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书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浅谈中国书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浅谈中国书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浅谈中国书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书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所学专业:艺术设计

准考证号:240707300015

学生姓名:孔浩

指导教师:钱涛

二0一二年八月

浅谈中国书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准考证号:240707300015 学生姓名:孔浩

指导教师:钱涛

摘要:中国书法、绘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章概述了中国书画的简单历史和中国书画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并从中国书画的特点入手浅析了它们同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举例证实了合理运用中国书画元素能够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书法中国画平面设计运用

Discuss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the modern plane design application

value

Abstract:Chinese calligraphy, painting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mple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istory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stic arts of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Briefly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graphic design. An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e analyzed them with the modern plane design relationship, for example proved reasonable use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element can add artistic charm,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Chinese calligraphy Chinese paintings graphic design use

引言 (6)

第1章中国书画令人陶醉 (7)

1 中国书法的源流和美的要素 (7)

2 中国绘画的源流和美的要素 (8)

第2章现阶段中国平面设计现析 (9)

第3章浅析平面设计与中国书画的辩证关系 (10)

1 浅析中国书法与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 (10)

2 浅析中国绘画与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 (10)

第4章举例分析中国书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11)

1 靳埭强先生《九九归一澳门回归》海报设计中书画元素的运用 (11)

2 林俊良先生《汉字-竹篇》海报设计中书画元素的运用 (12)

结论与展望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4-1 九九归一澳门回归 (11)

图4-2汉字竹篇 (12)

引言

书法、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历代书画家运用独特的工具和语言,创作出大量装饰性强、内涵隽永的优秀作品。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书画历史的回顾和中国书画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中国书画同平面设计的关系以及中国书画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成功案例分析。从而证明中国书画对平面设计用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并希望通过这种研究和比较,来获得一种全新的具有名族特色的设计理念。

第一章中国书画令人陶醉

1.1 中国书法的源流和美的要素

1.1.1 中国书法的源流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距今三千多年前,当中华文明还处于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生在黄河母亲的摇篮里。正如郭沫若所说:“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殷代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非常美观。留下这些字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的书家,虽然他们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为小篆,为隶书。这些古老的书体,在后世随不为社会生活所常用,但作为书法艺术品类,仍有专门书家进行研习,代代相传。至于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行书、楷书诸体,虽然出现较晚,距今也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仍然属于古老艺术的行列。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书法艺术老而不衰,虽然年代久远,历尽沧桑,却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保艺术青春的强大生命力。且不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评论,早为书坛所公认。只要浏览一下历代书迹,你会从流美妍媚、风流潇洒的晋代书法中,隐约看到士大夫阶级清简雅逸,闲适虚旷的身影;你会从法度严谨、气魄雄伟的唐代书法中,感受到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而宋代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抒发;元、明两代,中国封建社会停止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古摹古,平庸无奇;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飙,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黑夜中闪掣的电光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1.1.2 中国书法美的要素

书法美的要素,不外乎“虚”和“实”两个方面。“实”事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元素;“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用墨、结体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缓、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的差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究笔力和笔势;用墨有浓有淡;结体有疏密、奇正、违和等理法;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用笔、结体和章法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它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和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形美式神美的前提,神美是形美的内涵,形与神是互为表里的;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性情的介质;意境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它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地感触到的。

1.2 中国绘画的源流和美的要素

1.2.1 中国绘画的源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绘画的发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如果从新石器时代彩色陶器上描绘着的鱼、鹿纹饰算起,到晚清的绘画,前后经历了七千年的发展过程;即使从长沙出土的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算起,也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三国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初期的绘画题材以道释画为主流。到

了唐朝,渐渐地脱离了人物的山水画,取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由于唐诗的流行和繁荣促使绘画重情趣求意境,中国画抒情性空前突出,是文人画兴起的初始阶段。五代的山水画不但改变了晋唐时期只勾无皴的初级程式,并且有了皴染完备的山水画派系。北宋的山水画继承了五代山水画的特点,在五代的基础上更趋成熟。南宋以后蓬勃发展的江南经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南宋四家"的崛起,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元代文人画派生而来,水墨山水特别兴盛。明代初期,宫廷"院画"兴盛,画风继承两宋"院体"。明嘉靖至万历年以后,在江南出现了"吴门画派",后期相继出现了多种画派。清代初期的画坛,"四王"受到皇室的扶植。但在江南出现了"清初四僧"和"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一批反正统派的画家,他们在绘画艺术上反对"四王"的临摹之风,提倡艺术的创造意义给后世绘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晚清"海上画坛",风格纷呈,提出雅俗共赏的绘画宗旨,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绘画探索精神和追求令人寻味的笔墨情趣,被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人所效仿。

1.2.2 中国绘画美的要素

中国画美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追求神似。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不以形似为满足,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最贵境界。

二、注重意境。中国画家认为,一件优秀的作品必须是画家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体验感受中,产生了某种思想感情,通过特殊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把这种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于是画面上才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即意境。三、抒情寓意。优秀的中国画家崇奉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所以中国画常常表现出画家主观的精神色彩,而用象征手法抒情寓意是中国画的传统。四、突破时、空限制。五、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中国有“书画同源”的理论,从晋唐时代起,优秀的画家就把书法艺术引进了绘画,十分讲究用笔,使中国画上的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发展至今,以线造型也是中国画表现方法上的重要特点。六、采用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所谓程式化,是画家根据客观物象的特征,进行概括、提炼夸张,使之成为具有规范性的形象,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它是我国艺术特有的民族形式。

第二章现阶段中国平面设计现状分析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从真正起步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三十多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从无到有、从启蒙到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又令人兴奋同样也值得反思的一个过程。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师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中国设计师在国际大赛中获奖也变得日益频繁,从靳埭强到刘小康,从联合国授予深圳“设计之都”到北京奥运会的各项设计,中国设计界越来越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关注,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所创造的民族特色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平面设计国际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我们在欣喜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得不冷静的总结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当代平面设计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同样层出不穷。首先,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平面设计己经远远的落后了,许多人把落后的根源归结为现代平面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的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决不是根源之所在。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许多作品基本上还是照搬西方的东西,还停留在形式或概念的模仿上,除了外表徒有几个汉字外,几乎很难找到任何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平面设计最大的症结在于丢失了自我。

第三章浅析平面设计与中国书画的辩证关系

3.1 浅析中国书法与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

中国书法与平面设计,一个传统,一个现代,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和章法以及气韵和意境都对平面设计的表现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书法艺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枝独秀。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元素渗透于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之中,书法元素的应用使得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和本土化,同时也显示出独特性与生命力。正如常说的那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3.1 浅析中国绘画与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

平面设计与中国画的关系,主要有几下四个方面:一是画面构成的相同元素。平面设计中画面上的基本元素包括了以下几种: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中国画的画面上的元素少不了诗、书、画、印及线条、色彩。中国画其实也有在追求平面上点、线、面的经营位置。就画面中的诗来说吧,诗中的每个字可看作是点,每一句诗可看作是线,整首诗可看作是面。这是从构成的表面因素看,从内涵中看诗是画意的补充说明,这又类似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内容说明。二是中国画的构图: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平面设计借鉴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必能使设计作品内容更加丰富,传递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三是创作的心境。中国画的创作心境主要是体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观点,根据需要自由灵活发挥,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内心的体验、感受通过画面元素传达表现出来,注重的是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气韵和意境。如明代代的徐渭的画《墨葡萄图》就有着明显的内心思想的表现,可谓是他一生的写照。当人们品味他的诗、画、书时,更能深切地领会这其中承载着画家埋藏心中的郁闷和隐衷、痛苦和泪水,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今天,设计者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到平面设计不仅要有形式感的表现,而且也应该注入思想、精神上的东西。四是传达的目的。中国画是通过图像与文字在传达给受众,使之在欣赏、品味画面的同时,接受画家所传递给观者的情感、思想、意境。而平面设计也是通过图像与文字在传递信息、指导和劝说,产生着强大的宣传功能和商业价值。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画幅形式,也被广泛地利用在了现代的平面设计的形式中,比如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的CI设计中的礼品设计就采取了扇面的画幅形式,用来进行传播。

第四章举例分析中国书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4.1靳埭强先生《九九归一澳门回归》海报设计中书画元素的运用

图4-1 《九九归一澳门回归》引[1]

靳埭强先生:1957年定居香港,做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师,如此10年之外。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屡获奖项,享负盛名;1967年创办设计公司,作品受高度评价,成为驰名中外的设计师。

《九九归一澳门回归》是靳埭强先生为澳门回归设计的海报作品,画面大量留白,以淡淡的墨用毛笔在生宣纸上画出两个圈,看似很简单的两笔却非一般没有书画基础的人能画出来的,这两个圈墨色有浓有淡,有干有湿充满灵气,实际这两个圈是两个“9”,两个“9”又构成了一个汉字“回”。这简简单单的两笔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中间一片粉红色的荷花瓣即代表澳门又寓意新生,是海报的点睛之笔。花瓣正好放在两个圈的中心位置,使两个水墨的圈看似由于花瓣落下激起的圈圈涟漪,这使画面更加具有动感。在画面空白的上下两处分别用红色黑体美术字按中国传统排版方式写出了“九九归一澳门回归”点明了主题。整幅海报无论是从形式上

还是内涵上都和中国书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书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一幅典型的成功作品。

4.2林俊良先生《汉字-竹篇》海报设计中书画元素的运用

图4-2 《汉字竹篇》引[2]

林俊良先生:台湾师范大学视觉设计系副教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获奖。

《汉字-竹篇》是2005年中国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奖获奖作品。用各朝碑帖(黑底白字)组成两竿劲竹,碑帖内容丰富,有隶书、魏碑、楷书和行书四种字体组成。简单的两竿竹可以折射出中国文字演变的简单历史,可见作者用心良苦。三组用中国写意画手法浓墨画出的三组竹叶,直观表达了海报的主题又划破了仅有两竿竹竿的单调感。背景采用大量留白,给观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亦是中国书画元素运用于平面设计的优秀作品之一。

结论与展望

中国书画与平面设计同属于视觉艺术,两者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我们应吸收和采纳中国书画的艺术美元素,为现代平面设计所用,发掘更多的艺术表现层面,增强作品的民族特色,展现独特的中国文化,在吸收国外平面设计作品的精华中不断进步。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钱涛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作者:

2012年8月18日

参考文献

[1] 靳埭强.九九归一澳门回归.

https://www.doczj.com/doc/2312749393.html,/image.cgi?w=%E9%9D%B3%E5%9F%AD%E5%BC%BA%20%E4% B9%9D%E4%B9%9D%E5%BD%92%E4%B8%80&ext=&sc=img&ac=&ch=s.p.res.detail&p id=p.res.i&ic=one&imf=&scr=&ity=0&id=414&wpic=&tid=&pg=26&ie=utf-8&m c=#cid=414,1999

[2] 林俊良.汉字-竹篇.

https://www.doczj.com/doc/2312749393.html,/Info/Article-71fff5c0.html,2005.12

[3] 丁涛.艺术概论.[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2

[4] 谢丽君,李倍雷.中国美术史[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2

[5] 谢德萍,孙敦秀,杨增权.书法小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2

[6] 蓝铁,郑朝.中国书法的艺术与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

[7] 陈滞冬.范增谈艺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5

[8] 门小勇.平面设计史.[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

浅谈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浅谈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及工艺设计评审 关键词: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评审 传统习惯上,产品开发人员在产品设计时,主要关心和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作用、先进性和稳定性,较少考虑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约束,甚至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设计产品,你们生产产品”和“产品设计精度越高越好”的思想。如果设计没有考虑行业和生产厂家的实际制造环境,这样的设计,对企业优质高效的生产会带来困难,因为产品设计工艺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工难易程度、合格率、成本等因数。因此产品设计后,进行工艺性审查和工艺设计评审很有必要。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设计决定产品的固有质量,据有关资料提供:产品设计费用仅占总成本的5%,但产品70%成本受设计的影响。 因此先进的工业国家十分重视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作为衡量产品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工艺性良好的设计在一定生产条件下,采用合理的生产组织、正确的工艺技术方法就能充分显示出产品设计的良好经济效果,反之,如果工艺性差的设计,纵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也无济于事。 因此,产品完整的设计工艺性概念可以归纳为: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具有用“优质、高产、低消耗、经济效益大”的工艺技术方法制造出合格产品。实质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性质,产品的整个质量和可靠性取决于组成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和元器件,它反映出设计与制造的普遍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2.工艺性审查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产品的设计工艺性,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产品图样进行工艺性审查、分析,这也是产品结构和工艺在工作上的具体结合。提供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工艺成果,推荐经过生产验证、工艺性良好的结构,使之能够在预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具有合理的结构工艺性,使结构设计更切合工艺加工,其目的是加快工艺技术准备和防止生产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达到“先有好的结构设计,然后有好的生产工艺”。 3.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 工艺性审查、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产品结构和工艺在工作上具体结合的工艺技术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设计与制造各方面的技术力量,仔细消化图样,审查设计要求是否符合生产条件,应用本单位已有的技术成果,综合考虑工艺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等等,认真提出意见,及时协调矛盾,统一认识。基本要求有五点: (1)材料的选用审查 材料费用要占产品成本的很大比例,因此必须重视怎样节约原材料。经工艺性审查后,应保证常规材料尽可能是本单位成批生产使用的材料,要注意提高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材料牌号、品种、规格要少。 例如:钣金件设计的尺寸大小要考虑原材料三种标准规格1000×2000、1219×C、1250×C,尽量进行套裁,提高材料利用率。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

浅谈陈绍华海报设计分析

浅谈陈绍华海报设计分析 摘要 中国的平面设计在这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经济的繁荣催化中国设计事业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中国设计师开始立足国际。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入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今日中国平面设计已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台与内地文化交融后,香港以其现代设计的商业文化、台湾以其传统的装饰风格、澳门虽是一所以赌营生的小岛城市,但以时事为重,孕生了一代设计新人。他们以极大的设计热情,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和传播先进的设计文化,为促进大陆的设计事业发展起了催化作用,两岸四地频繁的交流合作,大陆与港澳台的设计形成了一股具有设计风格的华文设计流融入世界,让世界瞩目。 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师商业文化设计风格 Abstract China's graphic design at this year has developed rapidly.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of Chinese design career catalyst. Business integr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the Chinese architect in China based on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began.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coexist in China has been in the works of stylist, it is Chinese graphic design business maturity. Today, China has become the graph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phic design, Hong Kong, Macao,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Hong Kong culture blend with its modern design of the business culture, with its traditional Taiwanese decorate a style, although Macao is a gamble so making island city, but by the current event as the generation, inoculates new design. They with great enthusiasm, the design of new designs and spread advanc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mainland design the catalysis,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frequent mainland 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has formed a design is the design style of Chinese design flow into the world and let the world attention.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 business culture design style 目录 绪论 (5)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论文 一、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 1.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的名词,然而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完 美艺术追求之一。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远古人类运用行云流水的笔 法勾勒出三块空白,又在每一空白处以剪影似的平涂手法,画了五个手拉手的舞蹈人。以 单色平涂来表现舞蹈的动态。这种规律的编排和变化,以及舞蹈的本身就象征着节奏的韵律,进而将平静的画面在二维的世界中凸显出视觉空间的动感因素。设计外在表现的节奏 与内在意蕴和韵律,是成功设计的构成要素。NIKE公司把NIKE的标识叫做“Swoosh标志”,因为这个标志像跑步时飞快的速度,“嗖”的一声。但此标志的内在意蕴是指胜利 女神翅膀上的羽毛,代表动感和轻柔,又像老师用来判改对错的“对钩”,隐喻NIKE公 司是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朝正确方向发展。 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形式上的相同、相等与相似,让人产生“严谨、庄重”的感觉,均衡是指各元素的摆放、组合,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客观的均衡,这种均衡是指画面 的组合使人心理上呈现“稳”的感受。然而非对称平衡在平面设计中会运用大小、形状、 距离、疏密诸因素来调节平衡,给人以新颖、活泼、运动的感觉。均衡作为形式美原理的 基础,由于源自本心,符合最质朴、最经典的审美品味。例如马蒂斯的《蓝衣少女》画面,是带有一定变换因素的对称,人物形象既端庄稳妥,又栩栩如生,更有一丝回旋、辐射的 均衡美。 3.对比与调和。妥善处理色彩对比与调和之关系,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画面的视觉 美感,进而促进广告整体效果的统一和谐性。在平面设计中对比与调和一般是指色彩、材质、重量等。例如香奈儿的口红广告,采用强烈的明度对比,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机以上,叫做长调。此海报發挥了对比的`优势,烈红与亮白的色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使得女人左眼形象鲜明,富有光感,显示出了香奈儿口红的颜色纯正,好看的可以作为眼影,突出主题,画面强烈的对比而富有活力。 4.虚实与留白。绘画章法中有“密不容针,宽可走马”一说指的是布局的疏密、许是 关系处理。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与虚实结合相关,平在面设计的构图中有明显的体现。留白 画面中的无,亦是虚,有利于信息传达、情感交流,获得少则胜多的效果,能够提高作品 的感染力,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在平面设计中体现“虚实关系”的就是“图与底”,恰 如经典的太极图形象,给人以共享空间的妙处,“虚空间”衍生出的设计意境亦是令人神往、流连忘返。其图案形状如阴阳两条鱼,阐释了相互依存的美学思想,表现了生生不息、持续的生命力。留白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犹如中国水墨画,留白运用于设计中,韵味 也会出现。留白手法的运用譬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空白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感, 诠释了留白所表达的奇特效果。 二、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和解决办法

海报设计_毕业论文资料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海报的设计 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白君芬 班级:计算机1031班 姓名:李宏飞 2013年5月完成

摘要 海报也叫招贴,英文名为Poster,是指在公共场所,以张贴或散发形式发放的一种印刷品广告。海报具有发布时间短、时效强、印刷精美、视觉冲击力强、成本低廉、对发布环境地要求较低等特点。是最能张扬个性的一种设计艺术形式,当然最终还是为商业目的而服务。我们的海报设计讲求创意和冲击力,并配以精彩的文案,力求使我们的作品立体地展现企业或单位的产品、文化、理念,有非常实效的营销力,与多数图片加文字堆砌组合的普通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注重实用和创新是我们的特色!海报设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图形设计表现、文字设计表现和色彩设计表现等。海报设计通过图形、文字和色彩的整体设计,达到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海报设计图形色彩

目录 引言 (1) 一、海报的概念 (1) 二、宣传海报的设计 (2) 2.1设计要点 (2) 2.1.1、图形设计 (2) 2.1.2、文字设计 (2) 2.1.3、色彩设计 (3) 2.2宣传海报的设计流程 (4) 2.2.1思考与搜集资料 (4) 2.2.2绘制设计草图 (5) 2.2.3软件制作 (6) 2.2.4修改和完善 (7) 三、宣传海报设计的注意事项 (8) 四、总结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在图形语言成为优势传播的信息时代,我们已跨入一个设计文化的新世纪。设计与文化的融合,构建出多元化设计的文化生命形态,使设计的观念、思维、风格、审美渗透出独特的文化价值。《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设计”的解释是:设计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创造出某些新事物,或者是在原有的事物上加以改造、创新[1]。在旧事物的质量、性能、实用性等方面加以新元素;发展新风格;提高新品质;是设计的基础。而创新,则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成功的设计作品一般都很艺术化。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 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而并非创造美。美术指导和平面设计师如何选择和配置一条广告的美术元素。设计师选择特定的美术元素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它们加以组合,以此定下设计的风格——即某个想法或形象的表现方式。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海报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 宣传海报就是要用海报设计的这个特性来达到广告和宣传的目的。海报设计是基于在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随着广告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职业。该职业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对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表达广告的元素,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设计软件来为实现表达广告目的和意图,所进行平面艺术创意性的一种设计活动或过程。

浅谈当代产品设计趋势

浅谈当代产品设计趋势 时间飞逝,为期两周的深圳参观实习转眼间就结束了,这受益匪浅,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社会上琳琅满目的产品,总有些不知所向,通过这么久的调查与思考,或多或少的也有了很多的收获,接下来就让我来谈谈我对当代产品设计之后发展趋势的想法吧。 在当今这个以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界,什么都得跟得上社会变化的脚步,产品设计也是一样,当代设计的主流,是一种设计理念的更新、进步。全新的科技、全新的创意、全新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产品设计主要的发展趋势:由过去的低级变得智能化;由过去的轻视污染变成讲求低碳环保;由过去的死板变得人性化;由过去的单调变得形象化。总之就是要建设一个清洁无污染低消耗简约型的设计理念,以此推动整个世界走向健康的发展。 一、当代产品设计将迈向智能和高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推动新型产品的产生,带动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导致了生产状态的变化,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的出现,都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新发明和新技术的产生,使得新产品、新功能也不断吸引着人们。 在这信息化发达的时代,中高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实证明,当代设计要想得到发展,要想设计出跟的上时代潮流的产品,就必须用到高科技的电脑技术,当代产品设计一定要迈向智能化和高科技化。

二、当代产品设计将更加绿色和环保 进入21世纪后,人们越来越发现人与自然与环境想和谐的重大意义,因此呼吁“环保设计,绿色设计”的人也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涉及对象的环境属性,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是生命之源,是活力的象征,它是和谐健康安全和幸福的象征,也是人们选购高科技产品的导向,是知识经济的助动力。就像在洛克克公司参观时,学长所说的设计要简洁,在产品造型中,要尽量简洁、明快,质朴而精致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摘要自后现代这一艺术思潮诞生的那天起,评论界对它评判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褒贬不一:多样化、人性化、模糊化、非理性、叛逆性、颠覆性等等,许多评论的词汇表明了每个关注它的人的观点。正是由于它还在发展变化中,因此,学术界还很难做出最恰当的评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双重译码功能 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建筑中产生 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从字面 上看,是指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因此,它 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或者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 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 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 的需求和商业竞争,人们渴望出现变化。反叛主流设计运动 在此时兴起了,其激进的思想对设计的冲击是不可磨灭的,设 计开始朝向强调个性以及表现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意象、强 调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的方向转变。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 生。它认为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 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 就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 设计原则。 在今天看来,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一个模糊、非特定的概 念,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风格流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而是包括观念、态度、知识、行为、思维 变化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思潮,整体是对现代主义的 反叛。后现代的设计风格纷繁复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 征:非理性。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 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桌子不再是桌子,更是一种概念,一种 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 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抹杀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和 至上性,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可以是“很多”的状态。这种现象 还不能一概而论地评述它的好坏,一方面因为它既有进步的 一面,又有它反动的特征;另一方面,这种潮流本身还只是处 于探索的阶段,所以还不能过早地为它盖棺定论。 二、历史上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点 建筑设计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 说:“我所观察和定义的后现代,其解释如下:一种职业性根基 的、同时是大众的建筑艺术,它已新技术和老式样为基础。‘双 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层含义的简 称”。这种“双重译码”的提法使许多评论家把后现代主义设 计看成是“大杂烩”。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针对杰 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设 计原则,提出了“少令人生厌”的观点,鼓吹以杂乱、怪诞、暧昧 为美的建筑学思想,认为建筑师应该向市井文化学习。王受 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将后现代设计归结为后现代主义、解 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然后又将后现代主义分为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微建筑风格和微 电子风格。 后现代设计的理论界众说纷纭,没有结果,没有定论,有 的只是零散的、片段式的论述。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 什么性质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现代主义的延续,还是一个新时代设计的开端?三、笔者眼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一样。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对两个重大时代问题的思考:1、设计如何与传统展开对话;2、艺术及设计如何与消费文化共处。这两个问题是包豪斯时代的先锋设计师所不曾面对的,它们是二战结束以来率先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后又逐渐扩散至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问题,即所谓后现代问题。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无力解决后现代问题,却至少敢于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正是后现代设计理念中所包含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的成分。很多思潮都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朋克、高科技、低技术、极少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各种历史主义变体。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后现代设计也是追求功能的。一些在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设计其实不正是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所需要的艺术形式吗?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其实也总会有它的市场,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时代,一切的多元化使得莫名其妙其实就是产品的功能。因为它同样会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后现代主义设计是随意的,不拘一格的,虽然它可以成为反现代主义设计,它的叛逆代表了时代的特色,可是它的挑战都处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没有能够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它缺乏明确的艺术形态宗旨而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其薄弱的思想性和形式主义的性格特征使它根本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是后现代设计思潮与风格最为活跃的十年,但是却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理论,或者设计思想。这是在现代主义的长期禁锢下,一旦门户大开,必然会有太多的东西奔涌而出。我不能断定后现代的设计会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因为,后现代对于个人的、民族的、特定文化的尊重应该不会让一种风格一统天下的。我们生活在新世纪之初,生机勃勃,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之中,激动人心又令人困惑不已,我们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浅谈商业海报的设计

毕业论文浅谈商业海报的设计 完成日期2012-5

目录 摘要……………………………………………………………… ( 2 ) 一、商业海报的概念…………………………………………………( 2 ) 二、商业海报的设计…………………………………………………( 3 ) (一)图形设计…………………………………………………( 3 ) (二)文字设计…………………………………………………( 4 ) (三)色彩设计………………………………………………( 5 ) 三、商业海报设计的注意事项………………………………………( 6 ) 四、总结…………………………………………………………… ( 7 ) 致谢…………………………………………………………… ( 8 ) 浅谈商业海报设计

摘要 海报也叫招贴,英文名为Poster,是指在公共场所,以张贴或散发形式发放的一种印刷品广告。海报具有发布时间短、时效强、印刷精美、视觉冲击力强、成本低廉、对发布环境地要求较低等特点。是最能张扬个性的一种设计艺术形式,当然最终还是为商业目的而服务。我们的海报设计讲求创意和冲击力,并配以精彩的文案,力求使我们的作品立体地展现企业的产品、文化、理念,有非常实效的营销力,与多数图片加文字堆砌组合的普通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注重实用和创新是我们的特色!海报设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图形设计表现、文字设计表现和色彩设计表现等。海报设计通过图形、文字和色彩的整体设计,达到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海报设计;表现手法;注意事项;整体性 浅谈商业海报设计 在图形语言成为优势传播的信息时代,我们已跨入一个设计文化的新世纪。设计与文化的融合,构建出多元化设计的文化生命形态,使设计的观念、思维、风格、审美渗透出独特的文化价值。《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设计”的解释是:设计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创造出某些新事物,或者是在原有的事物上加以改造、创新。在旧事物的质量、性能、实用性等方面加以新元素;发展新风格;提高新品质;是设计的基础。而创新,则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成功的设计作品一般都很艺术化。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而并非创造美。美术指导和平面设计师如何选择和配置一条广告的美术元素。设计师选择特定的美术元素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它们加以组合,以此定下设计的风格——即某个想法或形象的表现方式。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海报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商业海报就是要用海报设计的这个特性来推销和宣传该商品的目的。 一、商业海报的概念 商业海报是指宣传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商业广告性海报。商业海报的设计,要恰当地配合产品的格调和受众对象。商业海报又称招贴画。是贴在街头墙上,挂在橱窗里的大幅画作,以其醒目的画面吸引路人的注意. 一般的海报通常含有通知性,所以主题应该明确显眼、一目了然(如图一所示),接着概括出如时间、地点、附注等主要内容以最简洁的语句。海报的插图、布局的美观通常是吸引眼球的很好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比较抽象的和具体的。 商业海报宣传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商业广告性海报。商业海报的设计,要恰当地配合产品的格调和受众对象(如图2所示),叫人很容易看明白他适合于各个人群无论肥胖瘦弱。我此次的毕业设计《长城干红葡萄酒》海报设计也深入的对产品

试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1)

试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1) 论文关键词:平面设计月份牌民族性现代性文化内涵 论文摘要: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从认知到重视、从感性到理性、从注重商业竞争到强调深层的文化表现的过程,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在欣喜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得不冷静的总结和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自我特色、整体混乱和无风格化最后强调文化内涵是任何优秀设计作品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因素,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失去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就必将失去其生命力。 现代平面设计在中国的真正起步和发展也仅有三十年的光阴,三十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从无到有、从启蒙到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又令人兴奋同样也值得反思的一个过程。 当然,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还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殖民、全面渗透的语境中,中国社会也开始了立足传统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天津、北京、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的变迁,鲜明的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在设计领域,由西方传入的以商业广告设计为代表的平面设计同样

也面临着向现代化的转型。被设计界堪称经典的“月份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月份牌”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国殖民企业通过采用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仕女画、年画和山水画等艺术形式来进行广告促销,使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取大量的销售利润。随着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觉醒,民族企业同样采用“月份牌”作为一种有效的广告手段来振兴和发展本国民族工业。“月份牌”设计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时期,并产生了以郑曼陀、杭稚英、金梅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月份牌”画家。从历史角度审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月份牌”绘制广告是当时最具视觉美感和最具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为中国近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极其辉煌繁荣的局面,同时也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继“月份牌”在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创造辉煌之后,中国的平面设计理应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良胜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平面设计在一段时间内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国策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三十年来,中国的平面设计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仅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社会用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从这一点来看,无论如何评价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

现代产品设计系统观

第一节:绪论 现代产品设计系统观: 1 、观念的建立:产品设计是一个过程系统,而且,从属于更大的系统。 2 、观念建立的意义:将改变产品设计概念局限于单纯的技能和方法的认识,而将产品设计纳入系统思维和系统操作的过程。将实物水平上升到复杂的系统水平。 3 、科学的发展的趋势:即分支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一、科学迅速地分化,新的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 二、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层出不穷,许多并不相同的学科在某个层次上携起手来,互相渗透。 4 、学科发展的规律,从根本上促进设计思维凡是个的发展,也促进了设计学科系统性思维方式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人们观察问题的眼光由“实物中心”逐步转向“系统中心”,人们在产品设计活动中不仅仅是对其本身实体的认识,而是作为一个系统,作为某个更大是系统的部分、要素和组成来认识,转向系统事物的发生、过程、功能、关系的认识。 二、科学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科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三、人们不仅以解剖学的眼光来看待各个局部或学科的分支,而且越来越重视事物的整体以及整体内部的关系。 1.2 现代产品的系统化特征: 现代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以工业化手段、以机械化分工作业的可互换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制造。 (一)、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标志: 1 、产品制造正步入信息化时代:所谓工业就是工业社会中的制造业。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制造业的三大要素。 工业化时代:机器制造机器——肢体的延伸。 信息化时代:机器控制机器——大脑的延伸。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 两者的根本区别:信息化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无限的智力资源。 2 、产品的发展方的趋向信息化: 产品的先进性与独创性,先进性:指由新技术、新材料产生的先进性;或者由现有技术、经验和新材料产生的先进性。所谓独创性一般指产品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引进技术所产生的全新产品或在某一市场X围内属于全新产品。 一、多功能化即扩XX一产品的功能及使用X围。如:集收、录、唱、视于一体的组合音响或家庭影院系统。 二、复合化,即改进产品的结构,减少产品的零部件,缩小产品的体积,减轻产品的重量,使这一体化。 .1 三、短小轻薄化即通过改变产品的结构,减少产品的零部件,缩小产品的体积,减轻其重量,使之便于操作,携带运输及安装。 四、智能化、知识化、即把一般人需要长期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转化到产品中去 五、精神化,即人们的产品需求从以往的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 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试图找回某些东西,比如形象、图像、叙事、诗意以及对传统的敬意,来平衡自己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但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同时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主导作用,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特征。 在艺术媒介方面,后现代主义容纳了范围宽广的风格、主题和形式,从传统上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课题名称海报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摘要…………………………………………………………… Ⅰ Abstract ..................................................................... Ⅱ一、商业海报的概念......................................................... 1 二、商业海报的设计......................................................... 4 一图形设计......................................................... 4 二文字设计......................................................... 5 三色彩设计......................................................... 5 三、商业海报设计的注意事项.............................................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浅谈商业海报设计摘要海报也叫招贴英文名为Poster是指在公共场所以张贴或散发形式发放的一种印刷品广告。海报具有发布时间短、时效强、印刷精美、视觉冲击力强、成本低廉、对发布环境地要求较低等特点。是最能张扬个性的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

学年论文 课题名称浅析平面广告设计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浅谈平面广告设计 摘要 平面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所进行的有关图像、文字、图形方面的设计,在人类早期活动中就已经存在。平面广告设计是指在公共场所,以张贴或散发形式发放的一种印刷品广告,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所做的设计。平面广告具有发布时间短、时效强、印刷精美、视觉冲击力强、成本低廉、对发布环境地要求较低等特点。是最能张扬个性的一种设计艺术形式,当然最终还是为商业目的而服务。平面广告设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图形设计表现、文字设计表现和色彩设计表现等。平面广告设计通过图形、文字和色彩的整体设计,达到完美的统一。平面广告设计的需求有很多种,如个性化设计、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设计、时空化设计和地域本土化设计等。只有对平面广告的各种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优秀的平面广告。在设计平面广告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体现广告的视觉冲击力而胡乱的采用各种手法来设计,因此对平面广告设计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在内。本文将着重探讨论述平面广告的类型、平面广告的设计需求和平面广告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类型;设计需求;设计要求;价值

目录 1、绪论....................................................... (1) 2、平面广告设计类型 (1) 2. 1图形设计....................................................... . (1) 2. 2文字设计....................................................... . (2) 2. 3色彩设计....................................................... . (2) 3、平面广告的设计需求 (3) 3. 1要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 (3) 3. 2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 (3)

浅谈以人为本的现代产品设计2500字

浅谈以人为本的现代产品设计2500字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人类生存意义上一种最高设计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产品在进行人性化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需求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通对运用产品形态、色彩、材质等多种表现手段赋予产品以人性化的品格,使产品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从而实现人与产品的完美和谐. 毕业 关键词: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人性化设计 产品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活动,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同时受环境和社会形态、文化观念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当设计的产品在功能、外观、肌理、视觉、触觉、使用方式等方面使人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产品具有了“人情味”时,我们称之为人性化设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上的各种产品琳琅满目,为了使产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各厂商和设计师竞出高招,努力提高产品外观造型的提示性、趣味性、娱乐性及文化内涵等,即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与工业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工业设计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而人性化设计又能增强工业设计的内涵。目前,我们所处的是设计多元化时期,设计手法不一,在风格上是多种多样。而其中设计的“人性化”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并逐步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1、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属自然的一部分,其求得生存的本能是自然属性的根本体现。但我们不能把人看作是纯生物界的人。人有情感需要交流,人要生存需要斗争和保护。人的这些需要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组织之间得到满足和实现,于是社会性便成了人的共同本性。所以说,“人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人性化设计是工业设计理论发展到成熟期以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观。在工业设计中.引入“人性化设计。这一概念是为了在设计文化的范畴中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地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地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要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整体的结合,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生存环境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来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产品开发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生存意义上一种最高设计追求,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是运用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的人与物的设计,展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产品、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结合设计。人性化设计不是宜人性设计、个性设计、功能设计、绿色设计等所能包含的,它不是设计的某一个侧面,而是更高层次的设计追求,这个层次包含的是人类生存环境、民族传统、人文特点、时代科技、道德规范、个性特色、宗教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2、人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从人性化设计出发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需求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创造性思考,是实施人性化设计策略的具体举措。 需求因素产品设计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各种需求,人的需求问题是设计动机的主要成分。一般而言,与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需求因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浅谈生活中的产品设计

浅谈生活中的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设计的涵盖面很广,大到火车头小到一根针都可以成为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主要就是解决人与产品之间的问题,其目标是实现机能与美的统一。产品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满足可工业化生产。可区别于机械设计的是,产品设计更多关注与市场、用户群、产品造型、产品概念。[1]因此产品设计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说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用品是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需求中产生的,与之密切相关的应用物品,[2]我们可以在这些不同的方面中简单的概括生活中的大部分产品设计。 在穿着上,从远古时代只讲求保暖的兽皮衣,树叶衣发展到奴隶制时代的麻布蚕丝衣物再到讲求审美情趣的各类时尚服饰,产品设计在衣着上的的发展也与时俱进着。除了传统的上衣裤子,遮阳的帽子,避光的墨镜,保暖的围巾、手套、护袖、护腿,防滑的鞋子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用到的衣饰,而它们的用途也从遮体护体保暖延伸到了时尚审美的体现。 食品上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烹饪的要求,各种方便使用的小厨具应运而生,配合刨丝的刨丝板,方便打发的打蛋器都大大缩短了我们的烹饪时间。我们的产品设计除了在常规厨具做出了人性化的设计之外,还增加了各种新型科技产品设计,比如面包机,电饼铛,酸奶机,豆浆机,烤箱,榨汁机、刨冰机等等,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轻而易举的做出美味的食物,在很久以前甚至还需要去到专门的商店里才吃的到这些美食,是产品设计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美味。 提到住,不论是上班上学还是在家里休息,我们都离不开家居。所谓家居生活,就是人与生活日常产品设计的相处过程,粗看没什么特别,实际上,家居生活产品设计作为生活质量的基础,从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许就是一件极为不起眼的物品,也许就能左右你一天的心情或者你的身体状况。家总是带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各种日用产品在材质选用上的考究与人心理上的贴合,例如棉质的服饰和衣物、木质的书柜、精美的瓷盘等,除此之外,现代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设计都讲求设计朴素大方,当然也有满足少数人的奢华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设计史论文 班级:艺设09-2 姓名:李风雨 学号:090544205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包含了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掀起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呢?这是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的。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50、60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国际性设计艺术思潮。这一时期,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设计个性,但整体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外观的“火柴盒”式造型。于是,宣扬走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打破和否定了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发达国家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出现。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场运动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的消费群的成长。二战后,许多殖民国家获得新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人权运动和自由主义更是推波助澜。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发展,再不像战前那样生活在保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但是也是在东西冷战的的岁月下成长的。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像父辈那样充满着理性和执着的思考,比如说面对越战和肯尼迪被刺,他们更显得彷徨和无助。新兴一代的思想观念经过了激烈的碰撞,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然而,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人性化,他们开始摒弃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对新事物的迫切渴望。同样,这也决定着单一垄断设计艺术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几年的重建和发展,它们也从战后的废墟中逐渐恢复元气,经济的好转促使了国家和民众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为新兴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欲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意味着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正处在一个分割和调整的过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