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中间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 62÷31 66×4 75÷5

51÷3 84÷2 54÷27 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 5287÷17 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课件: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 (小黑板出示) 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 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例7:(1)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陈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6)归纳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和804÷4这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案例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案例分析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课件: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 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课本28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书上49—50页的例8—例10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3 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2、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4、训练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1、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②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2、能够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9÷3 180÷6 120÷2 55÷5 8×0 550÷5 280÷4 20×2 32-4 0×9 1400÷7 600×5 52+0 0×2 3×0 2、弄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 (1)出示:18 让学生说说1和8各表示的意义。 (2)出示:0 让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把18变成108和180,让学生分别说说0在这两个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由乘法口诀导入新课。出示:45÷9 让学生说出45÷9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5和9相乘等于45,所以45÷9=5。 2、教学例8。 (1)板书出示:0÷5= (2)提问:谁知道0÷5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5得几就得想哪个数和5相乘得0?因为 0×5=0,所以0÷5=0。 (3)板书出示:0÷2= 0÷3= 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是怎样想的。 (4)卡片出示:0÷7= 0÷9= 0÷5= 让学生自己,默想,说出结果。 (5)归纳概括。观察0÷5=0、0÷2=0、0÷3=0,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 (6)反馈练习:0÷128= 0÷69= 0÷76= 3、教学例9。 (1)板书例9:408÷2 (2)教师讲算理:列出竖式,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数,除到十位时,提问:0除以2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强调: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的作用。用2再去除个位上的8。边讲边板书。说明:这种题的中间部分可以省略。写出简便写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我通过阅读教材之后,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很有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其实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时我适当的改变教学、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5、例题6及相应练习。教材分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那么孙悟空的三个徒弟都有谁呢?看,(出示主题图)他们都叫什么啊?他们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生了许多 有趣的故事,谁能结合图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生讲故事) (反思: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了,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本节课课始,围绕《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设计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之中。)

三年级 (商中间有0的除法)

5628 ÷ 7 =4064 ÷ 8 =2727 ÷ 3 =7254 ÷ 9 =824 ÷ 8 =3654 ÷ 9 =3609 ÷ 9 =1510 ÷ 5 =756 ÷ 7 =7200 ÷ 9 =3520 ÷ 5 =1818 ÷ 3 =540 ÷ 5 =4000 ÷ 5 =1208 ÷ 2 =1802 ÷ 2 =2724 ÷ 3 =2703 ÷ 3 =2464 ÷ 8 =3204 ÷ 4 =2712 ÷ 3 =2404 ÷ 4 =3628 ÷ 4 =1818 ÷ 6 =2448 ÷ 6 =3672 ÷ 9 =1812 ÷ 2 =4840 ÷ 8 =2472 ÷ 8 =2408 ÷ 4 =4872 ÷ 8 =1200 ÷ 3 =2418 ÷ 6 =1035 ÷ 5 =5632 ÷ 8 =5448 ÷ 6 =2000 ÷ 5 =2800 ÷ 4 =804 ÷ 4 =2718 ÷ 9 =2721 ÷ 3 =5656 ÷ 7 =5663 ÷ 7 = 3627 ÷ 9 = 2808 ÷ 4 = 练习范围:商中间有0 的除法 题数: 90 分 秒 成绩:

2442 ÷ 6 =7227 ÷ 9 =1521 ÷ 3 =1045 ÷ 5 =2118 ÷ 3 =2814 ÷ 7 =6309 ÷ 9 =864 ÷ 8 =2849 ÷ 7 =4242 ÷ 6 =1218 ÷ 2 =3000 ÷ 6 =4015 ÷ 5 =5409 ÷ 9 =4010 ÷ 5 =1206 ÷ 2 =1010 ÷ 5 =1408 ÷ 2 =4000 ÷ 8 =3515 ÷ 5 =4818 ÷ 6 =906 ÷ 3 =1218 ÷ 6 =1000 ÷ 2 =2135 ÷ 7 =321 ÷ 3 =3636 ÷ 4 =1216 ÷ 4 =3220 ÷ 4 =856 ÷ 8 =5621 ÷ 7 =1206 ÷ 3 =1209 ÷ 3 =2416 ÷ 4 =8136 ÷ 9 =4212 ÷ 6 =763 ÷ 7 =2430 ÷ 6 =608 ÷ 2 =8181 ÷ 9 =3608 ÷ 4 =1632 ÷ 4 =2020 ÷ 4 = 3663 ÷ 9 = 6349 ÷ 7 = 练习范围:商中间有0 的除法 题数: 90 分 秒 成绩: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共一课时 设计者:沈聪郑韩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节课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教学时按照课标要求,理解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等内容。口算书法是起始内容。这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与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都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他们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出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基本的笔算除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算理,探索出合理的竖式。用估算找方法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除法的估算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口算除法的方法,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计算方法。但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的要求,仍需加强辅导。 学习目标 1、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评价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来检测,达标率100%。 评价任务二:通过练习来检测,达标率90%。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精设导入,善 始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9)407 2)420 2、()里最大能填几?

商中间 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9页,信息窗 2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掌握稍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首位除外)就在这一位商“0”,也就是“0”,也就是“0”在数位中的占位作用。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各生产厂家,去看一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观察情境、搜集信息。 师:通过观察,你了解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并具体的谈一谈每一个厂家

的生产情况。(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根据情境图,学生可能有下列发现:(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1)东方果汁厂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 (2)果脯厂2小时生产果脯204千克。 (3)滨海葡萄酒厂3分钟可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6分钟生产662瓶干白葡萄酒。 3.结合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 (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3)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4)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 师:这节课只解决第一个和第三、四个问题,剩下的问题我们放进问题口袋里到下节课解决。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商中间有0的除法。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 1.信息问题整合,理解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师点评) 请你将题目完整的读一读,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探寻方法。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怎样解决?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 428÷4的结果是多少?你能估算一下吗?(引导学生利用估算对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培养估算的习惯。) 生1:428÷4≈100 生2:428÷4≈105……

商中间有0的除法练习题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练习题1.口算. 360÷9= 900÷9= 500÷5= 720÷8= 402÷2= 600÷5= 305÷5= 120÷4= 400÷5= 2.我是估算小能手. 406÷2≈909÷3≈215÷5≈608÷2≈ 707÷7≈208÷3≈909÷9≈105÷5≈ 3.竖式计算. 218÷2= 321÷3= 763÷7= 104÷2= " 906÷3= 515÷5= 408÷4= 806÷2= 4.列式计算. (1)908除以9,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一个数连加8次,和是816,这个数是多少 ) (3)被除数是825,除数是4,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5.解决问题. 1、麻雀4天捉了804只害虫,它平均每天捉多少只害虫

2、3月12日是植树节。三年级一班计划栽树416棵,4天完成。平均每天载多少棵 3、图书馆买来科技书206本,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图书馆买来故事书多少本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4、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才吃808只害虫,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

{ 参考答案 1.口算. 40 100 100 90 201 120 61 30 80 2.我是估算小能手. 200 300 40 300 100 60 100 20 3.竖式计算. 109 107 109 52 $ 302 101 204 403 4.列式计算. (1) 908÷9=100 (8) (2)816÷8=102 (3)825÷4=206 (1) 5.解决问题. 1、804÷4=201(只) 答略。 2、416÷4=104(棵) 答略。 % 3、206×3=618(本) 答略。 图书馆买来故事书618本,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图书馆买来科技书多少本4、808÷8=101(只)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第5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材第25例7和“做一做”,第27页练习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不够商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计算。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 306÷3= 816÷4= 组织学生独立算一算,并用乘法进行验算,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时,怎么办?为什么? 2.教师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新课讲授】 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7 (1)情景画面和应用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板书:650÷5= ②组织学生试算,遇到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让学生提出在试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谈一谈解决的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别把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③用计数器帮助理解算理。 请一名同学在计数器上把650平均分成5份,并说一说分的过程。 学生试拨,在百位上拨一颗珠,还余1,与十位上的5一起组成15个一,所以十位上拨了就正好除尽,个位上的0怎么办? 学生讨论商个位不写0行不行? ④对照刚才的拨珠子的过程想一想,黑板上的几种算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法简便些? ⑤教师边板书计算过程,边讲计算方法。 当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时,就在它个位上占位。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前两小题。 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7第(2)题。 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解答计算,共同讨论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②教师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245÷8=(根)……(元) 个位还余5,为什么商的个位上写0? 生: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就商0。 ③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后两小题。 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课堂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5~6题。先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经典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经典教案模板 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经典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经典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 1、经历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现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1、口算: 48+00﹢2532-00×93×0 2、出示:0÷5=?设置悬念 3、引入课题板书: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图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天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 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停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孙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气,孙悟空气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执教:卢婉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一)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二)出示例题6 1、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做一做:402÷2= 609÷3= 讨论: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汇报、交流 2、420÷3= (1)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2)试一试750÷5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七的第3题。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集体判断,说明错在哪里。 (2)学生自己独立改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与0有关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0÷5=? (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 (2)列式计算:0÷5=0 (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 (4)结合算理说一说,0÷2 0÷8各得多少。 (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 (2)板书:208÷2 (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 (4)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5)观察思考: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6)观察学生的笔算,讲清算理。 (7)自主回顾笔算过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 3、学习例6中的(2)题。 (1)板书:216÷2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减去0还得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个位上写8.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巩固新知 1、计算。 (1)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3)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4)了解学生是怎样验算的。 2、病题门诊。 (1)出示题。 (2)理顺思维,观察发现。 (3)说一说,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4)指明学生板书并口述怎样改正。 (5)说一说,做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1、列竖式计算,带#的验算。 402÷2= 609÷3= 615÷3= 624÷6= 750÷5= 980÷7= 631÷3= 843÷6= 425÷5= 832÷4= 326÷3= 416÷2= 504÷3= 306÷3= 360÷3= 680÷4= 564÷7= 262÷6= 256÷2= 432÷2= 522÷3= 857÷5= 635÷4= 422÷4= 327÷4= 848÷6= 359÷7= 565÷5= 217÷7= 696÷6= 517÷5= #403÷8= #403÷3= #627÷5= #560÷2= #842÷2=

2、填空。 (1)204÷2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不够除,就商()。 (2 (3)722÷8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 余数是()。 (4)一个数除以3,商是20,当余数最大时,这个整数是()。 (5)电影院一楼有820个座位,是二楼的2倍,二楼有()个座位。 (6)2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还剩()个。 (7)一道除法算式中,商和余数都是3,除数正好是余数的3倍,被除数 是()。 3、选择。 (1)306÷3的商是()是位数。 A.一 B.二 C.三 (2)0÷99的商()。A.一定是0 B.一定不是0 C.不一定是0 (3)728÷7的商中间()。A.有1个0 B、有2个0 C.没有0 (4)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 A.一定有0 B.不一定有0 C. 一定没有0 4、公园今年一共设了816个人工鸟巢,是去年的4倍。去年设了多少个人 工鸟巢? 5、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7天传递了840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一) ——主讲:林玉泉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 计算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学会计算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具准备:投影、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想:在经历、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92÷2 358÷6 2147÷7 605÷5 二、新授: 1、出示书第28页例5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这四幅图的内容 师:4个西瓜,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唐僧三人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表示?(学生列式:0÷3) 0÷3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的,就想那个数和3相乘得0?因为0×3=0,所以0÷3=0. 2、练习。 完成书28页“做一做” 3、出示例6 (1)要求: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309÷3) 师: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况?

引导生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这个0不写行不行? 师:商十位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哪一位上写上商。所以这一道题的0要写在十位上,这个0 不能不写,它起占位的作用。 注意:教师在讲解时,可把竖式计算的全过程写出来,然后再向学生说明中间的0÷3=0这一步可以省略,按照简便算法就可以了。 (2)要求万青家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指导生独立列出算式:420÷3 生尝试计算后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借助竖式进行指导:用3先除百位上的4,商1。(表示1个百,余数一个百,把1写在被除数百位上面) 把十位上的2落下来,3除12个十得4。(表示4个十,把4写在被除数十位上)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已经刚好除尽,个位上还有0,0除以3是几呢?(0)为什么?那么要怎么表示商的个位呢?(商的个位要写上0,如果这个0没写,那么商就变成了14.) 问:商的个位上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去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4、练习(完成书29页的“做一做”) 练后师订正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上商,如果商不够1,要写上0占位,不能漏写。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30页第2、3题 1、第2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2、第3题 请学生找出每一道题的错因,并说一说应该怎样改正?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书30页练习七第1、4题 六、附板书设计: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一) 309÷3=103 420÷3=140 在做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l~56页例11~例13,“做一做”中的习题, 练习十四第l~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 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 2.能够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具准备:口算练习卡、投影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练习。 39÷3 180÷6 120÷2 55÷5 8×0 550÷5 280÷4 20×2 32-4 0×9 1400÷7 600×5 52+0 3×0 2.弄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 ①出示数字“18”,让学生说出1和8各表示的意义。 ②出示数字“0”,说出表示的意义。然后把“0”放在8的中间和末尾,使18变成“108”、“180”,让学生分别说出0在这两个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由乘法口决求商导入新课。 出示除法题45÷9,让学生说出45÷9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5和9相乘等于45,所以45÷9=5。 2.教学例1、1。 ①板书例11:0÷5=5 ②提问:谁知道0÷5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5得几就得想哪个数和5乘得0?因为0×5=0,所以0÷5=0(找多个同学说)。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一)教案

课题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一) 课时1课时班级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8~19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七。 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生动的“猪八戒吃西瓜”为故事背静,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景写出0÷3=0,并体会其中的含义。例6以两位同学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以次引出“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0起着占位的作用。第2个题教学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并且在口算除法时也遇到过被 除数的末尾有0的情况,通过例5教学,让学生掌握“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要 点,综合这些知识就为解决今天的问题提供了方便,学生主要在遇到被除数除到0时,要写0 来占位可能有困难,要着重解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引导学习与讲解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挂件、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笔算除法

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是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学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得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除法计算过程中需要商0的算理。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0,0在四则运算中的情况比

较特殊。我们来看几道题。 (出示PPT1)任何数加0的运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PPT2)任何数减0的运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PPT3)任何数乘0的运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刚才我们知道了0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那么0在除法中有着怎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0的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 1.出示例5 0÷5= 怎样来思考呢?想哪个数和0相乘得0? 你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说说0÷5得意义吗? 2.0÷2= 0÷8= 0÷18= 0÷3000 3.是不是0除以任何数都得0呢?有没有特殊情况呢? 如果0个东西分给0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如果10个东西分给0个人也没有意义,所以0÷0是不行的。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规定0不能作除数。我们这样表述0在除法运算中的规律。(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三.教学例6 我们已经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你会用这一规律进行竖式计算吗?想不想试一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出示例6(1) (1)学生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除法数学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例题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 (小黑板出示) 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 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 505÷5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例7:(1)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陈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6)归纳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和804÷4这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 2.比较832÷4804÷4 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小学数学 四年级数学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画: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算法。 1、揭示学习目标。 2、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3、引导学生学习: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5)抽查检测。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 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3、学生独立试做:420÷3=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春雨小学476名学生乘车去参观科技馆。每辆车准乘54人,租9辆车够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