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四川省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四川省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最新】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生物质能③潮汐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煤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⑦⑧C.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红磷转变为白磷是吸热反应

C.S(g)+O2(g) === SO2(g)ΔH1;S(s)+O2(g) === SO2(g)ΔH2,则ΔH1>ΔH2

D.CO(g)+H2O(g) === CO2(g)+H2(g)ΔH>0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 C2H2(g) +5

2

O2(g) = 2CO2(g)+H2O(l) ΔH1=-1301.0 kJ?mol-1

② C(s)+ O2(g) = CO2(g) △H2=-393.5 kJ?mol-1

③ H2(g)+1

2

O2(g) = H2O(l) △H3 = -285.8 kJ·mol-1

则反应④ 2C(s)+ H2(g) = C2H2(g)的△H为( )

A.+228.2 kJ·mol-1B.-228.2 kJ·mol-1

C.+1301.0 kJ·mol-1D.+621.7 kJ·mol-1

4.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⑥通入CO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⑥

5.下列措施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用Zn和2mol·L-1H2SO4反应制取H2时,向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

B.日常生活中,将食物贮藏在冰箱中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添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D.用相同质量的锌粉替代锌粒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制氢气

6.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已经停止D.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7.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X(s)+Y(g)2Z(g) △H小于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8.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 +3H22NH3 △H<0,达到平衡后,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的倍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的倍数小于υ逆减小的倍数

D.增大氮气的浓度,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9.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10.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υ逆(NH3)=3υ正(H2O)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保持不变的时候,可以证明达到平衡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11.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aQ(g)。

2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8 mol·L-1

C.Y的转化率为60% D.反应速率υ(Y)=0.6 mol·(L·min)-1

二、填空题

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

2

O2(g)═H2O(l) △H=﹣285.8kJ?mol﹣1

②H2(g)+1

2

O2(g)═H2O(g) △H=﹣241.8kJ?mol﹣1

③C(s)+1

2

O2(g)═CO(g) △H=﹣110.5kJ?mol﹣1

④CO2(g)═C(s)+O2(g) △H=+393.5kJ?mol﹣1

回答下列各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

(2)H2的燃烧热为___;C的燃烧热为___。

(3)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

(4)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13.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在500℃下发生发应,

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___。500℃达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为___,图2是改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下列措施中不能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__。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H2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

C.缩小容器的容积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

(3)下列措施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

A.升高温度B.恒容充入1molHe

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D.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

E.恒压充入1molHe

三、计算题

14.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25℃、101kPa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___。

(3)25℃、101kPa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4)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

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 2(g)CH3OH(g) △H1

②CO 2(g)+3H2(g)CH3OH(g)+H2O(g) △H2

③CO 2(g)+H2(g)CO(g)+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C O

由此计算△H1=___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___kJ·mol-1。

四、原理综合题

15.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__。(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6QkJ的热量。若容器开始时充入lmolN,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

A.等于QkJ B.小于QkJ C.大于QkJ D.等于2Q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

①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②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③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N的同时,生成1mol M

(5)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

①升高温度②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③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④使用催化剂

(6)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充入2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N2(g)+3H2(g)2NH3(g)。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的N2和15mol的H2,10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NH3的浓度为2mol?L﹣1。10min时N2的转化率为___;平衡时的压强和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燃烧时生成的污染物较多,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它们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答案选B。

【点晴】

本题考查化石能源与新能源,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的物质,而且化石燃料属于非再生能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B

【详解】

A、从图像1可知,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选项A错误;

B、从图像2可知,白磷的能量大于红磷,红磷转变为白磷是吸热反应,选项B正确;

C、因S(s)→S(g),要吸收热量,故ΔH1<ΔH2,选项C错误;

D、由图4可以看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表现为放热,ΔH<0,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A

【详解】

已知:① C2H2(g) +5

2

O2(g) = 2CO2(g)+H2O(l) ΔH1=-1301.0 kJ?mol-1

② C(s)+ O2(g) = CO2(g) △H2=-393.5 kJ?mol-1

③ H2(g)+1

2

O2(g) = H2O(l) △H3 = -285.8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③-①可得2C(s)+ H2(g) = C2H2(g)的△H=-393.5 kJ?mol-1×2+(-285.8 kJ·mol-1)-(-1301.0 kJ?mol-1)=+228.2 kJ·mol-1,故答案为A。

4.C

【解析】

【详解】

①该反应为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①正确;

②增加炭的量,增加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②错误;

③恒容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恒压下充入N2,反应物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④错误;

⑤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

⑥通入CO,浓度增大,可增大反应速率,故⑥正确;

故答案为C。

5.B

【详解】

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B.将食物储存在冰箱里,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

C.加入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剂作用,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6.D

【详解】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可能相等,与加入的初始量及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平衡无关,A错误;

B. 可逆反应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M、N不能全部变成了Q,B错误;

C. 反应的各量不在改变,反应并未停止,C错误;

D. 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含量不该改变,则其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

可逆反应为正逆反应同时存在,同时进行,则转化率不能达到100%,且反应并未停止。7.D

【分析】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根据外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效果分析作答。

【详解】

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消耗Z的方向)移动;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即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消耗Z的方向移动;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⑥分离出Z,等于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即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综上分析,②④⑥符合题意,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注意到X的状态是固体是解题的关键。

8.D

【解析】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正确;

B.因为这是一个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所以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

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

D.增大反应物氮气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D错误;

答案选D。

9.B

【分析】

A2(g)+2B2(g)2AB2(g)的ΔH<0,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

【详解】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也增大,A不正确;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正确;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C不正确;

D. 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D不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A. 反应达到平衡时,3υ逆(NH3)=2υ正(H2O),A项错误;

B. 恒容时,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根据

m

ρ=

V

可知,气体的密度始终都是定值,则混合气

体的平均密度保持不变的时候,不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压,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只是减小的程度不同,C项错误;

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4υ正(O2)=5υ逆(NO),能说明υ正= υ逆,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有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常考题型,通常有直接判断法和间接判断法两大类。

一、直接判断法:

①υ(正)=υ(逆)≠0,即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逆之分,而其速率之比应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这一点学生做题容易出错。

②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包括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百分含量不变。

二、间接判断法

①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恒温恒容容器中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而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②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③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④有颜色的物质参与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是平衡的标志。

⑤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绝热容器中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反应达到平衡。11.D

【详解】

A. 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则生成的

()0.4 mol/L2L0.8mol

n Q=?=,所以2:0.8mol:0.8mol

a=,解得2

a=,A项正确;

B. 平衡时生成0.8 mol Z,则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

1

0.8mol0.4mol

2

?=,故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为20.4 1.6mol mol mol -=,平衡时X 的浓度为

11.6mol 0.8mol L 2L

=?-,B 项正确; C. 平衡时生成0.8 mol Z ,则参加反应的Y 的物质的量为30.8mol 1.2mol 2?

=,故Y 的转化率为

1.2mol 100%60%2mol

?=,C 项正确; D. 反应速率()11.2mol

2L ()=0.3mol L min 2min v Y =??-,D 项错误; 答案选D 。

12.①②③ 285.8kJ?mol ﹣1 393.5kJ?mol ﹣1 1429kJ CO (g )+

12O 2(g )═CO 2(g ) ?H=﹣283kJ?mol ﹣1

【分析】

(1)热化学方程式中△H 为负值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 为正值的为吸热反应; (2)根据燃烧热的定义求解;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与各物质的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

(3)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

【详解】

(1)热化学方程式中△H 为负值的反应为放热反应,△H 为正值的为吸热反应,则可以看出以上反应①②③均为放热反应,④属于吸热反应,故答案为①②③;

(2)由①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完全燃烧1mol 氢气生成液体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 ,即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1;根据反应④可知,完全燃烧1molC 生成CO 2所放出的热量等于393.5kJ ,则C 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1,故答案为285.8kJ?mol ﹣1;393.5kJ?mol ﹣1; (3)由①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完全燃烧1mol 氢气生成液体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 ,燃

烧10gH 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0g 285.8kJ 2g/mol

?=1429 kJ ,故答案为1429 kJ ; (4)已知③C (s )+12

O 2(g)═CO(g)△H=﹣110.5kJ?mol ﹣1 ④CO 2(g)═C (s )+O 2(g)△H=+393.5kJ?mol ﹣1,

把方程式-(④+③)得:CO(g)+

12

O 2(g)═CO 2(g)△H= -(+393.5kJ?mol ﹣1﹣110.5kJ?mol ﹣1)=﹣283 kJ?mol ﹣1,故答案为CO(g)+12O 2(g)═CO 2(g) △H=﹣283 kJ?mol ﹣1。

【点睛】

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是解题的突破口。燃烧热是指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要明确常见的物质对应氧化物的稳定状态,如C(s)

CO 2(g),H 2(g) H 2O(l)。 13.0.225mol/(L ?min ) 30% 放热 BD CD

【分析】

(1)由图可知,10min 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 ,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浓度变化等于甲醇的浓度变化量的3倍为2.25mol/L ,据此计算;先根据浓度变化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H 3OH 的体积分数等于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总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判断;

(2)要提高CO 2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结合选项判断; (3)要使n (CH 3OH )/n (CO 2)增大,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详解】

(1)由图可知,10min 到达平衡,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 ,由方程式CO 2(g)+3H 2(g)?CH 3OH(g)+H 2O(g)可知,氢气的浓度变化等于甲醇的浓度变化量的3倍为0.75mol/L×3=2.25mol/L ,故υ(H 2)=2.25mol/L 10min

=0.225mol/(L ?min); 开始时c(CO 2)=1mol/L 、c(H 2)=3mol/L ,平衡时c(CO 2)= 0.25 mol/L ,c(CH 3OH)=c(H 2O)= 0.75 mol/L ,则c(H 2)=3mol/L?0.75mol/L×3=0.75mol/L ,CH 3OH 的体积分数等于甲醇的物质的量

浓度与总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所以甲醇的体积分数=()0.75mol/L 0.25+0.75+0.75+0.75mol/L

×100%=30%;根据图象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0.225 mol/(L ?min);30%;放热;

(2) A. 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H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2的转化率增大,A 项不选;

B. 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CO 2,平衡虽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 2的转化率反而减小,B 项选;

C. 缩小容器的容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2的转化率增大,C 项不选;

D. 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O 2的转化率不变,D 项选;

E. 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2的转化率增大,E 项不选;

故答案为:BD ;

(3)要使n(CH 3OH)/n(CO 2)增大,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 因正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CH 3OH)/n(CO 2)减小,A 项不符合题意;

B. 恒容充入1molHe ,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对反应物质来说,浓度没有变化,平衡不移动, n(CH 3OH)/n(CO 2)不变,B 项不符合题意;

C. 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n(CH 3OH)/n(CO 2)增大,C 项符合题意;

D. 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n(CH 3OH)/n(CO 2)增大,D 项符合题意;

E. 恒压充入1molHe ,容器体积增大,即减压,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n(CH 3OH)/n(CO 2)减小,E 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

14.CH 3OH(l)+3/2O 2(g)═CO 2(g)+2H 2O (l )

△H=﹣725.76kJ?mol ﹣1 N 2(g)+2O 2(g)=2NO 2(g) △H=+67.8kJ?mol ﹣1 N 2(g)+3H 2(g)=2NH 3(g) △H=-92kJ?mol ﹣1 -99 +41

【分析】

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结合物质的状态、焓变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第(1)、(2)、(3)问;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结合盖斯定律进行求解第(4)问。

【详解】

(1)1g 液态甲醇(CH 3OH)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可知1mol 液态甲醇(CH 3OH)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32=725.76 kJ ,则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CH 3OH(l)+3/2O 2(g)═CO 2(g)+2H 2O(l) △H=﹣725.76kJ?mol ﹣1;

(2)适量的N 2和O 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 2需要吸收16.95kJ ,生成2mol 二氧化氮反应放出热量23g 416.96g 5kJ

/mol

2=67.8 kJ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2O 2(g)=2NO 2(g)

△H=+67.8kJ?mol ﹣1;

(3)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

N 2(g)+3H 2(g)=2NH 3(g) ΔH =(946 kJ·mol -1+3×436 kJ·mol -1-6×391 kJ·mol -1)=-92 kJ·mol

-1;

(4)△H1=1076 kJ·mol-1+2×436 kJ·mol-1?(3×413+343+465) k J·mol-1=?99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③,故△H3=△H2?△H1=?58 kJ·mol-1?(?99 kJ·mol-1)=+41 kJ·mol-1,

故答案为:?99;+41;

15.2N?M 6 0.5mol/(L?min) B ②③①④20% 21:25

【分析】

(1)结合图示信息根据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改变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及浓度保持不变;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求解;

(3)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回答问题;

(4)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5)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回答;

(6)列三段式,利用定义求解转化率;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1)根据图知,反应物是N、生成物是M,相同时间内△n(N)=(8-2)mol=6mol、△n (M)=(5-2)mol=3mol,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改变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N、M的计量数之比为6mol:3mol=2:1,故化学方程式为:2N M;

(2)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6min时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反应达到最大限

度的时间是6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 82

26min

mol mol

L

-

?

=0.5 mol/(L·min),故答

案为6;0.5mol/(L?min);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6Q kJ的热量,即消耗6mol N放出6Q kJ的热量,由于是可逆反应,则1molN不能完全消耗,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小于QkJ,故答案为B;

(4)①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能为零,①项错误;

②平均摩尔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始终不变,但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项正确;

③正反应体积减小,则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项正确;

④该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的同时,生成1molM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项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

(5)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①符合题意;

②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项不符合题意;

③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③项不符合题意;

④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④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①④;

(6)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的N2和15mol的H2,10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NH3的浓度为2mol?L﹣1,即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L﹣1?2L=4mol,则有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 10 15 0

转化量(mol) 2 6 4

平衡量(mol) 8 9 4

则10min时N2的转化率为

2mol

100%

10mol

?=20%;

同条件下,平衡时的压强和起始时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为8mol+9mol+4mol

10mol+15mol

=21:25,

故答案为20%;21: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