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线菌期末作业

放线菌期末作业

放线菌期末作业
放线菌期末作业

放线菌学期末作业

1,为什么说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又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答:

放线菌是一种具有丝状分支的单细胞,状态与霉菌相像。所以人们认为放线菌是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过渡型。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主要是因为:

1,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

2,放线菌虽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但大部分无隔,为单细胞;

3,放线菌菌丝比真菌细得多,其直径与细菌相似;

4,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AP;

5,游动放线菌的鞭毛与细菌鞭毛类似,无“9+2”结构;

6,放线菌同大部分细菌一样,对酸敏感,在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6,放线菌属无性繁殖,同细菌一样,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

7,对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的抗生素敏感;

8,DNA重组方式与细菌相同;

9,核蛋白体为70S。

2,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在结构上有何区别?它们又有何联系?

答:

基内菌丝

链霉菌的孢子落在适宜的固体基质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吸收水分,孢子肿胀,萌发出芽,进一步向基质的四周表面和内部伸展,形成基内菌丝,又称初级菌丝或者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是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又称二级菌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比基内菌丝粗,直径为 1.0~1.4微米,长度相差悬殊,形状直伸或弯曲,可产生色素。

孢子丝

是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顶端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叫孢子丝,又称繁殖菌丝。

孢子成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飞散。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曲、钩状、螺旋状,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螺数和螺旋方向因菌种而

异。孢子丝的着生方式有对生、互生、丛生与轮生(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等多种。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放线菌的那些特征可作为其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答:色素,菌丝是否有隔,对氧需求,寄生或腐生,基因组成,细胞壁成分,16sRNA。

4.试介绍放线菌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答:

工业

嗜盐放线菌能产生胞外多糖及其他多聚物,蛋白含量极高(在相同面积的蛋白质产量相当于种植玉米的125倍,养鱼的70倍,养牛的600倍),酶活性很特殊(在高盐浓度下仍保持高活性),也产生抗生素、胰岛素、维生素等,因此嗜盐放线菌是一类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例如,嗜盐放线多孢菌可以将甘氨酸转化为甜菜碱,它又是一种重要的高效保护剂。国内外有不少微生物学工作者正在试图从高盐碱环境里找到一种具有较高脱卤酶活性的嗜盐菌菌株,以期能达到高效、彻底消除环境污染物的目的。

农业

放线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分解,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还有弗兰克氏菌,生长在许多非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

医药

人们常用放线菌产生的链霉素、红霉素这一类抗生素药物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 、蛋白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医药用品。食品

低温放线菌进行低温发酵时可生产许多风味食品,并且这种发酵方式可以节约能源和减少中温菌污染。目前发现的几千种抗生素中,有一半以上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它的菌落颜色鲜艳,呈放射状,对人体无害,因此,人们常用它作食品染色剂,既美观,又安全。

5.请介绍放线菌细胞的构造特征。

答:

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菌体的外层,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细胞膜:是围绕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由磷脂(20-30%)和蛋白质(50-70%)组成.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疏水的脂肪酸链排列在内,亲水的磷酸基排列在外。蛋白质镶嵌在双层磷脂中,并伸向膜内外两侧。边缘蛋白和整合蛋白(跨膜蛋白)

两种。细胞膜上还会着生鞭毛和菌毛,并且有着提供鞭毛运动的功能。

鞭毛:部分放线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根,具有运动的功能。鞭毛的长度一般为15-20um,直径为0.01-0.02um.。

拟核: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即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由DNA分子构成。拟核没有明显的边界,不含有染色体。

质粒:放线菌除了没有核膜包裹的拟合之外,细胞质中还有很小的环状DNA分子,称为质粒。

6.讨论放线菌的特征和放线菌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地位。

答: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枝,由菌丝(hyphae)组成菌丝体(mycelium)。菌丝宽度与普通杆菌差不多(<1μm)。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为单细胞。细胞内有为数众多的核质体。放线菌的菌丝按形态和功能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类。

基内菌丝又称一级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生理功能为吸收和排泄代谢废物。基内菌丝无色或产生各种不同的色素,色素水溶性或脂溶性,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和菌丝一样呈色。

气生菌丝或称二级菌丝,由基内菌丝向空间伸长而成,比基内菌丝粗,直形或弯曲状分枝,有的产生色素。

孢子丝也称繁殖菌丝,由成熟的气生菌丝分化而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裂,产生单个、双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瓜子状等,表面光滑或带刺和毛,呈各种不同颜色,因种而异。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因其紧密、坚实,用针不易挑取。长孢子后,菌落表面呈粉末状。放线菌菌落的底(基内菌丝)和面(气生菌丝、孢子丝)常呈不同颜色。

在液体培养基内静置培养放线菌,会在容器内壁液面处形成斑状或膜状培养物,或沉降于底部而不使培养基混浊。若是震荡培养,则往往形成由短的菌丝体所构成的球状颗粒。

放线菌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地位

随着今年来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以往已经得到控制的病害又重新对人类产生了威胁。所以新抗生素的发现已经十分必要。但是从微生物中发现新抗生素的难度越来越大。现有的抗生素80%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90%又是由链霉菌属产生的。所以人们逐渐针对链霉菌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基因工程,已经针对放线菌有关的抗生素菌种进行选育和改造,围绕着放线菌产生抗生素投入了应用。

7.详细介绍常用放线菌分类鉴定的方法。

答:

形态学方法

以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为基础,以数字化图像和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为手段,分别测定各菌落样本的分形特征和多重分形特征,然后以多重分形特征为依据设计的分类器进行识别与筛选,找出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的菌种。

热裂解质谱法

通过仪器在某一设定的温度下,将待测菌种的有机物质裂解成一组容易挥发的低分子质量的小片段混合物,随后将这些片段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定量指纹图谱信息可以用作菌种鉴定的依据。通过指纹图谱我们可以得到待测菌的结论。

遗传分类法

DNA杂交(液相复性速率法原理与方法)、G+C含量的测定(热变性法、浮力密度法等)、核酸杂交、16SrRNA碱基测序。分子杂交可在DNA与DNA、RNA 与RNA或RNA与DNA的二条单链之间进行。由于DNA一般都以双链形式存在,因此在进行分子杂交时,应先将双链DNA分子解聚成为单链,这一过程称为变性,一般通过加热或提高pH值来实现。使单链聚合双链的过程称为退火或复性。用分子杂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最有效方法是将一种核酸单链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成为探针,再与另一种核酸单链进行分子杂交。

细胞化学组分分类法

根据微生物细胞的特征性化学组成分对微生物进行的分类方法。细胞壁化学成分:如根据肽聚糖分子中肽尾第三位氨基酸的种类、肽桥的结构以及与邻近肽尾交联的位置的不同来划分。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对放线菌进行分类。或者通过磷酸类脂成分的分析

数值分类法

以两两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环境的反应和忍受性及生态特征为依据,由计算机计算两者之间的总近似值,列出相似值矩阵,将相似度高的菌株列在一起,然后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以其相似值的大小决定细菌在分类学中的关系,并把它们分为各个类群。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首先随机抽取100株未知菌株,将它们用相同条件进行培养,然后将其细胞悬浮于80~100μL随后各取35μL转移到一个亚硒酸锌广学板上,并将其固定在一个能载15个板的圆盘上。再用4~6.7kPa的真空状态下将悬浮液抽干。再使用光谱仪在一定的范围内机型光谱吸收值测量。随后通过不同范围内的吸收值进行分析,确定光谱异源性,再通过脂肪酸组分分析等平行对照,从而确定菌株的种类。

8.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请设计一种从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实验方案。

答:

大多数放线菌生长在通风好的土壤里;游动放线菌和链孢囊菌属喜欢在潮湿的土壤或河边、沟旁的残株腐叶上生长;小单孢菌属在湖泊、河泥、厩肥与堆肥中较

多;在高热的堆肥中嗜热放线菌生长较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能离开“土地”这一着生地方。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气候因素比如温度和降雨也影响土壤类型,土壤类型转而影响微生物的类型。土壤的植被也影响微生物的种类。降雨和随后的干燥过程而导致的土壤湿度的变化,伴随着土壤中放线菌种群的重大改变。所以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实验方法

1,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2,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细菌生长。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

3,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4,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去少量放线菌丝,在火焰旁加进装有99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堵塞棉塞,制成菌悬液待用。取一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左手将培养皿打开稍许,向培养皿内注入熔化的营养固体培养基10~12毫升,轻轻轉动培养皿,使其中的培养基分布均匀,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後在皿底用蜡笔划分A、B、C、D几个区。應連续制作几份平板培养基。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6~7条,轉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後再用同样方法,作第3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應使平板培养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气中杂菌落入。接种针應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将划线後的培养皿倒放在28℃左右的温暖处进行培养,待长出菌落後,鉴定微生物类群,并根据镜检结果,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如果菌种很纯,则可轉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

9.请介绍放线菌各主要属的主要特征。

答:

弗兰克氏菌:存在于土壤中的孢子遇到适合的植物根毛时,即萌发并侵入,使根毛弯曲、变形、分枝。在根毛内,本属放线菌呈丝状体,直径0.5~1.0微米。有分枝的菌丝穿过外皮质胞壁进入皮质层,形成一条感染线。寄生皮质细胞受刺激而膨大并进行分裂形成根瘤前体。带荚膜的菌丝在寄主细胞大量分枝,末端膨大成囊,棒状或球形,可能是固氮酶活性最强的处所。菌丝局部变粗,膨大部分由横隔分成节。节变圆,胞壁加厚形成孢子。寄主细胞死亡破裂,释放出孢子,孢子直径

1.0~1.5微米,通常杆状或卵圆。游离的孢子在土壤中存活,遇到适合寄主再次萌发侵染。

乳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杆菌。分解糖的主要终产物是乳酸,不发酵乳酸盐,很少致病。广泛分布于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动植物发酵产品中,也见于温血动物的口腔、阴道和肠道内。该科仅包括乳杆菌属一属。该属细菌分解糖的能力强,分解蛋白质类的能力极低。乳杆菌耐酸,最适pH值为5.5~5.8,甚至更低。小单孢菌属:通常无气丝,偶见稀疏微白色气生菌丝。基丝发育良好,有分枝,纤细,直径0.2—0.6,平均0.5微米。孢子单个生长,无或有柄。基丝时常浅黄橙至橙红色,少数种褐色、栗色、紫褐色或蓝绿色。孢子层通常褐色至黑色,粘液状。孢子成簇串或沿菌丝分散生长。孢子表面光滑或有突起。大多数种腐生好气。

小多孢菌属:孢子直径1.2~1.5微米,在侧枝端基向形成。常见于土壤、堆肥、干草和谷物中。

諾卡氏菌:需氧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菌为多形态,无运动性。多为腐生菌,存在于土壤中。少数对人或动物致病,其感染多为外源性。在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分枝菌丝体,弯曲或不弯曲,多数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经常断裂。气生菌丝有或无,一般也断裂。培养15小时至4无菌丝产生横隔膜,突然断裂成长短近于一致的杆状、环状体,或带叉的杆状体。每个杆状体内至少有一个核,因此可以复制并形成新的多核的菌丝体。

丙酸杆菌:多形态杆菌,0.5~0.8μm×1~5μm,常为圆端或尖端的棒状;有的细胞为类球状、分叉或分枝,但不成丝状。细胞单个、成对或短链,呈V或Y 字形出现,或方形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不生孢。兼性厌氧,有不同程度的耐氧性;大多数菌株可在稍缺氧的空气中生长,在血琼脂上的菌落通常凸起,半透明,有光泽,呈乳到带红色。从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产大量的丙酸和乙酸,常有少量的气体。最适生长温度30~37℃。通常接触酶阳性,主要发现于乳酪、乳制品和人的皮肤。

双歧杆菌:形态很不一致的杆菌,0.5~1.3 μm×1.5~8μm,常呈弯、棒状和分支状。单生、成对、V字排列,有时成链,细胞平行成栅栏状,或玫瑰花结状。偶尔呈膨大的球杆状。革兰氏阳性,通常染色不规则。不运动,不产芽孢,抗酸染色阴性,厌氧生长,少数几个种可在含10%CO2的空气中生长。pH低于4.5和高于8.5时不生长。化能有机营养。发酵碳水化合物活跃,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和乳酸,不产生CO2,不产生丁酸和丙酸。最适生长温度是37~41℃。分离于温血脊椎动物的肠道、昆虫和垃圾。

放线菌属:无芽孢、无运动性、非抗酸性、呈分枝状或棍棒状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菌体大小0.6×(3~4)微米, 菌丝易断裂成链球或链杆状,糖类发酵产酸不产气,不形成吲哚,无尿素酶,厌氧或兼性厌氧,二氧化碳能促进生长。

分枝杆菌:无芽孢、不运动、细胞呈分枝并具抗酸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细胞大小(0.2~0.8)μm×(1~10)μm。直杆状或弯杆状,有时也有球状、分枝杆状或易断裂的丝状。细胞可均一地染色,有时呈现带状物或球状物。细胞壁含有独特的分枝酸。都是好氧菌。生长缓慢。存在于土壤、水或动物体中。

结核杆菌: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X0.4?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为革兰氏阳性菌。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穿入。

红细菌:细胞卵圆形至杆形,0.7~0.9μm× 1.0~3.0μm。鞭毛极生或随机分布。

细胞不对称的出芽分裂。很少有玫瑰结形细胞聚合体。光养生长,细胞含有片层状光合内膜,且平行于细胞内膜。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和螺菌黄素。光异养厌氧生长。也可能进行黑暗微好氧生长。光培养物的颜色是粉色至红色。最佳生长温度25~35℃,pH6.9~7.5。

链孢囊菌属:孢囊球形至卵状,直径7—48微米(通常7—20微米)。孢囊内孢囊孢子排列成一单圈,球形至卵状,1.0—1.3×1.5—3.5微米,不能游动。菌丝体如链霉菌者;菌丝多分枝,横隔稀疏,直径0.5—1.2微米,无栅栏状菌丝。在各种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如游动放线菌茁壮,但通常气丝发育较好某些种需要有机生长因子。孢囊生在气丝上。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白色链孢囊菌的细胞壁还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严格好气。生长温度 1 8—35℃,有的种55℃也能生长。

马杜拉放线菌属:革兰氏阳性不抗酸的好气放线菌。基丝有分枝。土壤类型时常有气丝,带有5—15个孢子的短链,直、钩状或紧密螺旋形。无孢囊但有时有假孢囊。

指孢囊菌属:基丝细,分枝多少不等,分隔不多。气丝无或雏形、短、无分枝。该属为好氧菌,孢囊在基丝表面直接长出,成簇形,有短孢囊柄。每个孢囊含单一行列的孢子。

节杆菌属:节杆菌属是一类分布比较广泛的革兰氏阳性放线杆菌。该属的特征是好气,不抗酸,化能有机营养,不水解纤维素,过氧化氢酶阳性.产生DNA酶,常水解明胶,生长需要维生素,在复合培养基上呈典型的杆一球生长循环。杆状体游动,但无真正的菌丝。

10.试分别介绍放线菌在土壤、水和极端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类群。

答:

土壤中:

可以说所有天然土壤都有放线菌生存。用放线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多以分生孢子形态存在。与真菌和细菌相比,放线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层位较深。土壤有机质量、季节、作物种类等都影响放线菌的群体数量。一般肥沃土壤中比瘠薄土壤中多,农田土壤中比森林土壤多.春季比夏季多。土壤有机质、水分、温度、通气等都影响放线菌的数量。酸性土壤的放线菌少,碱性土壤的放线菌比例增加,pH6.8-8.0时,放线菌数量最多。在土壤中,以链霉菌属最多,占了超过95%,其次分别是诺卡氏1.98%,小单孢属1.40%,高温单孢属0.22%,游动放线菌属0.20%,小双孢菌属0.18%,高温放线菌属0.14%,分歧杆菌属0.14%,链孢囊菌属0.10%,马杜拉放线菌属0.10%,拟诺卡氏均属0.04%,剩余的其他各菌。

水中:

在海洋微生物的考察和开发中,常见到放线菌在海洋也有广泛分布,它们主要是

链霉菌、诺卡氏菌、分枝杆菌和小单孢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在5%左右的盐中生长。海洋中的放线菌多半来自土壤或生存在漂浮海面的藻体上。海水中还存在耐盐放线菌。河流和湖泊中,放线菌数量不多,大多为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和孢囊链霉菌,还有少数链霉菌。

极端环境:

嗜酸放线菌—嗜酸放线菌广泛分布在枯枝落叶层(pH3.6~4.6)和表土层(pH4.0~5.1)中,主要类群有链霉菌、小四孢菌。

嗜碱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尤其是pH9.0~10以上的森林土、耕作土、菜园土中。主要类群有葱绿拟诺卡氏菌、酪蛋白博戈里亚湖菌、泛营养迪茨氏菌。嗜热放线菌—主要分布于各种各样的自然或人工高温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有喷发的火山(岩浆熔化温度高达1000℃)、干热一蒸气喷气孔(达到500℃)、沸腾或过热的温泉<90℃以上)以及土壤、干草和岩石等太阳热基质(根据色彩对阳光的吸收能力,温度可升到60-70℃甚至更高);人工高温环境如堆肥、城市垃圾堆、人工堆放的干草和煤渣堆等自然有机物丰富的地方以及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等。除了上述的一些高温环境之外,和其他嗜热微生物一样,嗜热放线菌也普遍存在于一般的热区土壤、湖泊甚至高寒山区的土壤中。主要种群有链霉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小单孢菌属、高温单孢菌属等为主,另外还有拟无枝菌酸属和糖多孢菌属等。低温放线菌—广泛分布于高寒山区、高纬冻土带、深海及各种人工低温环境。主要种群有节杆菌属、低温杆菌属、弗莱德门菌属、冷杆菌属等。

嗜盐放线菌—主要分布于海洋、盐水湖等渗透压较高的水中。主要类群有放线多孢属、拟诺卡氏菌属、链单孢菌属、涅斯捷连科氏菌属、多态放线菌属、亚嗜盐链霉菌等。

11.请论述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放线菌资源

答:

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化学结构多样,性质各异,选择性强,有应用价值的比较多,一直是研究新抗生素工作的主攻方向。迄今由微生物发现的几千种抗生素,60%以上由放线菌产生。同时,放线菌在食品、农业、轻工、环保、石油、冶金等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创造更多更大的利益。加强对极端环境放线菌资源的研究

由于适应极端环境(高温、低温,高盐、高碱、高酸,高压,高辐射等环境)的结果,这些菌类必然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类型,并产生特殊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类型和产物又完全可以被人们利用。

对未知菌类的探索

如果从巴斯德研究酵母发酵,算做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以后,则是大规模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黄金期,并且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80年代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所认识到的微生物仅仅是实有数的1—10%,甚至不到千分之一!如果说我们所认

识的微生物资源仅占实有数的10%,那么,实际利用的可能还不到0.1%。可见,人类研究、认识、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任务仍然很坚巨,路程仍然很长。放线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当然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

我们在利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合理的保护

根据近20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可培养的放线菌种类,随原始林、次生林、荒地、耕作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天然湖泊因短时间的干涸(半个月),放线菌种类明显减少;温泉因开发成旅游区,微生物种类明显单调化;环境一旦污染,微生物种类剧急减少,少数抗污染微生物大量繁殖。这表明,原始森林、原始环境(包括极端环境、绝无仅有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不但那里的动植物遭到毁灭,微生物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很多有用的微生物在人们还未认识它之前就已灭绝。因此,不但要保护原始生态林,也要做好规划,划出一部分典型的原始环境和绝无仅有环境(如热泉,盐碱湖,雪山岩洞等)加以保护,保持其原始性。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微生物资源研究的实验室仅有中科院“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大学的“教育部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力量单薄,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极不相称。因此,要把微生物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加大国家投入,在研究、收集、保存微生物资源菌种的同时,加强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深度,使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二类参照)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赵奕玲 121180169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观察的基本原理:酵母菌的死活染色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的基本原理:子囊类酵母菌是以接合产生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些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一定条件,其中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分类-完整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要说放线菌,就要提到一些抗生素,我们知道医生常常用头孢霉素、螺旋素、庆大霉素、利福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为病人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其实生产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功勋赫赫的放线菌。目前已经发现的抗生素有近6000种,其中4000多种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也是原核生物,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都与细菌十分相似,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实际上,它们是细菌家族中一个独立的大家庭,更确切一点来说,它也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果按照前面提到过的革兰染色法进行分类,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细菌所没有的特点,一些真菌家族的特征,例如菌体呈纤细的丝状,而且有分枝。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微生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确认放线菌属于原核微生物,与细菌的关系比与真菌的关系更为密切,理由如下: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放线菌虽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但大部分无隔,为单细胞;放线菌菌丝比真菌细得多,其直径与细菌相似;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AP;游动放线菌的鞭毛与细菌鞭毛类似,无“9+2”结构放线菌同大部分细菌一样,对酸敏感,在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放线

菌属无性繁殖,同细菌,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对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的抗生素敏感;DNA重组方式与细菌相同;核蛋白体为70S。放线菌最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有一类叫弗兰克氏菌的放线菌,生长在许多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除了生产抗生素外,放线菌在工业上还有许多其他贡献。例如,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生产蛋白酶、溶菌酶,以及用于生产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等酶制剂。另外,放线菌在石油工业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可发挥一技之长。虽然少数寄生性的放线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有些放线菌会使食物变质,或者对棉毛织品和纸张造成破坏,对人类有害,但这些比起放线菌的功绩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放线菌有菌丝和孢子的结构。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菌丝放线菌有许多交织在一起的纤细菌体,叫菌丝。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 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菌 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 菌丝组成。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 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 “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 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高氏一号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

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为避免破环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和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界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四、实验操作 1.配置高氏一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

放线菌简介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的种类很多,多数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这里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态最典型的链霉菌属为例。链霉菌主要由菌丝(mycelium)和孢子(spore)两部分结构组成。 (一)菌丝 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支,不同发育阶段的菌丝分化程度不同,根据菌丝的着生部位、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链霉菌的孢子落在适宜的固体基质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吸收水分,孢子肿胀,萌发出芽,进一步向基质的四周表面和内部伸展,形成基内菌丝,又称初级菌丝或者营养菌丝。菌丝较细,直径0.5~0.8um,色淡,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可产生黄、蓝、红、绿褐和紫等水溶色素和脂溶性色素,色素在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向空气中长出的菌丝称作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直径较基内菌丝粗,直径为1.0~1.5um,颜色较深,长度相差悬殊,呈直形或弯曲形。气生菌丝同样可产生色素,多为脂溶性色素。 3.孢子丝(spore hypha)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顶端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作孢子丝,又称繁殖菌丝。孢子成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飞散。 孢子丝的形状以及在气生菌丝的排列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是链霉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形与螺旋状,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螺数和螺旋方式因菌种而异。孢子丝的着生方式有对生、互生、丛生与轮生等多种。 (二)孢子 孢子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分化成孢子。孢子的形成为横割分裂,横割分裂有两种方式:1 细胞膜内陷,并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完整的横割膜,将孢子丝分隔成许多无性孢子; 2 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缩,并逐步缢缩,最后将孢子丝缢缩成一串无性孢子。 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连接呈链状。孢子的大小、形态多样,即使是同一孢子丝分化形成的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盖玻片 2-琼脂层 图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其他成分溶解。 2)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调节到7.2~7.4 3)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 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 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 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插片法 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 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 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 (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 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2. 玻璃纸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类群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3. 放线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六、实验结束、检查试验仪器破损情况,清理实验室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作者:喻曙光学号:201000。。。。。。班级:生院2010级生命基地生北周五第四组同组者:。。。。。。。。。。。。。。。。。。。。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针,镊子,显微镜等。

放线菌属的分类及描述

放线菌手册汇编 放线菌科概述Actinomycetaceae 描述:放线菌科是由Buchanan 在1918年创立的该科的一般特征是:革兰氏染色阳性,分支,偏直条状,大多数成员是属于球杆状或者类球形。细胞长度一般小于0.5μm,平均长度在1.7μm 到2,9μm 之间。群落可能形成丝状体形成类似菌丝体的外形,但是大多数菌落不分枝,而且主要是白色或者灰色,有一些特殊的菌 落会形成深红色、淡红色、棕色、 粉色、淡粉或淡黄色。 现在该科根据16s RNA 的核酸序 列划分出包括五个不同的属: Actinomyces,Actionobaculum,Arca nobacterium,Aobiluncus,Aaribacul um. 放线霉菌属Actinomyces 该属包括的种有 A. bovis A. bowdenii A. canis A. cardiffensis A. catuli A. coleocanis A. dentalis A. denticolens A. europaeus Figure 1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ctinomyces israelii

A. funkei A. georgiae A. gerencseriae A. graevenitzii A. hongkongensis A. hordeovulneris A. howellii A. humiferus A. hyovaginalis A. israelii A. marimammalium A. meyeri A. naeslundii A. nasicola A. neuii A. odontolyticus A. oricola A. radicidentis A. radingae A. slackii A. streptomycini A. suimastitidis A. suis A. turicensis A. urogenitalis A. vaccimaxillae A. viscosus 一、Actinomyces bovis Actinomyces bovis is a gram-positive, rod-shaped bacterium of the genus Actinomyces. It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Lumpy jaw in cattle, and occasionally causes infections in humans History Actinomyces bovis was first described in 1877 by C. O. Harz, as a microbe within the jaw tissue of cows with lumpy jaw. It was thought to be identical to Actinomyces israelii until 1940, when D. Erikson showed these to be two separate organisms.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2)玻璃纸培养观察法: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2.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简称气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放线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09级生物科学(3)班张刚刚200900140165 组员:岳永胜俞华军余振洋谢英健 2010/10/27 摘要: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本实验主要用插片法接种放线菌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关键词:放线菌基质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前言 (1)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进行观察。在玻璃纸法中,采用的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放线菌菌种接种在覆盖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水分和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透过玻璃纸被菌体吸收利用,而菌丝不能穿过玻璃纸而与培养基分离,观察是只要接下玻璃纸转移到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由于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指标,可用印片法将放线菌菌落或菌苔表面的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经简单染色后观察。 (2)目的与内容 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1.1材料

1.1.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1.1.2仪器和其他用品 载玻片;盖玻片;平皿;镊子;光学显微镜;接种环;记号笔;吸水纸;火柴;酒精灯。 1.2过程 1.配制200ml高氏(Gause)1号培养基。 2.将培养基、平皿(1包,10套)、盖玻片(3包,10片/包)、镊子(2把)放入灭菌锅中灭菌。 3.倒平板。 4.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和弗氏链霉菌培养基平板挑取菌种在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5.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度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 6.28℃倒置培养7天。 7.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去一面培养物,另一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也可用油镜。 1.3注意事项 在移动附着有菌体的盖玻片时,勿碰到菌丝体,以免破坏菌丝体形态。 2.1结果 青色链霉菌(10×100倍)弗氏链霉菌(10×100倍)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三、器材 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 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 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则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 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 水洗:水洗后晾干; 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 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避免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

放线菌 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有人认为它是细菌中的一类),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1877年由合兹(Harz)首先发现一种寄生于牛体的厌气性牛型放线菌,从此便引用了Actinomyces这个属名,后来又发现了好气性腐生的种类,也叫放线菌。1984年,美国学者是瓦克斯曼(Waksman)把好气性腐生放线菌另立为链霉菌属,以与放线菌属相区别,而将厌气性寄生的种类仍保留原名--放线菌属(Actinomyces)。我国现在也采用此分类系统。苏联学者在拉西里尼科夫则将二者均归入放线菌属,这种系统只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采用。 放线菌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腐生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寄生型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的疾病。这些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放线菌病,由一些放线菌所引起,如马铃薯疮痂病、动物皮肤病、肺部感染、脑膜炎等;另一类为诺卡氏菌病,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人畜疾病,如皮肤病、肺部感染、足菌病等。此外,放线菌具有特殊的土霉味,易使水和食品变味。有的能破坏棉毛织品、纸张等,给人类造成经济损失。只要掌握了有关放线菌的知识,充分了解其特性,就可控制、利用和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放线菌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人们在寻找、生产抗生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有关放线菌的生态、形态、分类、生理特性及其代谢等方面的知识。据估计,全世界共发现4,000多种抗生素,其中绝大多数由放线菌产生。这是其他生物难以比拟的。抗生素是主要的化学疗剂,现在临床所用的抗生素种类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我国用的菌肥"5406"也是由泾阳链霉菌制成;有的放线菌还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在理论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因此,近30多年来,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特别受到重视。 一、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不论数量和种类,以土壤中最多。据测定,每克土壤可含数万乃至数百万个孢子,但受土壤性质、季节、作物种类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肥土较瘦土多,农田土比森林土多,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也较多。土壤环境因子如有机质、水分、温度、通气状况等也影响其数量。它适宜在含水量较低的土壤内生长。而厩肥和堆肥中仅限于高温放线菌活动。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往往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河流和湖泊中,放线菌数量不多,大多为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和孢囊链霉菌,还有少数链霉菌。海洋中的放线菌多半来自土壤或生存在漂浮海面的藻体上。海水中还存在耐盐放线菌。 大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放线菌菌丝和孢子,它们并非原生的微生物区系,而是由于土壤、动植物、食品甚至衣物等表面均有大量的放线菌存在,由于它们耐干燥,常随尘埃、水滴,借助风力飞入大气所致。 食品上常常生长放线菌,尤其在比较干燥、温暖的条件下易于大量繁殖,使食品发出刺鼻的霉味。 健康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的肠道内有着大量的放线菌,它们可有是肠道内定居的微生物,堆肥中的高温放线菌可能来源于此。在动物和植物体表有大量的腐生性放线菌,偶尔也有寄生性放线菌存在。 了解放线菌的分布,对于进一步开发放线菌资源,发现和筛选新的抗生素,无疑是很重要的。

主要的放线菌类型

主要的放线菌类型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因其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过去曾认为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微生物"。然而,用近代生物学技术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从系统发育上看,放线菌(除高温放线菌外)与全部G+细菌一起同属于这一大分支中的高G+C/mol%(60-72)群。 多腔孢囊放线菌 这类放线菌包括嗜皮菌属、地嗜皮菌属和弗兰克氏菌属,其共同特征是:菌丝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裂,直接产生孢子,菌丝形成细胞群或孢子簇,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 acid,m―DAP)。嗜皮菌属(Dermatophilum):菌丝在不同的平面上形成横隔,构成砖格状细胞堆,产生直角侧向分枝。寄生在哺乳动物体上,侵害未角质化的表皮,引起渗出性皮炎。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该属放线菌最显著的特征是能与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固氮。在木麻黄和杨梅上可形成具有向上生长小根的根瘤;而在桤木、鼠李科和蔷薇科植物上形成的根瘤成簇,每簇由许多裂片状的小根瘤组成。在有隔、分枝的菌丝体顶端的泡囊柄上,形成泡囊,泡囊具有固氮功能。弗兰克氏菌属可利用的最适碳源是短链脂肪酸和有机酸,能利用吐温是该属独特的特征。 孢囊放线菌 这类放线菌以孢囊孢子进行繁殖为突出特征。孢子的分裂和排列方式用于区分不同的属。 (1)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孢囊球状、棒状或不规则状,产生圆形或近圆形具丛生鞭毛的游动孢子。多分布在腐烂植物和土壤中。 (2)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 孢囊指状或棒状,其内可产生规则的球形孢子,排列成单一行列。16SrRNA 寡核苷酸编目表明该属在系统发育上与游动放线菌菌属、小单孢菌属的关系密切。 (3)游动单孢菌属(Planomonospora) 产生梭形、具周生鞭毛的游动孢子是该属的特征。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土壤中。

放线菌分类-完整讲课教案

放线菌分类-完整

放线菌分类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放线菌的分布

一、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不论数量和种类,以土壤中最多。据测定,每克土壤可含数万乃至数百万个孢子,但受土壤性质、季节、作物种类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肥土较瘦土多,农田土比森林土多,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也较多。土壤环境因子如有机质、水分、温度、通气状况等也影响其数量。它适宜在含水量较低的土壤内生长。而厩肥和堆肥中仅限于高温放线菌活动。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往往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河流和湖泊中,放线菌数量不多,大多为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和孢囊链霉菌,还有少数链霉菌。海洋中的放线菌多半来自土壤或生存在漂浮海面的藻体上。海水中还存在耐盐放线菌。大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放线菌菌丝和孢子,它们并非原生的微生物区系,而是由于土壤、动植物、食品甚至衣物等表面均有大量的放线菌存在,由于它们耐干燥,常随尘埃、水滴,借助风力飞入大气所致。 食品上常常生长放线菌,尤其在比较干燥、温暖的条件下易于大量繁殖,使食品发出刺鼻的霉味。 健康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的肠道内有着大量的放线菌,它们可有是肠道内定居的微生物,堆肥中的高温放线菌可能来源于此。在动物和植物体表有大量的腐生性放线菌,偶尔也有寄生性放线菌存在。 了解放线菌的分布,对于进一步开发放线菌资源,发现和筛选新的抗生素,无疑是很重要的。 二、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菌丝直径与杆状细菌差不多,大约1微米。细胞壁化学组成中亦含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极少阴性。有许多放线菌对抗酸性染色亦吴阳性反应,像诺卡氏放线菌。它与结核杆菌相比,如果脱色时间太长也可成为阴性,这是诺卡氏菌与结核杆菌的区别之一。 放线菌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丝和孢子丝三种。 (一)营养菌丝又叫初级丝体或一级菌丝体,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营养物,故亦称基内菌丝。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即使有也非常少;直径0.2-0.8微米,但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微米,长的可达600微米以上;有的无色素,有的产生黄、橙、红、紫、蓝、绿、褐、黑等不同色素,若是水溶性的色素,还可透入培养基内,将培养基染上相应的颜色,如果是非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则使菌落吨呈现相应的颜色。因此,色素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二)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体。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至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约1-1.4微米,其长度则更悬殊。直形或弯曲而分枝,有的产生色素。 (三)孢子丝当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而异。 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曲和螺旋形之分。螺旋状孢子丝的螺旋结构与长度均很稳定,螺旋数目、疏密程度、旋转方向等都是种的特征。螺旋数目通常为5-10转,也有少至1个多至20个的;旋转方向多为逆时针,少数种是顺时针的。孢子丝的排列方式,有的交替着生,有的丛生或轮生。孢子丝从一点分出3个以上的孢子枝者,叫做轮生枝。它有一级轮生和二级轮生。上述特征,皆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杆状、瓜子状

放线菌形态观察

姓名李慧林学号201100140011 系年级11级生物基地组别 2 仪器编号无 同组者钱兴洋秦琪王烁陈思颖仪修南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 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