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对孩子缺乏责任心是深有感触。有一次,一个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我问他原因,他居然说:“妈妈没有喊我做。”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一些任务直接推到父母身上。前天,有一个孩子居然趴在别人的座位下卷铅笔,把铅笔灰抖在别人的座位下,这样就不用清理自己的座位了,也逃避了老师的追责。至于孩子的学习用品、看过后的图书不收拾整理;倒在地上的凳子很少有人主动扶起;损坏东西之后不主动告诉老师;布置的任务难以按时完成……这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更是司空见惯了。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对小学生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小学生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心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心。那么,该如何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结合课堂教学,点滴之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

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创设氛围,引导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能虚心求教,敢于质疑等。其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注重学生的的读写姿势、用眼卫生等习惯的养成,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例如,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每天都要认真指导他们的读写姿势,教给孩子读书写字“三个一”的口诀,即:眼睛离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远。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习惯,只要读写就想口诀,想到口诀就自然坐直身体,坐正了姿势,最后成为孩子们的自觉习惯,这样孩子们会终生受用。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二、争取家长配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学生一入学,我就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提出我校开展的在班级管理中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感阐明培养责任感的意义。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所属的群体,生活的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的自觉态度,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等关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责任心,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教育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希望家长与学校配合一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向家长提出要求:孩子已入校学习,应培养他们具有自理能力,让他们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饭后收拾碗筷、倒垃圾、洗手帕、袜子,自己穿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等,填写好家务劳动记录,家长签字,老师验收,每月把孩子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反馈给学校。逐渐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学

会对自己负责。其次,希望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品质,为学生作好榜样。其三,向家长提出督促孩子每天回家读书 15 分钟,读课外书 10 分钟,自觉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精神。

三、着力培养孩子的整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每天的集队集合注意快静齐,上课铃响快速进课堂,课堂上守纪律是对机体负责。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所以,我们也要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班级活动之中。首先,在班级创设一种责任氛围,号召并鼓励大家要对自己负责,对班集体负责。老师要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把班集体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大家,同学是亲人,同学之间要象亲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要懂得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代表是一个班集体。这样,孩子们在“爱”与“责任”中,学会去关爱,去承担责任。其次,要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鼓励孩子们都积极努力,为目标而努力,不仅能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而且还能增强班集体成员间的凝聚力。再次,明确分工职责,培养工作责任感。在良好的班风影响下,孩子们骨子里的表现欲被调动起来。通过班队委的竞选,即使孩子克服了胆小、怕羞的弱点,而且,竞选的班队委在工作中,也表现出了认真、主动、负责的特点。第四,开展劳动实践,深化责任意识。做到“人人有任务、任务负责制”,不仅负责清扫,而且负责责任区的卫生保持与监督。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劳动能力,而且,大家都不会随手乱扔了,

责任区的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方法,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深化了责任意识。

四、创造条件,营造责任氛围

校园环境、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对于学生的道德习惯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花红柳绿,草坪茵茵,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自觉规范行为习惯,如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就应带领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美化班级,使学生在班级中要感受一种责任氛围,这对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有利的。我结合本班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训置于黑板上方,如“勤奋学习,团结友爱”,还在班中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班规》、等,既美化教室又使学生受到感染。以黑板报的形式定期刊出责任感养成方面的内容,还在班中悬挂有关责任感的名言警句,如“一个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人,是不会满足于只是机械而被动地做好分内事情。”“做好分内的事是一种责任,主动做好分外的事也是一种责任,而且是一种更为可贵的责任。”“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人生的辛苦中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让学生经常诵读,营造一种浓郁的责任感教育的氛围,在心中产生责任意识。

五、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培养责任感的动力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个教师必

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敏捷。”这就告诉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言教的同时更注意身教,教师的行为、形象、工作作风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大影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求自身要树立深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用公正、谦恭、礼让、善良的品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陶行知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在地上,看见地上有纸屑应主动拾起来扔进垃圾筒。除了对学生讲明要求,教师在看见地上的纸屑时,对学生说:“来,我们把地上的纸团捡起来。”这一举动比站着指示学生拾纸效果要好,对学生的影响也大。所以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从细处入手、春风化雨。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不断地渗透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能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学生的责任感就会有所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