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08年12月19日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据预测,河北省到2010年天然气总需求量为45-50亿立方米,而已落实气量仅为30

亿立方米,缺口约15-20亿立方米。河南、陕西情况类似。按此预测,“十一五”期间,周边省天然气(煤层气)需求缺口可达50-60亿立方米。再考虑京、津地区和山东省,则缺口更大。煤层气周边市场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严重短缺,京津唐等大中城市和东部省区的油气供需缺口急剧扩大。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21世纪的重要接替能源之一。开发利用煤层气,对缓解常规油气供应紧张状况、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煤矿安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进一步推动山西新能源和新产业的发展。但是山西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整体活力不足、竞争力薄弱,其产品结构和企业素质同国内许多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质量、价格、效益等方面更显落后。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进程中必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煤层气作为中国的战略能源,有诸多优点:可降低甲烷的空排引致的温室效应,极大地改善环境降低污染,可创造新的财富,据测算,煤层气的开采成本不到0.8元/m3,山西煤层气资源若全部利用,可为子孙后代节约3.3亿吨煤,可为山西省创造1.2万亿元的财富。形成新的生产力和市场盈利模式。因此,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要求、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均为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和良好机遇。

(一)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我国首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十一五”规划》,并以发改能源[2006]1044号下发实施。2007年2月,国务院再次召开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专题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了《关于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07]72号)、《关于加快煤层气抽采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2007年,山西省也正式下发了首部“十一五”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推进煤层气实现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能源需求旺盛为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分别上升至1000亿m3与2000亿m3,而同期国内产量只有700亿m3与1000亿m3,为煤层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山西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2006—2020年煤层气市场需求为: 2006年—2010年为35.45亿m3/a,2011—2020年为76.55亿m3/a,其中城市民用年需求量分别为11.53亿m3、26.15亿m3;工业燃料分别为2.18亿m3、8亿m3;电力分别为2.02亿m3、6.82亿m3;化学工业分别为为19.7亿m3、35.58亿m3。加之京、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市场潜力需求,山西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三)煤层气是把“双刃剑”,而当前能源危机和煤矿安全生产严峻形势都使煤层气资源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十分紧迫。

煤层气一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次资源,另一方面又是非常有害的事故源和污染源,两者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出现。对于一个煤层气区块来说,煤层气的这种“利”与“害”的两面性彼此消涨。这种关系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煤炭开采前煤层气开采的充分程度:如果能在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就可以使煤矿生产中的瓦斯涌出量降低70%~85%。如果煤层气能得到充分利用,至少大型煤矿的安全事故可以大大降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理论上,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国与消费国。但是,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是第二大产煤国美国的约2倍,但煤层气产量却仅为美国的1/24。目前,除美国煤层气开发已经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外,煤炭产量比我国小得多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量都超过我国。煤层气开采利用的落后,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煤矿事故和环境污染触目惊心。我国采煤过程中一年直接向大气中排放的煤层气约140亿m3,此大致相当于“西气东输”工程一年的输气量!而抽采出的煤层气约一半没有利用而被排入大气中;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随着我国煤炭等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增加,国际上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煤炭产量还将大幅度增加,如果不尽快改变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落后现状,由此产生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四)“能源危机”使煤层气资源开发契机凸显

能源是一切经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煤层气作为新能源和新产业是时代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形成大的规模。

1、近几年我国煤、电、油、运形势持续紧张,“能源危机”不断敲响警钟。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炭保有储量约一万亿吨,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储量十分有限,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约占70%。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和中国的现状决定,煤层气作为一种成煤过程中的伴生优质、洁净资源,对其有效利用既可成为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可以缩小能源供需的缺口,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又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难题。

2、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将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1999年煤炭约占68%,石油占23%,天然气仅占2.6%,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开发利用煤层气,可将燃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由目前的不到3%提高到2010年的10%。因此,开发煤层气对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改善中国城乡的清洁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煤层气产业化经济效益明显,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发现率计算(10%),沁水盆地6

万亿m3的煤层气资源总储量可获得约0.6万亿m3天然气,若按目前天然气的中等价格(每方1元),将为山西创造6千亿元的财富。

(六)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取得较大进展。

以晋城大宁矿区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试验成功为主要标志的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基本成熟,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乏风煤层气利用等井下煤层气抽放新技术也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开发利用企业的关注,煤层气发电和民用燃气技术的完善已使煤层气在这些领域的商业利用规模迅猛增长。

(七)清洁发展机制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利用

清洁发展机制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利用使山西省煤层气企业获得正常商业渠道无法获得的技术和国外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

二、“十一五”是山西煤层气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煤矿抽采瓦斯仅23亿m3,利用10亿多 m3,开发程度远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煤层气产业发展比较快、已成功实行了商业化运作的国家。由于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多,落实程度高,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和地质理论,国家已把煤层气开发利用列入“十一五”规划,并制定了鼓励开发利用的政策。除企业积极投资外,国家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在减免税收、财政支持、采矿权收费等方面提供了众多优惠。“十一五”是我国及山西煤层气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的出台预示着山西煤层气产业将要迅猛崛起

我国过去没有统一的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煤层气分列在煤炭、石油等行业中,导致了社会对煤层气的概念模糊、政策针对性不强、管理不能体现煤层气的实际需要、政府的支持不落实、资金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影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

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为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烧足了底火。“十一五”规划是指导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决策重大项目及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2007年正式颂布的《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到2010年,初步形成勘探、开发、利用相配套,民用燃气、工业燃气、煤层气发电、煤层气化工相结合,产业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突出的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建成沁南、阳泉、大宁-吉县、保德四大煤层气开发基地,产能达到60亿m3/年,煤层气年利用总量达到50亿m3,新增输配气管网1099km,总长度达到2000km以上,产值达到133亿以上。

(二)“十一五”期间大规模开发煤层气资源,使山西煤层气成天然气重要补充,可以安全可靠地缓解我国天然气短缺的局面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强调,到2010年,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将实现四个目标:全国煤层气产量达100亿m3;利用量达80亿m3;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m3;逐步建立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体系。我国的煤层气能够形成独立的产业,成为天然气工业的重要补充。

200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首次超过供应量,到2010年,中国需进口约300亿m3天然气,2015年进口量将达到约400亿m3,而发展煤层气将弥补这一缺口。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预测资料显示,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4.5万亿m3和6万亿m3,产量分别达到800亿m3和1120亿m3,而天然气需求量则分别达1120 亿m3和1700 亿m3。2010年以后,常规天然气生产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60%左右。尽管天然气缺口可通过进口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解决,但在成本和安全上均存在问题。煤层气是储存在煤层及邻近层中与煤伴生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似。加快煤层气开发可以安全可靠地缓解天然气短缺的局面。

(三)开发新能源、培育新产业,要突出把握好“十一五”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如果煤层气开采利用不走在煤炭开采之前,整装的煤层气田就会被肢解,过去发生过的煤层气问题还会继续出现。因此,把握“十一五”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总结山西十几年来煤层气开发利用落后的教训,根据煤层气资源条件,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制定出使山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尽快由幼稚期进入成熟期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进而使之成为一个新兴的能源产业。

三、中国气体能源的全面使用将造就山西新型煤层气产业的崛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将构建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能源体系,在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中,山西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一)中国将构建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能源体系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将构建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能源体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系使用的能源主体经历了以煤为主、以石油为主、以油气并重的三个时期。BP等国际能源机构前瞻判断:人类将在2020-2030年进入以天然气为主的气体能源时代。迄今为止气体能源主要包括一次能源的常规天然气、非常规的煤层气、深层气、致密岩气、富有机制岩气、天然气水合物、非生物成因气;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二次能源产品,例如:沼气、蒸汽、煤气、氢气等等。

目前天然气已进入成熟使用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的煤层气也进入了规模化工业使用阶段;天然气水合物正在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重点能源。中国及山西正面临选择未来20-30年内的不同模式的历史转折点,1)转型为煤油气并重的能源结构;2)建立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气、油、煤并举的能源体系,其中应将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分期转型为煤的气化使用,以实现世界上最大的煤能源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国及山西而言这是中国能源现代化的最理想道路和最小的改革代价,其实质就是促使世界上传统落后的最大能源体系一步转型为全球最先进的气体能源结构。

(二)中国气体能源战略的核心主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气体能源的国家战略是:气化能源;替代油煤;海陆并重;管道与液化并举;精用整体气源;多元商业发展;构筑21世纪清洁、安全、高效、稳定的气体能源应用体系。

中国气体能源战略以国内资源为核心,立足通过天然气、煤层气、原油伴生气等多元的国内气源开发实现中国气体能源独立供给的政策,另外使用原煤气化以后的合成气也是构筑中国气体能源为主战略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举措。

四、山西可借力“西气东输”工程,为加快煤层气开发,进一步推动山西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站台”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我国长江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特大工程,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西气东输工程不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是沿途各省区人民千载难逢的机遇。它的开工建设,不仅会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变东部地区的经济格局,而且会拉动相关产业,使工程沿线有望成为崛起于我国的一条经济隆起带。在这条隆起带上的地区,将在更大的空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大容量吐纳和优化配置。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东达上海,横贯7个省市自治区,穿越我国腹地主要能源基地。按照预算,“西气东输”工程的供气能力和设计年限,需要1万亿mt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作保证,但目前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地质探明储量仅7000亿mt左右,急需增加的新的补充或替代气源。煤层气作为非常规的洁净能源,其成分95%以上是甲烷,热值高达8000~9000大卡/mt,完全可以与天然气混输。

“西气东输”管线经过的地区大多是煤层气资源富集区,也是大中型煤层气聚气带集中分布的地区,沿线经过的11个煤层气聚气带从西到东依次是塔北、柴北-祁连、鄂尔多斯西部、渭北、鄂尔多斯东缘、霍西、沁水、太行山东、豫西、徐淮和淮南聚气带,总资源量近10万亿m3,比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8.39万亿m3)还多。管线经过的多个大型煤层气田,是近十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工作的集中区,试验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沁水煤田的晋城、潞安、寿阳目标区,鄂尔多斯东缘的柳林、三交、石楼、三交北区块,渭北的韩城目标区,淮北的宿南向斜,淮南的新集等区块都探查出较高产量的煤层气井,一些区块已展示出良好的商业性开发前景。

下游工程一直是限制煤层气开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不仅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创造了管网条件,而且解决了煤层气的销售利用问题,打通了制约中国煤层气大规模地面开发的主要瓶颈,必将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加速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另外,加快管道沿线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也能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足够的替代气源,保证工程供气稳定。与此同时,煤层气还是一种现实的气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沿“西气东输”管线分布的沁水、两淮等大型煤层气田,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目前正在大规模开发的煤矿区,优先开发这些地区的煤层气资源具有显著的现实性。山西将利用国家“西气东输”3条主干线都经过山西的有利条件,在境内铺设1700公里的输气管道,把全省煤矿抽取和气田开采的煤层气,在确保省内优先、余气钱输的原则下,可借助“西气东输”主管道送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五、煤层气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山西煤层气(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是建立在对山西焦煤集团、长治煤气化、阳泉煤业、潞安矿业、晋城无烟煤矿业、亚美大宁煤层气(天然气)市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主要耗气部门测算法,预测得出山西省2010年与2020年煤层气的总需求量达50.02亿m3与72.0亿m3(表1)。

表1 2010、2020年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需求量预测单位:亿m3

(一)城市燃气需求预测

包括居民用气与公共福利用气。山西省城市燃气主要集中太原、晋城、潞城、长治、阳泉、榆次等中部和南部城市以及离柳、大宁等矿区。城市燃气是今后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较大。预计2010年与2020年将达到13.33亿m3、18.49亿m3,在煤层气需求总量中占到约27%与26%。

(二)工业燃气需求预测

煤层气做工业燃料主要用于冶金、建材、机械等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太原、长治、朔州、阳泉、临汾、吕梁等较大城市的工业企业中。预计2010年与2020年将达到15.83亿m3、16.59亿m3,在煤层气需求总量中占到约32%与23%。

(三)化工需求预测

煤层气富含甲烷,可用于生产合成氨、尿素、甲醇及其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煤层气化工利用是山西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10年与2020年化工转化对煤层气需求将分别达到10.0亿m3和18.15亿m3,约占需求总量的20%与25%。

(四)发电需求预测

山西利用井下煤层气发电较早,目前主要集中在潞安、阳泉、离柳、大宁等矿区,大规模利用受市场、运输及价格等方面的限制。预计2010年发电需要煤层气4.36亿m3,2020

年达到5.67亿m3。

(五)LNG和CNG

预计2010年与2020年LNG需求量将达到5.0亿m3、10.0亿m3,占总需求量的10%和13.9%。CNG汽车用气将达到1.50亿m3、3.1亿m3,占总需求量的3%和4.3%。

(六)周边省市场需求预测

据预测,河北省到2010年天然气总需求量为45-50亿立方米,而已落实气量仅为30

亿立方米,缺口约15-20亿立方米。河南、陕西情况类似。按此预测,“十一五”期间,周边省天然气(煤层气)需求缺口可达50-60亿立方米。再考虑京、津地区和山东省,则缺口更大。煤层气周边市场前景极为乐观。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储集在煤层中的天然气。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其中美国已在圣胡安、黑勇士、北阿帕拉契亚、粉河等多个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已在美国天然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加拿大也已形成商业煤层气产能,且煤层气生产规模仍在扩大。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三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剑桥能源预测,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以上三类非常规气将在十年后形成大规模开发,因此,可以预见,煤层气将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煤层气的资源现状 1、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 世界煤层气资源储量为256.3万亿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主要分布在北美、前苏联和中国等煤炭资源大国,其中俄、美、中、加、澳五国合计占90%(表1)。但是,由于各国研究程度不一,煤层气资源量的准确性有很大差别。, 表1 世界主要国家煤层气资源储量

数据来源:1. CMM Global Overview,2006.7;2.根据美国环保局报告,2002;3.其他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表1),世界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俄罗斯/中亚和亚太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35%,俄罗斯/中亚32%,亚太21%,欧洲10%,非洲2%。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除美、加两国以外,20个国家已钻探了煤层气探井以开展研究(表2)。但是商业煤层气开发目前主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国,中国、印度、波兰、英国等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满分答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单选题(共5题,每题4分) 1、广东省政府2019年“一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系列措施,除了课堂上介绍的以外,还有另外两条分别是加强科研用地保障,以及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建设,这样总共合计有(D)条 A、8条 B、12条 C、15条 D、20条 2、以下哪个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D) A、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B、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C、“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D、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3、以下哪个不是湾区经济的基本特征:(D) A、开放 B、港口 C、城市群 D、现代农业 4、哪个不属于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正确描述(B) A、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B、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C、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D、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5、哪一项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现代产业体系的 规划内容(D) A、现代服务业 B、战略性新兴产业 C、先进制造业 D、现代农业 E、海洋经济 判断题(共20题,每题4分) 1、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珠三角最高。(√) 2、《2019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香港排名第10。(×) 3、大湾区建设是广东2019年着重抓好的十项工作之首。全省各地都要对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在融入过程中推动改革开放的新进程。(√) 4、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清远市等珠三角九市。(×)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线测试试题

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线测试试题 1、湾区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因素主要是指______。 D.政府管理的相关因素 2、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产值超过了______亿元。 B.10万 3、粤港澳大湾存在______关税区。 C.三个 4、目前,对全国GDP总量贡献最大的区域是______。 B.长三角地区 5、强化______推进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统筹与协调能力。 A.中央政府 6、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协同体系,涵盖价值协同______、规划协同、法治协同、政策协同、基础信息协同等。 A.利益协同 7、世界大湾区中,服务业平均水平最高的是______。 D.纽约湾区 8、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最早创始于______。 D.2003年 9、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港人可能面临的超国民待遇是______。 D.港人港税 10、世界大湾区中,制造业中心地位最凸显的是______。 C.东京湾区

11、李克强总理在______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C.2017年 12、精准识别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群体,不包括____。 D.外国人 13、粤港澳大湾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______。 A.第一 14、整个华南地区科创条件和能力处于领先地位的是______。 A.香港 15、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上是解决“一国”之下港澳居民的______问题。 A.国民待遇 16、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产值比重最低的城市是____。 D.肇庆 17、珠三角机场明争暗斗最激烈的是______。 B.广州与深圳 18、世界大湾区中,金融中心地位最凸显的是______ D.纽约湾区 19、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可实现粤港澳______生活圈。 B.1小时 20、效仿国外湾区经济发展经验,率先提出建设沿香港海域的“香港湾区”概念的是______。 B.香港人 21、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最早创始于______。

煤层气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视煤层气为重要能源, 并把煤层气作为新的勘探目标。美国有较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估计资源量为11.3*1012m3,占世界第三位,1977年2月, Amcoc公司首先在圣胡安盆地CeDARHill地区完钻第一口煤层气井, 90年代美国煤层气已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能源工业.目前美国煤层气生产井有7000口以上, 预计到2000年煤层气产量可达8495*104m3/d 。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成功很快引起的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兴趣。加拿大把煤层气作为该国90年代的能源资源, 加紧开展评价和研究。英国也于1991年引进美国技术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前苏联等国通过煤层资源的评价, 已肯定它是重要的第二动力资源 ----------《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p24 全球的煤层气总资源量大约达260 万亿m 3。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 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90%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在12 个主要产煤国。按资源量从大到小依次是: 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波兰、英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和南非〔1〕。 ------------<国外煤层气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p46~p47 据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NPC) 的报告,2006 年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006 年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局(EIA)的报告,2007年全世界探明煤炭储量分布情况见表2。由表2 可见,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合计9088.64×108t,其中亚太地区居第一位,欧洲和欧亚大陆地区居第二位,北美地区居第三位。 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最为成功,居世界领先地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初见成效[4]。 -----------<国外煤层气生产概况及对加速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p26~p28

公需课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8分答案

1、目前,研发费用投入占GDP比重最高的湾区是______。(单选题) A.粤港澳大湾区 B.东京湾区 C.旧金山湾区 D.纽约湾区 您输入的答案:B 回答正确 2、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属于_____。(单选题) A.身份权利 B.经济权利 C.社会权利 D.政治权利 您输入的答案:C 回答正确 3、港澳居民在内地的_____目前尚未解决。(单选题) A.公积金权利 B.住宿权利 C.就业权利 D.参军权利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4、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以______三大城市为节点(单选题) A.广、莞、深 B.广、佛、深 C.广、珠、深 D.广、惠、深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最高的城市是______。(单选题) A.香港 B.广州 C.深圳 D.佛山

您输入的答案:C 回答正确 6、世界大湾区中,金融中心地位最凸显的是______(单选题) A.粤港澳大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纽约湾区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7、根据QS世界排名,拥有世界100强大学最多的湾区是_____。(单选题) A.粤港澳大湾区 B.东京湾区 C.旧金山湾区 D.纽约湾区 您输入的答案:C 回答正确 8、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写进了党的______报告。(单选题)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9、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产值比重最低的城市是____。(单选题) A.中山 B.江门 C.澳门 D.肇庆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10、中央主导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四方协调机制,代表中央的是______。(单选题) A.国务院 B.国家发改委

关于加快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建议(十五)

关于加快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建议 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微电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极强的渗透性有关。另外,现代战争将是以集成电路为关键技术、以电子战和信息战为特点的高技术战争。 国际微电子发展的趋势是: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将继续缩小,集成电路(IC)将发展为系统芯片(SOC)。微电子技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将产生很多新的学科生长点,与其它产业结合成为重大经济增长点。1999年我国集成电路的总消耗量折合人民币为436亿元,其中国产芯片的总量为83.8亿元人民币,占世界芯片产量的0.6%。虽然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生产技术总体上还有2代左右的差距。国内集成电路需求的自给率很低,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基本上依靠进口。 目前我国微电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乏高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措施以及建立微电子产业群体的目标。 2.机制上不适应微电子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产业投资方式单一;投资和其它政策方面的决策太慢,使发展滞后;科研和产业严重脱节,而且科研和开发的投资严重不足。 3.缺乏系统的市场战略。国内市场被国外大公司瓜分。对于有战略意义而且量大面广的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等关键芯片市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决心自主研制开发的决心。整机设计开发与芯片厂脱节,产品不能配套生产。 4.政策环境不适应现代化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我国微电子企业资金有较大一部分是贷款,加之增值税过重,使得企业负担很重。 5.微电子领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缺乏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有效措施。 建议:制订加速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目标。5年内达到:以多元投资模式建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其中一半以上企业在技术、市场和管理上我国有主导权。组织和引进优秀人才,大力研发新一代核心生产工艺技术,积累自主的知识产权,使我国微电子芯片生产制造工艺技术达到与国际水平只差一代。集成电路产量到2005年由目前的占世界产量的0.6%提高到2%左右。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生产的关键技术,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国内市场的自给率,占世界产量从2%提高到4%,自给率达到30%左右;满足国防工业和信息安全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形成能够良性循环的科研、生产体系;产业与科学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相当。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建议“十五”期间实施以下9项措施: 1.成立国家微电子管理委员会:直属中央,赋予权利和责任,实行一元化的领导,用“两弹一星”精神,按系统工程思路有机地制定出科研、开发和生产的长期发展战略,管理好微电子产业。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2) 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2) 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 (3) 1 经济增长因素 (3) 2 国际贸易因素 (3) 3 投资发展因素 (3) 4 产业结构因素 (3) 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 (4) 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 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 (4) 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4) 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4) 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 (4) 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 (6) 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 (6) 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 进一步提高 (6) 2 特昧经济区域政篡优势退化 (6) 3 奎融机构单一,姐炽屡次低。 (6) 4 融蛋形式单一,多形式扭融资渠道有待建立.完善。 (6) 八、滨海新区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7) 1积极构筑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7) 2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 3借力“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共襄海洋经济盛举 (7) 参考文献 (8)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机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发展现状、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滨海新区发展面临优势进行分析,高度概括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市的城市经济,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市经济之间可以归结为一个城市经济与其所在整体区域经济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天津市要支持滨海新区的发展,而滨海新区的发展要回馈于天津市总体发展。在滨海新区为天津市经济做贡献的同时,天津市也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各项保障。一方面,天津市;另一方面,天津市也作为滨海新区的一个消费市场为滨海新区的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新创造条件;同时天津市是滨海新区产业链的重要工程环节,为滨海新区各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在城市经济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关系下,应进行明确的区域分工,相互支持、服务和带动,实现整体性发展。其二是联动伙伴关系。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从经济总量看。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

微电子技术的进展与挑战

微电子技术的进展与挑战3 教授、博导 林鸿溢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1) 教 授 李映雪 (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 要:微电子技术自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晶体管至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成为人类社会众多领域的关键技术,从而有力地推动,并将继续推动着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关键词: 微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 纳米电子学 微机电系统 单芯片系统 一项伟大的发明诞生在1947年12月23日。这一天Bell实验室科学家J.Bardeen和W.Brattanin在实验中观测到点接触型锗晶体管功率放大现象,标志着人类首次成功地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电子器件。仅仅一个月后,1948年1月,该研究组组长W.Schokley就提出了结型晶体管理论—PN结理论。1951年锗结型晶体管研制成功。从此拉开了人类社会步入电子时代的序幕,从而开创了微电子技术发展进步的历程。为表彰三位科学家的重大贡献,他们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事实雄辩地表明,微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微电子技术所引起的世界性的技术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冲击都更为巨大。据预计,2000年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将达到9000亿美元,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化世纪。微电子技术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正以其巨大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更大进步。 1 微电子技术的重大技术突破与 集成度的提高 1.1 重大技术突破 50年来,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历程中,实现了几次重大的技术突破,从而加速了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 1.1.1 从真空到固体 20世纪初(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真空电子管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电子化时代,电子技术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技术突破。这是控制电子在真空中的运动规律和特性而产生的技术成果。从此产生了无线电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和各种真空管电子仪器及系统。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真空管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仪器设备的体积大,重量大,耗电大,可靠性和寿命受限制等。因此,研究新型电子管的迫切需求被提出来了。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两位科学家J.Bardeen和W.Brattain在作锗表面实验过程中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点接触型锗晶体管。一个月后被誉为电子时代先驱的科学家W.Schokley发表了晶体管的理论基础—PN理论。此后,结型晶体管研制成功,晶体管进入实用阶段。晶体管的发明为微电子技术揭开了序幕,也是电子技术的第二次重大技术突破。为表彰三位科学家的重大贡献,他们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2 从锗到硅 晶体管发展初期是利用锗单晶材料进行研制的。实验发现,用锗单晶制作的晶体管漏电流大,工作电压低,表面性能不稳定,随温度的升高,性能下降,可靠性和寿命不佳。科学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发现半导体硅比锗有更多的优点。在锗晶体管中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利用硅单晶材料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进,硅晶体管的性能有大的提高。特别是硅表面可以形成稳定性好,结构致密,电学性能好的二氧化硅保护层。这不仅使硅晶体管比锗晶体管更加稳定,性能更加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大大前进一步,即发明了晶体管平面工艺,为50年代末集成电路的问世准备了可靠的基础,这正是微电子技术的第二次重大技术突破,也是电子技术的第三次重大技术突破。 1.1.3 从小规模到大规模 微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最令人惊奇的是从1958年到1987年20年间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从10个元件的数量级提高到10万个元件,是微电子技术的第三次重大技术突破,也是电子技术的第四次重大技术突破。今天,集成度已进一步 3 国防预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外煤层气发展现状

国外煤层气开发技术新进展改善勘探开发 2011-11-14 13:36:39 全球石油网 内容摘要: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煤层气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Big Cat 目前正和澳大利亚的一个业务供应商进行商讨评价,将ARID 井内含水层回注系统用于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出水处理。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煤层气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加大了对煤层气的投入。煤层气在采矿业被看作是危险的因素,但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煤层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通过对世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的研究,实现煤层气资源的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最近的一些技术新进展正在成为我们开发这一非常规资源的得力助手。其中有些方法源于对常规油气作业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的改进,有些则是针对煤炭的独有特征而专门设计的新型技术方法。 1. 煤层气新型压裂液技术 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增产的首选方法,美国2/3 以上的煤层气井采取水力压裂技术进行改造,以提高产量。传统压裂液能够改变煤层基质的润湿性,不利于煤层脱水。斯伦贝谢公司新型CoalFRAC 压裂液技术,添加专为煤层气生产开发的CBMA 添加剂,能够加强煤层脱水。这种添加剂不仅能够保持煤层表面的润湿性,还能减少微粒运移。添加到常规增产液的表面活性剂会改变地层流体性质,并影响对启动煤层气生产至关重要的脱水过程。斯伦贝谢公司针对煤层气储层开发的CBMA 添加剂可以优化脱水,并有助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粒。微粒会降低产液量,堵塞井筒,损坏生产设备。黑勇士(Black Warrior)盆地的煤层气井在开始脱水后不久就显示出CoalFRAC压裂液的增产效果—比周围那些用其他压裂液处理的井产量高38%。 2. 注CO2 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 注气开采煤层气就是向储层注入N2、CO2、烟道气等气体,其实质是向煤层注入能量,改变压力传导特性和增大或保持扩散速率不变,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的目的。煤基质表面对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力是一定的,向煤层中注入氮气、二氧化碳气,其气体分子会在一定程度上置换甲烷分子,使甲烷分子脱离煤基质束缚而进入游离状态,混入流动的气流中,从而达到提高煤层气产量的目的。 西南地区碳封存合作伙伴(SWP)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圣胡安盆地Pump Canyon地区进行先导试验,将CO2注入到难以采掘的深煤层进行埋存,同时提高煤层气的产量(ECBM),目的是为了测试CO2 提高煤层气产量以及埋存的效果。试验由康菲石油公司实施,在一个现有的煤层气开采井网中,新钻了一口CO2 注入井,深度达到白垩纪晚期Fruitland 煤层。康菲公司在井中部署了各种监测、验证和计算(MVA)设备,用来跟踪CO2 的运移轨迹,并实施了一个详细的地质描述和油藏模拟方案,用来再现和理解地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答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公需课答案 1、哪个正确描述了湾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A、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业经济 B、从农业经济到港口经济再到创新经济 C、从港口经济到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创新经济 D、从港口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 选C 2、广东省政府2019年“一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系列措施,除了课堂上介绍的以外,还有另外两条分别是加强科研用地保障,以及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建设,这样总共合计有___条 A、8条 B、12条 C、15条 D、20条 选D 3、以下哪个不是湾区经济的基本特征: A、开放 B、港口 C、城市群 D、现代农业 选D 4、哪一项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对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内容 A、现代服务业 B、战略性新兴产业 C、先进制造业 D、现代农业 E、海洋经济 选D 5、2018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讲话时指出: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于____ A、开放 B、创新 C、协同 D、改革 选B 判断题(共20题,每题4分) 1、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支

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正确 2、粤港澳大湾区必须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才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正确 3、2006年至2017年期间,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测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臭氧的年平均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错误 4、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建立,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促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 正确 5、要巩固和提升澳门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功能,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错误 6、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科技产业。 错误 7、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大气环境质量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处于同一水平。 错误 8、《2019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香港排名第10。 错误 9、内地金融管理制度施行的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错误 10、全国不到1%的国土面积,5%左右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全国10%的GDP。 错误

绵阳融入成都经济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绵阳融入成都经济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成都经济区是以成都市为核心,覆盖周边绵阳、德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七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处,是我省乃至西部地区腹地面积最广、聚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绵阳在融入成都经济区中,既有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独特机遇。经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国家部委同意,绵阳科技城可比照执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出台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系列政策措施,助推打造科技城“政策洼地”和“创新特区”。这些独特优势,必将为绵阳科技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历史机遇。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产业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国务院、四川省政府相继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这将有利于绵阳借机通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而发挥后发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

(三)新兴机遇。在国家推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绵阳可通过成兰铁路、成西高铁和规划绵九高速,建设连接出四川、达西北的开放物流通道,进而扩大与西成新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区域合作交流;通过加快推进涪江绵阳段复航工作进程,积极打造“集中发展区(绵阳)一遂宁一重庆”的涪江水运通道,把科技城建设成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 (四)现实机遇。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地位凸显,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绵阳作为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成德绵眉乐发展带极点城市,可以充分利用两大都市优势资源,在错位发展和借势发展中接受辐射,加快形成西部开放产业高地。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与“核”差距持续拉大。重庆、成都在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拉大二者之间的差距。据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3年,成、渝两市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的同时,绵阳与之差距也在逐年拉大。因而,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绵阳的技术、人才、资金及其它各种生产要素极有可能加速向成、渝两地流动,将成为绵阳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二)“后进”城市的追赶压力加大。综观“十二五”前三年成都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德、乐、资3市先后分别跨入全省千亿元俱乐部,这些“后进”城市陆续对四川“老—2—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

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 论文概要: 本文介绍了穆尔定律及其相关内容,并阐述对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针对日前世界局势紧张,战争不断的状况,本文在最后浅析了微电子技术在未来轻兵器上的应用。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写正式论文,恳请老师及时指出文中的错误,以便我及时改正。 一.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家用电器产业的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使现代战争成为信息战、电子战。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拄性产业。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集成电路(IC)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工业的“粮食”。集成电路已发展到超大规模和甚大规模、深亚微米(0.25μm)精度和可集成数百万晶体管的水平,现在已把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人们认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全球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1965年,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董事长Gorden Moore在研究存贮器芯片上晶体管增长数的时间关系时发现,每过18~24个月,芯片集成度提高一倍。这一关系被称为穆尔定律(Moores Law),一直沿用至今。 穆尔定律受两个因素制约,首先是事业的限制(business Limitations)。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生产成本几乎呈指数增长。其次是物理限制(Physical Limitations)。当芯片设计及工艺进入到原子级时就会出现问题。 DRAM的生产设备每更新一代,投资费用将增加1.7倍,被称为V3法则。目前建设一条月产5000万块16MDRAM的生产线,至少需要10亿美元。据此,64M位的生产线就要17亿美元,256M位的生产线需要29亿美元,1G位生产线需要将近50亿美元。 至于物理限制,人们普遍认为,电路线宽达到0.05μm时,制作器件就会碰到严重问题。 从集成电路的发展看,每前进一步,线宽将乘上一个0.7的常数。即:如果把0.25μm看作下一代技术,那么几年后又一代新产品将达到 0.18μm(0.25μm×0.7),再过几年则会达到0.13μm。依次类推,这样再经过两三代,集成电路即将到达0.05μm。每一代大约需要经过3年左右。 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几十年来集成电路(IC)技术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如前文中提到的,著名的穆尔(Moore)定则指出,IC的集成度(每个微电子芯片上集成的器件数),每3年左右为一代,每代翻两番。对应于IC制作工艺中的特征线宽则每代缩小30%。根据按比例缩小原理(Scaling Down Principle),特征线条越窄,IC的工作速度越快,单元功能消耗的功率越低。所以,IC的每一代发展不仅使集成度提高,同时也使其性能(速度、功耗、可靠性等)大大改善。与IC加工精度提高的同时,加工的硅圆片的尺寸却在不断增大,生产硅片的批量也不断提高。以上这些导致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

微电子行业前景与就业形势

微电子行业前景与就业形势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新的技术革命时期,虽然它包含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等,但是影响最大,渗透性最强,最具有新技术革命代表性的乃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产生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通形式,它是为了维持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第三种资源(材料、能源和信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是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信息系统中由通讯卫星和高速大容量光纤通讯将各个信息交换站联结,快速、多路地传输各种信息。在各信息交换站中,有多个信息处理中心,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中心、文字处理中心等等;有若干信息系统,例如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工厂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军队连队信息系统等等;在处理中心或信息系统中还包含有许多终端,这些终端直接与办公室、车间、连队的班排、家庭和个人相连系。像人的神经系统运行于人体一样,信息网络系统把社会各个部分连结在信息网中,从而使社会信息化。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网络结构,它的终端是直接武装到班的膝上(legtop)计算机,今后将发展到个人携带的PDA(Person-al Date Assistant)。 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关键部件是各种计算机和通讯机,但是它的基础都是微电子。当1946年2月在美国莫尔学院研制成功第一台名为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Electronic Numl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ENIAC问世的时候,是一个庞然大物,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KW,足以发动一辆机车,然而不仅运行速度只有每秒5000次,存储容量只有千位,而且平均稳定运行时间才7分钟。试设想一下,这样的计算机能够进入办公室、企业车间和连队吗所以当时曾有人认为,全世界只要有4台ENIAC就够了。可是现在全世界计算机不包括微机在内就有几百万台。造成这个巨大变革的技术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只有在1948年Bell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晶体管(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特别是1959年硅平面工艺的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发明(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第二个里程碑),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以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而1971年微机的问世(这可以认为是微电子技术第三个里程碑),使全世界微机现在的拥有率达到%,在美国每年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超过4000亿人年的手工工作量。美国欧特泰克公司总裁认为:微处理器、宽频道连接和智能软件将是下世纪改变人类社会和经济的三大技术创新。 当前,微电子技术发展已进入“System on Chip”的时代,不仅可以将一个电子子系统或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硅芯片上,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功能,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成熟与延拓,可以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敏感器(执行信息获取的功能)和执行器与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完成信息获取、处理与执行的系统功能,一般称这种系统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nics Machinery System),可以认为这是微电子技术又一次革命性变革。集成化芯片不仅具有“系统”功能,并且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可靠性好,耗能少,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乃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每个家庭平均约有100个芯片,它已如同细胞组成人体一样,成为现代工农业、国防装备和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细胞。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以年增长率≥13%,在技术上,集成度年增长率46%的速率持续发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产业能以这样高的速度持续地增长。1990年日本以微电子为基础的电子工业产值已超过号称为第一产业的汽车工业而成为第一大产业。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产业。集成电路的原料主

我国煤层气开发研究现状调研

摘要 煤层气产业是新兴的能源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一个煤层气储量很丰富的国家。但是我国煤层气的储量评价、储层模拟、开发技术等的研究都还处在初级水平,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尤为重要。虽然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能降低温室效应,但也会引发很多的环境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否则环保问题就可能成为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开始主要介绍了煤层气的成因(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煤层气的化学组分(主要成分是甲烷)、煤层气的物理性质、煤层气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煤层气的利用途径,如化工原料、合成油、工业和民用燃料。准确的估计煤层气储量对其生产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本文详细的讲解了煤层气储量的评价方法,尤其是体积法和物质平衡法还给出了计算公式。通过对煤储层中煤层气的生成、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的了解,概化出了煤层气储层模拟的地质模型;以油气藏数值模拟和数值计算方法为工具,总结出描述三维、双孔隙、非平衡吸附、拟稳态条件下气—水两相流体混相运移规律的煤层气储层模拟的数学模型;在查阅有关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的增产机理的资料后,综述了双重介质下煤层气—水流动方程、孔隙度—渗透率压力敏感性模型、定向羽状水平井简化模型和井筒压降模型。最后对本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煤层气;煤层气储量;煤层气储层;定向羽状水平井;井筒压降模型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Coalbed methane industry which is an emerging energy industry has a vas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China is a country which is very rich in coalbed methane.But China's coalbed methane's reservoir evaluation, reservoir sim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re still at the initial level, Thu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further research , develop and make full use of coal-bed methane rationally.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to reduce the greenhouse effect, but it also led to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o it must be properly addressed.Otherwise, Environmental issues may be constrai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industry.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causes of coal-bed methane (biogenic and thermal caus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al-bed methane (main component is methan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al-bed methan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al-bed methane.At the same time, I also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such as chemical raw materials, synthetic, industrial and civilian fuel. Accurate estimates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CBM , so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eval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es in detail, especially the volume of law and the material balance method. 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reservoir, migr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utput, I have outlined the geological model simula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with oil and gas reservoir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I also summed up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simul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dual porosity, non-equilibrium adsorption, Steady-state conditions to be gas - water miscible two-phase migration rule body; I have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plume-oriented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n I summed up the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 water flow equation under the dual-medium, Porosity - permeability of the pressure sensitivity model, Directional feather horizontal wells simplified model and Well-bore pressure drop model. Finally, I sum up this article. Key words: Coal-bed Methane; coal-bed methane reserves;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directional plume horizontal wells; well-bore pressure drop mode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