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邮电大学课设 基于MSP430的简单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北京邮电大学课设 基于MSP430的简单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基于MSP430的信号发生器

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212

组员:唐卓浩(2012211069)

王旭东(2013211134)

李务雨(2013211138)

指导老师:尹露

一、摘要

信号发生器是电子实验室的基本设备之一,目前各类学校广泛使用的是标准产品,虽然功能齐全、性能指标较高,但是价格较贵,且许多功能用不上。本设计介绍一款基于MSP430G2553

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该信号发生器虽然功能及性能指标赶不上标准信号发生器,但能满足一般的实验要求,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次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以MSP430 LaunchPad 的单片机为控制核心、DAC 模块作为转换与按键电路作为输入构成的一种电子产品。MSP430 LaunchPad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能实时的进行控制;按键输入调整输出状态,DAC0832将单片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量,经运放放大后,在示波器上输出。在本次程序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单片机内部资源,涉及到了中断系统、函数调用等。

关键字:信号发生器 MSP430单片机数模转换

二、设计要求

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一个DA (数字模拟)转换芯片,将单片机输出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提供芯片:msp430G2553、DAC0832、REF102、LM384、OP07。参考框图如下:

Lauchpad MSP430

电位器

按键1

DA 转换DAC0832

放大输出LM384

按键N

按键2

AD

……

图1 硬件功能框图

1、基本要求

(1) 供电电压 VDD= 5V~12V ;(√) (2) 信号频率:5~500Hz(可调);(√)

(3) 输出信号电压可调范围:≥0.5*VDD ,直流偏移可调:≥0.5*VDD ;(√) (4) 完成输出信号切换;(√)

(5) 方波占空比:平滑可调20%~80%;(√)

(6)

通带内正弦波峰峰值稳定度误差:≤±10%(负载1K )。(√)

2、发挥部分

(1)信号频率:5~2000Hz(可调);(√)

(2)多通道同时输出同频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频率可调);

(3)输出频率与幅度可调的正弦波与余弦波,相位误差≤±5度;

(4)自由发挥。

三、实验器材

MSP430G2553单片机(Texas Instrument);DAC0832模数转换芯片;REF102高精度电压基准;OP07运算放大器;阻值不同的电阻及电位器若干;电容若干;导线若干。

1、MSP430G2553单片机

TI的MSP430G2系列Launchpad开发板是一款适用于TI最新MSP430G2xx系列产品的完整开发解决方案。其基于USB 的集成型仿真器可提供为全系列MSP430G2xx器件开发应用所必需的所有软、硬件。LaunchPad具有集成的DIP插座,可支持多达20个引脚,从而使MSP430 Value Line器件能够简便地插入LaunchPad电路板中。此外,其还可提供板上Flash 仿真工具,以直接连接至PC 轻松进行编程、调试和评估。此外,它还提供了从MSP430G2xx 器件到主机PC或相连目标板的9600波特率的UART串行连接。

MSP430G2系列Launchpad开发板的特性:

(1)USB 调试与编程接口无需驱动即可安装使用,且具备高达9600波特的UART 串行通信速度;

(2)支持所有采用PDIP14或PDIP20封装的MSP430G2xx和MSP430F20xx器件;

(3)两个按钮可实现用户反馈和芯片复位;

(4)器件引脚可通过插座引出,既可以方便的用于调试,也可用来添加定制的扩展板。

(5)由此易知,MSP430单片机将用于系统的控制部分。

2、DAC0832模数转换芯片

DAC模块主要由DAC0832和OPA227PA运算放大器组成。DAC0832是8分辨率的D/A 转换集成芯片。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这个DA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等优点,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参数如下:

(1)分辨率为8位;

(2)电流稳定时间1us;

(3)可单缓冲、双缓冲或直接数字输入;

(4)只需在满量程下调整其线性度;

(5)单一电源供电(+5V~+15V);

(6)低功耗,20mW

其引脚功能如下:

(1)D0~D7:8位数据输入线,TTL电平,有效时间应大于90ns(否则锁存器的数据会出错);

(2)ILE:数据锁存允许控制信号输入线,高电平有效;

(3)CS:片选信号输入线(选通数据锁存器),低电平有效;

(4)WR1:数据锁存器写选通输入线,负脉冲(脉宽应大于500ns)有效。由ILE、CS、WR1的逻辑组合产生LE1,当LE1为高电平时,数据锁存器状态随输入数据线变化换,LE1的负跳变时将输入数据锁存;

(5)XFER:数据传输控制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负脉冲(脉宽应大于500ns)有效;

(6)WR2:DAC寄存器选通输入线,负脉冲(脉宽应大于500ns)有效。由WR2、XFER的逻辑组合产生LE2,当LE2为高电平时,DAC寄存器的输出随寄存器的输入而变化,LE2的负跳变时将数据锁存器的内容打入DAC寄存器并开始D/A转换。

(7)IOUT1:电流输出端1,其值随DAC寄存器的内容线性变化;

(8)IOUT2:电流输出端2,其值与IOUT1值之和为一常数;

(9)Rfb:反馈信号输入线,改变Rfb端外接电阻值可调整转换满量程精度;

(10)Vcc:电源输入端,Vcc的范围为+5V~+15V;

(11)VREF:基准电压输入线,VREF的范围为-10V~+10V;

(12)AGND:模拟信号地;

(13)DGND:数字信号地

3、REF102高精度电压基准

REF102是高精度10V电压基准集成电路。由于REF102无需外加恒温装置,因而功耗低、升温快、稳定性好、噪声低。REF102的输出电压几乎不随供电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通过调整外接电阻,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及温度漂移可降至最校11.4V至36V的单电源供电电压及优异的全面性能使REF102成为仪器、A/D、D/A及高精度直流电源应用的理想选择。

REF102的特点:

(1)高精度输出:+10V 0.0025V

(2)超低温度漂移:≤2.5ppm/℃

(3)高稳定性:5ppm/1000小时(典型值)

(4)高负载调整率:≤1ppm/V,≤10ppm/mA

(5)宽供电电压范围:11.4VDC至36VDC

(6)低噪声

(7)低静态电流:≤1.4Ma

REF102的引脚:(2)为芯片电源脚,电压范围是11.4V~36V;(4)为公共引脚;(5)为外接调整电阻脚,调整输出电压稳定度及温度漂移;(6)为输出引脚;(8)为输出噪声衰减。

4、OP07运算放大器

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OP07A最大为25μV),所以OP07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OP07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OP07A 为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

OP07芯片引脚功能说明:1和8为偏置平衡(调零端),2为反向输入端,3为正向输入端,4接地,5空脚6为输出,7接电源。

四、硬件电路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

方案一:控制部分由MSP430G2553实现,波形产生采用单片压控函数发生器(MAX038等),可同时产生频率可控可变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优缺点:简单易行,采用专用芯片,系统体积大大减小;但频率步进的步长很难控制,并且整个设计中MSP430G2553仅完成简单的控制功能,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方案二:由MSP430G2553实现对专门的DDS芯片(如AD9850)的控制,产生各种波形。

优缺点:此方案产生波形的频率稳定度高,易于程控。但DDS芯片价格高,系统成本高。

方案三:由MSP430G2553结合DAC0832实现各种波形的产生。

优缺点:此方案可以充分利用MSP430G2553上的资源,降低系统成本,但是产生波形频率较低。

综上,方案三充分利用MSP430G2553的资源,外围电路简单、系统成本较低,可以满足信号发生器的要求,所以最终采用方案三。

2、硬件控制模块

这次试验共有三个按键输入,分别作为切换波形,加频,减频。

一个滑动变阻器作为占空比的调节,一个作为幅度的调节,一个作为直流偏置的调节。按键直接采用分压法给一个高电位,当按下去的时候相当于接地也就输出了低电平。占空比的调节在于分压法,让滑动变阻器所占电压在0~2.5伏,从而输给芯片产生相应的占空比,再输出。

3、DAC0832的模块

其八位数据输入接MSP430的八位数据输出,通过Iout1端口输出。使能端与430相连,电源接12V。Iout2接地,f不接。

4、放大模块

采用了反向放大电路,电源输入电压是12伏,放大了5倍左右。

同时在放大电路前并联一个滑动变阻器100K,通过它来调节整个DAC对应的输出负载电阻,也就可以达到改变电压的幅度的目的。

效果如下(由于该方波是2KHz的方波,频率较高因此边沿看上去不垂直):

5、直流偏置

采用反向加法电路通过改变直流的接入电阻调节直流电压的大小。图如下,u1为放大之后的输入,u2为-12伏的电压。R1,3,6都是5K的电阻,R2位100k的电位器。则Uout1=12*5/R2-U1,这就达到了直流偏置的效果。

效果见下图:

五、软件程序设计

1、设计指标与功能

(1)波形产生和切换。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依次切换,采样点均为100个。

(2)频率调节。从5Hz到2000Hz可调,步进5Hz,一共400个有效频率点。

(3)占空比调节。从20%到83%平滑可调,使用ADC10连续采集滑动变阻输出电压实现。

2、软件模块介绍

(1)变量及宏定义

#define SWITCH_SIG_TYPE (BIT0) //P1.0

#define ADD_FREQ (BIT1) //P1.1

#define SUB_FREQ (BIT2) //P1.2

#define DAC_WR (BIT3) //P1.3

#define ADC10_IN_PORT (BIT4) //P1.4

#define P1_IN_PORTS~(SWITCH_SIG_TYPE + ADD_FREQ + SUB_FREQ +

ADC10_IN_PORT)

#define P1_OUT_PORTS DAC_WR // 3:DAC WR

#define P1_INTERRUPT (SWITCH_SIG_TYPE + ADD_FREQ + SUB_FREQ) #define P2_OUT_PORTS (0xff) // DAC data in

#define TOTAL_SAMPLING_POINTS 100

#define MAX_FREQ_STEPS 400

#define ENABLE_WR_PORT P1OUT &= ~DAC_WR // WR->0 #define DISABLE_WR_PORT P1OUT |= DAC_WR // WR->1 #define write_dac(data) P2OUT = data// write to DAC uint curr_signal_type;//当前的波形,0表示正弦波,1是三角波,2是方波int tccr0_now; //表示当前的计数初值

uint ccr0_idx;//表示当前计数初值在表中的索引号

uchar point_now;//表示现在采用点的索引值

int duty_circle;//表示当前的方波高电平的点数,用于表示占空比。

const long tccr0_table[MAX_FREQ_STEPS]={32000, ...,78, 75 };

//5-2000Hz每隔5Hz频率对应的计数器初值表,一个400个频点。

const uchar sin_data[TOTAL_SAMPLING_POINTS]={...};

//正弦值表,100点。

const uchar tria_data[TOTAL_SAMPLING_POINTS]={...};

//三角波值表,100点。

(2)基本时钟系统

MSP430x2xx家族的单片机的基本时钟系统模块如下图所示:

MSP430有四个时钟源:LFXT1CLK、XT2CLK、DCOCLK和VLOVLK,系统时钟使用BCSCTL1寄存器设置。下面的初始化代码将系统的时钟时钟源设置为16MHz,DCO 的频率设置为16MHz。

void init_DCO(){

BCSCTL1 = CALBC1_16MHZ;

DCOCTL = CALDCO_16MHZ;

}

上述的每一个时钟源都可以驱动时钟信号电路产生周期时钟信号,一共有三种独立的时钟信号,分别是MCLK、SMCLK和ACLK,其时钟源可以任意指定。这些时钟由

寄存器BCSCTL2设置。

BCSCTL2 = SELM_1 + DIVM_0;

// SELMx位置SELM_1,选择MCLK的时钟源为DCOCLK,DIVM_0分频比为1

BCSCTL2 &=~SELS;

// SELS位为0表示将SMCLK的时钟源设置为DCOCLK

(3)定时器A

定时器A是一个16位的计时器,有三种计数模式,可配置任意时钟源驱动,多种capture/compares模式和寄存器。

定时器A的工作模式如下表所示

定时器的计数模式和时钟源的选择由寄存器TACTL设置。

定时器的中断的产生主要依赖capture/compare寄存器的设置。MSP430x2xx家族一共有三套独立的capture/compare寄存器,可以独立产生中断。

本程序使用的是连续计数模式,计数和中断产生方式如下图所示。本程序只是用了capture/compare寄存器TACCR0和TACTL0产生中断。

void init_timer_A0(void){

TACTL |= TASSEL_2 + MC_2;

// TASSELx置TASSEL_2选择SMCLK作为时钟源,

// MC_2设置技术模式为连续模式

TACCR0 = tccr0_now;//设置捕获/比较寄存器0的初值

TACCTL0 |= CCIE;// 捕获/比较寄存器0的中断使能

}

(4)单片机ADC10

MSP430的ADC是一个十位的模数转换模块,转换出的数字范围为0~1023。转换值的计算公式为:

ADC10一共有两大类工作方式,第一种是直接转换方式,该模式主要的特点是转换后的数据直接存放在ADC10MEM寄存器中。第二种是数据传输方式,主要特点是会将数据自动存放在内存中用户定义好数组中。

在直接转换方式中又有四种模式:

ADC10的中断可选择在数据在ADC10MEM里准备好后触发。

本程序使用的是单通道单次转换,并且不设置ADC10中断,而是在主函数的while(1)循环中手动处理采集数据的时序。之所以不采用中断模式是因为在MSP430中默认不能中断嵌套,当ADC10中断进入时,定时器中断就无法进入,从而影响定时器的精度,另外如果开启中断嵌套,那么中断处理将会更复杂,因此权衡考虑后选择该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下ADC10在主程序中执行转换和处理,而定时器中断可以按时进入,保证了定时器的精度。转换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ADC10的参考电平可以有多种选择,如下所示:

本程序选择的是第二种参考电平设置。其中V REF+是ADC10内置的参考电平,将ADC10CTL0寄存器的REF2_5V位置1,表示该电平为2.5V。Vss是MSP430的20号引脚,将其接地,表示最低参考电平为0。因此转换值的计算公式为NADC=1023*Vin/2.5。

初始化函数如下:

void init_ADC10(void){

ADC10CTL1 |= INCH_4;

// A4通道,P1.4输入模拟值。

ADC10CTL1 |= SHS_0;

// Sample-and-hold source select ADC10SC

ADC10CTL1 |= ADC10SSEL_3;// 时钟源为SMCLK

ADC10CTL1 &=~ADC10DF;

// 数据存储格式,表示使用ADC10MEM的低十位存储数据

ADC10CTL1 |= CONSEQ_0;// 单通道单转换模式

ADC10AE0 = ADC10_IN_PORT;//P1.4输入模拟值

ADC10CTL0 &=~ADC10IE;// 屏蔽中断

ADC10CTL0 |= SREF_1 + ADC10SHT_0 + REF2_5V + REFON;

// V R+ = 2.5V, V R- = Vss = 0

//REFON开启内部参考电平

ADC10CTL0 &=~REFOUT;

// REFOUT位置1会将参考电压输出到P1.3和P1.4上,不需要因此置0.

ADC10CTL0 |= ADC10ON;//打开ADC10

}

主程序循环如下,采集数据到占空比的转换算法为右移4位再加20:while(1){

ADC10CTL0 &=~ENC;//关闭采样使能

while(ADC10CTL1 & ADC10BUSY);//检测是否忙

ADC10CTL0 |= ENC + ADC10SC;//打开采样使能,开始转换

while(ADC10CTL1 & ADC10BUSY);//检测是否忙

int adc_data = ADC10MEM;//读取数据

duty_circle =(adc_data >>4)+20;

//占空比限制在 20(20%)~83(83%)之间

//采集到的数据是0~1023

//右移四位就是0~63

//加20就是20~83

//总采样点数是100点

//占空比就是20/100=20% ~ 83/100=83% 之间}

(5)端口I/O与中断

MSP430有P1、P2一共十六个通用IO口。其功能分配如下

主要初始化端口方向、功能以及中断,程序如下:

void init_port_io(void){

P2DIR = P2_OUT_PORTS;// 设置输出端口P2.0~P2.7

P2REN =0x00;// 不使用上/下拉电阻

P2SEL =0x00;// 端口的功能为IO

P2SEL2 =0x00;// 端口的功能为IO

P1DIR &= P1_IN_PORTS;// P1.0 P1.1 p1.2 p1.4输入

P1DIR |= P1_OUT_PORTS;// P1.3输出给DAC WR

P1REN =0x00;

P1SEL =0x00;

P1SEL2 =0x00;

}

void init_port_interrupt(void){

P1IES |= P1_INTERRUPT;//相应位置1表示下降沿触发

P1IE |= P1_INTERRUPT;//输入位中断使能

P1IFG &=~P1_INTERRUPT;//清除标志位

}

五、功能实现

1、波形输出及切换

波形的输出主要靠定时器周期性触发中断,然后将波形值数组中的值依次循环写到P2上。流程图如下:

波形切换靠按键中断以及改变波形类型标志变量curr_signal_type实现,流程图如下:

获得如下结果:

2、频率调节

波形的频率调节通过改变计时器初值TACCR0来实现,所需的频率计算公式为

波频率=CPU时钟频率/(采样点数*定时器初值)

流程图如下:

为了能够使得频率可达到2000Hz,需要适当减小采样点数。在没有实现最大2000Hz 时,采样电视为200点,将点数减少到100点,并适当减小DAC的WR信号的宽度,以达

到在更高速的情况下能够将数据写入DAC。

结果如下。

产生5Hz的正弦波:

北邮毕业设计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 未能按时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设计状态为()。 A. 未通过 B. 缓答 C. 放弃 D. 重答 2. 关于答辩成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良好”及以上成绩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 B. 论文和答辩成绩即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 C. 申请放弃答辩“及格”成绩,需重新参加答辩。 D. 答辩成绩录入后,学生即可知成绩了。 3. 申请“学士学位”的同学,本科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以()为准。 A. 论文成绩 B. 答辩成绩 C. 论文和答辩成绩 D. 论文或答辩成绩 4. 不申请“学士学位”的同学,本科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以()为准。 A. 论文成绩 B. 答辩成绩 C. 论文和答辩成绩 D. 论文或答辩成绩

5. 学生放弃答辩“及格”成绩申请由()上交学院。 A. 学生 B. 学习中心管理员 C. 主答教师 D. 学生家长 6. 放弃答辩“及格”成绩后,需()。 A. 重新进行毕业设计 B. 重新提交论文 C. 重新答辩 D. 交再修费后,重新答辩 7. 填写放弃答辩“及格”成绩申请表,()情况有效。 A. 答辩成绩为“优秀” B. 答辩成绩为“良好” C. 答辩成绩为“及格” D. 答辩成绩为“不及格” 8. 学生根据()答辩形式,参加答辩。 A. 中心选择的

B. 学院答辩发文安排的 C. 自己选择的 D. 导师指定的 9. 答辩的形式为()。 A. 中心自行组织 B. 网络答辩 C. 现场答辩 D. 现场或网络答辩 10. 错过论文初稿提交时间,()。 A. 可提交终稿 B. 邮件提交 C. 不可提交终稿 D. 参加下批次毕设 11. 答辩过程为()。 A. 展示论文 B. 自述论文 C. 教师提问 D. 学生自述论文后,教师提问

北邮毕业设计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分) 1.申请放弃答辩“及格”成绩的学生,毕业设计状态为()。 A.未通过 B.缓答 C.放弃 D.申请重答 2.毕业设计成绩于()发布。 A.终稿审核后 B.答辩结束后 C.学院毕设总结会后 D.答辩委员总结会后 3.申请“学士学位”的同学,本科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以()为准。 A.论文成绩 B.答辩成绩 C.论文和答辩成绩

D.论文或答辩成绩 4.不申请“学士学位”的同学,本科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以()为准。 A.论文成绩 B.答辩成绩 C.论文和答辩成绩 D.论文或答辩成绩 5.放弃答辩“及格”成绩后,需()。 A.重新进行毕业设计 B.重新提交论文 C.重新答辩 D.交再修费后,重新答辩

6.填写放弃答辩“及格”成绩申请表,()情况有效。 A.答辩成绩为“优秀” B.答辩成绩为“良好” C.答辩成绩为“及格” D.答辩成绩为“不及格” 7.学生根据()答辩形式,参加答辩。 A.中心选择的 B.学院答辩发文安排的 C.自己选择的 D.导师指定的 8.答辩的形式为()。 A.中心自行组织 B.网络答辩 C.现场答辩 D.现场或网络答辩

9.对参加网络答辩的学生要求有()。 A.电子演示文档 B.音频和视频 C.回答3个以上问题 D.以上都是 10.答辩过程为()。 A.展示论文 B.自述论文 C.教师提问 D.学生自述论文后,教师提问 11.选题结束后,未选题的同学,只可参加()

A.论文提交 B.补选题 C.线下选题 D.下批次毕业设计 12.论文正文字数要求是() A.一万以上 B.8000左右 C.6000左右 D.5000 13.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问题需与()沟通协商 A.家长 B.指导教师 C.校外学习中心(站点)老师 D.学院管理老师

北邮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信道传播模型的matlab 仿真分析。 2、了解大尺度衰落和信干比与移动台和基站距离的关系。 3、研究扇区化、用户、天线、切换等对路径损耗及载干比的影响。 4、分析多普勒频移对信号衰落的影响,并对沿该路径的多普勒频移进行仿真。 二、课程设计原理、建模设计思路及仿真结果分析 经过分析之后,认为a 、b 两点和5号1号2号在一条直线上,且小区簇中心与ab 连线中心重合。在此设计a 、b 之间距离为8km ,在不考虑站间距的影响是默认设计基站间距d 为2km ,进而可求得a 点到5号基站距离为2km ,b 点到2号基站距离为2km ,则小区半径为3/32km,大于1km ,因而选择传播模型为Okumura-Hata 模型,用来计算路径损耗;同时考虑阴影衰落,本实验仿真选择阴影衰落是服从0平均和标准偏差8dB 的对数正态分布。实验仿真环境选择matlab 环境。 关于路径损耗——Okumura-Hata 模型是根据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应用频率在150MHz 到1 500MHz 之间,并可扩展3000MHz;适用于小区半径大于1km 的宏蜂窝系统,作用距离从1km 到20km 经扩展可至100km;基站有效天线高度在30m 到200m 之间,移动台有效天线高度在1m 到10m 之间。其中Okumura-Hata 模型路径损耗计算的经验公式为: terrain cell te te te c p C C d h h h f L ++-+--+=lg )lg 55.69.44()(lg 82.13lg 16.2655.69α 式中,f c (MHz )为工作频率;h te (m )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定义为基站天线实际海拔高度与天线传播范围内的平均地面海拔高度之差;h re (m )为终端有效天线高度,定义为终端天线高出地表的高度;d (km ):基站天线和终端天线之间的水平距离;α(h re ) 为有效天线修正因子,是覆盖区大小的函数,其数字与所处的无线环境相关,参见以下公式: 22(1.1lg 0.7)(1.56lg 0.8)(), 8.29(lg1.54) 1.1(), 300MHz,3.2(lg1.75) 4.97(), 300MHz,m m m m f h f dB h h dB f h dB f α---??-≤??->?中、小城市()=大城市大城市 C cell :小区类型校正因子,即为:

移动通信练习题及答案(北邮网院)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字调制主要用于2G、3G及未来的系统中 B数字调制也包含调幅,调相,调频三类 C频率调制用非线性方法产生,其信号包络一般是恒定的,因此称为恒包络调制或非线性调制 D幅度/相位调制也称为线性调制,因为非线性处理会导致频谱扩展,因此线性调制一般比非线性调制有更好的频谱特性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 7.MSISDN的结构为()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 (A) -3dBμv (B) -6dBμv (C) 0dBμv (D) 3dBμv 12.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是(B) A数字调制主要用于2G、3G及未来的系统中 B数字调制也包含调幅,调相,调频三类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试题

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选择题 GSM 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 (C )抗干扰能力强 (D )话音质量差 3. GSM 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4. N-CDMA 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 (A ) CELP ( B ) QCELP (C ) VSELP ( D ) RPE-LTP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 7. MSISDN 的结构为 ( 8 LA 是() 9. GSM 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 FDMA ( B ) CDMA ( C ) TDMA (D) FDMA/TDMA 2. F 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 频率利用率低 (B )不能与 ISDN 兼容 《移动通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练习题 (第六次修订) (A ) NSS 与NMS 间的接口 (B) BTS 与BSC 间的接口 (C) MS 与BSS 的接口 (D) BSS 与NMS 间的接口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 GSM 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 (A )跳频 (B )跳时 (C )直接序列 (D )脉冲线性调频 (A) 移动交换中心(MSC ) (B) 拜访寄存器(VLR ) (C )移动台(MS ) (D )基站收发信台(BTS ) (A) MCC+NDC+SN (B) CC+NDC+MSIN (C) CC+NDC+SN (D) MCC+MNC+SN (A ) 一个BSC 所控制的区域 (B ) —个BTS 所覆盖的区域 (C )等于一个小区 (D ) 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B ) NSS 与NMS 间的接口 (B ) BTS 与BSC 间的接口 (C ) MS 与BSS 的接口 (D) BSS 与NMS 间的接口 10 .如果小区半径 r = 15km ,同频复用距离 D = 60km ,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 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北邮移动通信系统概论试题1

1_课程概述 1. 以下不属于无线通信的是: A. 雷达 B. 红外线通信 C. 微波通信 D. 有线电视信号 2. 移动通信中用户移动的3“W”概念,不包括以下哪种: A. Whatever B. Whenever C. Wherever D. Whomever 3. 下列既包含“无线”特性又包含“移动”特性的是: A. 普通计算机 B. 智能手机 C. 接有无线上网卡的PC D. 建筑物里移动的non-WLAN笔记本 4. 以下不属于3G系统的是: A. WCDMA B. CDMA2000 C. CDMA IS-95 D. TD-SCDMA 5. 以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哪个是中国使用的第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A. TACS B. AMPS C. NMT D. C-Netz 6. 以下哪位人物发明了调频技术? A. Guglielmo Marconi B. Faraday C. J.C.Maxwell D. E.H.Armstrong 7. 以下哪个系统的使用标志着“1G”系统投入运营? A. TACS B. AMPS C. NMT D. C-Netz

8. 下面系统中没有使用码分多址技术的是: A. IS-95A B. WCDMA C. GSM D. CDMA2000 9. 欧洲第一种商用的3G系统是以下哪一个? A. WCDMA B. CDMA2000 C. TD-SCDMA D. FOMA 10. 以下哪个选项表明了3G到L TE的演进路线? A. 3G->HSPA->HSPA+->HSDPA->L TE B. 3G->HSPA-> HSDPA-> HSPA+->L TE C. 3G-> HSPA+->HSPA-> HSDPA->L TE D. 3G-> HSDPA-> HSPA-> HSPA+->L TE 11. 移动通信的优势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网络使用更自由 B. 通信质量更好 C. 网络建设更经济,通信更便利 D. 使人们的工作更高效 12. 为什么运营商必须得到牌照才能架设无线设备? A. 领土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 B. 领空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 C. 频率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 D.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用了下面哪种技术? A. FDMA B. TDMA C. CDMA D. SDMA 14. 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个技术的理论通信距离最远? A. WiFi B. WiMAX C. Bluetooth D. IrDA 15. 在我国曾经大规模商用的“小灵通”属于以下哪个系统? A. GSM

北邮论文题目

附件1: 毕业设计参考题目一、通信类(30个) ●×××宽带接入网规划设计 ●×××小区EPON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方案 ●××ADSL宽带接入网设计 ●××GSM网扩容工程基站建设的规划设计 ●××SDH传输网规划设计(优化)方案 ●××TD-SCDMA室内解决方案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 ●××W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 ●××WLAN的规划设计方案 ●××本地网智能化改造及××业务的实现 ●××地区××公司关口局的设计 ●××地区××公司软交换关口局的设计 ●××地区ASON网络设计方案 ●××地区DWDM传输网络设计方案 ●××地区双向HFC接入网络的设计 ●××多媒体技术(如视频会议/VOIP/VOD等)在××地区通信网●××公司VOIP网的规划与设计 ●××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 ●××宽带IP城域网的规划设计 ●××市××公司NGN(软交换)网络设计方案 ●××市CDMA移动通信网无线规划(优化) ●××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市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规划/优化 ●××无线系统(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智能业务在××本地网的实现 ●××综合楼GSM网络的室内分布设计 ●3G网络规划、优化、测试等方向的自选题 ●流媒体技术及其在××地区中的应用 ●通信网(固网或者移动网络)网络管理方面自拟题目●网络电视(IPTV)技术在××地区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类(12个) ●×××局域网优化(升级)方案设计 ●X X大学学籍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X X电信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X X公司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X X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X X系统数据库优化的设计与实现●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某网站设计与实现●某公司/学校网络方案规划与设计 ●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安全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网上远程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局域网(校园网)的规划设计 三、管理与营销类(14个) ●××公司××类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 ●××公司××类人员薪酬管理的研究 ●××公司员工培训的研究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业务的策略研究 ●××邮政局(公司)现代物流发展(营销)策略●××邮政局××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关于××公司宽带业务营销策略的探讨 ●关于××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关于××公司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策略研究 ●关于××公司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关于××公司运维管理的精细化研究 ●关于××公司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的探讨 ●关于××通信公司大(商务)客户营销策略的研究●关于××通信企业防止客户流失的策略研究

移动通信课程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9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2) 三、设计内容 (3) 3.1 GSM网络分析 (3) 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 (3) 3.1.2 GSM网络分析 (3) 3.2 优化调整方案 (6) 四、TEMS测试 (7) 五、总结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2) 附录1: (13) 附录2: (14)

一、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 2、基站调测 3、频率规划调整 4、参数调整 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RNC设备观察实验 a) 了解机柜结构 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内容 1TD-SCDMA系统认识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TD-SDMA是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业务支持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

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图1 3G网络架构 2硬件认知 2.1 RNC设备认知 TDR3000整套移动通信设备机框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1.1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 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 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1.3 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 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 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 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 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 输链路数H=N-1。 》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测试试题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试题

————————————————————————————————作者:————————————————————————————————日期: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移动通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练习题(第六次修订)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7.MSISDN的结构为()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 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Simulink的仿真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的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主要利用了Matlab/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仿真,并详细的分析了仿真结果。首先介绍直接序列扩频的系统原理,然后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仿真,设计误码率分析模块部分,再对前后扩频解扩频谱波形比较及收发误码率进行分析,最后对设计完成的系统加入干扰源,完成对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分析。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扩频通信;Matlab/Simulink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 课程设计的总体介绍 (1)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 Simulink的简介 (2) 第二章直接序列扩频原理 (3) 扩频通信的定义及原理 (3) 直接序列扩频定义及原理 (3) PN序列生成与作用 (4) 第三章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仿真设计 (6)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射机的设计 (6) 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 (6) 基于Simulink的接收机仿真设计 (10) 第四章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12) 第五章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绪论 课题背景及意义 扩展频谱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以及频谱利用率高、多址通信等诸多优点为人们所认识,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了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 扩频通信,即(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扩展频谱通信,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新型器件的应用,扩频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高潮。事实上,扩频通信已成为电子对抗环境下提高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并在近十几年来爆发的几场现代化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随着CDMA扩频通信技术在民用通信中的深入应用和不断渗透,以及在卫星通信、深空通信、武器制导、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跳频通信等民用和国防民事通信的强烈需求下,扩谱通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课程设计的总体介绍 首先设计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发射机的设计采用m序列来扩展二进制数据流,将其扩频为宽频信号,并采用QPSK调制方式将信号调制后发送出去。信号经过AWGN信道传输到接收端。接收机采用相干解调原理解调信号,采用的解扩码序列与发射机扩频码序列完全相同,信号经解扩调制后,带宽恢复原始宽度。在Simulink平台上分别对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仿真测试,研究信号在整个扩频调制、解扩调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最后在该系统中加入特定的干扰,进行仿真测试,研究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说明直接序列扩频原理及PN序列的生成和作用,画出直接序列扩频原理图。

北京邮电大学论文设计(通信工程)答辩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文题目:北京市TD-LTE无线网络规划设计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毛京丽 姓名:XXXXX 学号:XXXXXXX
2015/7/23 1



一、 TD-LTE网络概述 二、北京市TD-LTE网络规划的必要性及规划原则 三、北京市TD-LTE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四、北京市TD-LTE无线网络性能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五、方案总结
2015/7/23
2

一、 TD-LTE网络概述
LTE简介
n
m1
LTE发展史
n
LTE特点
灵活支持 1.4,3,5,10,15,20MHz带宽
n
LTE是基于OFDMA技术、由 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 标准,包括FDD和TDD两种 模式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 对频谱
n
2004年11月3GPP魁北克的 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 系统的长期演进的研究项 目
下行使用OFDMA,最高速 率达到100Mbits/s数据传输 上行使用OFDM衍生技术 SC-FDMA(单载波频分复 用)最大速率达50Mbits/s 智能天线技术降低小区间 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 的服务质量
n
LTE-TDD,国内亦称TDLTE,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 (分时长期演进),由 3GPP组织涵盖的全球各大 企业及运营商共同制定
n
在2005年6月以大唐移动 为龙头,联合国内厂家, 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 进模式的方案,同年11月
n
n
方案通过。
n
2007年9月将TD-LTE 帧结 构写入3GPP标准中
n
2011年加入中国移动的 2.6GHz频谱大规模试验。
2015/7/23

北邮毕业设计测试题

北邮毕业设计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共100.0分) 1.学生如果感觉答辩不理想,填写自愿放弃:“及格”成绩的申请,可获得 重新进行毕业设计的机会。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 [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2.再次进行毕业设计时,要按照“教学平台”毕业设计系统新设置的时间安 排来完成各项工作。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 [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3.重新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可以选择不换题目、重新选题两种方式。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 [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4.没有取得毕业设计成绩,重新进行毕业设计都要从论文阶段开始。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5.不参加答辩学生的论文成绩为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 [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6.参加答辩学生的答辩成绩为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 [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7.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都规定有严格的时限,到时“平台”自 动关闭。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学生答 [A;] 案: 得分: [3] 试题分值: 3.0 提示: 8.在规定时间、次数内,任务书如果不能“通过”审核,将不能继续完成 毕业设计。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管理类毕业设计测试题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链路预算模型(含源程序)

3链路预算模型 3.1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主要受到无线信道特性的制约。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传播路径一般分布有复杂的地形地物,而电磁波在无线信道中传播受到反射、绕射、散射、多经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信道往往是非固定的和不可预见的。具有复杂时变的电波传播特性,因而造成了信道分析和传播预测的困难。影响无线信道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号衰减。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电波传播经常在不规则地区。在估计预测路径损耗时,要考虑特定地区的地形地貌,同时还要考虑树木、建筑物和其他遮挡物等因素的影响。在无线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中,常采用电波传播损耗模型来计算无线链路的传播损耗,这些模型的目标是为了预测特定点的或特定区域的信号场强。 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损耗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室内模型两大类。其中宏蜂窝模型中使用最广泛的是Okumura 模型,还有建立在Okumura 模型基础上的其他模型,如Okumura-Hata 模型,COST-231-Hata 模型,COST-231 Wslfisch-Ikegami 模型等;室内模型有衰减因子模型,Motley 模型,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等。下面就着重来讨论这些模型并对部分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3.2宏蜂窝模型 3.2.1 Okumura 模型 (1)概述 Okumura 模型为预测城区信号时使用最广泛的模型。应用频率在150MHz 到1920MHz 之间(可扩展到300MHz ),收发距离为1km 到100km ,天线高度在30m 到1000m 之间。 Okumura 模型开发了一套在准平滑城区,基站有效天线高度h_b 为200m ,移动台天线高度h_m 为3m 的空间中值损耗(A mu )曲线。基站和移动台均使用自由垂直全方向天线,从测量结果得到这些曲线,并画成频率从100MHz 到1920MHz 的曲线和距离从1km 到100km 的曲线。使用Okumura 模型确定路径损耗,首先确定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然后从曲线中读出A mu (f,d)值,并加入代表地物类型的修正因子。模型可表示为: AREA m b mu F G h G h G d f A L dB L ---+=)()(),()(50 (3.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参考题目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参考题目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参考题目 一、通信类毕业设计参考题目 1.G PS与GSM系统整合应用设计 2.S DH光传输系统组网的设计 3.小灵通系统建设在××××市的应用 4.××××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 5.××地NO.7信令网设计方案 6.××××电信局动力环保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 方案 7.××地双向HFC在有线电视网络设计方案 8.××地无线市话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 9.××市七号信令转接点(LSTP)工程设计 10.××地现代局域网设计及宽带接入 11.××××无线寻呼系统网络整合 12.××××市无线市话IPAS系统设计 13.××地光缆监控与线路资源管理在长途线路 维护中心的综合应用 14.××地无线市话(PAS)网络系统设计 15.××地GSM系统基站设计方案 16.××××市至××××市SDH数字微波电路 设计

17.××地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 18.××××CDMA一期基站工程规划 19.××××移动本地光纤传输网组网方案 20.××××市通信分公司无线市话接入网工程 设计 21.××地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平台系统设计方案 22.××地企业intranet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23.××××市本地网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 实现 24.××××本地电话网集中监控升级设计方案 25.××××本地网电话的网络优化改造 26.××××地区有线接入网的规划与建设 27.A1000 S12交换机远端模块局的设计与实 施方案 28.无线市话IPAS系统在××××的应用设计 29.××××DCN网设计与实现 30.××××市电信客户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31.××××局OA网的设计与应用 32.组建××××移动VIP大客户管理分析服务 系统 33.××××市SDH中继传输网设计方案 34.××地宽带IP城域网的设计与实施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移动通信》期末考试(小抄版)

《移动通信》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D )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C )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是( B) A数字调制主要用于2G、3G及未来的系统中 B数字调制也包含调幅,调相,调频三类 C频率调制用非线性方法产生,其信号包络一般是恒定的,因此称为恒包络调制或非线性调制D幅度/相位调制也称为线性调制,因为非线性处理会导致频谱扩展,因此线性调制一般比非线性调制有更好的频谱特性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C )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 7.MSISDN的结构为(C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D )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B )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B ) (A) -3dBμv (B) -6dBμv (C) 0dBμv (D) 3dBμv 12.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D) (A)FDMA (B)CDMA (C)TDMA (D)FDMA/ CDMA 12.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是(B) A数字调制主要用于2G、3G及未来的系统中 B数字调制也包含调幅,调相,调频三类 C频率调制用非线性方法产生,其信号包络一般是恒定的,因此称为恒包络调制或非线性调制D幅度/相位调制也称为线性调制,因为非线性处理会导致频谱扩展,因此线性调制一般比非线性调制有更好的频谱特性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B ) (A)先断原来的业务信道,再建立信道业务信道 (B)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C)在两个时隙间进行的 14.扩频通信系统是采用扩频技术的系统,它的优点不包含(C)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_实验报告_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 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试题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试题 《移动通信 原理及其应用》综合练习题 (第六次修订 ) 选择题 GSM 系统采纳的多址方式为( ) FDMA (B )CDMA (C ) TDMA (D )FDMA/TDMA 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 信网的优点( ) (A )频率利用率低 (B )不能与ISDN 兼容 (C )抗干扰能力强 (D )话音质量差 3.GSM 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 NSS 与NMS 间的接口 (B )BTS 与BSC 间的接口 (C )MS 与BSS 的接口 (D )BSS 与NMS 间的接口 4.N-CDMA 系统采纳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 CELP ( B )QCELP ( C )VSELP ( D )RPE-LTP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 移动交换中心(MSC ) ( B )拜望寄存器(VLR ) 8. LA 是( ) 一个BSC 所操纵的区域 (C )等于一个小区 9. GSM 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NSS 与NMS 间的接口 (B ) BTS 与BSC 间的接口 (C ) MS 与BSS 的接口 (D ) BSS 与NMS 间的接口 10. 如果小区半径r = 15km ,同频复用距离D = 60km ,用面状服务区 组网时,可 5.为了提升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 GSM 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 跳频(B )跳时(C )直截了当序列 D )脉冲线性调频 (C )移动台(MS ) 7.MSISDN 的结构为( ) (D )基站收发信台(BTS ) MCC+NDC+SN B )CC+NDC+MSIN C )CC+NDC+SN D )MCC+MNC+SN (B ) —个BTS 所覆盖的区域 (D )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 1 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③通信容量有限;④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 2 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②邻道干扰;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④多址干扰。 1. 3 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 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 (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及日本的HCMTS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 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 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 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 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 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 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 ) GSM ( GSM 原意为 Group Special Mobile , 1989 年以后改为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 )的 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 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 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 (GSM )、 CDMA ( IS-95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 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 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 GMSK ( GSM )、QPSK( IS-95 ),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 卷积码( GSM 、 IS-95)、级联码( GSM ); (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 方式的 IS-95 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 GSM )和 Rake 接收( 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 )和块交织方式( IS-95 )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 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 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 3G 是在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 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 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 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继续采用第二代( 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2)对 CDMA 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 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3)为了克服 CDMA 中的多址干扰,在 3G 系统中,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 路采用发端分集、空时编码技术; (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 3G 中采用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 能的 OVSF (可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 ( 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求不高的特点,3G 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Turbo 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