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莱州市第五中学 2008-11-15 NO.7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

1.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

配子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2.(08上海)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3.a 、b 、c 、d 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 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 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 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 .d 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4.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A .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 .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 .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D .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5.(08海南)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 、1:0

B 、1:1

C 、2:1

D 、3:1

6.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的一个核酸分子,经分析A 占a%,G 占b%,且a+b=50,C=20%,腺嘌呤共有150

个,鸟嘌呤共有225个。则该生物一定不是( )

A .噬菌体

B 。酵母菌

C 。烟草花叶病毒

D 。蓝藻

7.一个mRNA 分子有m 个碱基,其中G+C 有n 个;由该mRNA 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 分

子的A+T 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m 、3m —1

B .m 、3m —2

C .2(m —n )、3m —1

D .2(m —n )、3

m —2 8.下列关于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 复制

B. 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 分子

C. 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 的复制

b

D.单个脱氧核昔酸在DNA 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9.(08广东)DNA 复制和转录的不是共同点是(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在细胞核内进行

C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

10.(08江苏)亚硝酸盐可使DNA 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 转变为U (U 与A 配

对),A 转变为I (I 为次黄嘌呤,与C 配对)。现有一DNA 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

若链①中的A 、C 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孙代DNA 片断之一为( )

11.(08上海)某个DNA 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 +T 占碱

基总数的34%,若该DNA 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 .330

B .660

C .990

D .1320

12.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 )

A .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B .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C .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D .转录的信使RNA 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13.下列关于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RNA 催化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

B .RNA 是一种遗传物质

C .RNA 参与构成核糖体

D .RNA 参与构成细胞膜

1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 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

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 )

A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B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D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15.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 的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

的DNA ,相对分子量为b 。现将含15N 的DNA 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 的相对分子质

量平均为 ( )

A .(a+b )/2

B .(3a+b )/4

C .(2a+3b )/2

D .(a+3b )/4

16.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 和B 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

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 )

A .2种

B .4种

C .8种

D .16种

17.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18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19.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DNA只能来自DNA的复制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性状

20.(多选)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⑤和⑥ D.①和④

21.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2.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为黄:绿=1:1,圆:皱=3:1。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2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1/2

B.5/8

C.1/4

D.3/4

24.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C.该过程直接合成的②③④⑤都是多肽链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而⑥不一定附着在内质网上

25.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 分子,一个DNA 中有许多个基因,若该DNA 中某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DNA 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②DNA 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发生改变

③DNA 分子上一定有某个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

④该DNA 分子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 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

A .①

B .②

C .③ 图P147

D .④

27.一对夫妇,其后代仅考虑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p ,正常的可能性为q ,若仅考虑另

一种病的得病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m ,正常的可能为n ,则这对夫妻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

可能性为 ( )

①pn+qm ②1-pm -qn ③p+m -2pm ④q+n -2nq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

28.为了研究生物某性状的遗传方式,已完成的一组杂 交过程如图,则试验的另一组应该为

29.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可用2n 表示的是( )

①具有n 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②含有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③一个DNA 分子复制n 次后所产生的DNA 分子数

④含有n 个碱基的双链DNA 分子的种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30.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①四分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 ③一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④非同源染色体

A .②③

B .①

C .②④

D .①③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资料显示,近10年来,PCR 技术(DNA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

理是利用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 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 扩

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 样品的 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 分子中,A=T 、G=C 这个事实说明DNA 分子的合成遵

循 。

× ♀

A. × ♀

B . ×

♀♂ D. ×

C. × ♀

123n (2)新合成的DNA 分子与模板DNA 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通过PCR 技术使DNA 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 标记的模板DNA 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

14N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 标记的DNA 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 总单链数的

比例为 。

(4)PCR 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用PCR 技术扩增他血液中的( )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2.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 和a 、 B 和b 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

如下:

(1)由图可知:植株必须同时具备 和 基因,才可产生紫色素。

(2)基因型为AAbb 和AaBb 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表现为紫色的基因型

是 、 。

(3)AABB 和aabb 的个体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在F 2代中不同于F 1的表现型比例为 。

(4)本图解说明,基因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与其控

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 。

3.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 的植株呈深绿色,基因型Aa 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

型aa 的植株呈黄色。深绿色和浅绿色植株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相同,而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1)基因型为Aa 的植株,有的细胞中含有两个A 基因,可能的原因是 。

(2)基因型为AA 的植株,茎叶为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茎叶为黄白色,这是因为光照影响了 ,

从而影响叶绿素合成。 (3)如果让深绿色植株给浅绿色植株授粉,其后代深

绿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4)大豆的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什么遗传定

律? 。 (5)现有一批浅绿色植株作亲本(P ),经相互授粉1,成熟的

F 1植株经相互授粉得到F 2……,以相同的方法得到F n 。中画出成熟植株中,深绿色植株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 4. ( 18 分)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 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

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60 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 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

下:

①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从因位于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能、不能)配对。

②抗盐性状属于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自植株(纯合子),为验正该性状是否有望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汁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步骤 l :选择和杂交。

预期结果。

②步骤 2 : 。

预期结果。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与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5.分析右图所示家族遗传系谱图,回答有关问题:(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1)甲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

(2)Ⅱ3、Ⅱ8两者的家族均无乙病史,则Ⅲ10基因型

为。若Ⅲ10与一正常男子婚配,子女同时患两种病概率为,患病概率为。(3)若Ⅱ7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虽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现将其有关DNA分子处理成多个DNA片段后,分离得结果如右图:由结果分析可知,该胎儿是否患有甲病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答案

一、选择题:

1——10:CCDBC ;ADADC

11——20:CDDCB ;DBCACD

21——30:CDBBC ;ACBBB

二、非选择题

1.(1)氢 解旋酶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①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 (3)1/16

(4)D

2.(1)A B (2)4 AABb AaBb (3)716

(4)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

3.(1)DNA 进行了复制 (2)基因的表达 (3)1/2

(4)基因的分离定律 (5)(见图,曲线、折线都可,但要注意几个点。点、线正确2分,横坐标和纵坐标标注1分, 4.( l )诱变 ( 2 ) ① 两(或不同) 不能 ② 细胞质(或母系)

( 3 ) ① 高蛋白(纯合)植株 低蛋白植株(或非高蛋白植株)

后代(或 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 测交方案:用 F1 :与低蛋白梢株杂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或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 3 : 1

③ 实验结果预期结果

5.(1)常 显 (2)AaX B X B 或AaX B X b 1/16 9/16

(3)胎儿为女性肯定不患乙病,但仍可能患甲病 患甲病

胎儿具有甲病患者Ⅰ1、Ⅱ4、Ⅱ7都具有而甲病正常个体Ⅰ2、Ⅱ5、Ⅱ6都不具有的标记DNA 片段C 和Ⅰ

123n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测试题

高二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一条多肽链中有10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分子的基因中,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 ) A.1000和2000 B.2000和4000 C.3000和3000 D.3000和6000 2.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 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 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3.下列哪一组物质是R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嘧啶和核酸 4.DNA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 A.6层 B.4层 C.2层 D.0层 5.某基因中含有1200个碱基对,则由它控制合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多含有肽键的个数是() A.198个 B.398个 C.400个 D.798个 6.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C.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高尔基体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7.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由组合 8.若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甚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9.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10、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①染色体②中心体③纺锤体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如图所示,给以适宜的条件各试管均有产物生成,则能生成DNA的试管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 的结构: 1、组成元素:C 、H 、O 、N 、P 2、基本单位:核糖 核苷酸( 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的比较比较项目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 T G C A U G C 结构 多为双链 多为单链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核 细胞质 产生途径 DNA 复制、逆转录 转录、RNA 复制 二、RNA 分类 1.信使RNA (mRNA ):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2.转运RNA (tRNA ):运输特定氨基酸 3.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3)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具体看书P 63页) (4)条件:模板:DNA 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 聚合酶等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U 、T —A 、G —C 、C —G ) mRNA rRNA tRNA

假设以b链为模板,则转录出的RNA碱基排列为 (6)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转录与DNA复制的异同 阶段 项目 复制转录 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进行场所主要细胞核主要细胞核 模板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 条件需要特定的酶和ATP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过程在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 解开,以解开的每段链为模板,按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T— A、G—C)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在细胞核中,以DNA解旋后的一条链为 模板,按照A—U、G—C、T—A、C—G 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mRNA 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产物两个双链的DNA分子一条单链的mRNA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式复制(每个 子代DNA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分子全保留式 转录(转录后DNA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 构) 遗传信息的 传递方向 亲代DNA 子代DNA DNA mRNA 2、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 (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3、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mRNA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1轮)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 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 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 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 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 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

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 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 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 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 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 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 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 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 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试题编辑版

2013 级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2015.10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分,共45 分)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 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 D ?②③④⑥ 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出现了“: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 1 : 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 : 2 : 1 3.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最佳措施分别是()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 再自交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③ B.①④C?④①D?④④ 4.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 ①③ B ?③④C?①④ D ?②④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 B.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 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6.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B. —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C. 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 : 3 D. 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7. 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A. 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B. 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docx

第 4 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A.血红蛋白基因B.ATP合成酶基因C. DNA解旋酶基因D.核糖体蛋白基因2.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链的碱基 A 与②链的碱基 T 互补配对 B. ②是以 4 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 DNA聚合酶 D. 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三层生物膜才能与核 糖体结合 3.信使 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C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B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 .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4.下列生理过程的组合中,所用原料相同的是() ① DNA分子的复制②RNA的复 制 ③转录④逆转录⑤翻译 A .①与③、②与④ B .②与⑤、①与④ C .①与④、②与③ D .②与④、①与⑤ 5.已知一个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 个,翻译该蛋白质的mRNA中有 A 和G 共250 个,则转录该mRNA的基因中 C 和T不少于() A.200 个B.400 个C.600 个D.800 个 6.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A.细胞核中B.核糖体上C.核膜上D.核孔处 7.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细胞的一生中, DNA一般是不变的, 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 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在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 DNA相同, 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 D.在细胞的一生中, DNA、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 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基础测试题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D C.一定是黑色的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5、隐性性状是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D .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新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6、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 D .遗传规律.性状分离C 7、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A.鉴定一匹白马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B.区分狗的长毛和短毛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C.不断的提高小麦的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 D.检验杂种灰兔F1的基因型用杂交 8、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 D.A、B.杂种黑毛兔C 、 C 都不对 9、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D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C. 10.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F自交得到F,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211在F 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2 A.1/4 B.3/4 C.3/8 D.5/8 11、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习题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常用的方法是()A.杂交B.测交C.检查染色体D.观察性状 2.隐性性状是指() A.测交后代中未显现的性状B.杂种F1中未显现的性状 C.自交后代中未显现的性状D.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 3.下列关于性状分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就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B.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产生的两类配子 C.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的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表现 D.性状分离就是指同一生物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类型 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B.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C.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D.兔的长毛与短毛 5.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 + 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 + 无芒97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A.雌配子︰雄配子= 1︰1 B.雌配子︰雄配子= 1︰3 C.A雌配子︰a雄配子= 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7.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8.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9.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0.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 3 () A.1/8 B.7/8 C.7/16 D.9/16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写出有关操作步骤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豌豆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把标号④杂种种子作为亲本种下,F1的 基因型为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 (3)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出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前四章测试题

鄢陵二高高一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至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1、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 A.100% B.1/2 C.1/4 D.9/16 2、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历了()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3、某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周围生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子代不可能出现的 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人类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其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A.染色体进行复制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开D.染色体自由结合 5、密码子存在于……………………………( ) A.DNA B.m RNA C.tRNA D.核糖体 6、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分别是…………….( ) A.细胞核细胞核B.细胞质细胞质 C.细胞核细胞质D.细胞质细胞核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B.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C.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D.密码子的兼并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无意义的 8、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9、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比,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只有男性发病D.男女发病率相同 10、人类的某性状总是由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该性状是() A.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B.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C.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D.环境决定的 11、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 ) 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 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12、可以发生逆转录现象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 A.植物B.动物C.病毒D.细菌 13、逆转录过程的发现对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来说是() A.完全否定B.毫无意义C.补充和更加完善D.彻底完善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纯种。 (2)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去雄(开花之前)→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传粉→套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亲本,♂表示父本,♀表示母本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子一代 F2表示子二代 ×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用大写字母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 子决定,用小写字母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为DD,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dd。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 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素质评估(7)——必修二1—4章 莱州市第五中学 2008-11-15 NO.7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 1.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 配子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2.(08上海)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3.a 、b 、c 、d 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 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 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 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 .d 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4.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A .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 .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 .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D .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5.(08海南)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A 、1:0 B 、1:1 C 、2:1 D 、3:1 6.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的一个核酸分子,经分析A 占a%,G 占b%,且a+b=50,C=20%,腺嘌呤共有150 个,鸟嘌呤共有225个。则该生物一定不是( ) A .噬菌体 B 。酵母菌 C 。烟草花叶病毒 D 。蓝藻 7.一个mRNA 分子有m 个碱基,其中G+C 有n 个;由该mRNA 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 分 子的A+T 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m 、3m —1 B .m 、3m —2 C .2(m —n )、3m —1 D .2(m —n )、3 m —2 8.下列关于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 复制 B. 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 分子 C. 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 的复制 b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精彩试题hao

标准文案 2013级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3.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最佳措施分别是( )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③B.①④C.④①D.④④ 4.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大全. 标准文案 C.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在未开花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干扰,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④豌豆的生长周期短,且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分析。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步骤:【如雌雄异株则不需去雄而直接给雌蕊套袋】 ①去雄:在雄蕊未成熟前,彻底、干净地清楚全部雄蕊 ②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③授粉:待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到去雄的雌蕊柱头上 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过程: ①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子一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 ②得到的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表现型之比为3:1 (2)相关概念: Ⅰ·正交与反交:统称为互交,即以高茎豌豆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两次实验 Ⅱ·相对性状:在孟德尔实验中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Ⅲ·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杂合子自交)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Ⅳ·相同基因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A和A) 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 ③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Ⅴ·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或Aa或AABB等)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或AABb等)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第4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 ) A.血红蛋白基因 B.ATP合成酶基因C.DNA解旋酶基因 D.核糖体蛋白基因2.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三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3.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 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 ) 2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tRNA不一

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4.下列生理过程的组合中,所用原料相同的是 ( ) ①DNA分子的复制②RNA的复制③转录④逆转录⑤翻译 A.①与③、②与④ B.②与⑤、①与④C.①与④、②与③ D.②与④、①与⑤5.已知一个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连接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该蛋白质的mRNA中有A和G共250个,则转录该mRNA

的基因中C和T不少于( ) A.200个 B.400个 C.600个 D.800个 6.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 A.细胞核中 B.核糖体上 C.核膜上D.核孔处 7.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 3 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题集锦解析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 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 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 = 1︰1 B.雌配子︰雄配子 = 1︰3 C.A雌配子︰a雄配子 = 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7.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 + 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 + 无芒97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8.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希望你喜欢。 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方法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生物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

“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列举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

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1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单元真题 单项选择(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 1.(2010·全国卷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 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 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1︰1 B.1︰2 C.2︰1 D.3︰1 2.(2010·广东高考)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 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3.(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 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 1 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 1自交,F 2 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 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4.(2010·北京高考)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C.7/16D.9/16 5、(2010·江苏高考)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6.(2010·天津高考)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中为显性,T 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1/4 B. 1/3 C. 1/2 D. 3/4 7.(2011海南生物卷)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教程文件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基因是如何表达为性状的?这是本章学习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可以说是执行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合成来实现的。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 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能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过程,能应用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因此,确定以下重点与难点: (2)重点: ①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 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②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过程; ③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④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⑤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3)难点: ①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②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③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②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及读图能力。②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学习,掌握 先逻辑推理再经验验证的方法。 ③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 ④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整理1 第一章第一节 符号表示: 亲本父本母本杂交自交子一代 1.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称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两次套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4.孟德尔采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避免干扰;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花大,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0 9.判断显隐性、纯合子、杂合子方法

10.概率计算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后代表现型有 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双显性双隐性单显性纯合子杂合子双杂合子单杂合子 亲本类型重组类型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8.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