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一般护理常规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急救车的急救物品、药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接听急救时,详细询问病情、地点及方位、联系方式等,并记录来电时间。

3、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到达现场,市区要求15分钟以,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分钟以,郊区要求30分钟以。

4、抵达现场后,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救护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止血、骨折固定等。

5、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

6、合适体位

7、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急救药物

8、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向家属介绍病情,以取得合作与理解

9、如病人病情允许,应尽快、安全地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1、迅速接诊危重病人并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2、准确迅速执行医嘱,抢救时口头医嘱须复述2次再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核对,做好病情和用药记录。

3、抢救室护士应在床边观察病情并做好病情记录,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病情稳定后,指导导诊员护送病人至病房,必要时医生、护士陪同护送,根据病情携带氧气枕、呼吸囊、监护仪等抢救仪器。

5、做好终末处理,还原抢救车药品、物品,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6、做好各种登记,如120交接登记、会诊登记、抢救登记。

1、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各种顾虑,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

2、病情观察

(1)每15-30分钟观察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1次,至病情稳定可改为1-2小时1次。

(2)观察脉搏快慢、强弱、节律变化:注意有无心动过速、过缓、间歇脉、二联律、三联律、脉搏短绌等异常情况。

(3)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声音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增快、缓慢、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双吸气等异常呼吸。双侧胸廓运动是否一致,有无鼻翼煽动、口唇及指端发绀、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

(4)观察血压的变化:通过直接动脉插管测压或袖带进行监测,观察有无血压过高或过低,脉差有无增大或缩小等异常情况。

(5)测量中心体温与周围体温:若中心体温与末梢温差大于5℃,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体温过低时,首先设法提高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还可用电热毯或加盖棉被等方法进行保暖。病人体温持续过高,应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6)神志及瞳孔的观察:病情危重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部分或完全障碍,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基础护理

(1)保持床铺干净、整洁。

(2)病人皮肤及头发清洁。每日皮肤擦洗2次,1-2小时翻身扣背1次,防止牙床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禁食和高热病人,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4次,口唇皲裂者

涂甘油每日3次。

(3)引流袋、呼吸回路、负压盒、氧气管、吸引管、输液管、泵管每24小时更换1次,尿管、胃管根据使用说明更换。

(4)保持输液的通畅,必要时应用中心静脉或静脉留置针保留2-3条输液通道,以保证各种治疗的落实。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急诊常见症状及护理常规

一、发热

发热是由与各种原因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致使产热增多和散热减少,动态平衡失常,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围。发热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按发热的程度可分为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

(2)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注意热型、程度,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注意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程度,注意饮水量、饮食摄入量、尿量及治疗效果。

2、降温处理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物理降温法:体温超过39℃者,可给予局部冷疗,将冷毛巾或冰袋置于额部、腋下或腹股沟部;体温超过39.5℃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冰水灌肠等全身冷疗法。

(3)药物降温法:口服复方阿司匹林或肌注射氨基比林或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等,药物降温过程中应观察降温的效果,并注意病人有无出汗、虚脱、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行降温30分钟后应复查体温,并绘制在体温单上。

3、休息与体位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卧位;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注意调节室温与环境,室温应维持在18-20℃,湿度50%-60%。

4、加强营养与补充液体

(1)高人的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鼓励多饮水。

(3)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电解质等营养物质。

5、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的病人,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漱口,防治口腔炎和口腔黏膜溃疡的发生。

(2)皮肤护理:应随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的衣服与被服,防止受凉;应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例如血培养、痰培养等,标本应及时送检,以尽早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6、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解除焦虑和恐惧心理。

二、昏迷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的一种状态,其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按昏迷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深度昏迷。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昏迷初期每15-30分钟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病情稳定后1小时观察1次,并做好护理记录。

(2)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角膜发射与全身情况,颈项部体征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

2、体位及安全

(1)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抬高床头100 -150 ,室光线宜暗,动作宜轻,尽量避免不良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