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奥赛行为学及生态学讲义及习题

生物奥赛行为学及生态学讲义及习题

动物行为学

知识点图解:

index

一、概论

二、行为的发生

三、行为的类型及其生物学功能

四、行为的生理基础

一、概论

1.动物行为的定义:

1.1 是动物活动形式、发声和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辨认的变化,这些变化起到相互通讯的作用并且能引发另一动物的行为模式,包括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等。eg一只在清晨阳光下静伏不动的蜥蜴___热调节行为。

1.动物行为的其他定义

1.2.在个体层次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生理的变化所作出的整体性反应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1.3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长远基因存活的任何事情。

2.行为研究范围或分支学科

1)行为生态学ecoethology( E. O. Wilson)

2)行为生理学ethophysiology

?神经行为学neuroethology

?行为内分泌学ethoendocrinology

3)行为遗传学ethogenetics

4)行为系统发育学phylogeny of behavior

5)行为个体发育学ontogeny of behavior

3. 行为的适应性

适应是决定动物生存的关键,有3条途径:

1)遗传

2)生理变化

3)行为反应

适合度fitness

4.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任务

动物行为的分析包括观察和解释行为2个步骤.

解释内容是从因果关系、个体发生、生态功能和遗传进化4个方面进行.

因果关系:引发行为的刺激和动机

个体发生:某特定行为只出现在个体发育的某阶段的原因及其在发育中的变化规律

近期原因proximate caution

生态功能:行为的适应意义和对个体的存活价值

遗传进化:行为的遗传规律和进化历史.

终极原因ultimate caution

二、行为的发生

动物是依靠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适应环境的,从发生学观点来看,行为可分为先天性的定型行为(即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习得行为(即学习行为).

本能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而学习行为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

本能与学习行为的适应性

所有鸟类的报警鸣叫以及对报警鸣叫所作出的反应都是先天的和本能的,如果这种反应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那么动物很可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丧命,但通过学习又可以使本能行为得到修饰(参见生命世界2006,4”报警行为:利己还是利他”)。学习的好处是使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有较大的应变能力。

(一)本能行为

1、本能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可遗传的复杂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出的先天的反应。

类型:本能行为包括动性、趋性和固定行为型

动性(kineses)是动物对某种刺激所作出的—种随机的和无定向的运动反应,动性的最终效果是使动物趋向于有利刺激源和避开不利刺激源(图36.3)。趋性(taxis)是动物接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欲求行为。固定行为型(fixed action patterns)是按—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动,表现为一定的动作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

2、本能行为的基本特征:

1)冲动性(反射性)

冲动性表现为动物对刺激所作出的—种快速的运动反应,即不假思索的反射活动.使动物趋向有利刺激源和避开不利刺激源,如遇到针刺、火烫、电击等刺激的肌肉收缩反射, 反射中枢一般在脊髓。

2)程序性:(连锁性)构成本能行为连锁活动的各环节的联系很牢固,是天赋的不随意的固定行为型,是一种刻板不变的动作形式。

例灰雁回收蛋的固定行为型

3)遗传性:(先天性)遗传决定的,先天具有的行为,这种行为已构成整个动物遗传结构的一部分。

4)物种性:(特异性)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本能行为,如蛛网是按物种特有的模式编织的,寄居蟹幼体变态后寻找螺壳和钻壳行为。

5)发育性: (自发性)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遗传基因按程序活化后,只要有激发因子存在,就

能发生特定的有程序的本能行为。由此特征还衍生出本能行为的自发性特征,即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即使没有激发因子存在,特定的本能行为也会发生,如即使无蛋母鸡也会有抱窝行为→真空行为vacuum be.

3.本能行为适应性意义

(二)学习行为

1、学习learning的定义:动物借助于个体生活经历和经验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动物并不仅仅依靠本能行为适应环境,学习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是对本能行为的修饰,使之更好地适应,如小鸡啄米,饿了啄米是本能,提高啄的准确率就靠学习行为了。学习行为尤其对于那些寿命长并有亲代抚育的社群动物来说适应性意义更加明显。

2、学习的方式:

1)习惯化学习habituation learning:当刺激连续或重复发生时会引起动物反应的持久性衰减→ 消失,即动物学会对特定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刺激特异性疲劳。其适应意义是避免对某些无害的刺激重复地作出反应,以节省时间和能量。

2)印记imprinting l.动物在出生早期(记忆的敏感期)所形成的永久型记忆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的意义

躲避敌害

融入社群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印记学习的敏感期。动物早期的印记学习对于长大后的社会行为和性行为都具有长期影响。eg对人产生了印记的鸟长大后会向人的手指求偶

3)模仿imitation l. 或观察学observation

社群传统social tradition

情绪感应mood induction

4)联想学习associative l. 或称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

把一个原本无关的信号刺激与一种引发某一行为的自然刺激(如食物引发唾液分泌)结合在一起同时给予后,即使仅仅给予这个无关的信号刺激也能引发该行为的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

操作条件反射instrumental c.

让动物依据某一信号,完成一项动作得到报偿,而建立的对该信号的条件反射。

其建立过程特点:条件刺激在前,非条件刺激在后,引发行为反应(并得到报偿)。

5)潜在学习latent l.

6)悟性学习insight l.

7)游戏学习play l.

三、行为的生理基础

(一) 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动物的所有行为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效应器活动的表现, 趋性除了在原生动物中没有神经系统外,较高等者不仅需要有神经系统,还涉及到感觉器官的感应能力与方式。反射活动则要求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存在。

1、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动物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sensation:把刺激转变电脉冲的过程.

知觉perception:对感觉信息分析和解读

3、刺激stimulate:引起行为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动物对外界刺激是通过外感受器(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受器)来感受的。内部刺激则由内部感受器所感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有运动觉和心理性的两种。运动觉的刺激是来自关节、肌肉、腱、韧带和其他内部器官的信号;心理性刺激可以是非常多样的,如任何一种思想可视为一种刺激,甚至可以由外界刺激所制动,如一种特殊的气体,可以使你回想起以前的境遇,而这种回忆又可以刺激进一步的反应。

4、刺激阈值st. threshold

刺激能否引发动物产生行为反应,部分地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即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机体才能产生感觉,才能发生反应。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感觉阈或强度阈。

5、刺激筛选st. filtering刺激特异性疲劳st. Specific fatigue、动作特异性疲劳Action specific fatigue

6、刺激的积累性st. Summation

7、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

8、取代对象substitute object

9 、真空行为vacuum be.

10、行为的动机:某些本能行为的引发主要是由内部生理环境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eg饥饿使动物觅食、进食;疲劳使动物睡眠,以及求偶、母性行为都会由内部某种“欲望”驱使,这种特殊的本能行为被称之为动机行为,动机则是这类本能行为表现之前的内部待机状态。

11、动机模型

心理水箱Psychohy-draulic model

11、动作特异势能action specific energy

12、行为动机之间的竞争及矛盾行为

1)转向行为redirected behavior

2)取代行为displacement behavior

3)趋避行为ambivalent behavior

(二) 行为的内分泌学基础

激素对动物行为影响有激活效应(activational effects)和组织效应(organizational effects)

1.激活效应

激活效应:行为表现由激素分泌所启动,若激素分泌迅速启动行为,则为直接激活效应;

若经过复杂的刺激和激素分泌程序才能启动行为发生,则为间接激活效应.

直接激活效应:被阉割雄鸽无求偶表现,注射雄激素后则表现求偶,即雄激素直接激活求偶行为.

间接激活效应:雄鸽求偶刺激雌鸽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促使卵巢中滤泡发育,滤泡分泌雌激素,使环鸽筑巢。巢则刺激雌、雄鸽分泌黄体酮,黄体酮促使雌、雄鸽的孵卵行为……2.组织效应

激素通过调控动物的身体组织生长格局和性别分化来影响其行为的效应.激素的组织效应是在个体发育期间表现出来的,除了对性行为和攻击行为有组织效应外还其他行为产生影响(eg学习)

四、常见的行为表现及其生物学功能

(一)竞争competition

1.竞争的定义

2. 夺取竞争contest c.

(剥削竞争exploitory c.)

3. 争取竞争scrambling c.

(干扰竞争interference c. )

(二)侵略行为aggression (课后自学)

1.侵略行为的定义

2.侵略行为的形成原因

3.侵略行为的表现形式

4.侵略行为的类型(课后自学)

1)领域侵略territorial aggression 2)支配侵略dominance a.

3)性欲侵略sexual a.

4)管束侵略parental a.

5)警戒侵略warning a.

6)捕食侵略predatory a.

7)反捕侵略antipredatory a.

8)道德侵略moralistic a.

(三)领域行为

1、领域的定义

2、包括领域在内社会空间的类型

1)全域total range

2)家域home range

3)核域core area

4)领域territory

5)个体距离individual distance 6)逃遁距离flight distance

3、领域的特征:

1)弹性地盘elastic disc

2)无敌中心invincible center

3)多角边界polygonal boundaries 4)敌友之辨dear enemy phenomenon 4.领域的类型(课后自学)

A:生殖和取食领域

B:生殖领域

C:群体营巢领域

D:求偶和交配领域

5.领域的标记(课后自学)

1)领域的视觉标记

2)领域的声音标记

3)领域的气味标记

4)领域的电标记

5)各种标记方法的比较

(四)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定义

社会生活的利弊

社群行为的常见类型

1、优势等级序列(Dominance Order)

2、通讯行为(Communication)

3、求偶行为(Courtship Behavior)

4、利他行为(Altruism )

1、优势等级序列

动物社会里常见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的行径,却少有以下犯上、群体混战的现象,这是因为社群中存在着优势等级系统。

定义:动物社群中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动物个体凭借自身的实力通过竞争取得相应的地位。

基本类型:单线式、循环式、独霸式

基本特征

惧异原则(The Xenophobia Principle)

强硬领导下的和平(The Peace Of Strong Leadership)

权利欲望(The Will Of Power)

社会消滞(Social Inertial)

分区分群级序(Dominant By Territory Or Clannish )

2、通讯行为

社群动物免不了相互接触,它们通过鸣叫、触摸、释放化学物质,使得它们声息相通,行动协调。

定义:动物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过程。

或:一个有机体或细胞的部分活动改变了另一个(群)有机体或细胞的可能行为模式,并促进一方或双方的适宜性。

基本类型:

听觉通讯(Auditory C.,又名声通讯)

用发声器官或物体发出信号,由其他个体用耳朵(外,中,内耳)等感觉器官接受信号的过程。

视觉通讯(Visual C.,又名光通讯)

信号发出者发出可见的姿势、光亮等成像系统,使接受者用眼睛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触觉通讯(Tactile C.)

通过身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来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猴子的社会理毛现象

猴子的社会理毛行为含义

地位平等:表示大家在一起友好

弱对强:表示一种讨好

长对幼:表示一种抚爱

强对弱:表示一种为所欲为

化学通讯(Chemical C.,又名嗅觉通讯)

动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

电通讯(Electric C.)

动物靠自身产生的电场变化来测知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感受周围的信息。

3、求偶行为

求偶行为是促进动物性行为同步的重要手段或调节因素,求偶行为的同步效应并不局限于配偶中的一雌一雄,它往往还能刺激邻近的同种其他个体。

定义:动物为完成生殖,事先相互进行雌雄识别、选择、接近等交配前的准备行为。

求偶炫耀(Courtship Display)定义:动物所表现出的吸引异性,排斥同性的行为模式或形态结构

求偶炫耀的生态学意义

(1)吸引异性

(2)排斥同性

(3)促进异性个体性腺发育。

(4)防止同异种个体杂交,

求偶炫耀的种的特异性。

(5)利于暴露求偶者弱点,

确保雌性个体的最优选择。

(6)引开敌害,保护家小。

其它适应意义(即生殖以外的)

欢迎行为(Greeting Behavior):在配偶暂时分离后又重逢时,表现强度超常的某些特定的求偶行为。

修好礼行为(Relieving Ceremony):家庭成员之间以一种近似求偶的抑制攻击的行为,如:食物交换,物品互予或叼一树枝返巢等。

婚配关系或策略

婚配制度是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婚配策略是指种群婚配时采用的策略。

家庭幸福策略(The Domestic-bliss Strategy):雌性个体考察并选择对家庭忠诚眷恋的雄性个体,具体表现在雌性个体采取彷徨的被动形式,即使愿意也要忸怩作态,长久等待,有时还要让求偶的雄性个体作出巨大的难以重复的工程项目(如搭建巢穴,布置居室,美化环境等等)。

大丈夫策略(The He-man Strategy)

雌性个体不选择对家庭忠诚眷恋的雄性个体,甚至在抚育后代阶段拒绝丈夫介入。

4、利他行为

自然界中处处可见生存竞争的例子,然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感人的互助互爱的利他行为。有的个体为了群体或其它个体的利益,会表现出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的行为。

定义:所谓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

利它现象的四种假说

Hamilton法则(又称亲缘选择假说):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的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越远,则表现越弱。

互惠假说:通过合作而双方都得到收益的利他行为。

操纵假说:见于动物的寄生现象,如沼泽地里的芦莺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为杜鹃养育后代是受杜鹃母亲的操纵。

相互依赖假说:见于动物的共生现象白蚁与鞭毛虫纲的披发虫

利他行为的发育

系统发育:即利他行为的进化,以“细菌质粒的自我牺牲行为”实验为例加以阐述。

个体发育:要是指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利他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小鸡觅食行为的变化为例加以阐述。

(五)时空行为(课后自学)

1.节律行为

1)生物节律和生物钟的研究简史

2)生物节律的概念和特征

3)生物节律的类型

4)生物钟的调控

5)生物节律和生物钟的适应意义

6)生物钟的特性

7)生物钟的作用机制

8)各类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组织与调控

2.定向行为

1)利用地标定向和导航

2)利用太阳定向和导航

3)利用星星和星空定向和导航

4)利用月亮定向和导航

5)利用地球磁场定向和导航

6)利用嗅觉定向和导航

7)利用电和电场定向和导航

8)利用声音定向和导航

33.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2008浙江试卷)

“鸟语花香”引发黑猩猩求偶事例

五.行为的遗传(课后自学)

1.基因对行为的直接影响:有些行为是受单一基因支配的,如小杆线虫试验体前端能和不能作波浪形运动的两个亚种

◆杂交→ F1→ 全部能作波浪形运动;

◆杂种→ F2两种行为类型分离比:

能:不能= 3 : 1

说明:波浪形运动——受单一基因支配

◆显性特征.

有些行为是受2基因支配的,卫生蜂(咬破蜂室蜡盖;叼走死亡幼虫)和非卫生蜂两个品系的蜜蜂亲代抚养行为:

杂交→ F1 :全部是非卫生蜂

回交→F2:4种行为型

①卫生蜂;②非卫生蜂;

③咬开蜡盖,不叼走死幼虫;

④不咬开蜡盖,会叼走死幼虫;

发生频率:~ 1 : 1 : 1 : 1

说明

▼ 咬开蜡盖、叼走幼虫

分别由2个基因支配;

▼ 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

即:非卫生行为是显性的

行为遗传大多数与生物体其他特征一致

行为遗传大多数为多基因支配

2.基因对行为的间接影响

通过影响感觉器官敏感性而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

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记忆力),激素的分泌、激素的反应阈值和其他—些形态生理特征而间接地影响动物的行为。

六.行为的进化(课后自学)

研究行为进化的方法

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和仪式化过程

行为进化的实例

(一)研究行为进化的方法

1)来自化石研究的证据

2)来自行为个体发育方面的证据

3) 遗痕行为

4) 行为的适应辐射

5) 来自驯化方面的证据

6) 近缘物种行为的比较研究

7) 来自通讯行为仪式化方面的证据

8) 来自行为趋同方面的证据

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和仪式化过程

1、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

2、仪式化过程

行为进化的实例

1、通讯系统的进化

(1)动物信号的起源

(2)动物信号的仪式化

(3)信号起源实例

2、格斗行为的进化

(1)有节制的争斗形式

(2)最优争斗方式

3、性行为的进化

(1)性的起源

(2)性选择和配偶选择

(3)动物性行为进化实例

4 、反捕行为的进化

学习目标

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您应该对动物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适合度(fitness)”的概念,并能够分析一些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理解个体适合度与广义适合度的原理和区别;要求掌握“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及其发生学差别和各自的适应性意义;理解本能行为的四个基本特征;理解“完了行为”与“欲求行为”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固定化动作格局”;掌握学习行为的几种方式,知道哪些是较高级的学习行为;理解“习惯化学习”的适应性意义,理解刺激特异性疲劳和动作特异性疲劳的异同;深入理解“印记(Imprinting)”(包括巢印记、性印记等)的概念和适应性意义;掌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了解各行为的相关实例。并且对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了解基因对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对各种类型的社会行为及其适应性意义有较深的理解。掌握常见的社会行为类型;掌握“优势等级序列”的定义、三种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理解其适应性意义,并能够举出和分析实例;掌握“通讯行为”的适应性和基本类型,并能举出实例;掌握求偶炫耀(Courtship Display)的生态学意义和实例,并能进行适应性的分析,了解具有除生殖外功能的求偶行为(如欢迎行为、修好礼行为)及其功能;了解各种婚配策略及婚配制度,并能分析其适应性;掌握“利他行为”的定义,对动物的异常行为有一定理解。

重难点:

1.行为学研究方法及分析思路(从因果关系、生态功能、个体发生和遗传进化4个方面解

释观察到的行为)。

2.适合度、广义适合度,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使广义适合度最大化;行为适应性的途径和重

要性;用进化论的观点理解进化。

3.“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发生学上的差别和各自的适应性意义;“完了行为”与“欲求

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刺激特异性疲劳和动作特异性疲劳的异同;“印记(Imprinting)”的适应性意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

4.激素对动物行为的“激活效应(activational effects)”和“组织效应(organizational effects)”。

5.“竞争”和“领域”的概念。

6.“优势等级序列”基本特征;“通讯行为”基本类型;求偶炫耀(Courtship Display)的生

态学意义;“利他行为”的定义和四种假说。

例题详细讲解

1. 对某种雀类的研究发现,在越冬地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饥饿和被捕食。因此,这种雀把活动时间分配给3种行为:监视捕食者,取食和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种内战斗。结群的大小会影响上述3类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优种群的大小会变大:

A. 日平均温度增加

B. 生境中的隐蔽场所增加

C. 增加捕食风险

D. 食物供应量增加

答案:C

解析:温度上升、隐蔽场所增加、食物增加,均会导致动物分群的倾向;而增加捕食风险,则会导致动物聚集成大群,因为大群可以降低捕食风险,故而选C。

pp142pulliam 模型鸟群越大,对捕食者做出的反应越快,且鸟群越大,越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取食,所以增加捕食风险后,鸟群将通过增大来对付捕食者

这里种群的大小会变大是指通过聚群来实现而不是通过繁殖

但本题未考虑鸟群达到一个极值,将不再有效

2.2010年全国卷8

3. 结网蛛(Metepeira incrassata)是一种群居的蜘蛛。位于群体边缘位置的个体食物捕获率更高,但被捕食的风险相当于群体中央位置的3倍。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下述有关不同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位置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个体较小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B.个体较小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边缘

C.个体较大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D.个体较大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答案:D

有人问:个体大的蜘蛛不是有保护其他蜘蛛的义务么?应该会牺牲自己一部分利益去保护种族利益,而且在边缘捕食率高,为什么它要放弃呢?

答:动物在觅食时必须防范被捕食者吃掉!就要在能量收益和被吃风险之间进行权衡(trade-off),本题结网蛛位于群体边缘位置的个体食物捕获率更高,但被捕食的风险相当于群体中央位置的3倍,个体较大的成熟蜘蛛将产下更多的幼体,而年轻的蜘蛛尚不能繁殖下一代,一当捕食者来了,牺牲1个未成熟的年轻的蜘蛛换取1个成熟即将繁殖下一代的蜘蛛,对种群适合度(fitness)有利,此外年轻的蜘蛛在边缘位置的高食物捕获率有利于它们快速成长。他说的个体大的蜘蛛不是有保护其他蜘蛛的义务么?

答;通常社群动物中最受到保护的是幼体(infant),而对较大的未成年体(juvenile)的保护大打折扣了,至于对已经成长到青年期的(subadult)不但不保护,还要和它们竞争资源呢注:此题有一败笔,那就是命题人擅自把关于结网蛛(Metepeira incrassata)原始资料中“位于群体边缘位置的个体食物捕获率比中央位置高达24~42%,”的重要信息给删除了!(如果边缘捕获率比中央高达10倍呢?)

3. 2010年全国85. 星鸦(Nucifraga CoJumbiana)、松果松鸦(Gymnoz'binus cyanocephalus)和蓝松鸦(Cyanocitta sti]leri)是同一科的近缘种。星鸦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冬季和春季的食物几乎完全是秋天储存的种子,它们每只每年储存种子约33000粒。松果松鸦分布于海拔稍低的区域,全年营群体生活,每只每年储存种子20000粒,构成其冬季食物的70---一90%。蓝松鸦生活在低海拔地区,体型最小,每只每年储存种子6000粒,占冬季食物的60%。若将上述3种鸟放置在同一小面积的实验区域内,让它们分别储存和发拥种子,其记忆能力从强至弱的排序是(1分)

A.星鸦>松果松鸦>蓝松鸦

B.蓝松鸦>松果松鸦>星鸦

C.松果松鸦>星鸦>蓝松鸦

D.3种相同

提问:记忆力的强弱和吃的多少没有关系吗?和储存的多少也没有关系么?和生活的地区也没有关系么?

动物储存和发现食物的能力与它们对这些食物的依赖程度直接相关的,物种的特定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物种所处环境和生活史的影响,星鸦不仅在冬季需要利用储存的种子,甚至在春季(有时延时到初夏)都要依靠秋天储存的种子,因此储存的种子数量也最多,距离秋天储存种子的时间也最长,记忆能力应该是最强的啦,所以可以排除B. D.选项。答案本应该是A的.但是此题答案为什么是C呢,因为问的不是3种鸟在自然界中的记忆能力强弱,而是“在同一小面积的实验区域内”这样条件下,3种鸟找到种子的成功率。

背景知识:松果松鸦营群体生活,种子的储存和再寻找都是在同类其他个体存在情况下进行的,它们通常把储存的种子靠的很近;而星鸦则采取把种子分散储存的对策,它们独立再寻找种子能力很强,但却败在了“在同一小面积的实验区域内”与善于在较小区域储存种子,也只需在较小区域再寻找种子的松果松鸦。答案:C

另外,我要说的是此题有缺陷!因为学生们并没有这个背景知识,要仅仅从题干信息来推导出背景知识是不够严谨的。

4.狮子所猎食的动物有很多都比它跑得快,但狮子仍能捕食成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被捕食者一见狮子就跑不动了

B.被捕食者一见狮子就迷失了方向

C.狮子在猎物达到最大奔跑速度之前就能捕到它

D.被捕食者甘愿牺牲自己换取种群中其它个体的生存

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没有哪个个体会愿意自我牺牲,即便是亲缘关系也是一样。而且狮子通常都是采用伏击,不会用速度取胜。此题不好

练习与复习

1.一种食叶昆虫具有隐蔽的形状、隐蔽的颜色和隐蔽的行为,这是一种生物关系的证据,这种生物关系是:

A. 互利共生

B. 种间竞争

C. 偏利共生

D. 捕食作用

答案:D

解析:隐蔽的形状、颜色和行为说明这种昆虫在规避风险,从答案中可以看出,只有D符合条件。

2. 蟑螂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将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以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

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C.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D.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答案:A

解析:光照条件是生命活动的外在物理条件之一,光照的改变往往会改变动物的节律,这表明动物可以感知并适应外在的物理信息。从题干中并不能说明BCD。

3. 有一种鱼在繁殖季节,雄鱼对腹面红色的各种鱼形模型奋力攻击,而对腹面不是红色的鱼形模型则无反应。这种行为属于:

A. 习惯化

B. 固定动作格局

C. 敏感化

D.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AC很容易排除,而B固定行为型(固定动作格局)是动物一种刻板不变的动作形式,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并主要体现在求偶、筑巢、取食等行为上;而D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发生在高等动物中,是一种刺激和一种无关刺激的行为偶联,故而选B。

4. 有一位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的鱼种,他注意到,在这群鱼中,雌鱼是灰色的,而雄鱼带有亮红色和蓝色的标记。与雌鱼相比,雄鱼更容易被捕食者抓住。另外,颜色鲜艳的雄鱼比颜色单调的雄鱼更容易被捕食者抓住。你认为导致雄鱼出现亮红色和蓝色标记的进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 性选择

B. 自然选择

C. 突变

D. 遗传漂变

答案:A

解析:物种的进化主要受到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压力,自然选择倾向于物种个体或种群的生存,而性选择倾向于繁殖力的扩散,雄鱼的体色并不利于其个体生存,因而只可能是性选择驱动了雄性个体的艳丽色彩。

5. 一只蜣螂放弃自己滚动的粪球,奔向一个它推不动的大粪球,造成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 正常刺激

B. 情绪感应

C. 取代对象

D. 超常刺激

答案:D

解析:当一个非自然刺激引发一个行为比该行为的自然刺激更为有效,该非自然刺激称为超常刺激。大粪球就是蜣螂行为的超常刺激源。

6. 一对正在求偶的斑鸠被隔离后,雄性斑鸠就向身边的一只母鸭求偶,造成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 印随

B. 模仿

C. 取代对象

D. 真空行为

答案:C

解析:动物求偶过程中断,求偶对象的异常更迭,皆可以认为是取代行为。

7. 有些动物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家庭,这是一种:

A. 大丈夫策略

B. 家庭幸福策略

C. 进化稳定策略

D. 仪式化策略

答案:B

解析:“一夫一妻”制婚配家庭是家庭幸福策略,“一夫多妻”制婚配家庭是大丈夫策略,进化稳定策略则是该社群的大多数成员采取的策略,D与题干信息不匹配。

8. 陌生雄鼠释放的诱导外激素致使孕鼠流产属于一种:

A. 触觉通讯

B. 视觉通讯

C. 听觉通讯

D. 侵略

答案:D

解析:如果牵强一点说,诱导外激素可以成为化学通讯,只不过这种化学通讯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侵略”。

9. 猴子之间相互理毛属于:

A. 求偶行为

B. 通讯行为

C. 好礼行为

D. 欢迎行为

答案:B

解析:灵长类动物间的理毛行为是一种通讯行为,其具有多种功能,地位平等:表示大家在一起友好;弱对强:表示一种讨好;长对幼:表示一种抚爱;强对弱:表示一种权力。

10. 以下是有关雷鸟换羽的叙述,正确的有:

A. 雷鸟冬季来临时换成白色羽毛,是对低温刺激通过神经和激素等影响作出的反应

B. 遗传决定了雷鸟换羽行为的出现

C. 雷鸟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一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某年冬季来临时雷鸟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则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答案:BCD

解析:众所周知雷鸟羽毛色彩的变化,是一种保护色,而并非是对低温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11. 下列行为能用亲缘选择理论来解释的有:

A. 兵蚁保卫蚁王的行为

B. 挪威旅鼠的自杀行为

C. 鸟类的报警行为

D. 雄虻的骗婚行为

答案:ABC

解析:亲缘选择理论强调的是群体尤其是近缘个体的收益以及适合度的提高,而并非个体的某些行为策略,ABC的行为无疑会增加群体的适合度,而D可能只是增加了骗婚个体的适合度。

12.科学家在比较雌鼠长大后的行为时,发现在母鼠子宫中发育时,左右都是雄性胚胎的雌性个体与左右都是雌性胚胎的雌性个体相比较,前者发育长成后更倾向雄鼠的行为,例如攻击性较强等。你认为造成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遗传 B.学习 C.激素 D.神经冲动

答案:C

解析:A为先天因素,B为后天因素,这些不太可能造成同为雌性个体攻击行为的差异;而

胚胎发育环境中的激素水平,可能会导致动物个体行为产生差异。

13.科学家发现鸽子会按自己的生物钟判断时间,再配合当时太阳的位置来导向飞回正确的巢位。现在将鸽子放在室内饲养,并以人工控制光照改变其生物钟,然后再把鸽子带到远处放飞。你认为与上述描述比较符合的是:

A.在有太阳的状况下,鸽子飞回正确的巢位

B.在有太阳的状况下,鸽子飞不回正确的巢位

C.在没有太阳的状况下,鸽子飞回正确的巢位

D.在没有太阳的状况下,鸽子飞不回正确的巢位

答案:B

解析:因为鸽子的生物钟已经被人为改变,当有太阳时,鸽子自身的生物钟与太阳的位置无法正确偶联,导致其不能飞回正确的巢位。

14.信天翁在海洋上空从南非向澳洲方向迁彼时,绕着逆时针方向转圈的原因是:

A.转圈是不同个体间传达信息的方式,籍此告知彼此迁徙的方向

B.主要是较年幼的个体导航系统尚未发展完全,因而产生转圈的行为

C.上升的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信天翁是利用热气流来帮助迁徙

D.转圈是信天翁用来发现和防御天敌的一种行为

答案:C

解析:鸟类尤其是大型的迁徙鸟类,通常会利用上升的热气流飞行,来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15.动物的行为发展会受到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列实验最适合用以验证行为发展如何受到后天(环境)影响的是:

A.同卵双胞胎在相同的环境成长B.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的环境成长

C.异卵双胞胎在相同的环境成长D.异卵双胞胎在不同的环境成长

答案:B

解析:既然是验证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需要排除先天因素的干扰,并利用不同的后天环境进行培养,因而B最合适。

16.士蜂会将蠕虫带回自己的巢穴,雷鸟会将先前埋藏的坚果挖出进食,老鼠会走过迷宫到食盒吃饼干,北极燕鸥会飞到南极海域饱餐海鱼,动物能表现这些行为,必须具备的能力是:A.选择食物的能力B.学习的能力

C.空间记忆的能力D.以气味导向的能力

答案:C

解析:以上所述诸多行为,均体现了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

17.在广西南部有许多山谷,在冬季有斑蝶类聚集过冬的情形。其中有数种青斑蝶,其幼虫以多种有毒植物为食,其毒素也在其体内积累:在同一栖息地还生存有一种斑风蝶,其斑纹与青斑蝶相似,但幼虫则以无毒植物为食。下列是某学生对青斑蝶及斑凤蝶的观察结果。你认为可信度最低的是:

A.青斑蝶的数量少于斑凤蝶

B.青斑蝶色彩鲜艳

C.各种青斑蝶会因相互拟态而彼此斑纹相似

D.青斑蝶和斑凤蝶飞翔缓慢

答案:A

解析:斑凤蝶对青斑蝶是一种拟态,青斑蝶取食有毒植物,并积累毒素,这就是警告天敌自己是不可食的,这种警告往往通过艳丽的色彩、缓慢的行动来体现。但也只有当自然环境中真正有毒的青斑蝶数量庞大,远超过相似状态的斑凤蝶时,这种警告才会起作用,因此,只有A是不可信的。

18.下列关于动物本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机行为是一类特殊的本能行为

B.本能行为完全由外界刺激所决定,不具有内源性

C.本能行为形式主要是由遗传所决定的

D.动物的本能动作,必须被对方接受、感受以后才有意义。

答案:B

解析:本能行为由外界刺激引起,但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

19.下列对信号与通讯匹配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种萤火虫每5.8s发光一次,属于视觉通讯

B.雌螽斯选择会鸣叫的雄螽斯交配,属于听觉通讯

C.雄桑蚕对雌桑蚕分泌的蚕蛾醇十分敏感,属于化学通讯

D.狐猴彼此梳理皮毛,既有清洁功能又有社会功能,属于电通讯

答案:D

解析:狐猴的理毛行为属于触觉通讯。

20.下列有关动物摄食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蝙蝠的摄食主要靠视觉B.猫头鹰的摄食主要靠视觉

C.青蛙的摄食主要靠视觉D.鲨鱼的摄食主要靠嗅觉

答案:A

解析:蝙蝠摄食通过超声。

21.下列生物其个体间主要依赖化学物质来传递讯息的是:

A.蚂蚁B.青蛙C.蝙蝠D.狗

答案:A

解析:蚂蚁为化学通讯,青蛙为听觉通讯,蝙蝠为超声,狗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22.海关查获一不知名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毛色灰黑,叫声嘹亮且变化多端,此动物可能的地区是:

A.蒙古草原B.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中C.西伯利亚D.撒哈拉沙漠

答案:B

解析:动物的形态以及行为习惯通常要与环境相协调,ACD的环境相对均较为单一,在这些生境中生存的动物,体色相对要浅,行为也较为简单,而热带雨林这种复杂环境中的动物表现也会复杂一些。

23.下列最不像是感觉适应的结果是: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B.长期戴项链,久了不觉得它的存在

C.长期听重音,久了听不见轻音乐D.入温泉池后,久而不觉其烫

答案:C

解析:长期听重音,久了不觉得“重”才是感觉适应。

24.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雷鸟,夏天羽毛棕褐色,冬天为白羽,针对此种羽色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夏天为繁殖季节,夏羽鲜艳才能吸引异性

B.冬季大雪封山,食物来源减少,无法形成色素

C.羽毛周期变化,可视为一种季节消长

D.环境改变,影响基因表现

答案:D

解析:雷鸟体色的变化是一种保护色,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其基因的表现型也会发生变化。

25.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意义可能是: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C.诱骗这雄虫以取食D.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

答案:C

解析:异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异种之间的通讯行为,肯定不会是繁殖需求,更不会是友好行为,只可能是一种捕食行为。

26.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A.适应的多样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普遍性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答案:B

解析:刺猬背部布满硬刺在通常情况下具有适应意义,但如果所有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那么刺猬的天敌也就不复存在了,所有说适应只是相对的。

27.小鸟对立在田间的稻草人不再警惕和害怕,这是它的哪种学习方式?

A.印随学习D.习惯化C.联想学习D.模仿

答案:B

解析:小鸟对稻草人、金鱼对鱼缸的敲击等都属于习惯化。

28.初生的灰雁把研究者劳伦兹看作自己的母亲,时刻跟随,属于哪些行为类型?(2分)A.印痕行为B.定型行为C.保护行为D.学习行为

答案:AD

解析:典型的印痕行为,同时印痕行为也是一种简单的学习行为。

29.家燕、欧洲燕和沙燕每年在古北区的西部和非洲之间进行迁徙,1972年R.E.Moreau 估计,每年秋天飞往非洲的家燕约为9000万只,欧洲燕约2.2亿只,沙燕约3.75亿只。这3种鸟的数量比非洲大陆上的31种不迁徙的燕子的总数还多。下列说法哪些是对的?(2 分)

A.这3种迁飞燕的祖先以前是在非洲大陆进行繁殖的

B.在古北区的西部这3种燕所遇到的食物竞争者更少

C.古北区的话部夏季白天较长,可以增加捕虫时间,这有利于其繁殖

D.长距离的迁徙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成功率

答案:ABC

解析:鸟类的迁徙很可能是由于种群历史原因造成的,比如气候变化、食物匮乏、种间竞争

等,迁徙可以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增大种群的繁衍。不过长距离的迁徙往往并不能增强体质,相反很多个体在迁徙途中会死亡,而且某些物种这种死亡率甚至高达50%以上。30.Photuris属中某些种类的萤火虫的雌虫是肉食性的,它们会模拟同属其他3种萤火虫雌虫的发光频率对其雄虫作出应答,诱使异种的雄虫靠近,进而捕获、杀死并吃掉它们。对于3种受害萤火虫的雄虫来说,下列策略哪个可行?(1分)

A.完全不理会雌虫的应答B.发现应答的雌虫就直接飞去交配

C.变换发光频率吸引雌虫D.发现应答的雌虫后缓慢靠近

答案:D

解析:如果不理会雌虫的应答,就会导致繁殖中断;如果直接飞去交配,可能会丧失生命;如果变换发光频率,则会导致通讯中断;这三种策略都不可行。

31.海蛞蝓生有鲜红的乳突,在受到骚扰时,这些乳突就会不停摆动,鱼类便会攻击乳突。乳突被咬掉后可以再生,且乳突中含有有毒物质。对于这种行为的解释哪些正确?(2分)A.次级防御B.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C.警戒色D.初级防御

答案:ABCD

解析: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就不解释了;警戒色属于初级防御,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属于刺激防御。鲜红色的乳突因为其中确实含有毒素,就是典型的警戒色;因此选上BD;在被鱼类攻击的时候,转移被攻击部位,以保护自己的要害,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次级防御行为,因此再选上AC。

32.在发情季节,红项侏儒鸟的雄性会聚集在相对较小的一个区域中,以特定的步伐和拍翅行为来吸引雌性,从上述特征,可以认定此物种的一雄多雌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1分)A.保卫妻妾型B.保卫资源型C.争夺竞争型D.求偶场型

答案:D

解析:雄性聚集在一起进行求偶表演,吸引雌性注意,而聚集的地点通常除了雄性个体外并没有雌性所需的食物资源等,这样的一雄多雌就是求偶场型交配制度。

33. 为建立赛加羚羊的行为谱,研究者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一组羚羊的行为逐个进行观察记录,这是行为学研究的哪一种取样方法?

A.连续取样B.扫描取样C.目标取样D.行为取样

答案:B

解析:连续取样是指持续一定时间不间断的取样方法;目标取样是指对某一个体进行连续的观察取样;行为取样是指仅针对特定行为(如繁殖行为)的观察取样;而按照固定时间间隔

对一群个体的行为观察就是扫描取样。

34. 下列哪项属于动物个体问化学通讯?

A.一只蚂蚁用其触角和前颚轻轻拍打另外一只蚂蚁的尾部

B.雄性蜘蛛献给雌性蜘蛛一个猎物

C.大熊猫向墙壁上擦蹭其肛周腺的分泌物或者尿液

D.蝙蝠通过回声来定位猎物和障碍物的位置

答案:C

解析:A如果是触角相碰就是化学通讯;B属于繁殖行为中的礼品赠送行为;C属于领域标记行为,也是一种化学通讯;D为超声定位。

35 臭鼬在遇到危险时,会释放刺鼻的气味,而多数入侵者会选择回避。这种气味的可能作用是:

A.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食物B.吸引配偶

C.警告和驱赶入侵者D.吸引同类个体前来御敌

答案:C

解析:BD可以直接排除;如果A是正确的,那么入侵者也就不必去捕食臭鼬了;而臭鼬的屁极为刺鼻,可以看做是一种反击武器,起到警告和驱赶的作用。

36. 科研人员给黑猩猩提供了两根可以拼接在一起的木棍,并将一根香蕉放在猩猩笼外的一定距离(以前从未进行过类似训练或者试验)。猩猩通过观察,突然发现可以将两根木棍拼接在一起,将笼外的香蕉拉到身边,并吃掉它。这种行为学习类型被称作:

A.顿悟学习B.试错学习C.模仿学习D.操作条件反射

答案:A

解析:顿悟学习属于一种高级的学习行为,往往只在高等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中才有体现,黑猩猩接木棍、搬箱子等都属于典型的顿悟学习。

37. 以下不属于鸟类的求偶行为的是:

A. 行为炫耀

B. 释放性信息素

C. 改造环境

D. 鸣叫或发出其他声响

答案:B

解析:鸟类的求偶行为往往体现于对环境的改造、急速而婉转的鸣叫、以及优雅的舞步,而释放性信息素虽然和繁殖相关,但并非鸟类的求偶行为。

38. 大熊猫是食肉目动物中罕见的素食者,其食物组成的99%以上是竹子,在秦岭地区大量分布的可食竹种有两种:较低海拔的巴山木竹和较高海拔的松花竹。每年的夏末,部分大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