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宇宙1.概念: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天地万物的总称。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大约是140亿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宇宙的物质组成宇宙由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最基本是恒星和星云。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是指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总称。含: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及尘埃等。分自然天体:自然存在的天, 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及尘埃等。

类人造天体:人为制造的天体:宇宙探测器、宇宙飞船等。(但一定要在太空中)

天体系统由于万有引力和物质的永恒运动,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分层

其他恒星系统地球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八大行星)地月系月球地月距离:约38.4万千米

河外星系其他行星系统

三、太阳系及其特点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由于太阳的质量巨大,其他行星皆绕其运转,所以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其中金星离地球最近。水星,金星没有卫星。木星卫星最多,体积最大。水星体积质量最小。

运行近圆性:八大行星皆绕太阳以近圆的椭圆轨道运行地内行星:水、金特征同向性:除金星逆行外其他行星皆自西向东公转

分按位置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共面性:八大行星运行轨道面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类按结构巨行星:土、木

远日行星:天、海

四、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位置特殊性:存在生命,特别是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

稳定、安全的→→→太阳光照稳生适宜的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

恒星际环境条件稳定定物温度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八大行星各行→→地球稳定、安全安生适宜呼吸大气厚度、密度合适←体积、质量适中

其道互不干扰的行星际环境全存的大气大气成分合适←←←←漫长的演化过程

日地距离适中环要充足的水内部水汽释放←收缩、衰变制热

境求分*液态原始海洋形成←冷却、凝结、汇聚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概述: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4H(高温)→He+能量(能量=亏损质量*光速的平方)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紫外区:波长小于0.4 ;可见光区0.4-0.76 ;红外光:大于0.76 。(单位:微米)

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约占总能量的50%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如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直接利用太阳能。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晴天强,阴天弱);海拔高度(海

拔高,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短(日照长,接受太阳辐射

能多)。

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

高,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海拔低,水汽多日照时

数短,阴雨天多。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的外部结构:太

阳大气由里向外分为

光球层、色球层、日

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现象

对太阳活动

的指示作用

周期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

太阳光球上常出现的

暗黑斑点

一般以太

阳黑子数的

增减作为太

阳活动强弱

的主要标志;

耀斑为太阳

活动最剧烈

的表现形式。

11

黑子:影响气候、天气,高峰年激流天气爆发几

率明显增加;

耀斑: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

针无法指明方向;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太空

中宇航器安全。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产生发光现

象,即极光,高纬地区可看到。

耀斑

激烈的能量爆发,色球

层上有时出现的局部

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

太阳风

日冕层脱离太阳引

力的带电粒子流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的绕转轴。南北极点连线所在直线,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注意: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的不透明性造成的!

2、产生了地转偏向力使得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了偏转。

左右手定则:“南左左,北右右”。

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手心朝上,四指指向物体原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

北半球,用右手,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对于物体的原运动方向右偏;

南半球,用左手,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对于物体的原运动方向左偏;

沿赤道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因为其运动方向与地转偏向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尺度,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地方时

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2、地理位置越靠近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特点:全球分为360个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四分钟。

时区和区时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一条大致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自西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特别的,东西十二区分别占7.5个经度,合为15°,共用同一条中央经线(180°),所以东西十二区的时间相等,又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所以东西十二区日期相差一天。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地球公转,其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纬度产生了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往返运动叫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分日:3.21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日: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23 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日: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春分:全球昼夜等长←←←←←←←←←←极夜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逐渐变长

↓白昼越来越长夜长>昼长

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冬至: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包括北极圈)夏至:昼最长,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包括北极圈)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越来越短

↓白昼越来越短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

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

两极递减。

3、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划分依据:根据有无太阳直射及有无极昼夜现象发生。

划分界限: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4、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

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北温带国家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轨道—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真正周

期),用于科研计算。

太阳日:自转3600 59’,24小时(昼夜交替周

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

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照点,春分点每年西移

50”,即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

48分46秒。

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线速度=

赤道上线速度1670km/h*当地纬度的余弦

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近日点

↓(速度减慢)↑(速度加快)

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远日点

知识点一:黄赤交角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为0时:1、太阳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

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2、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

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当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知识点二:时间计算

1、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几个重要地点所在时区

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度)北京:东八区伦敦:零时区东京:东九区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纽约、华盛顿:西五区莫斯科:东三区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开罗:东二区

“±”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东边,则“+”,所求地点在已知点西边,则“-”)

“经度差”或“时区差”同减异加(同为东经<东时区>或同为西经<西时区>,则两地经度<时区数>相减;一个东经<西时区>一个西经<西时区>则两地经度<时区数>相加)

当算出的结果>24时,将所得时间减去24,并将日期加上一天;

当算出的结果<0时,将所得时间加上24,并将日期减去一天。

2、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

该地所在时区数=某地经度÷15°

若所得为整数即为该地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将商加上一为时区数;若余数小于7.5,则商即为时区数。在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西经7.5°~东经7.5°为0时区,东经172.5°~西经172.5°为东西十二区。3、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

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某地时区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分别向东西7.5°即为该时区范围(东西十二区除外)

4、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A.已知昼长求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B.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C.在光照图上求昼长:昼长=昼弧(度)÷15

知识点三:正午太阳高度及其运用

H=90°—|φ-δ|(φ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

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用“+”,当地冬半年

用“-”。)

H=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

的差值,“同减异加”)应用一: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该地的地方时正午12点。

应用二: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

应用三: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应用四: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远离太阳的方向。

应用五:确定楼距、楼高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的地区,楼层低

的地区,楼距可以小些。具体的距离和高度,应该根据当地地理

纬度,也就是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来确定(北半球各地根据北半

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来确定;南半球各地根据北半球夏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来确定)。

应用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

线垂直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

知识点四:晨昏线是地球的大圆,相对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晨昏线在地表西移。

1、晨昏线(圈)是昼夜半球的

分界线。晨昏线所在平面永远

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地心。

2、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

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晨线

上各点为日出(黎明);从昼

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昏

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

3

3、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除了春、秋二分日和赤道纬线圈被平分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分别代表了昼长和夜长,纬线圈不被分割的部分,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

4、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中的运用

A、确定自转方向如右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

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B、确定东西经度以0°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

C、确定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

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和24时。

D、确定日期和季节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的时候,为春秋二分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1)北极圈内

出现极昼现象,则这天是夏至日,(2)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则这天是冬至日。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

分类及特点

地震波波速在地下发生突变的面——不连续面

(1)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在地下平均33km处(指

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在地下平均2900km处,

在这里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急降后往下呈递增趋势。

(3)地震波在地幔中间的传播速度最快,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其所经介质相关,与本身能量无关。

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比较均匀。

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km,高山高原地区可达60-70km,海洋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6km,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地壳最薄的地方。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占其总质量的98.04%,氧占1/2,硅1/4.

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圈层,下界为古登堡面,在地下平均2900km处。分为上、下地幔两层,皆为固态,其中上地幔又分为了顶部、上部、下部三层,上地幔顶部加上地壳部分合称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km),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为熔融状态(不是液态!),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分为外核与内核两部分,外核为液态(或熔融),认为外核内物质的“流动”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内核为固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大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注:岩石圈是地球由外部圈层到内部圈层的过渡圈层

生物圈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喝岩石圈的上部

分类

特点

传播介质传播速度共同点

地震波纵波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的物质

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横波固体较慢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物质组成状态地壳平均17 岩石固态

地幔上地幔铁、镁的硅酸盐

类矿物质

固态下地幔

地核外核极高温度和压

强下的铁、镍

液态

内核固态

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尘埃、

微粒等)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质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的水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固、液、气三态水

2、地表水(海洋、陆地)、

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考点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两条重要的结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从小到大共9个层次) 总结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生存。(病毒无独立性)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 3.核酸、蛋白质不是生物,但它们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4.不是每种生物都有9个结构层次,一般来说生物越高级,结构层次越多,越复杂。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5.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对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般可以把它归入“细胞”层次,也可以归入“个体”层次 7.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8.导管、木纤维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9.种群,强调所有同一种生物;群落,强调某特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考点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两大类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 无染色体(DNA部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3蓝藻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要点总结: 1.天体的定义:天体是的存在形式。 2.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3.天体的分类: (1)自然天体:、、、、、、星际物质等。(2)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太空垃圾等。 4.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相互,组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照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四级 6.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原因: (1)宇宙环境(外因):①稳定的条件;②安全的。 (2)自身条件(内因):①产生了适宜的温度;②地球适中,产生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了液态水。 二、图表说明: 1.图1-3 (课本第8页)太阳系示意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小行星带位于轨道与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渣多)。 (3)认识彗星的特点;扁长的椭圆轨道,彗尾的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有关(近长远短)。 2.教材第11页行星基本数据表 (1)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

括。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 , 。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的能量。 2.太阳辐射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分为光、光、光三部分。 3.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光波段。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农业生产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晾晒衣服、粮食);(2)为人类提供矿物能源如、、。(3)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源。 5.(1)四川盆地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的地区. (2)青藏高原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的地区, 6.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7.各个圈层的太阳活动:(1)光球:;(2)色球:、;(3)日冕:。 8.太阳活动的两个重要性质: (1)周期性: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大体上以年为周期。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高峰年,黑子数目少的年份称为。 (2)整体性: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使降水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呈相关性。 (2)扰乱电离层,影响通信。 (3)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4)在高纬地区产生。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称为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

解剖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Anat100_Week 1 Section 1: the importance of anatomy ? 4 areas of anatomy 1)histology 2)gross anatomy 3)neuroanatomy 4)embryology ?fun facts 1)the smallest bone and muscle are found in your middle ear 2)the average human brain weights 3 pounds, a similar weight to the liver 3)the stomach of human adult can expand up to 4 times its size, holding nearly 2L 4)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the human digestive tract measures over 29 feet long 5)your heart is roughly the size of your fist 6)human can live with one lung (given limitations to physical activity) Section 2: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body and anatomical nomenclature ?Microscopic & Macroscopic: ?Chemical level A molecule is a group of atoms bonded together ?Cellular level Cells are the smallest living structure and are formed from atoms and molecules ?Tissue level Tissues are similar cells that perform specialized functions ?Organ level Organs are two or more tissues that work together to perform complex functions ?Organ system level The organ system level consists of related organs that work together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and achieve a common function. ?Organismal level All body systems function interdependently in a single living human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65419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1012千米×140 亿≈×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 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

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正数:大于的数叫做正数。0 1.概念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π是正数但不是有理数! 2.分类:两种 二、有理数⑴按正、负性质分类: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有理数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3.数集内容了解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号)(注意不带“+”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可能是第一节的聊天课起了作用,学生对这第一节正式的地理课还是比较期待的,再加上是与宇宙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这一节的设计趣味性和科学性都很重要! 我用温总理的一段演讲为导入, 20**年的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报告厅向全体师生作了一段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如果只关心脚下的事,那是没有未来的。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那么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下天空,到浩瀚的宇宙深处去看看我们的地球!可能是我的语调特别的激昂,我刚讲完,学生就鼓起掌来,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情绪立马就被带动了。 我基本是按照什么是宇宙宇宙的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天体天体系统的顺序来讲解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介绍天体的过程中,讲了一些书本上没介绍但学生很感兴趣的天体,比如流星和彗星等,用时一分钟左右。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人造天体,当我问到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算不算天体?,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是天体,我不否定亦不肯定,而是请他们说出理由,学生的理由是它们不是自然形成的,于是我让他们把天体的定义读了一遍,问他们定义中有没有提到天体必须是自然形成的,学生开始疑惑,此时再讲解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并简单讲解了一下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天体。讲到天体系统,因为班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立志学理,所以我简单说了下万有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学生的互动就变得很积极。为了让学生感受宇宙是有一定层次和

结构的有序的物质世界,我突发奇想地使用了一种类似催眠法的教学,我请学生安静地闭上双眼,只去感受我说的话,大致说的是:此时,我们在地球上的某个教室中,约38.4万千米处月亮正在绕着地球转,而同时地球也在绕着太阳转,镜头拉长,太阳也在运动,它在绕着银河系转,镜头继续拉长,整个宇宙都在有序地运转着。语调要柔和清晰,语速别太快,本来只是想试试这种方法,结果学生很配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聚焦太阳系,论证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过渡比较花心思的想了下,尽可能简洁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的教学我基本上全是通过学生活动来完成的。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及顺序,地球和小行星带的位置时,插入了很多顺口溜和脑筋急转弯,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关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我采用的是,我给论点,他们利用书本上的图表信息来找论据证明的方法进行学生活动。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我用了比赛的形式,比什么呢?我特别强调:我们比的是谁获取信息的能力强!高一新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同学们都变的紧张而积极! 最后一部分存在生命的星球,我首先强调了一下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意义,我的切入点是我们自身。我们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存在,难道大家一点都不好奇么?生命为什么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地球?让学生感受到这部分内容与自己的关系原来如此密切,也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65419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 A 运动特征 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解剖学基础》1-3章知识点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 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一一近腹面背侧(后)一一近背面 下(尾侧)一一近足 上(颅侧)一一近头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 -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一近体表深一- 距体表较远 近侧- -—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8、人体的切面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轴:由前T后, 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T右, 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T下, 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1-宇宙中的地球--板书设计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要点总结: 1.天体的定义: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天体的分类: (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 (2)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太空垃圾等。 4.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照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四级,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原因: (1)宇宙环境(外因):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运行轨道。(2)自身条件(内因):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产生了适宜的温度;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产生了液态水。 二、图表说明: 1.图1-3 (课本第8面)太阳系示意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轨道与巨行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渣多)。 (3)认识彗星的特点;扁长的椭圆轨道,彗尾的长度与其距离太阳远近有关(近长远短)。 (4) 2.教材第11页行星基本数据表 (1)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除地球外最有可能产生生命的行星及原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3.狭义的太阳能仅指太阳辐射能,广义的太阳能不仅包括太阳辐射能,还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农业生产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晾晒衣服、粮食);(2)为人类提供矿物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3)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风能、水能)。 5.(1)四川盆地是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原因是:①盆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总结汇总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 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 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 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3、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运动结果是不同的。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4、坐标系: 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构成,分为一维坐标、二维坐标、三维坐标等 5、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与时间间隔在数轴上的表示举例 6、位移和路程 7、标量和矢量 8、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9、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10、两种打点计时器 11、纸带测速度 v B=X AC AC v AB= X AB AB 12、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 13、加速度与速度方向

14、x-t ,v-t 图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轨迹是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②轨迹是直线,且速度均匀变化(均匀增加或减小) 2、

《解剖学基础》1_3章知识点整理

WORD格式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和盆 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和足尖向前的 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近腹面背侧(后)——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8、人体的切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是取材、固定、脱水、包 埋、切片、染色和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专业资料值得拥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 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