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word精品

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word精品

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word精品

力士乐主油泵压力及恒功率调节方法

一:主系统压力调整

1. 把主阀块上的主溢流阀调节杆全部往外调松

2. 如图一,把油泵上的主系统压力调节杆上的锁紧螺母松开,把

调节螺杆往里调到底。

3. 调节主阀块上的溢流阀当压力到34MPA时锁紧溢流阀调节杆上

的锁紧螺母

4. 调松主油泵上油泵压力调节螺杆当压力在31.5MPA时锁紧调节

杆上的锁紧螺母

二:恒功率阀调整

1.前提:换向压力调整到16MPA;

2.主油泵上的M1 口装上测压接头,测压管与6MPA量程的测压

表;

3.将主油泵上的恒功率螺钉拧紧到底

4 .拔掉DT1插头,满排量打正泵;

5. 观察测压表并慢慢调松恒功率螺钉,直到压力表指针在2- 4MPA时锁紧恒功率螺钉锁紧螺母

恒压与恒功率变量泵要点

PCY14-1B:斜盘式恒压变量柱塞泵-----结构剖视 PCY14-1B:斜盘式恒压变量柱塞泵-----工作原理 主体部分(参见结构剖)由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使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个柱塞绕传动轴中心线转动,通过中心弹簧将柱滑组件中的滑靴压在变量头(或斜盘)上。这样,柱塞随着缸体的旋转而作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 这种变量型式的泵,输出压力小于调定恒压力时,全排量输出压力油,即定量输出,在输出油液的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就自动地调节泵流量,以保证恒压力,满足系统的要求。泵的输出恒压值,根据需要,在调压范围内可以无级调定,泵的结构见图6,该结构将输出的压力油同时通至变量活塞下腔和和恒压阀的控制油入口,当输出压力小于调定恒压力时,作用在恒压阀芯上的油压推力小于调定弹簧力,恒压阀处于开启状态,压力油进入变量活塞上腔,变量活塞压在最低位置,泵全排量输出压力油;当泵在调定恒压力工作时,作用在恒压阀芯上的油压推力等于调定弹簧力,恒压阀的进排油口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使变量活塞上下腔的油压推力相等,变量活塞平衡在某一位置工作,若液压阻尼(负载)加大,油压瞬时升高,恒压阀排油口开大、进油口关小,变量活塞上腔比较下腔压力降低、变量活塞向上移动,泵的流量减小,直至压力下降到调定恒压力,这时变量活塞在新的平衡位置工作。反之,若液压阻尼(负载)减小,油压瞬时下降,恒压阀进油口开大,排油口关小,变量活塞上腔比较下腔油压升高,变量活塞向下移动,泵的流量增大,直至压力上升至调定恒压力。

YCY14-1B:斜盘式压力补偿变量(恒功率)柱塞泵/马达-----结构剖视 YCY14-1B:斜盘式压力补偿变量柱塞泵/马达-----工作原理 主体部分(参见结构剖)由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使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个柱塞绕传动轴中心线转动,通过中心弹簧将柱滑组件中的滑靴压在变量头(或斜盘)上。这样,柱塞随着缸体的旋转而作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 压力补偿变量泵的出口流量随出口压力的大小近似地在一定范围内按恒功率曲线变化。当来自主体部分的高压油通过通道(a、(b、(c进入变量壳体下腔(d)后,油液经通道(e)分别进入通道(f)和(h),当弹簧的作用力大于由油道(f)进入伺服活塞下端环形面积上的液压推力时,则油液经(h)到上腔(g),

第三章 离心泵习题与作业

第三章离心泵习题与作业 单选题: 题1:离心泵叶轮的作用是________。(1分) A. 传递能量 B. 汇集液流 C. 吸收热量 D. 使液体旋转 题2:离心泵采用后弯叶瓣,可使泵获得较高的______。(1分) A. 效率 B. 总压头 C. 流量 D. 动压头 题3:离心泵的吸入滤器清洗后________。(1分) A. 流量增加 B. 轴功率降低 C. 轴功率增加 D. A十C 题4:离心泵采用后弯叶片与前弯、径向叶片相比,它________。(1分) A. 产生的动压头相对较小 B. 产生的动压头相对较大 C. 产生的总压头相对较大 D. 产生静压头相对较大 题5:离心泵叶轮一般采用________叶片。(1分) A. 径向 B. 后弯 C. 先前弯再后弯 D. 前弯 题6: 用节流阀改变泵的流量一般应改变______阀的开度。(1分) A. 吸入 B. 排出 C. 旁通 D. 调压 题7:离心泵关排出阀起动时________。(1分) A. 扬程最低 B. 起动功率最小 C. 效率最高 D. 工作噪音最低 题8:表征离心泵叶轮特点的参数是________。(1分) A. 压头 B. 流量 C. 比转数 D. 外径 题9:离心泵用改变排出阀开度来调节流量可以_______。(1分) A. 改变泵的性能

B. 改变泵的比转数 C. 改变泵的运行工作点 D. 改善泵的运行经济性 题10:下列泵中适合关排出阀起动的是________。(1分) A. 旋涡泵 B. 离心泵 C. 齿轮泵 D. 水环泵 题11:正常情况下,离心泵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的过程主要是在_________中进行。(1分) A. 蜗室 B. 扩压管 C. 叶轮 D. 排出管 题12: 泵管路特性表明了流过管路所需的压头与流量的关系,曲线的陡斜程度取决于________。(1分) A. 吸排液面间的高度差 B. 吸排液面间的压力差 C. 管路的阻力大小 D. 液体的密度 题13:离心泵叶轮的平衡孔开在________。(1分) A. 前盖板上 B. 后盖板上 C. 平衡盘上 D. A或B 题14: 离心泵有的叶轮作成双吸式主要是为了________。(1分) A. 平衡轴向推力 B. 便于安装轴承 C. 改变泵轴的悬臂状态 D. 限制进口流速 题15:提高离心泵的压头,采用______的方式较为适宜。(1分) A. 增大叶轮直径 B. 提高泵的转速 C. 串联多个叶轮 D. 降低液体温度 题16:在一般情况下,离心泵工作________后应检查阻漏环的径向间隙。(1分) A. 8000h B. 4000h C. 1000h D. 2000h 题17:能完全平衡离心泵轴向推力的方法是________。(1分) A. 双吸叶轮法 B. 平衡管法 C. 平衡孔法 D. 液力自动平衡装置

(完整版)恒压与恒功率变量泵

主体部分(参见结构剖)由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使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个柱塞绕传动轴中心线转动,通过中心弹簧将柱滑组件中的滑靴压在变量头(或斜盘)上。这样,柱塞随着缸体的旋转而作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 这种变量型式的泵,输出压力小于调定恒压力时,全排量输出压力油,即定量输出,在输出油液的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就自动地调节泵流量,以保证恒压力,满足系统的要求。泵的输出恒压值,根据需要,在调压范围内可以无级调定,泵的结构见图6,该结构将输出的压力油同时通至变量活塞下腔和和恒压阀的控制油入口,当输出压力小于调定恒压力时,作用在恒压阀芯上的油压推力小于调定弹簧力,恒压阀处于开启状态,压力油进入变量活塞上腔,变量活塞压在最低位置,泵全排量输出压力油;当泵在调定恒压力工作时,作用在恒压阀芯上的油压推力等于调定弹簧力,恒压阀的进排油口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使变量活塞上下腔的油压推力相等,变量活塞平衡在某一位置工作,若液压阻尼(负载)加大,油压瞬时升高,恒压阀排油口开大、进油口关小,变量活塞上腔比较下腔压力降低、变量活塞向上移动,泵的流量减小,直至压力下降到调定恒压力,这时变量活塞在新的平衡位置工作。反之,若液压阻尼(负载)减小,油压瞬时下降,恒压阀进油口开大,排油口关小,变量活塞上腔比较下腔油压升高,变量活塞向下移动,泵的流量增大,直至压力上升至调定恒压力。

YCY14-1B:斜盘式压力补偿变量(恒功率)柱塞泵/马达-----结构剖视 YCY14-1B:斜盘式压力补偿变量柱塞泵/马达-----工作原理

主体部分(参见结构剖)由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使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个柱塞绕传动轴中心线转动,通过中心弹簧将柱滑组件中的滑靴压在变量头(或斜盘)上。这样,柱塞随着缸体的旋转而作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 压力补偿变量泵的出口流量随出口压力的大小近似地在一定范围内按恒功率曲线变化。当来自主体部分的高压油通过通道(a)、(b)、(c)进入变量壳体下腔(d)后,油液经通道(e)分别进入通道(f)和(h),当弹簧的作用力大于由油道(f)进入伺服活塞下端环形面积上的液压推力时,则油液经(h)到上腔(g),推动变量活塞向下运动,使泵的流量增加。当作用于伺服活塞下端环形面积上的液压推力大于弹簧的作用力时,则伺服活塞向上运动,堵塞通道(h),使(g)腔的油通过(i)腔而卸压,此时,变量活塞上移,变量头偏角减小,使泵的流量减小。 调节流量特性时,可先将限位螺钉拧至上端,根据所需的流量和压力变化范围,调节弹簧套,使其流量开始发生变化时的初始压力符合要求,然后将限位螺钉拧至终级压力时的流量不再发生变化,其中间的流量与压力变化关系由泵的本身设计所决定。

A7V系列变量柱塞泵产品说明

SYA7V系列变量柱塞泵产品说明开式回路 规格20???500 2.0/5.1系列 额定电压高达35MPa 峰值压力为40MPa到 特征: - SYA7AO斜轴的轴向开环液压驱动计量泵。 - 作业机械或工业区 - 输出流量和驱动器的速度和位移是成正比的恒定速度无级变速。 - 多种规格,以配合实际的驱动器 - 有利的功率/重量比 - 紧凑型,经济 - 优化的容积效率 - 球形转子和点之间的油底壳油,自动操作,圆周速度低。 - 更高的效率,传动轴承受径向负荷。 Y-A7V2.1剖视图规格为20-160

SY-A7V5.1剖视图规格250至500

型号说明

技术参数:●工作压力范围: 出A口或B口压力: 额定压力---------- PN =35MPa 最大压力---------- P最大=为40MPa

吸端口S绝对压力: pabs分钟----------0.08兆帕 pabs最大----------0.2兆帕 ●油温度范围:-25℃至80℃ ●粘度范围: tmin-----------10平方毫米/ S的 tmax分别为-----------(短期)千mm/s的 最佳工作粘度:----16?25毫米2 /秒 油的选择:40号低倒液压油 ●液压油过滤器: 过滤10μm的建议,或25?40μm的 使用寿命长10微米(减少磨损) ●流动顺时针:S到B逆时针:S到一个 ●安装位置: 此端口可选,泵必须充满液压油R口塞泵安装在油箱时,应删除,应该是在顶部。 90°弯头,以减少噪音油口螺丝。 垂直安装传动轴: 这个模型必须订购的U1和U2(文字:“与出油口U1和U2)。最低液位不得低于”A“的线路如图1所示。 在油箱的顶部安装 在油箱顶部安装一个特定的安装A7V变量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1)与各种泵控制只能泵的最大摆角(Vgmax)开始。调整最小排量Vgmin的敞开式泵(Vgmin= 0泵),最小流量限位螺钉必须转移到Vmax增加最大尿流率≥5%的最低流量,以防止泵运行在零流,使吸水管排气。 2)在油箱安装上述要求的顺序文本的顶部安装在坦克“

浅谈变量泵选用

常见的变量柱塞泵有恒压变量泵、恒功率变量泵、负载敏感变量泵等。对于要求压力接近或相同,流量变化较大的液压系统,如节流调速系统、泵保压系统、要求快速响应的中位常闭换向阀系统、蓄能器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和电液比例换向阀系统等,一般应采用恒压变量泵作为动力源,避免采用定量泵-溢流阀系统和旁路节流调速系统,以降低溢流或旁流流量损耗。恒压变量泵的主要特征是:在系统压力达到泵的设定压力前为定量泵特性;达到设定压力时,泵的流量随负载需要自动调整;无负载时,泵的流量自动降至0,但其输出压力维持恒定。国外中高压节流调速液压系统广泛采用恒压变量泵。 对于负载缓慢增加、平均功率较小或接近最大压力的行程较小的液压系统,如大多数压机,一般应采用恒功率变量泵作为动力源,对平均速度影响不大,但可以大幅减小装机功率。恒功率变量泵的主要特征是:在系统压力达到泵的变量压力前为定量泵特性;达到变量压力时,泵的流量随负载增加自动减小,但压力/流量乘积大致为常数。变量转折压力和压力/流量乘积(功率)均可根据需要调整,是应用最广泛的变量泵之一。 对于功率较大、负载缓慢增加且有较长保压时间要求的系统,也可采用恒压恒功率变量泵。 对于要求分别具有不同压力、不同流量的多执行器系统,可采用双压、双流量恒压变量泵或负载敏感变量泵。双压、双流量恒压变量泵的输出特性可调整为相当于2台不同压力、不同流量的恒压变量泵,利用泵上附设的电磁阀来转换工作状态,适合于双执行器系统。负载敏感

变量泵的输出特性为:在泵的额定压力和流量范围内,其实际输出压力和流量能同时随负载需要自动调整;无负载时,泵的流量自动降至0,且输出压力较低,适合于多执行器系统。由于上述2种泵能同时降低压力和流量损耗,故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将获得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带指出,对于零流量时输出压力较高的各种恒压变量泵,不影响系统功能时最好仍设置卸载回路,因这类泵在高压零流量时的功率损耗和磨损均大于零压全流量时的功率损耗和磨损。 1、工况判断是第一步。

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

1.1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发展简况、现状和应用 1.1.1 简述 液压变量泵及变量马达能在变量控制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输出特性,这一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众多的液压设备中,如:恒流控制、恒压控制、恒速控制、恒转矩控制、恒功率控制、功率匹配控制等。采用变量泵(马达)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新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发展迅速,各个生产厂也在不断改进设计,用以满足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的不断发展需要。 使用液压系统的目的在于可使某一执行对象以预定的速度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此时,为调节速度需进行节流,致使能量有所损失,并导致系统效率降低,为此需采用变量泵实现容积控制。使用变量泵进行位置和速度控制时,能量损耗最小。正确地使用和调节泵的流量,可使其只排出满足负载运动速度需要的流量,而使用定量泵时只有部分流量供给负载,其余的流量需要旁通至油箱。 此外,为了在不增加管路阻力的条件下提高液压马达的速度,也有必要为减少液压马达的排量而采用变量马达。 表1-1 三大类泵的主要应用现状

排量类型型式模型样式容积排量 图1-1 三大类泵的变量调节 1.1.2 叶片变量泵(马达)的研发历史和发展 根据密封工作容积在转子旋转一周吸、排油次数的不同,叶片泵分为两类,即完成一次吸、排油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完成两次吸、排油的双作用叶片泵。根据叶片泵输出流量是否可调,又可分为定量叶片泵和变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根据叶片变量泵的工作特性不同可分为限压式、恒压式和恒流量式三类,其中限压式应用较多。 恒压式变量泵一般系单作用泵。该泵的定子可以沿一定方向作平衡运动,以改变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偏心距,即改变泵的流量。它的变量机能由泵内的压力反馈伺服装置控制,能自动适应负载流量的需要并维持恒定的工作压力。在工作中,还可根据要求调节其恒定压力值。因此,在使用该泵的系统中,实际工况相当于定量泵加溢流阀,且没有多余的油液从系统中流过,使能耗和温升都大大降低,缩小了泵站的体积。该泵如与比例电磁阀匹配,可以在系统中实现多工作点自动控制。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有内反馈式和外反馈式两种。内反馈式变量泵的操纵力来自泵本身的排油压力,外反馈式是借助于外部的反馈柱塞实现反馈的。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具有压力调整装置和流量调整装置。泵的输出流量可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调节,当系统压力高于泵调定的压力时流量会减少,使功率损失降为最低,其输出功率与负载工作速度和负载大小相适应,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作容积调速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先导式带压力补偿的变量叶片泵允许根据系统要求自动调节其流量,可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同时降低能耗。压力补偿的工作原理是:在先导压力作用下,被控柱塞移动,从而使泵的定子在某一位置平衡。当输出压力与先导压力相等时,定子向中心移动,并使输出流量满足工作要求。在输出流量

离心泵常见事故及排除方法

离心泵操作 1、离心泵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接到开泵通知时,应问清楚对方姓名,了解所送油品的种类、来源、去向车数、确定能使用的机泵并通知罐区、栈台、锅炉等相关岗位。 (2)穿戴好劳动护具,检查泵体对轮螺丝、地脚螺丝及安全罩是否良好。 (3)检查电流表、压力表、温度表是否良好。 (4)检查润滑油是否达到规定高度(油面控制在1/2~2/3高度)是否变质。 (5)盘车3~5圈(轴转后和原位置相差180°),检查转动是否平衡,有无杂音。(6)打开泵入口阀,排尽泵内气体,排完后关上放空阀。 2、离心泵的启动 (1)启动机泵前,与罐区、栈台、装置、锅炉等相关岗位约定启泵时间,并严格执行。(2)启动机泵时,无关人员应远离机泵。 (3)按约定时间,接通电源,启动机泵。 (4)机泵启动后,检查压力、电流、振动情况,检查泄漏及轴承、电机温度等情况。(5)待泵出口压力稳定后,缓慢打开出口阀,使压力和电流达到规定范围,并和相关岗位取得联系。 (6)重新全面检查机泵的运行情况,在泵正常运行10min后司泵人员方可离开,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A:离心泵应严格避免抽空 B:离心泵启动后,在关闭出口阀的情况下,不得超过3min。 正常情况下,不得用调节入口阀的开度来调节流量。 3.离心泵正常运转及维护 (1)经常检查出口压力,电流有无波动,应及时调节,使其保持正常指标,严禁机泵长时间抽空,用出口阀控制流量,不准用入口阀控制流量。 (2)经常检查泵及电机的轴承温度是否正常,滚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65℃,电机温度不得超过70℃。 (3)检查端面密封泄漏情况,轻质油不大于10滴/分,重质油不大于5滴/分。 (4)严格执行润滑三级过滤和润滑制度,经常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发现乳化变质应立即更换,检查油标防止出现假油液面,液面控制在1/2~2/3高度。 (5)经常检查机泵的运行情况,做到勤摸、勤听、勤看、勤检查电机和泵体运转是否平稳,有无杂音。 (6)备用泵在备用期间及停用泵每班盘车一次(180°)。 (7)做好运行记录,保持泵、电机、泵房的清洁卫生。 4、离心泵的切换 (1)与相关岗位联系,准备切换泵。 (2)做好备用泵启动前准备工作,开泵的入口阀,使泵内充满液体,打开放空阀放空,放空后关闭放空阀。 (3)启动备用泵,电机运转1~2min后观察出口压力,电流正常后,缓慢打开泵出口阀门。 (4)打开备用泵出口阀时,逐渐关小原来运行泵的出口阀,尽量减小流量、压力的波动。(5)待备用泵运行正常后,停原来运行泵。 (6)紧急情况下,可先停运行泵,后启动备用泵。 5、离心泵的正常停泵 (1)慢慢关闭出口阀。 (2)切断电源。

AV系列斜轴式变量柱塞泵

A7V系列斜轴式变量柱塞泵 A7V型变量柱塞泵具有压力高、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耐冲击等优点,传动轴能承受一定的径向负荷。吸油压力(开式)为0.09~0.15MPa。适用于工程机械以及轧钢、锻压、矿山、起重、船舶等各种机械的开式液压系统。它有恒功率变量(LV)、恒压(DR)、电控比例变量(EP)、液控变量(HD)、手动变量(MA)五种变量型式。 产品特点: ①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用于开式回路静压传动。流量、转速与排量成正比,在恒定转速下可实现无级变量。 ②转子与分油盘之间为球面配油,在运转中能自动对中,周速较低,效率较高,驱动轴能承受径向负荷。 订货示例: GY-A7V160LV2.0LZFOO A7V变量泵,规格160,带恒功率LV控制,2.0结构系列,逆时针旋转L。德标花键Z,侧面法兰连接,无辅助元件。 A7V2.0 5.1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结构剖视 型号说明 A7V2.0 5.1斜轴式轴向柱塞变量泵==《技术数据》

2)以容积效率为97%计算所得; 3)在各种工作状态下泵转速均不得超过吸油口S在0.15MPa下的最高转速,但对Vgmin>0的规

80-58、107-78、160-117,可通过减小 排量(Vg

恒压与恒功率柱塞泵区别

恒压与恒功率柱塞泵区别 2009-06-11 21:58 dancer77582008-05-03 09:40压力补偿变量泵和恒压泵有区别吗?? 如果有的话他们分别的原理是怎么样的,,有资料可以上传一下吗??,分别说明这两种泵最好了 包括泵内部的结构图,,液压原理符号解释,以及变量特性曲线, 恒压变量泵是在达到泵平身的设定压力后才开始变量,此时流量下降成陡线下降.这个比较好理解 但是压力补偿是个什么意思,,,怎么个补偿法??? 我在也在论坛搜索了一下,感觉还是比较迷惑,所以特在此求助, 希望大家可以帮帮忙,,,谢谢了!~!~ sycscom2008-05-03 15:36我们通常说的恒压泵就是压力补偿变量泵啦,一回事!补充一下,严格说压力补偿泵范围更广,但通常说的压力补偿变量泵就是恒压泵新j2008-05-03 17:40压力补偿变量泵应是恒功率变量泵,与恒压变量是两种不同变量形式的泵,常见的YCY为恒功率泵,PCY为恒压变量,原理百度下吧。dancer77582008-05-04 08:41谢谢两位的帮忙 我又查了下,压力补偿泵的变量特性曲线和恒功率的变量泵相近 我觉得这个PCY的恒压变量泵我觉得叫限压泵更合适一点,,呵呵.. 就象教材上的那个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 sycscom2008-05-04 09:00三楼说的恒功率泵的确也属于压力补偿泵,但现在一般都没有压力补偿泵的这个叫法的,要么恒压泵,要么恒功率泵,或恒流量泵,等yuezhenju2008-05-04 10:18那柱塞泵和注射泵有人知道各自的原理图吗?谢谢恒源液压2008-05-11 08:25按教科书说法,压力补偿变量就是恒功率变量,这种油泵在到了设定压力后,随着压力的升高,流量会随之减少。所以功率接近恒定。 闫波2008-05-11 11:19 就象我们在液压专业内通常所说的压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样(它包括工作压力,二次压力,负载压力,超调压力等等),压力补偿似乎也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所有缘于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的流量或其它参数变化的,都应该称为压力补偿. 我认为,对于泵而言,所有以压力作为输入信号,自动通过变量机构使流量发生变化的,都应该属于压力补偿变量泵(如通常所讲的恒压泵,恒功率泵,负载敏感泵等等). 当然,这样的定义不应该由我这样一个搞应用的人所下. 正如6楼所讲:“按教科书说法,压力补偿变量就是恒功率变量”. 我理解,派克所谓“带标准压力补偿器”的变量泵,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恒压变量泵. 力士乐在变量泵的解释中,并没有哪些是或哪些不是“压力补偿”的说法. shenduowen172008-08-28 12:45根据PARKER给出的压力——流量曲线可知,当流量一旦调定,其流量随压力的变化有很少的变化。当到达设定压力时,其流量和压力的关系又与恒功率泵的变化相同,所以这种泵应该分开看

恒压与恒功率变量泵

、恒压阀 晋梁由封 配抽盘缸体| 柱塞 /刻度盘 变量活塞 娈童竟作 下法兰 传刼轴 法兰盘 泵体 泵壳 回程盘 - 变童先

PCT 恒压变量 动轴中心线转动,通过中心弹簧将柱滑组件中的滑靴压在变量头(或斜盘)上。这样,柱塞 随着缸体的旋转而作往复运动,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 这种变量型式的泵, 输出压力小于调定恒压力时,全排量输出压力油, 即定量输出,在 输出油液的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就自动地调节泵流量,以保证恒压力,满足系统的要求。 泵的输出恒压值,根据需要,在调压范围内可以无级调定,泵的结构见图 6,该结构将输出 的压力油同时通至变量活塞下腔和和恒压阀的控制油入口,当输出压力小于调定恒压力时, 作用在恒压阀芯上的油压推力小于调定弹簧力, 恒压阀处于开启状态, 压力油进入变量活塞 上腔,变量活塞压在最低位置, 泵全排量输出压力油;当泵在调定恒压力工作时, 作用在恒 压阀芯上的油压推力等于调定弹簧力, 恒压阀的进排油口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使变量活塞上 下腔的油压推力相等,变量活塞平衡在某一位置工作,若液压阻尼(负载)加大,油压瞬时 升高,恒压阀排油口开大、进油口关小, 变量活塞上腔比较下腔压力降低、 变量活塞向上移 动,泵的流量减小,直至压力下降到调定恒压力,这时变量活塞在新的平衡位置工作。 反之, 若液压阻尼(负载)减小,油压瞬时下降,恒压阀进油口开大,排油口关小,变量活塞上腔 比较下腔油压升高,变量活塞向下移动,泵的流量增大,直至压力上升至调定恒压力。 液压原理符号 10Q 50 10 调压范围 P (MP 弟 3175~云$ 主体部分(参见结构剖)由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 使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个柱塞绕传

单台离心泵工况调节方式分析

- 52 - 技术交流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4年第17卷 单台离心泵工况调节方式分析 方清华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 本文以离心泵和管路系统的特性曲线图为依据,对离心泵常用的几种流量调节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调节原理、调节方法、调节范围、优缺点及适用场合。通过对比指出变速调节流量是较佳的离心泵调节方式。[关键词] 离心泵;流量;调节方式;分析;比较 作者简介:方清华(1972—),女,湖北宜城人,硕士,副教 授。在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学院主要从事机械类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常,在工艺设计和生产实践中,离心泵的流量和扬程可能会比管路中要求的偏大,或者由于生产任务、工艺要求发生变化,需对泵的运转流量进行调节,以保持较高的运转效率。事实上,离心泵在实际使用中工作点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能耗和成本费用,因此,如何合理地调节离心泵的流量显得尤为重要。 离心泵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点的位置,而工作点是由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共同决定的,改变任何一条曲线都可以使其工作点发生转移,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本文就改变离心泵流量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寻求较佳的流量调节方式。 1 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1.1 节流调节 节流调节是在管路上安装节流部件(通常为阀门),通过改变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流量大小的调节方法,有入口节流调节和出口节流调节两种。入口节流调节由于易产生汽蚀现象,已很少采用。出口节流调节因简单易行成为离心泵常用的调节方法。节流调节实质上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的位置来改变泵的工作点。如图1所示,泵特性曲线Q ~H 与管路特性曲线Q ~h 的交点M 为阀门全开时泵的工作点。当出口阀关小时,管道局部阻力增加,管路特性曲线由Q ~h 变为(Q ~h )1,泵的工作点转移至M 1点,相应流量减少。阀门关得越小,流量也就越小。从图1可看出,以关小阀门来控制流量时,离心泵本身的供水能力不变,扬程特性不变,而管路特性随着阀门开度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特别对比转数小的泵,其流量、扬程曲线较平坦,调节灵敏,调节 时流量连续,可以在某一最大流量与零之间随意调节,且无需额外投资。但节流调节是人为增加阻力,造成扬程损失,能量利用率差,泵的效率也将随之下降,经济上不合理,工程应用中应尽 量避免使用。 图1 出口节流调节 图2 旁路调节

变量柱塞泵

今天给大家讲讲自己对EH油泵——轴向恒压变量柱塞泵——的小小分析,由于能力有限,请大家不吝赐教。 图1 我厂EH油泵 1、图中所示是C型变量控制器的轴向柱塞恒压变量柱塞泵:所谓轴向:工作活塞的行程方向与传动轴平行,与此相对的是径向柱塞泵;所谓恒压变量:完全恒压是不可能的,流量高了,压力会有微降;流量低了,压力会有微小提高(具体多少呢,例如升负荷4号高调门打开的时候,仔细观察下泵的电机电流、EH油压力、还有就地的流量计的变化量)——但这些都是有个前提:流量在柱塞泵设定的最大流量的范围内,若是超过,嘿嘿,一泻千里,压力狂降,降得有多厉害呢,EH油管爆管,或者内漏非常严重的时候,就能观察下降多少了。附送一张性能曲线图,大家自己看看吧 图2 C型变量调压控制器的柱塞泵Q-P曲线

下面来了解下内部的结构

图3 轴向柱塞泵内部结构示意图及实物图

2、该泵通过柱塞在腔体内的反复运动进行工作,从入口吸入油,转至出口时再压出,通过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可以改变流量和压力,斜盘的最大倾斜角通过最大限位调节螺钉设置。倾斜角越大,流量越高;反之,流量越低。斜盘的倾斜角还可以通过变量控制器调节 图3中最大限位调节螺钉,是调节泵的最大流量,当系统流量超出这个范围,压力就会不受控制的下降。上面的压力控制器分为C/F/L型,C型的只有下面的红色框框部分,而F/L 型则包含上面的部分。这是泵的压力控制部分。 这里的控制是个难点,我花了不少功夫研究,见下图: 图4 C型变量控制器 这是C型控制器的:1、启泵时“滑阀”在“预紧弹簧”的作用下,被压到右边,则“腔体2”内的“调节压力的控制油”和“泵体泄压油路”连通,压力低,则“腔体1”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压到最右边,泵的柱塞斜盘以最大的倾斜角开始启动。 2、启泵后,泵出口压力逐渐提高,“滑阀”右侧的油压大于“预紧弹簧”的弹力和摩擦力,逐渐把“滑阀”压向左边,“泵出口油压”和“调节压力的控制油”连通,“调节压力的控制油”压力升高,将“腔体2”压向左边,然后顶住“腔体1”向左边移动,减少斜盘的倾斜角度,泵的出口流量开始降低,压力逐渐升高,然后达到稳定的平衡。 3、当系统EH油需求量增大时(如升负荷,调门开大),EH油压的反应速度快于流量变化(这里可以这样理解,例如某个调门要开启,EH油管路突然敞开一个油路,分流走EH油,则系统油压会快速反应,先下降一点),然后“泵出口油压”降低,“滑阀”向右移动,“调节压力的控制油”也会降低,“腔体1”在弹簧的作用下也跟着向右移动,斜盘的倾斜角增大,泵出口流量增加,满足系统需求,但是压力也是会有微小下降的。

恒功率泵工作原理相关讨论

请教:力士乐A10VSO-DFLR(恒压/流量/功率控制)变量泵的控制原理 管理提醒: 本帖被论坛清道夫执行加亮操作(2009-01-0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向各位了解力士乐A10VSO…DFLR…恒压/流量/功率控制泵的控制原理,上传4张图片. 我想了解的问题是: 1.功率阀的原理; 2. 恒压/流量/功率控制三种控制功能的转换过程. 说明: 最上面的一张图为总图(网上下载的).图1和图2是按照力士乐另一份彩图资料绘制的. 图1中的A1和图2为清晰起见,图1中的X口我画在了上面(原资料是在侧面的) [ 此贴被论坛清道夫在2008-05-21 13:53重新编辑] 小中大引用推荐编辑只看复制 我的问题已经提出好几天了.无人回帖.可能是我对问题的叙述不很清楚. 最近几天我琢磨了一下,对于功率阀的调节原理,我先试着分析如下.是我个人的理解,请诸位指正.

功率阀相当于一个压力无级可调的(比例)溢流阀,它可无级地改变着进入流量调节器弹簧腔的压力P 通过泵斜盘改变功率阀调压弹簧的压缩量X来实现的(泵斜盘带动拨杆改变功率阀套的位置,进而改变功率阀压缩量X与泵斜盘倾角β成反比. 在泵进入恒功率控制期间,流量调节器控制阀芯的位置也有3个. 压力P H作用在控制阀芯的右端(见图1),以形成一个对抗反力,与作用在控制阀芯左端的泵出口压力P P相在中位(平衡位置),在此状态下,泵的斜盘倾角不变. 功率阀所决定的压力P H与泵压力P P应该是同比例变化(升降)的.并且P H的变化要比P P的变化滞后一点当泵压升高时,P P先将控制阀芯向右推离中位(平衡被破坏),并进入泵变量缸的无杆腔使泵的斜盘倾角β变角β的变小,功率阀调压弹簧的压缩量X则变大,阀的开启压力P H随之升高,升高了的P H又将控制阀芯推回中循环下去,控制阀芯连续的经历由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用一位网友的话讲,就是控制阀芯在“中位控制. 当泵压降低时,则会出现相反的过程. 恒功率控制始于起点的调整压力,终于切断点的限位柱(即死档铁). 不知我分析的对不对,请各位点拨. [ 此贴被闫波在2008-02-11 10:35重新编辑] 顶端Posted: 2008-02-09 11:13 | 1 楼 小中大引用推荐编辑只看复制 图片:

离心泵基础知识

2-2 离心泵 离心泵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流量均匀,调节控制方便,且能适用于多种特殊性质物料,因此离心泵是化工厂中最常用的液体输送机械。近年来,离心泵正向着大型化、高转速的方向发展。 2.2.1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图2-1 离心泵活页轮 一、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1.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它是由若干弯曲的叶片组成。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提高液体的动能和静压能。 根据叶轮上叶片的几何形式,可将叶片分为后弯、径向和前弯叶片三种,由于后弯叶片可获得较多的静压能,所以被广泛采用。 叶轮按其机械结构可分为闭式、半闭式和开式(即敞式)三种,如图2-1所示。在叶片的两侧带有前后盖板的叶轮称为闭式叶轮(c图);在吸入口侧无盖板的叶轮称为半闭式叶轮(b图);在叶片两侧无前后盖板,仅由叶片和轮毂组成的叶轮称为开式叶轮(a图)。由于闭式叶轮宜用于输送清洁的液体,泵的效率较高,一般离心泵多采用闭式叶轮。 叶轮可按吸液方式不同,分为单吸式和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结构简单,双吸式从叶轮两侧对称地吸入液体(见教材图2-3)。双吸式叶轮不仅具有较大

的吸液能力,而且可以基本上消除轴向推力。 2.泵壳 泵体的外壳多制成蜗壳形,它包围叶轮,在叶轮四周展开成一个截面积逐渐扩大的蜗壳形通道(见图2-2)。泵壳的作用有:①汇集液体,即从叶轮外周甩出的液体,再沿泵壳中通道流过,排出泵体;②转能装置,因壳内叶轮旋转方向与蜗壳流道逐渐扩大的方向一致,减少了流动能量损失,并且可以使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若为了减小液体进入泵壳时的碰撞,则在叶轮与泵壳之间还可安装一个固定不动的导轮(见教材图2-4中3)。由于导轮上叶片间形成若干逐渐转向的流道,不仅可以使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而且还可以减小流动能量损失。 注意:离心泵结构上采用了具有后弯叶片的叶轮,蜗壳形的泵壳及导轮,均有利于动能转换为静压能及可以减少流动的能量损失。 3.轴封装置 离心泵工作时是泵轴旋转而泵壳不动,泵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称为轴封。轴封的作用是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间隙漏出,或外界空气漏入泵内。轴封装置保证离心泵正常、高效运转,常用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装置简图如附图。 1.排液过程 离心泵一般由电动机驱动。它在启动前需先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称为灌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及叶片间的液体高速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周,提高了动能和静压能。进而泵壳后,由于流道逐渐扩大,液体的流速减小,使部分动能转换为静压能,最终以较高的压强从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 2.吸液过程 当泵内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周时,叶轮中心形成了低压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强大于泵吸入口处的压强,在该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便经吸入管路被连续地吸入泵内。 3.气缚现象 当启动离心泵时,若泵内未能灌满液体而存在大量气体,则由于空气的密度

(完整版)恒功率变量泵与恒压变量泵

恒功率泵所实现的功能就时保证电机不会超功率,低压时大流量,高压时小流量;恒压泵能够实现零流量保压。 1)恒压泵一般用于这样的液压系统:开始阶段要求低压快速前进,而后转为慢速靠近,最后停止不动并保压,像油压机就是这样。这里,恒压泵设定的压力就是系统保压所需要的压力。这里,对“液压系统压力由负载决定,而由溢流阀加于限定”的基本原则应该讲是符合的。为了更好理解泵控系统,可以考虑修改为“系统压力由负载决定,而由恒压泵加于限定”。像压机的例子,压制件的反力可以很大,具体施加多少由恒压泵调节。 2)恒流泵主要用于工程机械这种设备上就一台发动机,要充分利用其功率。对液压系统就可以在低压时大流量,高压时小流量。这表面上与恒压泵相似,其实不然。恒功率泵在压力流量变化时,遵循恒功率,而恒压泵在未达到调定值之前,是最大排量的定量泵,不存在开始恒功率的拐点。而进入恒压工况后,原则上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提供流量而保持压力不变。 3)恒压变量泵是在达到泵平身的设定压力后才开始变量,此时流量下降成陡线下降.恒功率变量泵是几乎全压力阶段都在变量,基本保证输出的功率恒定在一定范围内,但是在泵设定的功率范围内,压力上升,流量是全流量输出,当超过这个压力,流量开始下降,以保证输出功率恒定(这也就是说在低于额定功率时,实际使用功率不是恒定的).还有电控变量泵,它的变量曲线由电控部份决定,与实际压力无关.不管如何,电机与油泵的功率匹配,是必须考虑的. 4)恒压泵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更节约能源。恒功率泵是能根据负载变化改变运动速度,也主要用于这种负载变化要求速度能变化的情况。5)1)一般情况下,固定工业液压选用恒功率的案例较少,多数是行走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是发动机的,为了充分利用功率,选用恒功率泵的情况较多。当然天下之大,不能一概而论。 6)对于一个在反复循环过程中,或者随机操作过程中,压力与流量两个参数都有比较大差异的系统,人们往往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模式灵活处理。 对于流量有大有小的可供选择方案很多,例如:直流相加减(多台定量泵并联),全交流(变频电机驱动定量泵,变排量泵),直流加交流(几台定量泵,加变排量泵),加蓄能器,等等,恒压恒功率的情况如前所说。 对于压力变化很大的,办法也很多,但最后要与流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例如,多级压力切换,电液比例阀,比例压力泵,加增压器,加电动高压泵作为增压泵(这两个都是局部增压),等等。 7)恒压用在压力不变化,但是流量变化的工况;恒功率用在压力和流量都变化,但是功率不边的工况. 8)调速有两种方案:一是泵控马达系统;一种是阀控马达系统。前一种方案有:1定量泵+变量马达 2变量泵(变频电机+定量泵)+定量马达

离心泵的流量控制方法.

离心泵流量控制方法探讨 前言 离心泵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泵产品,广泛使用在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饮料、制药及水处理行业。如何经济有效的控制泵输出流量曾经引发过大讨论,曾一度流行全部使用变频调速来控制输出流量,取消所有控制阀控制流量的型式,单从目前来看市场上有4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出口阀开度调节、旁路阀调节、调整叶轮直径、调速控制。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离心泵流量常用控制方法 方法一:出口阀开度调节 这种方法中泵与出口管路调节阀串联,它的实际效果如同采用了新的泵系统,泵的最大输出压头没有改变,但是流量曲线有所衰减。 方法二:旁路阀调节 这种方法中阀门和泵并联,它的实际效果如同采用了新的泵系统,泵的最大输出压头发生改变,同时流量曲线特性也发生变化,流量曲线更接近线形。 方法三:调整叶轮直径 这种方法不使用任何外部组件,流量特性曲线随直径变化而变化。 方法四:调速控制 叶轮转速变化直接改变泵的流量曲线,曲线的特性不发生变化,转速降低时,曲线变的扁平,压头和最大流量均减小。 泵系统的整体效率 出口阀调节与旁路调节方法均增加了管路压力损失,泵系统效率都大幅减小。叶轮直径调整对整个泵系统效率影响较小,调速控制方法基本不影响系统效率,只要转速不低于正常转速的50%。 能耗水平 假定通过上述四种办法将泵的输出流量从60m3/h调整到50m3/h,输出为 60m3/h时的功率消耗为100%(此时压头为70m),那么几种控制流量的办法对泵消耗的功率影响如何? (1)出口阀开度调节,能量消耗为94%,流量较低时消耗功率较大。 (2)旁路调节,旁路阀将泵的压头减小到55M,这只能通过增加泵的流量来实现,结果能耗增加了10%。 (3)调整叶轮直径,缩小叶轮直径后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均降低,能耗缩减到67%。 (4)调速控制,转速降低,泵的流量和压头均减小,能耗缩减到65%。 总结 下表中总结出了各种流量调节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

离心泵常用调节方式

离心泵常用调节方式 离心泵在水利、化工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对其工况点的选择和能耗的分析也日益受到重视。所谓工况点,是指水泵装置在某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效率以及吸上真空高度等,它表示了水泵的工作能力。通常,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可能会与管路系统不一致,或由于生产任务、工艺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水泵的流量进行调节,其实质是改变离心泵的工况点。除了工程设计阶段离心泵选型的正确与否以外,离心泵实际使用中工况点的选择也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能耗和成本费用。因此,如何合理地改变离心泵的工况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把电动机高速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被提升液体的动能和势能,是一个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可知,离心泵的工况点是建立在水泵和管道系统能量供求关系的平衡上的,只要两者之一的情况发生变化,其工况点就会转移。工况点的改变由两方面引起:一.管道系统特性曲线改变,如阀门节流;二.水泵本身的特性曲线改变,如变频调速、切削叶轮、水泵串联或并联。 下面就这几种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阀门节流 改变离心泵流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调节水泵出口阀门的开度,而水泵转速保持不变(一般为额定转速),其实质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的位置来改变泵的工况点。水泵特性曲线Q-H与管路特性曲线Q-∑h的交点为阀门全开时水泵的极限工况点。关小阀门时,管道局部阻力增加,水泵工况点向左移,相应流量减少。

阀门全关时,相当于阻力无限大,流量为零,此时管路特性曲线与纵坐标重合。由此可见,以关小阀门来控制流量时,水泵本身的供水能力不变,扬程特性不变,管阻特性将随阀门开度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流量连续,可以在某一最大流量与零之间随意调节,且无需额外投资,适用场合很广。但节流调节是以消耗离心泵的多余能量(图中阴影部分)来维持一定的供给量,离心泵的效率也将随之下降,经济上不太合理。 二、变频调速 工况点偏离高效区是水泵需要调速的基本条件。当水泵的转速改变时,阀门开度保持不变(通常为最大开度),管路系统特性不变,而供水能力和扬程特性随之改变。在所需流量小于额定流量的情况下,变频调速时的扬程比阀门节流小,所以变频调速所需的供水功率也比阀门节流小。很显然,与阀门节流相比,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很突出,离心泵的工作效率更高。另外,采用变频调速后,不仅有利于降低离心泵发生汽蚀的可能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升速/降速时间的预置来延长开机/停机过程,使动态转矩大为减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极具破坏性的水锤效应,大大延长了水泵和管道系统的寿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