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 3 分,共45 分)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X|k | B| 1 . c|O |m

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

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

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5.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 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8.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

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9.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0.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

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 .山和船D.风和地面

11.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

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想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1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13. 为了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工人佩戴耳塞

D.将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区

14. 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1)(2)

B. (2)(3)

C. (1)(4)

D.

(2)(4)

15. 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4.57m、24.80m、24.81m、24.82m,则下列答

案中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是【】A.24.81m; B.24.75m; C.24.79m ; D.24.793m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8 分)

16.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

在,这说明:声波具有。

17. 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发出的。寻声而去,其

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18.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

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

点为__________;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填“不变”、“降低”或

者“升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上升时,___________形成的.

第19题第20题

20. 如图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1.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22. 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 m/s ,中途的速度是8 m/s ,最后冲刺

的速度是12 m/s .如果他的成绩是10 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

三、作图实验题(四个小题,共25 分)

23. ( 每图2分,共6分) ⑴如图甲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

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⑵在图乙中的每个方框内各有一个光学器件,请画出光学器件的示意图,并完成光路图。

⑶如图丙所示,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平面镜,小明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请你画出他通过镜子看自己脚尖的像

的光路.

24. (7 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

验中:

(1)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如果乙图为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则此距离的数值为。

(3)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填“虚”或“实”) 。

(5) 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 (8 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

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 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如果只

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 填“上”或“下”) 调节。

(3) 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的、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 用此透镜组装一个照相机模型,用来拍一开花的桃树。拍桃树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

大于,底片上成的实像,若想拍出一朵较大的桃花,应

使镜头(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把镜头(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26. (5 分)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演绎了

一段极具寓言色彩的故事。图为由张继钢担任编剧、编导的大

型舞剧《千手观音》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的剧照。

(1) 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

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

(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

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是不同

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 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X|k | B| 1 . c|O |m

(4) 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

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___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

奏的变化。

27.(5 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

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

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 进

行测量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

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整个运动过程做的是运动,其中段速度最大。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 填“大”或“小”) 。

四、综合题:(每题 6 分,共12 分)

28.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932 m。

(1) 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为参照物,轮

船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轮船是运动的,

(2) 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 1.2 m/s ,他通过主桥

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3) 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桥面.整个队伍长50 m,假设队伍的行进速度也是1.2 m/s ,那么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附加题:(5 分)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垂直于地面MN 照射,长为1m

的轻质细杆一端固定在O 点,一端系着小球A,小球 A

在竖直面内绕着O 点做圆周运动,图中虚线为小球运动

O

A

N

M

轨迹。

(1)在图中画出小球 A 运动一圈时,其影子在地面MN 上的位置范围。

(2)若小球运动一周时间为5s,则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为。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 3 分,共45 分)1.B 2.D 3.C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13.A 14.D 15.A X|k | B| 1 . c|O |m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8 分)

16.晃动(摇摆、震动)能量17. 震动音调(音色)响度空气

18. 升华凝华熔化19. 98 ℃;不变;遇冷液化

20. 减小上21. 折射反射直线传播22. 10

三、作图实验题(四个小题,共31 分)w W w .X k b 1.c O m

23. ( 每图2 分,共 6 分)

24. ( 每空1 分,共7 分) (1) (为了看见镜子背面的蜡烛,)便于找到蜡烛像的位置(2)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2.80cm (3) 大小(4) 不能虚(5) 不变

25. ( 每空1 分,共8 分) (1)10 (2)下(3)放大幻灯机(4)2 倍焦距倒立缩小

靠近伸出去

26. ( 每空

1 分,共 5 分) (1) 播(2) 音色 (3)

液化 (4) 振动

27. ( 每空 1 分,共 5 分) (1)v =s /t ((3)BC (4) 大 四、综(6 分) 28.(6 分)( 1)船上的乘客 地面(河岸、大桥) ? ? ? ? ? 2 分

(2) t

S v 932 m 1.2 m/s 777 s

? ? ? ? ? 2 分

(3) t s s 桥 队 v 932 m 50 m 1.2 m/s

818 s

? ? ? ? ? 2 分

附加题:(5 分) (1)(2 分)如图 (2)(3 分) 0.8m/s O

A N

M 新课标第一 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2019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尽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6.80cm B.1.80cm C.7.80cm D.1.8cm 2.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A.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B.上课时,学校大喇叭里传出的优美的歌声 C.音乐厅里众多乐器演奏的交响乐 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 3.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 C.受油机D.蓝天上的白云 4.“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5.关于物质的熔化,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下降 B.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却不再升高 D.晶体在熔点熔化时不需再吸热,温度也不再升高 6.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变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7.对密度定义式ρ=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8.“地面的水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成小水滴或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汽化液化凝固云B.蒸发液化凝华雨 C.蒸发液化凝华云D.蒸发凝华液化雨 9.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李树林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 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t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 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 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 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 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共45分)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 故物质既不放热也 不吸热 8.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9.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0.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11.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想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13.为了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3、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 4、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cm C.25cm D.30cm 6、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像,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A、20g1g/cm3 B、60g0.8g/cm3 C、60g1g/cm3 D、20g0.8g/cm3 7、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最多的是(ρ铅>ρ铁>ρ铝)()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 8、如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9、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查概念; 2.导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评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3.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4.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5. 如图1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40 西大桥 8km 图1 6.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 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 远;如果此人以1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 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是40m ,后2s 内的通过路程是20m ,这个物体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 3,质量是6750kg ,则它的密度是 ,这种金属可能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9.空瓶质量为5kg ,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 ,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 kg 。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 30角从A 物质射到B 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 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2. 用质量相等的O ℃的水和O ℃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二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八年级上册 物理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2分,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4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用托盘天平称1粒米的质量,较好的办法是 A.认真仔细地直接多次测量,然后求均值 B.先称一粒米与一块铁块的总质量,再测铁块质量,最后用总质量减去铁块质量计算求得 C.先称100g质量的米.然后再数粒数,计算求得 D.先称100粒米的质量,然后计算求得2、.比较下列三个密度的大小: 1.5t/m3、 1.5kg/dm3、 1.5g/cm3 A.1.5t/m3最大 B.1.5kg/dm3最大 C.1.5g/cm3最大 D.一样大3、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时,它的像一定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4、用能装满500克水的瓶子去装500克洒精,则A.装不满 B.装不下 C.恰好装满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 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6、、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其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甲∶m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 A、1∶ 5 B、5∶ 1 C、4∶ 5 D、5∶ 4 7、冰的密度为0﹒9×103㎏/m3,它表示A.冰块的质量是0﹒9×103㎏/m3 B.冰块的体积是1m3 C.体积为1m3的冰,其质量为0﹒9×103㎏/m3 D.体积为1m3的冰,其质量为0﹒9t 8、隐形材料是指 A.看不见的材料 B.听不见的材料 C.感觉不到的材料 D.雷达发现不了的材料9、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终于看到了窗外景物成在纸上的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如图10—1所示是某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为A.>ρ水 B.<ρ水 C.=ρ水 D.无法确定11、以下各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A.食醋、酱油、铁勺 B.酒精、啤酒、搪瓷碗C.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 D.人体、空气、竹筷 12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 眼球模型,如图10—2,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 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 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B.

2.图3表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并大致画出这束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向。 3.图4表示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的两束光从左边入射凸透镜,F 是凸透镜的焦点,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如图是光源S 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四. 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 (6分).如图13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 ,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 移到与蜡烛A 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 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 和v ,得到的结果是u _______v 。(填“>”、“=”或“<”) (2)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 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二种实验方法来辨别它们。 3.(6分)如图的温度计是测量 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温度计的读数是 。 4.(6分)下表为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_ ℃. (2)该物质是 _________ .(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___ .(选填 “固”或“液”). 五、计算题:(第一题4分,第二题8分、第三题8分、共20分) 1.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 ,经测量它的体积是0.57×10-3m 3,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ρ铅=11.3×103kg/ m 3) 2.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 ,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 的酱油? (ρ 矿泉水=1.0x103kg/m 3 ,ρ酱油=1.1x103kg/m 3 ) 3. 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 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 ,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求空心部分的体积? (8分) (ρ钢=7.9x103kg/m 3 ,) 图3 图4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完整版)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评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3.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4.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5. 如图1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40 西大桥 8km 图1 6.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 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 远;如果此人以1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 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是40m ,后2s 内的通过路程是20m ,这个物体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 3,质量是6750kg ,则它的密度是 ,这种金属可能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9.空瓶质量为5kg ,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 ,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 kg 。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 30角从A 物质射到B 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 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2. 用质量相等的O ℃的水和O ℃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7 89 cm 图3 A. cm 60.8 B. cm 60.1 C. cm 6.1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光现象 1.光的色彩 光源: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等 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色散:白光色散成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规律: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黑色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2.不可见光 红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特性:1)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烤箱、红外线诊断等 2)穿透能力强—→应用:红外线遥感 3)可以进行遥控—→红外线遥控器 紫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特性:化学作用强—→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等 荧光效应强—→应用:紫外线验钞,紫外线路标、警示牌,鉴别古字画 生理作用—→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灭蚊器等 3.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 例证: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 真空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 4.平面镜 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 物与像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物点与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作图:用对称点找像点,用虚线将像点连接起来 虚像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 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 不能被平面镜后的物体挡住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苏教版物理2020八年级上寒假作业答案

苏教版物理2020八年级上寒假作业答案 1、B、2.45 2、28.2 25.1 3、2.5 4、人、河岸 5、运动 6、地面、地面、椅背、车 7、A 8、c 9、C 10、C 11、A 12、D、13、B 14、B 2 1、长、短 2、每秒行驶5米 3、6.25 22.5 4、250 5/3 5、路程、时间、V=s/t 6、0.4 便于测量时间 7、100min 8、路程、时间、速度 9、 6.25m/s 交接棒所用时间少 10、80 22.22 0.45 11、 8 6 大于 12、(1)v=s/t=300m/5h = 60 km/h (2) v=s/t=300m/2.5h=120 km/h (3)t =t1—t2 =5h—2.5h =2.5h 3 1、振动、空气、山间铃响马帮来 2、不能、能 3、快 4、不相同、空气、耳朵 5、小于、波的、泡沫塑料屑在飞舞、在振动 6、C 7、C 8、C 9、音调、音色、音调、响度 10、频率、快慢、频率、高 11、次 数 HZ 20---20000HZ 12、强弱、振幅、振幅、大、远近 13、分贝、90dB 14、慢、低、大、大 15、音色、响度 16、信息、能量 17、C 18、B 19、C 20、A 4

1、A 2、C 3、A 4、A 5、A 6、C 7、空气柱、空气柱、频率、空气 8、(1)能量 (2)音色、 9、(1)无法正常交流 (2)无法听音色 (3)感受不到声音带来的信息 10、(1)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2)更好的接收声音 (3)听诊器 5 1、36.4、=、体温计有缩口,水银不会回流 2、A:没有水平放置 B:正 C:接触了容器底 D:没有接触液体 3、甲、38.5 38.5 4、(1)10 (2)是、有固定的凝固点 5、放、低 6、B 7、B 8、D 9、C 10、C 11、d a c b e 12、(1)温度保持不变、(2) 温度继续上升、(3) 图略 探究性学习 1、真空中不能传声 2、B 3、D 4、50 5*10000 5、D 6、折射、虚、火车、地面 7、A 8、11.268 9、吸、熔化、力、熔点 10、惯性、力 11、同意,水滴就像一个凸透镜,把阳光会聚,使树林燃烧,从而引起火灾。 12、因为衣服只能反射它原本的颜色。 13、测得十分钟的路程,用V=S/T的公式求出速度 1、液化、汽化 2、汽化、液化、液化、凝固、 3、吸、不变、大、沸点、不同、增大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1---17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8---20题,至少有两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球B.太阳C.“长征七号”D.“天宫二号”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都是 4.小聪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对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忘记盖灯帽的酒精灯内的酒精越来越少是汽化现象 D.夏天会看到打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冰熔化为水,然后又由水汽化成水蒸气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红色蜡烛A,再另取一只未点燃的红色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蜡烛看上去是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造成的 B.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用纸板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 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有() A.只有b B.只有a、b、c、d C.只有a、b、c D.a、b、c、d、e 均可 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