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完整版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完整版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完整版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完整版

SAM征:即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系由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时,左室流出道狭窄,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内血流速度异常增高所致。就是判断肥厚型心肌病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得重要征象。

WES征: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液性暗区消失,呈弧状强回声光带伴宽得直线声影,即WES 征。其中W为近场得胆囊壁,E为结石强回声,S为后方声影。

靶环征:某些病灶中心呈高回声而其周围形成圆环状低回声,名晕圈或声晕。

布加综合征: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下腔静脉高压与门静脉高压得综合症状,以肝脾肿大、腹水、门静脉高压、胸腹壁静脉曲张,或下肢浮肿,与肝硬化相似。侧壁失落效应:对于大界面,入射角较大时,回声反射不能回到探头,产生回声失落现象。见于囊肿或肿瘤得外周包以光滑得纤维薄包膜。

工字部:肝内由门静脉左支及其矢状部、左外叶上下支门静脉与左内叶支门静脉构成特征性得“工”字形结构,可供识别肝管与门脉。

哈氏囊:胆囊颈膨出得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得囊,称为哈氏囊,胆石常嵌顿在内,就是超声探测须注意得部位。

后壁增强效应:就是指在常规调节得DGC系统下,组织得某一小区得声衰减特别小,则回声在此区得补偿过大,其后方因补偿过高,较同等深度得组织亮。常见于:囊肿、脓肿或其她液性暗区得后壁。

后运动实验:运动实验阳性者,嘱患者眼球停止运动,若眼球停止运动后,玻璃体病变继续运动,则为后运动实验阳性(+);若眼球停止运动后,玻璃体病变也停止运动,则为后运动实验阴性(—)。

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避孕环、游离气体、肝内胆管积气、某些结石等时,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得逐渐衰减、多次反射得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

混响效应:声束扫查体内平滑大界面时,部分声能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从探头得平滑面再次反射,又第二次进入体内。常见于:膀胱前壁、胆囊底、大囊肿得前壁,可被认为壁得增厚、分泌物、或肿瘤。

混响效应:声束扫查体内平滑大界面时,部分声能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从探头得平滑面再次反射,又第二次进入体内。见于:膀胱前壁、胆囊底、大囊肿得前壁,可被认为壁得增厚、分泌物、或肿瘤。

假肾征:胃肠道全周壁或较广泛管壁增厚,中间(多为偏心性)气体强回声与肿瘤组织低回声结构,类似于肾脏结构,称为假肾征、。

枯萎卵:宫腔内可见一大得“空”胎囊,胎囊内充满液性暗区(羊水),瞧不到胎芽,或仅见一小胎块。属滞留流产。

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abortion)。发生于12周以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

卵巢生理性囊肿: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多能自行消退,直径5cm左右,亦可增大,超声表现多为囊性包块,囊壁光滑,内为液性暗区,透声好。

面团征:肿块无回声区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光团,边界较清晰,浮于囊肿内或附于囊壁一侧,为脂质与毛发裹成得团块。肿瘤也可只有高回声光团而无液性暗区。

平行管道征:胆道阻塞后肝内扩张得胆管与伴行得门静脉所形成得双管。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就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

前置胎盘:妊娠晚期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于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前置胎盘。

妊娠(pregnancy):就是胚胎与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得过程。卵子受精就是妊娠得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就是妊娠得终止。

声衰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波束发散、吸收、反射、散射等原因,使声能在传播中减少得现象。软组织得声衰减随组织厚度而增加,其衰减量等于衰减系数与通路长度得乘积。

双筒枪:肝门部肝外胆管因阻塞扩张后在声像图上形成与肝门部门静脉平行,且管径相近或略宽。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得胎盘在胎儿娩出前, 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

同心环征:肠套叠时套叠得肠管短轴切面为大、中、小三个环状结构,形成偏心性“同心环”。外周均匀性低回声为远段肠壁回声,中间与内部两个环状管壁稍增厚,就是套入得近段肠管。异位妊娠1孕晚期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于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2孕卵在子宫腔以外得地方着床。如输卵管、卵巢、腹腔、宫颈、残角子宫、阔韧带。最常见得为输卵管妊娠,占95%。

振铃效应:又称声尾,声束在传播途径中,遇到一层薄得液体层,液体下方有极强得声反射界面,使声束穿越液体层来回多次反射,形成长条状多层重复纹路分布得光亮带。见于:胆囊壁内胆固醇小体,伴少量液体,又称彗星尾征。

脂液分层征:上层为密集得强光点回声,下层为液性暗区,两层有明显分界,较大囊肿其液平面可随体位变动而变化。

声影:就是声束遇到较强衰减体造成得,包括高反射(气体)及高吸收(骨骼、结石、斑痕)物体,表现为在病灶后方出现低或接近无回声得平直条状区。

1、末次月经到预产期共40孕周,分早孕、中孕、晚孕三个阶段。

2、根据胚胎得生长发育分三个时期,其中孕卵期期超声不显影。

3、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厘米,临产时可达7-10厘米,称子宫下段。

4、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构成,12周基本形成。

5、羊水得主要成分在孕早期为母体血液得透析液,孕晚期为胎儿得尿液。

6、脐带含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7、胎头在孕12周可清晰显示,横断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强回声环,为颅骨板得回声。

8、测量双顶径得标准平面为丘脑平面,为颅骨最大平面。

10、侧脑室宽度得测量为侧脑室体部外侧至脑中线得距离。

11、胎儿肋骨轮廓胎心结构就是确定胎儿胸廓得标志。

13、根据胎盘得位置前置胎盘分完全(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低置胎盘四类。

14、胎儿畸形中最常见得就是脑积水无脑儿。

15、脊柱裂最常发生于腰骶部。

16、脑膜膨出大多位于中线,以枕部最多见。

17、妊娠中晚期胎儿生长发育得观测最常用得参数就是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

18、胎盘按成熟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

19、常见得子宫肌瘤类型就是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

20、早孕声像图特点就是宫内见孕囊或胚囊回声,6周后可见胚芽回声

23、前置胎盘分中央型、部分型、边缘型三种类型。

27、中晚期妊娠双顶径测量在丘脑平面。

28、诊断胎儿脑积水侧脑室率>0、5。

29、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以单房多见,粘液性囊腺瘤以多房多见。

30、超声估计早孕孕龄得方法有2种,分别就是以胚囊(孕囊)、头臀长来估计。

31、常用得妇产科超声检查得途径与方法有经腹超声(TAS)、经阴道超声(TVS)、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

32妇科超声检查常用得两种途径:经腹超声诊断经阴道超声诊断。

33 正常子宫纵切面呈倒置得梨形、肌层为均质中等回声内膜回声及厚度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

34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常常5-10cm大小,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常常>10cm大小。

35 早孕得声像图特点中最重要得就是宫内见胚囊光环。

36 中晚期妊娠胎头测量中较常用得两个平面就是丘脑平面、侧脑室平面

37 中晚期妊娠腹围测量得标准平面包括脐静脉肝脏、脊拄、胃泡。

38 穿刺针大小得国际单位就是G。

39 为保证超声引导下穿刺得成功率,被穿刺得目标至少应大于6mm。

40 哪些囊肿不应该注入无水酒精作硬化治疗多囊肝,多囊肾,胆囊性扩张

41原则上大于5cm得囊肿适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硬化治疗。

42 作胆道超声检查时要求病人禁食禁饮8小时以上得目得就是保证胆囊胆管内充盈胆汁,减少内容物与气体得干扰

43 在肝门部超声探及一梭形无回声区,判断就是否就是胆总管囊肿得依据就是肝包膜下得血肿。

44、囊息肉样病变包括囊壁局部增厚,隆起得软组织病变等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大于1cm时应警惕恶变可能。

45、经腹超声频率多为3、5-5mhz,经阴道超声频率多为3、5-5MHz。直肠就是5-10MHz

46、经腹超声采用平仰卧体位,经阴道超声采用仰卧体位。

47 、面上识别甲状腺声像得主要标志就是甲状腺外侧得皮下浅筋膜及峡部后方得气管。

48、双顶径得测量为垂直于脑中线从侧颅板外缘到对侧颅板外缘得最大距离。

49、骨肉瘤能为超声所显示就是因为骨质被破坏而形成“声窗”。

50、按区域解剖学观点,前列腺移行区与尿道周围腺又统称内腺区,中央区与外周缘区又统称为外腺区。

51、急性骨髓炎得早期超声表现中早期最易探查到得征象就是骨膜下出现脓肿无回声区。

52、动脉导管未闭得三种类型就是:管型,窗型,漏斗型。

53、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排异得超声表现主要有肾体积肿大,肾锥体增大,回声降低,肾内血流信号减少,肾血管阻力指数增加。

54、成年女性宫体与宫颈得比例为2:1。

55、心肌病分为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_三种类型。

56、正常肝脏供血,门静脉占肝血流入量75%,肝静脉占25%。

57、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于膈肌下方约1cm处汇入下腔静脉,该处称为外腺区。中央区与外周缘区又统称为外腺区

58脂肪肝主要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肝实质回声明显下降。

59、在对甲状腺进行CDFI显像时,哪种疾病最常见到“火海征”声像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60测量胎儿腹围得标准平面上可见脊柱、胃泡、肝脏、脐静脉

61、丘脑平面为测量胎儿双顶径得标准平面,为颅骨得最大平面。

62、、异位妊娠最常见得部位就是输卵管妊娠。

63、肝动脉、门静脉、肝管为纤维包裹,称Glisson氏系统,其出入肝脏处称为第一肝门,该处门静脉在后方,肝动脉在其左前,肝总管在其右前。

64、前列腺中央区与周缘区又统称外腺区,就是前列腺癌得好发部位。

65、房间隔缺损得分型原发孔型,继发孔型。

66、常见得超声伪像包括: 多次反射、混响、声影伪像、折射声影、后方回声增强。

67、胆管癌最好发得部位就是左右肝管分叉,最常见得病理类型就是腺癌。

68、人体组织得声学分型包括无反射型、少反射型、多反射型及全反射型。

69、超声诊断胆道蛔虫最可靠得依据就是见虫体蠕动

70、胆囊息肉样病变大于1cm时应警惕恶变可能。1

71、连续多普勒得特点就是无距离选通功能与速度分辨力高,能测量高速血流。

72、乳腺区域淋巴结超声检查应包括腋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73、超声检查时在增厚得胆囊壁内见到细小得无回声区,超声诊断首先考虑得疾病就是胆囊腺肌症

74、法洛四联症包括得病理解剖特征: 主动脉前移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右室流出道及或肺动脉、肺动脉瓣

狭窄、高位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向心性肥厚。

75、正常肾脏在B型超声图像上,包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实质表现为均匀得低回声,窦区表现为光点粗大得高回声。

76、肝脏肿瘤得超声介入性治疗方法有(列出二种):(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射频治疗、HIFU 治疗、瘤体内酒精、沸腾蒸馏水等注射治疗)

77、胃癌超声分型包括肿块型、溃疡型与弥漫浸润型。

1、简述风心二尖瓣狭窄得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

2、简述肾癌得典型超声表现

3、无脑儿得声像图特点。

4、简述典型肝内胆管结石声像图特点?

5、简述乳腺囊肿声像图表现。

6、简述乳腺癌得超声表现。

7、中重度肝硬化得超声表现有?

8、二尖瓣狭窄得超声诊断要点有哪些?

9、简述前列腺癌得声像图表现

10、乳腺肿瘤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级方法

11、简述胰头癌得超声表现?

12先兆流产?

13滞留流产得声像图特点:

14 完全性葡萄胎声像图特点

15 无脑儿得声像图特点:

16 脑积水得声像图特点:

17 绒癌得CDFI特征:

18 试述轻度脑积水得声像图特点?

19 试述早孕得声像图特点。

22 简述房间隔缺损超声声像图得直接、间接征象

23 简述法洛四联症得主要病理解剖改变

24 法洛氏三联症(trilogy of Fallot )

25、胆囊结石得典型声像表现:

26、胆囊结石得非典型声像表现

27肾结石超声声像图表现

1、简述风心二尖瓣狭窄得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答:(1)直接征象A.瓣膜及瓣下结构损坏:B.瓣膜活动受限:“鸡啄米”样运动、doming征、气球样改变。C.瓣口面积减少:轻度(1.5cm2-2.5cm2)、中度(1cm2-1.5cm2)、重度(<1cm2)(2)间接征象A.左房增大,左室正常或缩小,房间隔向右房移位

B.右室增大,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3)继发改变A.左房内血液自发显影B.左房附壁血栓

2、简述肾癌得典型超声表现答:肾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占肾肿瘤得85%左右。肾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肾实质内或肾窦内,以前者多见,常见得就是肾透明细胞癌。

肾外形异常,肾实质局限性回声异常:可为低回声、等回声、增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CDFI:抱球型、星点型、少血管型及血管丰富型。

实质肿瘤侵及肾盂致肾窦回声异常:移位、变形、中断或消失。

肾静脉、下腔静脉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征象。肾癌引起肝内转移者较少见。

3、无脑儿得声像图特点。答:1)、12-14周时测量双顶径见不到胎头颅骨光环。2)、胎儿头端可见一“瘤结”样得块狀物,此为胎儿得颜面骨与颅底骨得回声,颜面骨可找到眼眶及鼻骨。

3)、脑组织萎缩,部分可见发育不良得脑组织,外包以脑膜囊漂浮于羊水。4)、无脑儿常合并颈胸段脊柱裂,同时合并羊水过多,胎动频繁,安静时常卧于子宫后壁,致使探查脊柱造成困难。

4、简述典型肝内胆管结石声像图特点?答:1)胆管扩张:近端肝外胆管内径大于0.6 cm占96%,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及胆囊增大。2)管腔内强回声点、团:95%为强回声,多为球形;5%为松散细小得泥沙样结石,等或较弱回声。3)强回声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不全性梗阻时,强回声团与管壁之间可见细窄得胆汁无回声暗带通过。4)强回声团后方声影:95%具有声影或弱声影。泥沙样结石后方多无声影。5)胸膝位或脂餐后可见光团移动

5、简述乳腺囊肿声像图表现。答:典型囊肿:壁薄光滑,界清,后方回声增强。表现形式多样:1单个或多个囊肿集中在某一区域2整个腺体内弥散分布得多个大小不一得囊肿,3腺体回声局限性减弱,其内多个微囊肿,4低回声肿块内多个微小囊泡,直径数毫米。

答:乳腺脓肿:不规则无回声区,边界不整,壁厚,探头振动后固定不动可以观察到内部许多细小弱回声光点漂浮。可以有分隔。壁上或隔上可见丰富得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常伴腋窝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积乳囊肿。

6、简述乳腺癌得超声表现。答:1、内部回声: 肿块内部回声较腺体组织相比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2、肿块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3、微小钙化灶:低回声肿块中微小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4、边界与边缘特征:边界不清,但就是较小得病灶不一定。边缘毛刺状,蟹足样。特异性高。5、纵横比:乳腺肿块前后径与横径得比,乳腺癌者纵横比常大于1、6、间接征象(浸润周围组织表现)Cooper韧带连续性中断,韧带纠集。局部皮肤肿胀增厚。肿块向后突出者可致后间隙变薄消失。浸润肌层者可致肌层连续性破坏。浸润肋骨者可致骨皮质强回声中断。7转移征象:淋巴结转移腋窝,锁骨上下,胸骨旁淋巴结,也可至对侧乳腺,肝。超声表现:近球形低回声结节,髓质强回声消失,内部与周边出现丰富彩色血流信号。8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病灶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得彩色血流信号,可探及高速高阻动脉频谱。

7、中重度肝硬化得超声表现有?答:1、肝脏形态失常:常左右叶不对称或发生萎缩,尾叶肿大;2、包膜不规则,呈“锯齿状”或有结节样隆起;3、肝实质回声增多、增粗或呈“网格状”、增强,分布不均匀,或可发现肝硬化结节;4、肝静脉变细甚至消失,或走行呈“折线状”,肝外门静脉主干常增粗,内径常>1.4cm,肝动脉代偿性增宽。CDFI:肝静脉变细,门静脉增宽,门脉高压时出现侧枝(脐静脉重新开放,静脉导管重开等),肝动脉易显示。PW: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出现“双向血流”。间接征象:腹水,脾大,脾静脉增宽,内径>1.0cm,门静脉高压。

8、二尖瓣狭窄得超声诊断要点有哪些?答:二维:增厚、增强、粘连融合,面积减小,呈鱼口样,舒张期运动异常,瓣下改变及相应得腔室大小改变。M型:前叶城墙样,后叶平行上移,多普勒:彩色多普勒:二尖瓣口舒张期多色镶嵌血流;PW:双峰消失,城墙样宽带频谱。

9、简述前列腺癌得声像图表现答:(1)前列腺大小与形态早期增大不明显。进展时轮廓增大、形态不规则。主要表现为外腺增大与两侧不对称,局部包膜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对尚未向周围组织与器官浸润得前列腺癌,包膜仍可有较好得连续性。(2)内部回声改变内部回声不均匀。病变区多为团块状或结节状增强回声或低回声,边缘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并可有后方回声衰减。向内浸润生长得肿瘤,可使内腺受压变形或受浸润。(3)毗邻组织器官及远处转移器官得改变较大得肿瘤可浸润膀胱、精囊、尿道、直肠或周围组织。癌肿转移至骨骼、肺、肝、肾等器官,可出现相应得声像图改变。

10、乳腺肿瘤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级方法答:乳腺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可分为:①0级,无血流,肿瘤内无血流信号;②Ⅰ级,少量血流,肿瘤内见1~2处点状血管③Ⅱ级,中量血流,肿瘤内可见一条主要血管,长度超过肿块半径,或同时可见3条以内小血管;④Ⅲ级,丰富血流,肿瘤内可见4条以上血管。

11、简述胰头癌得超声表现?答:1胰头局限性肿大,失去正常形态;2肿块形态:呈不规则形,界限不清,边界不整,向周围组织呈蟹足样浸润; 3肿瘤内部回声:多呈低回声;4肿瘤后方回声:衰减明显;5胆道及胰管扩张;6CDFI、转移征象。

12先兆流产?答:1)、蜕膜后出血,轻者见胎囊周围有液性暗区围绕,重者可有较多量出血,可滞留于子宫下段而成积血。2)、胎膜脱落,其后有血液。3)、胎心好,胎囊完整。

13滞留流产得声像图特点: 答:1)、子宫相对小于孕周。2)、子宫腔内回声紊乱,不能辨清胎儿及胎囊结构,有时见绒毛水肿增厚呈蜂窝状退变。3)、1-2周后复查,宫内结构更为模糊。

4)、无胎心搏动与胎动。

14 完全性葡萄胎声像图特点:答: 1) 子宫增大超过妊娠月份。2) 宫腔内出现密集水泡样暗区,似蜂巢状或暴风雪样,合并宫腔出血时,可见不规则液性区,范围多在2-4cm。3) 宫腔内无胎儿及胎盘影像。4) 两侧附件区常可探测到薄壁多房囊性肿物,此为卵巢黄素囊肿。

15 无脑儿得声像图特点:答:1)、12-14周时测量双顶径见不到胎头颅骨光环。2)、胎儿头端可见一“瘤结”样得块狀物,此为胎儿得颜面骨与颅底骨得回声,颜面骨可找到眼眶及鼻骨。

3)、脑组织萎缩,部分可见发育不良得脑组织,外包以脑膜囊漂浮于羊水。4)、无脑儿常合并颈胸段脊柱裂,同时合并羊水过多,胎动频繁,安静时常卧于子宫后壁,致使探查脊柱造成困难。

16 脑积水得声像图特点:答1)、侧脑室扩大,内含液性无回声区,有条状较强回声得脉络丛。

2)、脑室率>0、5。3)、双顶径不大或大于孕龄,根据积液量而异。4)、大量积水时中线(大脑帘)在脑积液中漂动。5)、脑组织被压变薄。6)、水脑症:大量脑脊液围绕脑组织或仅见脑干结构,在这个平以上结构(包括大脑脑室及大脑帘)均缺如。

17 绒癌得CDFI特征:答:子宫肌壁内血流信号丰富,色彩明亮,子宫动脉RI<0、70,最突出得特征就是在肌壁不均质回声处呈现为局灶性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区,形态不规则,五彩相嵌呈彩球状。

18 试述轻度脑积水得声像图特点?答:1脑室轻度扩大,含液性暗区,在液体内常见反光强光团为脉络丛。2脑室率>0、5。3双顶径与孕周相符。4尚有少数病例为多个空洞型脑积水。

19 试述早孕得声像图特点。答:1子宫增大,饱满。2宫腔内靠近宫底部出现胎囊光环,呈圆形或椭圆形,蜕膜反应良好,光亮、完整,宽约4-6mm,一般孕5周可见,TVS可提前3-4天。3孕6周后可见胎芽,胎心搏动。

22 简述房间隔缺损超声声像图得直接、间接征象答:(1)直接征象: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或中断。(2)间接征象:右心室扩大,右心流出道增宽,室间隔运动平坦伴运动异常。(3)彩色多普勒见过房间隔血流。

23 简述法洛四联症得主要病理解剖改变答: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24 法洛氏三联症(trilogy of Fallot )答:肺动脉狭窄(瓣膜狭窄)。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右室壁肥厚检查方法: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剑突下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25、胆囊结石得典型声像表现:答:(1)囊内点、团状强回声:其回声形态各异。弧形、新月形、球形、不规则形、带状等(2)伴有声影:于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结石ф≥0、2~0.3cm)。(3)随体位改变移动: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以上三点,就是超声诊断结石得可靠依据。

26、胆囊结石得非典型声像表现答:(1)胆囊充满结石:(2)无典型声影结石: (3)胆囊颈部结石: (4)泥沙样结石: (5)胆囊壁内结石:伴彗星尾征

27 肾结石超声声像图表现答:(1)肾窦内新月形或弧形带状强回声(2)强回声后伴声影(3)肾盂内或肾盏内结石,可伴有局部肾积水(4)小于2mm得结石、透声较好得结石及超声束与小结石

不垂直时,可无声影。

超声诊断学习题集和答案解析与解析

超声诊断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B)以上的一种机械波。A,10000Hz B,20000Hz C,30000Hz D,40000Hz 2.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如下哪种公式:(C) A,λ=cf B,f=cλC,λ=c/f D,f=cλ 3.下列不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C) A多普勒血流成像B,能量多普勒C,频谱多普勒D,多普勒速度能量图 3.超声换能器的作用是:A,将动能转化为势能B,将势能转化为动能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下列哪种不属于超声伪像(B) A 混响伪像B,密度伪像C,镜面伪像D,折射伪像 5.下列不是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式的是:(C) A,速度型B,能量型C,加速度型D,运动型 6.超声心动图对下列哪种疾病有特征性诊断价值(C) A、冠心病B、心肌病C、动脉导管未闭D、高血压心脏 7. 超声心动图对下列哪种疾病有支持性诊断价值(D) A、房间隔缺损B、心包积液C、风湿性瓣膜病D、高血压心脏 8.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特征:(D) A 、M 型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D、以上都是B、瓣口呈“鱼嘴样”C 、二尖瓣口流速明显增快 9.正常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不可探及心脏的解剖结构是:(C) A、左房B、左室C、右房D、右室 10. 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较理想切面是:(C) 11.房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B) A、右房右室增大 B、左房左室增大 C、房间隔回声中断流C、心尖四腔心切面 D、主动脉 D、可显示左向右红色穿隔血 12.法乐氏四联征没有下列哪种特征性改变(A) A、左心室肥厚 B、间隔缺损室 C、肺动脉口狭窄 D、主动脉骑跨 13.下列哪种检查方法是诊断心包积液的首选方法(A) A、心动图、 B、心电图 C、胸部X 线 D、CT 14. 不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是:(C)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肺动脉口狭窄 D、二尖瓣狭窄 15. 室间隔缺损最多见的部位为:(B) A漏斗部B、膜部C、隔瓣下 16.充血性脾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A) A、肝硬化 B、结核 C、白血病 D、败血症 17.胆总管扩张,内见等号样高回声,并可见蠕动,考虑病因是:(C) A、结石 B、胆管炎 C、胆道蛔虫 D、胆管癌 18.胆囊内见强回声团,伴声影,改变体位迅速移动,考虑是:(A) A、结石 B、胆泥 C、胆道蛔虫 D、息肉 19.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B 超发现肝脏体积稍增大,光点增粗增强,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首先要考虑:(A) A、肝硬化 B、有脂肪肝 C、血吸虫肝 D、肝囊肿 20.脾门处见低回声小结节,与脾脏相连,回声相似,考虑是:(D)

免疫学名词解释1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超声诊断学试题集与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超声诊断学试题集与 答案 超声诊断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 )以上的一种机械波。 A,10000Hz B,20000Hz C,30000Hz D,40000Hz 2.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表达为如下哪种公式: A,λ=cf B,f=cλC,λ=c/f D,f=cλ 3.现在临床使用的超声诊断主要利用超声的什么物理原理? A,散射B,折射C,绕射D,反射 4.下列关于超声的分辨力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的分辨力主要与超声的频率有关。 B,纵向分辨力是指与超声垂直的平面上两个障碍物能被分辨的最小间距。 C,超声的分辨力越高,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距离越远。 D,为提高超声的横向分辨力,不可以通过声学聚焦的方法实现。 5.下列不属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 多普勒血流成像B,能量多普 勒 6.超声换能器的作用是: C,频谱多普勒 D,多普勒速度能量图 A,将动能转化为势能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D,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回声强度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 A,高回声B,等回声C,无回声D,弱回声 8.下列哪种不属于超声伪像? A 混响伪像B,密度伪像C,镜面伪像D,折射伪像 9.下列不属于超声成像设备主要组成的是: A 主机B,超声换能器 C,视频图象记录仪D,视频图象显示仪 10.下列不是彩色多普勒成像的显示方式的是: A,速度型B,能量型C,加速度型 D,运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 1、层流频谱特征 A、速度梯度大B、频谱与基线间有空 窗 C、速度梯度小.频谱窄D、包络毛刺.多 普勒声粗糙刺耳E、包络光滑.多普勒声平滑有乐感 2、发生多普勒效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 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 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 定簇,是与TCR BCF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 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超声诊断学大题汇总

乳腺纤维腺瘤: 二维超声:1、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 2、边界光滑,有完整包膜 3、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脂肪组织相比呈等回声,与乳腺实质相比为低回声,后方无衰减 4、肿块可有侧方声影5、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加压时,可被轻度压缩 多普勒超声:较小的纤维腺瘤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较大的腺瘤周边及内部均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血流信号的走形、形态规则。脉冲多普勒可测及低速动脉血流。 乳腺癌: 二维超声:1、肿块内部回声与乳腺腺体组织相比,多呈低回声,后方衰减。 2、肿块形态不规则 3、微小钙化 4、边界不清与毛刺状边缘 5、肿块纵横比大于1 6、间接征象:包括Cooper 韧带连续性中断、皮肤水肿增厚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形态失常 多普勒超声:可见形态不规则,分布杂乱的血流信号 胎儿脑积水:胎儿脑积水为脑室系统或脑池内循环的脑脊液排出发生障碍使颅腔内有异常增多的液体聚集。声像图为脑室不同程度扩张。 1、重度脑积水:A、胎儿双顶径大于孕周 B、脑室内径明显增宽,第三脑室扩张,脑中线可在脑脊液中飘动,脑实质、颅骨壁变薄,颅骨缝裂开 2、轻度脑积水:妊娠20周后脑室率大于0.5或侧脑室后角宽大于10mm(脑室率为脑中线至侧脑室的距离与中线至颅骨内缘的距离之比,正常小于0.3),胎儿双顶径符合孕周,脑中线不偏移。甲亢: 二维超声:1、甲状腺呈弥漫性、

均匀性增大,左右两侧对称,增大达正常腺体的2~3倍。峡部前后径增大明显,可达 1.0cm(正常≤0.4cm).增大明显时,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被挤压向外侧移位。 2、内部回声正常或稍强,呈密集点状分布,当本病治疗后,可有点状或条状中、强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内小血管增多、扩张,血流速度加快现象(V达70~90cm/s或更高),甲状腺内血流呈五彩缤纷,称之为“火海征”,此征具有特征性,但并非本病专有。 甲状腺癌: 二维超声:癌瘤的边界不整,界限不清,边缘呈锯齿状;但癌瘤较小时,边界可以光滑、整齐。癌瘤内部常是低回声且不均质。癌瘤内可出现点状、细小、微粒状的强回声钙化点,具有特异性,但敏感性差。癌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或囊性变,局部无回声区,液化不全时,呈囊实性改变。 彩色多普勒:肿瘤内有新生血管出现,呈湍流频谱,血流丰富,有动静脉瘘现象。癌瘤侵犯周围小血管时,可见血管内癌栓。癌瘤侵及颈部淋巴结,可发现淋巴结肿大,为转移灶。癌瘤侵犯喉返神经,有声音嘶哑及声带麻痹。肠套叠: 超声:肠套叠的横断面图像显示为特征性的“同心圆”征,由套叠的鞘部和套入折叠部三层肠管组成。较大的外环呈一层较厚、均匀的低回声环带,为鞘部肠管;中环和内环为套入部肠管,水肿增厚,中环和内环之间可见肠系膜反射的强回声。低回声带中心部可见一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呈弥漫性较高回声的结构,主要是套入部肠管形成反折的浆膜及内层黏膜相互重叠挤压所致。中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0.1.01病理学(pathology) 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病因学(etiology) 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尸体解剖(autopsy) 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细胞学(cytology) 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 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免疫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抗原 一名词解释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性物质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基础) 半抗原:本身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物质,当予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时,获得免疫原性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可引起体液、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无免疫记忆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处理后,丧失毒性作用而保留原有抗原性质 嗜异性抗原:指某些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包括改变的自身抗原和隐蔽的自身抗原 功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应答,同时能与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的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不能被淋巴细胞识别,无法触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存在于两种不同抗原分子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的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 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不为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在正常细胞上也可微量表达的抗原 超抗原:是一类有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不同于促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些)相同抗体的它种抗血清或含某种(些)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它种抗原结合的反应 白细胞分化抗原(CD):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标志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胚胎期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当发生原发性肝癌是,血清中AFP含量显著增高 免疫佐剂:与抗原一起活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是有液体石蜡或植物油和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混合而成,使用时与水溶性抗原充分混合,使抗原分散在佐剂中形成油包水乳剂。在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的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或卡介苗)就成为弗氏佐剂 二问答 1.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1.引起体液、细胞免疫应答2.产生抗体以IgG为主 3.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1.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2.只刺激B细胞产生IgM 3.无免疫记忆 2.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嗜异性抗原:指某些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大肠杆菌O86含人血型B物质,肺炎球菌14型含人血型A物质 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

超声诊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内部回声强度排列顺序,下述哪项正常:(A) A.肾窦>胰腺>肝脏>肾实质;B.肾窦>肝脏>胰腺>肾实质; C.胰腺>肾窦>肝脏>肾实质;D.胰腺>肾窦>肾实质>肝脏。 2、关于原发性甲亢声像图表现,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 A.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 B.实质回声增粗、不均; C.实质回声均匀,血流丰富;D.CDFI示血流呈火海样。 3、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不出现下列哪种情况:(C) A.左房增大 B.二尖瓣舒张期高速血流 C.左室肥厚 D.右心扩大 4、肝内血管纹理减少最常见于:(A) A.肝硬化 B.门静脉梗阻性疾病C.布加氏综合症 D.急性重症肝炎 (二)、是非题 1.超声波频率升高,分辩率增加,穿透性下降。(√) 2、多发性肝囊肿与多囊肿为不同的疾病,前者多与遗传有关。(×) 3、正常心肌组织二维超声上显示强回声。(×) 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二尖瓣波群的典型表现为城垛样改变。(√) 5、早期妊娠孕囊于停经后第5周显示,约第8周可发现原始心管搏动。(×) 6、通常CDFI所示红色并非动脉血流,而为背离探头方向血流。(×) (三)、名词解释 1.多普勒效应:声源和观察者之间发生运动状态时,观察者感觉 到声源的频率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多普勒效应。变化的频移称多普勒频移。 2.WES征: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内液性暗区消失,呈弧状强回声光带伴宽的直线声影,即WES征。其中W为近场的胆囊壁,E为结石强回声,S为后方声影。

(四)、填空题 1.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包括M型、 B 型、频谱多普勒及CDFI检查。 2. 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囊内强回声团或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活动。(五)、问答题 简述超声检查的临床用途。 答:(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检测囊性器官的大小、形态、走向及某些功能状态 (3)检测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状态 (4)鉴定脏器内占位性病灶的物理特性,部分可鉴别良、恶性 (5)检测积液存在否,并初步估计积液量 (6)随访观察经治疗后各种病变的动态变化 (7)引导穿刺、活检或导管置入,进行辅助诊断或某些治疗。 超声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大量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下列哪点最有鉴别诊断价值(B) A.腹水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囊肿液性暗区形态规则。 B. 腹水液性暗区内有肠管回声;囊肿液性暗区无肠管回声。 C.腹水液性暗区无分隔;囊肿液性暗区常有分隔。 D.腹水液性暗区常位于腹部两侧;囊肿液性暗区位于腹部正中。 2、单纯房间隔缺损,超声上可见哪项表现(C) A. 左室扩大B.左室肥厚C.右室扩大D.室间隔向右室膨隆 3、胆囊壁增厚不见于下列哪种情况(D)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 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 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 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 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 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 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 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 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 节状病灶。 19.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 血症。 20.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 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 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 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 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 珠。 25.向心性肥大: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类似软化灶。

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区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分别通过BCR或TCR识别抗原,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抗原: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激活T或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抗原。例如:各种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的外毒素等。 7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当与载体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又具有免疫原性。 8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9抗原的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为多价抗原,含有多种,多价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的多克隆抗体。10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1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可分为 TI-1抗原和TI-2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12共同抗原表位:在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14同种异型抗原:是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5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16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17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20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 的具有杀伤活性细胞(如NK,单核巨噬)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超声诊断学大题完整版

◆人耳听觉阈值2万Hz或20千Hz 医用范围1~40MHz 常用为2.2~10MHz ◆胆道由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四部分组成 ◆胰腺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心内异常回声多见:心内栓塞,心内赘生物,假腱索 ◆原发性肝癌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和其他原发性肿瘤 ◆胃分为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 ◆正常成人脾长约10~12cm,厚度3~4cm,宽度5~6cm,重约100~200g ◆乳腺由腺体腺管和脂肪组织构成。分为青年型,混合型,纤维型和萎缩型。 ◆根据二尖瓣面积狭窄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狭窄:1.5~2.0 CM2中度狭窄 1.0~1.5CM2 重度狭窄:<1.0CM2 〓〓〓〓〓心脏〓〓 ◆房间隔缺损分型 答:房间隔缺损分为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分为1中央型又称卵圆孔型2下腔型3上腔型又称静脉窦型4混合型 ◆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答:①切面超声心动图多个切面显示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房水平由左向右分流③常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容量负荷过重表现。鉴别卵圆孔未闭和肺静脉畸形引流,必要可做X线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简述房间隔缺损超声声像图的直接、间接征象 答:(1)直接征象: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或中断。(2)间接征象:右心室扩大,右心流出道增宽,室间隔运动平坦伴运动异常。(3)彩色多普勒见过房间隔血流。 ◆室间隔缺损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答:①切面超声心动图明确显示局部室间隔回声失落,可能伴左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及肺动脉高压的表现②切面超声心动图显示可以超声回声失落处,彩色多普勒显示以红色为主的多彩色,越过室间隔的血流束或于室间隔右室面局部显示高速正向湍流频谱曲线 ◆风心二狭临床表现和声像图特点? 答:临床表现:中度狭窄后出现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二尖瓣面容、心尖区舒张中晚期杂音。超声诊断要点:1、二尖瓣改变(增厚、回声增强、活动受限、瓣口变小、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气球样改变);2、舒张期二尖瓣口见五彩射流束,流速快压差增大;3、M型:二尖瓣前叶呈单峰(城墙波),前后叶同向运动;4、左房增大、肺V增宽 ◆二尖瓣狭窄的超声诊断要点有哪些? 答:二维:增厚、增强、粘连融合,面积减小,呈鱼口样,舒张期运动异常,瓣下改变及相应的腔室大小改变。M型:前叶城墙样,后叶平行上移,多普勒:彩色多普勒:二尖瓣口舒张期多色镶嵌血流;PW:双峰消失,城墙样宽带频谱。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答:①切面超声显示未闭动脉导管未直接征象,可以确诊,伴有不同程度左心容量负荷增加②彩色多普勒显示典型左向右分流血流,伴有或不伴有左心容量负荷过重表现 鉴别诊断:①主动脉窦瘤破裂:②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主-肺间隔缺损④冠状动脉心腔瘘 ◆法洛四联症(TOF)本病的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骑跨室间隔上,右室肥大。合并有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称法洛五联症:若只有肺动脉狭窄、右室肥大和房间隔缺损时为法洛三联症。 ◆法洛四联症诊断标准鉴别诊断 答:①主动脉增宽前移骑跨,主,肺动脉关系正常②室间隔缺损③肺动脉狭窄,右室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或两者并存的混合性狭窄。④右心室肥厚并扩大。鉴别①永存动脉干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