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

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

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

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

4.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分)

5.整理党务案

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总之,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

6.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分)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等。(2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分)

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是毛泽东为了支持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至二月五日到湖南湘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写的著名报告。发表于1927年3月。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充分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在农村,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武装和政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和政权是完全必要的;那些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得很”的言论,是站在地主阶级方面打击农民革命斗争的反动言论。这篇文章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经典文献。

8.“好人政府”

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2分)提出建立“好政府”的主张,当时被称作“好政府主义”。认为中国的腐败主要是好人自命清高,不肯出来当政的缘故;只要好人挺身而出,组织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实行有计划的政治的政府,中国就能得救。(2分)9月,直系军阀吴佩孚操纵组成以王宠惠为首的内阁,实践了“好人政府”的理论。由于军阀的操纵和控制,该内阁无法实践其具体政治主张,至11月间,因曹锟为首的保定派军阀的反对而垮台。(1分)

9.联省自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地方军阀为保持地方割路而提出的主张。1920年7月,湘军总司令谭延凯在湖南人赶走张敬尧之后,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借口,通电号召“湘人治湘”。11月又通电主张“联省自治”。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熊希龄则进一步主张仿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制定省宪法,实行“自治”,并号召召开联省会议,成立联省自治政府,以此改良腐败的政治,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广东军阀陈炯明、云南军阀唐继尧等通电响应,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要求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浪潮。1924年,一些进步人士也曾利用这一口号,推动浙江自治和苏、浙、皖三省联省自治,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斗争。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后,联省自治的口号无人再提。

10.工农武装割据

是毛泽东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在开创和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守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概念。即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三位一体的思想,亦称“红色政权”的理论。它是关于农相。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11.《井冈山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开展了土地革命。1928年12月,在总结了并冈山根据地创建一年来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后,由毛泽东起草并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共9条14款。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由其进行分配;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山林分配法;土地税之征收等。这个土地法的颁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由于缺乏经验,土地法出有一些不足,如没收所有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苏维埃政府而不是农民,禁止土地买卖等。

12.中原大战

1930年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改组派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冯、阎、桂军阀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战争在11月正式爆发,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关键时刻,蒋介石得到张学良的帮助,迅速取得了胜利。此战巩固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及其政权中的地位,张学良及其东北军也顿时身价倍增,但是此战却给广大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使国民党最终丧失民心。

13.新月人权派:

又称“新月派”或“人权派”,[1分]是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1分]出现的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松散联合的政治派别,[1分]因创办《新月》月刊和主张“人权”而得名。[2分]

14.中国国民党改组派

又称改组同志会。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民党内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冬成立于上海,主要负责人是陈公博、顾孟余等,奉汪精卫为领袖。(2分)宣称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却又反对共产党。反对独裁,揭露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得到了不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护,最盛时会员达1万多人。在国民党“三大”和中原大战期间其反蒋活动达到高潮。(2分)蒋介石采取又拉又打方式分化瓦解,1931年初,汪精卫在香港发表宣言,宣布解散改组同志会。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作,改组派不复存在。(1分)

15.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1分〕国民党政府实施的废除银本位制,改用纸币的币制改革。〔2分〕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

16“东北易帜”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任奉天督办、东北保安司令,不顾日本的一再阻挠和压力,于7月1日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又派人与蒋介石洽谈统一事宜。(1分)10月8日,张学良接受国民党中常会任命的国民政府委员职,又达成东北统归于国民政府的4点协议。12月29日,张学良与张作相等联名通电声称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30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2分)国民政府实现了南北统一。(2分)

17.瓦窑堡会议

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的决议,在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决议和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变化,指出了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决议和报告着重阐明了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会议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瓦窑堡会议为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8.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为了正式制定其在全面战争时期的行动方针和具体政策、正确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发出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伟大号召。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新形势,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为此,会议决定: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乱后战场,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一切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会议在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的历史关头、及时地规定了党的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为实现党对抗记战争的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是1939年1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日问题和国共关系问题。(2分)关于抗日问题,全会仍旧标榜“抗战到底”;关于国共关系

问题,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秘密通过了《防止异党活动办法》,设立了防共委员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抗战以来国民党在联共政策上的改变,给国共关系蒙上了阴影。

(3分)

20.减租减息

是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1分)基本原则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增强了农民抗日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联合了地主一致抗日,壮大了抗日力量。(2分)

2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并通过的全面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基本政治主张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政策的一个纲领。基本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防;建立抗日的

民族团结。纲领主张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是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指针,是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有力武器。

22.史迪威事件

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2年3月至1944年10月,蒋介石与史威迪之间围绕着美国援华战略物资的分配、调整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改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蒋因不满史威迪与中共联系并进行军备支持而不断对美施压以致史于1944年10月被召回国,它表明美对华政策的转变,从开始积极支持中国抗战,支持史的主张变为最后接受蒋的要求,扶蒋反共控制干涉中国内政。

23.长沙大火:

1938年冬,〔1分〕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进入湖南北部,国民党政府惊慌失措,以焦土抗战为名,下令火烧长沙,(1分)自11月12日晚间纵火,至14日大火熄灭,全城房屋大部焚毁,居民被烧死二万余人,财产损失无数。(2分)之后,日本侵略军并未立即进攻长沙。国民党政府为了推卸责任,将指挥纵火的长沙警备司令等3人枪决。(1分)

24.西南联大

抗日战争期设于昆明的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长沙,组成临时大学,10月25日开课。1938年4月,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学。设理、工学院子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后亦迁至展明)。1939年后,共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等5个学院,以及2个专修科。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迂回北平(今北京)、天津复校。8年中华业生约2000人。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震惊中外的“一二一”反内战反暴行斗争就发端于西南联大。

25.重庆谈判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在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伪装和平,蒋介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谈判进行43天,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共双方达成了同意长期合作,避免内战等一系列有利于建设国家的共识。重庆谈判使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取得民心等,有重要的意义。

26.《中美商约》

是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于1946年在南京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简称。条约经历了3年的谈判酝酿,最终以互惠,对等的形式规定了两国国民在对方领土上的权利,美方法人团体与中方法人团体有同样的权利等诸多内容。但是因为当时中国生产落后,远洋运输又不发达,中国人民无法实现该约规定的权利。该约缔结之后,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普遍反对。

27.“五四指示”

即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根据日本投降以后国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引导农民积极性,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有计划地

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引向深入,而颁发了这项指示。规定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调整为平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同时要求在1946年底前全部或大部分解决土地,发动群众,执行群众路线,禁止命令主义,包办,代替,恩赐。使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28.《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于同年10与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施行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法规。大纲是土地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和实施,使得全国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完成了农村生产关系的伟大变革,满足了广大贫雇农对土地的迫切要求。这对于巩固解放区,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9.金圆券法案

即国民党政府为避免货币的破产于1948年8月19日颁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废除法币,另外发行金圆券,以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8百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并强制收兑民间金银外币。金圆券发行后,以比法币更快的速度贬值,不到10个月,发行额就增加了65万倍,批发物价随着上涨120万倍以上。1949年7月2日,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的前夜,宣告金圆券作废。

3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1分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会议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禁止给党的领导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道名和企业的名字。(2分)它规定了中共对夺取全国胜利和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为夺取革命胜利,推动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2分)

31.《美中关系白皮书》

是美国国务院于1949年8月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共分八章,回顾了从

《中美望厦条约》签定到1949年的中美关系。(2分)白皮书的主旨在为美国对华政策作

辩护,把美国在中国的失败归于国民党的腐败,而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误。其结论是中国内战国民党的失败超出美国政府的控制能力,也是无可避免的。白皮书发表后,毛泽东连续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文章、新华社发表了《无可奈何的供状》对其进行了揭

露和批评。(3分)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详解

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8、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 17.九一八事变 答: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21. 八一宣言 答: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个重要历史文献是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在莫斯科发表的,使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但和长征途中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无关。张闻天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只是贯彻了王明的指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转变主要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推动的。《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22. 一二九运动 答: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3. 华北事变 答: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简答论述: 1.五四运动的意义? 答:①.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②.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各种新思潮在新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③.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身力量,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的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④.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革。 2 3.北洋军阀统治有什么特点? 答:有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地盘;封建性十足;都与列强的关系密切;不言而喻的野蛮性;都试图争夺中央权力。 5.中共一大成果?

2020年国考笔试公基考点之中国现代史.doc

2020年国考笔试公基考点之中国现代史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历史知识是不可回避的,经常跟文学、时政、地理等糅合起来考,本篇我们就开始复习一下中国现代史相关考点。 考点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考点二:巩固政权的措施:一是土地革命。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二是抗美援朝。1950 1953年,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保卫国家安全。 考点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考点四:中共八大(1956年)确定经济建设方针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考点五: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发射升空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考点六: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考点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考点八: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模式。 考点九: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考点十: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基础实一个中国。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主张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预测考法:下列哪项我国的成就不是文革期间取得的: A.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 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 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 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 4.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分) 5.整理党务案 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总之,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广州农讲所 3.五卅运动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4.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5. 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 6.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为借口,扣押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对这次阴谋事变,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依靠工农、联合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击,打击蒋介石反动气焰以巩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但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使蒋介石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这是他篡夺国民党军权的开始。这次反革命政变史称“中山舰事件”。 7.汉浔惨案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

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 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古代历史。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图欣赏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二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3.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现代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部分名词解释 北洋军阀: 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府院之争”: 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二次革命: 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起源于1895年的小站练兵,结束于1928年的东北易帜。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的社会基础,并且在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 三、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 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桃花灿烂》、刘震云《一地鸡毛》。 6.朦胧诗派:朦胧诗派是一个联系松散的是个派别。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也没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难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的一个崛起的师群,他们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和鄙弃。。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有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 7.改革文学:改革文学面对“伤痕”和“废墟”,呼唤城市、乡村的“现代化目标,蒋子龙以工业小说为主,取得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文学思潮是一个集中了很多作家的大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不为官方所肯定,而改革文学无论官方、民方都很瘦欢迎。改革文学表现出的冲击力很大,超出了文学爱好者的范围。从时间上来说,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为开先河的作品;但黄金季节是1981到1985年,85年到87年为落潮期。除蒋子龙外,其他改革文学的作品有《男人风格》、《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等。柯云路地《新星》是改革文学的高峰之作,它也给改革文学画上了句号。至此,改革文学也退出了最喧嚣的舞台。 8.探索剧:指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意象富有求新精神和新锐特点的戏剧,他打破了日益僵化的戏剧旧有模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法,发挥创造者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戏剧在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近代文化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