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教与学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在教与学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在教与学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在教与学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在教与学的历练中不断成长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步入教师行列已经十年有余了。回顾这十多年的教学历程,有喜有忧,有苦有甜。如今,每当看着学生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听着那一声声“老师好”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幸福。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活,在各位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在专业研究中取得了些许成绩,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必须做到:第一、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

首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经常抽时间去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

其次、学以致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只会就事论事,学生学习了也不会变通。后来我就精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比如上课之前,我都准备好给不同层次学生提的问题,准备好课

堂的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各个方面的练习,课堂有效率。关于教学的方法,我完全得益于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我直接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切实有用的方法,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在教学实践中成长。

首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协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扮演的是主演的角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协调、统一起来。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的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探究出来的,所以我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发现、挖掘问题,去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深刻的。他会提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甚至是千奇百怪的问题,也只有这样老师才会有的放失,才会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课

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解放了自己,而是担子更重,压力更大。活跃的思维,多角度的问题激励着我,逼使着我广泛查阅资料,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都说,成功来源于积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思维又取决于学生吸纳的知识容量,而老师大容量的、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思维量和知识容量。

第三、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首先、要注重课后反思。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反思,或者想学生这节课为什么反映不强烈。或者想我是不是没有解释清楚,有没有再浅显的例子?也或者是体味这一节课下来收获的快乐。总结之后再进行新的实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就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其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学习好已经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教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与呵护,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逐渐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今后,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

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今后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丰富的教学生活有苦有泪,但却更装满了甜蜜与幸福。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一定会走出载满鲜花的教师之路。

不知不觉,我许多事情,但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上个星期三发生的一件处理学生的小事情。

上星期三上午,我正在四年一班班上课,班里挺安静的,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突然有个后排的男生粗声的说了一声:“扔什么扔!”大家都转过去看着那个男生,我走到他的身边,他说:“黄嘉程朝我扔橡皮!”黄嘉程是班里个头最大,体重最重的一个男生,他体育非常好,平时在班里也挺有权威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怎么好,但是人却不错,下课经常会主动和我说话。我走到他的桌旁,看见他的课桌上的确有一些切碎的橡皮,我不想终止我的课堂教学,我就轻轻的对他说:“黄嘉程,你不要再扔橡皮了。”可没想到他却态度强硬地说:“我没扔!”我就说:“扔没扔你心里总清楚吧。”他没出声了。我也没和他争辩,继续微笑着上历史课了。没想到,下课后,我正整理着我的教学用书准备离开教室时,教室的后角落里一阵嘈杂声,原来黄嘉程正把刚才那位同学摁在墙角使劲地揍他,我赶紧过去大声地喝住了他,黄嘉程放开了手走开了,他情绪比较激动,我没有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去,我暂时也不去找他谈话。之后我也不和他说话,上课也不提问他,而他总是低着头,有时偷偷的看我的表情,这样持续了两天。有一次,我去班里时,坐在他周围的女同学对我说:“黄嘉程这几天可烦了,老是对我们说江老师不理他了”。有一位男生也跑过来对我说:“江老师,黄嘉程说你不理他了。”我笑笑不答,我想该是找他谈话的时候了。我就对那位同学说:“你帮我叫他到办公室来。”黄嘉程到办公室时,见到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我搬了个凳子让他坐下,我对他说:“黄嘉程,我们今天就很随意的很平等的谈谈心,我觉得你平时也挺主持正义的,班里其他同学打架,都是你去把他们拉开的,我们就暂且不追究你那天到底有没有扔橡皮了,但是如果你觉得打架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你平时为什么还要去劝别人不要打架呢?”他说:“老师,这几天,我觉得过的挺不舒服的,我用打架处理问题是错的,对不起!”我笑着说,“你不用和我说对不起的,而应该对那位同学说才对。”他点头答应了。当我下午去教室上课时,他早就和那位同学有说有笑了。孩子毕竟是孩子!

反思:师生之间也经常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特别是刚从即将升上中学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且自尊心特别强。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当着众人面对他们加以大声呵斥和责骂,这样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那么,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怎样达到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

任呢?从这次经历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在课堂上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常采用“发火”的方法,想通过发火让学生心生敬畏,让学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证明,这样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如果大事小事都发火是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对这事你没有办法了。本来,当学生违纪后,大多数同学内心充满了不安,如果你发火了,就抵消了学生的不安,学生也就无所谓了。

这次的事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虽然扔橡皮事件的人证物证也齐全,但如果我停止教学,非得让黄嘉程当场承认橡皮是他扔的,非得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弄僵了也许会让自己下不了台,而且教师愤怒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全班学生,以至于这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他学生也陪着浪费时间。魏书生说:“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一到上课,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换作笑脸面对学生。”在这件事中我始终能稳定自己的情绪,虽有生气但很快控制了,使课堂能平静的继续上课,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也学到了沉稳的气质。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

冲动时,有时会不太理智,这时谈话也许要费力,事情过后,冷静下来想想,学生自己也会反省到自己的错误,毕竟他是有一定的是非观念的。事件中,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冷处理,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使课堂教学正常进行,冷静后的谈话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师生的矛盾得到融解,师生心灵更加理解和信任。

孙云晓教授说“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这一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是高度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耐心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不可一时激愤把师生关系搞僵,对以后的教学没有好处。

总之,在课堂上,遇到麻烦制造者,要把握教学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或特特殊情况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捣蛋分子”不怕你生气,他巴不得你生气呢,他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不生气,冷静的研究他。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去细心关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上都得以成长。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与思维。

与“子”偕行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座右铭一直支撑着我的信念,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黄毛丫头,到现在都能略懂一些学生比赛项目皮毛的一个女体育教师。值得欣慰的是付出多了,也总有些少的收获。我的成长故事,在

您看来也许很青涩,但我却视如珍

宝,它是我成长路上收获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一、课堂的成长

记得2001年刚站上讲坛时,对着那些依依呀呀的学生时,有些无奈,他们没有体育课堂常规的概念,特别是最起码的服装问题也做不到,何况是纪律了。经过反反复复的强调,再强调,他们终于有了点样子。为了能把课上的更好,能让学生更能喜欢我。那一刻出现了迷茫,说实在的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课上的更生动形象,能在不强迫的情况下能让学生自觉的喜欢上体育课。渴望自己能快点成长,也能快点解决这困惑的问题。通过校内的交流,校外的学习帮助,终于帮助我逐步走出困境。有时一节成功的课,会让我乐上好几时。因为想要这种成功的快乐,所以我更加积极参加一切的学习。当看到优秀教师一堂好课的时候,忍不住的会去想,别人能上的这么好,为什么我不行呢?好希望自己马上就能向她一样,但是成功教师的课堂魅力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学来的,这关键主要是要追随于她们成长路上的串串足迹吧。在2010年5月区体育健康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这次的付出和经历令我对以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二、专业的成长

一个中长跑出身的体育教师,对于球类只略懂一点皮毛,只勉强过关那最低要求的考核。现角色的互换后,要求也就变高了。记得第一次带乒乓队参加比赛时,那种紧张的状态感觉犹如昨日。那时因学生技术、心理因素的关系,发挥的很不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技术本就有点差,再加上紧张,那就可想而知结果是如何了。为了比赛,为了能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门,我决定从自己开始学习。通过边学边练,不断的寻找经验和感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些成绩。在2004年的区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第五名;乒乓男乙获得第一名;羽毛球女甲获得第二名;中国象棋男甲获得第一名等一些优异成绩。

三、教育思想的提升。

1、乐读

为了与他人交流、交流读书的感悟时能有所畅所欲言,所以拿起了书本。希望通过阅读能从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启迪。说实在的,从小我就没有读书的好习惯,那是因为年少不知将来愁,当工作了用到知识的时候,才恨读书晚。每一位有学识的人,他们成功的过程中,都少不了有书的陪伴。有才华、有理念、有想法的人,都是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内涵。当我清醒的认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也赶紧跻身于这个行列,向成功人看齐,以书为友。

2、勤写

博客建设是帮助我们实现专业成长的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这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及时记录在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下的感悟,不仅可以收获思想的提升,还可以收获那一份心灵的纪念,收获反思能力的提高,更可以收获自己的专业成长。起初,我也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强迫自己去写,当端正了心态后去对待这项工作时,强迫反而变成了习惯,变成了一种思想上休闲的享受。在2009年10月市教师博客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游走在自己的博客文字中,总结其经验,相信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自己会更快更好的成长。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从教二十余年,回想起来,在我的专业成长历程中,总有那么些人和事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因为是他们仿佛像一只有力的大手,在我成长的关键时刻总会助推我一下,使我迅速成长起来,我心存感激。参加这次网上通识培训,才第一次有机会梳理一下专业成长历程,因而我也感激搭建培训平台的所有人。

记得中学时候,一次去伯父家,一本《数学通讯》杂志吸引了我,也许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等文化传媒手段,一见到有文字的东西就特别喜欢看,于是向伯父要来。我看不懂,但却对各种神秘的符号和图形十分感兴趣,后来上了高中能看懂其中一些文章了,至今我还对部分文章中的内容记忆犹新。从此我也就和数学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四年,我最愿意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数学系的资料室,后者我更喜欢。资料室原则上只对老师和研究生开放,本科生不得入内。好在资料室负责人李老师和我的中学物理老师(后来当了副校长)是朋友,我这个本科生也就能经常出入了。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大量的杂志,尽管大多时候看不懂,就像许多学术报告会一样,听不懂也去听,因为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我对“开卷有益”这个词肯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理解。

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来到了中学任教,一次参加模范教师的事迹报告会,知道她十几年坚持订阅杂志,是专业杂志铺就了她的专业成长之路,我才知道可以自己订杂志这件事。于是,每年至少订两份专业杂志,诸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杂志》之类,当然也有中学时候看过的那种《数学通讯》杂志,一开始是选择性的看,逐渐的都能看懂了。我从中学会了解题研究,学会了怎样有效地备课上课,学会了怎样进行教学改革,也学会了怎样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已经能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文章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可以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一些公开的专业文章资料,我也注册了几个较好的网站,经常进去看看,有时还下载下来过后看,而看文本杂志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我却抹不掉对文本杂志的那份情感,因而至今我还保留着每年订阅两种专业杂志的习惯。各种报刊杂志是我专业成长的基石,阅读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从教师到教研员,角色的转变让我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正好赶上昌吉州小学语文课题《以校为本研评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我们阜康市有幸成为了实验区,我带领五所实验学校参与了此项课题的研究。昌吉州教研员曹慧雅老师在2006年初的课题计划中,安排我在9月份全州的课题研讨活动中上一节示范课。曹老师这样安排,一是为了我们年轻教研员的专业成长,二是为了推进课题的进展。说实话,做教师时上一节课,成功与失败都只是代表个人,但你现在是教研员,上课的压力就大了,你不只是代表你个人,因为你代表着一个县市的水平。究竟上哪一课呢?怎么设计这节课呢?我一边工作一边思考着……

就在这时教育局师管办分配我承担暑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的任务,身为教研员,积极开展新课程的校本培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自修反思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接受了培训任务后,我就开始了认真的备课,要培训教师自己必须做到先学先知。校本培训的第一阶段就是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培训教材、新课标,上网查询了大量资料、案例,并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和自己平时下校听课搜集到的案例进行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一边学习一边反思的过程中,我以前上过的一节课《一夜的工作》逐渐浮现在我脑海中:那是2003年的10月,我还是学校的一名六年级教师,当时昌吉州教研室来我校进行一周的视导评估,本来是不听我的课,结果最后一天临时点名听我的课,刚好按进度我就上了人教版十一册《一夜的工作》这节课。因为没有什么准备,我就上了一节常规课,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后,进行了小练笔:在课文的插图旁写一些自己的感受,最后练习背诵课文后两个自然段……课上完了,总觉得学生没有融入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只是在这篇课文的边缘游走了一边,在朗读时,也平淡无味,毫无真情的投入,即使写的话也是干巴巴的。为什么学生和文本脱节呢?学生为什么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呢?当初我只是想了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去做深入的研究。现在随着学习反思的深入,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我没有顺学而导,只是按照自己预设的教案去完成教学,没有教师、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对话,没有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所以学生不感兴趣,也就不会投入真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对,我就选这节课!重新再进行设计,再上一节《一夜的工作》。

暑假,当我完成全市三期教师校本培训任务之后,已是8月24日,离全州的研讨活动还有一周多的时间,我把已在脑中备了多遍的教案打印了出来,并做好了课件。这次,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初读课文,学生汇报初读的感受。二、精读课文,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三、小练笔:看插图说一说周总理在沉思着,他在想什么?(课件……他想着:)四、学习7、8自然段,感情朗读。五、课件出示:《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师生交流感受。六、升华情感、

缅怀总理。

活动的前两天曹老师问:“准备的怎么样了?说说看。”我把我的教学设计一环一环讲了一遍,听完后,曹老师发表意见说:“1、这是一节六年级的课,六年级学生了,应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了,你为什么不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呢?这既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2、你设计的小练笔是:周总理在沉思着,他在想着什么?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等于是让六年级的学生去想国家总理所想的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哦,曹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呀,《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写的是:我国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敬佩之意,和由此产生的自豪之情。周总理人格伟岸,这种伟岸的人格是跨越阶级、跨越国界的,谁和他接触,谁都会崇拜他。他是靠那种伟岸的人格感染人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的六年级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来理解、认识他,是十分困难的。课前应该布置学生去了解、搜集周总理的事迹,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总理一夜的工作,去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两天后,经过我重新修改设计的课和大家见面了:课始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有介绍周总理生平的,有介绍总理夫妇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钱送给身边生活困难的工作人员的小故事,有介绍总理工作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的补充,使总理的形象在学生们眼中逐渐清晰、立体起来,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了铺垫。课中,我抓住“总理工作多么劳苦”和“生活多么简朴”这两条线,让学生走进总理的一夜,重点研读写“总理办公条件极其简单”和“总理批阅文件极其认真”的这两段,接着课件出示我搜集的“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课始的走近,课中的走进,此时的深入,学生的心灵为之震撼,个个已泣不成声,台下听课的教师也和学生一样热泪盈眶,被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时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练笔将感情升华,只听见笔尖在纸上“刷刷”的声音,同学们把对总理的爱倾诉于笔端:“敬爱的总理,我们为有你这样的总理感到骄傲和自豪!”“周总理,你太辛苦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还想着工作,想着别人,我们国家有你这样的总理真是一笔富!”“周总理,您太伟大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学生真情的流露赢得台下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因为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真情,更是因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那种真切的交流,这不正是我所苦苦求索的答案吗?语文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营造一种人文生态,唤醒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得来的真实情感,让师与生、作者与读者、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真情对话,让每一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中。

这次的课虽然上完了,但这次上课的经历却使我经历了一回校本培训的完整环节: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与互动合作。其实这一过程中,对我自己的专业成长真是受益匪浅。通过我的培训学习、上课实践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一、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它能使我们了解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更新观念,因为它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只有通过理论培训才能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观念是一个人最重要、最根本的素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及工作方向,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不对头,

工作就不会有激昂的情绪,就会消极怠慢。

在以往的培训学习中,有许多教师认为理论知识的培训是没有用的,我从我的经历感觉,理论可以引领我们少走弯路。当然理论的学习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昌吉州《以校为本研评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实验的研究,就是需要实验教师大量的学习,从而掌握大量能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必需的知识。

二、理论的学习必须和自修反思相结合,参加课题实验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善于提炼出问题,认真地进行思考,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与别人一起交流,与别人一起碰撞。在“问题”的驱动下,你才会主动地去思考,主动的去学习,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前做教师时我只关心怎么上好这节课,做教研员以后,特别是参加了昌吉州《以校为本研评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后,再回过头来审视、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发现以前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并设法解决,从而得到专业上的发展。

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以,我要提醒广大教师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你身边的同伴及专业人士的帮助,因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才能有效的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经历就是财富。是的,作为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中,无论痛苦,徘徊,快乐或者感动,都是我们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相信我们在不断地超越过程中,必会化茧成蝶,去领略天空的美丽风光。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养正西山学校李敏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前的我还是憧憬着教育事业的师范生,如今,自己已成为了70个孩子的老师,每每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听着那声声的“李老师好!”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回首这半年多的成长轨迹,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现在的自己虽然说不上鹤立鸡群,但对将来的教育事业却充满着信心和动力。以下是请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一)

充足的准备

有人说,比别人早走一步就意味着比别人早一步接近成功。好的起点决定你将来的高度。当我还是师范生时,为了增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除了在校不断进行试教和说课外,我还到教学一线进行教育实习,并利用寒暑期到各辅导中心进行教学实践。5年的师范生学习中,我先后在中山菊城小学、顺德嘉信西山小学、顺德机关幼儿园分别进行6周的教育实习,主要是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实习期间,我不断进行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听课,积极配合实习学校的工作,有那么一段

时间,我坚持两天上一堂新课的“地狱式”训练……在我心里,民办教育是先进理念和一流教育的代名词,一路走过,始终在民校迅速成长。每一次实习都是很好的充电,更进一步坚定了当老师的信念。经过3个月的实习后,我选择了留在养正西山学校任教。由于有较长的实习经验,工作的第一年,在管理方面上,感觉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摸着石头过河

实习时由于没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可以非常自由地到处取经。有了正式工作后,向别人取经的时间受限制了,自己摸索的时间充足了,方才真正理解当时的指导老师,终于明白有些事为什么要硬,而有些必须要软……教学上有很多东西是顺水向行,甚至是顺手拈来。我一人教两个平行班,经常在一个班上完后,会发现不要改善的地方,于是马上对教案进行修改,写教学反思,又在另一班授课,最后又继续补充我的反思。写教学反思已经是我的一种工作习惯,也是我工作以来最享受的事!

(三)

从听别人的课,到请别人来听课

我出乎意料地被学校安排教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勤勤恳恳地投入工作,但感觉总少了点什么。在一次去嘉小听新教师汇报课的活动中,该校数学科组长一句话让我警醒了:“新教师应尽可能承担公开课,别人的指导会让你少走一到两年的路。”过去,我一直因为自己是学校数学科里唯一教龄不超10年的老师,同时也缺乏数学教学的经验而感到不自信,不敢让别人来听我的课。可是,谁没有从零开始的一天?名师不也是久经荆棘磨练出来的吗?从那一天起,我向科组申请每三个星期请一到两位老师来指导我的课。对常规公开课,压力是必然有的,但有什么会比压力过后的成长更值回味呢?

有一次,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评我的课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敏琦,我知道的,你不是想当一般的老师,否则,你今天不会请我们来听课。以你这种状态下去,两三年后绝对会成为名师……你让我最佩服的是地方是:你的态度,你的课充满了激情,你的亲和力和对学生的丧失是我们这些工作年多年的老师早以丧失的。希望你能继续保持下去,并且通读一到九年级的数学教材……”那一天,我觉得身特别轻,心也亮了!谢谢前辈的悉心指导!

现在,我按前辈的意思,开始通读一到九年级的数学书,激情饱满地上每一节课。我不晓得两三年后自己是否真的会成为名师,但我一定会尽我的所能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让学生收获知识,享受课堂。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前反思新程实施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学,以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把&qut;教教材&qut;变为&qut;用教材教&qut;,教材是重要的程资,但不是唯一程资,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对新程标准,新教材的每、每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的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反复对比新程标准与教材的精神实质,根据新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校的硬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

化氛围,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删减、替换、增加、拓展和整合.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这一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2)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3) 这一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怎样的服务? (4) 这节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 ()怎样达成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位置与方向”、等的授中,先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钟表、在上学、回家的路上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或走入商场去买东西,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走出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3-07-04T08:45:11.45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1期作者:陈彩霞康殿冠[导读]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解决教学中的各种矛盾,提高驾驭课堂,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引领全体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使不同层面上的学生都有所发展,都能体验成功和成长的乐趣。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事物,这些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有待处理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减少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教育消耗才能够降低,教育才能够向纵深发展。 1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反思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 “学会学习” ,它更强调教师如何 “学会教学” ,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1.1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探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追求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1.2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教育的合理性结合,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 “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认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1.3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不仅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促进教师发展。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 “学会” ,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的意义;学会教学不仅要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2 在反思中再进行教学实践 2.1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教师反思的起点和动力。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通过对教学实际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从而确定反思内容。可采用叙事、观察、讨论的方法,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增强参与发现问题的本领。 2.2 尝试改进。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因此发现问题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与师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如在讲授 “基因的自由组合” 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概念、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等,进而调整、改进教学。 2.3 调整反思。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能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 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需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巩固教学行为。若发现新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3 怎样进行反思 3.1 反思内容。美国学者布鲁巴赫(J. W.Brubacher)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 in prac-tice);二是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 on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 practice)。实践中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对实践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评价的判断;为实践反思是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了更好实践,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习惯。可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不仅是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察觉与质疑,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3.2 反思策略。①教学随笔。教学随笔可记录教师教学活动后的所想、所悟,包括在授课中知识、技能的 “得” 与 “失” 两方面及所产生的思维顿悟、闪念和师生交流时碰撞出的新思考、新观点,记学生课堂上反映的问题,记学生困难所在,这些有效信息有利于控制、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②师生互助。学生是探索问题、发现新知的主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知识的价值。了解学生的想法是教育的关键问题,可通过让学生写学习日志,与学生课内外交流,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民乐乡龙山中心小学

英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英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本文是关于英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英语教师成长计划篇一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认真学习政治法律 政治道德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做基础。因此,我要热爱祖国、热爱党,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此外,我觉得还应该认真学习各项法规,用法来保护孩子的各项权利掌握各项规程、纲要,及时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和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二、提高专业文化水平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和学科教育两个方面的专家。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有学术的前沿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教师应把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积累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教材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进度的实施,针对我校教书育人的教学特色,苦练写字基本功,争取二年后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上一个台阶。 (二)业务方面 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撰写各类学科论文,积极承担各类公开课。争取做好导师布置的“八个一”,也即:

在反思中成长(体会)

在反思教学中成长 到一中快一年了,从事教学工作也有一个半学期了。回首走过的短短路程,看到了自己正完成着从青涩到渐渐成熟的过程。而我自身的点滴成长缘于学校的培养,师傅的教导和集体的帮助。 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深感受到:能来到一中,我是幸运的。学校给青年教师认师傅,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经验上的取得有捷径可寻,成长更加迅速。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和机会,我觉得没有理由不主动学习、提高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为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一年前,站在演讲台上我喊出了“为教育事业挥洒青春与热血”的豪言壮语,(一年后站在这里我仍然能清晰的回忆起第一次在学校演讲的情景,讲完下来后大伙都鼓励我“小孩儿讲得挺好,但实际上只有前排得领导能清楚得看到我得双腿在大幅度的发抖。)之后,我也是怀着这句豪言壮语走上了讲台。而后来的困难挫折却让我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和体会。当然,做为一个还摸着石头走的年青人,我的反思还显得很稚嫩、缺乏深度,只是这段时间来,自己在工作中思考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同时上学期在张书记,吴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做了一些中学生心理辅导校本的编写工作,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有了很多感悟,希望大家用批评指正的眼光来看,更希望大家能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里我主要延着这一年自己行走的心路历程,提出两个对于自己来说比较困惑的问题。刚刚参加工作时,要完成由刚毕业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于是我总在思索:“教师的位置在哪里”?当经历一段学习与实践,目睹学校里才华横溢,教学功底过硬的老师们所展现的风采,我在仰慕之余,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魅力体现在哪里”?以下就是我带着这两个问题所产生的思考。 一,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有学者反思中国文化传统对老师“神圣化、悲情化、妖魔化”的定位,其实质都是没有把教师当成是一个鲜活的“人”,而是当成了道德工具、教化机器。 (看课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于老师这个称谓的含义赋予了一定的权威,而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从不同程度上显示出教师职业中这种权威的空洞性。随着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老师在大家心目中、尤其是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 而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教师的形象在众人心目中越来越真实与丰满,人们能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教师这个职业。那么面对现今社会上对教师看法的各种争议,我又能怎样找到一个教师真正的定位呢?在这种定位下又如何去开展教学工作?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两点心得体会。 1.做到双向的尊重 刚到班上时,学生调皮捣蛋,我很生气,觉得老师的尊严没了,很下不来台,可是事后跟学生谈,学生坦言:“老师,我觉得当时自己很没面子才故意顶撞你的。”学生一语惊人,而我为自己内心还存有这种旧观念而觉得惭愧,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没把我放在眼里”,“学生不尊重老师”。可是换位思考,作为老师摆出高姿态,认为学生一定要服从,不服从就严厉的苛责,在提倡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新形式下,无疑是在沿袭老师地位“至高无上”的旧观念和做法。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无视学生处在青春期敏感的自尊心,无形中把学生与自己的距离拉开了,学生常常是表面顺从内心抗拒,表现出对老师的冷漠和抵触。 于是我不仅要求学生要“把老师放在眼里”,同时也真正“把学生放在眼里”,不能为了维护老师的权威而把学生的自尊心当成牺牲品。当然,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此时的叛逆心

收获与成长 教师语文教学能力

收获与成长 为了提升我校教师语文教学能力,我校特举行了“讲读课中如何挖掘习作因素”教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经历了选课---备课---研课---讲课----议课五个环节的锤炼,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更新了观念 说实在的以往的讲读课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也累,学生小学毕业了,一部分学生还不会写作文,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问题在哪?在语文教学中要带给学生什么?进过此次教研活动我找到了答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求全,而是抓住关键的素材,来挖掘习作因素,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明确了思路 讲读课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第二课时引领学生抓素材,围绕素材读,来挖掘习作因素。如《落花生》一课,主要抓住父亲的两次议论,使学生掌握表达手法是借物喻人,以及布局谋篇的方法。第三课时,进行小练笔。 经过此次活动,对于怎样才能挖掘习作中因素,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我认为应该根据文章中侧重点不同,而进行习作因素的挖掘。(1)在阅读教学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进行训练。如《落花生》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因此学完本课就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进行写作,一般学生可以仿照原文

的篇章结构特点仿写:创设情境引出所写的事物--议论所写事物(关键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可体现精神的特点),再由“可贵”过渡到所要写的人--最后谈自己的感悟。习作优秀的学生可以跳出这个框框,自由撰写,形式可以异彩纷呈,体裁不变就行。 (2)可以抓住文章中典型的段落进行写作训练。如《白鹅》每个自然段的都是采用总分的结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比如在描写鹅的步态时,与鸭进行对比突出鹅的的高傲,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总分的结构,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事物,激发学生采用这种构段方式进行写作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构段方法。 (3)从故事的结局入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习作练习。如在教学完《凡卡》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凡卡把信塞进了邮筒,满怀甜蜜的希望睡熟,他醒来之后,将面临怎样的情景呢?他的信爷爷能收到吗?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叙写这个故事。 总之,此次教研不但让我收获颇丰,更加使我成长。虽然对于讲读课中如何挖掘习作因素的精髓领悟的还不够,但我相信只要在此后的教学中以读促写,交给学生写作方法,就一定会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我认为要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其次是了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了我们的哪些发展?最后再进一步明确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即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围绕这三个框架进行阐述。 1、明确教学反思的涵义先来说反思,我认为有思考才有写作,有写作必定是在思考。作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比如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即我们可以反思生活,可以反思教育。而我们做得更多的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因为一线教师天天在进行教学。那什么是教学反思?相信大家十分清楚。通俗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那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就得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不图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它被称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条共同途径。

2、在反思中促进了我们的哪些发展? 反思到底给一线老师带来哪些好处呢?举个例子:假设今天的学习活动秩序较乱或幼儿浮躁,我就会向自己提出问题:是哪些材料让幼儿不感兴趣?还是材料对这组幼儿缺乏挑战性?还是选材不合理?或是其它等等的问题,我会从主观上更多的找原因,而不是一昧地批评孩子。所以,我觉得反思让自己增强了问题意识。 反思过程可以清晰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不是上面要求我怎么做,而是我需要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老师。幼儿教师的“轻松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体验,我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常常联系批判自己的教育行为,批判自己活动材料更新过程的惰性,或自己是否静心观察发现孩子学习的差异和规律?多问自己教育行为转变了什么?实施了哪些不同的策略?从心灵呼唤自己教育的良知,增强做个好老师的责任。 从以上实例可以感受到,反思是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使我们能通过叙事倾听自己的心声,感知、体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和趣味,从而超越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走进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的不断创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是说在跑步中我们要学会停下来,这样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着在教学中多反思,使自身获得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一次交流会上,有个老师就讲起了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专门准备了反思记录本,只要有想到的内容,及时写在上面,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大概内容或是一点想法,然后他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把这些内容中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也便就成了我们所谓的反思,我想这就是一种坚持吧。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师,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一样,只有首先抱有积极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积极的态度吧。 自古以来,关于“坚持”的名言有许多许多,譬如比阿斯说:“要从

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又譬如《论语》中那句“欲速则不达。”人们为什么要一直重复着坚持,可见它是多么的金贵。 从事教育工作三年来,我就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现在的学生与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观念差异,而且个性都比较强,不能对他们采取压制的手法,刚开始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效果却会适得其反,我们并不是阶级敌人,要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面对本学科的特点,要认真思考怎样让他们更好的接受。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教学要有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要有效果,关键在学生参与!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涉猎一些课外书籍的知识,开拓视野,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识讲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领自己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

在“听课”中成长―浅谈中学英语课

在“听课”中成长——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罗红斌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地听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备教材。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听课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备理论。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的催化剂。 3、课前预设。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通过课前预设,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在听课时,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二、听课时全面关注 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全面关注。 1、关注教师的引。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

在教与学中不断成长

在教与学中不断成长 --------我与教学比武征文 宜城市楚都中学郑晓云 金秋九月,学校在继“课外访万家”活动之后正式启动了“课内比教学”活动,全校各级各科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项活动中。我在经历了备课,教学,听课,反思各个不同的环节后,感觉获益颇多。 一.在听课中学习。 在此项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象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他(她)们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他(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其中,龚老师上《春》一课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她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引领,充分地让学生读课文,品语句,悟情感,放手让学生真正去领悟、理解课文内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发言,抒发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教学比赛不仅给予了我许多教学方法上的启示,而且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才有意思,学生才有收获。 二.在教学中成长。 公开课是一种面向非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它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是教师专业成长坚实的台阶。所以课前准备较随堂课更为充分,但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也难免会出现小小意外,处理得不好,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处理得当,则会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所以如果说随堂课是教师教学水平、知识、才情的真实反应的话,比武课则除了能体现这些综合素质外,更能检验其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 初上公开课时,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会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并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终于从最初的紧张不安慢慢变成了胸有成竹。 例如,例如在讲《口技》这篇文章时,讲道:本文开头写了“一桌、一椅、一

初中英语教师2017——2019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初中英语教师2017——2019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一直都能保持一种饱满的激情工作。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3年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三年内,完成一个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一篇,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博客。三年后,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 第一阶段发展内涵,努力学习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认真阅读有关书籍,提高英语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争取在区里上一堂公开课。; 第二阶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写论文、案例至少有一篇在区级或以上获奖,力争评上巴市英语教学能手。 第三阶段通过探索、研究,完成自己的英语课题研究,在校内乃至区里英语教学中起引领辐射的作用。 教学方面首先,继续以教学为中心,将心思集中在备课上,认真全面地备好每一节课,并在上课后及时反思,扬长避短。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不断将旧知识滚雪球似的进行巩固,并有机地将新知识加以拓展,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再次,在教学

的过程中,开展教学研究,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评写有关中学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 思想工作方面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做个富有责任心的优秀老师,在遵守制度、与人相处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二、发展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自身能力。 2.平时多抽时间研读教育专业杂志等有关书籍,钻研新教材和教法,让丰富的理论支撑教学活动。定期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做好读书笔记,尤其写好深刻的读后感。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多参加听、评课活动,提高执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在教育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争取第一学年有一篇论文或案例在区级以上获奖。 5.积极参加教师课堂活动,争取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我用心,有不足就学习,有困难就探索,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103中学英语教师伊丹岁月无痕,转眼间,我已经在103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六个年头。以我的年纪和十二年的教龄,我绝对是英语组内的老前辈了。可是说心里话,年轻教师流利的口语、活跃的思维以及80后特有的优势时刻都让我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如果我在教学上永远一成不变,就会在吃光自己的老本-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后一无所获。其实,我这个人一直都很善于反思的,只是我的教学实践多于理论的提升。闲暇时,我也会随手翻看一些教育类书籍,只是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虽然知道自己的弱项,可就是一直没有动力去改变现状。可是这学期发生的几件事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学习和不断反思的重要。让我终于突破个人成长的瓶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为了新生而学习、反思。 重新再教一年级,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26岁,我想这也许就是做教师的好处吧!为了使自己能给学生们注入新鲜血液,让我的英语课堂有备无患,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学生特点入手开始了学习与反思。 “我还是那个我,可学生不是原来的学生。”为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了然于胸,我首先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们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然后,我又通过翻阅《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英语教学方法》等书籍,结合课堂教学,分析各班学生的特点,反思自己以往经验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采用了多种方法开展英语教学。另外,我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原有适合一年级的儿歌进行筛选,找出与现行教材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我还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一书中选出十余种可行性游戏。像“魔力耳朵”,“数星星”,“石头、剪刀、布”等新颖的游戏,极大激起了学生兴趣。我还通过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 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探索;研究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 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 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 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构建──实践验证 1.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

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 我的理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重新构建。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新的实施方 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实践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 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教学反思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反思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 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教学反思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教学反思实践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

针对目前中考的特点,该如何搞好英语教学 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 一.研究近三年来英语学科出题的特点 出题的题型近三年基本保持不变,(但今年题型要变)。命题角度新颖,科学规范,题量适当。考点全面,难易适中,(但单选题去年和今年都有一两个有难度)。能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考查。近三年来试卷普遍特点一:突出语言运用能力,以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主,更加突出了语境和语篇的运用特点。特点二:测试方式灵活,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下面我对2014年的中招试题来谈谈我的看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侧重。 1.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话题比较的新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23小题A conversation with a wise person is worth ten years’study of books.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听人一句话胜读十年书。32小题中的这样一句话,I’m so out of shape.我的身材都变形了。34小题talk back顶嘴。 这些词可以看出中招考试,变得日趋的口语化、生活化。其中22小题考察的这个词学生的错误率相对较高。Offer这个词经常用作动词提供的一次,而这次却是提议的含义。学生做起来有点难度。但是中考说明检测中也明确提出offer有提议的含义。 总之,出题考察的还是比较的全面、具体,符合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知水平。

2.完形填空 通过一句谚语“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来引出一个故事,说明学习英语习语的重要性,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符合初中生的阅读爱好。 3.阅读理解 选材多样、新颖。设置试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A篇是一个具有哲理的小故事,设置的题型比较简单。B篇谈论19世纪教室的格局,学生会对这个话题十分的感兴趣。C篇是一则广告设置题型简单。D篇的设置题型相对新颖,根据语境让学生选择适合的句子。 4.词语运用 66考察be doing结构67hundred的用法68 rest做名词“剩余”的意思70定语从句的用法71动词的单三形式72考察代词的用法,但是要注意首字母的大写。73特殊疑问词+to do 74连词although的用法75名词的单复数 5. 补全对话选材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答案灵活 6. 作文 这个作文比较的简单,是学生一直练习的话题。学生应该能够做到有话可写。具有开放性。 总之,整体难度不大写作贴近生活实际。今年中招英语试题题型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平时练习的常见题型。与往年相比难度还是有的,尤其是对于英语词汇的意义把握和补全对话。不过,学生们大都感觉比较轻松,大多数题目难度适中。从整体来看。要求同学们要牢固掌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是梁容若《夏天》原文的片段。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总结全文。从而启迪我们:“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的长。”通过教学,我收获颇丰,分享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我为文本创设了应有的教学情境。本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学时我积极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的渴望会更强烈。 2.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我会及时分析引导,既保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体会人要成长的道理。学生们通过读这些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谚语,从而理解了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二、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边读边用笔画画、写写,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列举的几种事物和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最终使学生明白因为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不足之处 虽然这一课对于课文的分析比较多,课堂气氛活跃,但我觉得还有一个不足是没有进行拓展。对于本课的诗的题材,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上升到新的层面。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最后设计一个环节:拓展写诗的环节,给学生列出大概的要求,仿照文本,让学生自己练习写诗,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阅读欲望会更强烈效果会更好。在导读《三国演义》后,要求同学们说说三国,学生都能别出心裁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个学生说:“我看到关公刮骨疗伤忒钦佩,使我想起了《军神》里的刘伯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忍受刀割的酷刑。这种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使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才是伟人,我以后一定以他们为我人生的偶像,奋进的楷模。”虽然孩子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可留在他们心底的漪涟却是永不泯灭的。“品尝”作品如同“品尝”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不品尝就失去了“味美”,作品不品尝就失去了“意美”,失去了作家的美意,失去了编者的美意,失去了读者的美意,失去了时代的美意。所以作品要品尝,会品尝作品的学生才是会学语文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会学习的人。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当然,在实际阅读中,有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不易读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0-10-12T08:55:40.49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彩虹 [导读]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李彩虹 摘要:分析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反思;意义;方法 作者简介:李彩虹,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后回过头来思索过去自己做过或者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明确教学反思能力的意义、反思的内容对于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以打破传统教学重建新的教学观为目的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关注教育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经验和经历,教师应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真正意义的发现者、探究者、创造者的角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超越权威,促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反思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的 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 3.教学反思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为目的 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教师“满堂灌”根本不可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无法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持之以恒的审视教学的过程,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成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3)是否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他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试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而是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是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各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于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5)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的信息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妍,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学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的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7)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中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击掌,学生的讨论嘎然而止。再由学生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