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学号、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表达运用(21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

A.红绡(shāo)险衅(xìn)迍迍(dūn)岁在癸丑(kuí)

B.龟裂(jūn)修葺(qìè)莞尔(wǎn)期功强近(jī)

C.浸渍(zì)乳媪(ǎo)谂知(rěn)倜傥非常(tìdǎng)

D.逶迤(wēi)(yí)先妣(bǐ)圜墙(yuán)呱呱而泣(g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关隘婉啭谷粟褪皮B.抵压文身亲睐斑斓C.蛊惑罪孽摩擦厮守D.旋涡过份踌躇碟血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此是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4.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B.大母过余曰过,指责

C.犹有所待哉待,期待D.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6.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流俗之所轻也

C.且勇者不必死节

D.而后乃今将图南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4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

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

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旧唐书·高适传)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A.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薄:

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恤: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幸:

D.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气质自高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文王拘而.演周易

D.盛称之于.上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10.高适“窥察洞明”具体有哪三种表现:(3分)

(1)

(2)

(3)

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3分)

(2)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4分)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3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8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从意境的角度,赏析“隐隐飞桥隔野烟”一句。(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四、默写(8分)

13根据课文默写下面的句子。

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②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③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④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7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瑞

①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准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②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

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准河风流还是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准河可以流出诗歌。

③后,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准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④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准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⑤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准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形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⑥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准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⑦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散文选刊》)

14.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15.理解第②节中画线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

16.简要分析文章第⑥小节中画线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5分)

17.文章题为“秦淮河上寻桨声”,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

②“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③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

④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

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18.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9.作者认为“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具有无限魅力”,请根据文章第③节,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20.根据文意,理解标题中“纯粹”的含义。(3分)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他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C【解析】A项错在“鄙人”,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B项错在“璧还原物”,

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语

是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合语境。5.D 6.B 7.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8.薄:轻视、恤:顾及、幸:帝王到某地、短:动词,说某人的短处。

9.C(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后一个“以”是连词,表承接;B前一

个“因”是连词,意为“于是”,后一个是介词,意为“借助”;C项两个“而”都是承

接连词;D项前一个是“在”,后一个是“比”。)

10.(1)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2)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3)以国家

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11.(1)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用乞讨满足自己生活。(得分点:客于:介词结

构后置。求丐:乞讨。自给:满足自己的生活。)

(2)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得分点:且:

况且。节:权力。宁:难道。拔:战胜。)

(3)房子一共遭遇四次大火,能够不被烧毁,大概有神明庇护。(得分点:凡:一共。得

不焚:被动句。殆:大概。)

参考译文: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

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

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

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

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

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

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拜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谒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众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于璋,并斩杀他。玄宗感怀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高适回京做刑部侍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

三、古诗鉴赏(8分)

12.(1)诗句选用了“飞桥”“野烟”两个意象(1分),描绘了云烟缭绕,飞桥隐现的画面(2分),营造了幽深朦胧的意境,可谓佳妙。(2分) (2)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巧妙化用“桃花”的典故(或借用“桃花流水”的景象和“问”“寻”等行为)(1分),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的世外生活的向往。(意思相近即可)

四、默写(8分)

13.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③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

14.引出文章所要描定的对象--秦淮河;说明秦淮河自古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增添了文章诗意。(答出两点即可。)

15.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注意“文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