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20**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

一、选择题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

B .

C .

D .

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C.汉高祖 D.汉景帝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研读史料,感知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认真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在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伯)益而朝启,启便即天子之位——《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启即天子之位”说明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禅让制?材料二说明西周开始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说明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巩固统治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要讲到正面的

现实,首先表现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家讲坛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汉武帝即位之前的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

材料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秋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见下图

(2)材料二、三、四、五分别反映或见证了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六征发匈奴开通西域的过程之中,他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把汉家和亚洲以外的地区连接起来,这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百家讲坛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意外的收获”是指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优选教育资源共进共享共赢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D 6.B 7.A 8.D 9.B 10.A

11.A 12. B 13.B 14.D 15. D

16.(1)材料一:王位世袭制。材料二:分封制。。

(2)材料三:郡县制。

(3)材料四: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大一统帝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4)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

17.(1)休息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共同作用: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3)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说明:有“丝绸之路”才得分)

18.(1)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思想主张:“仁”和“礼”

(2)焚书坑儒

(3)态度: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抵制儒家思想和学说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根本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

(4)方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9.(1)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人民渴望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本人雄才大略等。

(2)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并建立刺史制度;

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姓名: 得分: 1.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1)读出两个0: 2)读出一个0: 3)所有的0都不读: 4)读三个0: ( ) ( ) ( ) 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4.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5.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24=432 (18÷2)×(24×2)= (18×2)×(24÷2)= 6.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第7题图) 7.观察图形对角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9.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

有多少本书? 10.在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3 = 1 3 = 2 3 = 3 3 =7 3 3 3 3 = 8 3 = 9 11.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1- (2 + = ÷= × 12. 小美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数,读了出来:“四万五千零一”。她同桌看了看黑板,发现小美读错了,没读小数点。这是个小数,应该只读一个0。你知道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吗? 13.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14.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21×11 134×11 158×11 167×11 15.计算下面各题,怎能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5+263+55-198 127+133+184+240 487-187-139-61 300-123-75-77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呵护世界 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进一座花坛时,有一个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你不要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个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的世界。 在我们面对着自己时时接触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人以关爱?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________斥责、________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如果任凭这些情绪流泻感染,就会使眼前的世界变得灰暗,没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所以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在接触那些容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一声一气一脸一片 ________斥责 ________怒容 (2)从文中找出恰当词语填空。 例:(呵护)世界 ________世界 ________世界 (3)此文告诉人们________的道理,并说明了理由________。 ①世界是美好的,有很多荚的景致; ②我们承受着压力; ③有人觉得眼前的世界是灰暗的; ④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⑤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列举的两件事。 【答案】(1)一声;一脸 (2)关爱;善待 (3)要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①④⑤ (4)花坛前小女孩让“我”不要走过去,怕惊吓了蝴蝶。一位绅士请求把橱窗的花取出一部分,怕因拥挤压坏了花儿。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及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在于平时学生多读。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七上历史三单元思导

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1606杜泊达 1、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修郑国渠 任用六国人才 年代:前230-前211 2、开国政策政治: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设置郡、县 军事:北修长城南征南越 打击匈奴修筑灵渠修驰道 经济:车同轨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十一.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农民起义原因:①徭役重 ②刑罚严 (1)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服徭役时,因雨迟到,不想冤枉死,起义了。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楚汉楚西楚霸王项羽:性格:刚愎自用 故事:垓下之围、破釜沉舟、乌江自刎 曾经参加反秦起义 鸿门宴:项羽想借机杀死刘邦,可不忍心。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于前202年建都长安 2、西汉建立后的文景之治 治国之策政治休养生息 民生三十税一,减免徭役,不修土木 军事罢兵还田 效果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文景之治 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政策政治检查制度对内设司隶校尉,监督京师百官,皇族成员。 对外设十三州府、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和诸侯 中央与地方:推恩令:瓜分诸侯领地,实施中央集权。 君王、丞相处政关系:中外朝:中朝:宦官等人 外朝:丞相等人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严禁私铸货币 盐、铁利润垄断

十三、开疆拓土与地外交流 1.开疆拓土汉匈合战匈奴:战国时期兴起,秦朝被讨伐 对策: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动3次大战役,伺候,部分匈奴归 顺汉朝。 和亲:昭君出塞 效果:草原牛马输入内地,中原特产供给西方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时间:前138年 历时:13年 途中:被匈奴扣留两次,均已逃出 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没有完成目的) 第二次时间:前119年 随行:礼物、300多随从 成果:联合西域许多国家 之后时间:前60年 事件:设置西域都户,标明西域正式归属汉朝 丝绸之路:一条交通线,中原往西域运送特产(丝绸、茶叶等)西域向中原 提供牲畜等。 十四、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东汉的建立原因时间:9年 事件: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 东汉时间:22年 事件:汉光武帝刘秀参加起义 时间:23年 事件:起义军攻杀王莽 时间:25年 事件: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的政策名称:天地之性人为贵 做法: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名称:三十税一 做法:缴纳1/30的田税 效果:增加劳动者的积极性 东汉的腐败豪强问题原因:支持光武帝的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坞堡庄园 宦官与外戚原因:皇帝幼年继位 外戚:皇帝幼年,太后亲人执政 宦官:皇帝成年后夺回政权的辅助人员,因立功而掌权。 结果: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百姓民不聊生 黄巾军起义原因:社会腐败 首领:张角、张宝、张梁。 效果:冲垮地主庄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经典习题 1、狐狸卖了多少元: 在一个雾霾天,狐狸,兔子和狗熊去卖口罩。狐狸说:狗熊卖1元一个,我就卖4元一个;狗熊卖2元一个,我就卖8元一个;狗熊卖3元一个,我就卖12元一个……。兔子说:“我卖的价格是狐狸的一半。”结果它们卖了相同数量的口罩,一共卖了210元,那么狐狸卖了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 答案:120元 解析:假设狗熊卖了X元,由题意知,狐狸就是4X,兔子就是2X。 那么4X+2X+X=210,X=30,狐狸卖了4*30=120元。 2、何时平均储蓄超过5元: 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答案与解析: (5-4.2)×5÷(6-5)=4(个) 6+4=10(月) 答:从10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3、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25÷(12÷2-1) =25÷(6-1) =25÷5 =5(米) 答: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5米。 4、乙跑到几层: 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时,乙跑到几层? 答案与解析: 甲乙的速度之比:(5-1):(3-1)=2:1, 乙跑的层数:(17-1)÷2+1=9(层), 答:当甲到17楼时,乙到9层。

5、快车几秒可越过慢车: 快车长182米,每秒行20米,慢车长1034米,每秒行18米,两车同向并行,当两车车头齐时,快车几秒可越过慢车? 答案与解析: 182÷(20-18) =182÷2 =91(秒) 答:快车91秒可越过慢车。 6、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5小时后甲在乙前方5千米处。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 答案:3千米 解析:设甲的速度是a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是b千米每小时,所以(a+b)*8=40从而得出a+b=5。 因为(a-b)*5=5,得出a-b=1。

四年级思考题

、一批桔子,平均分给男女生,每人可得3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4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分()个。 2、石油公司有AB两个油库,A库有汽油180吨,B库有汽油120吨,现在石油公司要将汽油运到甲乙两个加油站,已知从A库运到甲加油站每吨运费50元,运到乙加油站每吨运费40元,从B库运到甲加油站每吨运费30元,运到乙加油站每吨运费60元,已知甲站需油140吨,乙站需油130吨,石油公司一共要花( )运费。 3、在数组(1,1,1)(2,3,4)(3,5,9)……中,第40组的三个数的和是()。 4、一次数学考试,A、B、C三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B、C、D三人的平均成绩是97分,已知A得了92分,D得了( )分。 5、40人要过一条大河,只有一只橡皮艇,每次最多可作7人,已知乘橡皮艇过河一次要5分钟,他们全部过河需()分钟。 6、三年前,三个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和正好是90岁,今年三个学生的年龄和正好等于老师的年龄,三年后老师()岁。 7、有7个谜语让57个人去猜,共才对237人次,已知没有人猜错,猜对1条的2人,猜对2条的6人,猜对3条的16人,猜对5条的8人,猜对4条的和猜对6条的人同样多,猜对7条的有( )人。 8、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将前四位组成的数加后三位数得9424,将前三位组成的数加后四位数得4501,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 )。 9、有6桶油,重量分别是17、18、19、21、22、32千克,他们分别是机油和柴油,不知道哪一桶里装的是什么油,只知道机油的总重量是柴油的2倍,17、18、19千克的桶里分别装的是( )油、()油、()油。 10、小红从甲地到乙地,步行往返一趟要用42分钟,如果去时骑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33分钟,如果来去都骑车往返一趟要用( )分钟。 1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5千米处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12、三辆卡车运169吨煤,甲车比乙车少运12吨,丙车比甲车多运7吨,甲车运了()吨。 13、老师卡片上写着一个五位数,小明拿到过来后一看,还是一个五位数,只不过比原来的五位数少了258121,原来的五位数是( )。 14、有8个数排成一排,前6个数的平均数是96,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第6个数是()。 15、深夜,12:00到中午12:00之间,钟面上的分针与时针()次成直角。 16、某办有若干个同学买了《格林童话》这本书,有趣的是买这本书的人数与这本书的元数正好相同,更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单价的元数与这些同学应付款的总元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2.3998是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3.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某一位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两位数相加,得数是20.9。这个两位数是() 4.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5.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6.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种取法。 7.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8.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9.把5、11、14、15、21、22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 10.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有1个数字,它们是1、2、3、4、5、6,而且每个相对面上两个数的和是7(1和6,2和5,3和4)。下图是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请填出空格内的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共10分,每小题2分) 11.大于0.9997而小于0.9999的小数只有0.9998。() 12.一张长方形彩纸长21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时纸的长是6厘米。() 13.一个箱子里放着几顶帽子,除2顶以外都是红的,除2顶以外都是蓝的,除2顶以外都是黄的。箱子中一共有3顶帽子。() 1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3公顷。() 15.有铅笔180支,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不得少于7支,也不能多于25支,共有7种不同的分法。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每小题2分) 16.5÷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数字是()。 A、7 B、1 C、2 D、5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人物、都城;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则有关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材料,培养学生提炼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一统重大事件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大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正确评价秦始皇。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导入,简介秦朝历史。 【新课教学】 一、秦灭六国 1、幻灯播放秦灭六国的过程。 【提问】秦是如何灭六国的?秦朝建立的时间。 从图中学生能提炼相关信息:得出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 2、出示材料五则让学生分析秦为什么能灭掉六国。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渡】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刚刚建立的秦朝还面临着许多的

问题。有哪些问题呢? 【出示】四个场景的材料,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找出秦始皇的困难,并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带来的影响。 讨论后归纳总结: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措施 评价 政治 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一套中 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思想文化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 ①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②加强了思想控制;对我国古 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经济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了度、量、衡;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交通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 统一,促进地方之间的交流 三、秦朝的疆域四至点: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四、各抒己见——评价秦始皇 先出示李白和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那么你们对秦始皇又是怎么样评价的? 评价指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全面评价;主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所以在评价秦始皇时,既要说出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练习题及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 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 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 意一些变式。 2 、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 和 4,125 和 8,2 和 5 等,有时101 可以变成,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 数字。 3、要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并注意多动 脑思考。 简便运算越做越有趣,祝大家学得开心。 乘法交换律: a×b= b×a乘法结合律:×c=a×8×25×42×125×5×17× ×× 4×5 38×125×8×× 4×289×× 125×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125×84×125×225×28 加法交换律: a+ b= b+ a加法结合律:+c=a+ 57 +288+14158+ 395+ 10167+ 289+3129+ 235+ 171+165 378 + 527+ 7 169 + 78+ 22+ 39+ 42+ 61 138 + 293+62+ 107

乘法分配律:× c=a×c+b×c 正用练习 ×25×25×25× 15 × 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25×4139×101125×88201×24 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 + 34×28×37 + 65×85×82 + 85×15×97 +25×36×25+25×24 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299+7564×199+64 ☆思考题: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6000÷125 58×101-5874×99 35×68+ 68+68×643600÷8÷5 运算定律练习题的答案 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 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 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 意一些变式。 2 、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 和 4,125 和8,2 和 5 等,有时101 可以变成,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题及答案 ●《大地的话》 1、仿写。 假如你是花朵, 我会好好爱护你, 这里有新鲜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 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 尽情地开放。 ●《语言的魅力》 1、比较写在木牌两面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答:木牌两面的语言都有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渴望赢得行人的同情与施舍。但是,老人的语言很直白,很难打动行人。而诗人的语言却能带给行人无限的想象,引起人们的同情。所以,语言的魅力就在于能激发人们的真情。 2、诗人在木牌上写的话,为什么能激发人们对老人的同情心?说说你的看法。 答:“春天到了”,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季节,百花齐放,阳光明媚,给人无限的联想。而这么美好的春天老人却看不见。经过这样的联想和对比,人们怎能不同情老人? ●《秉笔直书》 1、几位史官为什么不肯改竹简上的内容? 答:因为他们深知史官的本分是按照事实写历史,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不能失了本分。他们都是刚直不阿、尽忠职守,值得人们敬佩的史官。 2、比一比,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 答:这些词语都和语言有关。语言也分好坏、善恶。美言,美好的词句。谎言,骗人的话。直言,诚实坦白的话。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忠言,诚恳劝告的话。 ●《春潮》 1、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课文怎样描写春潮从小到大的过程? 答:课文抓住了春潮的声势变化在写。春潮首先是由第一颗晶莹的水珠开始,然后“冲”开了溪水的冰面,流水声响起来;接着,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水声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大江汹涌,开江声“山崩地裂”,冰排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巨大的春潮击溃了坚冰。 3、课文描写的是什么? 答:课文描写的是春潮来临的景象。 4、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春潮? 答:课文按春潮从小到大、气势由弱变强的顺序来写。 5、课文为什么先写春潮的形成,后写春潮的气势? 答:因为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春潮的能量是由弱积累到强的,所以先写形成,再写气势。 ●《三月桃花水》 1、课文赞美了什么?读这篇课文与读《春潮》的时候,感受有什么不同? 答:课文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同时也在赞美春天,赞美生活,赞美农民的劳动。读《春潮》,感到春潮势不可挡,读《三月桃花水》,感到春天的水像舒缓的小夜曲,轻柔,令人陶醉。 ●《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知识点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 展 班级姓名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朝建立 时间:建立者:定都: 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地方实行。 (首创“”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 文化上:统一文字,将秦的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的重要纽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交通上:大修,拆除所有路障,统一。 思想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秦朝的疆域:东到,西到,南到,北达一带。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秦朝亡于暴政 秦朝的暴政(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秦末农民起义 1)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 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率军入咸阳,灭亡。3、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 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

2)汉朝建立 时间:建立者:(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 4、西汉初年的统治 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政策来恢复经济。 如: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汉景帝将田 租定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等。 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为西汉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1、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颁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建立,设立。 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 思想文化上:(董仲舒的建议) 大力推行(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2、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此后,西汉开始由盛而衰,外戚乘机夺取 政权。,西汉皇族,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秦朝与匈奴的关系:派大军北击匈奴,修建(西起,东到)。 2、汉与匈奴的关系: 1)汉初,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困。采取“和亲”政策,汉室将女子作为公主,嫁给 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2)汉武帝时,派、先后三次出击匈奴。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并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3)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请求,王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作 出了重要贡献。 3、汉与西域的关系: 1)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以西,也就是现在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2)出使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虽未能完成使命,但他了解了西域各国的 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再次出 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新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 姓名:得分: 1.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1)读出两个0: 2)读出一个0: 3)所有的0都不读: 4)读三个0:()()()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220+230+240+250=()×() 4.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5.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24=432 (18÷2)×(24×2)= (18×2)×(24÷2)= 6.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 1 2 1 8 1 2 1 8 (第7题图) 7.观察图形对角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9.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10.在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3 3 3 3 = 1 3 3 3 3 = 2 3 3 3 3 = 3 3 3 3 3 =7 3 3 3 3 = 8 3 3 3 3 = 9 11.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1) - = (2)× = + = ÷= × = - =

12. 小美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数,读了出来:“四万五千零一”。她同桌看了看黑板,发现小美读错了,没读小数点。这是个小数,应该只读一个0。你知道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吗? 13.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14.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21×11 134×11 158×11 167×11 15.计算下面各题,怎能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5+263+55-198 127+133+184+240 487-187-139-61 300-123-75-77 16.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1~9这9个数字各出现一次。你能填出里的数字吗? ×1 = 5 2 17. . . .代表三个数,并且 + = + + , + + = + + + + + + =400。 =? =? =? 18.用数字卡片2,3,4和小数点“.”,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 19.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20**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 一、选择题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 B . C . D . 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C.汉高祖 D.汉景帝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研读史料,感知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认真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在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伯)益而朝启,启便即天子之位——《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启即天子之位”说明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禅让制?材料二说明西周开始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说明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巩固统治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要讲到正面的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秦朝一统

《秦朝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课程标准】 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秦朝开创大一统基业”承接第一单元的“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统一天下得益于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课文没有简单罗列秦国统一六国的史实,而是将重点放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上,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学会综合分析材料、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情分析】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学生对他的生平已有所涉猎,但又充满好奇心。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较浓,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也较强。因此,本节课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预习与课上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与课上辩论的形式评价秦始皇,并渗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观,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阅读书本P48、51最后一自然段,说出秦朝统一的时间、意义及秦朝的疆域;2.根据出示的材料,概括说出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3.阅读书本P49-51,说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4.列举史实,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概括“秦完成统一的原因”、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完成表格、课上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通过搜集资料列举史实“评价秦始皇”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学生应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评价秦始皇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以学生小组合学习为中心实行以下方法 1.讨论法(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概括秦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川教版(精美教案)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理论来源: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多年了,全国有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优秀教案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知道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秦统一的原因。为统一推行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废分封,立郡县。秦始皇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在前面表演和演讲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时,提到过一个成语叫:图穷匕见。讲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而身死。也没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略。)历史事实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了。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开创的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板书: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基业。) 一、“秦王扫六合” 1.原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呢?请同学分组讨论。 小结: (1)统一的大趋势形成。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补充资料:嬴政曾用李斯为相,李斯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献“远交近攻”策略,他的主张基本上被嬴政采纳施行。 2.过程:秦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 在黑板上演示灭六国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强调重要战役是长平之战。定都咸阳,指导学

四年级思考题

四年级奥数 1. 鸡兔同笼,共有头100个,足316只,那么鸡有_______只,兔有______只. 2.小明花了4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3角5分,明信片 每张2角5分.他买了_______张贺年卡,_______张明信片. 3.东湖小学六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20道试题.做对一题得5分,没有做一题 或做错一题倒扣3分.刘刚得了60分,则他做对了_____题. 4.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92只,则鸡 ______只.兔有_______只. 5.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吃,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 则大和尚有_______个,小和尚有_______个. 6.30枚硬币,由2分和5分组成,共值9角9分,2分硬币有_______ 个,5分有________个. 7.有钢笔和铅笔共27盒,共计300支.钢笔每盒10支,铅笔每盒12 支,则钢笔有_______盒,铅笔有_______盒. 8.鸡兔同笼,共有足248只,兔比鸡少52只,那么兔有______只,鸡有 ______只. 9.工人运青瓷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一个到目的地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 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则损坏 了______只. 10.有2角,5角和1元人民币20张,共计12元,则1元有_______张,5 角有______张,2角有_______张. 二、分析与解答题: 1.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2)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

名男生几名女生? 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 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 3.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4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一样多.问小毛做对几道题 ? 4.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 蜻蜓6条腿,2对翅膀;蝉6条腿,1对翅膀),三种动物各几只?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2=2∠1,∠3=∠2,求∠1=? 七、平均问题 28。期中考试小明3科的平均成绩是95分,数学得了99分,英语得90分,语文得了多少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