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一、概念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侧偏力

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 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

y

F ,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Y F ,使得车轮发生侧偏现

象,这个力Y F 称为侧偏力。 3.地面制动力

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

用力b F 。

4.汽车制动性能

汽车制动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另外也包括在一定坡道能长时间停放的能力。 5. 滑动(移)率

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即

%100?-=

w

w

w u r u s ω滑动率s 的数值代表了

车轮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大,滑动成份越多。 6. 同步附着系数

具有固定的β线与I 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0?,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7. 汽车动力因数

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t w

F F D G

-=

,则D 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8.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等。 9.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

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 10.回正力矩

回正力矩是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 轴方向恢复直线行驶的力矩。 11. 汽车最小离地间隙

汽车最小离地间隙C 是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12.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S 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0

a u ,从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

13. 滚动阻力系数

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14.临界车速

当车速为K u cr 1

=时,∞

→???δωr 的cr u 称为临界车速。

二、简答题

1. 写出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

()

)3600761403600sin 3600cos (11

3

dt du mu Au C Gu Gfu P P P P

P a a

D a a t j w i f

t

e δααηη+++=+++=

2. 用图叙述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 当?

F F xb ≤(

?

F 为地面附着力)时,

μ

F F xb =;

②当?

F F xb =max 时

μ

F F xb =,且地面制动力

xb

F 达到最大值

max

xb F ,即

?

F F xb =max ;

③当

?

μF F >时,

?

F F xb =,随着

μ

F 的增加,

xb

F 不再增加。

?

F

μ

xb N

f

F

3.写出制作汽车的驱动力图的步骤。

①列出发动机外特性

e

tq n T -数据表(或曲线转化为数据表,或回归公式);

②根据给定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数据表或回归公式),按式

r i i T r T F T

g tq t t η=

0=求

出各档在不同车速下的驱动力t

F ,并按式

0377.06.3602i i rn i i rn u g e g e a ≈??=

π

计算对应

的车速

a

u ;

③按式α

cos mg F f =计算滚动阻力

f

F ,按式

221

r D w u A C F ρ=

计算对应车速的空气

阻力

w

f F F +;

将t F 、w

f F F +绘制在a u -t F 直角坐标系中就形成了驱动力图或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

图。

4.简述利用图解计算等速燃料消耗量的步骤。

1) 由公式

377

.0i i r

n u k e a =

计算找出a

u 和

e

n 对应的点(1n ,

1

a u ),(2n ,

2

a u ),......,(

m n ,

am

u )。

2) 分别求出汽车在水平道路上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功率f P 和P ω。

3

360021.153600

a D a F u C Au P ωω=

=?

cos 3600

3600

f a a

f F u u P Gf α=

=

3) 求出发动机为克服此阻力消耗功率e P 。 4) 由

e

n 和对应的e P ,从),(2e e n P f g =计算e g

5) 计算出对应的百公里油耗

S

Q 为

γ

a e e S u g P Q 02.1=

6) 选取一系列转速1n ,2n ,

3

n ,4n ,......,

m

n ,找出对应车速1a u ,2a u ,3a u ,

4

a u ,……,

am

u 。据此计算出Sm S S S S Q Q Q Q Q ,,,,,4321K K 。

把这些S Q -a u 的点连成线, 即为汽车在一定档位下的等速油耗曲线。 5.试用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根据汽车行驶方程式j

i w f t F F F F F +++=,即

dt du

m g m u A C f g m r i i T a D d

t

k tq ?

?+??+??+???=???δααηsin 15.21cos 2

制作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从而计算出汽车最高车速w

f t F F F +=、

最大爬坡度i f t F F F +=和加速能力j w f t F F F F ++=。

max j G F F D w t =-=

时可求出最大加速度,而G F F D w

t -=可计算汽车加速能

6.画出附着率(制动力系数)与滑动率关系曲线,并做必要说明。

① 当车轮滑动率S 较小时,制动力系数b ?随S 近似成线形关系增加,当制动力系

b ?在S=20%附近时达到峰值附着系数P ?。

② 然后随着S 的增加,b ?逐渐下降。当S=100%,即汽车车轮完全抱死拖滑时,b

?达到滑动附着系数

s ?,即s b ??=。对于良好的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道路s ?相对b ?下降

不多,而小附着系数路面如潮湿或冰雪路面,下降较大。 ③ 而车轮侧向力系数(侧向附着系数)

l ?则随S 增加而逐渐下降,当s=100%时,

0=l ?,即汽车完全丧失抵抗侧向力的能力,汽车只要受到很小的侧向力,就将发生侧

滑。

④ 只有当S 约为20%(12~22%)时,汽车才不但具有最大的切向附着能力,而且也具有较大的侧向附着能力。

20

100

p

?s

?b

?S

滑动率

b

?l

?

7.用结构使用参数写出汽车行驶方程式。

汽车行驶方程式的普遍形式为

j

i w f t F F F F F +++=,即

dt du

m g m u A C f g m r i i T a D d

t

k tq ?

?+??+??+???=???δααηsin 15.21cos 2

8.画图并说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三者关系。

① 当踏板力较小时,制动器间隙尚未消除,所以制动器制动力0

=μF ,若忽略其它阻

力,地面制动力0

=xb F ,当

?

F F xb ≤(

?

F 为地面附着力),

μ

F F xb =;②当

?

F F xb =max 时

μ

F F xb =,且地面制动力xb

F 达到最大值

max

xb F ,即

?

F F xb =max ;③当

?

μF F >时,

?F F xb =,

xb F 随着

μ

F 的增加不再增加。

?

F

μ

xb N

f

F

9.写出图解法计算汽车加速性能的步骤。

手工作图计算汽车加速时间的过程: ①列出发动机外特性

e

tq n T -数据表(或曲线转化为数据表,或回归公式);

②根据给定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数据表或回归公式),按式

r i i T r T F T

g tq t t η=

0=求出

各档在不同车速下的驱动力

t

F ,并按式

0377.06.3602i i rn i i rn u g e g e a ≈??=

π

计算对应的车速

a

u ; ③按式

α

cos mg F f =计算滚动阻力

f

F ,按式21

2

D r F C A u ωρ=

计算对应车速的空气阻力f F F ω+;

④按式

()t f F F F du dt m

ωδ-+=计算不同档位和车速下的加速度以及加速度的倒数,画出a

u x -&&曲线以及

a

u x -&&/1曲线;

⑤按式

∑∑

?=?≈x

u

t t &&计算步长6.3/a u ?的加速时间t ?,对t ?求和,则得到加速时间。同理,按式

∑∑

??=?≈=?=

x

u

u s s x

udu

s du x u ds &&&&&&,计算步长)6.3/()(2x u u a a &&?的加速距离s ?,对s ?求和得到加速距离。

10.写出汽车的燃料消耗方程式,并解释主要参数。

γ

a e e S u g P Q 02.1=

,式中:γ、)、(或、、a e e e S u b g P Q 分别是百公里油耗(L/100km )、发

动机功率(kW )、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或比油耗,)/(h ·kW g )、车速(km/h )和燃油重度(N/L )。

11.写出汽车的后备功率方程式,分析后备功率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的影响。

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以等速

3

a u 行驶,此时阻力功率为

t

w

f P P η+,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

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

=

s P )

(1

w f T

e P P P +η-

,该剩余功率s P 被称为后备功率。汽车后备

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利用后备功率也可确定汽车的爬坡度和加速度。功率平衡图也可用于分析汽车行驶时的发动机负荷率,有利于分析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后备功率越小,汽车燃料经济性就越好。通常后备功率约10%~20%时,汽车燃料经济性最好。但后备功率太小会造成发动机经常在全负荷工况下工作,反而不利于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

12. 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刚性轮和弹性轮胎行驶方向的变化规律(假设驾驶员不对汽车的行驶方向进行干预)。

当有Y F 时,若车轮是刚性的,则可以发生两种情况: ①当地面侧向反作用力Y F 未超过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极限时(z

l Y F F ?<),车轮与地

面间没有滑动,车轮仍沿其本身平面的方向行驶。

②当地面侧向反作用力Y F 达到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极限时(

z

l Y F F ?≥),车轮发生侧

向滑动,若滑动速度为u ?,车轮便沿合成速度u '的方向行驶,偏离了车轮平面方向。 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Y F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出现侧偏现象。

三、分析题

1.已知某汽车φ0=0.4,分析φ=0.3以及φ=0.7时汽车的制动过程。

当φ=0.3时,比φ0=0.4小,在I 曲线下方,利用β线和f 线分析,前轮

先抱死,当 β线与I 曲线相交, 则后轮也抱死;

当φ=0.7时,比φ0=0.4大,在I 曲线方,利用β线和γ线分析,后轮先抱死,当β线与I 曲线相交,则前轮也抱死。

2. 某汽车(装有ABS 装置)在实施紧急制动后,在路面上留下有规律的制动拖痕斑块,即不连续的短拖痕,请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ABS 装置控制器根据车轮角速度传感器确定制动管路压力,使得管路的压力呈脉动状态,即

车轮处于抱死和不抱死之间变化,从而使轮胎在路面上留下不连续的斑块。

3.请分析汽车制动时附着系数大小对前、后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影响。

)()(1221b g z b g z h L L mg

F h L L mg F ?-=?+=

,。由式可知,制动时汽车前轮的地面法向

反作用力1z F 随制动强度和质心高度增加而增大;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2z F 随制动强度和质心高度增加而减小。大轴距L 汽车前后轴的载荷变化量小于短轴距汽车载荷变化量。例如,某载货汽车满载在干燥混凝土水平路面上以规定踏板力实施制动时,1z F ?为静载荷的90%,2z F ?为静载荷的38%,即前轴载荷增加90%,后轴载荷降低38%。

4. 从制动距离计算式

max 2

0"2'292.25)2(6.31j u u s a a ++=ττ可以得出那些结论。

①汽车的制动距离S 是其制动初始速度

0a u 二次函数,0a u 是影响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

之一;②S 是最大制动减速度的双曲线函数,也是影响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③0

a u 是随行驶条件而变化的使用因素,而max j 是受道路条件和制动系技术条件制约的因素;④S

是制动器摩擦副间隙消除时间2τ'、制动力增长时间2τ''的线性函数,2τ'是与使用调整有关,

2τ''与制动系型式有关,改进制动系结构设计,可缩短2τ'',从而缩短S 。

5. 请分析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与滑动率的关系。 ① 当车轮滑动率S 较小时,制动力系数

b ?随S 近似成线形关系增加,制动力系数在

S=20%附近时达到峰值附着系数P ?。

② 然后,随着S 的增加,

b ?逐渐下降。当S=100%,即汽车车轮完全抱死拖滑时,b

?达到滑动附着系数

s ?,即s b ??=。(对于良好的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道路s ?相对b ?下

降不多,而小附着系数路面如潮湿或冰雪路面,下降较大。)

③ 而车轮侧向力系数(侧向附着系数)l ?

则随S 增加而逐渐下降,当s=100%时,

0=l ?。

(即汽车完全丧失抵抗侧向力的能力,汽车只要受到很小的侧向力,就将发生侧滑。)

④ 只有当S 约为20%(12~22%)时,汽车不但具有最大的切向附着能力,而且也具

有较大的侧向附着能力。

20

100

p

?s

?b

?S

滑动率

b

?l

?

6. 请比较前驱动和后驱动汽车上坡(坡度角为α)行驶的附着条件,并解释载货汽车通常采用后驱动而小排量轿车采用前驱动的原因。

如果1cos ≈α,且i ≈≈ααsin ,rf L >>1,则

后驱动

g

g g h L fh L G L

h f L L

G

F ?????--=

-

-=)(1)

(112

前驱动

?

??g g h L f h L G F ++=

)(21

四轮驱动

G

F F F F Z Z Z ????==+=)(21

前后轮动载荷变化量

)

(w i j g F F F L

h F ++=

?

对于前轮其动态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增量为-F ?,而后轮的为F ?。显然,当汽车以极限附着能力在大坡度角加速上坡时,动载荷的绝对值达到最大。货车经常在公路行驶,而轿车主要在城市道路行驶,由于货车需要爬坡较大,所以采用后驱动。轿车主要在城市平路行驶,而前轴附着力下降较小,所以采用前驱动。越野汽车行驶条件较为恶劣,所以采用四轮驱动。

7. 确定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基本原则。

按最小稳定车速;最大爬坡度及工程车辆的低速要求确定最小传动比。

8.从受力分析出发,叙述汽车前轮抱死拖滑和后轮抱死拖滑对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

从受力情况分析,也可确定前轮或后轮抱死对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

(a) 前轴侧滑 (b) 后轴侧滑

例图 汽车侧滑移分析

例图a 是当前轮抱死、后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前轮偏离角α(航向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前轮侧偏转向产生的离心惯性力C

F 与偏离角α的方向相反,

C

F 起到减小或阻止前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稳定状态。

例图 b 为当后轮抱死、前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后轴偏离角α(航向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后轮侧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

C

F 与偏离角α的方向相同,

C

F 起

到加剧后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周而复始,导致侧滑回转,直至翻车。 在弯道制动行驶条件下,若只有后轮抱死或提前一定时间抱死,在一定车速条件下,后轴将发生侧滑;而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时,因侧向力系数几乎为零,不能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汽车无法按照转向盘给定的方向行驶,而是沿着弯道切线方向驶出道路,即丧失转向能力。

9.分析变速器速比g

i 和档位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

变速器速比

g

i 增加,汽车的动力性提高,但一般燃料经济性下降;档位数增加有利于充分

利用发动机的功率,使汽车的动力性提高,同时也使燃料经济性提高;但档位数增加使得变速器制造困难,一般可采用副变速器解决,或采用无级变速器。 10.如何根据发动机负荷特性计算等速行驶的燃料经济性?

将汽车的阻力功率)

3600761403600sin 3600cos (13

dt du mu Au C Gu Gfu P a a

D a a t e δ++α+αη==、

传动系机械效率以及车速、利用档位速比、主减速器速比和车轮半径求得发动机曲轴转速

6.312600π=

g a i i u n ,然后利用发动机功率和转速,从发动机负荷特性图(或万有特性图)

上求得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最终得出汽车燃料消耗特性例如百公里油耗γ

a e

e S u g P Q 02.1=

四、计算题

1.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m=4600kg,C D =0.75,A=4m 2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1=0.03,δ2=0.03,坡度角α=5°,f=0.015, 车轮半径r r =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ηT =0.85,加速度du/dt=0.25m/s 2

,u a =30km/h,计算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所需要的发动机输出功率? 解:

kw

dt

du mu Au C Gu Gfu P a a

D a a t e 18.5736001)

25.030460006.176********.05sin 3081.946005cos 3081.9015.04600(85

.01

)

3600761403600sin 3600cos (133

=???+??++??+???=

δ++α+αη=

2.请叙述驾驶员、制动系结构形式、制动系调整(踏板自由行程、制动鼓/盘与摩擦片之间间隙)以及道路条件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u a0=50km/h ,τ2’

=0.2s τ2”

=0.15)。

解: 由制动距离计算式

max 2

0"2'292.25)2(6.31j u u s a a ++=ττ可知, S 是制动器摩擦副间

隙消除时间

2τ'、制动力增长时间2τ''的线性函数,2τ'是与使用调整有关,而2τ''与制动系型

式有关,改进制动系结构设计,可缩短2

τ'',从而缩短S ,另外,缩短驾驶员反应时间也对

缩短制动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

3.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m=4600kg,C D =0.75,A=4m 2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1=0.03,δ2=0.03,坡

度角α=5°,f=0.015,传动系机械效率ηT =0.85, 传动系总速比

4

.80==g i i i ,1

=g

i ,车轮滚

动半径m r r 368.0=,加速度du/dt=0.2m/s 2

,u a =30km/h,请计算此时汽车克服各种阻力需要的

发动机输出功率。

解:

kw

dt

du mu Au C Gu Gfu P a a

D a a t e 79.5436001)

20.030460006.176********.05sin 3081.946005cos 3081.9015.04600(85

.01

)

3600761403600sin 3600cos (133

=???+??++??+???=

δ++α+αη=

4.已知某车总质量为8025kg ,L =4m (轴距),质心离前轴的距离为a =2.5m ,至后轴距离为

b =1.5m ,质心高度h g =1.15m ,在纵坡度为i =3.5的良好路面上等速下坡时 ,求轴荷再分配系

数(注:再分配系数m f 1=F Z 1/F Z ,m f 2=F Z 2/F Z )。

解:

N F z 81.9300981.945

.180251?=??=

N F z 81.9501681.945

.280252?=??=

375.08025/30091==f m ,

625

.0375.012=-=f m

5.已知某汽车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回归公式为T t q =19+0.4n e -150×10-6

n e 2

,传动系机械效率

ηT =0.90-1.35×10-4n e ,车轮滚动半径r r =0.367m,汽车总质量4000kg ,汽车整备质量为

1900kg ,滚动阻力系数f =0.009+5.0×10-5

u a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2.77m 2

,主减速器速比i 0=6.0,飞轮转动惯量I f =0.2kg ·m 2

,前轮总转动惯量I w 1=1.8 kg ·m 2

, 前轮总转动惯量

I w 1=3.6 kg ·m 2,发动机的最高转速n max =4100r/min ,最低转速n min =720r/min ,各档速比为:

计算汽车在V 档、车速为70km/h 时汽车传动系机械损失功率,并写出不带具体常数值的公式。

解:

)

1035.19.0(9549

4e e tq T e m n n T P P -?-=

η=

min

/8926.314.328

.00.670606

.32600r i i u n g a e =?????=

?π=

kw

P m 7.18)8921035.19.0(8929549892101508924.01942

6=??-????-?+=--

6. 某汽车的总重力为N 20100,m L 2.3=,静态时前轴荷占55%,后轴荷占45%,

rad N K 389201-=,rad N K 383002-=, 求特征车速,并分析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解:因为

05

.0389202.355.0383002.345.02.381.920100=???

??-?--??=

K ,所以汽车为不足转向特性。

7. 已知某汽车质量为m=4000kg,前轴负荷1350kg,后轴负荷为2650kg,h g =0.88m ,L=2.8m,同步附着系数为 φ0=0.6,试确定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

解:

g

h L L 2

0-=

β? ,

88.0945

.08.26.0-β=

β=0.5261

11

.112

1

=μμ=F F

8. 某轿车轴距L =3.0m ,质心至前轴距离a=1.55m,质心至后轴距离b =1.45m ,汽车围绕oz 轴的转动惯量I z =3900kg ·m 2

,前轮总侧偏刚度 k 1=-6300N/rad ,后轮总侧偏刚度

k 2=-110000N/rad ,转向系总传动比i=20,汽车的总质量为2000kg ,请求(画出)稳态横摆角

速度增益曲线、车速为u=22.35m/s 汽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解:

deg

/deg/7.445084222.105

.67)

630045.111000055.1(0.3200010.335.221/)(1/2221

2212s Ku L

u u k L k L L m L u S

r ==---+?=+=-+=

???δω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232029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 Principl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该课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掌握整机工作性能评定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运转特性及调整特性,获得一般的试验方法及操作技能,以便正确合理的选择、运用内燃机,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内燃机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其它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及其测定;内燃机的环境指标;热平衡。 2.掌握四行程内燃机换气过程;四行程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减少进气系统阻力;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3. 掌握内燃机增压技术的类型及原理;废气涡轮增压器国内外发展现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影响废气能量利用的因素;与整机的匹配 3.掌握燃料的使用特性及燃烧的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空气供给、燃油的供给与喷射;燃烧室的结构;汽油机电喷技术。 5.熟练掌握供油系统分类与结构,燃油的喷射与雾化,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油气混合及燃烧室结构,燃烧过程的匹配。 6.掌握内燃机工况;内燃机的磨合试验与功率标定、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可靠性试验、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负荷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速度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万有特性概念及作图方法;内燃机的调整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辅以课外练习。讲课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中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传统黑板方式为主,辅以PPT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内燃机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

汽车运用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静力rs 半径;而作运动学 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rr 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 其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 4、空气阻力包括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大部分。 5、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6、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是; Fr+Fw+Fi<=Ft<=Fxg 驱动力<=附着力。 8、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 9、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4、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汽车使用因素。 15、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 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6、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8、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 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2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22、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25、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 减小而增长。 26、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三类。 2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 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28、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S= 0 ;当汽车车轮抱死时, 滑移率S= 1 。 29、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汽车运用基础复习题-2015 (1)

《汽车运用工程》(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汽车运用条件; 2、货物运距; 3、汽车技术状况; 4、汽车经济使用寿命; 5、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6、运输条件;7、有形磨损;8、无形磨损;9、汽车使用条件;10、第一类有形磨损;11、第二类有形磨损;12、第一类无形磨损;13、第二类无形磨损;14.装载质量利用系数;15.零担货物;16.比装载质量; 17.紧凑性;18.汽车技术状况;19、整备质量利用系数;20、最小离地间隙; 21、纵向通过角;22、汽车走合期 二、综述 1.汽车运输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2.道路是如何分级的? 3.货运条件包括那些方面? 4.运输需求包括那些要素? 5、汽车运行材料主要包括哪些类? 6、汽车润滑材料主要包括那些类? 7.汽油选用应遵循那些原则? 8.柴油选用的依据是什么? 9.发动机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 10.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对汽车节油有那些影响? 11.合理的驾驶节油操作方法包括那些? 12.发动机润滑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 13.如何选用发动机润滑油? 14、汽车齿轮油牌号是如何划分和选用的? 15.如何选用汽车齿轮油? 16、汽车轮胎合理使用的措施包括那些方面? 17.汽油发动机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其形成机理是什么? 18.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有何影响? 19发动机混合气浓度对排放污染物浓度有何影响? 20.简要说明发动机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1.简要说明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2、简要说明发动机的热状况对排放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3、影响发动机燃烧噪声的使用因素有哪些? 24.汽车行驶时,轮胎花纹噪声和道路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25.汽车走合期有什么使用特点?应采取什么技术措施? 26.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 27.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汽车,因发动机过热会产生哪些问题?为什么? 28.高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润滑油易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29、高温条件下,影响供油系统气阻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30.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 31.低温条件下,汽车发动机为什么难以起动? 32.低温条件下,总成磨损严重和油耗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33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的工作能力为什么会下降?对汽车的低温起动有怎样的影响? 34.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那些技术措施?35.说明汽车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动力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6、说明汽车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燃油经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7、在高原山区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 38、确定汽车列车拖挂运输总质量的原则有哪些? 39.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如何划分? 40.什么是有形损耗?什么是无形损耗? 41.什么是经济使用寿命?确定汽车最佳更新时机的依据是什么? 42.用高速档行驶与采用低速档行驶相比哪种情况节油?为什么? 4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 44、说明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 45、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是怎样划分的? 46.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47、车辆择优选配的含义? 48、车辆更新的原则和条件?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正确使用各类汽车电器的方法,了解现代汽车电器的发展方向。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掌握“电工学”、“汽车构造”等课程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为学习“汽车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专业课以及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车载电源(10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电源的组成与要求,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电源系统的使用。 2、重点 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3、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了解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了解蓄电池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了解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及工艺特点;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源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判断方法。 (二)起动系统(6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起动系统的基本组成,起动机的类型,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起动机的使用与故障诊断。 2、重点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开关的工作原理,掌握起动机的工作特性,掌握

《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备考资料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理论考试只探到考试题型:名词解释6个,共18分,填空题22分,论述题5道,共40分,计算题3道。。没有选择题。。就这些了,老师说题目比较多,所以好好复 习吧。 补充填空题: 1、汽车燃料经济性是在保证汽车动力性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 2、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Qs=100gGt/VaY(p60)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通常用一定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料消耗量(L/100km)或单位运输工作量所消耗的燃料量(L/100t·km)作为评价指标。 4、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5、汽车的稳态响应可分为: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转向三类。 6、汽车的公害包括: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公害);噪声对环境的危害(噪声公害);汽车电气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信号的电波干扰(电波公害);制动蹄片、离合器摩擦片、轮胎的磨损物和车轮扬起的粉尘对环境的危害(粉尘公害)等 7、汽车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包括:CO、HC、NOx 、SO2、铅化合物、炭烟、油雾等。 8、间隙失效主要有: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或拖尾失效。 9、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和转弯通道圆。 10、接近角y1和离去角y2是指自车身前、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 纵向通过角y3是指在汽车空载、静止时,在汽车侧视图上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所形成的最小锐角。 11、汽车的走合期:新车或大修竣工的汽车在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走合期,是汽车运行初期改善零件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过程。 12、汽车在走合期的特点:①零件表面摩擦剧烈,磨损速度快。②润滑油变质快③行驶故障多。 13、汽车走合期采取的技术措施:减载、限速、正确驾驶、选择优质燃料和润滑油、加强维护。 14、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的原因有:曲轴旋转阻力矩大、燃料蒸发性差、蓄电池工作能力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081201)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交通运输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营销管理、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汽车生产、运用、检测诊断与维修、营销、管理、物流、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汽车运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交通运输领域相关信息处理和分析、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汽车运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汽车运输系统规划与组织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术道德,诚实守信,有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懂礼仪和社交常识,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习惯训练,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有较强的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统筹全局的意识,有较好的综合分析问题的素养。 身心素质: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能理性地处理各种问题。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强的表达及交流能力,有较强的应用网络、计算机、传媒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相关信息处理和分析、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汽车运输系统规划与组织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验能力,并具备基本的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了解文献检索知识,能熟练运用中外文进行文献查阅;熟练掌握本专业科技论文等技术文本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初步具有一门外语的读、写、听、说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4T10:43:24.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欧阳文静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菏泽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 274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是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促进汽车产业在新时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工作。笔者从汽车运用工程入手,阐述了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给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现状;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新型的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汽车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汽车产业中传统的发展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我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制定出真正能够满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出行服务。下面,笔者首先将从汽车运用工程入手,详细介绍汽车运用工程的具体内容。 二、汽车运用工程概述 首先,汽车运用工程是指在汽车产业中的一项比较复杂而且系统化非常强的工作。这些标准是建立在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之上的,仅限于汽车产业内部的标准。其次,这些标准一般分为强制性的标准和以推荐为主的标准这两个方面的标准。每个汽车用户以及汽车产业的相关工作者都应该严格遵循强制性标准,如GB、JT等。而推荐性质的标准通常是用来参照的,如GB/T、JT/T等。 三、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概述 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汽车行业标准化,汽车使用标准化,汽车管理与维修标准化,汽车燃料标准化。下面,笔者将对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分类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汽车行业标准化 第一,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首先表现在汽车行业标准化。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空车的载重量和一些专业的名词进行了细致的介绍,进而保证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589-2016)有力推动物流运输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地支撑车辆运输车治理、货车非法改装整治和货车超载超限行为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大促进符合标准要求的新车型推广、拉动物流业生产消费,在引导汽车和挂车的设计制造升级、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范运输市场发展、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汽车使用标准化 第二,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其次表现在汽车使用标准化。我国对汽车的使用也进行了细致的规定,特别是汽车的尾气排放方面。如,《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l7691-200l)、《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5-2013)等,制定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排放标准,如何排放以及检测标准等从而减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 (三)汽车管理与维修标准化 第三,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再次表现在汽车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标准化。为了避免出现由于汽车管理和维修故障导致的事故,国家规定我们必须对汽车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做好售后的管理工作,对汽车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综合发展。如,《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16)是汽车维修和检测行业对在用车辆进行维护、检测、诊断的规范性技术标准。 (四)汽车燃料标准化 第四,汽车运用工程的标准化最后表现在汽车燃料的标准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空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汽车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国家还对汽车燃料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对汽车燃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协调发展。如,2000年1月1日我国实施的《车用无铅汽油(Ⅱ)》(GB17930-1999)要求停止生产含铅汽油,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车用汽油无铅化时代。2013年12月18日发布的《车用汽油(Ⅴ)》(GB17930-2013)标准。该标准突出的亮点是硫含量、锰含量和烯烃含量的降低、蒸汽压和牌号的调整以及密度指标的增设,这无疑对保护环境,缓解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笔者已经深入分析了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下面,笔者将具体介绍在新时代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以引起汽车产业工作者的重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今随着我国科技革命更深度的发展,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应该更加深入、优化,为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科学技术进一步深入运用到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工作中,以促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实践性。其次,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要求更严格,汽车产业还应在未来不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要求,促进汽车运用工程标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用对策分析 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建立健全汽车运用工程标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从而提高汽车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 第一,要想做好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用,我们首先应该加强汽车企业职业培训工作,从最基层提高员工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员工的汽车知识储备。首先,企业可以经常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本地开展职业培训。其次,企业也可以与对口专业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发展培养必要的人才。只有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才能提高汽车产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应

《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总学时:40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汽车运用技术》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内燃机原理、汽车理论及汽车运用知识,加强对汽车结构设计的综合理解,为最终创造性的运用相关理论,提高内燃机性能及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打下基础。熟悉了解汽车运用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汽车更新、汽车购置、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重点认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理论。了解汽车的稳定性、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汽车使用性能 1 、汽车动力性 2、汽车燃油经济性 3、汽车制动性 4、汽车操纵稳定性 5、汽车行驶平顺性 6、汽车通过性本章小结 重点: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检测 难点:汽车制动性检测 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 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2、汽车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3、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4、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重点: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难点: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三、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1、汽车走合期的使用 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4、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重点:汽车走合期的使用 难点: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四、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

1、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2、汽车润滑剂及其使用 3、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 重点: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难点: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五、汽车公害及防治 1、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2、汽车噪声公害及防治 重点: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难点: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六、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1、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2、汽车状况分级与评定 重点: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难点: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七、汽车更新 八、汽车购置 九、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 1、汽车基础驾驶 2、汽车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驾驶 4、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驾驶 5、汽车安全行驶 重点:汽车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 难点:汽车安全行驶 三、学时分配表

(完整版)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学长呕心制作)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答案 这是老师给的三份复习题和答案,答案基本都是在百度文库里找的,大部分都找到原题了,有一部分找不到原题不过找到了问的差不多的题目,还有一部分没有找到,大家自己翻翻书吧。 --Vlanes 2013.6.22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安全性 二.1为什么前轮较后轮先制动抱死不易产生剧烈侧滑?后轮较前轮先制动抱死易产生“甩尾”现象? 答:如果前轮在制动力作用下还在滚动,而后轮已经抱死。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由侧向干扰力与地面侧向形成的力矩使合力与车辆纵轴线形成的夹角增大,汽车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甩尾现象;如果前轮抱死,后轮仍继续滚动,则相应的力矩将使上述的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既不易产生侧滑。 2某汽车制动时后轮抱死拖滑,前轮滚动,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如果在制动惯性力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后轮已经滑移,所以侧向力只能作用在前轮上,相应的力矩使车轮绕铅垂轴旋转,并使角增大,车辆回转趋势增大,处于不稳定状态。 3.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大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u2,即汽车制动时,前轮先抱死后轮继续滚动,若在制动惯性力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侧向干扰力,那么合力将与车辆纵轴线成一定夹角,侧向干扰力必须用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等值侧向力来平衡,因为前轮已经抱死,所以侧向力实际上只能作用在后轮上,相应的力矩使上述夹角减小,车辆处于稳定状态,车辆将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即不产生侧滑。 4.某汽车制动时,前后轴制动力之比小于前后轴垂直载荷之比,分析其制动稳定性。 答:因为B1/B2< F z1/ F z2,且u=B/F z,说以得u1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_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最新)剖析

长安大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专业汽车运用工程工程 班级2013220501 姓名王雨晴 指导教师 日期2015-6

目录 一、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二、摘要 三、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及选择 四、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接线图及说明 五、单元电路设计、主要元器件选择与电路参数计算 六、收获与体会、存在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八、附件(元件材料清单)

一、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1、课题名称: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2、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定周控制:主干道绿灯45秒,支干道绿灯25秒; (2)每次由绿灯变为红灯时,应有5秒黄灯亮作为过渡; (3)分别用红、黄、绿色发光二级管表示信号灯; 二、摘要 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日常出行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保道路交通顺畅与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确保十字路口的交通秩序工作中,信号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用来自动控制十字路口红黄绿三色的电子系统。交通灯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利用555秒脉冲发生器提供秒脉冲信号,通过CP输入。主控制器由一块74LS161组成一个16进制计数器,分别在45S,50S,75S,80S,通过驱动控制装置来控制主干道与支干道中绿、黄、红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及其持续时间,从而实现对主干道与支干道交通信号的控制。 三、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及选择 方案一:十字路口每个方向的绿、黄、红灯所亮的时间比例分别为9:1:5,所以,可以选择计数器为5s的脉冲。因为每5s一个时间单位,所以计数器的工作循环为16,应选择一个十六进制的计数器来控制,故选择74LS161四位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再加上相应控制器来配合,达到计数器分别在9、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

汽车运用基础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静力rs 半径;而作运动学 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rr 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 其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 4、空气阻力包括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大部分。 5、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6、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是; Fr+Fw+Fi<=Ft<=Fxg 驱动力<=附着力。 8、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 9、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4、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汽车使用因素。 15、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 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6、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8、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 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2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22、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 25、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 减小而增长。 26、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三类。 2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 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28、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S= 0 ;当汽车车轮抱死时, 滑移率S= 1 。 29、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36、汽车噪声主要由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车胎噪声、 车身干扰空气及喇叭声等。 40、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托尾失效等。 41、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主要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与离去角、纵向通过角、 转弯通过圆等。 44、汽车在松软的路面上行驶时,轮胎气压应降低,而在硬路面上行驶时, 适当提高轮胎气压。 45、汽车的接近角越大,汽车接近障碍物时,越不容易发生触头;汽车的离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市场营销学 总学时数:48+2周(其中讲课:40学时,案例:8学时,课程设计:2周) 适合层次:本科学分:4、5 适合专业:工商管理(汽车营销)、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汽车营销方向的核心专业课,也就是汽车运用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旨在既熟悉汽车产品,又掌握汽车营销理论,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汽车营销管理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汽车市场的研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营销理念,了解国际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国内外主要汽车营销模式,熟练掌握汽车产品知识,深刻理解汽车营销理论与方法,熟悉汽车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掌握汽车市场调研与分析的方法,同时把握国内外汽车营销发展的前沿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汽车市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汽车产品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40H)(包括重点△、难点★) 1、汽车营销概述(3H) 了解汽车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了解我国汽车市场;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的功能、特征与营销管理的内容;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特征,汽车市场营销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构成内容及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对汽车营销环境的变化因素及其对特定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该企业营销对策。 2、汽车市场竞争(4H)难点★ 了解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了解不同竞争地位的汽车企业的特点,掌握汽车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及选择;并能够运用竞争战略管理模型,对特定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并提供竞争方案。 3、汽车购买行为分析(4H)难点★重点△ 了解汽车购买者的分类,熟悉影响汽车购买者购买行为的基本因素,掌握各类汽车消费市场与汽车业务市场的购买行为特征;能够通过对汽车购买者行为的研究,提出对汽车产品设计、价格、促销与销售渠道等策略提供支持。 4、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3H) 掌握汽车市场调研的内容与方法,掌握汽车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能够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对特定的汽车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5、汽车目标市场(4H)难点★ 理解汽车市场细分、汽车目标市场、汽车市场定位的概念,掌握汽车市场细分的方法,掌握汽车目标市场的选择与汽车市场定位的方法。 6、汽车产品策略(4H)重点△ 理解汽车产品整体概念的内涵,能够通过对产品整体概念的应用,理解汽车产品三个层次的构成,对汽车产品技术设计、外观设计与品牌战略的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掌握汽车产品组合策略,能够通过对产品组合概念的应用,对汽车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向、汽车产品更新换代与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

复习与思考题 1.何为汽车故障?常见汽车故障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何谓汽车故障:设备或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不能符合规定性能或丧失执行预定功能的偶然事故状态。 (1)按显示的情况分类:功能性故障、警示性故障 (2)按汽车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的缓急程度分类:渐进性故障、突发性故障 (3)按汽车制造部门考核可靠性的故障分: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轻微故障 (4)按发生原因程度分类:人为故障、自然故障 2.何为汽车故障的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汽车故障率可以表征汽车发生故障的程度,即把行驶到某一里程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汽车数和行驶到这一里程还没有发生故障的汽车数的百分比值称为行驶到该里程的瞬时故障率,惯上称之为汽车故障率。 早期故障期:新车或大修车使用初期,也是磨合期,故障率较高 偶然故障期:故障率较接近常数,亦称有效工作期 耗损故障期:由于各部件磨损,腐蚀,疲劳而达到或超过使用极限,导致故障增加 3.根据浴盆曲线简述汽车维修对提高汽车可靠性的重要性。 4.汽车故障诊断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人工经验诊断法:是诊断人员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汽车不解体或局部解体情况下,借助简单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气压表、油压表、温度表),或直接用眼看、耳听、鼻闻等手段,边检查、边试验、边分析、进而对汽车技术状况、故障部位、原因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特点:诊断方法简单,对复杂故障的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需要诊断人员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仪器仪表诊断法:诊断时,在汽车不解体的条件下,诊断人员利用汽车专用诊断仪器仪表(如示波器,电子诊断仪)测得诊断对象的参数值、曲线或波型等,了解诊断对象的技术状态,并进行分析和判断,给出诊断结论。特点:诊断准确性有所提高,效率较低(因为仪器仪表只能逐项进行检查)。 3)、智能诊断法:以微机控制为核心的汽车诊断仪器设备能自动完成诊断对象诊断参数的自动检测,并利用仪器设备自存的诊断标准和分析软件实现检测结果自动分析,进而自动对汽车的技状况、故障部位及原因作出判断,而且还能存储并打印检测诊断结果。特点:诊断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是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5.何为故障树诊断法(经常用) 定义:将系统故障形成的原因由总体至部分按树枝状逐级细化的分析方法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起本 课程代号:28655 学时: 64学时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学》是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运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汽车运用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使用性能试验方法、汽车合理使用和汽车检测的基本技能。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汽车原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 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

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 设计内容: 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 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3、计算最高车速 4、计算最大爬坡度 5、计算最大加速度 三、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

汽车运用工程

第一章 1、汽车的运用效果指汽车完成运输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指由于汽车出行的便捷和迅速给人们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从汽车运用宏观效果来看,主要包括汽车运输生产率、汽车运输成本和汽车运输质量三大指标。 2、汽车运输品质 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利、舒适、清洁、文明服务 3、汽车运输对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是: ①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②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③满足最大通行能力要求;④车辆通过方便,乘客乘坐舒适;⑤车辆运行材料消耗最低,零件的损坏最小。 4、驾驶操作技术水平 驾驶员的汽车驾驶操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汽车驾驶操作水平高低明显地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燃料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因而影响汽车的运用效果。 5、比功率 是衡量汽车动力性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具体是指汽车发动机最大功率与汽车总质量之比,比功率越大,则动力性能越好。 (P52) 6、汽车整备质量 汽车整备质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kg )。除装备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完整车辆,及加足的润滑油、燃料、冷却液的质量外,还包括随车工具、备用轮胎及其他备用品的质量。提高整备质量利用系数的措施有:不断完善汽车结构和制造技术;利用轻型材料;提高汽车载质量 第二章 1.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表示汽车以最大可能平均行驶速度运送货物或乘客的能力。 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有:汽车的最高车速,km/h ; 汽车的加速时间,s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最高车速指汽车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汽车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是指满载时汽车以Ⅰ挡在良好路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坡度。 2 、变速器速比 、主传 动系速比 、机械效率 、车轮半径r 。 =车轮转动的圈数 S ——滚动圈时车轮前进的距离,m Pe=发动机输出功率 Pw=损耗功率 3、汽车的行驶阻力 t g i i η???0e T g i 0i t ηr n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级)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代码580419) 专门化方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 办学层次:普通专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车辆质检、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销售。 (二)职业资格 学生毕业时应取得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工证,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继续学习专业 汽车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科学文化素质 (1)掌握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基础、工程力学、钳工基础以及汽车文化、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专业素质 (1)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3)初步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4)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4、身心素质 (1)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二)职业能力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题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1、汽车使用条件 2、汽车运行工况 3、汽车使用性能 4、车辆机动性 5、汽车容载量 6、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 7、货运量 8、汽车长度利用系数 第2章动力性 一、名词解释 1、活塞式内燃机外特性曲线 2、动力因数 3、诱导阻力 4、车轮动态半径 5、汽车驱动附着条件 6、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 7、滚动阻力系数 8、汽车的动力性 9、附着力 二、简答题 1、说明变速器速比的确定方法。(课件) 答:按照预定的最高车速确定变速器最高档速比,按照要求的最大牵引力和最低牵引力确定最低档速比;按照保证发动机稳定、经济运转确定变速器档位数;按等比级数或渐进速比分配各档位传动比。

2、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课件) 3、分析汽车行驶阻力的组成。(吉大3套) 4、汽车在何种状态车头存在“抬升”现象,何种状态存在“点头”现象,并简单解释 之?(p136课后题) 答:汽车在加速时车头存在“抬升”现象,因为轴荷向后轴转移。 汽车在制动时存在“点头”现象,因为轴荷向前轴转移。 5、简述空气阻力的组成。 6、请分析汽车加速时,整个车身前部抬升而后部下沉的原因(提示:考虑轮胎等弹性 元件,并采用受力分析方法)。(吉大2套) 7、写出汽车的后备功率表达式,分析其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吉大6 套) 8、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吉大12套) 9、简述汽车动力因数及动力特性图?(吉大2套) 10、简述可用于计算汽车最高车速的方法,并加以说明。(吉大9套) 三、论述分析题 1、写出汽车的行驶方程式(要求有结构和使用参数说明)。(吉大2套) u。(吉大4套) 2、试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最高车速max a 3、请比较前驱动、后驱动及四轮驱动汽车附着条件限制的加速度。(要求推导过程) 4、请比较前驱动、后驱动及四轮驱动汽车附着条件限制下的最大爬坡度。(要求推导 过程) 第3章经济性 一、名词解释 1、汽车使用经济性 2、强制怠速工况 二、简答题 1、用高速档行驶与采用低速档行驶相比哪种情况节油?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