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一、术后不适症状及并发症:

1、鼻腔分泌物:手术后1个月,会出现鼻塞或鼻腔不断有血性分泌物流出,可在鼻腔内滴

鼻液消炎。手1周后在耳鼻喉科清理鼻腔分泌物1~2次。

2、鼻腔出血:多在术后拔出鼻腔填塞的纱条后,个别在数天后,轻者鼻腔暂时填放棉球即

可见效。严重者需做血管造影检查。

3、头痛:可能因鼻粘膜水肿蝶窦内炎症等多种因素引起,重者可服用止痛药对症处理。

4、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检查血皮质

醇和甲状腺激素,诊断明确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的松和甲状腺激素治疗。

5、低钠血症:一般发生在术后第4-8天,表现为低热、无力、头痛、恶心、呕吐、重者神

志变差。验血钠、氯低。诊断明确后输液补充高渗盐水,限制饮水。

6、脑脊液鼻漏:鼻腔内不断流清水,低头时加重,伴有头痛、可能有发热。重者手术修补。

7、尿崩症:表现为饮水多、尿多。1天在4000毫升以上。适当控制饮水,记录好饮水量和

尿量,口服弥凝片0.05mg(半片),或双氢克尿塞50mg,每日3次,一般3-5天后多能好转。发生尿崩症期间应多饮用橘子汁和含盐量高的食品菜汤。

8、视力减退:早期可能因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

二、生活注意事项:

1、术后次日可进食饮水,第二天可下地行走,第4-6天出院。

2、术后1个月宜进容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禁止暴饮暴食及饮酒吸烟。

3、术后休息1个月,避免做剧烈运动;建议2个月内不同房,3个月内不怀孕。

4、术后应在安静环境中修养,避免接触过多人或进行脑力劳动。

三、术后复查:

手术前激素水平高者,术后应予以复查。微腺瘤手术后1年复查头颅MRI。稍大腺瘤(1—2厘米)术后6-12个月复查头颅MRI,体积超过2厘米的大腺瘤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MRI,体积超过3厘米以上的巨大腺瘤及侵袭性海绵窦腺瘤,应术后短期内复查MRI,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术中常在肿瘤腔内防止止血物品,术后复查MRI时必然显示有异常阴影,放射科医生经常将其当作残瘤报告,造成许多病人及家属的疑惑及恐慌。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https://www.doczj.com/doc/2013727084.html,/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褥疮 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7~8岁,并发症多且重,术后病死率在5%~30%。其原因主要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在76岁左右,体质差,并发症多,如:王福权报道106例粗隆间骨折中,有3种以上并发症40例(38%),并发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给麻醉及手术及术后处理带来难度。 1、预防方法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应该按以下标准选择手术:(1)心脏功能①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②心功能衰竭,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 个月;③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6次/min;④伤前可步行上楼。, (2)肺功能①屏气时间30s;②吹蜡距离50cm;③无咳痰,哮喘,气促;④动脉血气,P0260mmHg,PCO245mmHg,FVTl70%。 (3)高血压:血压160/90mmHg,有脑缺血,脑栓塞时,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个月。 (4)肾功能:尿蛋白,尿量1ml/(kg/h),BUN80mmol/L。 (5)肝功能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1倍。 (6)糖尿病:空腹血糖8.0mmol/L。此标准一般病例能顺利度过手术关。 (7)选择创伤小的手术和经皮穿针内固定。 2、内固定物失效发生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招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成功取决于稳定的骨连接,牢固把持骨折远近端固定能力,又取决于骨折类型、固定器械设计,固定器械正确使用、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失效原因:①与骨折类型有关:在稳定骨折中,后内侧支撑完好或轻度粉碎,骨折块塌陷极小,变位或重建内侧皮质的接触良好,骨折可获稳定,则发生内固定失败少,髋内翻发生率低。相反在不稳定骨折中,后内侧有大块游离骨块,后方粉碎,骨折复位后,仍极不稳定,要依靠内固定支撑维持,易造成内固定失效及髋内翻发生,约占粗隆间骨折80%。②与内固定设计及操作不正确有关: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归纳分为三种类型:钉-板类、髓内固定类、多枚针类。老年患者的髋内翻畸形,一般无须治疗。对青壮年,髋内翻畸形严重者,可行粗隆楔形外展截骨术,术后选择滑动加压螺钉,钉内固定,对极少见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者,可采用内移、外翻截骨治疗粗隆间截骨,使股骨干内移,近端骨块外翻位固定,骨折线周围植骨。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2013727084.html,/ggzzjgz/bfbz/

脑肿瘤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肿瘤术后并发症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2-15T15:18:35.0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作者:彭华 [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分析脑肿瘤术后并发症风险及护理对策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术后并发症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行脑肿瘤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肿瘤;术后并发症;护理对策 脑肿瘤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破坏了神经系统功能。目前临床上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颅内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我院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行脑肿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行脑肿瘤术患者78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1.2±2.4)岁;脑膜瘤13例,室管膜瘤4例,胶质瘤11例,星形细胞瘤7例,髓母细胞瘤4例。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2.5±2.2)岁;脑膜瘤12例,室管膜瘤5例,胶质瘤10例,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脑肿瘤相关知识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饮食指导:术前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供给充足。③术后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颅内水肿及颅内出血的可能,并注意脑室引流量的颜色和量,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除此之外,患者清醒之前,需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发生误吸。④术后指导:术后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手术过程中的牵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颅神经功能障碍,此时护理人员需针对情况做相应处理;部分患者术后因神经突然放电而引发出癫痫发作,患者可鞥会出现无意识昏厥及休克的现象,因此,在给予抗癫痫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引用压舌板、开口器等急救物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1];对于出现继发性癫痫的患者,需随时有人看护,并定期让患者服用一定的抗癫痫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量及颜色,若患者2h尿量不低于30ml,尿比重不超过1.005,应考虑尿崩症的可能,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抗利尿治疗,改善其症状,并在整个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2]。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素质、护理行为、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患关系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单位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8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74,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脑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病,是指脑组织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增长所形成的疾病,其发病年龄不受任何限制,但以20~50岁多见[3]。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脑肿瘤,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大。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脑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人性化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可改善其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49%。可见对脑肿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针对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除上述颅内出血、脑水肿、继发性癫痫外,常见的还有泌尿系统感染及颅内感染。其中,泌尿系统感染是由术后长期

垂体瘤术后都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垂体瘤术后都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导读:术后并发症是垂体瘤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状况之一,但是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心,只需做到在垂体瘤手术后注意观察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是垂体瘤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状况之一,但是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心,只需做到在垂体瘤手术后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做好应急措施。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垂体瘤术后都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头痛:是典型的垂体瘤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可能因鼻粘膜水肿蝶窦内炎症等多因素引起,重者可服用止痛药对症处理。 2、鼻腔症状:包括鼻腔分泌物和鼻腔出血、脊液鼻漏。手术后数月内,常出现鼻塞,鼻腔不断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或者清凉液体以及血液流出。伴有头痛、可能有发热。严重者(出血数百毫升)需做血管造影检查。 3、低钠血症:一般发生在术后第4~8天,表现为低热、无力、头痛、恶心、呕吐、重者神志变差。化验血、氯数值低。诊断明确后输液补充高渗盐水,限制饮水。 4、尿崩症:表现为饮水多和尿多。一天在4000毫升以上。适当控制饮水,记录好饮水量和尿量,口服弥凝片0.05毫克(半

片),或双氢克尿塞50毫克(2片),每日3次,一般3到5日后多能好转。发生尿崩症期间应多饮用橘子汁和含盐量高的食品菜汤。 5、视力减退:垂体瘤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早期可能因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 6、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检查血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诊断明确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的松和甲状腺素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介绍,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若自己无法处理的,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

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垂体瘤---垂体瘤常见护理问题

垂体瘤---垂体瘤常见护理问题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佚名 垂体瘤常见护理问题有:①自我形象紊乱;②舒适的改变;③感知改变:视觉;④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 (一):自我形象紊乱:有功能垂体瘤分泌过多激素。 【主要表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库欣病伴黑色素沉重、侏儒症等。 【护理目标】1、能正确认识现存的身体外表改变。 2、能使用恰当的应对机制。 【护理措施】1、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正面的引导。 2、鼓励病人保持经常进行修饰的习惯和改善个体形象的方法:恰当的衣着、恰当的修饰。 3、鼓励病人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敢于面对现实。 4、帮助病人适应日常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 【重点评价】病人能否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 (二):舒适的改变:头痛 【相关因素】: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 【主要表现】持续性头痛,位于前额、双颞侧、眶后等处,也可呈胀痛伴阵发性加剧。 【护理目标】1、病人头痛缓解。 2、能运用有效的方法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1、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室温适宜,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便于病人睡觉和放松。 2、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3、指导病人使用缓解疼痛的技术:①想象;②分散注意力技术;③放松技术。

4、头痛加剧时立即报告医生。 【重点评价】1、头痛减轻的程度。 2、病人头痛时有无伴随症状。 (三):感知改变:视觉 【相关因素】肿瘤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 【主要表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底改变。 【护理目标】1、病人不发生外伤。 2、日常生活能自理。 【护理措施】1、向病人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提供适当的光源。 2、把水、餐具、呼叫器等常用物品放在病人视力范围内。 3、移去环境中的障碍物,室内用物相对固定,如用物摆放位置发生改变要告诉病人。 4、避免让房门半开,一定要全开或全关。 5、保持床位低水平,床边有扶栏。 6、当病人行走时要搀扶,提供适当的辅助用具并练习使用。 【重点评价】1、病人视觉恢复的程度。 2、在视力障碍下所具备的能力。 (四):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 【相关因素】1、垂体瘤压迫正常腺垂体,引起腺垂体功能低下。 2、感染、呕吐、腹泻、手术、饥饿、寒冷、外伤及使用各种镇静、安眠药等应激状况。【主要表现】精神失常、谵妄、高热、低温、恶心、呕吐、低血糖症、昏厥、昏迷等。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教学总结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 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 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 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 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 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 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 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 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 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 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 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 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 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 (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 <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 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 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 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 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 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 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1、顾客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视病人清醒程度决定是否接心电监护和吸氧。 2、一般情况下顾客在回到病房大约30到90分钟会完全苏醒,视其对麻药的敏感和耐受程度不同,时间可能会略有差异。药品进入血液以后,会被肝脏代谢,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最终排出体外,全麻药的品种目前常用的只有三四种,一般在12小时内基本上90%都排泄掉了,24小时以后100%全部排泄完毕。但全麻药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到顾客术后的神志、精神和反应能力,对于顾客术后要求离院者,须尽到术后不能开车,不能进行一些需要反应能力的操作的告知义务,若顾客坚持开车离院,须签字为据。 3、作为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恶心呕吐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性别因素,女性发生率为男性的3倍多。并且与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可能是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所致。年龄因素,有研究认为青年人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降低。平时就容易晕车晕船的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手术后恶心呕吐。麻醉中所用的药物也是造成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全麻药都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其中阿片类镇痛药可直接作用于大脑呕吐中枢,并且可以降低胃肠蠕动能力。所以全麻引起的恶心呕吐远远多于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麻。除麻

醉药物外,麻醉期间采用面罩给氧致使气体进人胃肠腔使其扩张、胀气等也有关系。随着手术的时间延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可能与引起呕吐的麻醉药物累积有关。手术后的低血压以及胃肠减压导管刺激也常引起呕吐。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涉及许多方面,如减少手术麻醉方面的高发因素,药物和非药物防治等,目前用来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也有很多。对患者进行高发因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术前有明显发生恶心呕吐倾向的患者应用抗吐药物可减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常用的止吐药物包括胃复安和昂丹斯琼等。 4、造成顾客术后寒战的原因很多,除了麻醉和手术本身的因素外,因为在手术中用的消毒液是冷的,病人穿的也很少,有的手术需要在手术的体腔内输入大量的冷的液体,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还有空气中蒸发的,术中输入的冷的液体都会让体温降低。在全麻的时候,人体的这些反应是被抑制住的,因为有全麻药的作用年,等到麻药的药力消失,病人醒来,这些反应又恢复了,就会出现冷,不由自主的寒颤(就是打冷颤),浑身的肌肉都会抽动起来,而且不能自己控制。对于较严重的寒战患者,可静推杜冷丁25mg进行对抗。 5、舌后坠,原因:全麻或昏迷时,舌凭重力下坠并贴向 咽后壁,致使呼吸不畅,发出鼾声,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道完全梗阻。处理方法:双手前托两个下颌角,让下颌前伸,达到一个下齿咬上齿的状态即可解决。

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及护理干预分析

脑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脑肿瘤手术患者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52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26例。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护理,研究甲組加全面护理,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分、满意度。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都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结论:在脑肿瘤手术患者中,全面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标签:脑肿瘤;手术;术后并发症;风险;护理干预 临床中,脑肿瘤可分成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种,目前其发病率在逐渐上升,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脑肿瘤,当占据一定的颅内空间后,会致使脑组织受压、颅内压升高以及中枢神经受损,还会威胁到生命健康[1]。脑肿瘤首选的治疗手段是手术,但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脑肿瘤手术患者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和护理干预效果,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52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此次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52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26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为28~75岁,平均为(49.11±3.52)岁;比较两组详细资料的差异,P>0.05,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护理,研究甲组加全面护理:1)健康宣教,在入院后积极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师,解答疑问,并消除疑惑;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耐心、细致地与其沟通、交流,提高其信心;2)并发症预防、护理,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后因神经突发放电致使大脑短暂功能失调,继发性癫痫的风险较大,按时给予其抗癫痫药物,提前准备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强化巡视,当癫痫症状出现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持续癫痫者肌肉注射抗癫痫药物;颅内感染:手术时间常、颅内置管时间长时要做好颅内感染的预防,护理操作无菌,严格室内消毒,限制陪护、探视,密切监测体温;脑水肿:观察其意识、步伐、瞳孔、抽搐、呕吐等情况,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和引流量,引流管固定牢靠;泌尿系感染:术后长时间卧床,导尿管长期留置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定期更换尿管,温水擦拭会阴,无菌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尿管,密切观察尿液;颅内血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 一、术后不适症状及并发症: 1、鼻腔分泌物:手术后1个月,会出现鼻塞或鼻腔不断有血性分泌物流出,可在鼻腔内滴 鼻液消炎。手1周后在耳鼻喉科清理鼻腔分泌物1~2次。 2、鼻腔出血:多在术后拔出鼻腔填塞的纱条后,个别在数天后,轻者鼻腔暂时填放棉球即 可见效。严重者需做血管造影检查。 3、头痛:可能因鼻粘膜水肿蝶窦内炎症等多种因素引起,重者可服用止痛药对症处理。 4、垂体功能低下:表现为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检查血皮质 醇和甲状腺激素,诊断明确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的松和甲状腺激素治疗。 5、低钠血症:一般发生在术后第4-8天,表现为低热、无力、头痛、恶心、呕吐、重者神 志变差。验血钠、氯低。诊断明确后输液补充高渗盐水,限制饮水。 6、脑脊液鼻漏:鼻腔内不断流清水,低头时加重,伴有头痛、可能有发热。重者手术修补。 7、尿崩症:表现为饮水多、尿多。1天在4000毫升以上。适当控制饮水,记录好饮水量和 尿量,口服弥凝片0.05mg(半片),或双氢克尿塞50mg,每日3次,一般3-5天后多能好转。发生尿崩症期间应多饮用橘子汁和含盐量高的食品菜汤。 8、视力减退:早期可能因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 二、生活注意事项: 1、术后次日可进食饮水,第二天可下地行走,第4-6天出院。 2、术后1个月宜进容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禁止暴饮暴食及饮酒吸烟。 3、术后休息1个月,避免做剧烈运动;建议2个月内不同房,3个月内不怀孕。 4、术后应在安静环境中修养,避免接触过多人或进行脑力劳动。 三、术后复查: 手术前激素水平高者,术后应予以复查。微腺瘤手术后1年复查头颅MRI。稍大腺瘤(1—2厘米)术后6-12个月复查头颅MRI,体积超过2厘米的大腺瘤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MRI,体积超过3厘米以上的巨大腺瘤及侵袭性海绵窦腺瘤,应术后短期内复查MRI,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术中常在肿瘤腔内防止止血物品,术后复查MRI时必然显示有异常阴影,放射科医生经常将其当作残瘤报告,造成许多病人及家属的疑惑及恐慌。

【肿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

肿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脑转移并颅高压 脑是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器官之一。脑转移的出现可以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也常与原发灶同时出现,但最多的是在发现原发肿瘤之后出现,约占脑转移的81%左右。脑转移的形式可以是单个转移灶,更多的是多发转移灶。尤其是磁共振技术的进步,发现脑多发转移灶占全部脑转移的65%-75%。 ⑴. 临床表现:由于大脑功能的复杂性和部分功能的代偿性,早期出现转移时多不能被发现。少数病人因出现癫痫样发作,易被发现。多数病人出现的症状与肿瘤占位在大脑不同的功能区域所表现出各不相一的症状或体征。当占位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可以有某个肢体运动障碍,由于大脑功能有很强的代偿性,一开始不表现出明显的运动障碍,仅有肢体的间歇软弱或无力,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突显。当占位在感觉区域,可以有身体某个部位的异常感觉,时有时无到感觉症状的明显加重(可以是各种感觉异常)。当占位在额叶,出现精神或情感的异常。头痛不是转移的早期表现,约50%的病人出现头痛。当肿块逐渐增大,压迫神经或周围的脑组织,出现脑组织的水肿引起头痛。脑转移肿瘤的诊断,病史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CT 和MRI 影象学诊断是最可靠的依据。 ⑵. 治疗:出现脑转移多属于晚期病人。治疗原则应是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对单个脑转移灶尽可能用保守的治疗方法,避免手术。首选是精确放疗(俗称γ

刀或X 刀)或适形调强放疗。对无条件做此类治疗的患者,次选手术。对出现多发脑转移灶的病人应选择普通常规放疗,即所谓的全颅放疗。无论手术还是放疗,都应配合药物化疗。化疗的药物选择是以脂溶性的化疗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为主。 ⒈常规降颅压治疗:甘露醇125ml -250ml/次,快速静脉滴入。24小时内不超过750ml ,防止肾脏出现渗透性肾病。可以在甘露醇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有利于减轻脑水肿。 甘油氯化钠、甘油果糖:250ml,ivgtt,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⒉放疗:精确放疗利用CT 模拟定位机和神经外科的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精确定位。放疗剂量随肿瘤大小给于不同的放疗分割剂量与数次。当①. 肿瘤1cm 直径,8-12Gy/次,×2-3次;②. 肿瘤2cm 直径,6-8Gy/次,×4次;③. 肿瘤3-4cm 直径,6-8Gy/次,×6-8次。由于精确放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较大,因此,在病人接受过治疗后多数病人不能接受普通的常规放疗。应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于活血化淤、激素、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减轻大剂量放疗产生的放射性并发症。尽管文献和有关教材中强调在病人接受精确放疗后应给病人常规全颅补充剂量照射,但我们中实际工作中发现,给病人补量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呕吐加重。尽管给于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仍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部分病人自动放弃治疗。 常规放疗:对多发脑转移应采用综合治疗,普通常规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注意事项

全身麻醉注意事項 一.什麼是全身麻醉: 經由靜脈注射麻醉藥物,或從面罩、氣管內管的途徑吸入麻醉氣體,使患者 在沒有知覺、記憶及疼痛的狀況下進行手術;並在停止給藥後,意識逐漸恢復。 二.注意事項: 手術前: 1.麻醉前評估單:請詳實填寫,以便讓麻醉科醫師瞭解您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最 適合您的麻醉方式。 2.禁食8小時(嬰、幼兒視情況禁食4-8小時):不可進食任何食物、飲料、水及 嚼食檳榔(但可以刷牙),以免因胃排空不足,造成致命性的吸入性肺炎;若有 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等慢性疾病,早上用藥請於當天0600配少量開水(< 30 c.c.) 繼續服用(降血糖藥物則不可服用)。 3.請勿化妝或擦指甲油,以免影響正常膚色之觀察。 4.請脫去髮夾、(隱形)眼鏡、假牙、齒托、耳環、項鍊、戒子、手鐲等贅物。 麻醉時: 1.由靜脈注射麻醉藥物,請配合做深呼吸的動作,您很快就會完全熟睡。 2.手術結束後,麻醉人員會喚醒您,並請您睜眼、深呼吸或作舉手等動作;此時,身上會有些導管,如:呼吸管、尿管、點滴管、引流管等,切勿自行拔除。等待情況合適時,麻醉人員會先為您去除氣管內管。 手術後: 1.醫護人員會送您至麻醉恢復室觀察0.5-1小時,家屬可在手術室外的等候區 稍候,並從電視螢幕上了解您的動向。 2.在麻醉恢復室時,我們會給予適當的保暖。

3.全身麻醉過程中,若使用氣管內插管,可能會有喉嚨痛、聲音沙啞等不舒服的 感覺,約2-3天後會逐漸緩解。 4.全身麻醉後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的情形,症狀會隨麻醉藥效消退而逐漸消失,醫護人員會視情況給予止吐藥物;若持續有頭暈或無力感,請勿自行下床活動,以防止跌倒等意外發生。 5.手術後請常做深呼吸、咳嗽運動,並適時將痰咳出,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產生。 6.麻醉藥效消退後,若有疼痛情形,請告訴醫護人員或自費使用自控式止痛裝置。 7.手術後,經醫師同意才可進食。 國軍高雄總醫院麻醉科祝您早日康復!

垂体瘤病人的护理

垂体肿瘤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有的报告高达7/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10%。垂体腺瘤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多见于30-40岁,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能力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 二、垂体腺瘤的危害性 1.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2.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的功能低下; 3.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颞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 三、垂体腺瘤的分类?按形态分 1.微腺瘤(直径小于1.0cm) 2.大腺瘤(直径大于1.0cm) 3.巨大腺瘤(直径大于3.0cm) 四、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一)、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1、泌乳素腺瘤:主要以泌乳素增高雌激素减少所致女性闭经-溢乳不育,男性阳痿, 性功能减退。 2、生长激素细胞腺瘤:由于生长激素持续分泌过多,早期数毫米微腺瘤可致代谢紊乱,引起骨骼、软组织和内脏过度生长等一系列变化,病程缓慢,进行性发展,在青春期前,骨骺尚未融合者,表现为巨人症,成年人骨骺融合者,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由于垂体腺瘤持续分泌过多ACTH,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促使皮质醇分泌过多,即皮质醇增多症,导致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和病理变化,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和体征。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罕见。由于TSH分泌过多,T3,T4增高,临床表现甲亢症状。另有继发于甲低(如甲状腺炎,同位素治疗后)负反馈引起TSH腺瘤。腺瘤使蝶鞍扩大,鞍上发展,出现视功能障碍。 5、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罕见。由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分泌过多,早期可无症状,晚期有性功能减低,闭经,不育,阳痿,睾丸萎缩,精子数目减少。肿瘤长大可出现视功能障碍。 6、无分泌功能腺瘤:多见于中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以往称垂体嫌色细胞腺瘤,缺乏血浆激素水平而临床症状不显著。 (二)、头痛早期约2/3病人有头痛,主要位于眶后,前额和双颞部,程度轻,间歇性发作,多系肿瘤直接刺激或鞍内压增高,引起垂体硬膜囊及鞍膈受压所致。当肿瘤突破鞍膈,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晚期头痛可因肿瘤向鞍旁发展侵及颅底硬膜及血管和压迫三叉神经而引起。少数巨大腺瘤鞍上发展突入第三脑室,造成室间孔或导水管梗阻,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头痛较剧。 (三)、视力视野障碍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经交叉前,多无视力视野障碍,仅个别微腺瘤病例可出现视力减退,双颞侧视野缺损,随着肿瘤长大,约60~80%病例可因压迫视通路不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障碍,典型者多为双颞侧偏盲。 (四)、其他神经和脑损伤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迫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

鞍区占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鞍区占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鞍区肿瘤的概念 鞍区肿瘤是指发生在蝶鞍区的肿瘤,可分为鞍内、鞍上、鞍旁、鞍后及鞍下肿瘤。包括垂体瘤(54.8%)、颅咽管瘤(35.4%)、脑膜瘤(5.2%)、异位松果体瘤(2.8%)、视交叉胶质瘤(1.0%)等。其中鞍区及鞍上多为垂体瘤、颅咽管瘤,鞍旁为脑膜瘤,鞍后为脊索瘤,鞍下为蝶窦肿瘤。 1. 手术治疗在当今仍然是鞍区肿瘤最常采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良性肿瘤尤其如此,即便是恶性肿瘤也有不少患者能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收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2.用手术方法不能彻底切除的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推迟肿瘤复发,延长病人寿命。 3.在一些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1.尿崩症; 2.垂体功能低下; 3.水和钠离子代谢紊乱; 4.脑脊液鼻漏等。 (一)尿崩症 1.评估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开颅或经鼻蝶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一般很少发生尿崩症。而垂体微腺瘤尿崩症的发生较多见,一般为暂时性,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4H以内,持续时间多为1~2周。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高,且尿崩程度严重,恢复时间相对较慢,多数需要4~5周。鞍区脑膜瘤和胶质细胞瘤发生尿崩症者较少。 2.术后严密观察尿量和尿比重鞍区肿瘤术后最好留置尿管,每小时观察尿颜色、比重,用量杯测量尿量并准确记录,若尿量大于200ml/H,尿颜色逐渐变淡,尿比重低于1.015,同时患者伴有口渴,多饮,24H尿量大于4000ml,提示有多尿和尿崩的可能,应及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准确使用治疗尿崩的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按时按剂量应用神经垂体素,对24H持续微量泵泵入神经垂体素者,应严格计算泵入速度,并要求2~3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泵入。防止药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或药量过大引起尿闭,造成水钠潴留而加重术后脑水肿反应。同时观察用药后反应,神经垂体素在抗利尿的同时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患者可出现面色潮红、烦躁、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应报告医师予以药量调整,与此同时应向家属和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共同保证安全用药。 4.定期监测血清电解质,观察有无低血钠和低血钾症状对尿崩症患者每1~2天抽血测血清电解质1次,了解血清电解质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手足麻木、腹胀等低血钾的表现,观察有无疲乏、恶心、厌食以及极度烦渴和意识障碍等低血钠的表现。 5.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记录24H出入量,为医师每日补液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尿量进行口服补液,补液原则为尿量+呼吸(400毫升)+皮肤(无汗500毫升)=当日补液量,观察患者皮肤粘膜弹性,保证患者在丢失水及电解质的同时,通过增加饮水及饮品来补充。大量饮水易造成患者厌水和恶心,可鼓励患者应用橙汁或其他果汁,因橙汁含有较高的钾离子,有利于补充钾离子。 (二)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垂体功能多数好转或维持现状,个别患者出现加重而出现较严重的垂体功能低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达60%以上。垂体功能低下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表情淡漠、疲倦、乏力、皮肤干燥苍白、食欲缺乏或无力进食,下床后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4T08:29:50.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郭雪岭[导读] 术后密切观察记录每小时尿量,24h尿量,如尿量超过250ml/h,连续2h以上或24h尿量超过5000ml。 郭雪岭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总结33例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结果:垂体瘤术后易出现尿崩症、意识障碍、低钠血症、盐耗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及血钠,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并发症迹象,及时处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垂体瘤术后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88-01 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一般为1/10万[1]。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手术切除是垂体瘤治疗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垂体本身具有非常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以及和周围结构较复杂,使得该手术的复杂程度高,术后的并发症也多。常见的并发症有尿崩症、意识障碍、低钠血症、盐耗综合征等。而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科在2010-2012年间收治垂体瘤患者33例,其中20例行经鼻-蝶垂体瘤摘除术,13例经幕上垂体瘤摘除术,术后有7例并发尿崩症,病人出现多尿,尿量4000-10000ml/d不等;有4例出现低钠血症;有2例出现盐耗综合征;有1例出现意识障碍。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 2.2 尿崩症术后尿崩症是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8h内。术后密切观察记录每小时尿量,24h尿量,如尿量超过250ml/h,连续2h以上或24h尿量超过5000ml,病人有口渴,多饮,就应及时处理。满足患者对水的需求,保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严格及时按医嘱输液。 2.3 意识障碍垂体瘤手术后患者发生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是术中可能牵拉丘脑下部,造成减压性损伤;尿崩症引起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导致脑水肿加剧、急性垂体功能减退及脑内出血所致。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或疼痛刺激,观察患者的反应。本组1例在术后1~2d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对症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 2.4 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对尿崩症者每日监测血生化及肾功能。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每日监测血钠2次,每次调整补液后应及时检验,以掌握治疗效果,及时将采集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获知检验结果,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掌握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化验值及临床表现。治疗以补钠补水为主。 3 小结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常规护理,更要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才能早期、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忠诚1神经外科学[M]1湖北: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91. [2]任祖渊.努力提高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135. [3]黎介寿.神经外科学[J].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8-151 .

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并发症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继发性颅内血肿意识障碍或进行性障碍,班颅 内压增高表现;瞳孔变化;或 为肢体瘫痪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若异常,报告医生,CT、做好术前准备。 引流管的护理 脑水肿术后2-4天达高峰期,脱水疗 法,常用药物:20%甘露醇、 速尿、甘油果糖、白蛋白、地 米、甲强龙注意脱水速度和不良反应,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的征象。 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观察是否有呕 血、腹泻、肠鸣音亢进、为内 容物呈咖啡色、大便隐血试验 阳性、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 腹胀等禁食、胃肠减压、止血药、抗消化道出血药(耐信),出血停止后4-6小时方可进食 癫痫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 主神经等单一或多功能障碍 症状。一般术后2-4天发生癫痫的护理 常用药物:德巴金或汉非 安定(大发作首选):必须遵医嘱用药,使用后注意观察呼吸 中枢性高热下丘脑损伤,术后48小时内 体温升高至40度以上,脉搏、 呼吸加快伴意识障碍等物理降温 准确测量、记录,观察效果大动脉处用力擦拭,熟悉禁止冷敷部位 防止感染,清淡易消化饮食 脑脊液漏一抗: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要:要去不漏体位(仰卧位、 患侧卧位);要在鼻或耳道外 面该一块消毒纱布以保持清 洁,并在头下垫巾 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 不剧烈咳嗽 四禁:禁止耳道填塞、禁止外 耳道和鼻腔冲洗、禁止药物滴 入、禁止腰穿 尿崩症垂体瘤、颅咽管瘤术后易引 起,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 每日尿量超过4000ml,尿比 重低于 1.005.严重者出现电 解质紊乱,致意识淡漠、甚至 昏迷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情况,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 准确记录24h、每小时尿量>250ml处理,监测电解质,一旦发生尿崩,遵医嘱用药 补液原则:丢多少补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