道德天尊

C. 九陽真人

D. 靈寶天尊

5 【单选题】(2分) 竺道生對佛法的主張是什麼?

A. 一闡提皆具佛性

B.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C. 直澈心源,頓悟成佛

D. 起心外照,攝心內證

6 【单选题】(2分) 福州湧泉寺在五代樑朝時被改為什麼名字?

A. 國師館

B. 佛靈寺

C. 法海寺

D. 西禪寺

第十章:石棺大悟地狱前

1 【单选题】(2分) 竺道生主張「一闡提」都有什麼性?

A. 人性

B. 獸性

C. 神性

2 【单选题】(2分) 陽明面對什麼說自己只有等待天命?

A. 如棺材般的石頭

B. 如幽靈般的樹木

C. 如鏡子般的湖面

D. 如夢魅般的火花

3 【单选题】(2分) 陽明在哪裡祭祀客死異鄉的吏目呢?

A. 蜈蚣坡

B. 壁虎山

C. 蜘蛛洞

D. 蟑螂窩

4 【单选题】(2分) 誰說人只要打不垮都將變得更堅強?

A. 尼采

B. 沙特

C. 傅朗克

D. 叔本華

5 【单选题】(2分) 陽明大悟後寫什麼文章來自問自答?

A. 龍場生答問

B. 答毛憲副

C. 瘞旅文

D. 象祠記

6 【单选题】(2分) 奥地利心理学家傅朗克创立了什么学说?

A. 意义治疗学

B. 完形治疗学

C. 存在治疗学

D. 格式治疗学

7 【单选题】(2分) 阳明在贵州建立了什么书院?

A. 龙场书院

B. 贵阳书院

C. 修文书院

D. 龙岗书院

第十一章:踏上东归的征程

1 【单选题】(2分) 誰是陽明人生跌到谷底搭救的貴人?

A. 席书

B. 李东阳

C. 谢迁

D. 刘健

2 【单选题】(2分) 席書請教陽明什麼關鍵的思想問題?

A. 朱陆异同

B. 佛道异同

C. 老庄异同

D. 孟荀异同

3 【单选题】(2分) 陽明發現自性如同誰發現新大陸呢?

A. 哥伦布

B. 亚历山大

C. 凯撒

D. 哥白尼

4 【单选题】(2分) 何者不是〈教條示龍場諸生〉的提醒?

A. 知错

B. 责善

C. 勤学

D. 立志

5 【单选题】(2分) 陽明領悟什麼觀念才接著講知行合一?

A. 生死有命

B. 生生不息

C. 知足常乐

D. 吾性自足

第十二章:江湖重开新一春

1 【单选题】(2分) 陽明在青原書院書法自題什麼別號?

A. 樂水山人

B. 樂山居士

C. 樂天居士

D. 樂道山人

2 【单选题】(2分) 陽明到廬陵發現當地有何最大特色?

A. 善訟

B. 善鬥

C. 善賭

D. 善射

3 【单选题】(2分) 誰創設申明亭與旌善亭來查知民情?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孝宗

D. 明思宗

4 【单选题】(2分) 哪位大學士成就後世知名的六尺巷?

A. 张英

B. 王英

C. 李英

D. 赵英

5 【单选题】(2分) 哪位太監與文臣合謀終讓劉瑾伏誅?

A. 张永

B. 高凤

C. 罗祥

D. 魏彬

传习录1

《传习录》是明朝一代宗师王阳明先生语录、书信的简集,相当于孔门中的《论语》,而“传习”这两个字则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 王阳明(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余姚(今浙江)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释道各家学说,而且还能够统军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王阳明作为士大夫,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之人。一般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的人格魅力。 《传习录》包涵了王阳明全部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它不但影响中国几百年,而且享誉海外,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都被作为精神的范本,可见此书的价值和魅力。 东方雅集开设《传习录》精读系列课程。不求读完此书,只求每天一点实实在在的进步。每期共同体会分享每个段落提出的问题,反省体悟,改错圆梦。人类自文明社会起,沧海桑田,科技在进步,但人心总是未变,几千年前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意义和价值。们共同坐下来,面对阳明先生的谆谆教诲,滋养我们的心灵。 第一课主要内容 怎么学心学?是学还是用? 王阳明其人--------学生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教学相长--------会问问题的才是好学生。 儒家经典--------为什么首先讲《大学》而不是论语? 《传习录》第一个问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王阳明和朱熹谁对谁错?亲民还是新民?我们该怎么做?

浅析陆王学派的心学观

浅析陆王学派的心学观 【摘要】:宋明儒学之“心学”一系,常以“陆王”并称。本文浅谈一下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学派的心学观点,主要从陆九渊的心与理,王守仁的心与道,王守仁对陆九渊的思想的继承和扬弃,以及心学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这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心学理心即理陆九渊王守仁本体 通过中国教育史的学习,我对教育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而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心学。考研的时候对王阳明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心学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主观上觉得心学与唯心主义相关。借这次的论文,简要的梳理一下心学的基本观点及我的认识。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对陆九渊的思想继承和发展,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陆王学派主要指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流派。南宋时,陆九渊倡言心即理,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心”、“收其放心”的“简易”、“直捷”主张。他还同朱熹辩论过“无极”、“太极”等问题,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王守仁更是集心学之大成,并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推行“致良知”的方法,认为“良知”就是“天理”,“致良知”就是“明明德”同时提出“知行合一”的革命性观点,反对宋儒知先行后的说法或知而不行的做法。王守仁是陆九渊以后影响最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陆王两人对心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心学的彻底确立奠定了基础。所以我想以王守仁和陆九渊的主义观点为代表谈谈陆王学派的心学观。 一陆九渊的心与理 1.心即理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伦理纲常等同起来。陆九渊在哲学上提出“心即理”。他断言说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认为心也是唯一的实在。他通过对“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认识,并认为心即理是一直不变的。陆九渊的“心即理”是他思想理论的核心内容。所谓“心即理”,,就是把自然的普遍规律与纲常伦理合为一体,认为是人所固有的先验的意识。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理”与“心”既然是完全同一的,那么宇宙万事万物之“理”,就是每个人心中之“理”,所以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就人而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虽然可能有不同意见,但人的先验的道德意识没有差异。在他看来人心都是相同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又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他说:“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与程朱等人把“理”视为自然与社会最高的终极是截然不同的,陆九渊认为“理”的普遍必然性必须要通过人“心”来验证,人心之理是宇宙之理最完满的体现。 2.本心即理 “心”是陆九渊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他的哲学以“发明本心”为宗旨。他的学说中,对心和理都有其独特的见解。“理”这个范畴具有以下三层意义:第一,“理”是宇宙的本原。充塞宇宙的,是无限量的理,天地万物都是“理”

有为与无为_兼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二

有为与无为* ———兼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二 朱晓鹏 摘要阳明学因其讲本心良知,注重主体的心性修养和王阳明本人多次隐居,“出入佛老三十年”,至中后期仍然十分注重融摄道释,以至于阳明学长期被当作没有经世功能和有 为追求的纯粹心学或道禅之学。然而,从儒学固有的价值取向、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内在逻辑、性格特点以及王阳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来看,王阳明无疑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 实关怀和实践品格的儒者。而且阳明学中“良知”的自然展开,“知行合一”、“体用不二”、“万物一体”的理论特点又形成了其学说“立体达用”的逻辑架构。王阳明正是用这种逻辑架 构作为标准来对照查验其他思想学说,使之成为他展开儒道之辨、儒佛之辨的重要判据。 关键词王阳明儒道之辨经世有为立体达用体用不二 中图分类号B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10)02-0065-09 作者:朱晓鹏,男,1963年生,浙江缙云人,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近年主要从事道家哲学、阳明学的研究。杭州310036 儒家学说一直以来以其积极入世,鼓励士人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从而形成与佛道两家不同的价值取向。但至宋以后,随着孟子心性论在士人中间引起高度重视,加上禅学、道教的兴盛,对心性的探求一时间成为了当时儒者们的重要课题。这样,传统儒学的根本主张———内圣外王之道,被进一步构建于自我的“修身”或个体的“内圣”这一基本前提之下,从而就使儒家的“内圣”乃至“外王”之道充满了个体的体验性特点。但新儒家对“内圣”的偏重,终究没有导致对现世的彻底否定。即使是阳明心学提倡“心即理”,把道德本体回归到“一心”之中,并且“出入佛老三十年,”至中后期仍然十分注重融摄道释,在其一生的思想性格中深受道释的影响,也并没有因此真正隔绝“心”与外物的关系,即所谓“廓 *拙文“养生与养德———论王阳明中后期对道家道教的批评之一”,载《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2期。

王阳明名言带译文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哲学著作有:《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译文】读书写文章怎么能累人呢?是人自己被读书作文的得失观念所拖累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你没看着这花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静。当你来看这个花的时候,这个花的颜色和你看的同一时刻明白起来。因此知道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古人之学,切实为己.不徒事于讲说。 【译文】古人留下的学问,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好处的,不只是用于讲学谈论。 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译文】孔子“学而时习之”中“时习”的要领,只是独处时要谨慎小心。 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译文】人在官场中修行,和隐居山林修行相比,功夫难上十倍。 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译文】这颗心的良知,显著、明显地挂在那里不曾晦暗过,万古以来就像那个不变的太阳。

浅议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提纲

浅议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一选题依据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堪称儒家人格的典范,封建时代的完人。他的一生兼内圣于外王为一身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俱全,成为后世人格追求 的楷模。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发 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哲学资源,直至 今日,从道德伦理和环境伦理等角度都对我们有可取之处。对各种亟待 解决的社会道德问题王阳明心学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对于个人来讲, 体会“致良知”学说中强烈的使命感和道德自律精神,对于我们从内心 深处自觉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大有裨益。作为年轻 一代,我们应该看到,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呼唤一种个人对社会的使命感; 体会这一点,能够加深我们去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以文献作品为切入点,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做研究。第一部分考察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立论基础,即王阳明心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理论前提两个方面。 第二部分阐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这三个方面 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重点放在“致良知”学 说的理论与“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观。 第三部分评析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价值与启示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意义。第一,心学确立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 第二,心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在当下尤其显得重要。 第三,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 四论文进度 12月收集资料(图书馆,电子期刊,万方期刊网,百度) 1月分析和完善提纲。 1月—2月中旬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2月中旬—3月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 五参考文献 [1]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方志远.王阳明评传[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3]陆九渊:陆九渊集[M],中华书局,1980 年。 [4]王阳明:传习录[M],张怀承注译,岳麓书社,2004 年。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浅析王阳明的心学

浅析王阳明的心学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解放了自朱程以来对人性的束缚。改变了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 来,官方对于儒家文化的大一统垄断地位,更突破了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局限,一直被压抑、歪曲的“人”得到了空前解放。而其“知行合一”的重要理论对于当代生活尤其是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知行合一,心学,王阳明,教育工作 一,王阳明其人及其对程朱理学的影响 首先介绍一下阳明先生,王阳明, 名守仁, 字伯安, 阳明是他的号, 浙江余姚人, 生于宪宗成化八年( 1 4 7 2 年) , 死于世宗嘉靖七年( 1 5 2 8 年) 。他的父亲王华, 是成化年间的状元, 一宫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在家庭的熏陶和时代的刺激之下, 既要做官, 又想当圣贤, 既仇视农民起义, 又感慨士风的败坏。他曾被权阉刘瑾迫害流放, 却并不改变对朝廷的忠心。他亲自带兵旗压了闽赣两广等地农民和少数民族的起义, 平定了宗室宁王宣嚎对朝廷的 反叛。同时, 他深入探讨了程朱理学这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庞大体某, 将它所论证和宣扬的 纲常者分, 天理人欲等核心思想, 做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改造不论是学术还是“事功”, 王阳明都是统治阶级所玉需的人物。他的主观唯心论, 是陆九渊学说的引伸和发展, 而i 又带有更浓烈的佛教禅宗的色彩。阳明心学是禅宗化的儒学。 明朝官方统治思想是程朱理学, 它在明初占有独尊的地位。成化弘治以后, 长期被 压抑的陆九渊的心学开始抬头, 王阳明则公开地打出了陆学的旗帜, 以全扬他的良知学 说, 给了儒家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一个极端地发展。嘉靖以后, 陆王心学在思想界风靡 一时, 《明史·儒林传》说, 阳明学“门徒偏夭下, 流传渝百年”, “嘉、隆而后, 笃信程、朱, 不迁异说者, 无复儿人矣。”程朱理学, 从根本上说来, 是适应封建制度、符合地主阶级要求的, 大体说来, 王阳明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这样的工作。第一, 进一步强调主观精神( 人心) 的决定作用, 以整伤人们的封建道德; 第二, 给普通人指出一条道德修养乃至成 贤成圣的迅速简易的道路, 也就是把百姓变为圣贤的愚弄人民的道路。 二,王阳明心学的大体内容及其思想解放作用 阳明心学有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他认为,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内去求。“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你认为你是快乐的,再苦再累你也感觉幸福。你认为自己是痛苦的,锦衣玉食你也不满足。你的心,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心之本体”,人的固有道德意识,即“良知”,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先天具有判断是非、选择善恶的道德标准。知与行都是内心的道德标准发出来的,知是行的主导,行是知的体现。“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知行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他认为知行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批判了“先知后行”和“重知轻行”的观点。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躬实践而空谈学问,因为知与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 程朱理学曾抑制了几百年的思想自由,对此, 王阳明首先否定了“理”的外在性,主张把理置于每个人的心中, 从而建立起尊重各人主体作用的“心学”。朱熹主张客观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阳明的心学,在过去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而受到批评的,其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响之广大,远极于日本等国,从而使王阳明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王阳明的学说,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 “心即理”的观点,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他全部思想所建立的基点。 它大致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他要强调的是,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天理”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心”。他说“心即理”,就是要我们都要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道相一致的。人之所以可能是高尚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心即理”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心即理”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立足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会迷失方向;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本质表现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这个“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并且它永远都在,不会消失的。 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

王守仁的生平活动及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王守仁的生平活动及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王守仁(1472- 1529年)字伯安,浙江馀姚人。因筑室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一称《阳明全书》,以下简称《全书》) 三十八卷传世。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刑、兵部主事。因在反对宦官刘瑾的斗争中失势,廷杖四十、由赐二甲进士出身,兵部主事而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不久,刘瑾伏诛,王守仁得以复出。后以原官改升南京鸿胪卿,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过农民起义,所谓破山中贼,后平定宸濠之乱,升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兼左都御史,出征思田少数民族起义,第二年死于归途。 前面说过,王守仁生活的时代是政治、经济空前动荡的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①王守仁认为,政治、经济的动荡是由于道德沦丧,而道德沦丧是由于学术不明,学术不明是由于朱学的流弊所造成的。于是,他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为己任,从攻讦朱学入手,企图另辟蹊径,从思想谋略上解救明王朝的统治危机,为当时的社会探寻一条新的再生之路。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王守仁潜心探索心学理论,最后完成了心学思想体系的建构。 《明儒学案》作者黄宗羲根据王畿的记载,叙述了王守仁学术的创立过程: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②按照这个意见,王守仁的哲学思想是经过三次转变后形成的。这种转变,一方面与他的政治命运相伴随,另一方面也与对朱熹思想的认识有关。我们着重看后一方面。 王阳明早年就开始接受朱熹思想,他曾向吴与弼的弟子娄谅问学。开始他遍读了朱熹的著作,后来发现朱熹思想的矛盾,即所谓物理、吾心终判为二,由此产发了在事事物物上穷理,如何能明吾心之明德的疑问。《年谱?阳明集要》上说:过广信,谒娄一斋谅,语格物之学,先生甚喜。以为圣人必可学而至也。后遍读考亭遗书,思诸儒谓众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因见竹取而格之,沉思不得,遂被疾。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在以陈献章等人为代表的心学思潮已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形成的。他从娄谅学格物之学,表面上是遵循朱熹穷理的路子,然而实际上,娄谅已受吴与弼的影响,其格物之学已带上心学的色彩。吴与弼的大弟子之一胡居仁说:娄克贞(即娄谅)说他非陆子之比,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公甫(即陈献章)不读书,他却勤读书。以愚观之,他亦不是穷理。他读书只是好圣贤言语来扩己见,未尝虚心求圣贤指意,舍己以从之也。还说:娄克贞、陈公甫分明是禅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14-11-03编辑:1039 手机版 1、“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1

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 一、心外无物。 1、王阳明的哲学主体是“心本体论”,也就是说,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脑子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什么世界。或者是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王阳明有一个著名的关于花的段子。有一次,王守仁和友人一起游南镇。此时正是百花盛开的春天,一路上,只见一丛丛艳丽的花树在山间时隐时现,飘来阵阵的芳香。朋友不禁指着岩中花树问:“你说天下没有心外之物,可是这些花树在深山中总是自开自落,和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王守仁回答:“当你没有着到此般花树时,花树与你的心一样处于沉寂之中,无所谓花,也无所谓心;现在你来看此花,此花的颜色才在你心中一时明白起来,可见,这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意思是,你没看见花之前,花的存在与否,你既不能肯定,对你来说也不存在任何意义。你现在看到花了,花在鲜艳在你心中留下了印象,让你感到很开心,这时花对你来说,才是存在的,才是有意义的。 2、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构成了你世界的全部,那么,是不是你见到的越多,你的世界就越大?也未必如此。美国有个演员叫尼古拉斯的,他要环球演出,叫股票经纪人

每天发一封电报给你,把他所关注的几个股票的“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都发给他,然后他根据这些信息,在头脑中构想出这些股票的波动情况,大意是,股价突破波动的“箱顶”,证明股价有向上的动量,买进;股价向下跌穿“箱底”,证明股价没有承托的力量,要平仓。他把这种理论叫“箱体理论”。他用这种办法,把几万元钱炒到一百多万元。 后来,他回到了纽约,在接近交易所的地方专门租了个办公室,请了好几位经纪人,办公室有三部专用电脑,直接交易所的即时行情。按理,行情细分到分钟图,甚至秒点,他应该操作得更好才对。事实上,潮水般的行情信息搞得他头昏脑涨,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很快,一百多万元又亏剩几十万了。 他反省自己,恢复过去的做法,重新参加演出,远离市场,叫经纪人每天按过去的方法给他发电报。他的头脑又变得清晰了,感觉得到了股市的脉动和节奏,看清了股价的走向。很快,他的账户又恢复到以前的一百万以上了,而且在股市大跌之前就全部清仓了,躲过了惨痛的崩盘。 对尼克拉斯来说,那几个“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就是股市了,那潮水般的时分图,就是“日内噪音”了。但西蒙斯肯定不同意这种看法。他的团队里有世界上运转最高速的电脑和服务器;他把办公大楼搬到交易所的旁边,就是为了快千分之几秒的优势;他所有的模式都是极短时间的日内操

王阳明名言名句精读十句经典语录大全

王阳明名言名句精读十句经典语录大全 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

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知行合一。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知善知恶是良知。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王阳明心学浅谈

王阳明心学浅论 前言:先说说我为什么选择王阳明心学作为本次期末作业课题,第一次知道王阳明这个人是在高中的历史课本里,而对王阳明心学的兴趣来自于我最近在读的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作者在此书中将王阳明誉为“明朝第一牛人”,并用了很多篇幅来写他,各种誉加之词让我也突然对这位王先生产生了一些兴趣。随去图书馆找来王学必读著作《传习录》,这本书是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有点类似论语),为明代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我初读了几篇,总感觉书里说的内容有点晦涩难懂,不知道是因为个人知识阅历浅薄还是因为从小生在社会主义国家,唯物主义观念“物质决定意识”实在是深入人心啊,从内心里本能的对心学的观点有所排斥。后面我又去找了相关书籍资料来看,对心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后再读《传习录》才有所感悟,下面我就个人的了解和认识浅论一下王阳明先生及其心学理论。 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王阳明先生的生平。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王阳明曾在会稽山阳明洞筑室,因此自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

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配享孔庙。他的粉丝如张居正、汤显祖、李贽、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蒋介石等,无不从其学说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以上介绍为我从百度百科里查找而来,我们从简介中不难发现王阳明在研究学问、开创心学的同时也做了许多的了不起的实事(例如平定宁王叛乱和两广剿匪),文武双全的大儒称其也不为过 中国的传统文化,首推儒家。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儒家思想占据了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而王阳明则继承了孔子衣钵,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心学。 当时的明朝官方学说为程朱理学,据说王守仁曾经也是朱熹的忠实拥护者,“格物穷理”是朱熹的主张,为了读书学圣贤,王阳明曾经苦苦钻研程朱理学,对“格物”、“致知”等功夫依次身体力行,由此引发了“守仁格竹”的著名典故,不过很可惜,王阳明并没有从七天的“格竹”中发现圣人之道。反而因此生了一场病。在对程朱理学的探索无果后,王守仁苦心冥想,后经龙场悟道最后的结论是“其格物之功,只在心上做”。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心即物,心即理”,由此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心学”。由于与统治阶层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对现今教育的启示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对现今教育的启示 王阳明(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王阳明的少年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时的少年教育观念及方式方法的改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王守仁的少年教育思想仍对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少年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启示。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也是王阳明的心学经典。书中,不但涵盖了王阳明的思想,重点诠释了他所创立的心学的三大核心内涵: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明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传习录》中有“教约”一篇。在这篇文章中,王阳明认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

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意思是说,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能教他认识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常有富余,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学习辛苦而讨厌学习,相反会因为学习的乐趣而愿意学习。 这些说法,非常契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然而观诸今人,往往却是“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定授以三百字,常恐其精神力量有余”。很多教师和家长,惟恐学生有闲暇,恨不得一天培养出个“神童”,总是要求孩子们学习、再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小小年纪便成为“过劳一族”,正所谓“有厌苦之患,而无自得之美”。在如此教育方式下,资质较差的学生固然会被拖垮,资质较好的学生同样会被拖垮。 在《传习录》中,除“教约”篇外,还有其他诸多篇章也谈到了教书育人之道。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文章中,也谈到教育首先要顺应学生的天性。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催挠之则衰萎。”王阳明以浅显易懂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少年的情趣是喜爱玩耍而害怕拘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听茂;如果摧残压抑它,就会枯萎。少年的教育要顺应他们的天性,以游戏、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21世纪是王阳明的时代,是心学的时代,什么是心学?心学讲了什么?《知行合一王阳明》中有这60句王阳明一生最经典的语录,只要读懂这60句,就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就读懂了王阳明这个人。 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6、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三、孝道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

的行为。 1、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5、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四、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1、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2、敌人只要心中生疑,这仗就赢了。 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4、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5、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6、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五、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1、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

简论王阳明良知说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10786994.html, 简论王阳明良知说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雯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1期 [摘要]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他的致良知说。良知说包涵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良知说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提出“人人可以为圣人” 的主张;良知还具有内在性,“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求知只是向内反省探求。良知还具有实践性,强调“知行合一”。虽然,他的思想体系受时代局限,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主观性的色彩,但他的良知说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良知普遍性内在性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宋明理学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哲学、教育上的影响最为深远,而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又尤以他的“良知说”著称于世。“良知说”不仅在古代很有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王阳明良知说的特性 “良知”一词来自于《孟子?尽心》篇:“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在孟子那里便是指人所“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先验道德意识。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并将其与自己的心学相结合,把它进行理论的提炼和发挥。他指出:“良知者,心之本体”(《传习录中》),将良知与心结合起来,并提出了“致良知”的道德修养途径。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力于主体自我道德重建,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到完美无缺、尽美尽善的地步。这一观点的提出,标志着阳明心学的最终确立。他的致良知就是要求人们除尽利欲,恢复先天所具有的良好道德情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封建道德的要求。这既有以往道德家和儒家的影响,又有他自己所独特的创造。 1.主体的普遍性 王阳明认为,道德主体具有普遍性。因而,他否定了以往思想家在道德主体建设的狭隘性,在他以前的主流儒家学者一直认为,圣贤之士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为平庸之辈。孔子甚至认为,“中人以下,不可语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受教肓的权利受到限制,因而能有机会成圣为贤的就唯有那些上层社会的子弟。这样,就把成圣

感悟心学大智慧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大意是:我根本就不在乎是顺境还是逆境,所有这一切都跟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风一来,就被吹走了。月夜,我在静静的大海上泛舟三万里,那种痛快的感觉和我驾着锡杖、乘着天风,从高山之巅疾驰而下的感觉一样。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

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

《王阳明》读后感_《王阳明》读书心得五篇

《王阳明》读后感_《王阳明》读书心得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 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关于《王阳明》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王阳明》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记得以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当年明月对王守仁推崇备至,花了很多的笔墨写 了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做了传奇式的描写。使我对这位心 学的创立者充满了景仰之情。但对他的了解一直也停留于当时那短短的两个章节,一直无缘对心学继续进一步的学习。这次有缘拿到了度阴山所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2》,认真 通读了一遍,才真正的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这个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的心路历程。 开篇第一章就通俗的解释了阳明学说的核心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 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使我这个门外女子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心学的 思想核心,体悟了人生境界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须 具备二个先决条件。一是确立正确的目标,二是找到正确的路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先 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王阳明从小就没有立志走科举仕途的 目标,而是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在当时引起了老师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过不断 的实践加学习,终成一代圣贤。他从格物致知引伸到认识本体,认识客观的“天理”,再把 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标,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王阳明 就是一个能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人。他能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 事物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这一切都因为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 实际上王阳明的哲学命题,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 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其中,确立正确的目标看起来似 乎相对容易,这就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这样,圣人才为“人人可到”,使人人“自有担当”。因此,在为学方法及学说体系上,与朱熹不同,他不是“格”、“致”求知,识认客观的“天理”, 再把它转换为律己的修养目标,而是直接追求一种人生意境。这种意境使人能够“心有所主”,并在人生实践中对各种境遇、事物,都能运用自如,应对合“理”。实际上王阳明的哲学命题, 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讲的,就是心之“体用”,即“良知”的境界与“致良知”修养的圆融契合。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 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