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世界教案

数据世界教案

数据世界教案
数据世界教案

数据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69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能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能收集一些数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先作好课前调查

一、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感受数据的收集方法。

孩子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统计,那么赵老师今天想考考同学们。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位同学呢?

(学生回答,肯定学生有根有据地猜想。)

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觉我们这个班的孩子很会思考问题,有询问别人的、有自己去调查统计的、也有根据每班大概的人数和班级数去估算的,这些方法都行,老师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查找资料,我到了学校学籍档案中去查阅了资料,发现我校学生总数是()人。数据收集的方法很多,可以查找资料、问他人、还可以亲自调查。今天,赵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进入数据的世界。

二、感受大数,体会估算策略。

请大家来看一看屏幕。

(随着《四川感谢您》音乐片断,播放一组5·12地震遗址公园的图片,紧接着出现1000万人直接受灾的数据)

[学生可能会惊呼]

师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惊讶?

[这么多人受灾啊]

(根据学生回答,将课件中的1000万变色并放大,突出这个数据很大。)

师:是啊,1000万,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灾难!那么,这1000万人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

[先统计哪几个地方受灾了,再统计这些地方共有多少人。]

[一家一家去数,或者……。]

[我不同意,地震来了,家都没了,还怎么去数人数啊?]

[可以到当地政府去查资料,就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受灾了。]

师: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受灾的同胞人数这么多,他们的衣食住行都遭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

[救灾]

师:对,我们要救灾,努力战胜灾害。首先,我们就得解决这么多灾民的吃饭问题。如果让你们来负责救灾的统计筹划工作,你需要统计些什么?

[需要多少食品]

师:以大米为例,假如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大米,那么这1000万需要多少千克大米呢?

[500万千克]

师:那么,50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

如果你要向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么办?和同桌讨论一下。

[让学生自由议论]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我们可以把500万千克大米与我们熟悉的事物相比较。

屏幕出示:

(1)如果把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看成一个长方体,量一量它的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高大约是()米,算出它的体积大约是()米3。

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25千克袋装大米的近似的长宽高,谁能够说一说?

[长大约是0.6米,宽大约是0.4米,高大约是0.1米]

让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填空后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

屏幕出示:

(2)某仓库的长是8米,宽是5米,高是3米,相当于一个教室的大小,它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是()米3。

问:这个仓库相当于一个教室的大小,请孩子们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教室,感觉一下它的容积。想一想,这个仓库的容积是多少?(追问,是怎样计算的?)

屏幕出示:

(3)一个这样的仓库大约可以放()袋大米,相当于()千克大米。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可以用以化零为整的方法估算,如每1000袋是24立方米,120立方米中有5个24立方米,就是5000袋,)当学生答到相当于125000千克时,问还可以怎么表示?

[12.5万千克]

除了12.5万千克还有别的重量单位可以表示这个重量吗?

[125吨]

为什么?

[1吨=1000千克]

想一想,1吨是1000千克,那1万千克是多少吨?

[10吨]

屏幕出示:

(4)存放500万千克大米,大约需要()个这样的仓库。

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仓库呢?

[40个,500÷12.5=40个]

好的,现在我们知道一天的粮食需要多少个仓库了,那么我们需要用车把粮食运过去,看一看……

屏幕出示:

(5)如果一辆卡车一次可以运10吨大米,需要()辆卡车才能一次把500万千克的大米运往灾区。

10吨是多少千克?

[1万千克]

好的,一辆车能运1万千克大米,那么就应该需要……

[500辆]

反应真快。

好的,现在受灾的群众有了吃的了,那还得要有喝的,对吧。对,水是生命之源嘛。

那么这10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水呢?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

同步出示:

(2)这10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水呢?如何得到这个数据?

[调查自已家的用水量,查资料,询问别人]

对,我们可以调查自己家里的用水量,这就叫了解自身生活实际。那么,你们家多久计算一次用水量啊?

[一个月]

一个月按30天算,自己家里能用多少水?多少人用的这些水?平均每人每天用多少水?

[如有的学生会说,我们家一个月要用3吨水,家里有3个人,平均每人每天用33千克水]

这些水,我们叫做生活用水,资料显示,为了维持生命,每人每天需要约 2.5升水,10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升水?(课件同步出示)

[2500万升水]

怎么感受这个2500万升水?想一想,2.5升水大约有多少呢?

[大约一个大的雪碧饮料瓶那么大,它的容积大约是2.5升]

想象一下,1000万个大雪碧瓶子有多大的体积?

[哇……]

需要这么多的水,孩子们,我们是不是应该节约用水呢?

出示: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时大约浪费掉()升水。大约()时浪费的水就可以供一个人维持一天的生命。一个月漏掉的水可以供一个人维持生命大约()天。

如何知道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时大约浪费掉多少升水。

[实际测量,查阅资料]

[水龙头开的大小是不一定的,所以我认为需要实际测量一下]

课前老师安排大家去实际测量一分钟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会浪费多少毫升水,并计算1小时浪费多少升水,大家做了吗?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

[1升=1000毫升]

所以,我们要把毫升化成升作单位,是吗?

那么,同学们实验之后,1小时到底浪费了多少升水呢?

[0.36升、0.42升、0.56升、0.9升……]

看来,水龙头开得大小的确是不一样的,那么,从刚才的实验数据中,最少也要浪费0.36升水,那么大约多少小时就会浪费掉可供一个人维持一天生命的水?能不能大致地估算一下。

[7个小时,因为看作0.4升的话,大约需要6个多小时,看作0.3升的话大约需要8个多小时,取中间就是7个小时]

那么,一个月按30天计算,漏掉的水可以供一个人维持生命大约多少天呢?

[24×30÷7≈100天]

在有的时候,运用估算也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大致数据,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水的确挺可惜的,浪费掉的水都可以供一个人维持100天的生命了,说明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

三、练习巩固

好的,孩子们这次的统计筹划工作做得不错,现在受灾群众有了吃的、喝的,那么还得有住的,请看屏幕。

一种帐篷每顶占地50米2,可以安置20个床位。如果要安置在汶川地震中受灾的1000万人,需要多少顶这种帐篷?这些帐篷要占多大的地方?

请你算算看,需要多少顶这种账篷,它们要占多大的地方。

指名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课堂总结:太好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较大的数据,如何认识较大的数据呢?如果获得较大的数据呢?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多角度进行比较和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做调查和实验的方法可以获得数据]

怎样获得获得较大的数据呢?

[从较小的一部分数据,推算出较大的数据]

很好,孩子们,请看屏幕,“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也足以战胜一切灾难!”这是震后温家宝爷爷说的话,这句话揭示了大能化小,小能见大的道理,请同学们记住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世界

数的世界。(教材第112~113页) 1. 系统整理本学期所学有关整数和分数的知识。 2.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重点:系统整理本学期所学有关整数和分数的知识。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我们的数学课更离不开数,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 1. 简易方程。 师:在方程这部分内容,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生1:知道了方程的意义,只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所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就是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 生2:我们知道了等式的基本性质有2条,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我们可以依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师生共同完成相关内容的整理。

2. 因数与倍数。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哪些知识?先跟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并整理。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们交流整理的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生1:在整除的前提下,我们认识了因数与倍数。如12÷4=3,我们可以说12是3和4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哪个数是倍数,也不能单独说哪个数是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生2:我们还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公因数是1。 生3:我们依据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把整数分为质数与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4:我们还知道了2、3、5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2、4、6或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 生5:我们可以依据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把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就是奇数。 在学生叙述的同时,教师逐步完成知识结构图的整理。 3. 分数。 师:关于分数的进一步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生1:我知道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单位就是所等分份数的几分之一。 生2:如果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就是真分数;如果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就是假分数。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如果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就可以让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这样就把假分数化成了整数(所得商);如果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就可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分子除以分母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母仍是原来的分母,分子就是余数。 生3:我们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其实质与商不变的规律是一样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还可把异分母分数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或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及混合运算。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完成知识结构图的整理。 4. 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你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1:我知道了转化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图形问题的解决。 生2:画图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微观世界的奥秘 教案.doc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初中化学 沪科版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1.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 2. 元素 3. 微粒的计量单位——物质的量 4. 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
九年级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 掌握微粒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4. 掌握物质的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基本概念,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1. 微粒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2. 物质的量的认识。
3. 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观察:可以拧出水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晾几个小时,衣服变干了。 3、思考:物质可以凭空消失吗?水去哪儿了?
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失。这里,水分以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形式(微观粒子)散 失了。
物质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物质的微粒性。 4、
使知用识建点议1 说明物:质根的据微生粒活性中的常识如闻到酒香,水分久蒸会干等来理解物质的
第1页

微粒性并不难。这里的难点在于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关系。虽然分子是由原子构 成的,但并不说明分子比原子大,这也是学生易错点之一,一定要让学生理解 对于分子、原子这种微粒来说,比较单个粒子的大小没有意义,物质的体积大 小一取决于微粒个数,而取决于微粒间隙。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些微粒聚集在一起构成物质。 3、有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的,如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分子。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知使识用点建2议说微明粒:的微基粒本的特运征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要区分开。物体的运动是受力 的作用,而微粒的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两者的运动没有必然联系,是相互 独立的。同时注意,固体固然难以压缩,其微粒间也是有间隙的。
1. 分子、原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 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3. 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
使知用识建点议3 说元明素:元素的本质建立在微粒的知识上就很好理解了。这里也可采用 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1.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可以讲个数的。如金属铜由铜元素组成,由很多个 铜原子构成。
知识点 4 物质的量
使用建议说明:在刚接触此概念时容易把其本身的表示
符号与单位搞混淆。同时此概念必须理解,强调它是一个计数单位,表示一个
集合的概念。可以类比生活中“打”“双”等概念,只是物质的量表示的数目更多。
1. 物质所含的分子或原子数目巨大,一个一个计量非常不便,通常采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
这一集合方式我们称之为物质的量。
第2页

童眼看世界教案

《童眼看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 ②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重点: ①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想象。 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游戏与激趣。 ①以听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或玩猜谜游戏的形式,引出话题,导入课题。 ②播放“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③设问:“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2.活动二:了解与运用 ①看一看:观察同桌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从形状、颜色、特点、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②眼睛的结构 3.活动三:欣赏与启发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范例导赏”的问题,去赏析课本提供的艺术家作品 ②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想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想表达什么 ③比较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启发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激发造型表现的欲望。 4.活动四:交流与创作 ①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②老师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如何创作。作画步骤:1.画眼的外形 2 .添加眼里的画面 3 .画睫毛(夸张变形) ③以“我眼中的小世界”或“小”为题展开想象,(可以结合在第一册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的世界、七彩的舞台、生机盎然的地球、一次动物园的历险、一个晚上的梦境、课间的欢笑、郊游的快乐、亲情和友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启发创作。 ④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学校的艺术特色选择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泥塑、剪纸、版画等) 5.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赏评问答游戏。(提供评价要点): ①构思独特,富有童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五年级数学下册八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教案苏教版

第1课时数的世界 教材第112~113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重点:能熟练地解方程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你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1.教材第11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第112页第6题。 学生读题,思考后列方程解答。 3.教材第113页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4.教材第11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教师提问:6是8的几分之几? 5.教材第113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回答,说说是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的。

1.教材第113页第13题。 (1)学生独立填空后,集体交流。 (2)追问:36分怎样化成以时为单位的数?转化时要注意什么?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 (1)出示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 (2)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3.教材第113页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教材第113页第1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列方程解答。 (2)提问: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5.教材第113页第17题。 (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 (2)提问: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4)集体交流。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弄清了本节课的内容,特别是班上的有些同学对所学知识概括得很明确。通过这样的复习课,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美术九上第五课《走进微观世界》word教案

《走进微观世界》同课异构 一、教材分析: 《走进微观世界》是湘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目。我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美感,帮助学生开拓新的视角,丰富学生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和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最后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微观图片呈现的形式美感,描述你的感受和想象,创造出独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图形。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艺术角度来探究微观世界微生物形状和色彩的奥秘,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的感受,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造出造型独特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运用简单的元素构建图形,并能装饰出丰富的颜色 四、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体验一场奇妙的视觉旅行,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些图片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们的眼球!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课件出示各种漂亮微生物的图片) 生:我觉得它们的颜色非常漂亮,它们的样子也很有趣!(板书)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图片吗? 生答:没有 师:其实,这些图片上有趣的图形是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胞呈现出来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它的个子特别小,小到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到,只能借助显微镜去研究它!比如你们七年级时做的生物实验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实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美术的视觉去探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 (揭示课题:板书——走进微观世界) (二)观察外形拓展思维 师(提出观察任务):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这些图片。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谁能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张像一条烟花(猕猴桃切面图) 生:我觉得这张像花朵(病毒) 生:这个像旋转楼梯(DNA螺旋结构图) 生:这个不是书上那个,像人脸(海洋浮游生物) ------ 师:微生物的形状千姿百态,可以是抽象的任意不规则形状(课件出示图片)。也可以规则的几何形状(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可以任意想象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来。 师(提出尝试任务):想将你们的奇思妙想画出来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胆的试一试,在5分钟内用油画棒画出1—2种将你感兴趣的某一个自然形概括出来,并将这个自然形转换成富有创意的单元图形。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其他同学在下面创作。 师(作业反馈):请同学们推荐一下你们组里的创意作品。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学设计《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 活动目的: 通过操作、观察和体会,了解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有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活动准备与活动过程: 一、旋转的乒乓球:准备:广口瓶1个,乒乓球一个。设问: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桌面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不把瓶子反过来,能不能用瓶子把球从这张桌子挪到隔着一段距离的另一张桌子上去呢? 玩法:拿住瓶子做绕圈运动,乒乓球贴着瓶壁逐渐上升。由于乒乓球沿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因而不会从瓶中掉下来。不断运动瓶子,就可以把球带到另一张桌子上去了。 原理:球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当离心力大于地球对乒乓球的引力时,乒乓球便在瓶子内壁做惯性运动,不会从瓶子中调出。 二、一个换一个 准备:同等质量的硬币数枚。 设问:将几枚硬币一枚紧挨一枚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排成一列。离该列硬币几厘米处,再放一枚同样的硬币,用手指将它弹向那列硬币,结果会怎样? 玩法:按以上的方法弹出一枚硬币后,那列硬币另一端最前面的一枚也会向前滑。如果用两枚硬币弹过去,另一端则会有两枚划出。继

续试验下去,就会发现,划出去的硬币数目与弹出去的硬币数目总是相等。 原理:在弹射硬币撞向那一列硬币时,会产生弹性冲力,这个力经过相邻的硬币,一个接一个传过去。这样,一个与弹射硬币质量相等的硬币,会在行动的另一端继续运动。另一端的硬币滑出去的速度与距离,取决于弹射力的强度,而弹射力的强度对滑出硬币的数量则不发生影响。 三、追逐的小猫 准备:火柴数根,肥皂少许,清水一盆。 设问:你能将火柴放入水中,使它在水面上行驶吗? 玩法:把火柴杆中间劈开,长度为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夹上一小块肥皂,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火柴就会像小船一样自动的在水上行驶起来。多做几个还可以在大盆中进行追逐游戏。 原理:逐渐溶解的肥皂,不断破坏着火柴后面的水的表面张力,而火柴前面的水的表面张力则没有被破坏,火柴被前面的水的表面张力拉向前去,因而“小船”前进。当盆中水的表面张力都被肥皂破坏以后,“小船”便会停止行驶。 【篇二:幼儿园科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学设计 ——纸宝宝洗完澡 涞水县辛庄头幼儿园张爱华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反思:有趣的指纹 秦屿中心幼儿园马晶晶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2020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9.1 数的世界-名师精校.docx

数的世界。(教材第106~109页) 1.系统整理本学期所学有关数与计算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掌握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重点:系统整理本学期所学有关数与计算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我们的数学课更离不开数,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 1.知识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生1:我们认识了多位数,包括亿以内数的读写和亿以上数的读写,并学会了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生2:我们知道了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律?举例说明,用字母该怎样表示?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运算律举例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15+18=18+15a+b=b+a 加法结合律(28+13)+17=28+(13+17)(a+b)+c=a+(b+c) 乘法交换律15×4=4×15a×b=b×a 乘法结合律(13×25)×4=13×(25×4)(a×b)×c=a×(b×c) 乘法分配律(10+125)×8=10×8+125×8(a+b)×c=a×c+b×c 师: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生:用计算器计算省时、高效、准确。 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1:我学会了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生2:我学会了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 2.应用练习。 师: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7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拼成长方形: (8×4+8)×2 =40×2 =80(厘米) ·拼成正方形: (8×2)×4 =16×4 =64(厘米)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一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 2、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了解夸克模型; 4、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 夸克模型。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 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 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 3、原子核是由、组成。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 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 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 1、纳米的定义 2、纳米科技的定义 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 3、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4、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光年.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光年。 教学难点: 光年是长度单位,认识宇宙的膨胀。 教学过程: 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 活动一: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196页内容,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组内交流: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 活动二:了解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页的内容。 2、组内交流: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二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设计.

《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设计 2019-04-15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基础达标: (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 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半个西瓜、橙子卖完了,分别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把学过的这些数分一分。 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第二、第三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写出一个整数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在你写的算式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4、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 253=75 146=84 205=100 5、倍数和因数是()的关系。 6、186=3,()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7、用()和()算式可以判断14 、17 、25 、77是不是7的倍数呢?一般用()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倍数的个数是()的。 巩固练习:(试一试你的能力,2人小组为单位判阅。) 1、在下面的数中找出自然数和整数

5.8 1 7/10 -21 0.5 0 78 2、在算式65=30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判断 (1)因为0.35=1.5,所以0.3和5是1.5的倍数。 (2)因为426=7,则42是倍数,6和7是因数。 (3)因为43=12,42=8,所以4的倍数只有2个。 4、写出100以内所有的5的倍数和100以内所有8的`倍数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的风采,4人小组互判) 1、568=7,()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100以内那些数既是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36是36的() A、因数 B、倍数 C、是因数也是倍数。 (2)、27能被9() A、除尽 B、整除 C、除不尽 4、我当裁判 ( 1 )、自然数都是整数。() ( 2 )、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0除外)。 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表现的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一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 3、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4、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光年.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光年。 教学难点: 光年是长度单位,认识宇宙的膨胀。 教学过程: 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 活动一: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196页内容,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组内交流: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 活动二:了解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页的内容。 2、组内交流: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二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 号月球科学探测。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一、内容分析: 《神奇的水》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大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在“神奇的水”的主题活动中,我有一个这样的大目标:“关心周围的水,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景,了解我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体会人人都需要水。”在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从幼儿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寻找到了进入该大主题的切入口——“玩水秘密多”,我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活动的小目标:如:“我来净化水”“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特性”“乐意做个护水小卫士”。 二、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喜欢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大班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不断的尝试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本次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操作、尝试中创新发现秘密,使幼儿主动创新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设计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因此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乱丢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坏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点水将是人的眼泪”。幼儿喜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运用自己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所以净化玩水活动就为幼儿创新提供了一个小平台。 以下是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大胆讲述问题。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观看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变干净,先让幼儿集体讨论想办法,然后初次尝试操作,再讲述、交流、讨论自己创新的方法,再次探索创新操作活动。这部分是幼儿操作实验创新的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尝试想象操作思维开发创新。 7、记录实验过程:是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甚或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六、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七、活动过程: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学《数的世界》这一课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里的“深、浅”是针对孩子而言的,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浅”的呢?那就是孩子身边接触过的事物,或者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在让孩子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时,我考虑到孩子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已经对整数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所以我先介绍整数,再介绍孩子相对陌生的自然数。孩子因为熟悉整数,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还有在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时,也是让孩子先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再确定因数关系。 浅谈《倍数和因数》中“数的世界”的教学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中“数的世界”,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改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用a÷b=c表示a能被b整除,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和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用ab=n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材这样改动后,不出现了整除概念。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

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在教学这节课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单元主题图,体验数学化过程。 单元主题图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的一幅情境图。这节课课文一开始就出现了“数的世界”主题图——图中有哪些数?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来组织教学: 1、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2、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共享学习的成果; 3、通过解决问题,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很快找到整数、小数、负数,而且也能找到橙子卖完了可用“0”表示,图中有一个凳子、一张桌子可用“1”表示,更多的是,学生会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如我有50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由此,学生真正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二、渐进教学过程,扎实构建新知 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我进行了小步子、多重复地教学,引领学生进行判断、分析、感悟、体会,并采取自学、讲解与发现等手段交

《微观世界》教学设计

《微观世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难点:微观世界的表现。 课前准备: 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1)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了无规则的小圆点。 (2)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像。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1)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2)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3)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4)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作。

数据世界教案

数据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69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能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能收集一些数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先作好课前调查 一、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感受数据的收集方法。 孩子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统计,那么赵老师今天想考考同学们。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位同学呢? (学生回答,肯定学生有根有据地猜想。) 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觉我们这个班的孩子很会思考问题,有询问别人的、有自己去调查统计的、也有根据每班大概的人数和班级数去估算的,这些方法都行,老师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查找资料,我到了学校学籍档案中去查阅了资料,发现我校学生总数是()人。数据收集的方法很多,可以查找资料、问他人、还可以亲自调查。今天,赵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进入数据的世界。 二、感受大数,体会估算策略。 请大家来看一看屏幕。 (随着《四川感谢您》音乐片断,播放一组5·12地震遗址公园的图片,紧接着出现1000万人直接受灾的数据) [学生可能会惊呼] 师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惊讶?

[这么多人受灾啊] (根据学生回答,将课件中的1000万变色并放大,突出这个数据很大。) 师:是啊,1000万,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灾难!那么,这1000万人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 [先统计哪几个地方受灾了,再统计这些地方共有多少人。] [一家一家去数,或者……。] [我不同意,地震来了,家都没了,还怎么去数人数啊?] [可以到当地政府去查资料,就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受灾了。] 师: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受灾的同胞人数这么多,他们的衣食住行都遭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 [救灾] 师:对,我们要救灾,努力战胜灾害。首先,我们就得解决这么多灾民的吃饭问题。如果让你们来负责救灾的统计筹划工作,你需要统计些什么? [需要多少食品] 师:以大米为例,假如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大米,那么这1000万需要多少千克大米呢? [500万千克] 师:那么,50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 如果你要向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么办?和同桌讨论一下。 [让学生自由议论]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我们可以把500万千克大米与我们熟悉的事物相比较。 屏幕出示: (1)如果把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看成一个长方体,量一量它的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高大约是()米,算出它的体积大约是()米3。

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4课微观世界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微观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 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 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点: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教学难点: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CAI微观动植物活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 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 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所晰。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 截然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 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五、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