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内容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内容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内容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内容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内容

导读: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课文②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封辞职信,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辞职原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师:不错,世界那么大,你要知道白峰仅仅是世界的某个小角落,那你想不想出去看看,看看其他地方的美景呢? 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两个小朋友,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北京告诉天安门非常壮观广场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讲解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看一下资料袋,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资料袋里的内容 点名读 总结: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 2.字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 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研究、推动。 点名读、跟读、齐读2遍 .3.课文 词语大家都读熟了,那么课文大家读得怎么样呢? 在读课文之前,先请同学读一下几个长句子 点名读 开火车检查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同学评价读书情况,交流 老师总结课文内容,幻灯片展示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这块巨石来历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幻灯片展示大石头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交流

部编版二年级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填空 姓名:______ 等级:_____ 第一单元 1、池塘里有()()小蝌蚪,()()()脑袋,()()()的身子,甩着()()() ()(),()()()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荷花()(),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衣裳,露出()()()肚皮,鼓着()()()()()。 3、不知()()()(),小青蛙的尾巴() ()()()()。他们()()妈妈,天天 去()()()。 4、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 ()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我穿着()()(),有()()我穿着()()(),()()和()()我又把红袍()()()()。人们管我叫()。 5、我在空中()()()(),体温()() ()(),变成了()()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

来,人们管我叫()。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 6、()()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 7、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灌溉()(),()()机器,()()人们()()。我也做过()()()(),淹没()(),冲毁()(),给人们带来()()。人们想出()()()()管住我。让我()()()(),不做()()。 8、孩子如果()()()(),就得()()妈妈,()()()()。牛马有(),鸟有翅膀,植物 旅行靠()()()()? 9、蒲公英妈妈()()()()()(),把它 ()()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 孩子们就乘着风()()()()。 10、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的 铠甲。只要()()()()的()(),孩子们 就能去()()、()()。

7.奇怪的大石头(参考模板)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著名、躲闪、严严实实、考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重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难点) ●课堂学习 ●●字词学习 ●●●生字学习 著zhu4 藏cang2 悄qiao1 闪shan3 坑keng1 卧wo4 推tui1 旅lv3 考kao3 秦qin2 记ji4 遗yi2 究jiu1 震zhen4 域yu4 ●●●多音字 悄 qi o qi o ā ? ? ? ()悄悄静悄悄(ǎ)悄然悄声细语 为 w i w i è é ? ? ? ()为了为什么()为难敢作敢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常常—经常著名—有名考察—调查 反义词 平整—崎岖 ●●课文全解 7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

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 孤零零 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严严实实 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 长 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 跑 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 恐怕 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 谁 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 陨石 ,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 坑(k ēng )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 楚 。 这块 突兀(w ù) 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 冰川 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 考(k ǎo )察 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 秦(q ín )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 长江流域(y ù) 有大量 第四纪 冰川活动的 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zh èn )惊了全世界。 [著名]有名。例句:吐鲁番的葡萄很著名。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科学。 [ku ài] ??? 块:石块 冰块快:快乐 飞快 [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例句:一只小鸭子孤零零的在河边寻找食物。 [严严实实]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 [长(ch áng )]指时间长,与“短”相对。又读zh ǎng ,如“成长、生长”。 p o b o p o à à????? 跑(ǎ):跑步 长跑抱():抱负 拥抱泡():气泡 灯泡 [恐怕]表示估(g ū)计。例句:“明天恐怕要下雪。”爸爸说。 shu du tu íīī????? 谁():谁人 谁知堆():土堆 堆放推():推车 推动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坑]洼下去的地方。 ch j n ì ???楚(ǔ):四面楚歌禁():禁止 禁令

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教材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课文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灰色的(),甩着()的尾巴,()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花上蹲着一只(),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鼓着一对()。 3.升到空中,我又(),连成 (),在空中飘浮。……早晨和()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4.()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奔跑,在()跳舞、()、开大会。 5.我做过()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灾害。 6.孩子如果()长大,就得告别妈妈,()。牛马有(),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 7.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送给自己的()。只要有风()吹过,()就乘着风()。……那里有许许多的(),粗心的小朋友却()它。 8.一()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 一面(),一把()。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9.()高,榕树壮,()树叶像手掌。 ()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 10.你拍五,我拍五,()有猛虎。……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在嬉戏。 11.夏季里,(),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虽(),心里()。 12.得造(),砍一棵大树()。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3.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就要参加()。 14.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的那么糟。()肯动脑筋,坏事()能变成好事。 15.露西拿出一沓(),一支()。 16.睡梦中的妈妈真()、好()、好()。 17.(),小鸟在(),风儿在树叶间(),()沙沙的响声。 18.()闭上了,紧紧地闭著;( )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 1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欲(),()。 20望()瀑布唐李白()紫烟,遥看瀑布()。(),疑()。 21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的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著名捉迷藏兴趣历史躲藏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镇静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提示: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2.课文讲述的是()事。 3.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学案(或指生读生字词,或读课文段落,或指生说课文大意等等)。 二、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三、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这块石头恐怕

《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⑴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⑵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按课文内容填空

新版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课文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灰色的(),甩着()的尾巴,()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花上蹲着一只(),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鼓着一对()。 3.升到空中,我又(),连成(),在空中飘浮。……早晨和()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4.()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奔跑,在()跳舞、()、开大会。 5.我做过()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灾害。 6.孩子如果()长大,就得告别妈妈,()。牛马有(),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 7.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送给自己的()。只要有风()吹过,()就乘着风()。……那里有许许多的(),粗心的小朋友却()它。 8.一()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 一面(),一把()。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9.()高,榕树壮,()树叶像手掌。 ()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

10.你拍五,我拍五,()有猛虎。……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在嬉戏。 11.夏季里,(),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虽(),心里()。 12.得造(),砍一棵大树()。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3.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就要参加()。 14.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的那么糟。()肯动脑筋,坏事()能变成好事。 15.露西拿出一沓(),一支()。 16.睡梦中的妈妈真()、好()、好()。 17.(),小鸟在(),风儿在树叶间(),()沙沙的响声。 18.()闭上了,紧紧地闭著;( )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 1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欲(),()。 20望()瀑布唐李白()紫烟,遥看瀑布()。(),疑()。 21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初中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初中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初中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下面是初中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欢迎查看阅读。 初中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着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7.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 石桥中心小学王小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怪” 1、过渡,是啊,大石头真奇怪,课文中对这块大石头也有所描述,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2、感情朗读第二段,读出大石头的奇怪。 四、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同学们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你心里浮现出什么问题了? 点名请同学们交流 2.是啊,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也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读接下来的课文,将李四光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单元 3《植物妈妈有办法》 ,得, ,,翅膀,旅行? 蒲公英准降落伞,。 轻轻吹过,乘。 苍耳,穿刺铠甲。 ,野、洼。 豌豆,豆荚晒。啪,豆荚炸,蹦离。 ,观察。 ,粗却得。语文园地一《梅花》【宋王安石】 墙数梅,凌寒独。 遥,暗。 第二单元 1《场景歌》 鸥,滩。艘军舰,帆。 塘,稻。垂柳,座。 溪,。翠,。

面,。,。2《树之歌》 ,榕,像掌。 ,装。 喜暖,桦耐寒守疆。银,满院。 十年树木,。 ,叶落归根。 ,人无志不立。 3《拍手歌》 你怕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雀锦。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翔彩。你拍四,我拍四,雁。你拍五,我拍五,猛虎。你拍六,我拍六,鹂灵休。你拍七,我拍七,嬉戏。你拍八,我拍八,。你拍九,我拍九,。你拍十,我拍十,保护。4《田家四季歌》 ,,蝴蝶。 麦苗嫩,桑。 夏,,采了蚕桑又插秧。 勤耕,。 ,稻,谷像粒粒。 虽,喜。 ,初,新制暖又轻。

,盈盈。 语文园地二 皆图,章。 畦韭绿,稻。 忠厚传,诗继。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篷稚垂纶,侧莓苔映。 路借遥,得惊应。 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______________依___________,_______ 入__________流。 欲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一____________。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________ _________紫烟,遥看瀑布__________。 飞流,疑银落。 9 《黄山奇石》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大桃子,落在_____________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_________________地蹲在____________,望着翻滚的_____________。这就是有趣的“猴子___________”。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_____________望去,那______ ________仙人_____________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 _______当太阳_____起,有座山峰上的__________,就变成_____

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郭洪燕(三年级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看一下资料袋,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资料袋里的内容点名读 总结: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 2.字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研究、推动。 点名读、跟读、齐读2遍 .3.课文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年级(下)语文背诵积累 班级姓名得分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 散学归来早,忙趁放纸鸢。 2.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3.我发现是春天的眉毛,是春天的眼睛,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小溪是春天的琴声。我还发现是春天的。 4.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礼物,在第二年长成了一条的小路。 5.我们的小溪,顺着,乘着,到处雷锋叔叔的足迹。 哪里需要献出,雷锋叔叔就。 6.《神州谣》中写了、长江、、珠峰和。 7.春节到,,,放鞭炮。元宵节,,大街小巷人如潮。,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满堂飘。,来乞巧,牛郎会鹊桥。,吃月饼,当空照。重阳节,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全家团圆。 8.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知道的要放鞭炮、;元宵节要吃元宵、;要扫墓;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 又叫乞巧节;要吃月饼,赏明月。重阳节要赏菊登高。

9.《“贝”的故事》告诉我们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是因为 把贝壳当作。 10.《彩色的梦》中“我”的“。”指的是一大把彩色铅笔。 11.毕竟西湖六月中,。 接,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黄鹂鸣翠,白鹭。 ,门泊东吴。 13.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一声也不叫。忽然,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逃走了。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哗,哗,哗,。 雨越下越大。,树啊,房子啊,都。 渐渐地,渐渐地,,。 天亮起来了。,的空气。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彩虹。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 14.《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告诉我们、、、 都是天然的指南针,我还知道也是天然的指南针。 15.这个学期我们认识了努力变成蝴蝶的,卖泥塘的,为了 苦恼的大象,想的蜘蛛,还有为了而为难的小马。 16.《画杨桃》中老师告诉我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的时候,不要,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17.当的时候,开始学发光,水开始学习,

《名人故事》教学设计

《名人故事》教学设计 《名人故事》教学设计 《名人故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组课文的意图:是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 模块四:口语交际、习作 模块五:检测 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采用

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目标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好的处理生成的问题。板块式设计,有利于教师随机处理问题。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学习汇报单,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各个过程更加条理清晰,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明晰可见。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模块一:预习 (2课时)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按课文内容填空新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 分) 1.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吧?(6 分) 2.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个故事叫。这是一个 。(8 分) 3. 一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课文,认识了许多人物。我最喜 欢 这篇课文中的,因为 。(6 分) 二、填填名句。(21 分) 1.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2. ,若饮食,,勿生戚。 3. 闻过则喜,。 4. 微微风簇浪,。 5. 人谁无过?,善莫大焉。 三、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的练习。(24 分) 绝句 唐 鸣翠柳,一行白鹭。窗含西岭 ,万里船。

1. 我会写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 。 2. 我会准确填写量词:两( )黄鹂一( )白鹭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5 分) (一)大禹(yǔ)治水 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凶猛(měng)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huǐ) 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于是,大禹决定治理洪水。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他都没有进去看一看。最后,他带领老百姓挖(wā)通了很多河道,引洪水流入大海。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家都非常感激这位伟大的治洪英雄。 1. 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6 分) 相传.(chuán zhuàn)淹没.(méi mò) 2. “无家可归”的意思是 。(5 分) 3. 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我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 画出来。(5 分) 4. 大家为什么感谢大禹?(5 分) (二)美好的东西 有一年,著名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zāi cāi zhāi)了好些花,不久就跟着妈妈回国了。 春天,儿子栽下的花盛.(shèng chéng)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文/张阵 教案基本属性: 教案名称:《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案信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7课《奇怪的大石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 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学案 我会读 奇怪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我知道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还有这些不明白的问题 (1) (2)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 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组长带头,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3.交流质疑,互帮互助。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一块大石头为什么会引起李四光的好奇? 3.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4.你从李四光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他怎的品 质? (三)探究感悟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课堂检测 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1.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他的四周都是_________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发现这句中有一组特殊的词语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 2.这块_________石_________地_________在草地上。一听到小朋友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__________的,小伙伴围着石头__________,也找不到他。 从这些词语我感觉到这块石头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他小时候在和小伙伴捉迷藏时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你遇到过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不明白的问题吗?能和小伙伴、老师、家长交流交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课文内容我知道。 1.植物妈妈的办法,不信你就。那里有,却得不到它。 2.墙角数枝梅,凌寒。遥知,。 3.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先长,再长,最后变没了。 二、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 树无根不长无水不文章 有山皆图画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人无志不立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1.曹冲称象的过程是:①赶象上船;②; ③;④称石头重量。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它两只胳膊,地蹲在山头,望着。 2.天边的和山上的,在湖中。 3. ,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按照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序号。 1.《坐井观天》告诉我们() 2.《寒号鸟》告诉我们() 3.《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 A.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 B.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不要自以为是。 C.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六、看一看,连一连。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 ,手可摘星辰。 2.天苍苍,,。 3.五九六九,,七九,八九。 八、课文内容我知道。 1.夏季里,,采了蚕桑又插秧。勤耕作,。 2. 生紫烟,遥看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 3.《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4.《玲玲的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九、下列说法符合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A.《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B.露西十分关爱妈妈,趁妈妈睡觉的时候干了好多活儿。 C.《拍手歌》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 D.蒲公英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

参考答案 一、1.很多很多仔细观察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 2.独自开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后腿前腿尾巴 二、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三、1.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1.抱着腿一动不动翻滚的云海 2.晨星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 3.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1.B 2.C 3.A 六、 七、1.危楼高百尺 2.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沿河看柳河开燕来 八、1.农事忙早起归来戴月光 2.日照香炉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3.蒲公英苍耳豌豆 4.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九、C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的衣裳,()着()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2.我会(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 )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有时候我穿着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着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