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统计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最全统计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最全统计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最全统计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最全的统计学原理习

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

二0一0年十一月

第一章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一部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是( )的有力工具。

A.解决问题

B.克服困难

C.进行交流

D.认识社会

2.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3.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 )。

A.阿道夫·凯特勒

B.威廉·配第

C.约翰·格朗特

D.海尔曼·康令

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

A.自然科学

B.新兴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实质性科学

5.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

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

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

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7.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8.标志是指( )。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

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

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

9.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0.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 )。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11.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

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

C.某一高等学校

D. 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

1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

13.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

则统计总体为()。

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个公司

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14.指出下列哪个是数量标志()

A.月工资

B.学历

C.健康状况

D.性别

15.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6.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17.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1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1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20下列哪个是质量指标()。

A.工资总额

B.平均工资

C.国民收入

D.粮食总产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社会经济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论基本()。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数学

D.概率论

E.科学社会主义

2.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分析法

C.统计分组法

D.归纳推断法

E.指标体系法

3.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

A.客观性

B.数量性

C.大量性

D.同质性

E.差异性

4.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5.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6.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7.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 )。

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B.实际产值为1.1亿元

C.职工人数为10万人

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8.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A.“全民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个变量

D.“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E.25、22、40、33和65这几个数字是变量值

9.某商场800名职工的每个人的工资资料中()。

A.职工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 B.800名职工是总体单位

C.有800个标志值 D.职工工资是统计标志

E.该商场工资总额等于800人乘以其平均工资

10.在全国人口普查当中()。

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B.男性是品质标志 C.年龄是数量标志

D.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E.全国人口数是数量总体

三、填空题

1、通过点数取得具体数值的统计变量称为()变量。

2、连续变量一般是通过()取得的。

3、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统计指标叫做()指标。

4、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性、()性和()性。

5、统计的认识过程可以看成是从()认识到()认识再到()认识的过程。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和()。

四、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如何理解统计指标的特点?

4.变量如何分类?

5.怎样区分变量与变量值?

第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C

7.B

8.A

9.D 10.D

11.D 12.C 13.A 14.A 15.C 16.B 17.D 18.C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CDE

4.ABE

5.ABC

6.BDE

7.BCE

8.BCE

9.ACDE 10.AC

三、填空题

1. 离散

2. 连续不断的登记

3.质量

4. 数量总体社会

5. 定性定量定性

6.同质大量差异

四、简答题

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2.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3.统计指标的特点:

(1)数量性(可量性)。一方面,指标所概括的社会经济现象可以用数量来度量;另一方面,指标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加工处理。

(2)综合性。第一,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其数值是通过综合的手段得到的,或是大量单位数的总计,或是大量标志值的综合;第二,指标反映的是抽象掉个别事物间差异后得到的事物的一般数量特征。

(3)具体性。指标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的具体的数

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有具体的社会经济内容,而不是抽象的数字。

4.变量按变量值的分布状况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取值可带小数点,一般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如工资、身高;离散型变量取值一般只能取整数,一般用计数的方法取得,如工人数、机器数。

变量按性质的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确定性变量的取值具有趋势性;这种趋势是由某种决定性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如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随机变量的变动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原因是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没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零件的直径。5.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叫变量。如年龄,工龄,工资,产量,销售额等都是变量。

变量的具体取值叫变量值,年龄为17,18,19岁。

这里“年龄”为变量,17、18、19、20岁为变量值。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部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D)。

A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 B对某品牌的手机市场占有率的调查

C对某企业的库存的盘点 D商业企业按月报送的销售额

2.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

A对一批产品质量进行抽测 B对工业设备的普查

C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资料进行复查

D调查几大彩电厂商,借此了解全国彩电的生产情况。

3.普查是一种专项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A )进行观察登记。

A全部单位 B一部分单位 C选择典型单位 D一部分重点单位。

4.统计调查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是根据(D )。

A是否定期进行 B组织方式不同C是否调查全部单位D时间是否连续。

5.统计报表是(C )。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 C全面或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6.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调查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7.某市工业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8.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9.下列调查属于重点调查的是(A )。

A对全国几大石油企业进行调查,并借此理解全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B对商业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普查。 C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测。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10.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2.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式是( D )。

A非全面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3.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是(B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填报对象

14.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是( D )。

A调查项目B调查对象C调查单位D调查表

15.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 )。

A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比重很大

B标志值很大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很大

D在社会中的重点单位或部门

16.在全面调查中不会出现的误差是( B )。

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 C测量误差 D计算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人口普查属于(ACE )。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专项调查

2.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灯管的寿命进行检验要求采取(BE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4.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AD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专题调查D专项调查E抽样调查

5.非全面统计调查的有(BDE )。

A统计报表B抽样调查C全国经济普查D典型调查E重点调查

6.下列属于统计调查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有(CDE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描述法C直接观察法D报告法E采访法

7.代表性误差可能产生于(BCD )。

A普查中B重点调查中C抽样调查中D典型调查中E全面统计报表中

8.调查表从形式上看可分为(CD )。

A日报表B月报表C一览表D单一表E年报表

9.调查表从内容上看可分为()。

A表头B表体C一览表D单一表E月报表

10第五次人口普查中(ACE )。

A每一个人是一个调查单位B每一户是一个调查对象C填报单位是每户家庭

D每一个人是一个填报单位E全国所有人口是调查对象

11 .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ABCDE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

三、填空题

1、统计调查就是搜集(统计资料)的活动过程,它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2、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多少不同可分为(全面性调查)和(非全面性调查);按调查单位在时间上登记连续性不同可分为()和()。

3、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

4、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

5、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6、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整个统计研究过程中占有什么地位?

2.统计调查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哪些种类?

3.为什么要设计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5.什么是重点调查,它适用于什么场合?

6.为什么要将各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

7.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有何异同点?

8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应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

第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C

6.B

7.B

8.A

9.A 10.A 11.D 12.D 13.B 14.D 15.C 16.B

二、多项选择题

A.ACE 2.BDE 3.BE 4.AD 5.BDE

6.CDE

7.BCD

8.CD

9.AB 10.ACE 11. ABCDE

三、填空题

1.统计资料基础

2.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3.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

4.单一表一览表

5.专门一次性

6.重点非全面

四、简答题

1.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搜集统计资料,即根据一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在统计中的地位: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是基础环节,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前提。

2.统计调查可以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项调查。(4)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问卷调查法和卫星遥感法。

3.统计调查是一种复杂而又要求细致的工作,一个规模大的调查,涉及到的人员广、项目多,耗资也大,如果没有完整的计划、严密的组织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在统计调查之前,要设计出科学的调查方案。从而可以顺利完成调查工作,取得准确、及时、完整的调查资料。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4.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区别:(1)概念上,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所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它可能是全部总体单位,也可能是总体单位的一部分。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等。(2)确定调查单位,就是在调查过程中,明确登记谁的具体标志,即明确调查标志的直接承担者。确定填报单位,就是明确由谁负责提交统计资料。联系:在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也不一致。例如,在工业企业普查中,二者是一致的,都是每个工业企业;而在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而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5.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

适用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任务是为了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它们能比较集中地从数量上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6.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优越性和局限性,从而具有各自的应用条件和适用场合。同时,整个社会经济是由多方面、多部门组成的,各种情况十分复杂,要搜集社会经济现象中各种统计资料,只用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是很难完成的,也不能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因此,在统计实践工作中,必须根据具体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及性质结合

运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方法。

7.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这三者都属于专项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们各自的特点、意义、适用场合都不相同。它们的区别概括为(1)调查单位的选取方法不同;(2)研究目的不同;(3)适用的场合不同;(4)推断总体的可靠程度不同。

8.统计调查误差是指统计调查得到的结果与客观实际数量之间存在的差别。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统计误差可以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其中代表性误差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性误差,另一种是随机性误差,又叫抽样误差。

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登记误差,把它缩小到最低限度。

(1)要正确制定统计调查方案。详细说明调查项目和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2)要切实抓好调查方案的执行工作。才能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一部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B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数资料

2.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B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D )。

A.确定组中值 B.确定组距

C.确定组数 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4.变量数列是(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5、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 C )。

A.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 B.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

C.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 D.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6.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资料中存在少数特大和特小的变量值时,宜采用( A )形式处理。

A.开口组 B .等距 C.闭口组 D.不等距

7.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B )。

A.组距=(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8.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 D )。

A.490 B.500 C.510 D.520

9.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C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 C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 B.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D.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

11.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D )。

A.次数的多少 B.变量的大小

C.组数的多少 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

12.某村企业职工最高工资为426元,最低工资为270元,椐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B )。

A.71 B.26 C.156 D.132

13.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是( C )。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 B.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

C.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D.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

14

A.简单分组

C.复合分组体系 D.以上都不对

15.统计表中的宾词指的是( D )。

A.总体的名称 B.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C.统计表的纵栏标题 D.指标名称和数值

16.主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A )。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调查表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必要性在于()。

A.原始资料分散、零碎、不系统

B.原始资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C.原始资料难以描述总体的数量特征

D.次级资料不能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

E.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

2.正确的统计分组应做到()。

A.组间有差异 B.各组应等距 C.组内属同质

D.组限不应重叠 E、不应出现开口组

3.统计分组的作用有()。

A.反映总体的规模 B.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C.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 D.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E.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4.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E.人口按居住地分组

5.统计表从构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数字资料 E.调查单位

D.等距数列 E.异距数列

三、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是()的继续,是()的前提和条件,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作用。

2、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的若干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即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合在一起。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4、分布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和()。

5、组距数列按个组组距是否相等分为()和()。

四、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3.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在编制变量数列时,何时应采用组距式分组,何时采用单项式分组?

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和组数具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组中值?

6.在采用组距式分组时,确定各组组限应考虑哪些方面?

五、计算题

1.有20个工人日生产零件数(单位:个)如下:

2、2、5、

3、

4、3、4、4、4、4、3、2、

5、3、3、4、3、3、3、4。

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布数列。

2

)按工龄编制组距为3的等距数列。

3.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单位:个)如下:

116 107 110 112 137 121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

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6

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8

130

122

123

123

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121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为5的分布数列;(2)将上述编制的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次数分布折线图;(3)计算各组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并绘制向上累计折线图、向下累计折线图。

第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6.A

7.B 8.D 9.C 10.C 11.D 12.B

13.C 14.B 15.D 1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 3.CDE 4.BCE 5.ABCD 6.BCE

三、填空题

1. 中间环节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承前启后

2. 分不同合

3. 选择分组标志

4. 组别频数

5. 等距异距

四、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2)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在汇总前,要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检查资料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订正和补充。(3)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将全部调查资料,按照分组要求进行分组汇总,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总数,并计算各组指标及综合指标。(4)编制统计图表。(5)进行统计资料汇编,系统地积累历史资料,以备需要时查用

2.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整体划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合并到同一组。

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3)探讨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分组标志,就是划分总体单位为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标志,但如何在特定的研究目的下选择合适的分组标志对于达到统计研究目的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第二,要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第三,考虑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4.如果按连续性变量分组,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对于按离散变量分组则要根据其变量值个数的多少以及变动幅度的大小来确定,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少以及变动幅度较小时,可编制单项式数列;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以及变动幅度较大时,应编制组距式数列。

5.等距数列由于各组组距相等,因此,组距=全距÷组数。组中值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取各组变量变化的中间值。

组中值=(上限+下限)÷2

实际中,对于开口组的组中值,一般是用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开口组的组距,因而其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

=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下限)

6.确定组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组限最好采用整数表示,一般为10或100等数的整数倍。②应使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或等于最大变量值,当变量值中有极小值或极大值时,就需用开口组表示,所谓开口组,就是缺上限或缺下限的组,通常用“××以上”或“××以下”表示。③对于连续性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应重叠,并习惯上按照“归下不归上”的原则处理,也就是说与上限值相同的变量值,不在本组内,而应归入下一组。对于离散变量,相邻两组的上、下限必须间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总体单位,对于离散型变量也常常采用连续型变量的组限表示方法。

五、计算题

1

2.(1

(2

(33.(1第1步求全距,33106139)min()max(=-=-=i i x x R ;第2步求组数,组数=全距/组距=75/33≈,所以将上述资料分为以下7组:105~110;110~115;115~120;120~125;125~130;

(2)根据上表绘成的直方图、折线图如下:

直方图

折线图

(3 频

数(人)

日加工零件数(个) 频

数(人) 日加工零件数(个)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

125

125~130

130~

135

135~140

3

8

16

30

40

46

50

50

47

42

34

20

10

4

根据上表绘制的向上累计折线图、向下累计折线图如下:

日加工零件数(个)

日加工零件数(个)

第四章综合指标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10,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A.不变 B.扩大到10倍

C.减少为原来的1/10 D.不能预测其变化

2.甲:2003年底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则( B )。

A.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B.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C.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D.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3.调查2003级统计系62名同学学习成绩,获得部分信息,其中属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是( A )。

A.班级学生人数62人 B.全班“回归分析”平均成绩为75.6分

C.全班“高等数学”成绩总和为4340分 D.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

4.某地区有100个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10万人,工业总产值为10.5亿元,在研究工业企业职工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情况时( B )。

A.100个企业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B.10万人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C.10.5亿元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D.每个企业的产值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5.某企业2004年计划规定某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5%,则该企业本年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 )。

A.103.26% B.3.26% C.62.5% D.22%

6.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总体单位的( C )。

A.大量性 B.具体性 C.同质性 D.数量性

7.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乙企业,而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又正好相等,那么( A )。A.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B.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一样大

C.乙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D.无法评价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小8.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看作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D )。

A.变量值项数少 B.无须加权计算

C.各变量值权数都不相等 D.各变量值权数都相等.又都为1

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仅受变量值大小影响 B.仅受各组次数影响

C.受变量位及次数两者共同影响 D.不受变量值及次数影响

10.在变量数列中,标志值较小的组,但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

A.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B.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C.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标志值 D.不受权数的影响

11.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 )。

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 B.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数列C.变量值为偶数项的数列 D.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变量值之和的数列

12.某储蓄所9月末的储蓄存款余额是8月末的105%,这个指标是( )。

A.动态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3.某年某市机械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计划规定的产值分别为400万元、600万元、500万元。执行结果,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106%、108%,则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

成程度为( )。

A .%33.107%108%106%1083

=??

B .%

33.107212

%1081%106=+?+? C .%

19.107%108500

%106600%108400500

600400=+

+++

D .%

2.107500600400500

%108600%106400%108=++?+?+?

14.某保险公司有职工250名,除以250,这是( )。

A .对250个标志求平均

B .对250个变量求平均

C .对250个指标求平均

D .对250个标志值求平均 15.某地区2004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5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 )。 A .5个/千人 B .0.2千人/个 C .200个/人 D .0.2个/千人 16.平均差(A .D)的取值范围是( )。

A .A .D =0

B .A .D ≤O

C .A .

D ≥0 D .0≤A .D ≤l 17.用无名数表示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8.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 )。 A .

)1(p p - B .)1(p p - C .p

-1 D .p -1

19.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的代表性之间存在着( )。 A .正比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恒等关系 D .倒数关系

20.标志变异指标中,计算方法简单的是( )。 A .平均差 B .标准差 C .全距 D .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指标中,属于同类现象对比的是( )。

A .比例相对指标

B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结构相对指标

E .强度相对指标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 .年末职工人数

B .资金利润率

C .产品产量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E .销售收入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 .年末职工人数

B .年内新增职工人数

C .货币供应量

D .固定资产投资额

E .固定资产余额 4.下列各种陈述( )是正确的。

A .权数越大,对应组的标志值在计算平均数中起的作用越大

B .当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相同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C .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好

D .当总体内的次数呈对称钟形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相等

E .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它们的离散程度也就相同 5.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债率 B .平均年龄 C .产品合格率 D .资金利润率 E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6.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A .

x n

H 1∑

=

B .f xf x ∑∑=

C .

n x x ∑= D .x m m

H ∑

∑=

E .

∑∏=i i

f

f i x G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E .众数

8.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在选择权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 A .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 B .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 C .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

D .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

E .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

9.下列情况应该采取调和平均数的是( )。

A .已知各企业的计划任务数和计划完成程度,计算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B .已知各企业的实际完成数和计划完成程度,计算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C .已知各商品的销售单价和销售额,计算商品的平均销售单价

D .已知各商品的销售单价和销售数量,计算商品的平均销售单价

E .已知分组的粮食单位产量和各组粮食总量,计算总的平均粮食单位产量 10.下列总体标志变动度的指标中,是无名数的有( )。

A .方差

B .全距 D .平均差系数

C .标准差 E .标准差系数

三、填空题

1、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 )总量;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 )总量。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单位、( )单位和( )单位。

3、指标数值能够直接相加的总量指标是( );指标数值不能够直接相加的总量指标是( )。

4、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时必须注意分子与分母的( )。

5、按说明总体总量的内容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和( )。

6、相对指标采用( )和( )两种表现形式。

7、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变量值分布的( )。

8、简单算术平均数是( )条件下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9、用组中值计算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标志值是( )分布的,因此所计算出的平均数只是一个( )。

10、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必须保证所选用的权数与标志值乘积的总和具有经济意义,并使其等于各组的( )。

11、平均指标按确定和计算方法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根据总体各单位的变量值计算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而根据变量值在分布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称为( )。 12、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应采用( );如果掌握了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应采用( )。

1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称为()。

1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

方之和为()。

1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指标时,必须注意现象总体应具有()。

四、简答题

1.试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2.试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3.相对指标有几种?其作用如何?

4.强度相对数与比较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有什么区别?强度相对数又与平均数有什么不同?5.在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水平法和累计法有什么区别?

6.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关系如何?什么情况下要计算调和平均数?

7.简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之间的关系?

8.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及标准差变异系数各有什么特点?

9.为什么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起来应用?

五、计算题

1

2

3.某厂400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称为 C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总体单位 D .填报单位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精确的计量尺度是A A .定比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类尺度 D .定距尺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C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经常性抽样调查 D .周期性普查 4.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D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1 D .界于0和1之间 5.在经过排序的数列中位置居中的数值是A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平均差 6.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A A .d f S f L m m ?-+ -∑1 2 B .d L ??+??+ 2 11 C .∑∑? f f x D . ∑-)(x x 7.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变化总量的是B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8.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相比A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二者没有区别 D .二者的区别需要其他条件来判断 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A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可多可少 D .与总体各单位差异无关 10.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D A .样本数目 B .样本可能数目 C .总体单位数 D .样本容量 11.在12个单位中抽取4个,如果进行不重置抽样,样本可能数目M 为B A .4 12 B . ! 8!4! 12 C .12×4 D .12 4 12.方差是各变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A A .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B .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C .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 D .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其后的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就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就是( ) A、数量标志 B、标志值 C、数量指标 D、品质标志 3、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就是( ) A、每一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100个学生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27000人,这里“职工人数27000”就是( ) A、变量 B、标志值 C、指标 D、标志 5、对一批炮弹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全面调查 6、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应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8、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的( ) A、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B、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C、85%以下、85—95%、95—105%、105—115% D、80—89%、90—99%、100—109%、110%以上 9、次数分配数列就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10、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 ) A、组限与组中值 B、变量与次数 C、变量与组限 D、组数与组距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 A、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B、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就是每一吨农产品 C、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就是每元货币 D、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E、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个国有企业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统计学习题带答案

统计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 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 000棵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棵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的总体是(B )。 A. 250棵成年松树 B.公园中25 000棵成年松树 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 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 2、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D )。 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 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 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 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 3、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叙述是(D )的结果。 A.定性变量 B.试验 C.描述统计 D.推断统计 4、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C )。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所有的大学生 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 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 5、在下列叙述中,关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B )。 A.一个饼图描述了某医院治疗过的癌症类型,其中2%是肾癌,19%是乳腺癌 B.从一个果园中抽取36个橘子的样本,用该样本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大型城市在元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直方图 6、你询问了你们班8位同学的经济学成绩,这些成绩的平均数是65分。基于这种信息,你认为全班的经济学平均成绩不超过70分。这个例子属于统计学的哪个分支( C )? A.参数统计 B.描述统计 C.推断统计 D.理论统计 7、某手机厂商认为,如果流水线上组装的手机出现故障的比率每天不超过3%,则认为组装过程是令人满意的。为了检验某天生产的手机质量,厂商从当天生产的手机中随机抽取了30部进行检测。手机厂商感兴趣的总体是( A )。 A.当天生产的全部手机 B.抽取的30部手机 C. 3%有故障的手机 D.30部手机的检测结果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 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 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 中值为500,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 A.200 B.300 C.400 D.600

统计学习题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即指标名称、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空间范围。 6.职工的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工龄是数量标志。 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离散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连续变量。 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品质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数量标志。 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二、判断题 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 T ) 2.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 F ) 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 F ) 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T ) 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F ) 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 T )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T ) 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 F ) 9.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 F ) 10.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 F ) 1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F ) 三、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 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所有工人为总体,则“工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B、标志值 D、质量指标 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 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 C、不受次数影响 D、仅受标志值的影响 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则() A、众数为零 B、众数就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值 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D、众数就是当中那一组的变量值

4、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30%,价格降低30%,则总产值() A、增长 B、不变 C、无法判断 D、下降 5、已知某厂甲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成本与直线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总成本为3万元,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0.6万元,则成本总额对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4分) A、Yc=6+0.24X B Yc=6000+24X C、Yc=24+6000X D、Yc=2400+6X 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如果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必须() A、增加两倍 B、增加到两倍 C、增加四倍 D、增加三倍 7、抽样误差的大小() A、即可避免,也可控制 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

C、可避免,但无法控制 D、无法避免,但可控制 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可以拟合() A、指数曲线 B、抛物线 C、直线 D、无法判断 9、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4%,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则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 A、96% B、126.96% C、101.56% D、125.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答案有选错的,该题无分;选择无错,但未选全的,每选对一个得 0.5分,共10分) 1、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 ()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C、极限误差的大小 D、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4.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 A.缩小为原来的%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6.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 9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 84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一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一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ABE)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 )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简单随机抽样(ACDE ) 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总体是非标志(0,1)分布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P(1-P)。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20200920021933)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社会经 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参考答案:X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X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X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2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

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X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X 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X 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X 17.在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参考答案:“ 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丫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参考答案:X 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X 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X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E.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基础。 2.经济统计学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经济统计的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 4.总体是_________。按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总体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5.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按表现是否相同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6.统计指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7.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统计总体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9.按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0.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1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活动 B.统计学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3.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4.()是统计的基础职能。 A.管理功能 B.咨询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 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企业数 D.利润额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 ∑f x B. f xf ∑ C. ∑∑? )(f f x D.x x -∑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 A .相等 B .置信度(t )越低,则n 越小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a.doc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选项三: 选项四: 问题: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1 )。 选项一: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选项二: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选项三:确定调查单位 选项四:登记的方便 问题:SST的自由度是(4 )。 选项一:r-1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 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

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件乙车间: x=90件, σ=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