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作者:沈萌耀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第6期

摘要: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推动艺术的再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艺术,曲艺

动画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与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应运而生。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

术手段,对传统曲艺进行动画形式的改造和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

拓展,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

项创新尝试,丰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从而有效探索Flash动画实现过程中艺术

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创作之路。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动漫评书、动漫相声、动漫小品、动漫戏曲等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数字时代悄然崛起,相继活跃在电视、

网络、移动多媒体平台上,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

一、曲艺动画概述

(一)曲艺动画

所谓曲艺动画,就是运用数字动画技术来演绎传统曲艺艺术,在表现与演绎过程中充分融

合传统曲艺的艺术元素,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曲艺样式,又不重复动画一般表现技法的新

媒体艺术形式。它不是曲艺和动画的简单重叠和相加,而是一项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人听觉的艺术,同时,曲艺内容短小、故事性强、画面感丰富等特点有利于其艺术表演形式的动画化。而动画概念的引入,极大丰富

了曲艺的视觉表现形式,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对曲艺艺术的视觉传达和受众面的扩大(尤

其在吸引青少年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从理论层面分析,由传统曲艺向曲艺动画的形式创新,

可被看作是一种视觉文化的转向,或者说是图像转向(The Pictorial Turn),[1]是曲艺艺术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一种有效转变和艺术探索。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在不

断地延伸,可视化要求也不断提高,视觉性已成为现代艺术发展创新的主导因素,曲艺的动画

化深刻改变了其传统表现形式,对生活在“读图时代”的人们而言,艺术效果更具直观性和视

觉感染力,同时也为曲艺的数字化生存提供了出路。

(二)本项目设计的题材选择

独脚戏,又称滑稽戏,主要流行于江浙沪等地区,是一种以方言形式演出的曲艺曲种。它

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以“说、学、做、唱”为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文娱性和本土化特征,是海派文艺的重要组成。在表演艺术家之中,尤以“姚周”(指姚慕双和周柏春)最为闻名,独脚戏历经了“舞台-电台-电视”三个发展阶段,[2]而今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的普及又为其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不仅是上海传统艺术的代表符号

之一,更是反映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本项目设计以姚周经典作品“宁波音乐家”为蓝本,运用Flash动画技术,进行设计和创新。

二、曲艺动画的设计分析

依据传统独脚戏“说学做唱”的艺术特征和滑稽搞笑的表演方式,结合上海独脚戏《宁波

音乐家》的语言特色,本项目动画整体体设计主要涵盖四部分内容:一是剧本故事改编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