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经济:生产、消费、交换、分配。

经济活动:人们在一定社会规则约束下的通过一定方式获取财富的活动。

1 卫生经济学: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研究内容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发、

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目的就是

怎样最佳、有效、公平的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

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2 卫生事业: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卫生服务要求:居民希望活得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决定。

3 卫生服务需要: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4 卫生服务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条件①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②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要求:消费者对自己活得卫生服务的期望状态;需要: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合理数量;需求:消费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数量。

5 卫生服务需求法则认为在价格和需求量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即提高价格,需求量就会减少。【P19卫生服务需求表、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即无论在哪个价格水平下,市场需求曲线的横坐标等于各人需求曲线的水平距离之和)当一种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用其他服务来替代变得更贵的改种服务,而减少该服务的需求量,即为替代效应。当某种服务价格的上涨,讲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购买力的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需求价格发生变动时,引起需求量变动,但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不变,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发生改变时,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称为需求变动。

6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①消费者信息缺乏

②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③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④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⑤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7弹性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恋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用来表示弹性的大小,衡量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灵敏程度。

8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p)=该种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率

某种卫生服务价格变动率

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曲线与横轴垂直;富有弹性:需求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曲线比较平坦;单一弹性:需求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曲线为双曲线;缺乏弹性:需求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曲线比较陡峭;完全无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动无影响,曲线与横轴平行。

9 需求价格弹性与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总收入相关。

①当需求弹性处于富有弹性的区间时,提高服务价格,需求量减少的程度大于价格增加的

程度,需求量与价格的乘积即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总收入将下降,反之上升。

②当需求弹性处于缺乏弹性区间时,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减少程度小于价格增加程

度,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总收入将上升,反之下降。

【例某种卫生服务产品的价格为50,需求量为500,其价格弹性等于2,当产品的价格下降10%时,供方的总收入是多少?若其价格弹性等于0.5,当这个产品的价格下降10%时,供方的总收入是多少?

原收入=50*500=25000

若弹性=2, 价格下降10%, 需求增加20%

总收入=45*600=27000

若弹性=0.5, 价格下降10%, 需求增加5%

总收入=45*525=23625】(帮助理解)

10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卫生服务的替代品获得的难易程度

②卫生服务的费用水平在消费者收入或总预算支出中的比例

③卫生服务需求的紧迫性、必需性

④卫生服务持续的时间长短、疾病的迁延性

11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1.价格因素2.①健康状况②社会人口文化因素③一般经济因素④时间价值⑤卫生服务供给者⑥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收入,消费偏好,关联商品、服务价格

12效用是指人们通过消费而活得满足程度,其大小取决于消费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基数效用:效用量随消费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用函数表示。序数效用:不用具体测量,只用等次顺序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

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消费商品中,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满足程度(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呈逐渐减少的状态,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3无差异曲线: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满足水平或效用值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轨迹。反映在一定时间、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消费者消费不同组合的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的总数相同,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消费预算线:表示消费者在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一定情况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商品数量最大组合。

14卫生服务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特点①垄断性②不确定性③公益性④外部性⑤即时性⑥主导性⑦技术性

15 供给曲线的移动

①供给的变动是假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供给的变动是整个供给曲线的变动。

②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由于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化而引起供给量的变花。

供给量的变动是沿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变动

16 卫生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

(书)①生产者的目标②生产成本的变化③产品的价格、税收和补贴、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价格预期、市场上的供给者数目。

(老师)卫生服务成本、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技术水平、技术垄断、自然灾害、医疗保

障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政策

17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表示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反应程度。

①Es>1: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弹性充足或富有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

②Es=1:供给弹性系数等于1,即单位弹性,反映出供给量变化率等于价格的变化率。

③0<Es<1:供给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弹性不足或缺乏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

④ Es=∞:供给弹性无穷大,表示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说明价格变化导致供给量的无限变化。

⑤Es=0:表示完全无弹性,说明价格变化对供给量无影响。

18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①产量调整的伸缩性②时间因素③替代品

生产: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资源、资本;供给者才能。

原始投入:劳动、土地、资本;中间投入:原材料、半成品。

不变投入:指在所考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投入。

可变投入:在所考察的这段时间内数量随产量的变化可以变化的投入。

短期:指生产要素等来不及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段时间。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

19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的产量或服务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Cobb-Dougglas生产函数

Q=ALαKβ

Q为产出 A为常数项 L为劳动的数量 K为资本的数量

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

当α+β=1时,二者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这时的

Cobb-Dougglas生产函数是一个齐次生产函数

20 总产量(TP)指企业在一个给定时期内一种可变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总量。

平均产量(AP)指总产量除以为了生产这一总产量所使用的该种可变投入的数量。即单位可变投入的总产量【AP=TP/L 生产者适用的劳动量为L时,总产量是TP】

边际产量(MP)即当其他投入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可变投入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MP=△TP/△L】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①收益递增阶段AP递增此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的可变投入都能提高AP 应增加可变投

入扩大产量

②收益不变阶段起点为AP=MP,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终点为MP=0 此时总产量最

③收益递减阶段MP为负值此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投入都可能提高总产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品的增量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出现递减态势。

21等产量线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投入或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轨迹。

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非常相似

①同一条等产量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投入或要素组合都生产相等的产量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总效用相同】

②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为负值

③在同一坐标情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线都不能相交

④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⑤等产量线位置越高,代表的产量越大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表明生产者在既定成本下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22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投入组合——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

最佳组合: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饿都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实现成本最小目标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

供给者诱导需求:卫生保健提供者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拥有和使用他们的知识优势来影响需求。作为医生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利益的追求者诱导需求决策。

医生的特殊作用:病人解决痛苦的求助者,医疗服务的直接行为人,病人需求的决策者,医疗质量直接负责人,对医疗服务投入选择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1.市场: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要素和市场机制。

2.市场的基本要素:商品交换的场所,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可供交换的商品,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信号,以及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商品提供者和消费者。

3.市场机制:市场上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即市场机制。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形式。

4.市场机制有

①供求价格机制:供求状况的变化会引起价格水平变动,而变动了的价格水平通过对市场主体行为影响,反过来又会使供求状况发生变化。

②竞争机制: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的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作用,包括生产同种商品的各生产者的部门内竞争,以及生产不同商品的各生产者部门之间的竞争③利益驱动机制

5.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效率与公平,收入两极分化,产生外部负效应,忽视经济长期发展战略。

6.市场机制的功能:信息传递,刺激,结构调整,资源配置。

7.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市场体系,价格信号,自主地位,市场环境,供需基本平衡。

8.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市场经济状态。原因表现:①价格信号不灵敏②消费者信息缺乏③公共产品存在④产生外部效应⑤技术垄断,竞争失灵⑥行业准入制度,竞争不充分⑦健康公平性的要求。

9.卫生服务市场: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含义:卫生服务市场是卫生服务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场所,即发生卫生服务的地点和区域。卫生服务提供者把卫生服务作为特定商品,以货币为媒介提供给消费者。

卫生服务市场是全社会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同整个市场体系密不可分的联系。

内涵:卫生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必须面向社会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资源的配置要适应卫生服务供求关系的变化。

部分卫生服务的消耗由市场补偿。

卫生机构的评估和考核主要由卫生服务的消费者作出评价和选择,接受市场信息的反馈。组成:医疗筹资市场【医疗保险政府、社会、居民卫生支出】,医疗服务提供市场【卫生服务供给、需求】,医疗服务要素市场【人力、药品、材料、设备的供给和需求】。

10. 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4)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5)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6)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7)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8)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11. 卫生服务产品分类:1、纯粹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3、个人物品(必需消费品,特需消费品)。

12. 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1、发挥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2、发挥其在卫生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⑴适当下放权力⑵改变支付方式⑶向消费者提供信息⑷增加消费者选择权。3、发挥其在卫生服务筹资中的作用:⑴使用者付费⑵多种筹资模式并存13.政府在卫生领域的作用:1、政府的作用:⑴提高效率(反对不正当竞争、防止垄断;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产品的生产;处理外部性;处理信息不对称的有关政策)。⑵促进公平。

⑶确保稳定(经济、社会、政治等)。2、政府在增进效率方面的干预策略⑴反垄断策略。⑵提供或购买公共卫生服务。⑶促进市场信息。⑷消除外部影响。3、政府在维护公平方面: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4、政府在保持稳定方面的政策:⑴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收缩性财政政策)。⑵货币政策。⑶收入政策(工资和物价)。

14.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

(1)政府决策失误:信息的有限性、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

(2)官僚主义:公共物品供给缺乏竞争,提供和使用效率低下;政府官员缺乏追求公共利润的动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乏力

(3)特殊利益集团作用:

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存在两种情况:A:提升公众利益 B:保护利益集团的利益

人类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分两类: A: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B: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它破坏了市场机制对生产者的激励作用,也影响了政府干预目标的实现,不仅对资源配置起到了恶化作用,而且还直接消耗了社会资源用于偏离社会目标的地方。

15.卫生领域中政府与市场机制的结合:

1、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结合

⑴市场机制作为基础性的条件

⑵政府做宏观控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布局等资源引导

2、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在满足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结合

3、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在其他领域的结合

⑴国家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⑵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防病治病计划中实行计划价格和免费;

⑶市场机制则在特需医疗等医疗服务及个体医疗方面发挥作用;

⑷贫苦地区加强政府干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成分高些;

⑸政府:预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市场:高档服务等

⑹价格控制

24 卫生服务市场失灵

①信息不对称

Ⅰ卫生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机会主义和道德损害【提供者处于自身经济利益】Ⅱ卫生服务需求者和筹资机构之间:消费者的道德损害和逆向选择【需求者比筹资者

更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Ⅲ卫生服务提供者和管制者之间:影响管制的效果和效率【个体发病的不确定性】

②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工厂向外排放三废,对自身而言

降低了成本,但社会承受了这种有

害的外部影响而遭受损失】

③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市场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优胜劣汰】

④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市场运行机制不能解决贫富悬殊、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

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

⑥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的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市场经济状态。原因:市场机制功能有限,经济中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市场不成熟。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医疗服务市场的主题特征,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6 卫生总费用【生保健总支出】: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2. 分析与评价指标:1、卫生总费用的水平指标

⑴卫生筹资总额

⑵人均卫生费用

⑶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

2、卫生总费用结构分析

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⑵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⑶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⑷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⑸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⑹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

3、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分析

⑴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

⑵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

⑶卫生总费用对GDP的弹性系数

3.卫生总费用基本特点:①卫生总费用是一种信息工具②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

③在动态中了解和把握卫生总费用④卫生总费用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

础性研究之一。

4.卫生筹资的定义:1.狭义概念:指卫生资金的筹集,包括卫生资金的来源渠道,各渠

道具体内容、数量、比例等。2.广义概念: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

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5.卫生费用核算基本概念:(NHA)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

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27 卫生总费用核算框架①筹资来源法

②机构流向法

③实际使用法

28 在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中,将卫生总费用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政府预算卫生支出、

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卫生支出【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即这三部分站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29 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选择】①卫生总费用

②人均卫生总费用

③卫生总费用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30 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决策

①政府提供全部费用不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完全失灵的公共卫生服务

②政府提供主要费用计划免疫、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妇幼保健等准公共卫生服务

③政府提供适当费用非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基本医疗服务】

31 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

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范畴不同劳动和社会保障范畴金融活动

参与形式不同立法强制实施自愿参与,相关事宜由合同规定目的不同不以盈利帷幕的(社会目的)利润

筹资来源不同多方筹资,赔付与缴费不想管保险人支付,赔付与缴费相关1.风险:指某种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事件预期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的一面。

风险具有必然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三个特征。

4.保险:以分担风险代替个体承担风险,并对个体风险造成的意外损失进行经济补偿的方法

或制度。

5.保险的功能:①融资功能②经济保障功能③分配功能④社会功能

6.疾病风险:由于人身所患疾病而带来的经济、生理、心理等方面损失的风险。

医疗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发生疾病风险时由保险人分担和补偿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障性为。

2.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识别、测量和处理的活动,其目的是要减少或

尽可能避免风险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以求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

3.可保风险: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通过投保把风险转移给承保人,需满足5个条件:偶然性,

大量风险暴露者,风险损失不都是琐碎的,风险的损失对承保人不是灾难性的,风险的损失必须是可以计算。

32 疾病风险的特殊性

①风险损失的严重性

②风险的复杂性

③风险诱因的多样性

④风险的普遍性

⑤风险的社会外溢性

医疗保险需求:指医疗保险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医疗保险(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数量。

33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①疾病风险程度②医疗保险价格③消费者收入水平④其他(如利率高低、消费者避险心态、消费者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等)

医疗保险供给:医疗保险机构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医疗保险费(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医疗保险服务的总量。

保险供给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种特有的经济行为:①保险产品的生产成本中,除投入要素的成本外,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补偿给被保险人的医疗保险费用。②医疗保险机构会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费用意识,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③医疗保险机构通常对承保的内容加以限制。④医疗保险机构还表现出金融机构所特有的行为规范,以此降低其积累的保险基金的机会成本,增加盈利;同时,也为降低保险费提供了物质条件。

医疗保险供给的影响因素:①保险价格②保险成本③承保能力④保险业的信誉程度⑤供给的难易程度

34 医疗保险道德损害:由于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而引起的消费者或医疗机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

35 医疗保险逆向选择:由于消费者个人比保险机构更了解自己的疾病风险情况,他们在健

康时,往往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不强,而有病时,则更愿意参加保险【信息不对称】

36 风险选择:由于医疗保险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医疗保险机构为了最求更大的利润(或规

避风险),在提供医疗保险待遇时,要对承保对象进行选择,把年轻、收入高、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低的人吸纳投保,而把年龄变大、疾病发生较为频繁、残疾人等排除在外

37 医疗保险费用分担(需方控制)

①扣除保险-设起付线被保险人在就医时先自付一笔固定的费用,其余费用全部或部分

由保险机构支付

②共付保险-按比例分摊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

③限额保险-设封顶线保险机构为被保险人医疗费用补偿设立一个最高限额(封顶线),

保险机构只支付限额内的医疗费用,超出限额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自己负担

共付率:被保险人需要自行支付的比例。

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作为主要付费方,在被保险人活得医疗服务后,对被保险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和支付的行为。

38 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供方控制)

①按服务项目付费制②按人头付费③总额预算制④按病种付费

1.成本:是其购买一件商品或接受一项服务所支付的价格。

2.机会成本:在成本值一定和有多种选择方案的情况下,相对于选择的方案,所放弃的方

案的潜在收益。

3.效果:广义是卫生服务产出的一切结果。本处指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属性。在成本效果

分析中,指因为疾病防治所带来的各种卫生方面的直接结果指标的变化。

4.效益:用货币表示卫生服务的有用效果。有直接、间接、无形效益

5.效用: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6.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产出量范围内,不随医疗服务产出量变化额变化的成本

7.半固定成本:随医疗服务产出量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按照一定比例的成本。

8.变动成本:指按照医疗服务产出数量的变化,也以固定比例发生变化的成本。。

9.直接成本:指能够明确追踪到某一既定成本对象的成本,或者说直接用于生产某产品或

提供某服务的成本。

10.间接成本:指为生产或者提供服务发生了消耗,但是不能直接追踪到某既定成本对象的

成本。

6.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定义和目的

卫生经济学评价是应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目的:1.论证某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2.比较改善同一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

3.比较改善不同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

20.卫生经济学评价有哪几种评价方法

成本-效果分析:1、成本相等,比较效果

2、效果相等,比较成本

3、成本和效果都不同,比较单位效果的平均成本

4、成本、效果都可以变化时,计算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

成本-效益分析:(1)净现值法(2)效益-成本比法(3)年当量净现值法

(4)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

成本-效用分析:(1)生命为效用指标(2) 生命年为效用指标(3) 质量调整生命年(4)伤残调整生命年

7.折旧: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或消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价值。

8.贴现: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成本和效益,分别按相同的利率换算成同一“时间点”上的成本和效益过程。贴现使用的利率为贴现率。

净现值法: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消除货币时间因素的影响,计算计划期内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总和与成本的现值总和之差。

净现值=各年效益现值总和-各年成本现值总和

9. 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对各个卫生计划方案实施经济结果直接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一种方法。用非货币单位表示。一般用于相同目标、同类指标的比较上。

成本-效益分析(CBA):是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效益和全部预计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备选方案,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一种方法。成本和产出

指标都用货币单位表示

成本-效用分析(CUA):是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的产出量,来衡量卫生项目或治疗措施效率的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

应用条件①当生命的质量是最重要的预期结果时②当生命的质量是重要的结果之一时

③当备选方案同时影响死亡率和患病率(即生命的数量和质量),而决策者希望两种效果用一种指标反映时。

10. CBA和CEA

区别:1、收益的表达方式不同。CEA用实际健康指标,CBA用货币值;

2、使用范围不同。目标相同比较几个方案可用CEA、CBA;目标不同比较几个方案只用CBA;

3、实施难度不同。由于CBA的收益以货币来衡量,虽可直观地反映投入-产出的关系,

但要将收益转化为货币则十分困难;CEA可避免此难点。

联系:1、两者均以计量分析方法,是优选被选方案,进行科学决策的有用工具;

2、两者的原理、方法分析步骤基本相同;

3、均以成本为分析要素之一。

CBA的分析步骤:1、明确评价目的与价2、确定各种备选计划或方案 3、确定成本和效益

4、贴现(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消除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5、计算净现值或效益成本比

6、灵敏度分析

7、分析和评价

CEA的指标要求:1、指标的有效性 2、指标的数量化

3、指标的客观性

4、指标的灵敏性

5、指标的特异性

52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来评价备选方案,

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即研究方案的效益是否超过

它的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只有效益不低于机会成本的方案才是可行的方法①静态分析法【投资回收期简单收益率追加收益率这算费用】

②动态分析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年当量净效益法效益成本比率法】

53 成本效用分析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衡量卫生项目或

治疗措施效率的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

应用条件①当生命的质量是最重要的预期结果时

②当生命的质量是重要的结果之一时

③当备选方案同时影响死亡率和患病率(即生命的数量和质量),而决策者希

望两种效果用一种指标反映时

54 卫生经济政策目标①效率

②公平【垂直公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经济能力的家庭所确定的筹

资水平应该不同

水平公平:不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有何不同,只要收入水

平相同,则应支付相同的医疗费用】

③质量

④稳定

55 卫生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①筹资②支付③管制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2014.11.20) 一、选择题 1、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 2、区域卫生规划应优先发展和保证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主要有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低;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评价指标: 1)卫生费用评价指标(5个):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2)其它评价指标(3个):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5、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单元有(成本构成要素):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材料成本、公务业务费、药品、其他费用。 6、以竞争为定价中心的定价方法: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价格定价法、投标竞争法、直觉定价法、组合定价策略。 7、医疗卫生服务中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的成本,如医疗器械。 8、医院总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 9、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福利性和公益性。 10、卫生服务的主体有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机构。 11、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健制度投入、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国际贷款及援助。 12、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按投入产出原则配置资源。 13、(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政府限制垄断的困难;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14、卫生服务供给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服务价格。 15、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6、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供需平衡。 17、影响卫生服务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卫生服务的价值;医疗需求因素;医院的供给;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医疗保障制度。 18、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分级定价原则、差别定价原则、比价合理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 19、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首先,许多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行为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医生的职业资格对职业许可设置了一个障碍,减少了医生的竞争;最后,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乏价格和技术方面的信息。 20、如何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建立规划的组织保障,推进区域卫生规划顺利实施;强化行业管理;规划卫生资源总量,调整资源布局和结构;完善规划实施的有关配套政策。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专题总结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点归纳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 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 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 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 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 )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 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B A B C 图1-1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 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 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 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 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 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 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 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 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 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 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 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 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 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是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描述分析:说明“是什么”解释分析:说明“为什么” 评价分析:说明“孰优孰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总结 本章可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常见几何体的性质与分类 1、常见几何体:圆柱、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棱锥、圆锥、球体。 2、性质:底面的个数与形状、侧面的个数与形状、是否含有曲面。 3、分类依据:底面数(柱体、椎体、球体);是否含有曲面;是否含有顶点等。总结时注意类比与对比。 4、棱体(棱锥)的命名以及N棱柱棱数、面数、顶点数求法(尝试总结N棱锥的棱数、面数、顶点数)。简单逆向思维应用,根据棱数、面数、顶点数判断是何种几何体(注意数学思想之分类讨论)。 第二大板块常见几何体的组成与形成 1、组成:点、线、面。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能说出常见几何体中侧面与底面相交得到几条线,分别是什么形状。顶点处有几条棱,几个面。 2、形成:面的旋转。常见几何体可以看作哪些平面图形旋转得到。 第三大板块体与面之间的转化关系(体会数学思想之转化化归思想)。 1、展开与折叠: 一般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展开时注重动手操作到空间想象的转变,折叠时注意结合几何体的性质来判断。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对展开图的观察总结,掌握对面、邻面以及有共同顶点的几个面在展开图中的关系,并能利用逆向思维还原。 截面:截面的形成(面截体),截面的本质(面截面所得线围成的平面)。 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所能得到的截面类型并能通过空间想象做出截面,逆向思维通过截面判断是由什么几何体截得。 2、三视图:主视图(长与高)、左视图(宽与高)、俯视图(长与宽) 会画单独几何体和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简单应用之求组合体面积。 根据数字俯视图画出主视图与俯视图(答案唯一),体会三视图之间的联系。 逆向思维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理解答案不唯一),从而得到简单应用之根据三视图推测组合体中小方块数目。 本章贯穿的几大思维: 逆向思维 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转化的思维 学习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完整版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 卫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完整版)初中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思维路径: 有理数 数轴 运算 (数) (形)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 a-b 的相反数是b-a ;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卫生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 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 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 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 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 5.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 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需要: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意义:降低不合理利用、提高满足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外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卫生总费用研究、健康保险制度研究、卫生服务内部市场研究、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研究、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熟悉: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①E大于1为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奢侈品②E小于1为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③E=1为单一弹性,现实中极端情况④E=0为完全无弹性,现实中罕见情况,棺材、火葬、特效药⑤E无穷大为完全弾性,罕见的极端情况。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为低档产品或劣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在0-1之间的产品为正常品,大于1的为高档品。 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许多服务的需求量会受到相关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值为正值说明两种服务具有替代功能,负值说明具有互补功能,为零说明互不相关。 了解: 卫生服务需求的应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和卫生机构决策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平舌音z c s 翘舌音zh ch sh r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 雨雨字头(雪霜)冫两点水(次冷) 犭反犬旁(猪狗猫)扌提手旁(打把拉)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 往)目目字旁(眼睛)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住)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宀宝盖头(字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王王字旁(球玩)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禾禾字旁(秋秒)八八字头(谷分公)饣食字旁(饱饭馒)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条路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一条尾巴一条(架)彩虹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一座城市一座天安门一只猫 一只猴子一只鹅一只耳朵一只鸡 一个家一个果子一个人一个故事 一个影子一个西瓜一个肚子一个朋友 一颗星星一颗宝石一颗心一群人 一群鹅一群猴子一块田一块面包一块草地一块西瓜一本书一本作业本一朵白云一朵花一片叶子一片风光一双手一双耳朵一双鞋一把尺子 一把扇子一头牛一匹马一阵风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作A B(或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 于B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叫做A,B的 交集.记作A B (读作‘A交B’), 即A B={x|x∈A, 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 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并B’), 即A B ={x|x∈A, 或x∈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 S的一个子集,由S中 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 子集A的补集(或余 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 , |{A x S x x? ∈且 韦恩图示A B 图1 A B 图2 S A

案例版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个人物品:1。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 稀缺性产生了选择2. 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3. 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 生产什么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 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

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2. 卫生保健制度3. 市场理论4. 健康效益的衡量 5. 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 好。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场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 kQ1Q2/r2,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 (二)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 ,该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E 与 F 、q 无关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密度ρ类似,密度ρ定义为V m =ρ ,而ρ与m 和V 均无关,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1)场强E 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场强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方向与场强E 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2)场强的合成:场强E 是矢量,求合场强时应遵守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力:F=qE ,F 与q 、E 都有关。 2.决定式 (1)E=kQ/ r2,仅适用于在真空中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E 的大小与Q 成正比, 与r2成反比。 (2)E=U/d ,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d 是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或初末两个位置等势面 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大小等于F 与q 的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 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4. 电场强度的叠加是矢量的叠加 空间中若存在着几个电荷,它们在P 点都激发电场,则P 点的电场为这几个电荷单独 在P 点产生电场的场强的矢量合. (三)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的电势差有关,Wab=qUab 2.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 (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来判断,不管正负电荷,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该电荷的 电势能一定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该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ε/q 来确定。 (3)利用W=q(Ua-Ub)来确定电势的高低 (四)电势与电势差 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两个):U AB =W AB /q ;U AB = 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公式: =W A ∞/q = E A (电势能)/ q (五)静电平衡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时,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与原场强E0叠加后合场强E 为零时,即E= E0 +E '=0,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B A ??-A ?A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三. (sān √ shān )月 四. (sì √ shì)个 上. (shàng √ sàng ) 天 小手.(shǒu √ sǒu ) 足. (zú √ zhú)球 站. (zhàn √ zàn ) 立 坐. (zuò √ zhuò)下 水. (shuǐ √ suǐ)火 虫. (chón ɡ √ cónɡ)子 二、易写错的字 口:第二笔是横折。 耳:第三笔是竖。 手:第一笔是撇,第四笔是弯钩。 火:注意笔顺是点、撇、撇、捺,先写两边后写中间,中间是“人”。 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点。 禾:最后一笔是捺。 虫:第五笔是提。 三、会写的词语 一二 三人 上下 人口 耳目 小手 日光 田地 禾苗 大火 虫子 云朵 山上 八十 四、形近字 ? ????一(一人)(一个)(一只)二(二十)(二月)(二人)?????三(三个)(三月)(三天)王(大王)(帝王)(王府) ?????上(上天)(上去)(上来)土(土地)(泥土)(尘土)?????口(人口)(入口)(出口)日(日子)(日月)(生日)

?????虫(虫子)(小虫)(飞虫)中(中国)(中间)(中午)?????田(水田)(田地)(田里)四(四方)(四个)(四年) ?????手(双手)(小手)(大手)毛(毛衣)(毛皮)(毛发)?????人(大人)(人们)(三人)天(白天)(天上)(一天) ? ????耳(耳目)(耳朵)(耳边)目(目光)(目的)(双目)?????禾(禾苗)(锄禾)木(木头)(树木)(木桌) ?????火(水火)(大火)(火苗)头(头目)(头上)(低头)?????云(云朵)(白云)(云彩)去(去年)(过去)(来去) ? ????山(上山)(小山)(山头)凶(凶手)(凶恶)(行凶) 五、多音字 地?????d ì(土地)de (轻轻地) 行? ????x íng (行人)h áng (银行) 六、近义词 站—立 行—走 卧—躺 七、反义词 上—下 大—小 今—古 天—地 分—合 八、佳句积累 1.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4.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雪花) 5.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

绪论 卫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卫生经济学有两部分内容,包括健康经济学和卫生服务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应当生产多少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非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 2.在卫生资源确定的条件下,研究各类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的数量 3.研究如何生产和提供上述医疗卫生服务产品和服务 4.研究谁应当接受这些产品和服务。 这四个基本问题中,前两个属于配置效率,第三个属于生产效率,第四个属于分配公平 Kenneth Arrow于1963年发表的“不确定性和医疗服务福利经济学”Mark Pauly于1968年发表“道德损害经济学:评论” 卫生经济分析工具研究:经济学分析工具,统计学分析工具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1.微观经济学方法 2.卫生计量经济学 3.卫生经济评价 4.效果评价 卫生总费用 卫生资源:是指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卫生总费用: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消耗卫生资源总和的货币表现形式 卫生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1.通过卫生总费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为合理分配卫

生资源提供依据。 2.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卫生资源优化效率配置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性 卫生总费用与宏观经济 1.经济发展是卫生资源投入的基础 2.卫生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卫生总费用与卫生筹资: 卫生总费用研究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反映卫生资金运动的全部过程,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效果,卫生费用的测算与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为卫生筹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是评价社会对人群健康的重视程度,分析卫生保健体制公平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卫生总费用常用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 卫生总费用分析方式: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和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 卫生筹资:狭义上是指卫生资金的筹集,广义上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是卫生资金从进入卫生系统到流出卫生系统过程中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方向的分析 一、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 1.卫生筹资水平分析 2.卫生筹资结构分析 (1)政府卫生支出分析 (2)社会卫生支出分析 (3)个人卫生支出分析 二、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 1.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流向分析 2.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流向分析 3.不同卫生机构间药品费用流向分析 三、卫生总费用相关政策问题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