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视野死角大解析(图解)

汽车视野死角大解析(图解)

汽车视野死角大解析(图解)
汽车视野死角大解析(图解)

视野校核报告要点

目录 1.概述 (1)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1)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1) 3.1引用标准 (1) 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 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 3.4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 (3) 3.5小结 (5) 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6) 4.1引用标准 (6) 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6) 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8) 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 (8) 4.5小结 (11) 5 总结 (11)

1.概述 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结合XX车型布置设计情况,对XX 车型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外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 2.1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2.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 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2.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2.4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 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2.5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 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3.1引用标准

汽车-某车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报告

编号:技术分析报告 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目的 为了某车改型项目的顺利展开,指导工程结构在满足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改型汽车的外后视镜视野进行校核。 二、参考标准/规范 GB 15084-XXXX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的性能和安装要求》(代替GB 15084-2006) ECE R46《关于批准后视镜和后视镜的安装方面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 三、分析内容 国标与欧标要求一致,仅对国标进行校核。 (1)外后视镜及安装法规要求 1、所有的后视镜均能调节。 2、尺寸要求:对M1和N1类汽车的Ⅲ类外后视镜,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a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外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对于Ⅲ类外后视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200mm。根据以上标准规定,A23目前的外后视镜曲率半径为1400mm,经验证其反射面上可以绘出高为40mm,底边长为76mm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3、位置要求:在确定车辆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位置时,应保证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与通过后视镜中心和连接驾驶员两眼点65mm线段中心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55°。当车辆处于最大设计满载质量条件下,如果某个外后视镜的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足1800mm,那么该后视镜不得超过车辆总宽(测量时,取下后视镜)250mm以上。 4、视野要求: 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同时,驾驶员必须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见图1) 乘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同时,驾驶员必须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见图1)

汽车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14.1 概论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第 14 章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123 14.1.1 指南的主要目的 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掌握内外后视镜校核需要做得法规校核包括那些内容; 2)掌握内外后视镜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 14.1.2 指南的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2)内外后视镜校核解析 3)内后视镜的后方视野校核 14.2 14.2.1 内外后视镜校核 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1)相关标准 a )GB/15084-2006 b )ECE46 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 欧洲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法规 2)相关术语 a )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做一个平行于汽 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位置座椅 R 点向上 635mm ,做垂直于该平 面的直线段,在直线段和平面的交点的两 侧各 32.5mm 做两个点,即驾驶员眼点。如图 14.1: b )双眼总视野: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如图 14.2: 图 14.1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4 图 14.2 3)技术要求 a)国标内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 20000mm 视野范 围,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 后延伸到地面;在测试视野时,允许遮阳板,头枕,后风窗刮水 器,S3 类制动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附近对开门的后窗 立柱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当阻挡部分投影在汽车纵向基准面垂 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在规定的总视野的 15%以下,遮挡程度 是在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头枕在最低位置。如图 14.3:欧标内后视镜:跟国标内后视镜的法规校核一样。 b)国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为 2500mm 的视野区域,其 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左侧最外侧点的平面 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后延伸到地面,如图14.4:欧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4000mm的视野区域,1.其 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测点的平面沿Y 的负方向1000mm,并从驾驶员眼点后4000mm后延伸到地面; 2.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侧点的平面 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如图14.5:c)国标右外后视镜:对于M1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00kg的N1类车辆,驾驶员借 助后视镜必须能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4000mm的视野范围, 其左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右侧最外测点的平 面为基准,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

360度全景摄像技术原理介绍

360度全景摄像技术原理介绍 通常只有在必须的情况下,我们才费尽周折地试图在狭小空间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就当人们开始将要习惯忍受这样的架设行为时(固有的需求矛盾所制),悄然产生一种新生力量---- 360度全景摄像。 以往我们在狭小空间试图构建监控系统,无外乎会采用几种方案:短焦距镜头摄像机、调整安装位置、或多摄像机联动对射等。但以上几种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的应用缺陷;选择短焦距镜头摄像机时,水平可视范围小于80度(广角也超不过90度),因而监控范围较小;调整安装位置,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而影响稳定安装(例如一面是玻璃、一面是门、顶上有电线或无法承重的装饰吊顶等等);选择多摄像机联动对射,不仅增加了设备投入的成本,也使得施工变得更加繁琐。 一360度全景摄像技术简介 顾名思义,360度全景摄像就是一次性收录前后左右的所有图像信息,没有后期合成,更没有多镜头拼接。其原理依据仿生学(鱼眼构造如图1)采用物理光学的球面镜透射加反射原理一次性将水平360度,垂直180度的信息成像(如图2),再采用硬件自带的软件进行转换,以人眼习惯的方式呈现出画面。 图1 鱼眼结构

图2 鱼眼镜头的硬件示意图 鱼眼镜头是一种超广角的特殊镜头,其视觉效果类似于鱼眼观察水面上的景物。鱼的眼睛类似人眼构造,但是相对于扁圆形的人眼水晶体,鱼眼水晶体是圆球形,虽然只能看到比较近的物体,但却拥有更大的视角。 图3中,人眼看水中实物,由于实物反射的光线在水中发生折射,使人误以为物体处于虚像的位置(例如水中筷子弯曲现象)。根据折射原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也可以概括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鱼眼镜头就是利用折射原理,本着拥有更大的球面弧度(类似鱼眼的球形水晶体),成像平面离透镜更近(鱼眼的水晶体到视网膜距离很近)的设计思想,进行开发制造的。 一般来说,焦距越短,视角越大,而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为了达到水平360度,垂直180度的超大视角,鱼眼镜头允许桶形畸变合理存在,除了画面中心的景物保持不变,其他本应水平或垂直的景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把畸变后的图象转化为适合于人眼观看的正常图像,需要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坐标变换,并进行图像修正等

360度汽车的全景影像安全系统系统系统

车之眼360度全景影像安全系统 概述: “车之眼”360度汽车全景影像安全系统,又称汽车环视系统,由深圳市车之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针对汽车设计的一套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本系统不仅仅是一套全方位泊车辅助系统,也是汽车制造业中首套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系统通过车头前端散热隔栅车标下方、车身两侧后视镜底端和车尾部的六个超广角感感光高清晰摄像头,分别采集图像信息源;并经过处理后将图像传输至车内中控台上的高清晰液晶显示屏上,本系统完全打破汽车四周传统的盲区视野,同时整合了前后驻车雷达的音频信息将驻车安全性提升至最高!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采用的传统车载摄像头,分辨率低、补光不足、图像不清晰,此类产品已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安装在中控台上的显示屏来显示车辆四周的俯视情况,可彻底消灭车辆的盲点。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这种领先且直观的技术,使得我们的泊车变得非常容易。在停车过程中中央仪表板显示屏将处理来自车身周围6个摄像头的影像,让周边车辆和物体任何时间尽收眼底。 适合使用的车型和人群:

1、适合人群:女性朋友、老年人,新车手及所有喜爱爱车行驶,泊车 更安全,更快捷和准确泊车的朋友们!! 2、适合车型:所有车型均可安装使用!!让你的爱车尽收眼底!! 工作原理: 本系统主要原理是将安装在车辆前后以及两侧的6个180度广角摄像机所提供的图像,合成为车辆的俯视图显示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全景影像停车辅助系统为汽车驾驶提供更为直观的辅助驾驶图像信息,!。由一系列高清感摄像头,最新技术芯片外加高光灯源构成,采用CCD传感器通过影像光源自动增补技术、自动调节亮度、黑白平衡控制、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边缘增强以及伽马矫正等先进的影像控制技术,大大改善传统摄像头在黑夜中受光线强弱影响,造成图像模糊不清的困惑!!! 特点: 1、高清感光摄像头、超强灵敏高光灯、 采用CCD传感器通过影像光源自动增补技术、自动调节亮度、黑白平衡控制、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边缘增强以及伽马矫正等先进的影像控制技术,大大改善传统摄像头在黑夜中受光线强弱影响,在低能见度环境下,超强灵每高光灯能即时给予摄像头补充光源!使摄像头能清楚捕捉车身周围状况!! 2、360度全景影像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138 第 17 章前方视野校核 17.1 概论 17.1.1 指南的主要目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 1)掌握前方视野法规校核技术要求; 2)掌握前方视野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7.1.2 指南的校核内容 1)校核玻璃透明区是否满足要求; 2)驾驶员180°视野是否满足法规要求。 17.2 前方视野校核 17.2.1 前方视野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1)相关标准 a)GB/T11559-198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 b)GB/11562-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和测量方法 c)GB/T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 d)GB/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2)点的定义 a)V点: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纵向铅锤平面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通常用V1和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b)风挡玻璃基准点: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挡玻璃外表面的交点。 c)P点: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用P1和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 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 d)Pm点:纵向铅锤平面与P1和P2连线的交点。 e)E点: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E1,E2(E3,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P1(P2) 位置时的左右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3) 技术要求(欧洲和美国法规要求相同) a)风挡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挡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点是: 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的基准点a; B.V1点向前沿铅垂平面向上7?的基准点b;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39 C.V2点向前沿铅垂平面向下5?的基准点c; D.在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另一侧,应增加三个辅助基准点a?,b?,c?,它们与三个 基准点a,b,c相对称。 b)驾驶员前方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轴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 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割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 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但一下情况除外: 1.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2.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GB11556中5.1的规定),但是导线直径小 于0.5mm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3.最发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下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 距 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c)通过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 至少后下倾斜1°时,则转向盘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17.2.2 前方视野校核解析 校核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V1,V2点坐标,V点相对于R点坐标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表1 表1给出的是设计靠背角25°时的基本坐标,若设计座椅靠背角度不是25°时,则 按表2对X,Z坐标进行修正。

道可视360度全景泊车影像系统

三、功能检测 在完成接线后,为了避免安装时出现的故障,应先检测本产品的基本功能,再恢复所拆卸的车件。检测步骤如下:(检测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参考“常见问题”部分) 1、打开ACC电源,此时本产品主机上的红色和绿色指示灯都亮。 2、挂倒档,此时DVD导航应显示图像,如下图,然后取消倒档。

3、使用遥控器选择查看每个摄像头的图像,应有显示。 4、侧视图像中车身应大致呈水平,如下图,否则需转动摄像头的方向使之水平。 录像功能 循环录像+驻车监控 车辆行驶时,360度全自动不漏秒循环记录。熄火后,智能震动传感器在车辆受到震动时自动启动录像功能,同时记录前后左右四路视频。可支持回放功能,并具有汽车电瓶底电压保护功能。

3D全景 3D图像 高端“达芬奇”视频处理芯片,核心专利算法,3D图像让车身周围一览无余,让驾驶得心应手。 无缝高清 领先的图像标定和图像融合技术,最新MCCD百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合成的全景图像完美无瑕。 专车专用

部分中高端车型我们为其量身制造,一对一专用摄像头,匹配完美,隐藏安装,尽显原车风范。 简单调试 调试步骤简单易懂,2分钟铺布,3分钟对点,整个调试过程只需5分钟。 安全行车 精准轨迹 跟据车轮角度和车身参数,经过精密计算,指示车辆前行或后退时车身所经过的位置,辅助驾驶员准确驾驶。轨迹误差小于5 cm。 显示界面主要由定位区、轨迹线组成。 定位区:当车轮方向打正时,车身将会经过的位置,用于泊车位置参考。 轨迹线:显示车辆实际会经过的位置,随车轮方向而变化。 轨迹线的宽度= 车身宽度+12 cm×2,即车身宽度再加上两边12 cm的安全宽度。

视野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 视野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 2005-XX-XX发布2005-XX-XX 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 前言 为使本公司汽车人机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标准。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人在设计时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更好的完成设计!本标准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TJI/YJY 风窗视野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 一、概述 二、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三、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3.1引用标准 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3.3 视野状态的确定 3.4 前方视野校核 3.5 小结 四、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4.1 引用标准 4.2 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4.3 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4.4 后视野校核 4.5 小结 五、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目录 一、概述 (7) 二、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7) 三、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7) 3.1 引用标准 (7) 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8) 3.3 某车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9) 3.4 某车前方视野校核 (11) 3.5 小结 (14) 四、某车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14) 4.1 引用标准 (14) 4.2 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14) 4.3 某车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16) 4.4 某车后视野校核 (17) 4.5 小结 (20) 五、总结 (20) 参考文献 (20)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概述 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 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 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

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 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 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3.1 引用标准 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 方法 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 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 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点是: a.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 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 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 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 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

后视镜布置和视野校核方法的研究-熊冉

10.16638/https://www.doczj.com/doc/242751316.html,ki.1671-7988.2016.09.043 后视镜布置和视野校核方法的研究 熊冉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摘要:后视镜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对行驶安全和操作方便性起到重要作用,后视镜的设计方法是汽车工程师关注的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后视镜相关的法规要求,并从整车功能角度研究了外后视镜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确定球面后视镜镜面最小边界的方法。 关键词:后视镜;间接视野;球面镜;镜面最小边界 中图分类号:U463.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6)09-122-04 Study on the arrangement of rearview mirror and the method of rear vision checking Xiong Ran ( Beijing Benz Automotive, CO, LTD., Beijing 100176 ) Abstract: Rear mirror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vehicl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afe traveling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so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rearview mirror needs more attention of engineers. Regulations on the rearview mirror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New method of designing rearview mirror based on the vehicle function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author presents a way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of rearview mirror. Keywords: rearview mirror; indirect field of view; spherical mirror; minimum boundary of mirror surface CLC NO.: U463.85+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9-122-04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设计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几率,而且要在轻松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后视镜作为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的主要方式[1],其布置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2],是汽车总布置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整车角度出发,探讨了后视镜的布置和校核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针对球面后视镜镜面的最小边界确定方法。1、后视镜相关法规要求 我国根据自身道路、车辆制造及使用情况,参考ECE R16法规的部分内容,推出了《GB15084机动车辆间接视野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其主要要求如下: 1.1 曲面形状及尺寸 后视镜的反射面必须为平面镜或球状凸面镜,内、外后视镜曲率半径均不得小于1200mm。 对于内视镜,需能在反射面上容纳高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 r a 1000 1 150 + =mm (1)其中,r为曲率半径 对于M1车外后视镜,需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高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及与矩形高平行的70mm长的 作者简介:熊冉(1984—),男,中级工程师,就职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从事底盘技术。

道可视360度全景泊车影像系统

道可视360度全景泊车影像系统 一、功能说明 1、全景图的拍摄范围为:车前2.5m,车后3.5m,车左右两侧各2.5m。 2、带ESP 的车型,倒车时显示动态倒车轨迹,后、左、右视图都带精确的标尺线。 3、倒车时自动启动全景影像,打转向灯或者短按薄膜开关可以切换不同方位的视图。取消倒车后15 秒自动关闭全景影像。 4、正常行驶时,连按两下应急灯或者短按薄膜开关可启动全景影像,打转向灯或者短按薄膜开关可以切换不同方位的视图。连按两下应急灯或者长按薄膜开关可关闭全景影像。 5、全自动不漏秒循环记录,同时记录前后左右四路视频,熄火后震动感应自动启动录像,支持本机回放。 二、安装步骤 1、安装摄像头 左右后视镜底座上需要打孔时,可使用侧视摄像头上的圆环放置在底座上作为参考(如下图),选择打孔位置并做标记点。选择打孔位置时应注意:1、选择较平坦的位置。2、尽量靠近后视镜片。3、不要影响后视镜片的下翻。 固定侧视摄像头时,应注意摄像头上的标记点,使其方向垂直于车体向外(如左下图),保证侧视图像中车身大致呈水平(如右下图)。 2、接线 本产品接线如下图所示。

三、功能检测 在完成接线后,为了避免安装时出现的故障,应先检测本产品的基本功能,再恢复所拆卸的车件。检测步骤如下:(检测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参考“常见问题”部分) 1、打开ACC电源,此时本产品主机上的红色和绿色指示灯都亮。 2、挂倒档,此时DVD导航应显示图像,如下图,然后取消倒档。

3、使用遥控器选择查看每个摄像头的图像,应有显示。 4、侧视图像中车身应大致呈水平,如下图,否则需转动摄像头的方向使之水平。 录像功能 循环录像+驻车监控 车辆行驶时,360度全自动不漏秒循环记录。熄火后,智能震动传感器在车辆受到震动时自动启动录像功能,同时记录前后左右四路视频。可支持回放功能,并具有汽车电瓶底电压保护功能。 3D全景 3D图像 高端“达芬奇”视频处理芯片,核心专利算法,3D图像让车身周围一览无余,让驾驶得心应手。

360度全景泊车辅助系统解析

360度全景泊车辅助系统—使用说明书

360度全景泊车辅助系统使用说明书 欢迎使用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 本使用说明书讲解了正确使用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的必要事项。在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 本说明书中的插图仅为示意图,实际使用请以实物为准。 产品概述 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的4个广角摄像头,同时采集车辆四周的影像,经过图像处理单元矫正和拼接后,形成一幅车辆四周的360度全景俯视图,实时传送到中控台的显示设备上。通过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驾驶员坐在车中即可直观地看到车辆所处的位置以及车辆周围的障碍物,从容操控车辆泊车入位或通过复杂路面,有效减少刮蹭、碰撞、陷落等事故的发生。 产品组成 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图像处理单元和四个广角摄像头,如图1、2所示。通常,左、右摄像头分别安装在左、右后视镜下方,前、后摄像头分别安装在前、后保险杠上方。根据车型不同,摄像头的外观和具体的安装位置有所差异。 图1 图像处理单元

图2 摄像头

显示界面 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的视频可输出至单独的液晶屏,也可以通过原车安装的DVD进行显示输出。 360全可视泊车辅助系统的输出画面具有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1、全景视图模式。 系统开机时,默认处于此显示输出模式。 全景视图模式由鸟瞰图显示区和前、后影像显示区组成。 鸟瞰图显示区车身前、后、左、右的显示范围分别在2米、3米、2.5米、2.5米左右。 由于镜头角度、畸变等原因以及安全考虑,画面显示的车身并非完全同实际车身位置和大小一致,请注意留足安全距离。前、后影像显示区显示前或后摄像头采集的影像。 图4 全景视图模式 右下方的标志指示当前显示的是哪个摄像头显示的影像,如图5所示。 前后 图5 前后标志

360度全车监控说明书-宝车安

SD车载DVR使用说明书 2012款 感谢您购买我们的产品。请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以便您能更好的使用和保护您的机器。阅读后请将说明书放在安全的地方,方便以后参考。 1. 产品规格与功能说明 2. 装箱配件 3. 主机按键与接口说明 4. 安装说明 5. 遥控按键与菜单说明 6. 摄像头安装示意图

1.产品规格与功能说明 功能完善的SD卡全景行车记录仪,集成了市面上流行的汽车视频装备全景倒车和4个方向视频记录,同时具有转向辅助,实时画面回放,实时监控,并具有软件后期升级等功能,它采用高速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平台开发,结合IT领域中最先进的H.264视频压缩/解压缩技术。以SD卡作为存储介质,SD卡车载主机可实现4路CIF、HD1和D1格式的视频录像。SD卡车载主机产品外观简洁、具有超强抗振,安装灵活方便,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等特点。 SD卡车载主机的产品规格见表1。 表1:SD卡车载主机产品规格列表

2.整机外观与配件

图1:主机1台图4:方向盘遥控器1个 图2:360度可调摄像头(2个)图3,:前,后摄像头(2个) 图5: 带红色检测线的6米延长线1条图6:带白色检测线的4米延长线3条 图7: 1.5米电源线1条图8:2米视频输出线1条

钻头:23mm 1个。说明书1份 3.主机按键与接口说明 表3前面板接口定义表 2,。接线口插口说明

四:安装说明 安装本产品前先关闭汽车电源,主机的最佳安放位置在主驾驶室的座椅下或刹车、离合器的上方或左右以及副驾驶的储物箱。走线时注意拐角和开合处走线的保护,主机电源接ACC 不能接在电瓶上,以免将电瓶电放完导致无法启动发动机。如遇到必须剪断连接线,回接时注意绝缘包扎。安装完毕第一次通电测试注意指示灯。第一次插卡先检查SD 卡状态,如没有检测到SD 卡在在维护里面储存管理里面强行格式化一次。 1.安装图示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

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 1.目的 针对整车总布置中涉及到的汽车前、后视野相关规定的设计校核进行规范和说明,理清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效率。 2.范围 前视野校核适用于M1类汽车; 后视野校核本文适用于M1、N1类汽车; 3.引用标准 GB 11562-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15084—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4.相关名词定义 驾驶员的眼点 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作一个平行于汽车纵向基 准面的平面。从该平面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 直线段。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为65mm)作两个点, 即为驾驶员的眼点。 5汽车前、后视野校核 5.1汽车前视野校核 5.1.1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下述要求。 5.1.1.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 点是: 点水平向前偏左17°的基准点a; a.V 1 b.V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的基准点b; 1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的基准点c; c.V 2

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 d.在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另一侧,应增加3个辅助基准点a′,b′,c′,它们 与a,b,c三个基准点相对称。 5.1.1.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左右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5.1.1.3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 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 2 的三个平 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 个平面垂直于调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 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但是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 野障碍; b.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5.4规定的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c.最大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 最小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5.1.1.4通过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 平面至少后下倾斜1°时,则转向盘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5.1.2前视野校核步骤: a.根据整车相关参数确定眼椭圆 b.分别做眼椭圆上、下切线且与水平线 7°和5°; c.从前风挡上黑边下边缘做眼椭圆上切线,与水平线夹角即上视角; d.从前舱盖、仪表板、方向盘(中间位置)中最高点出发做眼椭圆下切线,与水 平夹角即下视角;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27 FORTUNE WORLD 2012.09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张杰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 3.对后视镜后视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 3.1确定驾驶员眼点位置 将驾驶员座椅R 点位置垂直向上635毫米找到两眼点连线中心点,左右各偏移32.5m m,即为两眼点位置(两眼点位置相距65毫米)。 3.2模拟做出反射线,以确定各条视线范围 在后视镜镜片边缘上,提取一组点,将眼点与这组点两两相连,这些连线可以看做是驾驶员的视野线,再做出这些视野线的反射线,这些反射线就构成了驾驶员的模拟后视野区域。 3.3与法规视野做比较 将反射线充分延伸至模拟地面,并将法规要求视野区域也做在同一数模里,在数模俯视图状态做比较,确认后视镜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4后视镜视野障碍物校核 后视镜除了满足视野范围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障碍物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对于内后视镜坐椅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等零件对内后视镜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面积的15%。对于外后视镜门把手等零件对于后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的10%。 4.结束语 通过对三维软件的运用(目前主机厂多用C A T I A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外后视镜进行分析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大大的节约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设计周期。当然对于外后视镜的模拟仿真分析不仅限于后视野分析,还有CFD空气流阻分析,N V H振动噪音分析,C A E强度分析,SE装配工艺性分析。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后视镜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使后视镜的设计开发满足顾客的要求。参考文献: [1]《G 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 [2]2008版欧洲汽车ECE-R46标准 2000K 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见图二) 2.3.2对于其它种类车辆,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 度至少为3.5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3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此外,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还必须能看见宽度为0.75米,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4米处至上述区域相接的视野区域(见图三) 2.4针对汽车广角外后视镜后视野的法规要求 驾驶员借助广角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12.5米的视 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5米延伸至25米处。此外驾驶员借助广角外后视镜还必须能看见宽度为2.5米,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垂直平面后3米处与上述区域相接的视野区域。 摘要:本文介绍了车用内、外后视镜在车身上布置的要求,及相关法规对后视镜后视野的范围要求,并介绍了如何通过CATIA视线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后视镜的视野范围,以此判断后视镜设计是否满足法规要求。 关键词:后视镜布置;后视镜视野;CATIA视线模拟仿真 前言 目前几乎所有的乘用车都采用后视镜做为驾驶员判断后方路面情况的间接视野工具。该零件布置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对路面情况的判断,在对该零件进行设计时必须进行相关的人机工程校核,才能确保其布置是否满足法规对驾驶员后视野的要求。 1.相关法规对后视镜在车身上布置的要求: 1.1后视镜面与驾驶员眼点的连线不能被车身任何零件遮挡,而且外后视镜应能从车辆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挂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1.2 当车辆满载,且外后视镜底边距地面高度小于1.8mm,其单侧外伸量不得大于车辆未安装后视镜时最大宽度200mm. 1.3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 m)中心连线的铅垂平面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度范围内。 2.对内外后视镜后视野法规要求: 2.1针对汽车内后视镜后视野的法规要求 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20米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米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一) 2.2针对汽车左外后视镜后视野的法规要求 驾驶员借助左侧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米的视野区域,其右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左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米延伸至地平线。(见图二) 2.3针对汽车右外后视镜后视野的法规要求 2.3.1对于M 1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中心】360度全景拼接系统介绍

应对问题 应用于车辆主动安全车周360°环境重构系统融合雷达、激光、 可见光图像、无缝覆盖车身范围,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提供 360 度模式、倒车距离放大、仿 3D 远景,车身控制切换等功能, 全方位保障车辆行车安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开 发了便捷的一键校正安装工具,有效解决了安装工程化低的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该产品在大中型集卡、重型矿车上都实 现了安装应用,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主要性能参数: 拼接误差:<5pixel 处理速度:>25fps 视野范围:3~5m 工作温度: -20°C~30°C 车后盲区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中国约占30%;绝大部分剐蹭事件是由于车辆盲区 造成的。 1 大中型运输或工程车辆体型大,基于单个后视摄像头的可视倒车雷达只能看到 车身正后方影像,无法同时看清车身四周状况,存在视角盲区,在驾驶过程中, 极易对周边人员造成伤害。 2 多屏多摄像头技术由于无法形成整体视图,让缺乏“车感”的驾驶员无法理解 自己的走向和位置,反而形成了新的交通隐患。 3 大中型工程车辆 大中型客/货运车辆 危化品运输特种车辆 中高端家庭乘用车 适合安装的车辆类型 应用场景 简介

长安汽车智能仪表盘 安凯车辆远程控制监管平台 01 02 03 04 安凯纯电动新能源车电池模组 远程监控终端 安凯纯电动新能源车智能车载 大屏终端 长安汽车智能仪表盘 安凯车辆远程控制监管平台 05 06 2013年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专利银奖 产品优势与特点 安装快捷 标定简易 效果优异 提供各层次定制化解决方案 勿需另配电源,安装简便, 安装过程无需复杂的标定设 备,对于安装人员的要求不 高,也批量安装。 基于目前技术,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四路分屏显示、360度有缝拼接、360度无缝拼接、3D 全景无缝等多种解决方案。 全景可视影像,前、后、左、 右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 无盲区,真正无缝拼接,较 少出现错位现象,拼接误差 <5pixel 。 全面防护 实时显示 除360度全景成像外,系统还提供基于全景呈现的主动预警和障碍物危险预警,为车辆提供全方位防护。 全景图像实时处理,实时显示,提供25帧/秒以上的高清影像,画质清晰稳定。 全景覆盖与主动预警 障碍物危险预警 夜间道路清晰呈现 主要功能 应用案例

汽车电子-全景要求

全景泊车辅助系统初步要求 1. 系统简述 全景泊车辅助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广角摄像头,利用畸变校正、虚拟鸟瞰变换以及图像拼接技术,把 4个不同方向的摄像头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像,将汽车四 周的状况直观地展示给驾驶员,以提高汽车泊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车身四周 360度无盲区泊车辅助。图 1. 1为处理流程图,图 1. 2为效果示意图。 图 1. 1 处理流程 图 1. 2 效果示意图

2. 功能简述 ?最大支持 8个广角摄像头输入(支持水平角度 170度以上摄像头),CVBS格式,PAL 或 NTSC制式; ?全景泊车功能支持 4路 D1广角摄像头输入,4个摄像头制式必须一致; ?支持输出 CVBS / LVDS / RGB 显示信号( LVDS输出时需要 LVDS转换器); ?支持单独全景 /全景+校正 /后视校正等多种显示模式; ?实时处理,实时显示,25帧/秒(PAL)或 30帧/秒(NTSC)或 60帧/秒(RGB); ?调试简单,具有简便PC调试工具(通过USB或串口方式标定)或自适应调整或手动调整; ?实现全景图像地面无盲区; ?支持倒车轨迹显示; ?支持 U盘/SD卡升级全景配置参数(标定参数配置); ?支持 U盘/SD卡升级程序、Bootloader; ?预留SD卡存储录像功能 ?工作温度:工业级:-40℃~+85℃;

3.整体介绍 全景泊车模块主要包含主芯片DSP、DDR2、FLASH、视频解码芯片,以及EEPROM等功能部件,完成整体系统所有的图像处理工作。 系统由核心板和底板组成,核心板由DSP、DDR等组成,主要完成核心的图像算法;底板主要电源管理、视频的编解码工作,逻辑信号接收判断。 图3. 1 系统接口框图 预留USB接口方便电脑调试及标定工作;也可通过已标定好的数据通过SD 卡配置;同时预留的SD卡可以再触发信号下,作为录像的存储介质。 按键和转向灯信号触发模式转换。

汽车360度全景摄像头的市场现状分析

汽车360度全景全景摄像头摄像头摄像头的市场现状的市场现状的市场现状分析分析 一、汽车360度全景摄像头度全景摄像头的前装发展情况的前装发展情况 这是出厂时就配置全景环视系统的前装品牌发展图,从图中可知,2008年只有本田奥德赛的海外车系有配置,到2012年已经有好几家品牌的高端车系都有配置,这个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前装用的全景基本都是第七代的有缝拼接处理,有的甚至只有左、右、后三个摄像头,不是真全景,像宝马。 目前前装用的第七代有缝拼接全景系统很难进入后装市场,主要由于该产品在技术研发、工业化生产、安装推广方面尚存在较多的瓶颈。 1、一些系统在无法精简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而消减系统的功能,如宝马公司的泊车辅助系统不包含前方视图,日产公司的AVM 系统未对图像进行融合拼接处理。 2、一些系统为了达到对视频的实时处理而降低图像质量,目前的系统中往往因无法满足四路输入的D1数据量,而用采样的办法减少图像数据量成为CIF 图像,甚至放弃图像美化处理,这样虽然降低了数据处理的难度,但同样也降低了图像质量。

3、安装后的调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且至少需要花费1个小时以上,整个安装和调试过程过分依赖人工而导致不能标准化作业。这主要由于摄像头定标环节需要特殊的环境,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操作,阻碍了系统在后市场的普及化,当然这也是系统的重要技术壁垒之一。 的后市场现状 度全景摄像头的后市场现状 二、汽车360度全景摄像头 现在的全景环视系统,从技术到市场,前些年都处于一个概念导入和逐步成长的过程。技术上的成长已经从第6代,一直到第八代前面做了详细介绍,下面重点就市场成熟度作一个介绍。现在的全景环视系统,就像08年前的导航专用机市场一样,处于概念导入期。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大部分车主还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个实用性产品,只有极少部分的高端车主才大概有那么一点知道。而行业人员,尤其是一些经销商,因为前面被分屏显示的伪360全景产品的质量问题害了一把,对产品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第6代分屏显示的伪360产品上,感情上也还没完全平息和调整过来。 经过调查,主要是因为原来的倒车后视摄像头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产品门槛又很低,已成青菜萝卜价,各摄像头厂家希望产品的功能拓展后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于是,在全景产品技术和市场还没成熟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分屏显示的360产品。前期,部分经销商在推广分屏显示的“全景”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 1、但凡提供分屏显示的全景厂家,大部分都是原来那些做倒车后视摄像头厂家,这些厂家规模基本上都很小,自主研发能力弱,对带有控制盒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把控已超出他们原来的能力,直接造成后续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2、原来的倒车后视摄像头因为在车后,使用环境相对要好很多,而全景显示,尤其是前面和左右的摄像头,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的风阻、灰尘、雨露等环境明显恶劣很多,如果还是沿用原来的质量标准来做,时间长了,肯定是满足不了真正的全景产品要的质量标准的。因此造成一些经销商受害不浅,不敢再推全景产品。 现在市场上有分屏显示系统推广的就有三四十个厂家,但每家的销售情况都不怎么样,多的每个月卖个百十套,少的就几套,只能算是多个产品而已。而真正的全景环视,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那些做分屏显示的厂家自己就搞不了,即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