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给水与排水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给水与排水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给水与排水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给水与排水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给水与排水工程考试试题及筓案

一、单项选择

1、原水的含沙量或色度、有机物、致突变前体物等含量较高、臭味明显时,可在常觃处理()增设预处理。

a、后

b、中间

c、前

d、前或后

筓案:c。

2、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宜采用()措施。

a、预沉

b、降低流速

c、投药

d、增设栺栅

筓案:a。

3、()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水的常用工艺。

a、沉淀

b、过滤

c、陣臭、陣味

d、澄清和消毒

筓案:d

4、澄清工艺通常不包括()。

a、加热

b、混凝

c、沉淀

d、过滤

筓案:a

5、()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a、消毒

b、澄清

c、沉淀

d、过滤

筓案:b

6、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迚行重力分离。

a、消毒池

b、澄清池

c、沉淀池

d、过滤池

筓案:c

7、()是利用粒状滤料截流水中杂质的极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极筑物乊后,用以迚一步降低水的混浊度。

a、消毒

b、澄清

c、沉淀

d、过滤

筓案:d

8、完善而有敁的(),不仅能有敁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陣也具有一定敁果。

a、混凝

b、沉淀

c、过滤

d、以上均正确

筓案:d

9、()是为消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迚行。

a、消毒

b、澄清

c、沉淀

d、过滤

筓案:a

10、( )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斱法。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澄清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斱才采用。

a、沉淀

b、过滤

c、陣臭、陣味

d、澄清和消毒

筓案:c

11、陣臭、陣味的斱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

a、性质

b、来源

c、浓度

d、斱向

筓案:b

12、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去陣。

a、曝气法

b、微滤机或气浮法

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

d、陣盐措施

筓案:c

13、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収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去陣。

a、曝气法

b、微滤机或气浮法

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

d、陣盐措施

筓案:a

14、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去陣,也可在水中投加陣藻药剂。

a、曝气法

b、微滤机或气浮法

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

d、陣盐措施

筓案:b

15、因溶解盐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

a、曝气法

b、微滤机或气浮法

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

d、陣盐措施

筓案:d

16、当地下水中的铁、锰的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陣铁、锰措施。常用的陣铁、锰斱法是()。

a、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b、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c、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d、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筓案:b

17、当水中含氟量超过( )mg/L时;需采用陣氟措施。

a、0.5

b、1.0

c、1.5

d、2.0

筓案:b

18、给水软化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斱法主要有()。

a、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b、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c、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d、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筓案:a

19、()的处理对象是水中各种溶解盐类,包括阴、阳离子。

a、软化

b、淡化和陣盐

c、水的冷即

d、水的腐蚀和结垢控制

筓案:b

20、淡化和陣盐的主要斱法有()。

a、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b、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c、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d、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筓案:c

21、淡化和陣盐的(),需经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两种交换过程。

a、蒸馏法

b、高子交换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

筓案:b

22、( )系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能够分别透过阴、阳离子的特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水中阴、阳离子被分离出去。

a、蒸馏法

b、离子交换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

筓案:c

23、( )属于膜分离法,通常用于高含盐量水的淡化或离子交换法的前处理工艺。

a、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b、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c、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d、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筓案:d

24、水的冷即一般采用( )。

a、冷即塔a、低压泵 c、减压阀 d、泄水阀

筓案:a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一.规范规程标准类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8.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2002) 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1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12.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 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19.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41:2004) 20.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29-98)

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5.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2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0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3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设计手册类 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排水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体会和建议

排水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体会和建议xx市xx排水工程为梯形断面,下底宽12m,上宽13m,高3m。该干渠需下穿xx高速公路路基,若以桥梁或明挖隧道和盖挖隧道通过,均需中断高速公路的交通和干扰周围环境,因此,经技术经济比较,穿越高速公路路基采用暗挖隧道通过。但是,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合理地选择隧道支护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如何处理好地面沉陷、结构防排水、开挖防坍、喷射混凝土作业以及监控量测等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据此,本文就以上问题谈几点体会与建议。 1、工程概况 1. 1暗挖隧道平、纵断面 xx市xx排水工程下穿xx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长50m,隧道轴线与高速公路斜交角113度;隧道范围内渠面从西向东(从隧道进口向出口),设1.8‰下坡;隧道顶部覆盖厚1.0~2.8m,属超浅埋隧道。 1. 2浅埋隧道横断面 隧道横断面采用三心圆拱直边墙结构,底部设仰拱。断面净宽11米,最大净高6米,支护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 1. 3隧道洞门 洞门按斜交正做设计,满足最小进洞条件而定出进出口明暗交界里程。隧道洞门端墙、翼墙按挡土墙考虑,采取沿竖向取窄条方法计算,作用于洞门墙的水平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荷载考虑汽车活荷载的影响,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洞门端墙和翼墙的厚度。端墙外露部分用石灰岩块石镶面。 1. 4支护结构 1.4. 1支护形式 本隧道为超浅埋大跨结构,采用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支护结构采取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为超前管棚、格栅钢架网喷混凝土,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混凝土。 1.4. 2支护参数 隧道支护参数采用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首先按照相关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工程类比的拟定支护参数,然后进行结构分析与计算,最

排水工程上册考试题库

排水工程上册题库 一、选择题 1. 雨水管300mn管径(钢筋混凝土管)的最小设计坡度是(C )。 A 、0.001 B 、 0.002 C、 0.003 D 、0.004 2. 倒虹管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 B ) m/s。 A、0.8 B 、0.9 C 、1.0 D 、1.2 3.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 C )。 A、直排式合流制 B 、不完全分流制 C完全分流制 D 、截流式合流制 4. 生活污水设计总变化系数K Z表示(D)。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B、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最高时的污水量比值 D、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5. 排水管道跌水水头大于( C )时,应设跌水井。 A、 0.5m B 、 1.0m C、 2.0m D 、 4.0m 6. 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 C )。 A、检查井 B、跌水井 C、水封井 D、事故排放口 7. 地下污水管线布置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小管让大管 B. 刚性结构管让柔性结构管 D. 设计管线让已建管线 C. 有压管让无压管

8、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 C ), 雨水口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连超过( C )。 A、 15m 4 个 B 、20m 4 个 C、 25m 3 个 D 、30m 5 个 9. 某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穿越河道的倒虹管时,采用了下列设计数据,其 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C )。 A、倒虹管的管径为400mm B、倒虹管内流速为1.2m/s C倒虹管的管底距规划河底的垂直距离为0.5m D倒虹管的工作管线为两条 10. 各种不同直径的室外排水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应采取( D )连接方式。 A、水面平接 B、管顶平接 C、管底平接 D A或B 1 1 .排水管道充满度是指( A )。 A、管道内的水深与管径的比值 B、管道直径与水量的比值 C管内水量与管道坡度之比 D 、管道外径与水深之比 12. 污水量的时变化系数是指( A )。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B、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13. 以下关于排水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通常情况下选择排水体制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保护要

8排水工程下模拟题

排水工程下 一、单项选择题 1.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应满足 (A). A.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C.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2.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A)g计算. A.20~35 B.5~15 C.35~50 D.35~40 3.下列关于沉淀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方式大致为区域沉淀 B.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上部的沉淀大致为絮凝沉淀 C.浓缩池开始阶段及二沉池下部为压缩沉淀 D.二沉池污泥斗中为自由沉淀 4.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消毒加氯量为6~15mg/L,接触时间为(A)min. A.30 B.20 C.10 D.60 5.下列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正确的是(A)。 A.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B.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C.剩余污泥→预处理→浓缩池→机械脱水→污泥外运 D.城市污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处理出水 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和(A)系统所组成. A.污泥回流 B.污水回流 C.污水处理 D.污泥处理 7.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COD、TOC、TOD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C)作指标。 A.TOC B.COD C.BOD D.TOD 8.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有机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硝化方法,即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主要最终产物是(A)和甲烷气. A.二氧化碳 B.硫化氢 C.氢气 D.氧气 9.下列关于SVI描述,正确的是(B) A.SVI是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形成沉淀的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B.SVI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性、沉降性能,此值以介于70~100之间为宜

《排水工程》下册考试题

一、单选题(1-7小题每题2分,8-11小题每题4分,共30分) 1.关于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A.有机污染物在池内分配的均匀性,缩小供氧和需氧量的矛盾 B.供气的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C.系统的耐冲击能力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D.曝气池混合液中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 E.可提高二沉池固液分离效果 2.一座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水流量Q=1200m3/d,曝气池进水BOD 5为S =210mg/L, 出水BOD 5 =10mg/L,曝气池中MLSS=3.6g/L,MLVSS=2.7g/L,污泥产率为0.48,污泥衰减系数Kd=0.06d-1,曝气池的污泥龄,则该曝气池的容积V为(c)m3 A.2150 B.1823 C.1641 D.1550 3.设计一曝气池,污水流量为10000 m3/d,曝气池出水BOD 5=20mg/L,进水BOD 5 为S 0=250mg/L,曝气池的容积V=2500 m3, MLSS=4200mg/L,f=0.75,X R =12g/L, Y=0.5,Kd=0.06,则该曝气池每日剩余污泥量的排放量为(c)kg/d A.615.3 B.558.6 C.677.5 D.745.9 4.一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MLSS=3500mg/L,MLVSS=2500mg/L,SV=35%,则该系统 的污泥回流比R为(c),(其中二沉池回流污泥浓度按式X r =计算,其中r 取1.2) A.36.8% B.25.8% C.41.2% D.50.4% 二、专业术语填空(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1.单位质量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降解有机物(以BOD表示)的量称之为(),用Nrs,Nrv表示() 容积的百分比,()%表示 三、工艺简述题(每小题4分,9选6,共24分) 1.A2/O工艺 2.生物接触氧化 3.UASB工艺 四、问答题(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请从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处理水质、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与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 2.请对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为10万吨/天)进行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并画出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并简要评论你所设计的整套工艺有什么特点。 (注:每种处理单元必须确定具体的工艺类型,要求脱氮除磷,污泥要进行处理)

201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试题库:第8章 分区给水系统

第8章分区给水系统 一、单项选择 1、在给水区面积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距离输水时,可考虑分区供水。分区供水可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b、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c、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d、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答案:a 2、( )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a、区域给水 b、地区给水 c、分区给水 d、地区分段给水 答案:c 3、分区给水中的并联分区的优点不包括( )。 a、各区用水由同一泵站供水,管理方便 b、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简单 c、设计条件易与实际情况一致 d、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 答案:d 4、分区形式须考虑城市地形和城市发展的因素,当城市狭长发展,地形高差较大,可采用( ),因增加的输水管长度不多,高、低两区的泵站又可以集中管理。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b 5、城市垂直于地形等高线方向延伸时,( )更为适宜。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6、大城市的管网往往由于城市面积大,管线延伸很长,即使地形平坦,也因管网水头损失过大,而须在管网中途设置( ),形成分区给水系统。 a、水泵房 b、高位水箱 c、贮水池 d、加压泵站 答案:d 7、水厂远离高区时,采用( )较好,以免到高区的输水管过长,增加造价。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8、城市居住小区和工矿企业应根据水源。地形和用户水压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区给水形式。如高、多层建筑混合居住小区则应采用( )的给水系统供水。 a、水泵 b、水箱 c、分区 d、分设高、低压区 答案:d 9、水泵加压输水和配水,其管道系统经适当分区可减少供水能量费用。这是通过提高供水能量利用率,即减少()实现的。 a、有效利用的能量 b、消耗的能量 c、未被利用的能量 d、供水总能量 答案:c 10、配水管网分区,应根据用水区地形和水源位置,而采取串联还是并联形式,主要考虑()。 a、避免高区输水管过长 b、便于水源向管网配水 c、便于设置调节构筑物 d、便于设置分区泵站 答案:a 11、配水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应考虑()。 a、节约能量最大的方案 b、节约的能量等于增加的投资方案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答:城市污水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就组成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至室外居住小区污水管道中去。 2) 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面下的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统称为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一般以重力流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这时就需要设置泵站。 4) 污水厂。供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称污水处理厂。 5) 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称出水口,它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用于收集各生产设备排除的工业废水,并将其排送至车间外部的厂区管道系统中去。 2) 厂区管道系统。敷设在工厂内,用以收集并输送各车间排出的工业废水的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 废水处理站。是回收和处理废水与污泥的场所。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是收集工业、公共或大型建筑的屋面雨水,并将其排入室外的雨水管渠系统中去。 2) 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 3)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 4) 排洪沟。 5) 出水口。 4.排水系统布置的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1、正交式: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

排水工程(上册)课后答案及例题

第二章习题 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8.2m 3/t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 24×3600 =160×9.5×585×1.824×3600 =18.525L/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 2 3600 =860×60%×25×3.0+860×40%×35×2.58×3600 +860×60%×30%×40+860×40%×85%×60 3600 =2.39+6.59=8.98L/s Q 3 =m·M·k z T×3600 =258×8.2×1.8×103 3600×24 =44.08 L/s Q=Q 1 +Q 2 +Q 3 =18.525+8.98+44.08=72.59 L/s 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 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图上。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排水工程(下)考试复习资料全解

1. 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 化学需氧量COD 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 3. 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4. 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 5. 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 6. 自由沉降当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底过程。 7. 成层沉降又称区域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8. 沉淀池表面负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9. 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 q=Q/A 10.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及去除率分析 (1)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做等速流动,水平流速为v,从入到出口的流动时间为t(2)在流入区,颗粒沿截面AB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平流速v(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 去除率η=u/q,仅决定于表面负荷q及颗粒沉速u,而与沉淀时间无关。 11.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平流沉砂池主要缺点是沉砂池中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故需配洗砂机,把排砂经清洗后,有机物含量低于10%,称为清洁砂,再外运,曝气沉砂池可克服这一缺点。 12. 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平流式沉淀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 13. 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14. 沉砂池的作用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15. 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普通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中心传动排泥。进水管设穿孔挡板,变速水流,中心流速最大,沉下的颗粒也是中心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出水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16. 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周边进水,中心出水。流入槽采用环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等宽,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高于普通辐流式2倍,流水槽,可用锯齿堰出水。 17. 竖流沉淀池的特点竖流沉淀池可用圆形或正方形,沉淀区呈圆柱形,污泥斗呈截头倒锥体。污水从中心管自上而下,经反射板折向上流,沉淀水用设在池周的锯齿溢流堰,溢入出水槽。水流速度向上。 18. 浅层沉降原理池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v,颗粒沉速为u,理想状态下L/H=v/u,可见L与v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除去的悬浮颗粒也越小。 19. 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20. 活性污泥的定义及组成定义: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黄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就是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物的残留物(3)由原污水夹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4)由污水夹入的无机物质 21.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1)适应期。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后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2)对数增长期。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增值速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减速增殖期。微生物大量繁殖,营养物质被大量耗用,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度慢,几乎与细胞衰亡速度相等,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趋于稳定。本期末端,由于微生物增殖数抵不上衰亡数时,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内源呼吸期。营养物质继续下降,开始利用体内物质进行内源代谢。多数细菌进行自身代谢二逐步死亡,只有少数细胞继续裂殖,活菌体数大为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综述,决定微生物活体数量和增殖曲线上升、下降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多寡。 22. 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当曝气池内有机营养物质降到一定程度,细菌增殖速度低下或停止,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速增殖期后段,运动性能微弱,动能很低,不能与范德华力相抗衡,并且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菌体相互碰撞,相互结合,形成菌胶团,同时也吸附了微小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 23. 混合液浓度MLSS和MLVSS M L S 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 l s s=m a+m e+m i 24. 污泥沉降比 SV,污泥指数 SVI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习题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第二章答案 1.8,,总变化系数8.2m3/t活畜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废水量标准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人,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三班制生产,计.工厂使用淋浴人数按30%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85%计,其余44各种污水人·d,,生活污水量标准580人/10160L/ ㎡居住区面积9.5×10 ㎡,人口密度. 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 +Q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Q解: 321 k·n·k1.8×9.5×585 z160×=18.525L/s =Q =136002424××3600 +C D D B K CA B K +A 2.535××40%×8602×60%×25× 3.0+8601 11222112 = =+ Q 23600 36008T××360060××85%30%×40+860×40%860×60%×=2.39+6.59=8.98L/s +3600 ·km·M3 10×1.8×z 258×8.2 =44.08 L/s =Q =3243600×T×3600 =18.525+8.98+44.08=72.59 L/s +Q +QQ=Q31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2 9m,。其余各排除口1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的管底标高为218。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的埋深均不得小于1.6m 结果标注在图上。 实用文档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干管水量计算表

浅谈含淤泥地质条件下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

浅谈含淤泥地质条件下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 天津市汉沽区市政工程公司刘宝召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处在沿海地带,地下水位较浅,含淤泥地质条件下排水管道施工,是该地区非常常见的,好好把握此条件下施工方法,抓好关键的施工工序,在对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字:含淤泥、排水管道、施工 在高水位含淤泥地质条件下进行排水管道施工时,如果施工方法不当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而且会延误施工进度,增加工程费用,天津市汉沽区营城工业园区二号路排水工程就是处于高水位含淤泥地质地带。 一、工程和地质概况 二号路是汉沽营城工业园区主要干道之一,位于工业园区的东部,蓟运河南侧,与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相邻,路宽22m,排水管道位于右侧主行车道下,管径为d2000,管材为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接口采用橡胶止水带接口,最大埋深7.2m。该地区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①素填土,土层厚度为1.3-1.6m;②粉质粘土,厚度为1.0-1.4m;③淤泥厚度为8m;④粉土和粉沙土,厚度为7.1-7.5m。 由于该管线地处蓟运河南侧,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为0.8-2.7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平时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但在汛期和暴雨季节,地下水与蓟运河相互补给。 二、管道施工方法 1、沟槽开挖和排水 在地下水埋深浅且存在淤泥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沟槽开挖的难度比较大,原设计沟槽开挖边坡系数为1:1.5,两边坡各打两排木桩进行支护,木桩间

距60cm,双排井点降水。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加上布设井点的费用高且需提前抽水,施工准备期长,并且淤泥土渗透系数非常小,井点排水不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故施工开始时没有采用双排井点降水,而是采用的明渠集水坑集中抽水,其余均按设计进行施工。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施工进度非常慢,一天只能开挖几米的沟槽,原因是塌方比较严重,由于地下水比较丰富,降水加大了地下的流动速度,淤泥涌向沟槽现象比较严重,护坡不断出现坍塌,刚开挖好的沟槽就被破坏,不得不重新进行清沟和边坡支护,若改用钢板桩进行支护,钢桩必须打入持力层才能发挥作用,这样桩长要超过12m长,工程所需周转材的量太大。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决定放大边坡系数,不进行边坡支护,降水仍采用明渠集水坑集中降水,在保证沟槽不积水的情况下,将边坡系数放大到1:2进行沟槽开挖,虽然开挖量有所增加,但施工进度大大加快了,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沟槽开挖方向选择上,应从管沟下游向上游进行开挖,这样新开挖的沟槽段出水会流向下游,始终保持挖掘机的工作面无积水,避免了因积水而引起大塌方的可能性。若从下游往上游开挖也有其不利之处,这就是淤泥会随水流流向下游,而使开挖到位的槽底被淤高,这时就需要人工清淤。 在沟槽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将上部素填土,粉质粘土与下部淤泥分开堆放以便在沟槽回填时分开使用,保证工程质量。在沟槽挖深较大时,由于挖掘机臂长有限,在装车过程中撒落较多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清理槽低淤积也不方便,极大影响了施工进度。这时可采用两台挖掘机相配合进行沟槽开挖,一台挖掘机挖除素填土及粉质粘土,负责开挖上部土方并装车,另一台挖掘机则停在第一台挖掘机挖出后沟槽一侧边坡上,进行沟槽下一部分开挖,且负责修整边坡,并将土方直接堆在第一台挖掘机工作面上,这样可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5混凝土排水管安装工艺

5混凝土排水管安装工艺 (平基、下管、管座、抹带) 5.1适用范围 适用于压力小于0.1MPa的排水管道的铺设。 5.2施工准备 5.2.1材料: 1基础模板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装应缝隙严密,便于拆卸。 2商品混凝土到场后质量、数量、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且便于浇注。 3钢丝网规模、型号应满足要求,表面无锈、无油垢。 5.2.2施工机具: 管材吊运及运输设备,现场混凝土振捣设备,数量及能力应满足施工需要。 5.2.3作业条件: 1施工现场照明及排水设施应满足施工需要。 2管材经验收合格后运至现场存放,其数量、规格符合要求。 3现场道路畅通,清理平整,满足施工作业条件。 4基槽经验收达到合格。 5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已拆改完毕或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2.4技术准备: 1图纸已完成会审并进行设计交底。 2施工方案已获得相关单位审批并获得审批手续。 3施工人员获得技术、环保、安全交底。 5.3操作工艺

5.3.2操作方法: 1基础施工前必须复核坡度板的标高,在沟槽底部每隔4cm左右打一样桩,用样桩控制挖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 2管道基础的砂垫层应按规定的沟槽宽度满堂铺筑、摊平、拍实。 3在砂垫层上安装混凝土基础的侧向模板时,应根据管道中心位置在坡度板上拉出中心线,用垂球和搭马(宽度与混凝土基础一致)控制测向模板的位置,搭马每隔2.5m安置1个以固定模板之间的间距。搭马在浇注混凝土后方可拆除,随即清理保管。 4混凝土基础测向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一般可选用钢撑4、木板和钢模。模板安装应缝隙杨幂,支撑牢固,并符合结构尺寸的要求。 5混凝土基础浇注完毕后应用木抹小模板或平板振动器拍平。12h内不得浸水,并应进行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模。 6当平基混凝土强大大于5.0N/mm2方可进行安管,施工中采用起重机具下管、稳管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要求执行。采用人工下管、稳管时应同一指挥,统一信号,分工明确,协调炒作,稳管时应采取阻止管子滚动的措施。手脚不得伸入管子的端部和底部。管子稳好后必须挡掩牢固。 7混凝土管座的模板可一次或两次支设,每次支搭高度应略高于混凝土的浇注高度。分层浇注管座时,应先将平基凿毛冲净,并将平基与管子相接触的部位,用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填满,捣实后再浇注混凝土。当采用一次浇注管座时,应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当对侧的混凝土与灌注一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注,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浇注混凝土管座时,应按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留量数量符合规范规定。 8抹带尺寸为:带宽:200mm;带厚25mm;钢丝网宽度180mm;当管径≤500mm时应刷击浆皮。抹带前先刷一道水泥浆,然后安装好弧形边模,抹第一层砂浆厚约15mm,抹完后稍凉有浆皮出现时,将管座内的钢丝网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不搭接处用绑丝扎牢,钢丝网头应塞入网内使网表面平整,当第一层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初凝后赶紧压实。抹带完成后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用洒水养护。 5.3.3冬雨期施工: 1防止雨水地面径流和泥土进入沟槽和管道内,要配合管道铺设及时砌筑检查井和连接井。 2管道铺设暂时的终断或未能及时砌井的管口应临时堵严,对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管口应及时砌堵抹严,对已做好的雨水口应暂时封闭,以防进水。 3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在管身中部回填部分填土,稳定管子防止管道漂浮。 4雨天进行接口施工,应采取防雨措施。 5板纸水泥砂浆的砂料中不得含有冰块及大于10mm的冻块,当采用热拌水泥砂浆时,所用水温不得超过80℃;砂温不得超过40℃。对于有房东要求的水泥砂浆,拌合时应差价防冻剂,其掺加量应符合相关规定。严禁使用加热水的方法融化已冻结的砂浆。 6水泥砂浆接口应及时保温养护,保温材料覆盖厚度应根据气温选定。 5.4质量标准 等同参照“26平基法工艺”中5.4。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二章答案 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t 活畜,总变化系数,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 24×3600 =160××585×24×3600 =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 2 3600 = 860×60%×25×+860×40%×35× 8×3600 + 860×60%×30%×40+860×40%×85%×60 3600 =+=s Q 3 =m·M·k z T×3600 =258×××103 3600×24 = L/s Q=Q 1 +Q 2 +Q 3 =++= L/s 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图上。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管段编号排出口设计流量L/s转输流量 L/s 管段设计流量 L/s 1~2 2~3 3~4 4~5 5~6 6~7 干管水力计算表 管 段 编 号 管 道 长 度 L (m) 设计 流量 L/s 管 径 D ㎜ 坡度 I 流 速 v m/s 充满度降 落 量 I·L (m) 标高(m)埋设深度 (m) h D h (m) 地面水面管内底 上端下端上端下端上端下端上 端 下 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274300 2~374300 3~450350 4~526350 5~659400 6~750400

排水管道工程

排水管道工程 (一)、设计概况 本工程雨、污水为单侧设计,分别位于道路两侧机动车道,管 道中心线距离道路中心线为5米。 管道选材与接口:在车行道下的雨水、污水管道采用Ⅱ级承插 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在其他地面下的排水管道,当管顶覆土大于4.0米时,采用Ⅰ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雨水管道采用水泥 砂浆接口;污水管道采用沥青油膏接口,接口施工见国标95S516。 (二)、施工要求 1.管道选材及接口:在车行道下的雨水,污水管道均采用Ⅱ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在其他地面下的排水管道,当管顶覆土大于4.0米时,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顶覆土小于4.0米时,采用Ⅰ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雨水管为水泥砂浆接口,污水管道采用沥青油膏接口。 2.管道基础:根据95S615标准图要求,当管顶覆土为0.7~3.5米时,做120°混凝土基础(95S222-5);管顶覆土4.0~6.0米时,做180°混凝土基础(95S222-6);施工中沟槽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防止基土扰动,遇到软弱地基再另作处理。 3.雨污水预留管:雨污水预留管除注明者外均为d600,污水过

路管均为 d300。 4.雨水口:路口雨水交汇处一般设偏沟式双箅雨水口,线路段设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雨水口采用铸铁箅圈,箅子,并应设混凝土边框.雨水口深度为1米。雨水连接管单箅、双箅分别采用DN200,DN300,并均以i=0.02坡向雨水检查井。 5.管道回填 基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不得低于下列数值: 胸腔填土重型90% 管顶以上0.5米范围内重型85%(要求用木夯夯实) 管顶上部0.5米以上至路面回填土部分按道路要求回填。 (三)、施工方法 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沟槽开挖→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管道安装→基坑回填土。根据施工安排采取平行流水作业,避免沟槽开挖后暴露过久,引起沟槽坍塌,同时可充分利用开挖土进行基坑回填,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土方堆积和土方外运数量。雨水管道施工工艺和方法如下: ①管沟开挖:根据现况管线的分布和实际地质情况,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人工填土层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分别采用1:0.25和1:0.33的放坡系数,开挖沟底宽,应比管道构筑物横断面最宽处侧加宽0.5米,以保证基础施工和管道安装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开挖弃土应随挖随运,以免影响交通;场地开

排水工程(上)测试题

排水试题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1.2~2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2.7/Q0.11)当Q<5L/S时, Kz=(2.3);Q>1000 ,Kz=(1.3) 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7、水面平接是使(上游管段终端)与(下游管段起端)在指定的(设计充满度)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200 mm),最小坡度为(0.004).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截流式分布,平行式分布,分区式分布,分散式分布,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10)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5)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18、一般来说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中,一般不超过(5)m。 二、名词解释 1、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在城镇(地区)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2、极限强度理论: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3、集水时间t: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 4、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 5、(1)最小设计流速: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2)最小设计坡度: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

排水工程(下册)题库及部分答案

1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NH3-N、NO2-N和NO3-N。 2、SBR池的运行操作由:进水、反应、沉淀、和静置等5个工序组成。 3、生物膜的微生物相主要是:细菌、、、、等。 4、三相流化床与好氧两相流化床相比,不需要另外设置和。 5、根据稳定塘中微生物优势群体类型和塘水的溶解氧状况来划分,稳定塘可分为:、、,。 6、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 等三个阶段。 7、生物膜反应器中属固定床的工艺主要有:生物滤池、、、微孔膜生物反应器等。 8污水是、、被污染的的总称。 9 凯氏氮(TKN)是和之和。 10活性污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11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 12在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轮虫是标志。 13污泥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化学污泥。 14根据斯托克斯公式,颗粒自由沉淀的沉速u与下列参数相关:、、。 15在污泥回流系统中,常用的污泥提升设备主要是、和。 16污水的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 17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和。 18工程上常用的氧化沟的类型有:、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 19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可分为4类:、、污泥颗粒的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其中污泥浓缩主要去除的是。20污泥沉降比SV为25%,污泥浓度MLSS为2500mg/L,则污泥容积指SVI=。 21污泥机械脱水前的与处理目的是:。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冷冻法、陶洗法等。 22在污水的重金属离子中被称为“五毒”的是:汞、、、、以及它们的化合物。 23生物膜的微生物相主要是:、、、、等。 24碱度是指污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三种:;;。 25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和。 26活性污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27根据斯托克斯公式,颗粒自由沉淀的沉速u与下列参数相关:、、。 28工程上常用的氧化沟的类型有:、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 29污水的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 30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可分为4类:、、污泥颗粒的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其中污泥浓缩主要去除的是。 31凯氏氮(TKN)是和之和。 32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 33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等三个过程。 34 SBR池的运行操作由:、、、、闲置等5个工序组成。 35三相流化床与好氧两相流化床相比,不需要另外设置和。 36污水包括、工业废水和被污染的雨水。

排水工程(下)选择题

1.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应满足( A ). A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C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2.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 A )g计算. A. 20~35 B. 5~15 C. 35~50 D. 35~40 3.下列关于沉淀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方式大致为区域沉淀 B. 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上部的沉淀大致为絮凝沉淀 C. 浓缩池开始阶段及二沉池下部为压缩沉淀 D. 二沉池污泥斗中为自由沉淀 4.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消毒加氯量为6~15mg/L,接触时间为( A )min. A. 30 B. 20 C. 10 D. 60 5.下列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正确的是( A )。 A 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B 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C 剩余污泥→预处理→浓缩池→机械脱水→污泥外运 D 城市污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处理出水 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和( A )系统所组成. A.污泥回流 B.污水回流 C.污水处理 D.污泥处理 7.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COD、TOC、TOD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 C )作指标。 A.TOC B.COD C.BOD D.TOD 8.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有机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硝化方法,即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主要最终产物是( A )和甲烷气. A.二氧化碳 B.硫化氢 C.氢气 D.氧气 9.下列关于SVI描述,正确的是(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