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XX西海固地区,何克抗要做的事,“就像要让西海固被青山绿水环绕一样不可思议”。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XX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10月末的一天,何克抗第4次来到海原。一年前,他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带来了这项被称为“跨越式”的教育课题。

车在山道上颠簸,远处的山峦寸草不生,目之所及都是刺眼的黄色。“这样的地貌,走遍中国也不多见吧?”73岁的老教授摇下车窗,向窗外望去。

实际上,当地薄弱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生源,并不比这里的自然环境强多少。

帮帮这些可怜的娃娃

在海原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眼中,远道而来的何教授是位“大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X》。

这样一位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公认的顶级专家,如今却是“大学请不动,小学不请自来”。据他的一位弟子估算,“老先生每年超过1/4的工作时间都泡在小学课堂里”。

何克抗最初启动这项“跨越式”课题的时候,他并没有明确地想要把课题引向农村。

10年前首批试点这一课题的,几乎都是国内一流的小学。前不久,一些美国教育人士去XX的一所试验校参观,那里每个小学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上课全是网络化教学,“这样的教学环境美国也比不了”。

然而,锦上添花并不是何克抗的最终目标。从2003年开始,他尝试把课题放到农村学校。2004年,课题开始在国家级贫困县XX 丰宁全面推广。

2008年年底,时任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马兴旺在XX 听到何克抗介绍跨越式课题。对于其中的理念,他一时间没有全弄明白,但是课题提出的目标让人着迷。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要认读1600~1800个常用汉字,跨越式课题的目标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按照新课标,二年级学完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5万字,小学毕业时则应达到100万字;而根据跨越式的设想,二年级学生仅课内阅读就能达到80万~90万字。在写作上,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只说不写,三年级开始写话写句子,四年级才开始写段落;而接受跨越式培养的学生,上二年级时平均就能手写出超过150字的段落,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们甚至可以用电脑打写出300字以上的文章。

中午吃饭的时候,马兴旺找到何克抗,问他:“能不能把这个课题放到海原?”

在此之前,这位分管教学的副局长花了40天时间,调研了海原山区里的上百所村完小和教学点。他把自己的结论告诉何教授:“可怜的地方,住着可怜的老百姓,生下可怜的娃娃,接受着可怜的教育。”

“跨越式课题不挑剔师资和生源。”何克抗回答说,“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今年10月底,在XX永宁县的一次课题研讨会上,何克抗再次向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们表达了这项课题的信念。

“教育的力量就在于,能把普通的老师变成名师,能把原本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很快地……变成优秀的学生。我觉得……我觉得……”何克抗说这番话时,数度哽咽,最终也没能说完。

散会之后,人们还在议论,一句挺寻常的话,为什么会让饱经世事的老教授不能自已。

一位相熟的老师沉吟半晌说:“因为这是他的理想。”

教母语怎么能像教外语?

何克抗并不是“搞教育”出身。他早年毕业于师X大学物理系,后来致力于研究汉字编码。业内评价,他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甚至要早于王永民(王码五笔输入法的发明人)。

当他在美国加州留学的时候,新成立不久的苹果公司邀请他去开发汉字输入。不过,他拒绝了这项邀请,回到国内,转而用汉字编码的技术教小学生识字。在长达30年的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跨越式”教育理念。

在教育界,很多人对“跨越式”这个提法颇有微词。在教育工作者看来,这是官员才会喊的口号,而教学是一项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工作,来不得虚假和浮夸。因此跨越式课题那些超越了新课标的目标,被看作是拔苗助长。

“其实,我们大大低估了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能力。”何克抗回应说。

在他看来,传统的母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按照皮氏理论,5~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母语基础非常薄弱,缺乏足够的词汇来支持逻辑思维。在10岁以前,儿童也只能具有基于具体事物的初步逻辑思维,很难写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文章。

“传统语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之所以低下,正是因为受到这一理论的负面影响。”何克抗说。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入,几乎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

比如,二年级学《乌鸦喝水》,几代人都被要求从字词和语法入手。哪个老师要是提出从阅读和写作入手,会被认为是违背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可是母语有必要像外语那样从单词和语法教起吗?”何克抗始终对这个问题存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一些心理学家的调查已经表明,5~6岁的学龄前儿童掌握的口头词汇超过3500个,4~5岁的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各种句型,包括较复杂的疑问句,甚至连讽刺挖苦都能听出来。这与皮氏“学龄前儿童的母语基础非常薄弱”的理论明显存在矛盾。

在实践中,何克抗发现,孩子们虽然不会读不会写,却具备着强大的“音义”基础。曾有教育工作者拿较复杂的《唐诗三百首》做过试验,只要用汉语拼音注上音,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能读且能基本理解诗的意思。除了个别词,比如《咏柳》里面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个“绦”字,才需要帮着解读。

在继承和批判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何克抗先后完成了两本著作《语觉论》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在他看来,儿童快速学习母语的根本途径在于必须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而非以语法字词为中心。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均已具备写出结构完整、通顺流畅文章的客观条件,因此母语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教学环节结合在一起。

以二年级课文《棉鞋里的阳光》为例,课标中规定,学生要掌握“妈、午、好、放、合、收”6个四会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理解、会运用。传统的教法怎么教呢?上过语文课的人大多经历过,就是在课堂上反复地拼读,回家再写个10遍20遍。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比如试验班的一个学生就这样造句:“中午,妈妈和奶奶去买菜,我放学收拾好书包回到家里等她们,等着等着,我慢慢地合上眼睡着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课题组老师会夸赞说:“很好,回家玩儿去吧。”

传统语文教学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

尽管跨越式课题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理念并不复杂,但是老师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模式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因此每个月,以何克抗为首的课题组成员都会从分赴各个试验区,通过听评课给予试验教师更多的指导。

10月末,何克抗带着他的课题组再次来到海原。在距县城10公里外的XX乡中心小学,参与课题的许海英老师正在上二年级语文课,当天要讲的是《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

这是一则童话,大意是:春天,小柳树长出了叶子,很得意,由此就看不起光秃秃的小枣树。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这才意识到错了。

与城市里那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课相比,许海英老师的课看上去并不热闹——没有调动孩子兴趣的多媒体课件,没有新课程改革提

倡的互动式参与,也没有衍生出来的拓展内容。唯一不同的是,她使用了一种被称为“211”的教学模式。

一节课40分钟被分成三部分。前20分钟是老师对课文的讲解,随后让学生们翻开一本由课题组编写的《拓展阅读材料》,课本里的每篇课文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6~8篇拓展阅读文章。就本篇课文来说,有儿歌《树》、散文《小柳树》、成语故事《囫囵吞枣》,还有一些主题与课文相似的童话,如《8支荧光笔》《文具盒里的小故事》《太阳和北风》等。许海英挑出其中5篇,要求同学们快速阅读,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

大约10分钟之后,许老师宣布阅读结束,然后在黑板上出了两道作文题。一是描写一位好朋友,要注意发现对方的长处,二是续写这个寓言故事,两题任选其一。这个10分钟的写作环节就是让学生尽量写,最终是否写完并不重要。

“一个好的思路,其实往往很简洁。”一位一直在关注这项课题的老师评价说,“在小语界,老师们公认阅读和写作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敢于砍掉一半的教学时间,让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地去读和写。”

对于许海英老师的这节课,何克抗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他一直在掐着时间。由教师主导的教学环节用了27分钟,这导致以学

生为主体的扩展阅读和写作分别仅剩下6分钟和7分钟。何克抗认为,原因在于许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把握还不到位。

有一个环节,许老师提问,小柳树怎么好看,谁来读一读?小枣树怎么难看,谁来找一找,读出来?这段提问加读书用了5分钟时间。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何克抗说。这两个浅显的问题,学生读过课文就能解决,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相反,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海原县教研室的一位老师听完之后频频点头。他举例说:多年来,老师们教《将相和》,都是从一开始就提问,渑池会上,廉颇怎么样?学生照着书回答,“廉颇是……”接着,老师又问蔺相如怎么样,秦王怎么样,从头问到尾。看起来师生之间是有互动的,结果是学生一无所得。

要是按照跨越式的理念,老师在备课时就必须抓住重点。比如《将相和》的特点是通过外貌和动作来反映人物性格,那么20分钟的教学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去体会人物性格,随后10分钟拓展阅读都是关于人物的短文。最后10分钟的写作环节,可以让学生们写自己的同学,要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来反映性格。

在海原,一天的工夫,何克抗和课题组成员跑了两所乡镇中心校,听了4节课,评了4节课。回到县城宾馆时早已天黑,就在等待服务员开房门的短暂工夫,年过七旬的他斜倚在服务台上,一言不发。

“老先生累得够呛啊。”随行的海原老师们私下感叹道。

找回孩子们的创造性和人文性

时光倒退50年,当年轻的何克抗在北师大物理系学习电子专业时,一度痴迷于写小说,甚至一心想转到中文系。后来转系未成,留校任教。1979年他加入了新成立的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成为中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一生都在琢磨怎样把与教育有关的那些理论、技术跟实践相结合。

他从未放弃对母语教学的热情。“中国的语文教育多年来存在三大问题。”何克抗后来总结道。一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二是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而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

他服膺老一辈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话——“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母语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牵系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何克抗看来,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手术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就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何克抗就下决心要把孩子们的创造性和人文性找回来。

2000年,他在XX找了一所著名的实验学校,开始实践自己的跨越式理论。他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引入拓展阅读和电脑打写之后,每逢看图写话,非试验班的学生往往只能写一两句,而试验班的学生能写出整个段落。到二年级,写科幻小说的都有了。

2002年,何克抗又在XX市越秀区随机找了6所小学加入课题,此时211的模式已经基本成型。过去,人们认为一年级的学生不适合同时学语文和英语,担心这样容易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搞混。结果何克抗的课题试验让学生的语文和英语两科同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母语能力方面,到二年级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完成2500字的读写识记,能写成千字文,并达到了每人120万字的阅读量。

2004年,他又回到XX,在南山区最偏远的半山坡上,找到白芒小学的校长。当时这所薄弱校96%的学生都是农民和打工者的孩

子,在全区55所学校里总是倒数第一。参加试验后,仅用3年,该校总成绩就进入全区前10名。

随后,XX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也引入跨越式课题,实施时间将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这是该课题首次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

在各个课题试验区,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总是,“跨越式”之后,孩子的考试成绩怎么样。

尽管何克抗本人并不看重这类功利性的指标,但他丝毫不担心这个。2007年6月,在市教委的支持下,课题组曾抽取延庆县的7个班、昌平区19个班为试验班,同时选取两所全国闻名的小学的部分班级作为对照组,开展了对比测试。相关数据显示,试验班的字词句基础与阅读部分的平均分稍低于对照组,而作文的平均分则高于对照组。

来自XX的一项类似调查显示,试验班字词基础、阅读、作文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最终总分超出了12.22分。

从沿海地区最好的学校走向普通校,再到薄弱校、农村学校,沿着这个轨迹,何克抗最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西部最贫困的地区。

实际上,早在2006年跨越式课题就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被认为是“一项优秀的科研成果”。理论上,他没有必要再用新的试验证明跨越式课题的科学性。

“我现在想的是,怎样才能让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同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何克抗说。

跨越式课题,不知不觉中已然向教育均衡的目标转型。

大量读写,就像大块吃肉

2008年年底,马兴旺在与何克抗交谈之后,把跨越式课题视为能够改变海原教育生态的契机。

他的好友、海原县关桥乡教委主任钟林,对海原的教育有更贴近技术层面的看法。这位有着20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曾对当地六年级师生做过关于阅读的调研。他发现,老师自己毕了业就不读书了,最多看看《家庭》杂志,而学生中,91%没有课外阅读。问读了哪些书,回答是《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反正都是课本。剩下不到10%有课外读物,也大多是《作文选》。

教了20年语文,钟林觉得遗憾的是,对阅读和写作始终没有摸索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界有一个共识,教好语文的秘诀概括成两个字就是“读”和“写”,如果概括成4个字就是“多读

多写”。钟林听说,XX有位老师提出“海量阅读教学法”,于是跟马兴旺商量,想带老师去XX学习。

“别急,北师大有个跨越式课题要来海原,要不你先听听。”马兴旺告诉他。

当看到这个课题提出的阅读和写作目标时,钟林笑了,他说“这正是我想要的”。课题组专家习惯把海量的阅读和写作概括为“大输入和大输出”,而西北汉子钟林更愿意这样解读:“这就像是你每天早上吃肉,中午也吃肉,晚上还吃肉,身体不好是不可能的。”

2009年8月,海原县第一批7所乡村学校加入跨越式课题。当时布点是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马兴旺的设想是,3年后课题要扩展到全县的山村教学点。

尽管早就对海原的困难情况有所耳闻,课题组的专家实地考察后还是有些吃惊:7所参加试验的学校仅有两所具备农村远程教育环境,其他5所依然还是“黑板+粉笔”;14名参与试验的教师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教育课题,其中7名特岗教师甚至没有从教经验;参与试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多是文盲,很多学生学前教育几乎空白,识字量为零。

上第一堂课的是关桥中心小学的田虹老师。按说一年级学生对花花绿绿的课本最有兴趣了,结果因为这位从教不久的特岗老师照

着教案读,前排睡倒了一片。听课老师叫醒一个,孩子懵里懵懂地看了一眼,又睡了。教委主任钟林坐在后面,汗顺着脊背往下流。

第二堂课,到另一个镇,一位男老师太紧X,从讲台上摔了下来。

XX小学的许海英老师因为压力太大,几夜睡不着,上课时嘴上全是泡。

李俊小学的侯建侠老师倒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刚开始对课题也非常感兴趣,被课题组给予厚望。后来她发现,20分钟时间总是讲不完那些知识点。有一天,她发给课题组,第一句话就是“我做不下去了,有没有现成的教案,我实在设计不出来”。

课题组的专家收到,心里一惊,“连最好的老师都崩溃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最初的几个月,作为海原课题组组长的马兴旺心里也没有底。在何克抗和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师生们的长进却似乎并不大。

“这一年如果没有成果,我们就真的拿老百姓的孩子做了试验。”马兴旺在心里问自己,“咋能拿老百姓的孩子做试验呢?”

眼见着好多老师都打在退堂鼓,他又要不断地为老师们打气。怀疑者也不少。XX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X玲和她的研究生们也是海原课题组的成员,她发现,有时何克抗不能亲自来海原,由课题组里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代表,有些人就质疑,这些没有教学经验的“娃娃专家”能否指导一线的老师。

但最终消弭这些分歧的是某种精神力量。从何教授到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从海原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到来的“娃娃专家”之间,这种力量始终在相互感染着。

钟林注意到一个细节。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北师大的吴娟博士走到为她准备的木椅前,椅子上有灰,吴博士绕到另一侧才把灰尘吹掉。钟林意识到,如果刚才顺势一吹,会吹到前排的孩子身上,绕一圈就吹到了走廊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钟林说,“这种对孩子的爱是共通的。”

爱和耐心的等待最终有了回报。课题实施5个月之后,有消息传来,树台中心小学的一个一年级学生编了个字谜,“渐”是水车千斤重,后来关桥中心小学的一个一年级学生说,“棉”是树上挂着白毛巾。

在《四个太阳》这篇课文的写作环节,一个一年级孩子写道:“我想有个黑色的太阳,黑黑的太阳能把奶奶的头发晒黑。”还有一个孩子写:“画一个爱心的太阳,送给XX的小朋友。”

在海原这样的贫困山区,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也没有见过像这样富有想象力和丰富情感的一年级学生。

这些变化促使教师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课题中。难堪的第一课之后,田虹老师住到了学校里,先后写下了4本教学反思。有一天晚上11点,钟林正在办公室写博客,听见楼道有声音,有点怕。仔细一听,“哦,是田虹在读课文”。

56岁的X有邦是课题组中年龄最大的老师。刚开始这位老教师连电脑怎么开都不知道,后来为了多媒体教学,他买了一台电脑,誓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画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侯建侠也终于能够掌控跨越式的课堂,被人们尊称为“大侠老师”。

海原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对照成绩显示:半年时,差别不大;课题实施一年之后,试验班的语文平均分高出了10分,而且越来越接近县城学生的母语水平。

在一次总结会上,马兴旺有些动情地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谁教育了我们?是我们的孩子教育了我们。是谁鼓舞了我们?是我们的孩子鼓舞了我们。”

跨越是为了同一起跑线

今年6月,实施了近一年的海原课题在XX小学召开了一次现场会。与会代表听完两节语文课之后,刚调到教育口不久的海原县教体局局长白旭代表主办方发言。

实际上,这位局长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课题。他没有念别人事先拟好的讲话稿,只想“说说心里话”:“我们看惯了现在社会上的种种‘作秀’。最初我在看到会议指南上的学生作品时,怀疑这些并不是学生的真实作品,或许是学生家长写出来的。”

人们这才想起,此前在观摩现场课堂教学时,白局长始终在用质疑的眼光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他接着说:“当我看到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写作,写一会儿想一会儿,写错时还不停用橡皮擦了重写,我才相信这些作品是真实的,是学生在课堂里真实的生成。一年级的娃娃就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这真让我吃惊。”

当天,许海英老师出的作文题是《我的快乐和幸福》。10分钟的时间内,她的学生们交上了答卷:

“爸爸和妈妈不吵架,他们关心我,他们孝顺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很心疼我。我的快乐和幸福是我的家带来的!”

“天下雨了,我们在教室里不能回家,老师打伞来,说可以把我们送到家门口,我觉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很美!我的家乡有宽宽的马路,大大的城墙,绿油油的田野,勤劳的人们。因为我的家乡很美,我快乐!我幸福!”

当这些身处大山深处的娃娃身着破旧的衣服,却在短短10分钟内写出这样的文字时,在场的何克抗也觉得“很幸福”。他认为,照此坚持下去,几年后,海原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能达到甚至超越居住在城市的同龄人。

这对学幼儿教育出身的许海英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她仍然记得,几年前在XX一所公办幼儿园实习,那里小班的学生已经在地球仪上指点江山了。“这是3岁的孩子吗,懂这么多的东西?”当时许海英的脑海里马上想到海原老家那些3岁的农村孩子,要么跟着爷爷奶奶晒太阳,要么在地里刨土。“好长一段时间,眼睛一闭,那个情景就出来了。”她说,这也是她加入跨越式课题的动因。

历经10年的教育实践,如今,在的远郊区县、在XX的南山区、在XX的越秀区、在XX库尔勒、在XX丰宁、在XX海原、在XX 成县……由何克抗领衔的师X大学基础教育跨越式课题组,先后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试验区,试验学校也发展到250多所。

不少课题组成员建议,别再叫“跨越式”,而改称“同一起跑线”——这并不是说孩子们天生处在同一起点上,而是寄望,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在某种程度上修正教育的不均衡,让发达地区的孩子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城市娃和农村娃,起跑线能拉得近些、再近些。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4T20:57:50.8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作者:汪家典 [导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管是在课堂上巧妙提问,还是在课后的布置作业,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习不再呆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汪家典陕西省柞水县曹坪镇老庙小学 711400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管是在课堂上巧妙提问,还是在课后的布置作业,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习不再呆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69-01 小学语文是孩子步入学堂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也是具有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不仅教会了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还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认知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启发式的教学就能体现几点,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小学语文,打破以往呆板沉闷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思维 精心设置提问。想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思维,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的精心提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定情境,向学生发起提问。提问的过程中也在于“巧妙”,怎么能把提问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选择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学生已经对教师所讲解的东西已经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教师这时候的提问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在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学生自身没有任何的知识能力,教师的贸然提问学生也是一片茫然,教师要跟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走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其次,问的问题也要难易适当。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对班级学生要有个整体分析,课前深入了解学生,课堂上的所设的问题让每个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经过学习来体会到学习的滋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式的提问是引发学生的思维欲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会分析问题,质疑问题,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真情无价》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买项链的,她又为什么想买项链,层层递进,通过分析找到答案,最后总结出小姑娘对姐姐纯洁无暇的爱。 二、巧妙布置作业 作业的精心布置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点,作业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并且能主动的去完成作业,在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上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识。每节课文都有课后习题,也不少是启发性的。教师要善于改善习题,对于启发性较少的题目可以增加提示。课堂上作业的布置是针对新学到知识内容的总结或者是铺垫学习思路的题目,启发的因素越多,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自己是学生,哪些是自己自主学习就懂得了,哪些又是自己自主后不懂的,需要教师的启发点拨的,从学生的自身出发确定授课思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心中也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实践证明:哪个教师的文章写的好,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不会很差,哪个教师的修养好了,他的学习自身修养也很好。教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在学生心中起到行为典范的作用。 下面以一篇《金子》的教学案例来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③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自己喜欢哪句,和同学分享为什么喜欢。让学习知道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起还懂得了很多道理,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自然的导入今天的课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再度过到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来阅读课文。 ②让学生读第4~7自然段,再引发联想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再和学生交流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最后引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轻声读给学生听,再引导学生给大学听,读着读着从中引出学生对文章的疑问?学生所问的问题中都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从书中去找到答案吧! ③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读懂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到联系性的句子启发学生联想思维。比如: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到什么?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到什么?而彼得又是怎么想的? ④带感情色彩的朗读,让学生也深入文中主人公的角色来阅读课文。可以适当的加入音乐让学生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思想走,最后过渡到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⑤理解“真金“懂得道理。让学生读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的经历都用来培育花苗上过渡到彼得的辛苦付出换来了什么?再读文中另外一句:“不久田地里就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瞧,花都开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出示鲜花图。再问学生:看着彼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认为“真金”是什么?再过渡到: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⑥再重新阅读彼得的话:“彼得无不骄傲的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⑦故事讲完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畅聊自己的梦想,再同时问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准备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6:04:06.29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79期作者:杨云禄[导读]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探索的一个重点朗读入境。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八小学563000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探索的一个重点朗读入境。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有关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有好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一、朗读在体验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于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下面就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心理作用。《雪地里的小画家》体验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识“牙”字,图片认识“竹”字。《坐井观天》“渴”字和“喝”字让学生自己说说用什么方法区分,引导学生自己编儿歌识字。 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朗读能帮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比较默读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们朗读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见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教师在进行朗读体验指导时要把握的几点 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的《五彩池》,她的其中一段朗读指导就堪称一绝。当她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状后,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还可以……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淋漓尽致地张扬。 朗读要注意引导、点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朗读要注意提出一定的要求。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情义妙理、神思妙笔。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朗读要注意逐层提升。第一步朗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认识语言,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 三、体验式教学要注重朗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些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形式的比较朗读。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 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月光曲》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月光曲》,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跨越式教学模式

“跨越式”五大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①创设情景,综合复习: 1)以图片、动画等创设情境,揭示学习的主题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2)在此情景中,开展简单的师生问答或者free talk,帮助学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3)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用旧句型、旧单词导入新单词的方式引入新知,降低新知教授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听读新知、初步感知: 1)教师将新知放入一定的语境中来教授,即在句子中教授单词,在对话中教授句子。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一般可以以旧句型带出新单词、新句型; 2)对于难度小的新知,主张让学生在教师教授前开展自主听读;对于难度大的新知,主张让学生在教师教授候开展自主听读。听读材料最好以对话形式为主,核心内容还是包括了本课新授单词的句子和包括了新授句型的对话。若是网络环境,则进行学生自主听读,自主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跟读,逐渐形成正确的语调和语感。对于非网络环境,则是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整体听读。 ③情景交际、巩固新知: 1)以图片、动画等模拟真实对话情境,并进行多情景迁移的交际练习; 2)在多情景中,针对新授句型和单词开展师生问答或者free talk,帮助学生巩固与应用本课的新授单词和句型; 3)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用旧句型带新单词,旧单词在新句型中应用,帮助学生真正开口运用英语。 ④拓展听读、整体感知: 1)提供了包括本课新授单词和句型的对话、篇章、故事等较为完整的和综合性强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开展拓展听读,作用是将新旧知呈现在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 2)教师同样也要鼓励学生大声跟读。对于拓展听读的材料要保证量,提倡大量的输入,但是对于听读的内容不要求做过多的检测,如果要进行检测,在后一个环节中来安排。 ⑤整体运用、灵活表达: 1)创设综合说的英语情景,提供可靠的Keyponits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口语交际;2)教师要明确要求,做好示范(注意角色互换;注意示范本身的交际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不断改革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文学素养、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写作存在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这就给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较为成功的写作教学是小学生能够应用文字来顺畅合理地写出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学习的理解表达出来,并能够连词成句、连句成章。但是这些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十分苛刻,因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真情实感、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缺少自己的个性,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所以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写作中的弊病,让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写作的激情,使语文写作教学不能够顺利发展。 1.2 学生写作练习少。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是依照课程标准来死板地教学生知识,迂腐沉闷地实施教学。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对语文教材的讲解特别多,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此,而对语文写作教学所给予的时间就特别少,造成学生写作练习特别少。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写作教学融入进去,而不是让写作训练和课本教学相脱离,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让小学生不重视写作,这就极易造成在考试时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开始随意写作,或者是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抄袭作文书,这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1.3 过度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小学中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留特别多的写作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篇周记,两周交一篇作文等,可是学生根本完不成,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应付了事,不会对这些写作作业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也只是浮于表面走走过场,基本上不会认真去阅读学生的写作作业,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在作业的结尾写一个阅字,这就让小学生感觉写作作业只是一种形式,无需多做努力,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1.4 学生写作兴趣低下。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了很大的改革,其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会把这些优秀的文章和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课文的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基本上不起作用,难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课文的讲解中进行提高。在写作能力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学生只会将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不能够对其提起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也不能通过课本中名家名篇的一些美丽语言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也不能对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启迪和借鉴。这就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十分缓慢。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指导和练习,经过各方面素质的加强来实现的。下面,我根据上面提到的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方法。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 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宁夏西海固 地区,何克抗要做的事,“就像要让西海固被青山绿水环绕一样不可思议”。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10月末的一天,何克抗第4次来到海原。一年前,他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带来了这项被称为“跨越式”的教育课题。 车在山道上颠簸,远处的山峦寸草不生,目之所及都是刺眼的黄色。“这样的地貌,走遍中国也不多见吧?”73岁的老教授摇下车窗,向窗外望去。 实际上,当地薄弱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生源,并不比这里的自然环境强多少。 帮帮这些可怜的娃娃

在海原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眼中,远道而来的何教授是位“大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这样一位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公认的顶级专家,如今却是“大学请不动,小学不请自来”。据他的一位弟子估算,“老先生每年超过 1/4的工作时间都泡在小学课堂里”。 何克抗最初启动这项“跨越式”课题的时候,他并没有明确地想要把课题引向农村。 10年前首批试点这一课题的,几乎都是国内一流的小学。前不久,一些美国教育人士去广州的一所试验校参观,那里每个小学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上课全是网络化教学,“这样的教学环境美国也比不了”。 然而,锦上添花并不是何克抗的最终目标。从2003年开始,他尝试把课题放到农村学校。2004年,课题开始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丰宁全面推广。 2008年年底,时任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马兴旺在银川听到何克抗介绍跨越式课题。对于其中的理念,他一时间没有全弄明白,但是课题提出的目标让人着迷。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较为优势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与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研究“启发式”教学,对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启发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肯定,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切实保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一、联系实际,感知理解 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新知识进行饶有兴趣的讲解,提供生动通俗的事例,以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理解新知识,从而获得具体、明白、正确的认识,主要做法有: 1.提供范例 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先提供与此相关的知识或训

练项目,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触类旁通。如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明白:种树、种菜、种庄稼,都是有收获的,但小猫种鱼不可能有收获。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有困难,因此教师先举出学生所熟悉的种树、种菜、种庄稼的实例作说明,再引导学生想想:鱼要生存离不开哪些条件,之后让他们讨论:(1)小猫真的会收到很多鱼吗?(2)你观察过吗,小鱼生长在哪里?(3)谁能帮助小猫找到收到很多鱼的办法呢?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能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2.画简笔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文内容有的理解很难,这时适时地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思维,是行之有效的。如教学《挑山工》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幅简笔画,一幅是单斜线,一幅是之字形线,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条路线,哪条长?让你分别走这两条路线,哪条花的时间长?然后让大家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用图示法直观形象地引出课题,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上课伊始注意力便高度集中,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很高。 3.利用教具 有些课文的内容较为复杂,仅靠图画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这时便可以结合运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事先准备好老牛和小松鼠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5页文档资料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为使效果则更为突出。本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摸索,对此教法,有如下深刻体会:一语文教学与音乐联系 音乐,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听辨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而且能促使记性、想象、思维、意志和个性的发展。还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道德品质,进而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语文课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把语文课与音乐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我就先让学生欣赏这首豪情满怀的歌曲,体会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理解,通过字里行间去感知这首词含蕴的丰富感情。在教学六年级11册的《革命烈士诗二曹》时,就让学生欣赏歌曲《红岩》等,《红岩》的歌曲欣赏可以让学生想象和体会出革命烈士就义前那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又如在教学初中第6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首先播放志愿军军歌,通过雄壮激动人心的歌曲欣赏,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激烈悲壮的朝鲜战场,很快就把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联起来,这样课文就不难理解了。通过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英雄人物的心灵美和高尚情操,以此去点燃学生为人类美好理想而献身的火种,充分发挥语文课思想性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力量。通过这样联

系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书本知识,更可贵的是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二语文教学与实践体验的联系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课文和作文的需要,让学生直接参加有关的体验活动,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亲身实践,感知事物。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亲自带领学生跋山涉水,到野外去春游,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万物复苏、春光:邕漫的大自然,感受春天到来的情景。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区去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林海”的感知。这既是体育中的爬山锻炼,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和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就十分容易了。能够结合体育的课文很多,如《中国石拱桥》、《济南的冬天》、《天气陛下》等。 三自主构建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体验的生成 1.“激趣——引导”式识字体验 在体验性识字教学中,通过营造故事情境、活化静态汉字、观察汉字形体、丰富奖励手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汉字"四味":趣味、情味、美味、甜味;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快乐识字;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体验及生活经验来增强识记,丰富识字体验,来促进快乐识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识字方法,找到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养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2“角色——感悟”式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其中,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浅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提问技巧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内容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讲究启发的艺术性。启发式教学这一方法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启发式教学是各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谈话问答、直观演示等主要方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种容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满堂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常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手段进行,很多教师又把这种教学方法变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用得不好,反而对教学能起负面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无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教师有鲜明的选择性。在现实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语文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甚差,学生也厌学其所任教科目;有的语文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学生也爱学其所任教科目。捷克教育家、美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那只是老师的错误。”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也用了启发式,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艺术,而没有教学艺术的课不能打动学生.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代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

《升国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教案)

《升国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教案) Raising the national flag

《升国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书本插图)小朋友们,请看屏幕。想一想, 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用完整的 话说: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 向国旗敬礼) .师:每天早上,我们学校也要升国旗,那我们升国旗的 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国歌声)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分别请请一位少先队员和一位普通学生回答)(用完整的话说: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国歌声,我们排着队伍,立正,向国 旗敬礼) .揭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这就是我们升国旗时的情景。 (录像: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sheng guo qi 升国旗)

领读课题,齐读,(提醒学生:“升”是后鼻音) 二、初读指导 师:“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下面我们就来学学这一课。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第~页。 教师泛读课文 师:先认真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边。请你们仔细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学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在下面看拼音轻声读课文,把你还没把握读好的字上面画个记号。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自己读过一边了,都读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看你到底会不会了? (1)出示生字词:(逐个出现 ǔ xīng hóng qí wǒ men guó qí 五星红旗我们国旗 ēng qǐ lì zhèng jìng lǐ 升起立正敬礼 指名认读,相机纠音。 后鼻音:星、升、正、敬 轻声:们 (2)齐读生字词。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 效结合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 告 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小学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字错话连篇?要么就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的不足。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教“阅读课”,但阅读课对语言的品味、训练、表达方法的体会和指导落实的也不够深入,读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实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作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流派纷 呈。“随文练笔”就是其中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随文练笔的研究现状大致如下: 1.日本的随文练笔研究强调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2.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把“随文练笔”看作是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反对将学生作文变成一些硬挤出

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 对策略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上却不容乐观,在这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应对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对于学生的交流和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语文学习能力的情况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其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反应。因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学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低沉,不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让小学生背诵很多的

优美的语句或者诗句等,但这些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会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小学生缺少知识的积累 对知识的丰富积累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知识积累较为贫瘠,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小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进行独立写作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写作训练,致使很多小学生很难完成教师的任务,自信心受打击,并且还会严重挫伤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三)写作中缺少真情实感的加入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小学生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给人一种生硬感。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与训练,致使很多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不能有效的利用身边的事例,只是将自己背诵的某个事例应用到多个作文中,致使其文章不能打动别人。 (四)缺少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不根据小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写作训练,就会让小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7-07-04T14:48:03.3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作者:许敬凤[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为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安徽省萧县马井镇史庄小学235231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标》,首先定位了写作教学的地位和性质,同时结合一线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写作主题的选择创新度不足、教学对象的层次化划分模糊、教学形式缺少实践性等三方面。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此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为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程度高,写作教学过程往往较为枯燥,于是导致教学推进的难度大且效果差现状的出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过程对写作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化分析,以此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性质与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学生留心和关注身边的事与物以及自身对此的情感,再将情感通过书面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此过程涉及到“物体——情感——文字”的转化过程,同时对小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化、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把握标准中对写作教学方向和内容等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过程。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1.写作主题新颖度低,教学效果较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作主题的新颖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点。结合教学实践情况,现阶段小学主要的写作主题包括“勇敢”、“关心”、“景物介绍”、“生活事件”等,教师借助以上主题讲解写作方法和策略等,但教学效果并不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于:其一,教师借助的写作主题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缺乏新颖性主题,无法吸引学生对写作课程的兴趣度;其二,选择的写作主题与小学生生活现实以及生活经验等联系性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亲身感知和认知。 2.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学段的层次化划分模糊。结合课标内容,为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按照各个年级情况划分了不同学段,每一个学段的写作重点和要求等均不相同。纵观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与课标要求存在差异性,即实践教学并未按照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水平均高于国家标准。一方面,学校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通常按照高阶段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得学生快速达到小学阶段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学段的层次化还应认真且深入地剖析课标,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此挖掘程度低或者认知不够深入都直接影响着整个过程以及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3.写作教学形式缺少实践运用。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形式为读写结合、情境化教学等,引导学生读取或者学习范围后,自己写作同类型主题的作文,然后教师评选出班级上的优秀作文供学生们借鉴和学习。该教学形式过于突出机械化,教师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化的指导方法要求班级内所有学生达到要求,而且细化到每一个标题、段落分布和文章整体结构等都必须应用教师本节课教授的内容。这样一来,导致多数学生误认为写作过程只需要“套用模型”即可,导致主观情感参与以及能力提升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另外,为了规范学生写作细节,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满分作文》和《作文大全》等优秀作文中运用到的例子和词语等加以摘录,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内容,并未要求学生增加实践性体验和真实感受,导致多数学生写作以虚假实例为主,缺少实践活动和真实感情的形成,为写作积累素材形成负面化影响。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进策略 1.创新写作主题,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还需要运用新颖性和创新程度高的主题,选择的原则为“贴近学生+紧跟时代”的原则,即运用新题目写出新作文。其一,发挥学生自主定题的权利,由学生共同推荐写作主题,教师通过筛选和加工,为学生讲授写作方法等理论性知识。其二,教师积极调查学生的生活实践,搜集和整理创新化较高的主题,利用小学生玩手机、买零食现象等作为主题,这些主题能够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关注。 2.结合各年级段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语文教师应把握各年级段学生需要达到的写作水平,一二年级注重学生表达对身边发生事件等的感受;三四年级注重学生对已发生事件的印象和最为感动的事件的写作;五六年级注重自我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可结合各学段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突出生活实践,将实践与作文融为一体。写作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融合实践和作文的方法在于:其一,教师提前决定写作主题,要求学生利用放学后或者周末的时间主动参与相关性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其二,语文教师平时教学、作业布置等过程中多注重引导学生搜集生活资料,为写作教学铺垫基础。参考文献 [1]郝清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5,(24),58-59。 [2]鲍丽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113-114。 [3]李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65-66。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法分析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法分析 摘要:孔子曾经阐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策略主张引导学生类比联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认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思维、鼓励思维、促进创新。从提问式启发、提示式启发、示范式启发、图示式启发、假设式启发五个方面讲述了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策略;以人为本 一、运用提问式启发,引导按图索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为了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找出学生思维漏洞、现存困惑以及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提问式启发策略包括怀疑型、含蓄型、推导型、观察型、悬念型、究因型等不同的形式,可以运用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教师提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答的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设计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相长。提问式启发与其他启发方式相互融合运用,主要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不断摸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运用提示式启发,促进豁然开朗

提示也可说是教师的介入,提示式启发方式需要遵循有效介入原则。提示式启发基本上是在学生产生思维矛盾、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包括奠基性、例示型、关键型、比较型与实验型等不同的形式。不管是何种形式,都需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能力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制订针对性的思维启发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明白为什么课文会用那么大的篇幅叙述雨来的妈妈追赶调皮的雨来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进行提示式启发:“雨来面对小鬼子的威胁、屈打是如何逃脱的?”学生回答:“凭借机智,跳到水里跑的。”那么教师再提示“为了表明小英雄雨来的游泳和机智本领,就在前文进行了提前叙述,这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交头接耳,仔细分析,得出是全文的铺垫,由此,学生深入了解到语文作文的相关方法。 三、运用示范式启发,鼓励拓展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在普遍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示范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跟着老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自己运用与体验,获得知识与能力。示范式启发是基于教师规范性的示范来展开,以此启发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技能。包括操作型、口语型、解题型、潜在型等示范形式。各种形式都围绕教师规范化的示范过程来展开,以此获得解决

小学语文《升国旗》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升国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囗、纟”2种偏旁,会用“多么”说话。 2、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引导他们学会尊敬国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引导他们学会尊敬国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国歌》)同学们,这个音乐你们都很熟悉吧,你平时会在什么时候听到它?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在升国旗时) 3、揭题:同学们说得太对了,升国旗演奏的就是我们的国 (板书:升国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升国旗有关的课文。

认读生字。)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 2、听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3、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课文生字词。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教师适时正音。提示:“国”是三拼音节;“升、中、红”是后鼻音。 (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 4、认识“囗、纟”2个偏旁。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五中立正)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老师相机正音,并进行口头组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学生自由识记,介绍方法。 3、课件演示会写字笔顺书写动画,学生书空。 四、精读文本,品读感悟 1、指导看图引读,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当刘翔取得冠军后,把代表国家的五星红旗披在自己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 【摘要】 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体验”,又怎样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做中学”“先行后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强化多感官体验,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的角色就是“设计者”和“协调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领受”“领悟”“提升”的过程,也就成功地完成了体验式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通常是按照“前置作业”“身临其境”“总结感受”三个步骤来层层深入地完成体验式教学的。 一、前置作业――让学生领受体验任务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做到生动、灵活。前置作业是我在体验式教学当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体验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在体

验中领受学习任务。 《春天来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二中的一项口语交际内容,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春天,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欲望,我采取了让学生走出教室,自己去“找春天”。我组织学生来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充满生机的公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真实的春天。在户外活动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春天在哪里呢?用我们的眼睛看一看,用我们的小鼻子闻一闻,用我们的耳朵听一听,用我们的小手摸一摸,最后说说公园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一听说,今天的课堂被搬到了公园里,学生们都一起欢呼起来。来到公园之后,我指着公园的树木,启发式地问:“大家看一看,现在的树木跟冬天时的树木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我看见小树长出了小芽芽”,“我看见树枝上长出了绿叶儿”,“我看见小草从地下拱出来了”…… 前置作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课堂之外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寻找中得到发现,获得乐趣和启发,对课文事先有一个早期的感受。能过前置作业的设置,学生们很积极,学习兴趣高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身临其境――让学生领悟文本精髓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习得”。“习得”就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的精髓,体验作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