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

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

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2) 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

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④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类知识对人的生存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程序性知识直接引发或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人在获得此类知识时不得不小心谨慎。⑤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对于程序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的标准不同,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而检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4)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正式版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课堂实录 初一数学组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给定的运算程序,经过计算得到四位数的“黑洞数”,以及三位数的黑洞数等;总结出“黑洞数”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与态度: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 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条理的论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师:刚上课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其余的同学在下面也可以同时参与!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神秘读心术”(出示课件)你准备好了吗?请你来试试!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教会学生,数学有时可以在玩中学! 生:(深呼一口气)准备好了! 师:请你在心里任意想一个两位数,请把这个数的十位与个位数字相加,再用两位数减去它们的和,然后把所得的新两位数个位和十位数字再次相加,然后再减去这个和,然后再相加,一直这样重复下去,直到所得的数不是两位数了为止。 【设计意图】台上台下齐互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同时此环节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2分钟后,全班都完成) 师:大家都算完了吧!我虽然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是多少,但我知道你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先问问台下的同学他们的答案和你一样吗? 生1:你最终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生2:是9 生3: 9 生4:也是9 师:你心里的答案肯定也是9. 生1: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写的两位数都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很高兴你能大胆说出你的困惑和质疑,数学应该不仅知道是什么,更应学

会去探究为什么。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谢谢你的配合,请回!师:其实刚才我们刚才进行的过程,有的同学可能两步就能完成,有的同学写的两位数比较大,可能需要好几步才能完成,无论几步,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其实这个过程就如同一种运算程序一样,循环往复的完成既定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在活动中体现归纳、猜想,感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任何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全都不相同,并重新排列各位上的数字,使其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到差,再重复这个过程……” 你会得到什么结果?你又会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并把每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问题背景,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究思考的平台,并在 具体活动中体现归纳,猜想,感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 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开始做,教师开始巡视,并作指导) 生问:我按照刚才的程序计算,但所得的差中出现了数字0,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问的很好,只要动手实践,就会遇到新的问题,有问题不可怕,请同学们思考他的问题,如果差中出现数字0,这是很有可能的,遇到0是该把0放在最高位,还是放到下一位。 生:我觉得应该放到下一位,因为小学老师教过0不能作最高位。 师:这是你的观点,谁还想谈你的看法。 生:我感觉应该按照程序的规则来进行,规则说的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0又是最小数,那就应该把最小数字0放到最高位。 师:这是你的观点,谁同意他的看法。 师:是的,我也同意这些同学的看法, 今天我们所学的“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必须要严格按照程序的规则一步一步的进行,程序要求从小到大排列,就必须从小到大排列,如果你把0放在下一位,那就不符合原定的程序了,所以如果遇到多得的差有数字0,再次排列时,就把0放在最高位上。师:现在大家懂了吗?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如学生写字、打篮球等。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它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从基本结构上,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 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 5.从记忆存储看,陈述性知识存储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存储呈现独立的模块性,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测量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 1.程序性知识的形成或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人们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2.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或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1.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一)智慧技能 也称心智技能,是将以习得的知觉模式、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按其复杂程度将智慧技能分成五个层次: ⑴辨别⑵具体概念⑶定义概念⑷规则⑸高级规则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程序性知识。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研究人工概念中提出,他认为认知策略是个体解决思维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法 (三)动作技能 也称运动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种类: 按动作分是否连贯,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按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变化,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动作技能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形成 一、慧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加里培林关于智慧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 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 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2) 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 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④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类知识对人的生存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程序性知识直接引发或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人在获得此类知识时不得不小心谨慎。⑤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对于程序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的标准不同,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而检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4)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点

高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 )。 A 、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二)程序设计基础 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 、VB 、Pascal 、C 、C++、Java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 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名.属性名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读取字符(或a=Val(txt123.text) ’读取数值) 2、方法 [对象].方法[参数名表] 例:form.print ”欢迎使用” 该语句使用print方法在form1窗体中显示字符串“欢迎使用” 3、事件及事件驱动 事件是对象对外部操作的响应,如在程序执行时,单击命令按钮会产生一个Click事件。如需要命令按钮响应Click事件,就把完成Click事件功能的代码写到Click事件的事件过程中,与事件一一对应。 事件过程的形式如下: Private Sub 对象_事件名( ) ……………(事件过程代码) End Sub 一个简单的VB程序 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24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在地理和历史学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地理老师唱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地”和“理”两方面。这里的“地”主要指具体的地理知识,而“理”则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性,因而,他们分别想当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历史学科的老师也常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而概念性知识则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在下面的例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一位教师执教求平均数应用题:“五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篮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联系组21人,共投中63个;提高组3人,共投中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利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这一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平均为3.6个。对其他条件有所变换的题目,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能得心应手的做。但在如下问题上,全班的正常率只有28%:某公司要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800元工资,他到法院上控告该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打赢吗?这两道题都是关于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为何不同?第二题题目则要求学生具备有关平均数的概念性知识,即学生要理解一些列原始数据的大小与平均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班上大多数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对平均数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才不能正确回答后一道题,相反,他们对求平均数的程序性知识则掌握得很好。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是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遇到新颖的问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简答题)

1.请简述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分析问题:(2)设计算法;(3)选择程序设计语言;(4)编写程序代码 2.请说明算法的五个基本特征,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种运算必须要有确切的定义,即每一种运算应该执行何种动作必须是相当清楚的、无二义性的。 ②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是在算法开始之前给出的量,它取自特定的对象集合 ③输出:一个算法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是同输入有某种特定关系的量。 ④有穷性:一个算法总是在执行了有穷步的运算之后能够终止,且每一步都可在有穷时间内完成。这里的有穷的概念不是纯数学的,而是在实际上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⑤可行性:每个算法都可以有效地执行,并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3.算法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N-S图、伪代码等 ①自然语言: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通俗易懂,但缺乏直观性和简洁

性,容易产生歧义。 ②流程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与自然语言相比,它的描述形象直观 更容易理解 ③N-图:它是一种简化的流程图,去掉了流程图中的流程线,全部算法写在一个矩 形框内。 ④伪代码: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没有严格的语法 限制。例如:If(明天 不下雨)Then(我们骑车去郊游)表示“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我们骑车去郊游如果 一种算法描述中既出 现了自然语言,又出现了程序语言中的关键字(变量名不算关键字),则这种算法描 述方法就是伪代码。 4.简述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①顺序结构:按照语句的先后顺序执行即为顺序结构,是算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 ②选择结构:根据条件的不同,程序执行不同的语句,即为选择结构。 ③循环结构:根据约束条件的不同,多次重复执行某一条或多条语句的结构,称为 循环结构。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 话题: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心理学家性知识技能 【教学目的】掌握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了解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的特征与培养、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重点难点】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第一节程序性知识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1(程序性知识 的定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 握。(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知识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

算法与程序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B)。 A、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 菱形"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 矩形"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下列哪个选项?()

Width决定控件宽度 TOP决定控件的靠顶部位置 Left决定控件的靠左边位置 Font设置控件中字体格式BackColor设置控件背景色ForeColor设置控件的前景色BorderStyle设置控件的边框风格 Alignment 即标签文字对齐属性:(0)Left Justify时文本左对齐;(1)Right Justify 时文本右对齐;设置为(2)Center时文本居中。 AutoSize 设置为False时输入控件Caption中文字超过控件宽度时超出部分被裁剪掉,设置为True时,控件可水平扩充,以适应控件Caption属性。 Visible决定控件是否可见 Enabled决定控件运行时是否有效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 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属性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2方法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然后要让学生把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付诸实施;最后将这种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变成观念性的、简缩性的、内潜性的过程,以便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同类课题。记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认为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做以下几点尝试:首先是示范、理解和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比如讲授《陃室铭》,便在课堂上数遍示范诗文的诵读,同时,一遍一遍指导——“差情感”、“差韵味”、“差速度”、“差节奏”、“差语气”。“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在诵读时就可以体会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比如讲授童趣时,引出学生已学过的鲁迅的《朝花夕拾》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对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进行梳理及解读。大致有:(1)领悟情感、(2)体会意境、(3)赏析技巧、(4)锤炼语言几个方面。如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考查的就是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福鼎四中周蒙钦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根据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这类知识在化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通常说的传授知识是指这类知识。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概念,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和规则。 化学程序性知识是指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和具体操作,表明学生获得了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程序性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概念。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对他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即确定所教的是哪类知识,使设计与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化学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检查这类知识的行为标准是看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问:什么是分子?原子与分子的关系?怎样使用天平?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便可以作出他们已获得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推论。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清楚新旧知识的关系。 其实,在化学答题中,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在陈述性知识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陈述性知识大多通过概念来阐述,其中又有众多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所以,在学习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对陈述性知识的复习。

运算类编程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 2.3运算类编程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张力 报告人:郭子豪学号:2011130333班级:通(4)实验时间:2013-4-1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4-24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使用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 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 3. 学习使用软件监视变量的方法。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或TD-PITC实验装置一套。 实验内容与步骤: 80X86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指令,可对表2.2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算术运算。 表2.2 数据类型算术运算表 二进制BCD码 数制 带符号无符号组合非组合运算符+、-、×、÷+、-+、-、×、÷操作数字节、字、多精度字节(二位数字)字节(一位数字) 1. 二进制双精度加法运算 计算X+Y=Z,将结果Z存入某存储单元。实验程序参考如下。 本实验是双精度(2个16位,即32位)加法运算,编程时可利用累加器AX,先求低16位的和,并将运算结果存入低地址存储单元,然后求高16位的和,将结果存入高地址存储单元中。由于低16运算后可能向高位产生进位,因此高16位运算时使用ADC指令,这样在低16位相加运算有进位时,高位相加会加上CF中的1。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2)程序装载完成后,点击‘变量区’标签将观察窗切换 到变量监视窗口。 (3)点击,将变量XH,XL,YH,YL,ZH,ZL添加到变 量监视窗中,然后修改XH,XL,YH,YL的值,如图2.13所 示,修改XH为0015, XL为65A0, YH为0021,YL为B79E。 (4)在JMP START语句行设置断点,然后运行程序。 (5)当程序遇到断点后停止运行,查看变图2.13 变量监视窗口 量监视窗口,计算结果ZH为0037,ZL为1D3E。 (6)修改XH,XL,YH和YL的值,再次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反复测试几组数据,验证程序的功能。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设计案例

教师在教学之中采用题海战术,是可以对学生程序性知识有一定好处的,如可以完善一些细微的缺漏,弥补不足之处。但是这种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害处也不小。例如,学生为此会花费大量时间,课外生活也会因之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长期情况下,会出现厌学,避学等情况,所以,教师应该搜集一些经典,综合性的习题。 情景与示范4.5 (中国)地形特点: (《中国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这里的三个目标中行为动词是“说出"、“填写”、“说明",从这些行为动词可知,这节课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三大特点及其影响。 ①地势由西向东变化特点及其对河流影响。 ②沿海大陆架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③地形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2.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3.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①知识准备:学生已具备地形、地势和五类地型等概念。 ②技能准备:能运用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和景观图识别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 2.知识类型及其习得条件 中国地形、地势是一般地形、地势概念的特例,全课基本上是下位概念和具体事实性知识学习,原有上位概念是其学习的必要条件,阅读技能是其支持性条件。 3.课型 新知识习得与巩固并重。 4.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告知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师:我们学习过《中国地理》中“位置、疆域和政区"、“人口和民族”两章,今天学习第三章“地形”中的第一节(板书:地形特点)。 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原有概念与新学习的知识是上下位关系。只要原有概念清晰,新知识学习难度不大。 (二)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找到新知识同化点 师:为了学好本课知识,我们来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师:呈现景观图。 生:看图。 (以下4种景观图让学生一一识别并回答) 师:景观图表示哪类地形? 生:答。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点)

第三部分程序设计基础 3.1 程序、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 ⑴程序: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 ⑵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程序设计过程应当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排错等不同阶段。 ⑶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语言的基础是一组记号和一组规则。根据规则由记号构成的记号串的总体就是语言。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这些记号串就是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有3个方面的因素,即语法、语义和语用。 3.2 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概念及区别 ⑴高级语言:高级语言(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是高度封装了的编程语言,与低级语言相对。

它是以人类的日常语言为基础的一种编程语言,使用一般人易于接受的文字来表示(例如汉字、不规则英文或其他外语),从而使程序编写员编写更容易,亦有较高的可读性,以方便对电脑认知较浅的人亦可以大概明白其内容。 ⑵低级语言:低级语言分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和汇编语言(符号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和具体机器的指令系统密切相关。机器语言用指令代码编写程序,而符号语言用指令助记符来编写程序。 ⑶区别: 高级语言:实现效率高,执行效率低,对硬件的可控性弱,目标代码大,可维护性好,可移植性好低级语言:实现效率低,执行效率高,对硬件的可控性强,目标代码小,可维护性差,可移植性差 了解知识:CPU运行的是二进制指令,所有的语言编写的程序最终都要翻译成二进制代码。越低级的语言,形式上越接近机器指令,汇编语言就是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而越高级的语言,一条语句对应的指令数越多,其中原因就是高级语言对底层操作进行了抽象和封装,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 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弱方法: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适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填空 1.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以方式表征和贮存。 2.根据一般与特殊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1)、(2)两类。 3.根据自动与受控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1)、(2)两类。

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点汇总

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点 汇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一、开始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 调试、运行程序 问题解决 二、算法-----程序设计的“灵魂” 1、定义: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特征: 1、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切的含义 2、有穷性:执行的步骤和每一步执行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3、输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4、输出:至少产生一个输出 5、可行性:原则上可精确运行 3、算法的描述:1、自然语言 2、流程图(P11) 3、伪代码(p12) 4、计算机语言 算机直接执行,必须经过转换处理。 高级语言:更接近于自然语言(英语)和数学语言的编程语言,容易掌握和使用,也不能直接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计算机执行。 第二章 一、visiual basic 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主要是让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控件,像搭积木一样构造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然后再编写少量的代码就可以构建应用程序,提供了程序设计,编辑,调试,运行于一体的集成开发环境。 二、的集成开发环境 三个工作栏: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六个基本窗口: 主窗口(main) 窗体窗口(form) 工具箱窗口(toolbox) 工程窗口(project) 属性窗口(properties) 窗体布局窗口(formlayout) 熟悉常用控件(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的作用,图标及其属性 五、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1、

Integer整型 2 Byte-32768~32767(-215~215-1) Long长整型 4 Byte(-231~231-1) Single单精度实型 4 Byte ~~ Double双精度实型8 Byte String字符串型10 Byte+串长 度 0~约20亿个字符 Boolean布尔型 2 Byte True或False Date日期型8 Byte100/1/1~9999/12/31 2 常量说明:Const a= const a as single= 变量说明: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a,b As integer 3、运算符 (1) 算术运算符 (2)字符 串运算符 &、+ 字符串连接 " 123 " + " 456 " 结果 " 123456 " " 123 " & " 456 " 结果 " 123456 " 区别: + 两边必须是字符串, & 不一定 例如: "abcdef" & 12345 ' 结果为 "abcdef12345 " "abcdef " + 12345 ' 出错 "123" & 456 ' 结果为" 123456 " “123” + 456 ' 结果为 579 注意: "123 " + True '结果为 122 True转换为数值-1,False转换为数值0 (3)关系运算符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是历史学习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技能性知识,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是其特征;策略性知识更多地针对学习者自身,涉及的面则较广。这两项学习目标涉及的内容很多,本节只选择几个重要的加以分析:程序性知识中选择编制图表的技能、历史表述的技能;策略性知识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策略。 一、历史学科技能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并不是靠训练的次数多就可以很好掌握的,历史学科技能既包括操作技能的成分,又包括心智技能的成分,因此,只靠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学生的态度与对技能操作中规则的理解入手。 (一)编制图表的技能 136、 编制图表是整理知识的一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用途很大。历史图表的编制需要掌握有关历史知识的结构,需要掌握概括与综合、分类与归

纳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理混乱、头绪复杂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时间多而碎,地点交叉的历史事件,编制表格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条理分明,便于理解。 中学生编制表格的第一步是掌握表格的构成知识。表格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它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纵横交叉的线条与内容组成。初中生只要掌握简单的表格(即一级标目)就可以了,高中生可以掌握有二级标目的表格。第二步应当是依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表格的形式,同时概括地写出表格的总标题。表格的形式一般是用矩形表,也可以用圆瓣图或条形图等形式。圆瓣图常用来表示有百分比的数据,如英、法、美、德四国在19世纪末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条形图是用宽度相等的条形以其长短或高低比较数字资料的一种图形。条形图对数据之间的比较及反映数据的变化较为有效,如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表格的总标题很重要,应能够反映统计表的基本内容以及表中资料所属的时间、地点。圆瓣图与条形图的优点是简洁形象、通俗易懂,但在学习中主要用于反映资料,而不是整理知识。第三步是确定纵横标目。首先将所要编写的内容进行分类,确定两个维度。如要将隋唐时期的知识用表格加以整理,可以确定维度一:朝代(隋、唐);维度二:知识内容(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艺术等)。历史表格一般将时间纬度作为纵标目(即维度一),将内容项目作为横标目(维度二)。复杂的表格还需要设计二级或标目,如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纵标目,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横标目,可以将时间维度再分时期、朝代两级,将内容维度分为: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等)、技术(农业、手工业等)两级标目(见表6---7)。

程序性知识

一、程序性知识概述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根据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三分法,即认知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用于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和用于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程序性包括了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两方面,例如计算机编程。打乒乓球,骑车和解数学题等程序性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 对任何事物的分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分类原则,即分类标准基础上的。对程序性知识亦 可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E.加涅在其父亲对智慧技能所作区分——将智慧技能区分为对外办事和对内调控两种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分类维度,即一般与特殊维度和自动与受控维度。从一般与特殊维度,可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是由只能用于特殊领域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知识,如数学中的“四则混和运算规则”、语言学中的各种“语法规则”。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可以跨越不同学习领域的一般方法、步骤的知识,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等。 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可将程序性知识分为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和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是由经过充分练习而能自动激活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知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指未能达到熟练化的、不能自动激活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知识。 加涅在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区分并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按智慧技能的复杂水平将其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即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这五类智 慧技能之间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智慧技能中的复杂性水平

《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点解答(三)

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点解答(三) 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Q116 如何进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 A116 “选择结构”也可以叫做“分支结构”。在一个合理Array的“选择结构”中,总是先进行某个条件的判断,然后根据 判断的结果选择执行预先设定的操作。其流程图如下: 可见,要想实现“选择结构”,需要2个条件: ①能表达条件判断的运算符:即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②能实现判断并选择的控制语句:即if和switch语句 Q117 什么是关系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A117 关系运算符也叫“比较运算符”,用于对两个数据进行比较判断的。C语言中一共有6种关系运算符,分别是 < 小于、<= 小于等于、> 大于、>= 大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用这6种运算符按规定把运算量连接起来构成的式子就是关系表达式。其中,参与关系运算的数据可以是常量、变量或任何合法的表达式。比如:a*a<=100、NowIndex==MaxIndex。 所有6种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都比算术运算符低,而== 等于、!= 不等于两个运算符的优先级又比其它四个关系运算符低。所有6种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性都是从左向右。 Q118 C语言中如何表示一个关系表达式的值?(关系表达式) A118 关系表达式进行的是关系运算,也就是“比较运算”。比较的结果只可能有两个:“真”或“假”。对应于实际生活中,就是“成立”还是“不成立”,“正确”还是“不正确”,“对”还是“不对”这样一些比较和判断的结果。可见,关系运算的结果的特点是: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任何时候答案只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两种可能是相互对立不可能同时出现的。这样的特点正对应于数学上的“逻辑值”:“真”或“假”。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关系表达式的值是“逻辑值”,即“真”或“假”。C语言中分别以“1”和“0”来代表。就是说,如果关系表达式的值为“真”,则得到整数1;如果值为“假”,则得到整数0。比如关系表达式 3 > 5 的值就等于0,而关系表达式5 > 3 的值就等于1。有了这样的处理,一个关系表达式就可以作为其它表达式的一部分从而构成更复杂的表达式了。比如:(3 > 5) + ( 3 != 5)、x = (y == z)等等。 Q119 当a=3, b=2, c=1时,为什么关系表达式a > b > c 的值却是“假”的?(关系表达式)A119 计算机语言中的表达式并不是数学表达式。如果是一个数学式子a > b > c,它表示b同时大于c和小于a,的确是对的。但是在C语言中,这个关系表达式实际上等价于(a > b) > c。这样计算一下:(a > b)是“真”,值为1;1 > c 当然是“假”。 Q120 什么是逻辑运算符?(逻辑运算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