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比,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前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在东亚起步很晚,但发展迅速,高潮迭起,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并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成为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我们看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东亚地区长期沉寂呆滞的区域经济合作,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到今天已是如火如荼,眼花缭乱。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比, 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相对滞后。到2000 年, 世界上没有参加任何制度性区域安排的主要经济体仅有中国、日本、韩国等几个东亚国家。2001 年中国宣布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 大大激发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对区域贸易安排的热情,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来看,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既不同于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欧盟, 也有别于纯粹经济意义上的NAFTA。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内容和目标的广泛性及模式的多样性, 体现了这个地区国家之间由于快速增长的内在经济关联和全球化条件下提高抵抗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广泛性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而其中经济方面涉及的内容最多, 包括贸易投资、金融、技术、信息及环保等多个领域。正是由于东亚经济合作内容和目标的广泛性, 从而形成合作模式多样性的特点。具体而言, 东亚经济合作体现在六个不同层次和六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上。

(一)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在东亚国家与地区内部十分活跃, 如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 中国昆明—泰国曼谷公路建设合作, 泛亚铁路建设合作及中国、日本、韩国将来可能进行的图们江开发合作等。这种合作不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 而是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跨境的经济合作。可以预计, 东亚地区内部这种独具特色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或次次区域经济合作, 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带来许多新的内容和创新。

(二)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

这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普遍, 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热点方向。近几年东亚地区这种类型的经济合作进展很快, 截至2004 年末, 日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已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作为独立关税区, 与中国内地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同时, 日本与韩国、菲律宾、泰国, 韩国与新加坡也分别提出签订双边协定的意向, 并积极进行筹划。此外, 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行动, 已经或准备与东亚和其他地区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谈判。目前, 中国与东盟和智利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谈判也在积极进行中。

(三) 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未来可能形成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从地理位置来看, 东盟处于东南亚, 中日韩处于东北亚, 是地区内部发展水平相近、地域相邻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若干国家和地区, 之间可能形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目前,,东盟无论是合作水平还是实际成效都是与东北亚国家无法相比的, 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潜力看, 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有望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导。

(四) “10 + 1”自由贸易区

“10+1”合作机制指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双边合作。其中进展最快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1 年11 月, 中国与东盟达成共识: 在未来10 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 年11 月, 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决定到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 年10 月, 中国与东盟达成协议, 同意大幅度削减关税, 以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还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 年11 月, 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标志着双方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已于2005 年7 月20 日正式实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也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此外, 2003 年10 月, 日本和东盟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 决定从2005 年开始谈判, 到2012 年落实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五) “10 + 3”东亚自由贸易区

“10+3”合作机制是指东盟10 国与中日韩的合作。1997年12 月,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马来西亚首次举行东盟9 国( 柬埔寨当时尚未正式加入东盟) 与中日韩首脑会晤, 开始了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化建设的第一步。1999 年11 月于菲律宾举行的第三次“10+3”领导人会议在东亚区域合作的原则、方向和重点领域达成共识, 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这是“10+3”进程的一个转折点, 具有划时代意义。2004 年11月在老挝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讨论了建立“东亚峰会”机制和建设“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首次“东亚峰会”已于2005 年12 月在马来西亚举行。东亚“10+3”合作框架正在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矛盾

(一)各国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东亚各经济体的发展水平至少存在着四个层次一是作为工业高度发达国家的日本, 二是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亚洲“四小龙”, 三是处于起飞阶段、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发展中国家如东盟部分国家和中国,四是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如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同时, 在政治体制上也呈现多种形态日韩等国建立了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民主体制, 一些新兴工业化或准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正在形成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与自身传统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制度,中越等国则实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还有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的政治体制尚不成熟与稳定。由于东亚各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乃至各自的政治体制差异很大, 它们对本区域实行经济合作和联合必然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要求, 彼此间关系较松散且相互排斥, 缺乏向心力和融合性, 各自考虑问题易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做出妥协, 这无疑使该地区推进经济一体化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之间的矛盾

日前东亚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它们交叉和重叠, 相互间难免会产生种种矛盾。最典型的表现是东盟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它在参加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一直力图体现和维护自己在其中的核心地位。近年来,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基本都是在“10+3”框架下进行的, 而东盟在这一合作机制中发挥了主导和核心作用。在2001年举行“10+3”领导人会议上, 为加快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 韩国提出将“10+3”机制改为“东亚峰会”, 进而建立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多个领域的“东亚共同体”时,东盟对此反应十分谨慎, 害怕会因此失去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马哈蒂尔曾明确提出, 只有保持现有“10+3”机制, 东盟才能保持其在其中的领导地位, 否则东盟将消失在东亚合作之中。实际上, 在整个东亚的“10 ”、“10+3”、“10+1”、“1+1”乃至等APEC合作机制相互之可, 都存在着这类矛盾, 必然影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推进。

(三)中日等大国之间存在的矛盾

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 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影响力来看, 位于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所处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成败。但至今这三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仍难以令人满意。在近期内中日韩三国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仍有很大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障碍是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日本不能正视历史, 致力于强化日美同盟, 这使中国及东亚其他一些国家对之缺乏信任, 并产生强烈的疑虑。而日本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压力, 与中国加紧争夺资源, 其国内遏制中国的思潮泛滥, 力图阻止中国挑战亚太现有的秩序。同时, 由于日本经济长期衰退, 国内改革进程缓慢且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 这也对中日韩三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构成障碍。

四、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周期增长的进程之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2005 年、2006年、2007年全球实际GDP 增长率分别为4.9%、5.1%、4.9%。与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相伴的,还有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和国际投资的明显复苏。2006 年全球贸易增长8%。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为出口导向型的东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并与美国一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柱,2006 年中国实际GDP 增长率高达8.7%;日本经济出现良好增长势头,2006 年日本实际GDP 增长了2.6%,比此前10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提升1.7 个百分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东亚也必然要汇入其中,顺流而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一种构想,而是切实看得见的区域经济合作,而首先就可以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东亚国家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很高,各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建议、措施和外交活动层出不穷。在东亚地区整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至少有四种组织形式:“10+3”、“10+1”、“1+1”、“3”,即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中日韩同东盟的双边合作、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中日韩之间的合作。

从当前的实际情势推断,在上述四种组织形式的共同磋商、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中,东亚地区整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

1.三个“10+1”自然融合为一体,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所谓三个“10+1”,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于日韩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削弱日韩对东盟的出口,并加剧日本、韩国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导致日本、韩国的所谓“产业空洞化”。日本、韩国还担心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可能导致日本、韩国在世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

被“边缘化”。由于这样的担心,日本和韩国政府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后,积极行动,谋求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由于东亚地区主要国家都参加了自由贸易区安排,通过这种方式,以东盟为中心,最终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2.若干东亚国家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区交叉统一,最终形成东亚自由贸易区当前,东亚各国对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颇感兴趣,试图通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地区整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指导,影响将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在区内建立或正在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近10 个。这些自由贸易区相互交叉,非常容易达成统一目标,从而形成整个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这两条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同时存在于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进程中。它们不是彼此孤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一种途径对东盟内部加强合作产生了更大的压力,驱使东盟成员国为应付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加强内部合作,也驱动中日韩三国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同样,第二种途径的发展促使该地区成员国为本国经济利益、经济主权和安全而寻求更强大、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亚地区成员国同区域内外经济体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不仅不会影响成员国建立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努力,还会推动它们积极促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会带来更高层次的合作——成立东亚共同体。

结论

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到地缘经济时代后,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基于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与各自经济的发展, 东亚国家需要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虽然迄今为止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形成了目前的基本架构, 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其它一些复杂的原因, 东亚经济一体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东亚区域的重要一员, 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应有长期的系统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应继续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要推动中日韩的合作, 要注意所参加的几个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的相互协调与补充, 同时应充分利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要素推动中国国内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宋群. 东亚经济合作的新发展及我国的对策[ J ] . 宏观经济研究,2002,(7).

[ 2 ] 钟伟. 从区域贸易和货币安排构想看东亚经济合作[J].国际贸易,2002 ,(8).

[ 3 ]李罗力.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J].开放导报,2004,(1).

[ 4 ]韩李昌.在东亚经济合作的制度化趋势[J].开放导报,2002,(1).

[ 5 ]〔英〕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 6 ]陈霜华.10+3自由贸易区的路径安排的模式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4(1).

高中地理 东亚日本教案

《东亚之日本》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中《国家地理》的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景东亚各国概况 引出日本——我们的紧邻,一个经济大国,不管你对它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都不容忽视,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②教学流程 自然特征: 【活动一】 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2)概括日本地形特征。3)根据九州岛气候统计,分析该岛气候特征,并指出气候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1.3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其重要性与必然性,已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所以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也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且透彻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及现实意义、对各国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如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将要在此浪潮中的决策与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等。 1.3.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极重要的命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分析上,陈开胜(2012)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经济规模的需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等等,他还指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消除地区恶性竞争;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促进产业空间转移;扩大对内经济开放,完善合作体制机制。 1.3.2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者有着不同的探究角度,概括而言,可归纳如以下。陈开胜(2012)从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两个角度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地区内各国之间壁垒的消除,简化贸易层次程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并有利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在地区内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同时,市场规模扩大,使各成员国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因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意味着地区内部竞争的激化。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会加强经营管理,利用新的手段和科技成果,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而对于非成员国来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毋多庸叙。蒋娟(2013)是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考量的,从组织内与组织外探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近加大了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增加了组织内

综排Top30东亚研究博士项目(世毕盟留学)

综排Top30东亚研究博士项目(世毕盟留学) 1.Princeton University PhD in East Asian Study Princeton 是个很小的学校,本科硕士博士加起来只有8000多点,所以很精致。它的东亚研究项目被公认为是西方世界领先的研究项目。项目内总共有39个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有17个左右。普林斯顿的东亚研究博士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中日历史与文学,韩国文化研究,东亚人类学,当代东亚社会文化研究,中国学生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多元化,包括近代中国思想史和科学史,中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学,中国革命的历史,明清历史等。 从申请上来说,这个项目比较倾向于已经硕士在读的申请者,也会考虑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本科生。现在在读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申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硕士学位,大陆的申请者中比较倾向于北大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来自清华,复旦,北师,武大,中国学生如果有海外的经历,也会有很大的加分。另外,这个项目强烈建议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掌握一门欧洲的语言,如法语或德语,项目还可以给即将入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在即将入学的那个暑假学习一门语言。 2.Harvard University Ph.D.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哈佛的东亚研究系提供两个博士项目,东亚语言与文明(EALC)和历史与东亚语言(HEAL)。东亚研究系不提供硕士项目,如果想读硕士,可以选择区域研究下的东亚方向。东亚语言与文明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日本,和中国、日本、韩国文学;韩国和中亚历史(包括西藏);东亚佛教;与东亚艺术、电影、

文化研究。涉及到中国日本和越南历史的部分,在历史系也有研究。粗略的区分一下,一般情况下如果申请者研究的是1850年之前的历史,那么建议申请历史系,如果是之后的,那就可以申请东亚语言与文明。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项目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渴望更密集的程序语言的东亚历史研究的特殊需要。东亚研究系在读的学生大概有八十人左右,其中中国学生只有不到20人。 录取的中国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有很多本硕都是在海外读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哈佛读完区域研究东亚的硕士之后继续申请读博士。两个博士的项目都可以申请,历史与东亚研究项目更偏重于历史,如对历史更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申请这个项目,对于将来做历史系的教职很有帮助。总体来说竞争都比较激烈,每一年要从全球将近一百五十名申请者中选择十名左右。 3.University of Chicago PhD in East Asi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芝加哥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明博士项目开设于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下面,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一直居于学术最前沿,以创新的人文方法研究中国、日本与韩国的历史及现状,主演研究方向是在语言文学,另外会与艺术史、历史、电影、文化及宗教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交叉。教授们的研究领域很广,从古文字学到当代电影研究都有涉及。项目的前两年都是上课,一年要修九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以选修别的院系的课,学习语言的话,学生甚至有机会在东亚的一些国家学习。项目内总共有35名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有13名左右。 芝加哥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明博士项目也比较倾向于有一定科研经历的硕士研究生,也有一些科研经历丰富的本科生也能拿到录取,但是竞争很激烈。项目对于托福的要求是104,单项不低于26。录取的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有海外的学习经历,清北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但是如果是非清北的学生,建议通过硕士的项目过渡一下再申请。被录取的学生的本科院校还包括上海大学,武汉理工,人大和北外等,这些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拿到硕士学位以后才继续读的博士。 5.Columbia University PhD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东亚经济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2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2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世界背景 (2 1 世界经济一体化 (2 2 区域经济集团化 (2 3 东亚区域内国际分工体系由产业间分工模式向产业内 (2 4 东亚区域内贸易互补性逐渐增强 (2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 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非经济约束条件 (3 (1主权因素 (3 (2宗教文化因素 (3 (3历史因素 (4 2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问题 (4 (1美国因素 (4 (2东亚内部的主导权问题 (5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途径 (6

(一切实深化东亚地区的经济互利合作,使东亚成为命运密切相关的 “经济共同体” (6 (二不断增进东亚各国直接的政治互信,化解彼此的利益纷争 (6 (三积极倡导“和谐东亚”的理念,逐步形成“东亚意识” (7 (四理性务实地确定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将“东亚自由贸易区” 的理想化为现实的图景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东亚经济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07财务管理专业学生XXXXX 指导老师XXXXX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特征,但是与北美和欧盟相比,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却远远落后,毫无疑问,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缓慢步伐已经成为了东亚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间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本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多个障碍因素,其中包括东亚国家的主权偏好、宗教文化因素、历史因素等非条件因素和美国作为区域外力量的巨大影响以及地区经济主导国家缺失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前景途径。 关键词:东亚经济一体化主权偏好文教文化历史经济主导 Factor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Student major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Name Zhao Jifeng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李光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料21世纪初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并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区域是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的地域空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象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常见的区域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经济特区等等。在这些区域中,既有跨国的,也有几个国家各自一个行政区的组合,还有一个国家内为特别目的设立的区域等等。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作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应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 一体化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此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探讨也就开始了。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定义,经济学家艾尔·阿拉格(AiiM·EL-Agrua)有过这样的描述:“到了1950年,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这一名词(区域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一项明确的定义,特别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今天这个名词的用法也仅限于一含义。更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整合能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的协调的机制。后者完全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A.Balassa)在其名著《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书中对“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也做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a process),又是一种状态(a state of affairs)。就过程而言,它包括采取种种措施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别的消失。”(3)巴拉萨的这一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经典性意义。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基本上围绕着“过程”和“状态”而展开的。 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1月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从此,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纸概念,而是有丰富实践的实体,从而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柯森(Victoria Curson)在1974年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他把一体化“过程”的理解为趋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把一体化“状态”理解为业已一体化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4)经济学家彼得·林德特给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对此,经济学家彼得·罗伯逊(Peter Robson)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

东亚文化研究及专业介绍(世毕盟留学)

多份资源,多个选择。 一线院校当然有普林斯顿,耶鲁,哥大,宾大,杜克等。像UVA, UCLA, UCB 也都有开设,只是专业侧重点有不同。 1.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开设了有关亚洲文化相关的两个专业: 专业1. East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Ph.D)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artandarchaeology/grad/eastasian.pdf 普林斯顿大学开设艺术与考古学的目的是培养将来能够胜任大学级别,博物馆馆长,以及其他视觉设计领域的学生出来做教学与研究的。这儿除了东亚艺术与考古还有经典艺术与考古,拜占庭和中世纪艺术,伊斯兰艺术及考古,非洲艺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艺术,当代艺术,还有美国文化和摄影历史,所有时期建筑史的发展等等等等。 东亚艺术与考古学,该专业普林斯顿大学仅提供PHD学位。专业的授课是由东亚研究与艺术与考古学系共同开设的,致力于研究中国或者日本艺术与考古学。这个program的目的在于利用艺术与博物馆training的历史把中日文化融合起来。该program比较强调去发展学生做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申请中国艺术与考古学的童鞋们需要在古汉语和标准现代汉语方面有比较好的运用能力,也得掌握日语阅读的能力。如果申请的是日本艺术与考古学则需要出示古日语和/或者kanbun的语言测试成绩,根据童鞋们申请专业研究方向而定,还要掌握现代日语,还有中文和European Language的阅读能力。

该系申请: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artandarchaeology/grad/application/gradapp.pdf 打开连接之后,最下方有专业链接,online application链接,各位童鞋可以自行打开查看。普林斯顿大学非常欢迎申请者在申请季deadline到前和学校的Diane Schulte联系,索取和faculty和就读学生的appointment。dschulte@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 专业2. East Asian Studies (A.B. / Ph.D)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 东亚研究East Asian Studies是我们要讲的相关第二个专业。这个program给希望进行海外学习,或者继续研究的硕士以及本科生提供经费。同时它也提供给专业是传统学科的本科生学习东亚语言与文化的证书课程。 在East Asian Studies 这个program的专业链接上,官方指出该program是一个校内相关院系和东亚研究的umbrella organization联盟组织。它的members来自各个院系,例如人类学,艺术与考古学,比较文学,东亚研究,经济学,历史,政治,宗教,社会学,甚至伍德罗威尔逊公公与国际事务学院。该program也在财力方面支持,组织和东亚研究相关的讲座,会议,举办相关活动等。 关于申请: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gradschool/admission/applicants/deadlines_fees/ 1. Deadline: Dec. 1 Notification: Mar.15 Acceptance: By Apr. 15 2. Application Fee: 90刀 3. 申请方式:网申 4. 推荐信:3 5. 成绩单:要求Final Transcript原件 6. 个人陈述:内容有要求,详见以下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gradschool/admission/applicants/applying/statement/ 7. GRE成绩要求申请季Dec.1之前的,超过12月1的成绩不接受。 8. TOEFL/接受IELTS (建议100+/7.5+)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伯克利开放的相关专业有: 专业1.亚美研究Asian American Studies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programs/aas.php 专业2.亚洲研究Asian Studies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gas/ 专业3.东亚语言与文化East Asian Languages & Cultures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世界地理(一)——亚洲概述、东亚和日本、东南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至今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世界经济“三极”。据此回答1~4题: 1.就国内条件而言,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 A.紧缩军事开支B.加速设备投资和更新 C.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D.充分发挥岛国优势 2.日本的工业向其国土南北两端发展的原因是 A.南北两端有丰富的能源B.南北两端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C.南北两端农业水平高D.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3.有关日本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民多采用大型农业机械②精耕细作,单产很高 ③侧重发展水利和生物技术④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日本的气候表现为 A.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B.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夏季日本海沿岸多雨,冬季太平洋沿岸多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 C.土壤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 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土壤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降水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9.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东亚和日本教案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本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一)位置范围:(板书)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 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_____海相望,东部直接临__ __洋, 4.范围 领土:由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地壳不稳定多_______。 3.海岸线_____,多优良港湾。

(完整版)世界区域地理_东亚与日本_练习题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 一、选择题 1.东亚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高差较大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狭小②森林资源丰富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船队一般是冬季出发,夏季返回,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赋税在秋季征收 B.遵守朝廷有关规定 C.利于绘制海图 D.利用季风 5.东亚五国的首都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乌兰巴托、首尔、平壤、东京 B.乌兰巴托、北京、平壤、东京、首尔 C.乌兰巴托、北京、首尔、平壤、东京 D.乌兰巴托、北京、平壤、首尔、东京 6.日本本州岛沿海的工业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B.横滨、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 C.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 D.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 7.读右图,P区域所在的是()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中亚 8.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9.与中国接壤的东亚国家的首都有() A.平壤、乌兰巴托、首尔 B.平壤、首尔、东京 C.莫斯科、平壤、乌兰巴托 D.平壤、乌兰巴托 10.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深受海洋影响,属于冬温夏凉、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部夏初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 D.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 11.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筑波在() A.京滨工业区 B.濑户内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严寒,气温约在零下40度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2-13题: 12.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13.王教授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右图为120°E经线的一段(图中斜线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经线经过()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⑤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5.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美国东亚研究专业介绍(世毕盟留学)

美国东亚研究专业介绍(世毕盟留学) 东亚问题是伴随着东亚奇迹和东亚现代化的发展的脚步走上世界舞台的。东亚问题引起学术界关注从时间上来说应该是70年代,对此台湾学者萧新煌指出,从70年代以来,东亚的发展经历越来越成为社会科学界所注意的一个焦点,尤其是那些对发展研究感兴趣的团体。由此引发了研究东亚的热潮,因为他们急于把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某种方式传输到发展中世界的其他地方。研究者们把东亚的成功经验及一些发展特点概括为东亚发展模式。 一、东亚文化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东亚文化是东亚地区人们相似心理和相似思想的表现。一方面,它包含着东亚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有着相似的愿望、要求、态度、认识和行动,这构成东亚文化的主流;另一方面,自东西方接触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浸染东亚地区,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东亚以极深的影响。因此,东亚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 二、国外东亚学的研究重镇当属美国 据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东亚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于子桥教授统计,到1970年代初,美国能够颁授东亚语言和研究专业学位的大学106所,可以授予亚洲研究的学士学位机构(含加拿大)有147个,硕士以上学位40个,其24个可授予东亚研究的博士学位,但只有以下8所大学可以授予东亚语言(汉语、日语)和东亚研究的博士学位并且有超过20个全日制研究生: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华盛顿大学。 更主要的是,在这些学校及其它学校,有相当大的难以计算的一部分学位是以东亚为研究对象,但却被授予了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其它学科的学位。 美国设有东亚研究中心的大学有哈佛大学(1955年创立)、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堪萨斯大学、南加州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斯廉大学等。 其中美国东亚学研究的最大重镇可能要算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它创立于1955年,原为东亚问题研究中心,1961年改名东亚研究中心,1997年再易名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这与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今又与日本研究中心、朝鲜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整合为东方研究中心。 美国东亚研究还有一个重镇是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埃德温?赖肖尔创立的埃德温?赖肖尔东亚研究中心。 留学美国,东亚研究系在美国存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最早称为汉学系。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系是在美国出现的最早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学术部门,创建者是一位来自19世纪末中国广东的苦力劳工。他用毕生的积蓄和心血在这所闻名于世界的名校里开办了肩负弘扬和交流中国历史文化的汉学系,并且启动了中国学研究基金。20世纪初,很多欧洲的汉学家以及中国本土的大学者相继留居美国进行汉学研究,例如德国的福尔克、中国的赵元任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国学名家冯友兰、胡适、徐志摩等也都曾经在哥大、哈佛等著名学府的汉学系求学或者任教过。从此东亚研究系在美国各个大学传播开来,到了20世纪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有一百多所大学颁发东亚语言和文学的专业学位。 三、美国东亚研究专业前景 东亚研究毕业生的工作机会非常广阔,能够胜任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例如大学教授,学术研究工作,行政助理,咨询顾问,语言教师,记者等等。由于顺利修完东亚研究的课程要求很强的写作和分析能力,所以实际上东亚研究对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要求特别高。这个专业对“多文化意识”(Multicultural Awareness), “辩证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以及“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 Thinking)的训练也是极为透彻而高效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完东亚研究的课程后基本上都具备很完善的多元文化的素质以及超群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四、美国东亚研究专业费用 东亚研究专业一年的学费大多在两万多美元,少数学校高些,比如众所周知学费很贵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年学费三万多。如果经济能力有限,也可以选择学费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_兼论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

《财贸经济》2007年第3期Finance &T rade E conomics ,N o 13,2007 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 3Ξ———兼论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 曹 亮 内容提要:美、日等国后发优势成功运用的历史与后发优势的发挥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关于后发劣势问题的讨论。本文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由于当代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和路径依赖等因素使得后发优势的发挥显得越来越困难,而先发优势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运用先发优势理论研究我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问题,指出中国的战略定位就是在技术的先发优势方面不能继续拉大与日本的差距,同时在制度的先发优势方面要保持必要的领先地位以便减轻在技术先发优势方面中国目前的劣势。而相应的战略选择就是采取必要的国家干预主义,集中优势资源争取技术创新和制度规则制定的先发优势。 关键词:先发优势 后发优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 战略定位和选择 作者简介:曹 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430074。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07)03-0024-05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部落后国家不断通过模仿技术和制度,追赶领先国家,甚至超越原来的领先国家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德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并超过了当时的英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日本通过后发的技术模仿与创新 实现了经济的腾飞。①这些惊人的历史重现曾引发了理论界对后发优势乐此不疲的探讨。问题在 于为何日本没有像历史上的美国超过英国那样在当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经济经历了所谓的“失去的90年代”。同一时期,即使在一个很高的增长起点上,美国经济却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一度被津津乐道的以日本为典型研究对象的后发优势理论一时间失去了依托。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笔者的思考———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后发状态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革命浪潮下,仅仅依靠后发优势已经是远远不够了,还要追求必要的先发优势(head start advantage )。 与此同时,面对世界其他地区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近几年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在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同时保持自己的经济和社会长久的高速增长和发展,关键取决于中国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和选择,这正是本文在讨论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后发优势 Ξ①请参阅Freeman 和S oete (1997),Freeman 和Louca (2001)。 本文是在曹亮的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成果,同时为湖北省科技厅攻关课题《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部崛起》(2006AA412C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显著特征,至2011 年,中国已经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由贸易区,已签署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经济一体化代表性理论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现状进行评述,最后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一体化;综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拓展,各国集团与宏观经济主体的区域合作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初级形态,也是一种局部性的全球化,自此过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本文将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作出回顾与评述。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界定: 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界定,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意见。主流表述如下: 从手段角度,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 从状态过程角度,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差别的各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其表现为各国间的各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的消除。 从目的角度,应定义为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共同繁荣等等。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该理论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强调自由贸易可以给各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同盟内部的关税减免,必然导致成员国的福利增加,就世界范围而言,总体福利也是增加的。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在其著作《关税同盟理论》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并认为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国以及外围集团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体得益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最终结果。继维纳之后,米德、维纳克、科登等人在其基础上提出了3*3模型,后经麦克米兰、麦克兰和劳埃德对该模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除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效应外,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还包括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等。此外,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会对成员国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是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以及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

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217410018.html, 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比较研究 作者:肖雪刘洪愧 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5期 摘要:地区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章从价值链长度和位置、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主要经济体出口的国外增加值中的比重角度,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展开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价值链中的地位呈现此消彼长关系;日本最初处于唯一中心地位,而中国的地位很低;但是日本的地位不断下滑,而中国的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中国与日本有基本同等的地位,都是东亚价值链中心国家;未来中国可能超越日本,成为东亚价值链唯一中心国家。学者需总结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价值链中地位转换的原因和教训,从而促使中国的地位继续提升。 关键词:东亚;价值链;增加值贸易;世界投入产出表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对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各类文献不断涌现。其一,各类型跨国或者世界投入产出表被构建出来。早在2013年,OECD和WTO就构造出世界投入产出表,且公布了增加值贸易数据库。欧盟等机构也开发出包括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此外,联合国贸发会(UNCTAD)、普渡大学、日本等分别构建了跨国投入产出表。其二,多种增加值 贸易分解框架被构建出来,对世界投入产品表进行分解以追踪增加值贸易(Koopman et al.,2014;Wang et al.,2013)。其三,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学界对有关GVC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例如构建出反映一国在GVC中参与程度和位置的指标,研究GVC的经济效应,如对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技术进步等的影响。国内学者较多研究中国在GVC中的参与程度、位置演变、地位变化、经济效应,并对比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在GVC中的异同。 然而,学者们却忽视了对地区价值链的研究。地区价值链是GVC的雏形,随着生产的垂直分工由地区内延伸到全球,“地区价值链”才升级成为GVC。促使地区价值链向全球价值链 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进步、高速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各国出口导向型贸易和产业政策的出台等。刘洪愧等(2015)则从新兴经济体的作用角度论述GVC兴起和发展的原因。由于地区价值链是GVC的源头和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助于厘清GVC的微观结构。当今GVC格局主要包括东亚、北美和欧盟三大地区价值链。东亚价值链是最早兴起的地区价值链,其中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东亚价值链中具有中心地位和作用,中国则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开始崛起。

Pangea的东亚重建

“Pangea的东亚重建”重大项目指南 Pangea是地球历史上最年轻的超大陆,它的主体是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在~250Ma拼合而成,其重建位置有大量可靠的地质、古地磁和古生物证据,因而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认可。然而,东亚陆块群在Pangea的古地理位置及其与Pangea主体的关系却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绝大多数重建方案认为,东亚陆块群在220Ma之前时仍游离于Pangea主体之外,没有成为Pangea 主体的一部分。这些重建方案主要是基于上世纪90年代前的研究资料,并没有考虑我国学者近年来有关东亚主要陆块及其之间碰撞造山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位于东亚陆块群的核心地带,是Pangea 东亚重建的关键地区。而且,与Pangea聚合密切相关的中亚造山带、中央造山系和古特提斯构造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境内,它们是东亚陆块聚合的主要边界,也是我国矿产资源和能源分布的密集区,更是东亚陆块在Pangea重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集成现有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我国地域优势,联合多学科领域精干力量,开展“Pangea的东亚重建”研究, 构建东亚陆块群在Pangea聚合期间的时空格局与过程, 认知微陆块聚合的独特演化特征及超大陆周期性聚散的机理。 一、科学目标 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以具备超大陆研究基础的年轻学术团队为基础,通过对中亚造山带、中央造山系和古特提斯构造带关键地段的研究,全局性阐明东亚主要陆块最终相互聚合的时空结构及其与Pangea主体的关系,构建Pangea超大陆东亚重建的新方案,建立Pangea东亚重建的动态演化模型,从而探索超大陆周期性聚散机理,以丰富板块构造、推动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 二、研究内容 围绕上述科学目标, 在集成升华现有研究资料基础上,针对有限目标开展如下研究: 1.关键地段聚合位置与拼合时间的厘定 (1)通过对中亚造山带中东段典型地带的多学科研究, 重点厘定华北与西伯利亚陆块的碰撞位置和拼合时间、及鄂霍茨克海的属性与影响范围,以回答古亚洲洋最终闭合过程及华北-塔里木陆块是否在Pangea裂解之前与西伯利亚陆块拼合。 (2)多手段限定塔里木-柴达木和羌塘陆块沿中央造山系中西段的最终聚合位置与时间,并与东段秦岭-大别-苏鲁的研究结果相对比,阐明中央造山带东西段的穿时聚合特征,从而阐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拼接过程及现今中国大陆主体结构定型之方式。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一 【教学过程】 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E,位于东半球。 N~N,位于北温带。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现状和前景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现状和前景 摘要 国际经济合作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国,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更加密切,各国都在适应和利用这个大趋势在毗邻国家之间建立多样的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或建立关税同盟。作为全球性经济组织重要补充的多样化区域经济组织,是走向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与“10+1”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步入体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针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对话机制现状以及美国方面的插手、日本方面的因素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的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重点放在了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上,文章还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做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现状; 措施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world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20th century since the 80's, with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weeping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ies and closer cooperation, every country in the adaptation and use of the general trend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a variety of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igned a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ustoms union. As a glob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s moving towar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links is essential.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to join the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the region seek to exp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enhance the economic growth potential. East Asia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 attention, "10 +3" mode and "10 +1" pattern of the emergence of East Asia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system in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dialogue mechanism in the status quo, as well as the U.S. hand in the matter, as well as the Japanes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issue and so many surveys and studi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 the The article also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need to do the relevant research.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Status quo,Measur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