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瘟知识大全

猪瘟知识大全

猪瘟知识大全
猪瘟知识大全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为区别非洲猪瘟又称古典猪瘟。猪瘟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本病仍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目前,其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等类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而弱毒感染常因其不表现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1、病原: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牛粘膜病病毒、马动脉炎病毒有共同抗原性。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2、流行病学: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各种猪对猪瘟病毒都有易感性。

3、发病机理:猪瘟病毒进入靶器官扁桃体后,在其中增殖,16-18h血液中病毒浓度达到致病程度,15-24h病毒出现于淋巴系统和血管壁,48h出现于各实质器官。病毒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致使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血管闭锁、小血管周围发生细胞浸润,导致各器官和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和梗死,并引起败血症,体温升高。最急性病例,往往发生循环障碍。

在急性感染猪中,由于HCV损害造血系统和网状内皮,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网状细胞逐渐消失,免疫应答发生改变,对溶菌酶的继发性抗体应答能力减弱,这样机体内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引起多种病原继发混合感染,使猪瘟病程复杂化。

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多由低毒力毒株感染引起慢性型和迟发型猪瘟两种。前者猪瘟传播较慢、血液和器官中病毒滴度较低,病毒存在于扁桃体、唾液腺、回肠和肾脏的上皮细胞。循环病毒抗原和抗体可导致应答物在肾沉着,引起肾小球肾炎。后者在病猪一生都有高滴度的病毒血症,病毒在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及网状内皮组织中广泛存在。先天性持续感染猪对HCV不产生中和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性。

4、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为5-7d,长的21d。人工感染强毒株,一般在3-6天体温升高。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急性(最急性、急性及亚急性)、慢性、迟发性和非典型性(温和型)或不明显型等类型。

急性型猪瘟:由HCV强毒引起,开始时猪群内仅几头显示临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同时食欲减少,进而停食。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高的可达42℃以上。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数减少,约为9000/mm3,甚至低达3000/mm3。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至多几天内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群内更多的猪发病,最初的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达41℃左右,可视粘膜和皮肤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l-3天,死亡率达100%。较为少见,多发于新疫区或未经免疫的猪群。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厌食,伏卧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状。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体温达41℃以上稽留不退,死前降至常温以下。初期眼结膜潮红,后期苍白,眼角处初期有多量粘液,后期转为脓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着两眼,严重时眼睑完全被封。体温升高之初,病猪便秘,排出粪球状,附有带血的粘液

或粘膜,发病5-7天后腹泻,一直到死。有的病猪初期即可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有的发生呕吐。在外阴部、腹下、四肢内侧薄皮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程长的出血斑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出血坏死区。在公猪包皮内常积有尿液,排尿时流出异臭浑浊且有沉淀物的尿液。大多数病猪在感染后10-20d之间死亡。

亚急性型:病程长,可达21-30d。症状与急性型相似,皮肤有明显的出血点,耳、腹下、四肢、会阴等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或新旧交替出血点,扁桃体肿胀溃疡,舌、唇、齿龈结膜有时也可见到。病猪行走摇晃,后躯无力,站立困难,以死亡转归。

慢性型猪瘟:多出现在猪瘟流行的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幸存病猪,也可能发生在猪瘟免疫接种制度不健全的农村散养猪。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为多见。病程长达1-2个月。病程可以分为3期。早期即急性期,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几周后食欲和一般状况显著改善,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但仍有白细胞减少,此时为第二期。后期病猪重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前不久才下降。病猪生长迟缓,常有皮肤损害。慢性猪瘟部分病猪可存活100d以上。

慢性猪瘟病情发展缓慢,呈散发流行,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内不易断根。病猪的体温稽留在40℃左右,症状时轻时重,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程较长者,皮肤出现瘀血斑和坏死块,以腹下部为多见。有时也出现紫耳朵、干尾巴、紫斑蹄。据报道,这种病猪的皮肤一旦破损或扎针后,局部淌血不止,即血液凝固不良,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猪日益消瘦,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部分肥猪经1~2个月后可能耐过,但失去经济价值。慢性猪瘟的主要病变与典型猪瘟接近,但较为轻微,如淋巴结呈轻度出血或只有水肿现象。肾、喉及膀胱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脾稍肿,边缘有l~2处小梗死灶。回盲瓣肠段可出现溃疡、坏死,但难得见到扣状溃疡的病变。用多种实验

室诊断的方法可查出猪瘟抗原。

迟发性(late-onset)猪瘟:是先天性HCV感染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HCV,如产下正常仔猪,则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而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感染猪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运动失调。病猪体温正常,大多数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不免死亡,妊娠猪先天性HCV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产、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子宫内感染的仔猪常见皮肤出血,且初生仔猪死亡率高。

非典型猪瘟:近年在我国一些地区散发,又称为"温和型猪瘟"。发病率不高,病势较为缓和,潜伏期和病程延长,成年猪发病较轻或不表现症状。多呈隐性带毒,经调查,带毒率范围一般为3%~20%,高者可达33%以上,且多数猪场还存在着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死亡率低,有调查显示成年猪的死亡率为2.1%~2.4%,有时还发生在通过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中。多呈散发性,很少成片发生,流行速度缓慢,但是由于我国养猪饲养量巨大,其经济损失依然十分严重。中小猪及哺乳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病毒带毒率为66%~100%不等,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病理上,大多无典型的肾脏、膀胱小点出血等病变,大理石状淋巴结病变和脾出血性梗死等典型特征也少见,有时可见淋巴结水肿或点状出血。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性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瓣、脾脏、胃胆囊等,几乎所有人工病例的扁桃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轻者充血水肿,病程5d以上者,大多出现坏死、溃疡、化脓,个别呈扣状溃疡。切片已不见扁桃腺结构,发生大量白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盲肠与回肠交界处附近,可见个别雏形溃疡,病程长的可见钮扣状溃疡。胆囊多胀大,胆汁浓稠,幼猪还常见蛔虫钻胆,胃底区往往呈片状充血或出血乃至溃疡。

临床上病猪症状轻且不典型,缺乏典型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微热或中热,通常体温仅升高0.5~l℃,一般在40℃左右。潜伏期可达20~30天以上,有的病程长达几个月都不发病,但表现为僵猪,发育停滞。有的病猪耳、尾、四肢末端皮肤坏死,僵猪多伴有干耳、干尾、甚至耳壳脱落,皮肤干性坏疽脱落后新生瘢痕无色素而呈现“花皮猪”;到后期行走不稳、后肢瘫痪,部分附关节肿大。发病期伴有精神不振,口渴,喜喝脏水、泥浆等。在发病前、中期白细胞总数稍有下降,但不明显,降至4000/毫米3以下者几乎没有,仅比正常值略低,淋巴球增多在人工病例第8天较明显(8l%),自然病例后期可达79%,中期不明显。有的感染带毒者几乎就没有临床症状。从这类病猪可分离到毒力弱的猪瘟病毒,但经易感猪传几代后,则毒力增强,经ELISA、荧光抗体、交互免疫、中和保护试验及病原特性分析证明与石门系猪瘟强毒为同一血清型。持续感染猪瘟病毒的仔猪出生后头几周与健康仔猪相比,外表上无差异,并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患病仔猪不表现症状,又带毒排毒,是最危险的传染来源,可以把猪瘟病毒传染给同窝的健康仔猪。

繁殖障碍型主要发生于生产种猪,其本身虽呈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通过垂直传播危害下一代,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的成活率下降。根据感染仔猪日龄的不同可分为2种类型:1)带毒母猪综合征:感染隐性猪瘟的带毒母猪,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在小猪的剖检病变与典型猪瘟有相似之处,但病变程度较轻,典型病变出现的概率较少。种猪虽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引起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导致繁殖障碍。2)后期侵袭性猪瘟:感染隐性猪瘟的母猪所产的仔猪。这种仔猪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即连续出现病状。表现体温升高到41℃左右,厌食。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腿淌下,恶臭异常。病猪迅速消瘦,腹

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瘀血。治疗无效,病程1周左右,以死亡而告终。剖检的主要病变是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大肠段有溃疡,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仅有部分病例(约占1/lO)肾、膀胱粘膜呈现小点出血。部分猪皮肤发绀,有的不显症状,病程长多半在1月左右,自愈后易成僵猪,哺乳仔猪病死率高,成年猪死亡率低。本病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后才能确诊。无论是隐性感染的母猪,还是其所产的带毒仔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血清中猪瘟抗体的效价低于保护值。同时带毒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弱,虽经多次接种疫苗,其抗体效价仍不能上升到应有的水平。此外还可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从病死仔猪的脾、淋巴结等脏器中,可检出猪瘟病原。

5、病变:

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此外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淋巴结和肾脏是病变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所有淋巴结均可受害。组织学变化表现为淋巴细胞缺乏和网状细胞增生。肾脏的出血差异很大,从小到很难发现的针尖状到大的出血斑。出血部位以皮质表面最常见。除肾脏和淋巴结以外,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的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它由毛细血管栓塞所致,稍高于周围的表面,以边缘多见,呈紫黑色。胆囊、扁桃体发生梗死。口腔黏膜、齿根有出血点或坏死灶,胃肠黏膜充血、小点出血,回盲瓣附近淋巴滤泡有出血和坏死。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出血。大多数猪瘟病猪都有脑炎,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周围袖套,也可见到内皮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增多和局灶坏死。

慢性猪瘟的出血和梗死变化相对来说较不明显或完全缺失,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的坏死和溃疡变化,呈钮扣状。肋骨病变也很常见,表现为突然钙化,从肋骨、肋软骨联合到肋骨近端有

半硬的骨结构形成的明显横切线。

迟发性猪瘟的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在慢性猪瘟可看到的浆细胞增多症和肾小球性肾炎在迟发性猪瘟则没有。

先天性HCV感染可引起胎儿木乃伊化、死产和畸形。死产的胎儿最显著的病变是全身性皮下水肿,腹水和胸水。胎儿畸形包括头和四股变形,小脑和肺发育不良,肌肉发育不良。在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子宫内感染仔猪,皮肤和内脏器官常有出血点。

组织学变化以淋巴结和血管变化具有特征意义。淋巴结包膜、小梁、透明区和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体积增大,在透明区可见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有的见到淋巴滤泡萎缩和淋巴结实质严重浸润及出血,红细胞充塞整个淋巴组织中,淋巴滤泡消失,淋巴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小血管壁呈均匀一致玻璃样变性,病程长的可见小血管内皮高度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

6、防治:

猪瘟的免疫:从理论上讲,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但是近年来免疫失败的现象逐渐增多,究其原因有很多。

疫苗质量:如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疫苗达不到规定的效价;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都会降低疫苗效价,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操作不规范:如使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消毒不严造成潜伏期病毒的传播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猪瘟的流行特点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疫苗免疫效果通常是以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时,常有部分猪免疫后抗体水平不能达到防止亚临床感染的水平,这部分猪感染了强毒后常可引起亚临床感染,感染猪虽无明显症状,但在其存活期终生带毒、散毒,为猪瘟病毒主要宿主。再者是由于长期使用这类疫苗免疫后并没有彻底阻断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猪瘟病毒野毒仍然存在,并以低水平传播,致使弱疫苗毒也存在基因突变或与野毒发生重组而造成毒力返强的几率。另一方面,弱毒疫苗的普遍应用也促使猪瘟病毒发生了变异。由于以上几个因素的存在,便可形成猪瘟常发区,临床症状也以温和型猪瘟为主。猪群中只要存在带毒母猪(猪瘟传染源)和易感猪群,通过传染途径,猪瘟就会流行。

其它疾病的影响:某些传染病的发生,也可使动物机体对其他病源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药物及应激等:一些药物也会影响免疫效果,研究表明,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支原净、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动物体内的抗体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抗病毒药物会直接对疫苗造成破坏。还有饲养管理不善和饲料质量等问题,如饲料霉变、营养物质的不足或缺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等等都会抑制免疫应答,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数量,从而导致免疫滞后或失败,以致影响免疫效果。

防治对策:合理选择和使用疫苗是防制治猪瘟唯一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猪瘟的疫苗主要有组织冻干疫苗(I)(有乳兔苗与淋脾苗)和细胞冻干疫苗(II)两大类,因为猪瘟只有一个血清型,只存在毒力的差别,所以选择猪瘟疫苗时最应该注意的是该疫苗的抗原含

量和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能保证以上这两点就可以放心地使用。

对猪群抗体状况进行监测:目前的各种疾病相互感染,使得抗体水平已经不能用过去的经验进行检测,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猪群的抗体水平,所以必须对猪群的抗体水平进行定期的检测,然后设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合适的免疫剂量:目前疫苗的广泛使用,使猪群的免疫压力过大,同时疫苗的广泛使用也改变了病毒的生存环境,过去的免疫剂量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需要,所以为了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必须对防疫剂量进行改变,适当增加免疫剂量。一般对于外购猪群(30公斤)应在6头份以上,对于自繁自养的应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确定,一般在4头份以上。为了能更好地使疫苗产生效力,可以在疫苗使用的同时应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及佐剂,如猪用转移因子等。

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目前我国猪群的传染病种类繁多,不仅有许多原有的疾病,而且还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猪流感等,而且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极高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对猪群的免疫也有一定的影响,蓝耳病、园环病毒等可造成较为严重的免疫抑制问题。所以减少猪瘟发病的前提是一定要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推荐免疫程序:现提供两个免疫程序供养殖者参考

(1)本场及周边地区无疫情

种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注射4头剂。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母猪可按胎次免疫,在仔猪断奶时注射一次,但要注意其空怀母猪不能漏注),每头注射5~6头剂。一般种公猪投产前进行5~6头份猪瘟苗注射;生产公猪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常规免疫;种母猪在每次配种前使用5~6头份疫苗注射免疫。

商品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注射4头剂。直至出

栏不再免疫。

(2)本场及周边地区经常发生猪瘟

种猪:仔猪乳前超免(即仔猪出生进行免疫接种,免疫1小时后再吃乳),35日龄、70日龄3次进行免疫,即采取超前免疫1~2头剂猪瘟兔化弱毒苗后,于35日龄和70日龄左右再分别注射4头剂的同类疫苗,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商品猪:0日龄、35日龄、70日龄3次进行免疫,即采取超前免疫1~2头剂猪瘟兔化弱毒苗后,于35日龄和70日龄左右再分别注射4头剂的同类疫苗,直到出栏。

猪瘟污染猪场的处理

处理原则: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就地观察,严禁扩散。疫区或受威胁区域立即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但必须做好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防止人为传播。发病猪舍的用具、垫草、粪水、剩余的饲料应做好消毒处理工作。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福尔马林,20% -30%热草木灰水或5% -10%漂白粉液等可很快杀死病毒。带猪消毒可用过氧乙酸(过醋酸),次氯酸钠,百毒杀,漂白粉,威力碘,菌毒敌(毒菌净、农乐),农福等。工作人员严禁串岗,特别防止疫区的饲养和防疫人员往来。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对早期病猪有一定疗效。注重饲料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防治措施:对于猪瘟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合理选取和使用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防制方法。疫苗的使用方法和猪瘟免疫要根据猪场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猪场规模、群体免疫状态以及该病历年来发生情况综合考虑。

①猪场出现猪瘟时,对全场2周龄以上的仔猪、育肥猪、种猪实行紧急强化免疫,健康猪群每头5头份,免疫按离疫群从远到近的顺

非洲猪瘟的防控修订稿

非洲猪瘟的防控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非洲猪瘟:世界范围内无疫苗,应如何防控? 根据农业农村部通报,8月1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发现疑似猪瘟病例,发病47头,死亡47头;8月3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情研究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对疫点内913头生猪进行扑杀。这是国内首例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SF)是什么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国内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或污染物以及被感染的蜱叮咬后感染。病毒潜伏期15天,强毒力毒株致死率达100%。但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 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 1、患病动物循环,包括非洲软蜱、非洲野猪、疣猪和薮猪等。 2、蜱和家猪循环,非洲软蜱叮咬并吸入感染了ASFV的猪的血液,同时也将病毒吸入体内,并携带和传播ASFV,在体内存活可长达 8 年之久,更长的能终生带毒。此外,吸血昆虫,例如蚊、虻等,可以通过叮咬将 ASFV 从感染猪向未感染猪传播。 3、家猪之间传播循环。此传播途径没有生物传媒参与,病死猪和感染带毒的猪群,尤其是地方流行的家猪携带病毒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患慢性病的带毒猪可终身带毒,并通过其排泄物而散播病毒。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感染所有日龄猪只,无性别差异。没有能够用来确诊ASF的特异性症状,但通常如果所有日龄组的猪只都表现出极高的死亡率的话,那么就很可能是ASF,尽管其表现会和CSF(古典猪瘟)类似。 该病有四种发病形式:特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特急性和急性形式可能有下列症状: 动物猝死,几乎没有征兆;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临死前2天体温下降,外表症状开始表现明显; 皮肤偏紫色(仅浅色皮肤的猪可观察到),耳尖、尾尖、肢体末梢、胸腹部; 死前24-48小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发酣以及运动失协; 呕吐、腹泻(有时带血),眼部流出分泌物; 6至13天内死亡,最长20天; 母猪流产; 家猪死亡率常接近100%。 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只能通过扑杀的方式防疫。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自查、严格执行猪场日常消毒程序、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1、慎重引种,选择规模适度、信誉度高、种猪健康状况好的猪场引种; 2、加强生物安全,做好隔离消毒.

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 通知 为贯彻落实11月16日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传入,现就我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11月以来,全国新发12起疫情;截止11月16日,全国已有18省(市、自治区)42个地区发生66起疫情,与我省相邻的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已发生疫情,目前的防控形式进入到僵持阶段,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各地要尽快改善卡点的值守条件,及时解决卡点基本生活和取暖保障,为打持久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切实强化排查监测,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一定要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切不可认为与己无关,必须高度警觉、马上行动、有效应对、严防死守,确保非洲猪瘟不传入我市。 二、进一步强化卡点工作。卡点是堵外源的重要环节,一旦卡点失守,就会造成疫情传入和不合格猪肉产品流入市场的风险,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要充实卡点人员力量,各卡点,尤其是交通要道卡点要根据车流量配备足够的人员,做到可疑车辆必查,特别是冷藏车、厢式货车、面包车和蓬布车等运输车辆必查,绝不放过任何一辆可疑车辆;二要提高警惕,防止不法分子采取伪装、不走绿色通道等手段偷运生猪或猪肉产品,对此种偷运行为要严厉打击,从重从严处罚,绝不手软;三要严格处置。各卡点对发现的无证调运、证物不符等违规调运行为不得劝返,要按相关规定严格处置;四要严格24小时值守制度。各卡点值守人员必须24小时值守,切实履行职责,不能出现空档期。 三、进一步做好移动监管。交通、公安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加强对跨省调运畜禽及其车辆的查验力度,做好对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工作。主干道和入城口要加大对可疑车辆的检查力度,特别是货车和面包车等运输车辆的检查。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违规调运生猪及生猪产品的,不得劝返,立即扣押,作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

除了选址更加严格之外,猪场的疫病隔离设施需要革命性地改变,比如不仅有严格的全进全出设施与工艺,而且单元与单元之间能够完全阻断疫病的传播,一旦发病,可以迅速把一个单元的猪全部安全处理。甚至可以拨牙式地清除所有病猪而且不造成散播。猪场需要建立全程摄像同步系统,任何挑选猪只的行为只能通过信息网络中的显示终端进行。同时,猪场地面要消除可能存在的节肢动物(如各昆虫)或其他动物(如老鼠)的生存空间,以防止这些动物成为媒介。这些需要更多的实践数据与评估。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1962年,库恩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范式理论,简单说,范式就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行为方式,他说,当一种默认的范式,靠修修补补也不能解决当前不断变化或发展的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场范式革命。尽管库恩的理论并不完美,但在非洲猪瘟猖獗流行的今天,我认为,养猪场疫病管理的范式需要改变,特别表现在猪场设计、消毒与隔离方式、人员进出管理与门卫制度等几个方面。 周边三公里如果有猪场,可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好场外公共区域,做好信息互通,可以共同建立车辆进场前一公里外的消毒区,卖猪车的消毒等。 国外的案例,罗马尼亚在河边的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很到位,但仍发生了非洲猪瘟,最后查找原因是猪只饮用水源为河水,而河的上游发生了非瘟,导致河水污染,从而导致该猪场发病。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doc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xx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xx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xx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因为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疫苗与药物,所以基于传染病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来看,养猪人应把防治重心放在前两项措施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来给猪场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核心提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流行病学 2.1.1 传染源 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 2.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 2.1.3 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和薮猪(Potamochoerus porc us)虽感染该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保障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区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相关要求,特制定预案如下。 一、应急指挥系统 (一)区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治工作,决策有关疫情的重大事项。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区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负责疫情防控日常工作。 1、区指挥部职责 指挥协调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等工作;拟定非洲猪瘟疫情有关政策;审定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判疫情,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研究并进行重大工作布署;组织实施、指挥扑灭本区发生的疫情;监督管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 2、区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收集疫情和分析预测发展态势;及时调配疫情处理和损失补助的资金和物资;组织协调并监督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各部门、街道的防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提出启动、停止(解除)相应等级的疫情控制应急措施建议。

3、部门职责 (1)区委宣传部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负责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 (2)区公安分局 协助做好疫点封锁、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和生猪产品来源调查等工作,做好疫点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3)交警五大队、六大队 负责做好各生猪产品运输检查工作,优先安排紧急防疫物资的调运;协助做好疫点的封锁工作和病害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运输等工作。 (4)区教育局 负责在校学生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对全区中小学食堂的生猪产品进行来源检查,防止疫点生猪产品进入校园,加强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管理。 (5)区民政局 制订并实施疫点救灾救济工作方案,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指导疫点、灾区重建和生产自救,管理和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6)区财政局 负责筹集、划拨紧急防疫储备金,并做好应急工作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7)区环保局

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措施 一、我国首次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需要高度关注 1、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 已在全球养猪业搅起血雨腥风的非洲猪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已对发病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 2、非洲猪瘟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或者污染物或被感染的蜱叮咬后而感染,潜伏期为15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3、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4、我国报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市沈北新区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网站通报,这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截至2018年8月3日15时,疫点913头生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 5、我国第二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郑州双汇 2018年8月16日,一份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封锁非洲猪瘟疫区的命令在网络上传播。根据封锁令显示,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

学中心检测确认,河南省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场从黑龙江佳木斯汤原县鹤丽镇交易市场运到的260头生猪中有30头死亡原因为非洲猪瘟疫情。 6、我国第三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江苏连云港 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018年8月19日发布,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 从2018年8月15日起,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某养殖场的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截至目前,发病615头,死亡88头。2018年8月19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第四起疫情出现在浙江乐清……可能还有非洲猪疫情将会发生…… 7、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得到完全有效控制 为防止疫情蔓延,自2018年8月16日起,将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划定为疫点并实施封锁,封锁时间为6周。

2020年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有关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安排部署,坚决打赢阻击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战,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根据省市县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相关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镇农综中心工作人员和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认清防控形势,靠实防控责任,各司其职、迅速行动、在全镇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工作。 二、加强监测排查、形成监控网络。 充分发动各村防疫人员认真排查摸清我镇辖区范围内生猪规模场户和饲养量,通过排查我镇共有生猪养殖户XXX 户,XXXX头,其中XXX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XXX户,养猪数量为XXXX头,占全镇养猪的XX%。通过排查我镇未发现可疑

非洲猪瘟疫情。同时加强对生猪养殖和生猪调引环节疫情排查力度,发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的情况及时上报,实行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上报疫情。真正做到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处置。 三、实现群防群控、落实防控措施。 自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后,我镇先后召开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三场次,就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了扎实安排,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大力宣传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指导养猪户做好场区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工作等日常管理工作,增强自主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完善养殖场日消毒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坚决防止疫情传入。同时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关于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通知》精神,严禁泔水喂猪。 四、积极开展宣传、避免造成恐慌 通过张贴非洲猪瘟科普宣传挂图,发放手册、明白卡共计XXXX余份,加大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指导养猪场(户)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生猪养殖、经营、贩运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自主防范意识,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自2018年8月14日以来,全国各地多发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但猪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为进一步做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整体联动,落实到位。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幼儿园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防非洲猪瘟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 (二)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渠道进行防非洲猪瘟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师生防非洲猪瘟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防非洲猪瘟知识竞赛,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非洲猪瘟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三)地毯搜索,全面排查 在全校师生基本具备一定的防非洲猪瘟知识后,展开全面排查,不放过一边一角。 三、工作步骤 据悉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猪肉,都可放心食用。非洲猪瘟病毒在猪肉烹煮处理的过程中较易失活,该病毒在60摄氏度的情况下,10分钟就会被灭活。日常烹饪过程中只要把猪肉煮熟煮透(包括最中间部位温度至少达到 60 ℃以上),病毒很快就会丧失活性并失去感染力。 (一)预防措施 1、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猪肉。 2、高温杀菌,温度100摄氏度,保持十分钟以上。 3、制定学校食堂餐厨剩余物处置管理制度。 (二)防控管理 1、杜绝用未经高温消毒处理的泔水、食物残羹直接饲喂生猪。多项研究表明,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泔水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1957年和2007年分别发生于葡萄牙和格鲁吉亚的非洲猪瘟疫情,均由国际航班或者轮船产生的废弃泔水,直接饲喂生猪而引起。 2、非洲猪瘟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可长期在自然条件下以及血液、粪便等污染的猪圈中保持感染力,因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但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因此可

非洲猪瘟科普宣传

非洲猪瘟科普宣传 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或者污染物或被感染的蜱叮咬后而感染,潜伏期为15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此次疫情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病毒不会感染人,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更谈不到人传人了,所以不必要恐慌。 提醒生猪养殖和从事动物诊疗工作者: 1、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 2、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3、封闭饲养,避免与野猪接触。 4、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 5、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高热或疑似猪瘟症状的,应立即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6、从事动物诊疗的个体兽医严禁解剖或保留疑似非洲猪瘟的病畜和样本。 猪肉还可以放心吃吗? 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可以放心吃,该病毒在60℃温度下10分钟就可以灭活。 如何观察猪肉的外观 好的猪肉颜色淡红或鲜红,不安全的猪肉颜色往往是深红色或紫红色,猪肉脂肪呈洁白色,没有黄色膘。猪肉表面微干或稍湿,不粘手,具有弹性,指压后立即复原,具有猪肉的鲜、香气味。正常冻肉肉感坚实,解冻后肌肉色泽气味、含水量等均正常无异味。 变质猪肉无论表面还是深层组织均有血腥味、尿骚味、腐败味及异香味。 非洲猪瘟临床表现 最急性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常表现: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或腹泻,龚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仔猪病死率较高。 桦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关于非洲猪瘟的10个常识

深度Depth 文 ⊙ Vincent ter Beek 《Pig Progress》编辑部译 ⊙ 张振玲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 2018年秋,非洲猪瘟(ASF)传入中国和西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养猪业及相关人士的紧张,这一紧张情绪也波及到北美。ASF真正的风险在哪里?本文是《Pig Progress》的编辑Vincent ter Beek咨询了各国专家后总结的关于ASF的10个问题。 关于非洲猪瘟的10个常识 2018年秋,非洲猪瘟(ASF)传入中国和 西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养猪业及相关人士的 紧张,这一紧张情绪也波及到北美。ASF真正 的风险在哪里?本文是《Pig Progress》的编辑 Vincent ter Beek咨询了各国专家后总结的关于 ASF的10个问题。 问题1:ASF有怎样的历史? 答:ASF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报道,在 1957年之前,它一直没有传出非洲大陆。长期以 来,由于ASF是一个相对隐蔽的问题,这种病毒 没有引起众多动物保健公司的注意。1957-1990年 期间,ASF一直存在于南欧(葡萄牙和西班牙) 并在那里将要被根除。问题2:ASF是否与猪瘟(CSF)有关?答:ASF的症状看上去很像典型的猪瘟。这种疾病症状是伴随着发烧、身体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呕吐、咳嗽、鼻和眼出现分泌物、皮肤出血,1~2周内死亡。两种病毒不同之处是CSFV (猪瘟病毒)能产生神经症状,而ASFV(非洲猪瘟病毒)通常会导致血便。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鉴别这两种病毒。ASF和CSF 是不相关的,CSF是一种RNA病毒,而ASF是一种大而复杂的DNA病毒。对于猪瘟,有疫苗可防治;而对于ASF,目前尚无疫苗可用。问题3:哪种动物对于ASFV传播来说最为重要?答:家猪和野猪及其几个近缘种,如南非野 猪和疣猪对于ASFV传播来说非常重要。在撒哈拉 以南,ASFV已经在当地成功生存在宿主(南非 野猪和疣猪)中,但是没有或很少表现出疾病症 状。此外,软蜱(Ornithodoros spp)也可以作为 媒介动物传播此病毒,但这些蜱螨通常只生存在 热带(亚热带)气候中。 问题4:ASF具有高度传染性吗? 答:虽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种病毒具有传 染性,但却几乎没有人会将ASFV定性为具有“高 度传染性”。感染是有限的,因为病毒传播有一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doc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 为规范猪肉市场经营行业,全力防控非洲猪瘟疫病,保障辖区内猪肉及肉制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丰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经销的猪肉质量全面负责。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确保肉源的安全;建立清晰的销货制度,实行可追溯监管;严禁采购和销售无检验检疫合格证章、标识或检验检疫合格证章、标识不全的肉品;严禁销售注水猪肉、病害猪肉及来源不明等不合格肉品。 二、必须建立质量承诺制度,每周将进销货台帐向辖区市场监管分局报查一次。 三、发现“问题”肉类,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动检、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做好市场供应工作,确保组织品质良好的肉品,做到不断档、不脱销,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五、加强部门协调,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检查,不得阻碍或消极对待检查工作,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六、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市场监管分局、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或冷鲜肉经营户、市场监管局备案各一份。 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 甲方:洪山镇人民政府 乙方:村(居)委会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责任,确保我镇辖区内无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保障我镇辖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我镇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责任明确如下: 一、甲方职责 1、履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 2、负责拟定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计划并组织、指导实施。 3、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以及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人员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4、负责组织实施非洲猪瘟疫病的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的组织领导。 5、负责制定洪山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实施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扑灭和处理。 6、负责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猪瘟的防治措施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张桂红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张桂红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张桂红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因为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疫苗与药物,所以基于传染病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来看,养猪人应把防治重心放在前两项措施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来给猪场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中国非洲猪瘟防控对策研究 阳 晴,刘文丽,陈 洁,魏优梅, 胡 志 (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 S F V)引起以家猪、野猪为唯一宿主,人畜不共患的一种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的动物传染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 S F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自2018年8月2日我国发生第一起A S F 疫情以来,我国共发生疫情92起,给中国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大。基于此,对中国非洲猪瘟防控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意义重大。 1 中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 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全国共有22个省份发生90起家猪疫情、2起野猪疫情,发生疫情的养殖场(户)存栏总计102850头,发病数总计7619头,死亡数总计5899头。整体疫情规模较大,屠宰场、合作社与生猪小型养殖户及规模猪场等各种规模养殖场所均有疫情发生,且暴发频率不断增大,8月5起,9月18起,10月30起,11月26起,防控效果不容乐观,疫情仍处于持续扩散状态,全国各地均面临着巨大的疫情暴发风险。首起疫情发生以来,政府对每一起疫情均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截至2018年12月18日,除近期发生的11起家猪疫情尚在调查中,其余81起家猪疫情的传播途径均已查明:因异地调运引发的疫情共有14起,约占全部疫情的17%;因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的疫情共有32起,约占全部疫情的40%;因生猪调运车辆和贩运人员携带病毒后,不经彻底消毒进入其他猪场,引发的疫情共有35起,占到了全部疫情的43%。 2 中国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 A S F由于存活能力极强,可在各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且其传播途径广泛,因此防控难度极大。根据目前中国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三种。 2.1 A S F因异地活猪及猪肉产品调运,实现长距离跳跃式传播 我国生猪养殖布局为北养南运且养殖散户居多,规模化程度低,因此我国生猪及猪肉产品的流通是极其频繁的,为A S F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可能性。一方面,异地生猪调运时若存在感染猪群,生猪运输车辆有可能存在车厢壁及底部破损或存在间隙等运输设备问题,导致携带病毒的生猪粪便等感染物残留在运输途中,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存在许多违规调运、走私生猪及产品,甚至出售,屠宰病死猪的行为;另一方面,中国存在ASFV的感染猪肉产品(如未经检疫、未制熟的猪肉制品、猪肉香肠等)的存在,而我国人口流动频繁,各种感染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人类活动被销售、携带或者邮寄等流通到全国各地,导致疫情的传播。 2.2 泔水为ASF传播的重要途径,形成了ASF 传播循环 马耳他和意大利撒丁岛的A S F疫情最初就是由于给当地猪喂养了来自疫区的泔水所引起的,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了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现状及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A S F疫情,针对性地从政府、生猪合作社、生猪养殖户三个方面提出了 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防止ASF在中国的进一步扩散,尽早根除ASF。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现状;防控对策 072019.1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 1总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1编制目的 及时扑灭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福建少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福建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1.3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1.4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我市突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 1 -

2组织管理 2.1应急指挥机构 市农业局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向市政府提出启动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兽医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本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应明确组成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2.2职责分工 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督导;并根据动物疫情管理相关要求,及时转发非洲猪瘟疫情信息;紧急组织调拨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提出启动、停止疫情应急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对扑杀及补偿等费用和疫情损失的评估。各地兽医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境外非洲猪瘟疫情传入风险的防范工作,及时开展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切实落实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排查、消毒、检疫监管、扑杀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兽医部门要积极协调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军队、武警部队依法参与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3疫情监测与报告 3.1疫情监测

非洲猪瘟培训手册

非洲猪瘟防控概述(通俗版本) 鉴于当前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打赢防非战争。因此,请所有人员认真学习本手册,并严格执行相关内容。 一、认识它 1、危险警告:就目前来说,它是绝症,急性病例死亡率100%,没有疫苗和药物可以治疗,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将上万头的规模化猪场毁灭、将猪场老板逼向天台!! 2、无孔不入:除了感染的猪和软蜱外,所有跟非洲猪瘟病毒接触的物品都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包括猪肉制品、车辆、鼠、鸟、空气、饲料、疫苗、兽药、猪精、人员衣服、鞋子、手机、水、饭菜、泔水等等一切进场的物品都有风险。 3、微量致命:据研究表明20个病毒粒子即可感染发病。要知道,一般被污染的物品上病毒粒子的数量是上百万、上千万或是上亿的,因此,不是做了切断,做了消毒就万无一失了,必须注重细节、做到不交叉。 二、远离它 1、少流动 人员少休假--控制人员休假次数,对于不休假人员每月补助; 人员不跨区:不同岗位人员住宿分开,隔离和工作期间限制活动范围,不跨区,不窜栏舍。 物品少流动--减少进场物品次数,生活物品、生产物资、兽药、疫苗等统一采购,加大库存量,人员携带物品做到最少,只允许携带手机、眼镜、药品、女性生理用品。 车辆少流动:减少非必要车辆靠近猪场、减少销售次数。 2、不接触 在经过彻底消毒前,场内人和物不接触外围人和物、外围人和物不接触外部人和物; 休假人员不去疫区、不去菜市场、不去其他猪场、不吃猪肉及其相关制品。三、切断或消灭它(只能是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消灭,本部分内容主要针对 生产区人员,要注意细节) 1、人员进场 休假人员到一级隔离区--手(剪指甲)和鞋底消毒1分钟--彻底洗澡、洗头--换上一级隔离服和鞋子--隔离1天2晚(期间不能去厨房,不能去其他地方)--需要带进场的物品预消毒(手机、药品等酒精擦拭,衣服浸泡30分钟以上,装衣服袋子也要消毒)--大门口中转站处,手和鞋底消毒1分钟--保安处签字,所带物品保安检查--大门口处,手和鞋底消毒1分钟--接待区臭氧间手机等不能浸泡物

非洲猪瘟防控方法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应急方案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承担西咸新区沣东、沣西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的实施工作,同时也承担辖区应急疫情的预防处置等工作;近期非洲猪瘟在我国多个省区相继发现,上级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拟定措施;坤昱公司作为辖区的防疫实施主体,公司立即成立应急疫情处理小组,由专为人负责,并设立24小时的专线电话,由专人看守,加强物资的保障和人员的安排; 一、病原特征 非洲猪瘟,动物一类传染病,是一种急性发热、高传染性猪病,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于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成员,是一种具有20面体结构,具有囊膜的双股线性DNA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非洲猪瘟病毒不耐高温,高温、碘类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二、预防方案 1、控制传染源 根据中国法律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非洲猪瘟属于动物一类传染病,发现高度疑似非洲猪瘟病例,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如采样确诊,立即无条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除疫点做扑杀消毒措施外,针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禁止易感动物猪群调运及相关产品调出,关闭交易市场。养殖场切实做好猪群临床监察,加强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防控非洲猪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消毒,所有的养殖场从业者和兽医应该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万金水口服碘高度敏感,碘和非洲猪瘟病毒囊膜表面的糖蛋白和脂蛋白接结合,即可快速造成病毒失去活性。根据这一特性,养殖场从业人员和兽医,加强消毒时,建议采用高度敏感的含碘消毒液或季铵盐1:50喷雾,主要对清扫工具、器械、雨靴和人员消毒,防止病原通过器械和用具在猪群传播,切断传染源。 3、保护易感猪群 目前全球暂未有针对非洲猪瘟有效的疫苗,世界大部分国家均采取防控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消毒管理,提高猪群自身免疫。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猪群之间口、鼻接触和唾液、饮水、饲料、粪便传播,另外蜱虫是主要的宿主。根据传播途径主要是口鼻接触和消化道传播这一特性,建议对受威胁猪群选用口服碘制剂万金水进行饮水消毒,通过饮水中添加高度敏感的万金水口服碘,切断非洲猪瘟病毒在口腔、唾液、饮水、饲料中的传播。1:200倍高浓度使用口服碘饮水,还能对消化道内病原进行清理,大大降低猪群受感染的威胁,同时建议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营养,减少应激,避免外界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域 4、加强对辖区内泔水猪的管理 针对辖区有极少部分泔水猪,在疫情管理期间加强周围环境的消毒,所有的泔水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加强圈舍的通风

2019版非洲猪瘟防控方案培训资料

2019版非洲猪瘟防控 方案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 实施方案(2019年版)》的通知 农牧发〔20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制定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农医发〔2015〕31号)和《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农医发〔2017〕28号)同时废止。 农业农村部 2019年1月24日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 (2019年版)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切实维护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猪肉产品供给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疫情报告与确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生猪、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根据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应判定为可疑疫情,并及时采样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测。相关单位在开展疫情报告、送检、调查等工作时,要及时做好记录备查。对首次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省份,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判定为疑似疫情后,应立即将样品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同时按要求将疑似疫情信息以快报形式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再次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省份,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制机构进行确诊,同时按要求将确诊疫情信息以快报形式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病料样品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备份。对由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的疫情,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按规定同时将确诊结果通报样品来源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程序将有关信息报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根据确诊结果和相关信息,认定并发布非洲猪瘟疫情。 在生猪运输过程中,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查到的非洲猪瘟疫情,其疫情认定程序,由农业农村部另行规定。 各地海关、林业和草原部门发现可疑非洲猪瘟疫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