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理预案

小学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理预案

小学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理预案
小学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理预案

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理预案

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应对学校突发细菌性痢疾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省、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细菌性痢疾病是指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群体性细菌性痢疾疾病。

二、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三、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石岭镇培德小学突发细菌性痢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如下: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兼安办主任

后勤主任

成员:

四、学校突发细菌性痢疾事件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发现突发细菌性痢疾疫情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细菌性痢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如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发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1)建立和完善学校细菌性痢疾信息传报责任制:各班级细菌性痢疾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班主任。

(2)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加强对细菌性痢疾的宣传力度,制定预防和应对突发细菌性痢疾的应急措施。校园内若发现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时,要及时报经有关部门核实,立即实行本预案。

3、处置措施

①学校突发细菌性痢疾事件后,应立即将情况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要尽快核准情况,在2小时内将突发细菌性痢疾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上报镇教育管理组。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发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②班级内若出现有细菌性痢疾症状的学生,班主任应立即向学校

细菌性痢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由班主任或校医护送去医院,并通知其父母。如果是本校教职员工出现细菌性痢疾病症状者,由医院医生送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学校安排人员先护送去医院。

③细菌性痢疾流行时加强对细菌性痢疾病人的追踪管理;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学校对细菌性痢疾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立即进行消毒,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员

⑤学校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一旦出现细菌性痢疾,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领导请假,经医院诊断痊愈才能回校上课、上班。对学校外出(含出差、缺课)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工、复学。

⑥所有师生的居所、工作室、教室或其它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提醒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衣服,搞好居室卫生。

⑦如发现细菌性痢疾病人,立即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疾控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封锁疫区: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互相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

疫区消毒:积极主动配合疾控部门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说明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五、工作要求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2、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3、积极做好校园治安秩序和稳定工作。

4、做好信访维稳、群众情绪化解工作。

5、正确面对媒体,由专人负责接待。

6、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组全体成员必须坚守岗位,保证信息畅通随叫随到,不得私自发布相关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临床表现:潜伏期1~2日(数小时~7日)。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寒战,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至数十次,量少,为粘液脓血便。有左下腹痛,肠鸣音亢进。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里急后重。病程3~7日,也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起病急、病情重。高热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状,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腹泻症状。 ①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全身微血管痉挛,出现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脉细速甚至测不到、血压低,亦可正常而脉压小。也可有少尿或无尿及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 ②脑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发生脑疝,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也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

(2)慢性细菌性痢疾: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 1)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可伴有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可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有炎症溃疡等病变。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急性期可有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贫血。 粪便检查 外观多为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更有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应常规作药物敏感试验。 (3)免疫学检查:有荧光抗体染色法、荧光菌球法、免疫染色法等,快速简便,敏感性好,有利于早期诊断。 (4)乙状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肠套叠等鉴别;慢性菌痢应与慢性血吸虫病、直肠癌及结肠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中毒性菌痢应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鉴别。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分) 1、典型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是: ( ) A.起病急 B.无发热 C.无腹痛 D.米泔样水便 E.无里急后重 2、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因素不包括: A.细菌数量 B.致病力 C.胃酸作用 D.肠道分泌型IgA E.结肠粘膜完整性 3、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 A.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培养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 周周月月月 5、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 A.菌血症 B.溶血尿毒综合症 C.关节炎 D.瑞特氏综合症 E.成人肠套叠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 ( )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粘液少 D.粪质多 E.可见巨噬细胞及脓细胞 8、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 ) A.革兰染色阳性 B.无鞭毛 C.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有荚膜 E.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9、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D ) A.家畜 B.家禽 C.鱼类 D.野生植物 E.人 1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 ( ) A.体温正常 B.剧烈腹痛 C.尿频尿痛 D.血压下降 E.里急后重 11、对菌痢治疗无效的抗菌药物是: ( ) A.庆大霉素 B.氧氟沙星 D.青霉素G E.多西环素 1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多发生在儿童 D.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E.腹痛.腹泻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13、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毒血症状的轻重 B.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C.大便检出病原体 D.抗

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分析

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1951-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规律,为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51-2010年襄州区菌痢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60年共报告146416例,年均发病率为241.00/10万,发病高峰为1975年发病率1978.69/10万;以年代计,50、60、70、80、90、00各年代年平均发病率依次为:323.17/10万、223.22/10万、739.12/10万、167.30/10万、47.57/10万和10.30/10万。【结论】襄州区菌痢发病经历了由高发病率向低发病率波动过渡的过程。但由于影响菌痢发生的社会、自然和其他因素很多,因此要全面控制菌痢的发生和流行,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策略。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不但发病率高,其中急性中毒型菌痢容易误诊,危及生命[1]。该病也是该区主要传染病之一[2-3]。为探讨菌痢流行规律,完善防治措施,本研究对1951-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菌痢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疫情资料来自襄州区疾控中心疫情统计年报及流行病学调查材料,2004年及以后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襄州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襄州区菌痢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率的比较采用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发病趋势 2.1.1 总体趋势:1951-2010年60年间,襄阳市襄州区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64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1.00/10万。各年度发病情况见表1。从总体上来看,50-60年代在一个较高水平上波动(20年年均发病率267.38/10万),1971年代大幅上升,经短期回调后达到1975年历史最高水平(1978.69/10万),之后波动下降,到90年代后期已下降至30.00/10万以下,2000年以后进一步下降,并且保持在较低(年均10.30/10万)的发病水平(见图1)。 作者单位:1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襄阳441100) 2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姚秀华(1962-),女,大学专科,主管护师,医院传染病管理 2.1.2 高发病年份:60年间,发病率最高的是1975年(1978.69/10万),其次是1971年(1294.16/10万),第三是1963年(692.10/10万)。以年代统计,50年代高峰期为1953、1955年,60年代为1963年,70年代为1971、1975年,80年代1981年,90年代为1991、1992年,2000年以后为2006、2007年。 2.1.3 年代平均发病:以年代统计菌痢的年均发病率可见,50年代平均发病率为32 3.17/10万,60年代为223.22/10万,60年代与50年代相比下降显著( 2=1412.51,P<0.001),但70年代发病最多(739.12/10万)。进入80年代(年均发病率167.30/10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菌痢发病逐年下降,90年代平均发病率(47.57/10万)与80年代相比大幅下降( 2=8491.37,P<0.001)。2000年以后,发病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年均10.30/10万),与90年代相比更进一步下降( 2=2532.26,P<0.001;见图2)。 .2 疾病在乙类传染病中的地位 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一直高居全区法定传染病第二位(50年代至80年代排位第一的是疟疾,90年代为病毒性肝炎)[2],2000年之后下降至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结核病、病毒

中医药防治细菌性痢疾

中医药防治细菌性痢疾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九、细菌性痢疾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 40 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着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 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概括起来,预防菌痢有十二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涤,强体质。 (三)菌痢流行时,易感人群的预防易感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家属和体质虚弱者等,前者由于和患者接触相对较密切,后者免疫力下降,所以更加容易感染。 1. 常晒被子、衣服、生活用品,因为痢疾杆菌在日光直接照射 30 分钟,摄氏50-60 度 10 分钟即可杀灭,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 2. 可服用生大蒜,每天可吃一两颗蒜,连吃五到七天;或用马齿苋、铁苋菜、石榴皮、杨树花煎汤 100ml,一日两次服用,可以预防痢疾的发生。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与潜伏期 人感染志贺菌后可以发病或者不发病而仅作为带菌者。病人分为急性患者和慢性患者。急性患者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3天,急性菌痢分为典型、非典型和中毒型。(1)急性典型菌痢患者约占30-40%,具有脓血或粘液便、里急后重和发热等典型症状。(2)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或不典型,约占60-70%,有时仅排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故常被误诊为“肠炎”或“消化不良“或被漏诊。(3)中毒型菌痢约占2-3%,多见 2-7岁儿童,起病急,进展快,初期肠道症状比较重,临床表现为高热、中毒型休克或烦躁、反复惊厥、昏迷等,病死率高。病程超过两个月称为慢性患者。病情多有急性病人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而形成。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季节 菌痢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有明显季节性高峰。一般4月初至5月份开始缓慢升高,6-7月急速上升,,8-9月达到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下降,11月至次年2月为低水平期。 细菌性痢疾是怎么传播的? 志贺菌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手(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及苍蝇等经口传播。(1)经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患者或带菌者的手及其粪便污染日常用品而传播。(2)经水传播。水体一旦被志贺菌污染,在被污染的水体中游泳或喝生水可引起暴发流行。(3)经食物传播。瓜果蔬菜常因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而被志贺菌污染。生吃未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可引起痢疾散发病例。不洁的群体性聚餐是引起食物性传播的主要形式。(4)经苍蝇、蟑螂等生物媒介传播。 哪些人容易患细菌性痢疾? 菌痢在各年龄均可发生,婴儿发病率低,1岁以后突然升高,1-5岁形成发病高峰。70%的菌痢病例和60%的死亡病例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其次是年老人群及营养不良人群。集体就餐、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托幼机构、福利院、学校、养老院、劳教、劳改等场所是痢疾高发或暴发的重点人群。 感染过细菌性痢疾,还会再得病吗? 人群感染志贺菌后可获得1个月到1年的短期免疫力,但是志贺菌分为不同的菌群和菌型,免

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细菌性痢疾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Shigella)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为加强对细菌性痢疾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1 疫情监测报告和判定 1.1 疫情的监测 按照《浙江省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见附件)实施。没有《浙江省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改为按照《痢疾防治手册》实施。 1.2 疫情的报告 发现细菌性痢疾病例,在24小时内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发现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 疫情的判定 1.3.1 蓝色疫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或县(乡镇)范围7天内发现200例以内病例 1.3.2 黄色疫情:县(乡镇)范围7天内发现200例以上病例。 1.3.3 红色疫情:县(乡镇)范围7天内超过300例以上病例。 (蓝色疫情,黄色疫情,红色疫情定为多少病例请省中心确定) 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1 蓝色疫情的应急响应 县(乡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细菌性痢疾疫情的处置,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疫情处理工作。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必要时请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2.2 黄色疫情的应急响应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细菌性痢疾应急疫情的处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集本中心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应急疫情处置工作。迅速准确地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发病情况,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技术措施建议,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同时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2.3 红色疫情的应急响应 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参与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的处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集本中心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重大疫情处置。并对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督查,迅速准确地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发病情况,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查明疫情发生的原因,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出重大疫情应急技术措施建议,及时向省卫生厅报告,同时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要时请求国家CDC提供技术支持。 3 现场控制技术措施 3.1 流行病学调查

细菌性痢疾防控措施

细菌性痢疾防控措施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隔离治疗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急性菌痢病人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2次(隔日)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者,经正规治疗,待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1周后方可出院。对慢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应定期进行访视管理,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敏感的药物给予彻底治疗后,粪便培养连续三次(隔周一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访视管理。 (二)做好疫点、疫区管理工作 1、划定疫点、疫区 (1)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同一大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住户。 (2)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状况、自然村落分布、人群生活和物资交往等情况,考虑菌痢传播条件和流行病学联系,判断受累地区而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或几个村、一个或毗邻的几个乡,在城市以居住区、街道或居委会为单位划定疫区。 2、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 认真做好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处理。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时要向被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方法并使之掌握。 (1)随时消毒 对于病人吐泻物,按1体积吐泻物加1/5体积漂白粉搅拌均匀,消毒2小时;

成型粪便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便器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 餐具首先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气消毒,也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分钟或煮沸10分钟; 残余的需要消毒的食物,以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或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10分钟; 对需要消毒的衣物,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流通蒸气消毒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化纤尼龙制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地面、运送病人的交通工具等,可分别用0.1%过氧乙酸拖地和0.5%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拭); 疫点(疫区)内井水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加有效氯量为2-6mg/l的标准,结合计算出的井水量,算出所需消毒剂的用量。将所需消毒剂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井水即可使用。[圆井水量计算公式:井口直径(m)2×0.8×水深(m);方井水量计算公式:边长(m)×0.8×水深(m)] 缸水消毒,按25公斤水加漂白粉精片2睛计算,将漂白粉精片研碎后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缸内搅拌,30分钟后使用。 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可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其用量以水的受污染程序而定,按使用说明书投放,一般在2-6mg/L,作用30分钟,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0.5mg/L时,即可饮用。 (2)终末消毒 在病家向病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与合开展工作,了解患者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区域、触及物品以及吐泻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

痢疾的辨证论治

痢疾的辨证论治 1、辨实痢、虚痢“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景岳全书·痢疾》)。一般说来,起病急骤,病程短者属实;起病缓慢,病程长者多虚。形体强壮,脉滑实有力者属实;形体薄弱,脉虚弱无力者属虚。腹痛胀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暂时减轻者为实;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为虚。 2、识寒痢、热痢痢下脓血鲜红,或赤多白少者属热;痢下白色粘冻涕状,或赤少白多者属寒。痢下粘稠臭秽者属热;痢下清稀而不甚臭秽者属寒。身热面赤,口渴喜饮者属热;面白肢冷形寒,口和不渴者属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热;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属寒。 治疗原则 1、祛邪导滞痢疾的基本病机是邪气壅滞肠中,只有祛除邪气之壅滞,才能恢复肠腑传导之职,避免气血之凝滞,脂膜血络之损伤,故为治本之法。因此,清除肠中之湿热、疫毒、冷积、饮食等滞邪颇为重要。常用祛湿、清热、温中、解毒、消食、导滞、通下等法,以达祛邪导滞之目的。 2、调气和血调气和血即是顺畅肠腑凝滞之气血,祛除腐败之脂脓,恢复肠道传送功能,促进损伤之脂膜血络尽早修复,以改善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临床症状。正如刘河间所说:“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常采用理气行滞、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等治法。 3、顾护胃气“人以胃气为本,而治痢尤要”。这是由于治疗实证初期、湿热痢、疫毒痢的方药之中,苦寒之晶较多,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有损伤胃气之弊。因此,治痢应注意顾护胃气,并贯穿于治痢的始终。 虚证痢疾应扶正祛邪。因虚证久痢,虚实错杂,若单纯补益,则滞积不去,贸然予以通导,又恐伤正气,故应虚实兼顾,扶正祛邪。中焦气虚,阳气不振者,应温养阳气;阴液亏虚者,应养阴清肠;久痢滑脱者,可佐固脱治疗。 此外,古今学者提出有关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以免关门留寇,病势缠绵不已;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以免重伤阴津,戕害正气等,都值得临床时参考借鉴。 总之,痢疾的治疗,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赤多者重用血药,白多者重用气药。始终把握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顾护胃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分证论治 1、湿热痢 症状: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 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大黄、槟榔荡热去滞,通因通用;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肉桂辛温,反佐芩、连。大黄之苦寒,共成辛开苦降之势,以散邪气之结滞。痢疾初起,去肉桂,加银花、穿心莲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解表散邪,或用荆防败毒散,逆流挽舟。兼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导滞。痢下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证属热重于湿者,加白头翁、黄柏、秦皮直清里热。

传染病应急预案 文档

XX中学传染病防控预案 为确实保护全体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以下防控预案: 1、加强领导,制订常见传染病防控预案。建立以校长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疫情发生时紧急启动。专人进行管理,明确职责,认真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工作汇报制度,校医和班主任老师要加强责任心,密切注视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向领导和上级主管机关汇报。及时为学校和疾病防控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对知情不报造成延误治疗、病情蔓延后果的要追究行政责任 2、搞好卫生宣教。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作好救灾防病卫生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卫生监督。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如“三管一灭”等项工作),要对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4、快速反应: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附: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有:肝炎、菌痢、麻疹、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腮、风疹、流感、肺结核、食物中毒等。对上述疾病应该提高警惕,掌握相关知识,做到预防为主。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1.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但常年皆可见散发病人。细菌侵入人体肠道后,可引起大肠粘膜充血、水肿并形成溃疡和出血。 2.病人的主要临床征状是什么? 乙状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大部分人感染后经过1-2天的潜伏期可出现急性腹泻,发热,腹痛,粘液便和脓血便。病人常有里急后重感觉,在急性期可从粪便分离出痢疾志贺氏杆菌。里急后重指下腹部不适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它是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3.什么是中毒型痢疾? 细菌性痢疾感染后一般发病很急,轻型病人体温正常或稍高,腹痛、腹泻均较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粘便,常需实验室检查确诊。 大部分普通型的病人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阵发性腹痛和腹 泻,患者每天排便lO-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显著。 少部分人特别是儿童对痢疾杆菌的内毒素特别敏感,感染后内毒素很快被吸入血流,病人可突发高热、精神萎糜、嗜睡或烦燥不安,接着有反复惊厥、神志昏迷等中毒症状。在夏秋季节对疑似中毒型痢疾病人要送医院诊治,不可延误。 4. 细菌性痢疾是如何感染的?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水、手、苍蝇而经口传染,潜伏期大约为1-2天。

5. 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感染? 人感染痢疾杆菌后,可出现腹泻,腹疼,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取病人粪便可分离出感染的病原菌,一般的细菌实验室都可作细菌培养。但有一部分人感染痢疾杆菌后,并不发病,可是他们体内携带这些病原,可通过粪便或人与人的接触去感染别人,这种人在医学上称为健康带菌者,他们有同样的危险性。 6. 日常生活中那些因素易造成感染和传播? (1)生活接触, 接触了患者或带菌者的粪,食具及其它。 (2)经食物传播,食物可通过污染的手,水,蝇受到污染,然后经口感染。 (3)经水传播,痢疾杆菌在水中具有一定存活力,水源被污染导致传播。 (4)蝇传播,苍蝇来去于粪便和食物之间,对于没有良好的排泻物处理设施的地方,苍蝇的传播同样重要。 7. 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 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很好,国内外资料均显示,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素耐药。由于各地临床用药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也不完全相同。目前我省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敏感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和妥布霉素等。曾经敏感性较高的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敏感性仅达到50%左右。 9. 细菌性痢疾感染后的护理?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多饮开水,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牛奶不宜多喝,以免增加腹胀,切忌过早的给予有刺激性或多渣滓食物。有呕吐、失水、高热者,需给予静脉补液,也可给予患者口服补液盐。慢性菌痢患者尤需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免疫力。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遵循教育“健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各校范围内涉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制定依据 l、《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四、组织管理 (参照防非期间学校预防组的模式) 五、防治网络及职责 1、区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校、幼托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督促学校落实内部的各项传染病防范措施,按分级临时紧急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落实学校停课、停学等措施。 2、各校(园)加强学校的晨检工作,健全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的报告,贯彻隔离消毒制度,做好学生患者的隔离治疗,督促做好各项预 防措施的落实,开展卫生宣教,及时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交叉感染,配合区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工作。 六、传染病监测报告

l、建立校门登记制度,做好来访人详细登录。 2、落实每日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 3、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根据分类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时限、方式报告。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适用条件:学校无传染病疑似病人。 二、处理原则:坚持以各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为主。 三、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一)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教育学生做到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 l、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原,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病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玩具、用具等间接传播。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 3、麻疹。麻诊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典型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是: ( ) A.起病急 B.无发热 C.无腹痛 D.米泔样水便 E.无里急后重 2、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因素不包括: A.细菌数量 B.致病力 C.胃酸作用 D.肠道分泌型IgA E.结肠粘膜完整性 3、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 A.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培养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 A.1周 B.2周 C.1月 D.2月 E.6月 5、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 A.菌血症 B.溶血尿毒综合症 C.关节炎 D.瑞特氏综合症 E.成人肠套叠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 ( )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粘液少 D.粪质多 E.可见巨噬细胞及脓细胞 8、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 ) A.革兰染色阳性 B.无鞭毛 C.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有荚膜 E.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9、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D ) A.家畜 B.家禽 C.鱼类 D.野生植物 E.人

1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 ( ) A.体温正常 B.剧烈腹痛 C.尿频尿痛 D.血压下降 E.里急后重 11、对菌痢治疗无效的抗菌药物是: ( ) A.庆大霉素 B.氧氟沙星 C.SMZ-TMP D.青霉素G E.多西环素 1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多发生在儿童 D.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E.腹痛.腹泻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13、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毒血症状的轻重 B.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C.大便检出病原体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潜伏期的长短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 14、菌痢后遗症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神经系统后遗症 B.可产生耳聋 C.可产生失语 D.可出现肢体瘫痪 E.以上都没有 15、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 )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16、男,18岁,中学生,8月2日急性起病,高热4小时,大便水泻2次来院急诊。体查: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速,神志模糊,血压75/60mmHg,血象:WBC 25.0×109/L,N 0.85,L 0.15,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霍乱 C.中毒性菌痢 D.败血症 E.脑型疟疾 17、急性菌痢不包括: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急性发作型 18、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错误的是:

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 一、适用条件:学校无传染病疑似病人。 二、处理原则:坚持以各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为主。 三、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一)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教育学生做到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原,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炎等症状。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玩具、用具等间接传播。病人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

3、新麻疹。麻诊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 (二)夏季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内的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或沙滤水。设有食堂的学校,一定要遵守《食品卫生法》。食堂必须持证开办。在许可范围内生产经营。在操作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守基本规范和要求。工作人员须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要自觉地认真做好饮食卫生,保证让学生吃得干净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进货渠道要符合卫生要求。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类――口途径、亦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水和食物得以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等经血传播。肝炎患者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纳减、恶心、厌油、腹帐、腿酸或有肝区隐痛症状,如检查病人的血清谷丙转氨酸活力常值、麝香等酚浓度试验等指标均可见有异常。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

各种传染病防控措施 (2).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各学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落实责任制,校长对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负总责。对因认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1、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报廊、橱窗、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的作用,利用板报、传单、集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告诉学生当前传染病的种类、预防措施和卫生保健知识;告诉学生生病不可怕,但要及早治疗;告诉学生生了病要立即向老师报告,包括疾病名称、症状表现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宣传到人,人人知晓”。 2、学校要坚持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对公共场所包括办公室、教室、厕所等要进行了彻底打扫和消毒;要加强了对食堂卫生的监督、管理,严防“病从口入”;要坚持开展“两课”、“两操”活动,鼓励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经常开窗通风、不食用“三无”食品等。 3、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告知单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4、学校既要教育学生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又要教育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5、学校要教育学生认识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晨检,真实客观地向晨检老师反映自身身体状况,不得隐瞒和说谎。 6、学校要教育学生既不要进入疫区范围,又不要将病毒带进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对己对人负责。 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各班主任、各晨检老师更要认真晨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学校要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使每位教师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程序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和晨检报告制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安全办公室、学校校长、教育助理和镇中心卫生院报告。 XX市XX学校 2018年9月17日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第三章病例分析——细 ? 菌性痢疾 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幼教心传染病防控的工作措施 3—6岁幼儿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园内群居儿童又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群发和蔓延。为了确保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山西幼教心新兴实验幼儿园就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加强督导,制定详细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 组长:张丽萍 副组长:齐勇 成员:周萍、任静文、宋佳、杨静、刘静、杜兴誉、梁永新、梁有仙、高志红、谷雪连 二、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预防 (一)宣传工作要点 利用会议、专题培训的形式向全园各岗位职工开展有关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水痘、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职工安心工作从细节处做好,明确传染病可防可控。 通过晨间谈话、教学活动、常规培养等形式对幼儿进行预防知识的学习教育。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把好病从口入关”的强调,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利用宣传窗、家园栏等形式对家长开展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再次重视相关预防知识,关注幼儿健康的细微变化。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腹泻、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三、做好环境整治及卫生消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