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学上

中国当代文学上

中国当代文学上
中国当代文学上

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与当代文学的生成

1、多向探索的趋势有增无减

2、区域分化的文学格局长期存在

3、主流文学的形成与基本形态

——(1)政治功利化的价值文学观

(2)工农兵文学的发展方向

(3)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形态

二、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和文学一体化进程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主要目的:共同确立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

首要任务和长期工作:把来自各个方面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文艺方向上来。总任务:建设“新的人民的文艺”。

确定的文艺总方针: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并且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坚持普及第一。

总结反省、奠定基调

2、三大保障性措施

指导思想的统一化、作家组织的体制化、出版发行的专营化

3、四大批判与三大论争

四大批判——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对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

对胡适、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前三个批判都是为了彻底消除社会各界对激进的革命思想所持的怀疑和抵触。

最后的一个批判是解决革命文艺内部由来已久的文艺思想的分歧问题。

三大论争——

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真实性、广阔性、深化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关于人情、人性的论争

关于人物塑造和人物创作题材的论争

——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同时写普通人:

①要把英雄人物当做普通人来写,写出人皆有之的常情常性,或者是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他们正在形成的英雄品格,写出成长中的英雄。

②指出了些英雄人物之外,还应当多多关注和创造普通人民群众及其他各种人物形象。

4、当代文学规范的形成

服务对象:工农兵

性质地位:为政治服务,从属于政治

工作方针:以普及为主,提高为辅

表现内容:工农兵形象与生活

艺术风格:民族化与大众化

创作:选择新的主题、题材

新的形象与风格(工农兵形象主体;正面的英雄)

新的语言风格与表现风格(大众化、通俗化)

5、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周期性震荡

1956—1957: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61—1963:“文艺八条”——服务对象扩大、题材多样化

三、现实主义文学独尊、虚化与变异

1、现实主义概念的变迁

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辩证唯物论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革命梦幻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结合;

哲学根据:反映论;艺术理论根据:模仿说

2、内涵的变化

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历史真实、具体真实和个人真实的排斥——“假大空”的政治真实

独尊、虚化与变异

四、左倾思潮的不断演进

反右派斗争:1957年6月毛泽东指示和亲自部署的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迅速在全国展开。毛泽东解释“百家”说到底只有两家,即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百花”要分辨“香花”和“毒草”;“鸣放”就是“让他们表现”。

反修正主义斗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的背景下提出的。1960年7月,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和中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确立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反对修正主义”的主题,自此,新中国文艺界就卷入了“文艺反修”的漩涡。

第二章.小说创作之农业生活小说

一、小说创作的题材与形态

1、小说家队伍的分化重组

2、题材的分类与等级

日常的寻常家务事;工农兵生活战斗;集体生活与工作生活;集体生活与个人生活

当下现实>历史;集体题材>个人题材

3、小说创作体裁

短篇:及时快捷反映当下现实;以小见大;以片段见整体

长篇:全景整体表现,反映历史;表现事物发展过程的整体性;以史诗性为最高追求

4、小说创作的单一化倾向

(1)艺术形式上的逐渐趋同

讽刺类、喜剧类销声匿迹;

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绪不会对人物身世作介绍,是横截面的描写而不是剖面描写

主题提炼上尖锐重大,情节结构冲突激烈,人物关系两极对立,形象塑造典型鲜明

(2)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民族化、大众化

通俗的、民间的,体现崇高壮美的艺术风格

二、农业生活题材小说

一、农村生活题材小说

农村生活小说,新中国的农村生活小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围绕着革命主题而展开的关于中国乡村的现代性想象。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乡村的社会重大变动中获取主题和题材,清新、

健朗以及一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乐观情绪构成其主导风格。20年代60年代以后,其小说的主体题材、场景布局、情节设置基本上按阶级斗争的需要来安排。

1、兴盛缘由与文体特征

中国乡土社会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国当代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

作家成长背景的影响与制约

2、题材形态与历史演变

(1)新人新事新风尚

(2)集体化道路的尝试——农业合作化体裁

——将一个崭新的矛盾“入不入社”引入小说,即愿不愿意将私人生产资料交给公家触动千百年来的小农思想,由此挖掘中国农民的精神命脉,描写被迫放弃致富梦的心灵震撼

肤浅的政治阐释稀释了深刻的政治与心理真实

代表: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

(3)从组织化焦虑到日常叙事的焦虑,展现农村日常生活之美

(4)冷峻反思农村工作生活的阴暗面

(5)越来越突出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

3、艺术成就与不足

成就:

(1)提供了广阔的农民生活变迁和农民心理变化

(1)塑造了中国当代多种多样的农民形象

——社会主义新人,展现他们的政治品格与觉悟

中间人物,处于革命与反革命的观望期,有待于转变

(2)尝试了多样化的小说艺术表现形式

不足:

题材大多关于政治题材,反应层面不均衡;

对新人和中间人物之外的形象塑造比较单薄,新人形象较之于中间人物也比较单薄

二、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1、问题小说的历史改革与症候

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为群众所欢迎的民族新形式,在政治上起作用

问题小说是其小说政治功利性的集中体现

赵树理小说多着眼于工作中的方针问题、政策问题、方法问题、作风问题,这些问题是他在下乡工作中所碰见的,如果问题不解决就会妨碍他工作的进展,他觉得应当将其提出来2、当代命运

(1)善写两代人的一时冲突

(2)中间人物形象的塑造

(3)浮夸风盛行的情况下写实干人物,表彰埋头苦干的人

(4)关注返乡知青

真诚而不无肤浅的颂歌,缺乏史诗性;

质朴而不无执拗的揭露,强烈的暴露性

3、艺术特色

评书体,使语调、语气转为传述故事的构成因素,绘声绘色;吸收通俗晓畅的方言与口语乡土性,将方言与口语与山西的民情风俗相融合

浅俗、诙谐

4、小说的故事性:

叙述的连贯性、事件的完整性、语言的叙说性

连贯性→在叙述过程中构成故事的各事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接,时间或者前因后果的逻辑构成了组合各事项最重要的因素或线索。《三里湾》《“锻炼锻炼”》

完整性→及通常所说的有头有尾、有因有果。

叙说性→把“看”的小说转变为可“说”的故事,类似于评书,使语气、语调成为传述故事的构成因素,即绘形绘声绘色

5、山药蛋派

一群受赵树理小说影响的作家,他们注重把创作同农村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又保持了山西浓郁的地域特色;既及时的去表现新的天地和人群,又注重作品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就连给人物取外号、写中间人物、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也颇像赵树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较为共同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的地域作家群,被称为“山药蛋派”。

三、农村集体化道路的长篇小说

1、赵树理《三里湾》(1955)

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作者以质朴的写实手法描写了马多涛、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家农户两代人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来写发生在家庭内部和农民思想上的种种矛盾

结构出色

关注返乡青年的塑造

2、周立波《山乡巨变》(1958—1960)

革命干部和归乡游子民间视野和政治视野

①干部身份使得周立波用政治和政策的眼光去关照、表现和提升现实生活,根据政治政策去设置人物、组织情节、展开矛盾冲突。

②民间视野体现于作家对乡亲所持的温厚的理解,一方面迎合了时代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有尽可能地遏阻了阶级斗争对乡土日常生活的熏染,使作品透现出一种保持在民间的人伦醇美。

民间视野的基调和底色:乡风民俗的诗情画意

民间视野的扩展: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的语言

“茶子花派”:周立波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被人冠以“茶子花派”称号。

3、柳青《创业史》(1959—1960)

故事发生在陕西渭河平原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子。第一部写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第二部写试办农业合作社(未完)。

(1)富有厚重历史感的乡村社会描述

(2)人物塑造:

现实性与前瞻性兼具的新人塑造:梁生富

——根正苗红;实干;具有领导力

中间人物的集大成者:梁三老汉

——解放前三次创业,三次失败。梦想当“三合头瓦房院”的主人。分土地时的激动。对梁生宝建互助组的不满和阻挠。作者写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在社会大变革中的非常真实的复杂性格。

(3)史诗性艺术追求的初步落实

重大主题;纵深发展;典型塑造;庄重风格

(4)语言艺术特色

叙述语言的书面化,叙述方式的夹叙夹议。大段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的议论

4、浩然《艳阳天》(1964—1969)

共三卷120万字,“十七年文学的幕终之曲”

5、陈登科《风雷》(1964)

四、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

(一)马烽

1、以其与西戎合写的《吕梁英雄传》著名

2、主要作品及其中的主要人物:《村仇》、《一架弹花机》(宋师傅,从侧面反映了翻身农民留念旧事物、不相信新技术的落后意识)、《三年早知道》(赵满囤,农民思想的新旧转变)、《我的第一个上级》(县农建局田副局长的形象)、《太阳刚刚山上》

(二)李凖

1、成名作:《不能走那条路》

2、小说集有《卖马》、《芦花放白的时候》、《不能走那条路》、《车轮的辙印》、《李双双小传》新时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其创作上的新跨越)

(三)沙汀

1、著名作品: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2、以截取生活纵剖面方式写的短篇:《卢家秀》《在牛棚里》《风浪》《洪唯元》

以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写的作品《老邬》《开会》《你追我赶》

3、沙汀小说语言精确贴切、简洁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新时期少了锋芒,

多了讴歌。

(三)骆宾基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出版长篇小说《边陲线上》、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和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被视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

2、《山区收购站》,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四)康濯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反映农村生活新貌的短篇小说集《春种秋收》,中篇小说《水滴石穿》和长篇小说《东方红》

(五)西戎

出版有《姑娘的秘密》和《丰产记》等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是他代表作的结集

西戎的短篇小说更具锋芒性,以一种质朴的现实主义眼光敏锐地观察、认识和提取生活中的矛盾并给以艺术的表现

(六)王汶石

小说大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着重反映合作化到公社化时期的现实生活,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收录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

第三章.小说创作之历史题材小说

一、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

(一)孙犁

《山地回忆》等一批短篇小说

最重要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艺术特色:

乡土诗意与人性柔情相交融,浪漫抒情,使革命战争故事带着强烈的田园牧歌色彩

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

——展现战争中的乡土中国,融入传统温厚的精神品质与超越战争的生活向往展现战争中顽强保存并展露的乡土之美与人情之美

2、笔下的女性大多温柔、单纯、明净、开朗,与抒情风完美融合

3、叙述中融入抒情主体,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不讲究情节的连贯完整

4、“如话性”与“如画性”兼具的语言

荷花淀派:孙犁的浪漫情调和诗意讲述影响了几代作家,从新中国开始创作的刘绍堂、丛维熙、韩映山等,到新时期登上文坛的铁凝、贾平凹

(二)茹志鹃

小说结集《百合花》(“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风格特点:

①她的革命历史小说几乎没有多少炮火硝烟、血腥搏杀的大场面,而更关注战争环境中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升华

②细腻的情感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着重于内心体验和事件铺叙两个方面。细节的妥善安排和细致的结构,短篇创作大体上从生活的“横断面”入手,更多的是攫取若干生活片段由人物或叙述者的回忆、联想结缀而成

③风格清新俊逸

(三)王愿坚

《党费》、《七根火柴》、《后代》、《普通劳动者》、《珍贵的纪念品》

多写改革题材;教育意义浓厚;重视细节;小说直接借助场景片段,省略过程

(四)峻青

亲历性、尖锐性、气氛渲染

二、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题材形态与类型:

(一)广义“成长小说”,描写基层农民成长为无产阶级

1、《红旗谱》(梁斌,1957)

《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1957)、《播火记》(1963)、《烽烟图》(1983)

《红旗谱》因概括了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图景”而成为新中国文学创作的

“一个重大收获”,第一部出版不久就被誉为“史诗式的作品”

代表形象:朱宝忠

2、《苦菜花》里的仁义嫂

(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锻炼成长

1、《青春之歌》(杨沫,1958)

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1958)、《芳菲之歌》(文革中创作,又名《东方欲晓》,1986)、《英华之歌》(1990)

艺术形象:林道静

——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作品描写了她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攀登的三个阶段:一是苦闷彷徨阶段,为求得个人解放,与封建家庭决裂,二是追求探索阶段,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家庭决裂,三是锻炼成长阶段,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旧我决裂。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

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

2、《三家巷》

《一代风流》的第一部,“半部杰作”的典型案例

“城市感”与“现代感”

代表人物:周炳

(三)传奇性故事、章回体、通俗小说

1、《保卫延安》(杜鹏程)

2、《红日》(吴强)

3、《林海雪原》(曲波)

革命新传奇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历经难中难、突破险中险、战胜魔中魔的深山剿匪故事

代表形象:林子荣,“孤胆英雄”,智勇双全

(四)刻画白区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

采用主线、副线交错的结构,刻画群像与个体人物,基调苍凉悲壮

代表:《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革命的教科书”

艺术成就与不足:

1、反映了每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2、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看,既成功刻画了众多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也刻画了其他人物

3、艺术风格探索:恢弘、明朗、高昂、刚健;复活了传统章回体等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4、不足之处:选材几乎是革命史;对反面人物进行有意无意的丑化,如外貌;艺术风格不够丰富

第四章.小说创作之百花时期的小说

一、“干预生活”思潮与文学新气象

1、前苏联政治解冻

2、“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政治政策的松动

3、文学写作的反思与改革

二、小说创作

(一)正视矛盾、揭露阴暗面的小说

通常散文化,特定描写,追求特写细节,新闻化的小说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反官僚主义和暴露社会阴暗面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侦察兵”式的特写)

(二)正面反映婚姻、恋爱、家庭题材的小说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刻画情感经历的微妙与曲折,对爱情婚姻的道德审视宗璞《红豆》:革命与爱情的矛盾

邓友梅《在悬崖上》: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丰材《美丽》:爱情与性别的冲突

三、艺术特色与成就

1、捍卫了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的品格

2、拓展了小说的题材与内容

3、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形式

——叙事手法:多重叙事与不可靠叙述

关注心理变化的描述

抒情倾向

第四章.诗歌

一、诗的体式与形态

(一)叙事诗的兴盛与诗的叙事化倾向

(1)李季

①解放时期: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②20世纪50-70年代:“石油诗”《玉门诗抄》《生活之歌》《向昆仑》《钻井队长的故事》《石油大哥》《杨高传》(三部曲长诗)(他也因此获得“石油诗人”的称号)

石油诗的特点:习惯于用边区的革命斗争生活、用“战士”的眼光去打量全然不同的现代工业(2)闻捷

①《吐鲁番情歌》,以诗人身份得到赞同

②1956年出版他的第一个诗集《天山牧歌》,爱情诗较多,清新、优美、积极乐观。

③在表达社会新生活、时代新风尚上,采用“爱情=爱先进”的模式

④《复仇的火焰》(1959-1962,长篇叙事诗,揭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纠结)(二)、青年诗人群落的崛起

1、西南诗人:公刘、白桦、顾工、周良沛

2、军旅诗人:李瑛、胡白石

3、乡村诗人:严阵、沙白

4、生产建设群与日常生活群

5、七月派与九月派被打压

(三)诗歌探求与新民歌运动

1953—1959:诗歌形式、格律、诗论发展方向的探求

1958—1959:新民歌运动

——在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高涨起来

以“革命浪漫主义”为审美核心

它的运作机制是“全民办文艺”,全民化

(四)少数民族题材与少数民族诗人创作

(五)政治抒情诗的流行

政治抒情诗: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迅捷的时事议论性为特征的抒情自由诗体。时事议论和社会动员是政治抒情诗的主要功能,其抒情方式与审美特性均受到政治功能的制约。

现实背景:高频率的政治运动与激情的社会形态

文化渊源:左翼文学的革命诗歌;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苏俄文学

特色:

主题提炼:时事化、政治化

抒情主体:集合性、大我化的抒情主人公塑造

体式风格:论辩性、激情化,适合朗诵的国家艺术

二、郭小川

1、政治抒情诗

(1)大我化、集合化的抒情主人公抒发时代的激情

——《致青年公民》组诗《厦门风姿》《祝酒歌》

(2)自我与大我的转换

A.个人融入群体,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

B.塑造大我形象的同时保留了自我的独立价值

——《望星空》

(3)新辞赋体的散文化:铺陈排比、对偶整齐,多使用整句;不过分雕琢

(4)气势浩荡

2、长篇叙事诗(非政治抒情诗)

《一个和八个》、《白雪的赞歌》(1957)《深深的山谷》

三、贺敬之

①创作情况:

40年代《白毛女》的主要执笔人

解放后主要创作政治抒情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善于从历史和思想的高度来提炼诗意,表达政治主题

②他的诗学特征:

A、抒情主体的“大我”化,为了“大我”可以而且必须摒弃“小我”“自我”。

B、以大型非人格化群体为抒情对象。以现代国家、阶级、政党、大型工厂、集体化的农村、革命队伍以及某种思想或观念的代表等

C、吸收中外诗歌样式熔冶出庄重、恢弘、雍容的诗歌风格。他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抒情诗多

以苏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为骨架,加上中国传统的赋比兴

四、其他诗人

(1)郭沫若

(2)臧克家

1、以《有的人》(政治抒情诗),《凯旋》(抒情短诗),《海滨杂诗》写的最好。

2、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出版了《春风集》《凯旋》《欢呼集》《忆向阳》等诗集,诗文集《在毛泽东那里做客》、长诗《李大钊》、《臧克家诗选》(3)田间

1934年加入“左联”,并出版有《中国牧歌》《中国·农村底故事》等诗集,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马头琴歌集》《芒市见闻》等诗集,长篇叙事诗《赶车传》

(4)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十年诗抄》,是诗人为新中国而歌的诗歌集

(5)卞之琳

转型得比较好的作品《采菱》《采桂花》《叠稻罗》《搓稻绳》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表《天安门四重奏》

(6)何其芳

与卞之琳、李广田成为“汉园三诗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写下《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7)李瑛、严阵(新中国诗坛的顺产儿,没有“现代”诗人转换时的艰难)

李瑛:

①有诗集《静静地哨所》《花的原野》《红柳集》《枣林村集》《红花满山》《北疆红似火》

②特点:他的军旅诗着力以军营生活来反衬和平年代的宁静与甜蜜,避开金戈铁马、枪林弹

雨,而是对军营和士兵日常生活的截取

严阵:

1953年以一首《老张的手》引起诗坛的关注。《江南曲》《竹矛》是公认的代表作

走的是“古典+民歌”的道路,将农村现实田园诗化的代表诗人,

(8)沙白

早期诗作写江南风光、水乡人家,节奏轻快,语言清丽,属于新田园诗。

1963年发表政治长抒情诗《递上一枚雨花石》《大江东去》

第五章.散文与戏剧

一、散文

1、通讯、特写的发达: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及时有效的“反映”,使之成为散文创作的重要样式。“散文特写”往往并举。

创作高潮:1950年代初,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映

代表作家:魏巍:1920-,河南人。两次到朝鲜前线。代表作品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广为流传。

2、“散文”的复兴:50年代开始,散文小品(抒情散文)的写作受到抑制。

1)1956-1957:短暂。很快受挫。

2)1960年代初期:散文创作受到重视。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

3、代表作家:

刘白羽、杨朔、秦牧---“散文三大家”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50年代中期发表《香山红叶》后,主要转向散文作家。

他的作品《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直到80年代都被看作当代散文的名篇。80年代中后期以后,对他的评价出现争议。

刘白羽:新中国成立以后着力于创造散文,有散文集《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平明小札》,文革结束后出版了《刘白羽散文选》《刘白羽小说选》

创作特点:战斗精神、雄浑壮美;过于直露

秦牧:有著名的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

创作风格: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赞美祖国;表达多样,潇洒自然

二、话剧

1、老舍,原名舒庆春,1950年发表了他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剧本《方珍珠》。翌年有发表了《龙须沟》,并为此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茶馆》:当代话剧“经典”

二、郭沫若、田汉、曹禺的历史剧

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有创作了《蔡文姬》和《武则天》,两剧均以“翻案”的方式来肯定历史上两个政治家的贤明治国,表达他对国家和领袖的赞颂之情。

《蔡文姬》,诗人的浪漫情怀得到充分的体现

田汉:在新中国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是十二场话剧《关汉卿》,为纪念关汉卿而写。

曹禺:新中国成立之后发表过《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于是之、梅阡合作),文革结束之后,创作《王昭君》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三家巷》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4.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5.闻捷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10.《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11.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2.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3.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14.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15.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16.铁凝的成名作是1982年的《哦,香雪》。 17.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18.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写一个女人婚外精神恋的白日梦,即女编辑在一次笔会上暗恋一个男作家的故事。 19.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C )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 2.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A )。 A.《爸爸爸》B.《老井》C.《小鲍庄》D.《厚土》 3.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C )。 A.《秦腔》B.《湖光山色》C.《暗算》D.《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4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A )。 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 A.《正红旗下》B.《车站》C.《绝对信号》D.《野人》 4. 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A)。 A.《今天》B.《星星》C.《诗刊》D.《萌芽》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派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D)。 A.浩然 B.汪曾祺 C.李凖 D.刘绍棠 6.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 A )等。 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 B )。 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D )。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A ) 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 ABD )等。 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 )等。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3.《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ABD)。 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指导老师:xxxx 姓名:xxxxx 专业:xxxxxx 学号:xxxxx

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 摘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境界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看,大体经历了文化和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和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是形容人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看做求实阶段,即对眼前的所见,基本凭着经验直觉去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阶段,是用空灵智慧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也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可以说是求自由阶段,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只是起点的重复。是对大千世界的大彻大悟,是达到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由”状态。现把这三种境界用在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上,是出于两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下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编 1、1976年—1989年史称“新时期文学”。特征:思想解放,恢复了五四文学传统。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人性、人道主题。知青文学、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的初步确立。 2、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 3、“三个诗歌群体”与三次诗歌浪潮: A、现实主义诗歌群体与现实主义诗潮诗歌在当时承担了表达社会情绪的主要“职责”。像《一月的哀思》(李瑛)、《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小草在歌唱》(雷抒雁)。B、朦胧诗创作群体和朦胧诗。 C、新生代诗歌群体和新生代诗。 4、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5、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6、“现实主义冲击波”:(1)时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制、转轨等。(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驾马车——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关仁山《九月还乡》、《大雪无乡》、刘醒龙《凤凰琴》、《分享艰难》。(3)主要特点——A关注低层群众的生存命运,体现社会关怀精神或公众意识。B不回避生活矛盾,大胆表现改革中的一些热点与焦点问题。C弘扬主流文化精神。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9、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10、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台港澳文学:白先勇、余光中、金庸、古龙 11、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 1、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所以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12、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文学潮流的并存。现实主义:伤痕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

作业3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B )。 A.格非 B.洪峰 C.苏童 D.余华 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 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一九八六年》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 70分) 1.《春之声》在艺术上有哪些突破? 答:首先,作品大胆突破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借鉴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以主人公的感受、联想、会议来组织材料,形成了一种放射式的心理结构;其次,作品还改变了传统小说从人物外貌、语言、行动来写人物的方法,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运用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感觉、联想、回忆、幻觉,甚至梦境等活动,以“主观镜头”折射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以主观感受的形式出现,将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统一起来,体现了王蒙既面向客观世界也面向主观世界的创作思想;第三,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作品的含义更深远、更令人思考。 2. 陈奂生的形象。 答:陈奂生是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使他摘掉了“漏斗户”主的帽子,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物质生活提高了,他开始渴望精神生活,再不能忍受人们对他的无视,要求在精神上和人们平起平坐,但是,长期的坎坷生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长期的受人驱使的地位,又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自轻自贱、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使其思想性格中明显带有着阿Q的一些特征。作品相当详尽地描写了他从最初的感激到惊讶、恼火,再到懊悔,最后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心理过程,集中体现了陈奂生的性格弱点。 作为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性形象,陈奂生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刚刚摘掉物质贫困帽子的农民在精神上的贫困。他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既要满足自己新的物质追求,又开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但历史的因袭毕竟过于沉重,他的思想性格仍呈现出小生产者的特性,说明教育农民,完善他们的心灵仍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3.《〈书海夜航〉二集序》的艺术特色。 答:一、本文作为一篇序文,而又兼具随笔散文的特点,作者在评述所序著作的同时,借机引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典故中翻出新意,以现代人的眼光阐释对读书问学的应有态度,使文章的立意富于特色;二、本文构思也体现出收放自如的特点;三,善于从古事旧典中加以引申发挥,表达出更新颖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另外,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偏重知识掌故的叙述,同时间以议论和抒情,表现了作者高度的文学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4.《拣麦穗》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心态描写真切细腻,感情真挚朴实。其次,为了突出偏僻乡村固有的、本色化的人性与人情,并强调其至美。寓意的深沉含蓄也是文章的一个特色。语言自然朴素、明净清丽,也是艺术上的鲜明特色。

(完整版)中国近代文学作家及作品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 1、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附录一文学常识 2.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最,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5.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杨朔 B、秦牧 C、刘白羽 D、周涛 3、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A、《“锻炼锻炼”》 B、《小二黑结婚》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鲁迅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 5、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A、绿原的《重读<圣经>》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三突出”创作原则:1、“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1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分)。”“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分) 2、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 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2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3分) 3、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 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分)4、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图文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 B.《禾场上》 C.《登记》 D.《耕耘机》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等。 A.《三里湾》 B.《铁木前传》 C.《艳阳天》 D.《山乡巨变》 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王金生 D.李月辉 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 B.《红旗谱》 C.《皖南事变》 D.《三家巷》 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 B.《三家巷》 C.《皖南事变》 D.《红旗谱》 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A 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 B.《关汉卿》 C.《茶馆》 D.《龙须沟》 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 B.赖声川 C.高行健 D.何冀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