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探究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情境,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进入学习角色,将兴趣倾注在合作学习中。这样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第2-3页的内容“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中,出示学校校园图,引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要完成这一学习过程,必须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明确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如学习8的分成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8个小五星来,提出问题: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就是提出解决“8的分法”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我们根据教材,结合校园资源、网络资源制作一些好的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技能,使学生在得心应手中进行合作学习。如8的分成教学中,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材料、过程制作成课件,从情境引入,在视频中选

材料,在动感中感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形成第一感官认识,操作就不会陌生,探究、合作学习就不会走弯路。

(四)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如果教师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各组成员成绩要均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好的基础;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每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案例片段:

1、创设情境: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8、9的组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提出问题: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课件演示),分分看。

(课件演示准备的材料)按组,找出学具小五星,准备记录本,指定记录员,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提出要求: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一名记录员记录,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这样操作分工,构建互动空间,合作学习就到达预期效果。

(五)培养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的技艺,需要小组成员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小组活动只能停留在形式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掌握这样的技巧呢?我的做法是从习惯抓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1、从习惯抓起,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巴金。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以下四个习惯:

(1)积极思考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2)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认真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指导学生总结反思,提高合作学习后劲

总结、归纳是人类赖以发现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是数学大厦中的主干。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指导总结、引导反思,才能够提高学生合作的后劲,达到合作目的。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合作学习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结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资源来设计与应用,使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