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网民总数达4.2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5日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亿关口,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我国网民达4.2亿手机网民2.77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5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增至31.8%。手机网民则增至2.77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此外,随着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彰显,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新增网民中,超过半数使用手机上网。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近5000万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提升至11.7%。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加深,台式电脑仍居上网设备首位,占73.6%,手机上网攀升至65.9%,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到36.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表示,手机在未来将逐渐赶超电脑成为主流上网方式,值得期待。

商务应用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仍是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网络应用。

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目前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其中网络购物的使用率已超过了论坛/BBS,而网络支付则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过,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近六成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超三成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近九成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假冒网站。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网络视频用户止跌回升

《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62.6%上升到63.2%。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新增用户2500万,增幅达10.4%。《报告》认为,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重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样是网络娱乐类应用,截至今年6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4.8%,用户规模达1.88亿,较2009年底增长15.7%,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随着3G时代手机网民的增长,以及用户对无线内容的庞大需求,拉动了手机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

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0%,较2010年底增长4.9%。

5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数量增长较为突出,整体占比从2010年底的5.8%攀升至7.2%。

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2%攀升至43.8%。

91.3%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分别为26.7%、33.0%和 14.8%。

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为74.0%,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5.5%和46.2%。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4个小时。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

二、趋势与特点

网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277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开始降低,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网民增长乏力。

微博用户数量爆发增长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底的15.5%上升至34.0%。

网吧上网比例大幅下降

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为26.7%,与2010年底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减少3376万。

商务应用保持平稳增长

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相对较为平缓的发展期。目前,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上升,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用户半年增长率为7.6%;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用户半年增长率达到125.0%。与此同时,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

大部分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仍在下降。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11亿和3.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01亿,使用率与2010年底持平。

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

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 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底增加3.1个百分点。商务应用的发展也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

BiaNews6月16日消息由中网咨询(https://www.doczj.com/doc/2315940026.html,)和中国互联网E峰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E峰会在京隆重召开。本届E峰会上中网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达2.35亿人,活跃用户规模约为1.5亿人,年增用户人数5918万人,年增长率33.7%。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51.4%,比2009年增加5.6个百分点。

社交网站用户中,男女性别比约为57:43,男性社交网站用户占比高出女性近14个百分点,社交网站用户的性别属性与网民总体的相近。学历分布上,高中学历占38.3%,大专占14.4%,大学本科以上占比16.1%。与2009年相比,国内社交网站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比减少了一半多,社交网络应用正在走向普及。

另外,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应用,与SNS用户的重合度较高,中网咨询的调查发现,21.2%的SNS用户使用微博,比网民总体高7.4%。从用户构成角度来看,二者的共性在于,10-29岁年轻群体更喜欢使用;学历越高的网民越倾向于使用;学生群体喜欢使用。

除这些共性外,微博用户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用户更喜欢微博;10-19岁网民尤为喜欢微博;微博用户学历更高;微博用户中学生比例更高,有接近一半,49.5%是学生群体。中网咨询报告显示,随着Web2.0应用的快速增长,庞大的用户资源和使用粘性使网络互动营销价值不断提升。以社交网站平台、微博为载体的口碑营销、病毒式营销、微博营销是挖掘潜在消费者、培养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渠道,促进用户对品牌的偏好度、购买欲望、推荐率的提升。

以下是报告全文(下载):

第一章社交网站研究介绍

一、研究背景

随着Web2.0的快速发展,论坛、博客、SNS、微博客等社交类网络应用快速成长,互联网的交互性、自媒体属性愈加凸显。与Web1.0相比,Web2.0时代的网民更具自主性、互动性,网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媒体受众,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网络中,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传播者和分享者。同时,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也更加广泛和深入,从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到学习办公、交友聊天,乃至商品买卖,网络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各种社交网络应用中,社交网站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兴起并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交网站中,无论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还是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交网站成为人们人际活动的重要场所。建立在各种人际关系纽带的基础上,社交网站同时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娱乐消遣的重要媒介。

随着社交网站的快速增长,社交网站营建了一个重要的市场环境。其一,社交网站搭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深度沟通的平台;其二,基于用户关系产生的内容,如提问、评价、评定等成为引导消费的重要因素,口碑营销、病毒式营销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环节;其三,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机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市场空间。

但是,我国社交类网站的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产品服务和商业操作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为推进中国互联网社交类应用服务的健康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以期详细呈现中国社交网站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范畴

(一)产品研究范畴

社交网站(SocialNetworkSite),广义的社交网站是指基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一般都为用户提供自我表现、人际沟通等功能。如交友网站、视频分享、博客、播客、微博客等。狭义的社交网站,即国内的基于熟人关系以兴趣爱好吸引用户的SNS网站,其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基于用户注册的真实信息建立起的线上人际沟通;

第二,熟人关系基础,网站提供熟人关系推送服务主动推进用户间关系网络的拓展;

第三,网站围绕用户使用兴趣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本次报告是以狭义的社交网站作为研究范围,具体指以腾讯朋友、人人网、开心网、https://www.doczj.com/doc/2315940026.html,、搜狐白社会等SNS平台服务为代表的网站。

(二)用户研究范畴

CNNIC将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的范畴定义为过去半年使用过社交网站的网民。

三、研究方法

本次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数据来源于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调查,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是2010年12月30日。

四、名词定义

ˉ社交网站:在本次报告指狭义的社交网站,即国内基于熟人关系以兴趣爱好吸引用户的SNS 网站,具体指以腾讯朋友、人人网、开心网、https://www.doczj.com/doc/2315940026.html,、搜狐白社会等SNS平台服务为代表的网站。

ˉ社交网站用户:过去半年内使用过社交网站的网民。

ˉ社交网站活跃用户:过去半年内每周至少使用过一次社交网站的网民。

ˉ城镇社交网站用户: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社交网站用户。

ˉ农村社交网站用户: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交网站用户。

ˉ社交游戏:来源于休闲游戏,社交游戏通过现有的社交网络和电脑、手机等平台,与好友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社交游戏不需要即时竞争或互动,玩家能够自行安排时间登录游戏。ˉ手机社交网站用户:在本报告中手机社交网站是指半年内使用手机上社交网站的用户。

ˉ社交网站营销:是指在社交网站上通过广告、口碑传播等进行品牌推广、产品推销等活动。ˉ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的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ˉAPP:第三方应用程序插件。本报告中的APP是指社交网站通过开放API接口,以便于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开发服务于社交网站的应用软件。

ˉ人人网:包括人人网和https://www.doczj.com/doc/2315940026.html,。

ˉ腾讯朋友:包括QQ校友和QQ朋友。

第二章社交网站市场环境分析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交类网络应用快速发展。从复制美国Facebook的模式起步,国内以SNS为核心理念的社交网站快速成长,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拥有2亿以上用户的社交网站市场。

一、社交网站用户规模

(一)总体规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达2.35亿人,年增用户人数5918万人,年增长率33.7%。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51.4%,比2009年增加5.6个百分点。

图1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和网民覆盖率

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与其特性密不可分:

其一,社交网站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社交需求,正在向综合社交平台发展,集成了博客、

论坛、微博客、视频、游戏等多种互联网服务;同时,在用户互动关系基础上流通的信息是经过好友的信息筛选,信息的质量较高,用户体验提升。

其二,社交网站用户间的信息发布和分享,提升了朋友间的关注度,加大了用户对于社交网站的使用粘合度。

其三,社交网站以SNS社会人际交往理论为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需求帮助其可以社交网站在广泛的群体间传播,发展用户的模式较好。

其四,随着手机上网,3G发展潜力的释放,各种手机端上网应用快速发展推动了手机社交网站的增长。

(二)活跃用户规模

用户使用社交网站的频率是社交网站用户活跃度的重要体现。根据用户使用社交网站的频率,可将社交网站用户分为活跃用户与非活跃用户。在本次调查中,将过去半年使用社交网站每周至少1次的用户定义为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每周访问不到一次的用户界定为社交网站的非活跃用户。

调查显示,活跃用户占比63.9%,用户规模约为1.5亿人;非活跃用户占比36.1%,用户规模约为36.1%。

图2社交网站活跃用户规模及占比

二、社交网站PEST分析

除社交网站本身的特性外,国内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支持等市场环境是决定社交网站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政策环境

1、个人信息安全引起关注

2010年《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明确:依法保护公民网上隐私,保护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关系到人们对互联网的安全感和信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健全相关立法和互联网企业服务规范,不断完善公民个人隐私保护体系。……依据互联网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责任保护用户隐私,在提供服务时应公布相关隐私保护承诺,提供侵害隐私举报受理渠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隐私。

社交网站一般是基于实名制注册的网络服务。一方面,用户将个人真实信息放在网上,通过社交网站共享他们愿意分享的信息。社交网站提供朋友分类、朋友推送、应用服务隐私条款等服务,将社交网站上的人及扩展和信息共享的范围和速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社交网站上承载者更多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打造安全的使用环境也是增进用户信任和支持的基础。目前国内社交网站在用户信息保护方面的服务日渐完善。一些社交网站对各种应用都会设置隐私权条款,同时留给用户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用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分享的信息内容和对象。社交网站在用户信息保护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保

障,将会促使用户更加放心地去共享更多的数据、上传更多的照片,社交网站在人际交往中的平台作用就会更加凸显。

2、社交网站游戏开始纳入监管范畴

社交网络游戏是目前国内社交网站吸引和黏住用户的主要服务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社交网络游戏中,社交网络游戏中不良内容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带来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社交网络游戏内容的监管提上日程。

国内对社交网站游戏的监管主要通过内容审查和规范运营两方面着手。2009年7月,文化部对社交网络游戏内容进行审查,2009年12月,根据《文化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部对社交网站游戏进行规范,要求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将“偷菜”游戏改名。

2010年4月,千橡网、开心网(https://www.doczj.com/doc/2315940026.html,)等SNS网站游戏被文化部正式纳入监管范畴。根据文化部的规定“申请新设立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除符合有关规定外,还应具备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SNS运营的准入门槛提高。

(二)经济环境

1、经济形势看好,网络营销价值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随着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看好,2010年上半年传统企业营销投入增长。而随着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提升,网络营销的价值被看好,越来越多的线下媒体营销投入向线上转移,品牌广告、搜索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社区营销加速增长。

2、社交网络营销影响力提升,社交网站成为重要的市场环境

随着Web2.0应用的快速增长,庞大的用户资源和使用粘性使社交网络营销价值不断提升。与其他网络营销渠道相比,社交网络为个人或企业提供了免费的媒介,营销成本较低,对于企业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培养用户品牌和产品的忠诚度至关重要。在社交网站上,用户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以及共同的兴趣或关注点聚合在一起,基于用户之间的强纽带关系,具备了较好的信任基础,是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社交网络的电子商务、口碑传播、商务社交的重要市场。

3、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增长,团购模式发展迅速

2010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国内互联网作为市场环境的价值。在各种电子商务模式中,团购网在2010年迅速崛起。团购模式离不开用户间的互动关系,而社交网站的用户资源、社交关系和信任基础是团购发展的最好基础,团购的变现能力也将成为国内社交网站重要的盈利突破口。

(三)社会环境

1、互联网社交化趋势明显

中国互联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约为34.3%,网民规模达4.57亿人,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人,年增幅19.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web1.0到web2.0,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同时更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主要媒介和场所,即时通信、论坛、博客、SNS、微博客等各种社交网络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2、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用户达3.03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2010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手机上的社交化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四)技术环境

1、API开放成趋势

2007年5月,Facebook开放网站API,命名为facebook开放平台,并成为首家开放API的SNS网站。在Facebook的带动下,Google于2007年宣布了自己的社会关系平台标准OpenSocial,Google凭借号召力,吸引了很多SNS网站都参与了OpenSocial平台。2008年开始,国内各大SNS网站也开始启动开放平台战略。以人人网为例,2008年7月,人人网开放平台正式推出,到目前为止APP总数超过3000个。

从用户体验来讲,APP提高了网站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营收来讲,APP为SNS网站营收做出贡献。首先,APP为植入式广告需求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在应用中注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商品信息,可以提高广告收益,随着网站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广告收入持续增加。除广告外,APP中的各项增值服务也是SNS收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在社交网站的各种开放平台战略中,游戏组建模式目前较受青睐。

2、手机社交网站应用服务日趋完善

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和手机上网需求的快速增长,使手机社交化应用迎来更大的发展,手机社交网站的使用快速增长。同时,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的高渗透率表明用户使用手机聊天的需求强烈,而音乐、文学、游戏、视频等应用的高使用率表明了手机上网较偏重娱乐消遣,沟通需求和娱乐需求同时也是SNS用户的基本需求。

随着手机上网用户对手机社交需求的增长,手机社交功能服务不断丰富。目前,社交功能已经成为诺基亚、LG、摩托罗拉、索爱等手机厂商用来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服务。在2010年9月LG推出的5款产品中,均内置了包括人人网、开心网等主流SNS网站客户端。同时,社交网站也通过提供手机客户端产品的下载,与手机厂商通过合作在手机终端内置客户端等,积极推广手机SNS产品和服务。

3、各种社交网络应用的用户重合度高,新应用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和主要场所。社交网站用户使用其他社交类应用的需求高于其他群体,用户重合度较高。高度重合的用户群体将会促使两种需求趋势的产生:其一是社交网络的平台化,产品间互通融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强大的功能;其二是新产品、新技术的替代作用要求各种社交网络应用准确定位用户群体,同时关注用户细分,提供特色服务。

三、社交网站运营模式分析

1、推广:从“熟人的熟人”到业缘、地缘关系纽带

社交网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用,从“熟人的熟人”的网络社交拓展逐步演变成基于兴趣爱好、学习经历、居住地点、IP地址等判断用户潜在的朋友关系,通过朋友间的链接邀请吸引用户登录注册,使社交网站的推广获得很好的用户基础。但是,如何能够吸引和黏住用户的线上活动,巩固用户基础,而不会使用户脱离线上关系回到现实关系中是社交网站产品和服务获得支持的关键。

2、服务:产品和应用更加工具化、实用化、多元化

社交网站服务的宗旨是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用户,继而将用户转化为营收资源。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就是能够提供用户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社交网站的产品和服务对于用户而言具有虚拟和现实的价值。借鉴国外社交网站的服务模式,同时结合国内网民互联网使用的娱乐倾向,国内社交网站提供了游戏、音乐等娱乐应用。其中,游戏是吸引和活跃用户互动的重要工具,根据CNNIC统计,2010年4月底,社交类网页游戏用户规模达到9209万人,约占社交网站用户的43.8%。基于这些娱乐应用,用户使用社交网站增强和友人间的关系,用户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社交网站的应用产品更加工具化、实用化,并将随着用户需求不断增长而更加多元化。

3、盈利:社交网站营销+虚拟物品交易+商务社交

目前SNS网站仍存在盈利瓶颈,SNS服务的盈利主要有三种:社交网站营销收入、虚拟物

品交易、电子商务。

社交网站营销收入包括:一种是广告,包括普通的广告、定向广告和植入式广告,与其他网络媒体形式相比,社交网站用户间的交互关系更有利于广告的传播;另一种是企业在社交网站上通过建立主页与用户间的沟通,包括企业的线上调研、CRM、EPR、互动营销、社会化广告。社交网站为企业与用户的深度沟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企业营销中不断扩展。广告和企业社交营销已经成为国内社交网站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人网为例,广告营销收入已经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并已经实现盈利。

虚拟物品交易是目前社交网站盈利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国内互联网仍处于成长期,大部分应用和服务采用免费模式,使得虚拟物品等增值服务的需求较低。而且,目前国内社交网站社交游戏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较强,用户为服务和游戏产品购买、付费的意愿较低。

社交网站是以人际关系聚合为核心的,用户规模、用户间的关系纽带,以及基于此产生的内容贡献、分享体系对商品售卖和购买决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充分利用社交网站的优势将用户的消费意愿发动起来,这就使电子商务社交化快速发展,其中团购活动就是商务社交模式的成功案例。

四、社交网站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应用正在成主流

中国互联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Web2.0应用的发展刚刚起步,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潜力巨大。与其他社交网络服务相比,社交网站更具实用性、工具化,更具平台发展潜力;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站在聚合用户关系和用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使其商业价值不断凸显,团购模式、基于地域服务的SNS等成为社交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网络营销的价值在提升,社交营销理念开始渗透

2010年国内外经济稳步增长,网络营销价值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与门户网站的品牌广告、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营销相比,社交网络营销刚刚起步,以社交网站平台为载体的口碑营销、病毒式营销是挖掘潜在消费者、培养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渠道,促进用户对品牌的偏好度、购买欲望、推荐率的提升。

3、手机增值服务是SNS突破盈利瓶颈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手机上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根据CNNIC2010年调查显示,用户期望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中,手机社交网站上增值服务需求最高,需求用户占比40.9%。抓住手机发展的机遇,培养用户手机登陆SNS,以及购买手机付费内容的消费习惯,完善通信支付手段是SNS 盈利快速发展的开始,也是SNS成功的关键。

4、商务类应用快速发展,商务社交模式兴起

国内网络购物市场在2010年快速增长,商务类应用的快速增长使国内互联网实体商务的价值提升,互联网成为重要的市场环境。而团购网、生活信息口碑网的成功与社交网站的社交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Web2.0时代的商务社交化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1、用户需求更加多元,社交网站产品和服务严重同质化

目前国内社交网站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随着网民消费网络媒体时间不断增长,网民在网上的应用需求更加多元。从目前社交网站用户使用的SNS品牌来看,国内SNS网站的竞争差异并不明显。在发展初期,国内SNS网站多数复制国外的模式,但是在用户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如果不能根据中国的国情、用户的需求进行创新,细分用户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那么,国内社交网站将很快被新兴的网络应用和工具所代替。

2、传统新闻门户和搜索门户的强势渗透,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应用的威胁

在各种网络媒体中,社交网站发展的境遇较为尴尬。一方面,互联网发展很快速,但新闻和

搜索等门户媒体起步较早,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较成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留给新生应用和新生网站的生存机会很小,社交网站需要面对这些强势网络媒体的渗透和并购;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社交网站还需要警惕微博客等新兴的社交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和渗透。

3、用户资源有限、资金紧缩,中小社交网站生存较难

到2010年,国内SNS市场集中化趋势不断强化。2010年7月,国内SNS网站360圈和蚂蚁网关闭运营。相对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前几名的社交网站,部分中小社交网站由于早期用户积累不足,用户资源有限,没有持续性营收,进而造成风险投资方资金流断裂,陷入运营困境,从而很难持续发展。

4、政府监管更加严格,社交网站游戏准入门槛提高

随着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管理部门对社交网站内容的审查更加严格,同时社交网络游戏的准入门槛提升。根据文化部的规定,“申请新设立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除符合有关规定外,还应具备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SNS运营商的准入门槛提升。第三章社交网站用户市场分析

一、社交网站用户属性

(一)社交网站用户性别分布

社交网站用户中,男女性别比约为57:43,男性社交网站用户占比高出女性近14个百分点;社交网站用户的性别属性与网民总体的相近。

图3社交网站用户性别分布

数据解读:

u与2009年相比,社交网站用户中男性比例上升4.1个百分点,这与社交网站中游戏对男性的吸引密切相关。根据《2010年中国网页游戏调查报告》显示,50.5%的男性社交网站用户在社交网站上玩社交网页游戏,而女性社交网站用户中该比例仅为35.7%。

(二)社交网站用户年龄分布

社交网站用户主体是年龄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20-29岁的用户占比最高,达37.4%;其次是年龄在2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31.6%。与网民总体相比,社交网站用户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年轻群体所占比例非常高。

图4社交网站用户的年龄分布

数据解读:

u年轻群体是重要的网络营销市场。年轻群体越来越多地将时间花在网络上,这对企业建立早期的品牌忠诚度至关重要。同时,年轻群体消费意愿,也是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网络购物、手机社交网站的主要用户,挖掘这部分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消费需求是社交网站开拓增值服务和商务社交市场的关键。

u年轻群体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强,但兴趣和行为的稳定性较弱。目前社交网站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问题容易导致年轻群体对社交网站的使用兴趣减少,从而造成用户流失。因此,内容服务商需关注细分用户群体,分析用户的喜好,提供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三)社交网站用户学历分布

社交网站用户中,高中以上学历的用户占比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高中学历占38.3%,大专占14.4%,大学本科以上占比16.1%。

图5社交网站用户的学历分布

数据解读:

u高学历也是国内社交网站用户的重要特征。但与2009年相比,国内社交网站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比减少了一半多。2009年时,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社交网站用户总体的59.1%。高学历用户占比的下降表明社交网站正在逐步向低学历网民渗透,社交网站应用将更加普及。

(四)社交网站用户的职业分布

从用户的职业结构来看,所占比例最多的学生用户,占比达37.5%,比网民总体中学生用户的占比高近7个百分点。同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所占比例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6社交网站用户的职业分布

数据解读:

u与2009年相比,学生用户所占比例减少了12.8个百分点,而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以及公司管理者所占比例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社交网站应用正在向不同职业人群,尤其是工职人员渗透。

(五)社交网站用户收入分布

与网民总体相比,社交网站用户的收入分布呈现两端偏高趋势,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占比较高,而1000-2000元用户的占比低于网民的平均水平。

图7社交网站用户收入结构

(六)社交网站用户的城乡分布

社交网站用户中,城镇用户占比78.8%,农村用户占比21.2%。与全国网民总体相比,社交网站用户中的农村用户占比低于全国水平6.1个百分点,农村社交网络应用的发展空间较大。

图8社交网站用户城乡分布

二、社交网站用户网络媒体消费时间

从社交网站用户与网民总体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对比来看,社交网站用户属于互联网深度用户。社交网站用户上网时长,及对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频率均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社交网站用户周平均上网时长达到20.5个小时,比网民总体多2.2个小时;同时,社交网站用户对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也普遍高于网民总体。

图9社交网站用户网络媒体消费时间

数据解读:

u与网民总体相比,社交网站用户的网络媒体消费时间更长,用户粘性更强。这说明对于社交网站用户而言,网络是其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社交网站用户对各种网络应用的高使用率进一步表明,社交网站用户是互联网深度使用者,从信息获取、娱乐消遣到人际沟通、在线购物,网络社区正在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中心。

u人们更多地参与到网络中,接触和使用其他媒体的时间就减少。社交网站在吸引用户注意力,抢占用户时间上的优势,大大提升了互联网的市场营销价值。但同时,网络媒体使用的多样性,也破坏了传统的大规模的注意力营销模式,一种网络应用或一种网络媒体独揽用户注意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同时,信息的控制权从媒体转向消费者,这种控制权一方面体现在内容的生产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用户对媒体和内容的掌控上,用户可以借助软件辅助来决定自己选择的新闻、信息、娱乐等,网民对互联网使用中遇到商业信息的掌控,使展示类广告、邮箱广告等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社交网站用户关系的市场营销价值至关重要,基

于互动关系构建的信任,用户评价、等级评定等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交网站的病毒式营销、口碑营销市场在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三、社交网站用户上网行为分析

(一)社交网站用户社交应用使用情况

社交网站用户使用电子邮件、博客应用、论坛/BBS、即时通讯、微博客等社交应用的比例分别为70.1%、76.2%、47.8%、87.2%、21.2%,比网民总体的平均使用水平分别高15.5%、11.8%、15.4%、10.1%、7.4%。

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应用,与SNS用户的重合度较高。从用户构成角度来看,二者的共性在于,10-29岁年轻群体更喜欢使用;学历越高的网民越倾向于使用;学生群体喜欢使用。用户的网络行为都很丰富,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频率较高。

除这些共性外,微博用户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用户更喜欢微博;10-19岁网民尤为喜欢微博;微博用户学历更高;微博用户中学生比例更高,有接近一半,49.5%是学生群体。

点击下载报告全文

2018-2019年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2018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CSBMK?-201809)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3日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

目录 1 背景与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数据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 数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2 数据范围及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3 数据处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4 数据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 质量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主要基准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2 应用软件运维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3 软件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 4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 5 人月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6 功能点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 基准数据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1 行业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2 地区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3 团队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5 主要基准数据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 5.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5.2 软件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 5.3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4 软件开发人月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5 软件开发规模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 国际数据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6.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6.2 缺陷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6.3 交付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6.4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7 基准数据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年1月)截选 报告摘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5.6%)。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但增长不均衡。IPv4地址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网民的增速,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持续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速,未来将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发展的瓶颈因素。 CN域名和CN域名下网站增速均超过域名总体和网站总体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中国互联网资源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 网络游戏在各个应用中排在第六位。在中小学生的应用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 大学生使用的前三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和总体相比,网络新闻在大学生的使用序列中下降了一个位次,而网络视频则较总体提升了一个位次,排在各个应用的第四位。 根据网民使用的网络应用,结合他们的网络应用数量、在互联网的时间花费,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三大序列、七大群体: ?重度用户序列:他们无论在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还是在上网时长上都远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 ?网络依赖群:此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近11%,他们在各种网络应用上的群体特

互联网用户群体分析

做移动互联网线上活动,我们首先要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做一个分析。

2.1.1对互联网使用人群年龄段分析

2008年易观国际数据 以12-80岁之间年龄段的互联网使用人群为分析对象,18-40岁之间为互联网主要应用人群。 2.1.2对互联网使用人群分类及类型分析 互联网使用分类主要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群体,这些人群类型又分退休干部、老板、白领、大学生、中学生和无业游民。通过从上面列表看,对互联网熟知程度较高的是老板、白领、大学生、中学生,其中白领熟知程度最高所站的人群比例也是最多,年龄跨度广,对互联网的需求最强烈。 2.1.3使用人群对互联网熟知程度分析 ?精通使用人群:白领; ?熟练使用人群:老板、白领、大学生、中学生、无业游民; ?使用表皮人群:退休干部、老板、无业游民; ?有一定了解人群:退休干部、老板、无业游民; ?不了解人群:普通老年人。 2.1.4对互联网使用需求分析 根据上面列表得出以下用户对互联网使用需求统计表: 易观国际2008年对用户对互联网需求的统计表 根据以上两个统计结果综合分析,用户对邮件、新闻资讯、生活信息查询、网站购物、博客、交友、求职、生活信息发布、即时通讯、学习资料、问答帮助的需求量比较高,其中主流需求主要是新闻资讯、生活信息查询、博客、交友。 2.2网络号功能和服务针对个体用户归纳 ?主要服务人群年龄阶段:18-40岁之间; ?主要服务人群类型:老板、白领、大学生、中学生、无业游民,重点为白领; ?为用户提供主要的功能和服务:邮件、新闻资讯、生活信息查询、网站购物、博客、交友、生活信息发布、即时通讯、学习资料、问答帮助,重点为新闻资讯、生活信息查询、博客、交友。 2.0互联网集体用户群体分析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906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906 2019年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CSBMK?-201906)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8日 发布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

前言 一个行业的量化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行业的管理成熟度。我国正式对软件项目开发成本度量的“量化的”、“标准化”的方法研究始于2006年。 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我们对国外信息化发达国家的在软件项目成本度量方面的优秀实践和模式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与美国、澳大利亚、荷兰、芬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软件度量相关组织就方法、技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多次技术交流,对行业级基准数据库的建设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自此开启了我国软件项目成本度量的“量化”方法研究之路。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的支持下,我们从2008年开始对行业标准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进行预研,2010年正式获准立项,2013年10月23日 正式发布(标准号SJ/T 11463-2013),2018年12月28日,国家标准《软件开发 成本度量规范》正式发布(标准号GB/T 36964-2018),国标研制前后历经10余载。 目前已经发布的软件成本度量领域的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技术路线上基本都是一致的:采用国际主流的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件规模,利用权威的软件基准数据(定额数据)计算软件工作量和费用。因此,权威的、可公开获取的软件行业基准数据就成为这些标准能够落地应用的重要支撑。 从2016年开始,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联合,每年公开发布一次“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供广大信息化用户、软件厂商以及第三方造价评估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在软件造价评估工作中,参考使用。CSBMK?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是目前在实际软件成本评估工作中被使用次数最多、被广为认可的基准数据。

浅谈对中国互联网的认识(同名26207)

浅谈对中国互联网的认识(同名26207)

通信学科前沿讲座 题目: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 本文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的三个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同时通过CNNIC2013年1月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部分内容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针对我国互联网的现状和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最后,说明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网络安全、网上行为、中文资源不足,网络滥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就部分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关键字:中国互联网、历程、现状、趋势、存在问题

浅谈对中国互联网的认识 一、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86年6月至1993年3月,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Email Only) 2、第二阶段为1994年4月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 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3、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互联网用户价值剖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其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庞大,互联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媒介。由此带来用户构成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互联网对用户的价值,和用户为互联网行业带来的巨大价值都越来越难以厘清。现在,网民们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收发邮件和浏览信息,而是转向更多元化、自主性和交互性更强的应用,如个性化的即时新闻、网络论坛、个人空间、即时聊天工具、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这些增长数字和新兴业务都明白无误地传达着一个信息:日益增长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日益成熟的网络用户消费群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场,有着旺盛的消费力和活跃的市场交易,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成长空间。正因为如此,深入解析用户构成和消费、使用习惯的变化趋势,就成为了解互联网用户作为消费者和网络用户双重身份的真正价值,同时也是企业互联网营销这个平台上获得创新思路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基础。用户机会:用户群体迅速成长,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来自《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数据,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 元同比增长7。46 %。网民这个词,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词汇,对市场、社会的影响在不断增强。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互联网日益丰富的各色应用,无不是围绕着用户的感受和体验来展开的。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门户等正和传统互联网服务一道,为已经过亿人数的用户,提供着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50个细分领域的服务。互联网的成熟用户群体特征为男性18~30岁的未婚用户,且多集中于华东和中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本科和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近2/3。作为全面拥抱互联网媒体的新一代消费群体(1976~1994出生),他们表现出一种对互联网媒体的重度依赖,网络成为对他们产生主要影响的最常用媒体。以目前流量第一的中文门户腾讯网为例,其用户日常使用中80%以上的人每天访问腾讯网两次以上,60%以上的用户每周上网时长超过20个小时。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获取信息的首选,而且他们在使用互联网时的偏好显现得更强烈,忠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及其体验设计

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及其体验设计 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的可用性是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也能够高效、满意地使用产品,并达到特定的目标,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成为新的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从对实体产品的功能需求转向虚拟产品的服务需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技术已经不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用户体验的竞争,移动设备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给用户体验设计带来很多挑战。 1、移动互联网产品用户的特点 1.1 全天候性 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报告中能够明确看出,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的时间已经遍布全天二十四小时,在早上七点到十点,晚上九点

到十二点,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多用户选择的上网方式,用户很容 易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1.2 极低的容忍度 移动产品用户的数量非常庞大,并且同类型的应用种类也繁多,用户在使用移动产品时,由于场景的复杂化或者移动设备的 局限性等,都会对用户体验不良的应用容忍度极低。在应用过程 中出现的细微的问题都能让用户放弃该产品而选择其他产品,这 也给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3 缺乏专注性 移动产品的特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所以,用户在 使用本产品的同时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在使用移动互联 网产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别的事情需要处理,然后空闲下来又 会返回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中,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专注性,容易出现很多误操作的情况。 1.4 社交和分享 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人们当然离不开社交网络应用,通 过社交软件,可以随时随地和朋友进行互动和社会化分享,其中 最重要的是对信息的传播,好的用户体验能够增加用户,反之, 也将会成倍减少用户。

2019-2020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年7月

目录 2018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 1 2018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2 2018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 2018 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状况 5 2018 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 6 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7 2018 年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8 2018 年中国虚拟现实发展状况9 2018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10 2018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11 2018 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13 2018 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状况14 2018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状况16 2018 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19 2018 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状况20 2018 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状况21 2018 年中国网络音视频发展状况22 2018 年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状况23 2018 年中国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状况24 2018 年中国网络出行服务发展状况25 2018 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7

2018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与市场重要数据 用户市场 网民第三方支付 8.29 亿208.07 万亿 即时通讯电子商务 7.92 亿31.63 万亿 搜索引擎网络零售 6.81 亿9.01 万亿 网络新闻网络广告 6.75 亿4914 亿 网络视频网络教育 6.12 亿3734.1 亿 网络购物网络游戏 6.10 亿2871 亿 网民使用率

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8.29 亿,全年 新增网民 5653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59.6%,较 2017 年 底提升 3.8 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7%)2.6 个 百分点。 2018 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IPv6 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IPv4 地址数量为 338,924,544 个,拥有 IPv6 地址 41079 块/32,年增长 75.3%。 网站数量 523 万个,略有减少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站总数量为 523 万个,较 2017 年底下降 1.9%。 2011-2018 年中国网站数量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 较2017 年底增加手机网民 6433 万,其中网民中使 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7 年底的 97.5%提升至 2018 年底的 98.6%。 2018 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网民占比 域名略有减少,“.C N”域名略有增加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域名总数为 3792.8 万个, 较2017年底减少 1.4%,其中,“.CN”域名总数为 2124.3 万个,较 2017 年底增长 1.9%,占我国域名 总数的 56.0%。 网页数量达 2816 亿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页数量为 2816 亿个, 较2017 年底增长 8.2%。 2011-2018 年中国网页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年增长 22.2% 截至2018 年底,我国国际出口带宽数为 8,946,570Mbps,年增长 22.2%。 2011-2018 年中国国际出口带宽数及其增长率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中国主要骨干2018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情况

摘要 ?2008年1-11月,我国软件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增幅比行业收入 高19.5个百分点。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速呈下降趋势,2008年1-11月完成出 口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增速比三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 ?2008年1-11月,我国软件产业利润总额达到63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 比1-8月低6个百分点,比软件行业收入增速低2.8个百分点。 ?2008年,无论是全球软件市场还是国内软件市场,企业兼并重组事件大幅增加, 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总的来看,行业整合是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这 种兼并重组的势头在今后几年将得以保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看软件外包行业的财务状况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中国软件行业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2008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行业整 体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总体上来看受宏观经济影响 要比钢铁、汽车以及其他实体经济所受影响要小。 ?目前国内软件外包行业已经走出了发展初始的混沌期,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 轨道。但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软件行业2009年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风险 增大。 目录 第一章软件外包行业基本情况1 1.1 软件行业定义及地位1 1.1.1 行业定义1

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1.2 行业分类2 1.3 行业特点2 第二章2008年软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4 2.1 2008年软件外包行业PEST(环境)分析4 2.1.1 经济环境分析4 2.1.2 政策环境分析8 2.1.3 社会环境分析9 2.1.4 技术环境分析10 2.2 2008年软件行业发展分析14 2.2.1 2008年软件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14 2.2.2 2008年软件行业投资情况分析21 2.2.3 软件行业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26 2.2.4 2008年国内软件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7 第三章软件外包行业产业链分析28 3..1 软件外包市场整体情况28 3.2 软件外包市场发展趋势29 3.3软件行业全球市场和我国软件行业出口情况分析30 3.3.1 软件行业全球市场分析30 3.3.2 2008年我国软件出口情况分析30 3.4软件外包行业竞争状况分析31 3.5 软件外包行业风险32

2019年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2019年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CSBMK?-201906)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8日 发布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

——目录—— 1 背景与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数据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1 数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2 数据范围及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3 数据处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4 数据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 质量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主要基准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2 应用软件运维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3 软件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 4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 5 人月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 6 功能点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7 规模调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 基准数据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1 行业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2 地区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3 团队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5 主要基准数据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 5.1 软件开发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5.2 软件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 5.3 软件开发工作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4 软件开发人月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5 软件开发规模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 基准数据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附录A 行业基准数据应用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A.1 原始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A.2 预算场景估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A.3 效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互联网用户常见的心理特征

互联网用户常见的心理特征 近半年持续关注了一些用户反馈和客服电话,从一些常见问题中总结出了八点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在此共享,希望能共同努力提高用户体验。 1:惯性 用户:“你们的排序按钮为什么没有了?” 客服:“亲,我们把它放在右边了,这样更加的明显哦。” 用户:“你们很闲吗?没事弄这个按钮做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将奶酪放在了迷宫的第三个格子,然后放一只老鼠进入迷宫,第一次的时候,老鼠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最后在第三个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二次的时候,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又再第三次的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三次的时候,老鼠直接去了第三个格子,找到奶酪。第四次,第五次,奶酪没有动。第六次的时候,奶酪被移入了第一个格子,老鼠看不到奶酪,于是生气,郁闷,焦躁,原地打转,却放弃了继续寻找。 人和老鼠一样,甚至比老鼠更加的具有惯性,更加的善于总结规律,更加的容易感觉生气和不爽。一旦他学会了用一个按钮,第二次一定会去原地按照原来的方法使用。如果位置或者方法和以前不一样,他会很不习惯,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爽的改变。所以如果产品经理要改变原有的规律一定要三思再三思,即使你知道你是在让原来的过程更加的美观,更加方便,更加的绚丽,也请考虑到原有老用户的习惯。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如果让老用户少去学习是产品经理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2:我就是全部 用户:“你们的平台真烂,我商品的显示全部错了。” 客服:“亲,别人的都是好的。是不是你设置错了?” 用户:“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商品显示出来就是错的!” 看上去蛮不讲理,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他对他自己全部的负责,所以当我们很轻易的说少数人的时候,也应该去体会这少数人的全部世界,他和我们关心自己的 kpi,关心自己的晋升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小店铺,对我们来说的沧海一粟,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他们最珍贵的珍珠。承认彼此的平等,也正是这些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_2010年

中国网民总数达4.2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5日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亿关口,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 我国网民达4.2亿手机网民2.77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15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增至31.8%。手机网民则增至2.77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此外,随着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彰显,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新增网民中,超过半数使用手机上网。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近5000万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提升至11.7%。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加深,台式电脑仍居上网设备首位,占73.6%,手机上网攀升至65.9%,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到36.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表示,手机在未来将逐渐赶超电脑成为主流上网方式,值得期待。 商务应用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仍是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网络应用。 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目前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其中网络购物的使用率已超过了论坛/BBS,而网络支付则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过,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近六成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超三成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近九成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假冒网站。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201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 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4号令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电信和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电信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用户个人信息,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的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账号和密码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第五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负责。 第七条国家鼓励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开展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自律工作。 第二章信息收集和使用规范 第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在其经营或者服务场所、网站等予以公布。 第九条未经用户同意,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查询、更正信息的渠道以及拒绝提供信息的后果等事项。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收集其提供服务所必需以外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将信息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不得以欺骗、误导或者强迫等方式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我国互联网络上网运算机数、用户人数、用户分布、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形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和企业动态把握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进展情形,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四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统计工作。CNNIC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分不公布了"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用户广泛引用,同时持续有用户要求CNNIC提供最新的统计报告。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1998年起CNNIC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公布统计报告。值得讲明的是,信息产业部电信治理局和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签发文件要求各有关单位配合CNNIC的统计调查工作,以及各互联网单位和调查支持网站、媒体等有关单位对CNNIC的支持与配合是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次统计调查的要紧内容有:统计我国互联网络上网运算机数量、上网用户数量、域名数量及分布、各个互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以及WWW 站点数量及分布;对我国上网用户的差不多情形和特点等方面做出概况性的统计分析;了解我国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情形和行为适应以及对有关热点咨询题的看法和倾向。 依据统计学理论和国际惯例,在第七次调查工作基础之上,此次调查采纳了运算机网上自动搜寻、网上联机调查和网下抽样调查等调查方法。其中网下抽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的总量、有关的特点、行为特点等,而网上联机调查侧重于了解网民对网络的使用情形、行为适应以及对有关热点咨询题的看法和倾向。CNNIC在2001年6月进行了网上联机调查和网下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得到了国内众多知名网站、媒体的大力支持,国内许多知名网站均在主页为此次联机调查咨询卷放置了链接。此次网上联机调查共收到调查咨询卷144083份,经处理得到有效答卷78342份;网下调

浅谈中国软件行业现状

浅谈中国软件行业现状 简要地说,IT就是信息技术,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凡处理或者应用到信息技术的产业,诸如银行,咨询,医院,出版,制造,影视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依赖于信息和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当然还有从事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产业。中国生产的IT产品或服务占世界IT产品或服务的比重占绝对或主导地位,可称中国为IT的“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IT产品或服务,出口到世界各国的数量或价值占世界各国IT业出口总量或总额的比例占绝对或主导优势,则可称中国为IT“世界工厂”。 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点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手段。而作为信息产业中最活跃、最智力密集也是发展最快的软件产业,更是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在影响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软件从过去学术的领域正在越来越走向实际,它已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我们大家手上拿的手机,兜里揣的数码照相机,乘坐的小汽车,家里用的变频冰箱,医院做的CT检查等等,这些东西都有靠大量的软件支撑才能使用,现在软件已成一个产业,那么软件行业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首先,在此先介绍国外软件行业的现状。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国家关键技术。“软件本身对大多数其它国家关键技术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先进软件的发展在新一代军事与商业系统的推广及可靠性方面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制约因素”(《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软件技术的研究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是当今发达国家竞相扶持的重点,并将成为国家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武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软件产业,试图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已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