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练习题附答案完整版

春练习题附答案完整版

春练习题附答案完整版
春练习题附答案完整版

春练习题附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C )

A .清脆嘹亮薄烟

B .傍晚短笛赶趟

C .郎润筋骨润湿

D .抚摸烘托静默

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捉迷藏(A )A.cánɡB.zánɡ②眨呀眨的(B )A.zǎB.zhǎ

③披着蓑(A )A.suōB.shuō④水涨起来(B )A.zhànɡB.zhǎnɡ ⑤散在草丛里(B )A.sǎnB.sàn⑥卖弄(A )A.nonɡB.lònɡ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朗润..(lǎngrùn )抖擞.(sǒu )宛.转(wǎn )披着蓑.

(suō) 戴着笠.(lì)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嘹.亮( liáo )嫩嫩..

的( nèn )

应和.(hè)烘托..

(hōngtuō) 4.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 īnx īnr án(欣欣然)张开了眼。

鸟儿kēcháo (窠巢)安在f án huān èny 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yǐnbàn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 ángy ùn (黄晕)的光,hōngtuō(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蓑),戴着l ì(笠)。他们的房屋,x īx īsh ūsh ū(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 ìngm ó(静默)着。

5.根据句意写成语或句子

①春风拂面并不觉得寒冷。(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呼唤朋友,招引伙伴。(呼朋引伴)

③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今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④比喻小姑娘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朗润(不干枯)宛转(曲折)一年之计(计划)B.烘托(陪衬)欣欣然(愉快)花枝招展(招手)

C.静默(不出声)抚摸(轻轻地按着)呼朋引伴(招引)D.应和(跟着唱)舒活(伸展)繁花(多)

7.填空

本文作者__朱自清________,字__佩弦______,着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江苏扬州人。他的诗文集有

《踪迹》,散文集《__背影_____》、《____欧游杂记__________》、《___你我________》等。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______春花图_______、_____春草图___________、____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春雨图__________、____迎春图________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③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④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排比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

全笼着一层薄烟。

⑤“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酝酿。”此句话是从___嗅__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芳香。

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从___视__觉和____听____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和悦。

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排比)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拟人)

9.在文中,作者描绘了草、花、风、雨、人五幅春的画面,下列词语取自同一幅画面的是(4)

软绵绵宛转应和繁花卖弄朗润酝酿抖擞

③嘹亮寻常薄烟落地④斜织静默黄晕烘托

10.下列说法有误的是(4)

《春》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春》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最能突出春天特点的景物,全面而细致地描绘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内容。

③《春》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体裁是抒情散文。

④《春》可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在“颂春”部分中,作者又描绘了五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11.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C.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12.①《春》中描写花味甜的句子是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②一年的打算要在春天考虑好,这个意思用一句成语来表达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③轻柔温暖的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来描绘就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阅读理解

(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从文中找出描写春草的词语

A、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钻出来)

B、初生的春草带着几分娇柔(嫩嫩的)

C、芳美的色泽,新鲜而又纯净(绿绿的)

D、一大片,一大片铺向远处(满是的)

E、温顺柔和的春草(软绵绵)

2.本段中描写人的活动的六个动词分别是__坐___、_躺____、__打___、__踢___、__赛____、___捉___;这六个动词的作用是__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3.这段共用了下列哪组的修辞方法(A)

A.拟人排比B.拟人排比夸张

C.比喻夸张排比D.拟人借代比喻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赶趟儿”原意是___赶得上____。文中的意思是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3.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4.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5.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D)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这段文字从色、味、声三方面描绘春花,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填写。(不超过5个字)

色:(红)(粉)(白)味:(甜味)声:(嗡嗡)

7.本段描写花的顺序是(B)

A.从植物写到动物

B.从“树上”写到“花下”,写到“遍地”

C.从上写到下

D.从有名字的花写到没名字的花

8.“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有声音,“闹”不仅有声音,还有动作,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个句子分别照应前面什么对象

比喻、拟人。桃树、杏树、梨树

(三)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

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造酒___,本文指___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逐渐达到成熟?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杨柳风指的是___吹动杨柳的春风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引用?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借代_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答:触觉?嗅觉?听觉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煦(柔和)和温暖的特点。

5、“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褒用?的用法。

6、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C?)

A、比喻拟人排比

B、排比拟人引用

C、引用比喻拟人?

D、引用对比拟人

(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是______多________、______细_____,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_,b___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___。

2.“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中“安静”的含义是(1)

①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②人们早早歇息

③暗示春雨已停,没有雨声了④暗示春雨给人们带来好运。

3.文中“薄烟”是指(2)

(1)淡淡的炊烟(2)迷朦的雨雾(3)炊烟和雨雾(4)如烟的暮色

4.下面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

(1)“像牛毛……”三个不同的比喻体从三个不同侧面表现春雨的“细而多”、“细而密”、“细而柔”

(2)“可别恼”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这一段明写“春雨”,但春风的形象含蓄其中

(4)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北国春雨图

5.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C)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6.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春雨______,而且也写了___春风_____。“织”字是承上句像___细丝_____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7.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像牛毛多(或细)__

②像花针闪亮

③像细丝绵长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写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拟人。___________。

(五)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答: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2.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答: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资勘1104班王博 古生物 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的面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化石:保存在岩石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3,标准化石;演化速度快,地理分部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4石化作用及类型;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包括:矿物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通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的生物的硬体变得致密坚实),置换作用(在石化作用过程中,原来的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被溶解,并逐渐被外来矿物质所充填,如果溶解和填充的速度相当,以分子的形式置换,那么原来生物的微细结构可以被保存下来),碳化作用(石化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而保存为化石)三种形式。 5,化石保存类型:①实体化石: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一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②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根据与围岩的关系分为印痕化石(生物尸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因印痕),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膜和内膜。)核化石(由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和外核两种)③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生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④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遭破坏分解后的有机成分残留在岩层中形成的化石。 6,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由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需要苛刻的条件。因此,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实际上只是当时生存物的非常少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 7,化石形成条件:①生物本身条件②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③埋藏条件④时间条件⑤成岩条件 8,化石的命名原则 各级分类单元均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属以上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即单名法,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种的名称用两个词表示,即双名法,在种的本名前加上它归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种名前的第一个字母应用小写,但种名前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仍应用大写。对于亚种的命名。则要用三名法,即在属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亚种名的第一个字母也应小写。一般,在各级名称之后写上命名者的姓氏和命名年号,两者用逗号隔开。 9,笔石 胎管: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锥形外壳,开口朝下,尖端朝上。分成基胎管(螺旋纹)和亚胎管(生长线),亚胎管上具芽孔 线管:胎管上方伸出的一条细线状小管,是一种附着器管 中轴:由线管硬化而成 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中含大量笔石,几乎不含其他化石,并含有较多的炭质和硫质成分,常见黄铁矿化,反映一种较深水的滞流还原环境---指相化石 笔石的地史分布:整个地史分布∈2 — C1,始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志留纪开始衰退,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笔石完全绝灭) 笔石纲的特征:①海生,个体小,群体动物②几丁质硬体,经石化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③已灭绝生物,∈2 —C1,始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志留纪开始衰退,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笔石完全绝灭)④主要有两大类:树形笔石类(树枝状底栖固着,有三种性质的胞管分为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正笔石(列示,漂浮生活只有正胞管) 10,脊椎动物演化中的几件大事: 颌的出现:有效捕食(棘鱼、盾皮鱼开始),在进化中有重要意义 水生演化为陆生:进化史上又一里程碑(水陆两栖) 羊膜卵:它的出现是进化史上的第三件大事,完全脱离水,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变温演化为恒温、卵生演化为胎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加快了动物发展的步伐 11,区分腕足动物和双壳类动物 腕足类壳体由大小不等的两瓣壳组成,较大的壳叫腹壳,较小的壳叫背壳,正视腹或背壳,可发现它左右对称。双壳类两瓣壳大小相等,如我们平常所食的贝类,铰合线两侧对称,每一瓣壳左右不对称。 12,蜓基本特征:指相化石---浅海,底栖,标准化石--生存时代:C-P,钙质微粒状壳,一般大如麦粒,个体一般1mm,大者可达20-30mm,具包旋的多房室壳,常呈纺缍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圆柱形,球形或透镜形。 蜓的演化趋势:一般为个体由小变大,壳形由短轴向长轴变化,旋壁由原始单层分化为多层以及蜂巢层的出现, 旋脊由强变弱或演化为拟旋脊. 蜓的地史分布:中石炭世开始繁盛,以纺缍蜓科大量出现为特色.晚石炭世,旋壁具蜂巢层的类别极繁盛.早二叠世为蜓的全盛时期,以拟旋脊和副隔壁出现为特点.晚二叠世逐渐衰亡,形体特殊,晚二叠世末期蜓类绝灭. C1出现;C2蜂巢层出现;P1拟旋脊出现;P2副隔壁出现 13,物种形成的方式:主要有渐变成种、骤变成种和迅变成种 (1)渐变成种:一个物种,通过微小变异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一个新种的成种方式,称为渐变成种。又分为继承式和分化式两种形成方式。包括继承式成种、分化式成种 (2)骤变成种:一个物种,通过种内个体的突变,或由不同物种的杂交引起的突变,在短期内形成新种的方式,称为骤变成种,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 (3)迅变成种:一个物种,在较短地质时期内迅速分化成新种,以后,新种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成种方式称为迅变成种,又称为间断平衡学说。 14.腔肠动物的一般特征: 低等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有组织无器官。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组成,由体壁包围形成肠腔,司消化和吸收作用。 身体多呈轴射对称,少数为两侧对称。体型可以归纳为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类。这两种体型往往是一种腔肠动物生活史的两个阶段。 前寒武纪晚期已出现,化石均为印模,古生代以来出现具硬体的门类。15,三叶虫纲的基本特征:①节肢动物中已绝灭的一类,C-P②动物体纵、横均三分③扁平,分背腹两面,三叶虫的背甲被两条纵沟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而成三叶,因而称三叶虫.④个体一般3-10厘米,小者数毫米,大者可达70厘米左右⑤海生、底栖、爬行 地史学 沉积相:形成于特定古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组合。 沉积环境:一个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具有特殊沉积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的横向变化。 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生物相:一些较大的生物组合或生物群的区域面貌。 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原生生物特征和沉积特征。 牵引流:以床沙载荷方式进行搬运和沉积的流体。重力流:含大量弥散沉积物高密度流体,分为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流,浊 流四类。 层理构造:垂直岩层层面方向上由沉积物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 不同显示出来的沉积构造。 暴露标志:形成与沉积作用之后,并能指示沉积物曾暴露于地表的层面构造。 自生矿物:原始沉积时期或固结成岩以前形成的矿物。 三角洲沉积:河流入海时,所携带的碎屑在河口附近浅水环境中堆积形成的 大型扇状沉积。 潮坪:波浪作用不强的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滨海带。 海底扇:在浊流作用驱动下,将浅水陆棚边缘的大量沉积物沿海底峡谷顺大 陆斜坡以很高的速度运向深水区至大洋边缘变缓而迅速形成的扇状浊积岩 堆积。 鲍马序列;浊积岩一般有数中岩性组成频繁的韵律结构,每一韵律层底部 常为具递变层理的砂岩,向上颗粒变细,层理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组成鲍 马序列。 旋回沉积作用: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沉积方式的变 化导致的沉积单元纵向上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 纵向堆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悬移物质从水体中自上 而下沉降的沉积作用。 横向堆积作用:沉积物颗粒在介质搬运过程中沿水平方向位移,当介质能量 减弱时物质沉积。 生物筑积作用:生物礁型沉积地层形成的一种特殊方式,指造架生物原地筑 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方式。 地史学: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岩层:野外见到的成层岩石泛称为岩层 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层状岩石 地层学:研究地表成层岩石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的形成顺序,地层的划分对 比和地质时代确定。 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原始水平律:地层沉积时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 面的。 连续:如果一个沉积盆地内沉积作用不断进行,则所形成的地层接触关系称 为连续 间断:如果在沉积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沉积作用停止,但并没有发生明 显的大陆剥蚀作用,而后又接收沉积,这样就产生了地层的间断 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规则的侵蚀和暴露标 志的分割面,有地层缺失。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 时代不连续,有地层缺失。 侵入接触:如果岩浆岩在沉积岩形成之后侵入,则在侵入体接触带上,会出 现烘烤变质等现象,侵入岩体中往往还残留有围岩的捕掳体,有时还被与侵 入体共生的岩脉所贯入,这种关系称为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如果侵入岩冷却凝固,由于剥蚀作用而露出地表,其上又被新的 沉积岩层所覆盖,这时沉积岩层底部往往有侵入岩的砾石,这种关系称沉积 接触 退积: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的沉积物堆 积作用 进积: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 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 旋回层序:是几种岩性规律性的交替和重复出现的现象, 沉积旋回: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进序列时,就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 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沉积旋回 地层划分:是依据不同的地层物质属性将相似和接近的地层组构成不同的地 层单位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 代是相同的 标志层:是一段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沉积地层,具有明显区分于其它地层 的特征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的化石。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 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出现的单层组合 延限带: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整个延续范围之内所代表的地层体 间隔带:指位于两个特定的生物面之间的地层体 组合带:指特有的化石组合所占有的地层 富集带:某些化石种属最繁盛的一段地层 层型:特定岩层序列中一个特定间隔或一个定点,它构成了该地层单位或地 层界限的定义和特征说明标准 单位层型:指不同类型地层单位的典型剖面,其上下限由界线层型标定, 内部允许存在部分覆盖 界线层型:给定义在识别一个地层界线作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 个特殊的点。 地势分异;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升降运动所控制的在一定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 的地形的差别。 补偿盆地:边下降、边充填一直保持补偿状态的沉积盆地称为补偿盆地 饥饿盆地:远离海岸或周围没有大河注入,没有丰富的陆源碎屑供应,因 而基盘的下降没有得到沉积物补偿充填,长期处于非补偿状态,称非补偿盆 地或饥饿盆地 沉积组合:是指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中主要构造环 境的沉积岩共生综合体 地幔柱: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 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 离散型板块边界:洋壳增生并使先成洋壳向外推进的扩张带 主动大陆边缘:具有洋壳俯冲带,洋壳俯冲形成岛弧-海沟体系或大陆火山 弧-海沟体系这类大陆边缘为主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没有洋壳俯冲带,不存在岛弧-海沟体系这类大陆边缘称为 被动大陆边缘 地台:地壳上巨大的构造稳定区 地盾:地台上缺失沉积盖层,变质基地直接出露地表的部分称为地盾 裂陷槽:地台上发育巨厚沉积盖层的断陷带;常是地台上曾再度活跃的张 裂地带,但夭折的裂谷 地槽:地壳上垂直沉降接受巨厚的海相沉积,最后又回返褶皱并上升成山系 的巨型槽状凹陷带。 地槽旋回:指地槽从开裂沉降、闭合褶皱至升起成山的全过程。 构造旋回:指全球性构造作用的旋回现象。 地缝合线:地壳碰撞结合带,不同板块间的拼合碰撞标志,其两侧地块的 地质发展史往往有重大的差异,沿地缝合带则断续分布有一些特殊的地质记 录。 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 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 混杂堆积:形成在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由洋壳或陆壳残片、浊流-远 洋沉积及浅水区地层崩塌外来岩块混杂而形成 生物相:指一些较大的生物组合或生物群的区域面貌。 生物区系:因温度控制(气候分带)和地理隔离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生物分类 和演化体系上的重要区别 温度控制:对陆生生物来说主要受气候分带制约,有时也与地形高低所反映的垂直 气候分带有关,海生生物则主要受与纬度高低有关的海水温度控制,有时也受到 不规则海流分布范围的影响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对陆生生物来说主要是海洋阻隔,对海生生物来说既有大陆、 地峡的陆地隔离因素,还有广阔洋盆的深海隔离因素,后者对于底栖生物的分布 也有明显的影响 生物大区:生物区系单元里边的最大级别。 艾迪卡拉动物群;前寒武纪阶段,在元古宙末的震旦级晚期,实体动物化石虽然丰 富,组织结构也相高级,但呈印痕状态保存,都属无硬体骨骼或外壳的动物一般 称为裸露动物群又称 艾迪卡拉动物群;前寒武纪阶段,在元古宙末的震旦级晚期,实体动物化石虽然丰 富,组织结构也相高级,但呈印痕状态保存,都属无硬体骨骼或外壳的动物一般 称为裸露动物群又称艾迪卡拉动物群 小壳动物群;指寒武纪初期大量繁盛,个体微小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 群 简答题 1,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定义与异同点 答;水平层理:在水体平静的环境中,呈悬浮状态搬运的粘土和细粉砂缓慢沉积, 形成水平层理(或纹理)。平行层理:在急流、高能条件下,由于高速水流形成的 平坦床沙 相同点;层之间相互平行 不同点:a 水平层理纹层薄,通常小于1mm至1-2mm;平行层理纹层较厚。 b 水平层理是低能静水环境下的产物,沉积物颗粒较细;平行层理是高能环境的 产物,沉积物颗粒较粗。 c 水平层理常见于湖泊中心、牛轭湖、泻湖、潮坪至次深海、深海环境;平行层 理常见于河流边滩、海滩环境,深海浊流沉积的特定部位也可能出现 2,遗迹化石的定义与主要特征 答;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所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主要特征; 1)原地保存2) 常保存于缺少实体化石和无机沉积构造的地层中 3)地质分布时间长4)遗迹化石与造迹生物很少共生5)一物多迹或异物同迹 3,曲流河的二元结构 答;1)河道沉积;河底滞留沉积:河道底部,主要以粗的砾石为主,叠瓦状构造, 透镜状分布,与下伏岩层为冲刷侵蚀接触。曲流砂坝沉积:成熟度较低的岩屑砂 岩、长石砂岩和粉砂岩,具有单向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天然堤沉积: 粉砂为主,内有小型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和爬升层理,也见干裂和植物根系,主 要代表为点砂坝沉积。2)河漫滩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是冲破河岸的洪水带来的悬 浮载荷垂相加积产物,以粉砂质和泥质为主,一般层理不发育,也可有波状层理, 水平纹层和小型交错层理,并常发育植物根系,钙质结核或泥裂,以及废弃河道(牛 轭湖)沼泽化而形成的泥炭层。 4,潮坪沉积相的特征 答;潮坪沉积相的特征;潮上带,以砂,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干裂雨痕等暴露 标志发育,可见陆生动物的足迹。潮间带,发育双向交错层里和透镜状,脉状及 波状层理,具有垂直层面的潜穴等水下标志,也有暴漏标志。潮下带,潮下高能 环境多形成石英砂,交错层理,狭盐度底栖类生物大量繁殖。潮下低能环境以细 粒粉砂和泥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发育以广盐度生物为特色。 5,地层与地层或其他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各自的定义 答1)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它是 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沉积物依次堆 叠而形成的。 2)行不整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 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3)角度不整合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 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 蚀面存在。 4)侵入接触侵入体与被侵入的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有接触变 质现象,侵入体边缘常有捕掳体,侵入体与围岩的界线常常不规则 5)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上 堆积有由该侵入体被剥蚀所形成的碎屑物质。 6,地层划分的方法 答;1)构造学方法;依据不整合面划分地层;2)岩石学方法;依据岩性特征, 沉积旋回划分地层;3)古生物学方法;依据化石面貌划分地层4)同位素年龄测定 5)磁性地层对比 7,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级别体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岩石地层单位:以岩石的特征和岩石的类别作为划分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包括 群组段层四个单位,还有超群,亚群,亚组,等辅助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以地层形成的时代为划分依据,自高而低分为六个级别:宇,界,系, 统,阶,时带对应得之年代为宙,代,纪,世,期,时 两者关系1)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穿时性年代地层单位不具有穿时性:2)表示范围不 同,岩石地层单位反应区域性特点,年代地层单位反应全球特征3)年代地层单 位没有固定的岩性内容;4)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对应,岩石地层单位可 以从任一时间开始任一时间结束。 8,威尔逊旋回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每个阶段需举出一个实例) 答;1)胚胎期,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而形成大陆裂谷,但尚未出现海洋环境, 东非裂谷带,2)幼年期,陆壳开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出现洋壳,红海 洋亚丁湾;3)成年期;由于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海洋边缘有未出现俯冲, 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苦熬大,大西洋;4)衰退期;大洋中脊虽然继续出现扩 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烈的俯冲消减作用,海洋总面积逐渐缩小, 太平洋;5)残余期,随着洋壳海域的缩小,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期间仅 存残留的内陆海,地中海;6)消亡期,随着大陆板块的碰撞,洋盆最准闭合,海 域消失形成造山带,沿碰撞带(古缝合线)残留洋壳残余(蛇绿岩套),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山脉 9,地史学中恢复古板块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答;恢复古板块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地质学方法:寻找不同板块拼合碰撞标志——地缝合带。地缝合带往往发 育深大断裂,两侧地块的发展演化史往往有重大差异,沿缝合带断续分布蛇绿岩 套,代表消减的洋壳残留,并常见有混杂堆积等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此外沉 积组合类型,地层序列,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分区,古气候等可帮助我们识别两 个相互分离的独立板块。 2)古地磁学方法 根据岩石内古地磁的测定,并通过退磁措施,消除以后地壳运动对原有剩余磁 性的叠加影响,测定当时地磁方向的磁偏角(D)的磁倾角(I)等剩余磁性,恢 复岩石形成时的磁化方向,运用公式,tanI=2tanλ求出古纬度(λ),这是确定 古板块的古纬度和方位的唯一定量资料来源。 3)生物古地理方法 生物古地理指生物相和生物区系两个概念,地史时期大陆,海洋分布及其古纬 度位置,由于板块运动的不断变化,必然在生物区系性质上有所反影。两个完全 不同的生物区系,相邻近在咫尺,说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板块。 10,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答;早古生代地史特征1)生物界:后生动物迅速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2)属加里东构造阶段,稳定区和活动区并存,后期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3)沉积类 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大陆发育冰川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 1)生物界: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 始大量繁盛,原始爬行类逐渐征服大陆 2)全球构造:联合大陆的形成 3)沉积 矿产:铁和铝风化矿床、膏盐、油气和煤 4)古气候:全球石炭-二叠纪冰川

复习思考题完整版(2019.04)

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2.机器和机构有何联系与区别?构件和零件有何联系与区别? 3.试列举3个机构的实例,并说明其组成与功能。 4.试列举3个机器的实例,并说明其组成与功能。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5.构件自由度的定义?机构自由度的定义? 6.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的定义?运动副的分类?平面高副与平面低副的区别? 7.运动链的定义?机构具有确定运动(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8.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公式)? 9.什么是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应如何处置? 10.什么是基本杆组?基本杆组的自由度是多少?基本杆组中运动构件数与 低副是如何匹配的? 11.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机构的结构分析步骤如何? 12.为什么要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的条件?一个高副需要用什么来替 代?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3.等腰梯形机构、平行四边形及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各属于什么机构?有什 么特征? 14.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有哪几种方式?试分别举例说明平面四杆机构的演 化? 15.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转动副成为整转副)的条件是什么? 16.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 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 17.曲柄滑块机构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急回特性? 18.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 19.行程速比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公式)?与急回特性之间的关系怎 样?

20.压力角的定义?与传动角的关系?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可能出现在什 么地方?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21.凸轮机构的有几种分类方式?各有什么特征? 22.描述凸轮机构工作情况的参数有哪些? 23.何谓凸轮机构传动中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 哪些产生刚性冲击?哪些产生柔性冲击? 24.为什么要进行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组合?应满足什么条件? 25.反转法设计凸轮廓线的设计思想? 26.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它在哪一轮廓曲线上度量?压力角变化对凸轮 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与凸轮几何尺寸有何关系? 27.滚子半径的选择与理论轮廓曲率半径有何关系?如实际轮廓曲线出现失 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8.从动件的偏置方向应根据什么原则?为什么? 第5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29.为了实现定传动比传动,对齿轮的齿廓曲线有什么要求? 30.为什么说啮合线是“四线合一”?“四线合一”对齿轮传动具有什么好 处? 3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分度圆具有哪些特征?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 齿轮标准安装时具有哪些特点? 32.什么是渐开线齿廓的运动可分性?为什么它对传动有利? 33.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是指哪些?主要几何尺寸如何计算(公 式)? 34.渐开线直齿轮、斜齿轮和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各是 什么? 35.何谓重合度?重合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公式)? 36.分度圆和节圆、啮合角与压力角有何区别?分度圆和节圆在什么情况下 相重合? 37.何谓根切?有何危害?造成根切的原因是什么? 38.齿轮为什么要进行变位?正变位齿轮、标准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在齿形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编辑整理:临朐王老师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理过程: ○ 1 作CM ∥AB ,则∠A= ,∠B= ,∵∠ACB +∠1+∠2=1800( ,∴∠A+∠B+∠ ACB=1800. ○ 2 作MN ∥BC ,则∠2= ,∠3= ,∵∠1+∠2+∠3=1800,∴∠BAC+∠B+∠C=1800. 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者等于60°。 3、.如图,在△ABC 中,∠C >∠B,求证:AB >AC 。 4. 已知,如图,AE 5. 已知:如图,EF ∥AD ,∠1 =∠2. 求证:∠AGD +∠BAC = 180°. 反证法经典例题 6.求证: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7.如图,在平面内,AB 是L 的斜线,CD 是L 的垂线。 求证:AB 与CD 必定相交。 8.2 一.角平分线--轴对称 9、已知在ΔABC 中,E 为BC的中点,AD 平 分BAC ∠,BD ⊥AD 于 D .AB =9,AC =13求DE的长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分析:延长BD交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 =DF .又BE =EC ,即D E为Δ BCF 的中位线.∴DE=12FC=1 2 (AC-AB)=2. 10、已知在ΔABC 中,108A ∠=o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 18ABD DBE ∠=∠=o ,108A BED ∠=∠=o ,36C ABC ∠=∠=o .∴72DEC EDC ∠=∠=o ,∴CD = CE ,∴BC =AB +CD . 11、如图,ΔABC 中,E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过D 作DM ⊥AB 于M,作DN ⊥AC 于N .求证:BM =CN . C B A D E F D A B C B A E D N M B D A C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修订稿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胧:能够反庖种牵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广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合体。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 位是钠的平衡电位?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 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 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 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七年级(上册)几何练习题50道

一.选择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5,12,13 (B)5,12,7 (C)8,18,7 (D)3,4,8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 (B)10 (C) 8 (D) 5 4.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无数个 5.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AOB 6.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A)125° (B)135° (C)145° (D)150° 7.已知∠α,∠β是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若∠α=50°,则∠β为( ) A.40°B.50° C.130° D.140° 8.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若∠1=∠2,则AD∥BC B.若∠1=∠2,则AB∥DC C.若∠A=∠3,则AD∥BC D.若∠3=∠4,则AB∥DC 9.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长方体的是( ) 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1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12.、如图2,AB∥CD,AC⊥BC于C,则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图1 图2 图3 13. 如图3,直线AB、CD、EF相交于O,图中对顶角共有() A. 3对 B.4对 C.5对 D.6对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内的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B.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有1个或3个 C.若a∥b,b∥c,则a∥c D.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5. 2. 设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0<α<90°(B)α<90°(C) 0<α≤90° (D) 0≤α<90° 二.填空题 1. 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第三边等于 2.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3. 如图,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136°,则∠A= 。 第3题第7题 6.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那么它的底角为度 7. 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垂足为D,如果∠A=40?,那么∠BEC= ;如果△ABC的周长为35cm,△BEC的周长为20cm,那么底边BC= 。 9. 如图,∠AOC=2∠COB,OD是∠AOB的平分线,已知∠COB=20°,则∠COD=_________。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FOOD于点O,∠1=40°,则∠2=,∠4=。

古生物地史学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 一、名词解释: 1.地层叠覆律:在未经变动的情况下,年代较老的地层叠覆在年代较新的地层之上。 2.生物层序律:不同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3.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4.层型: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界线的典型模式剖面。 5.单位层型:给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下定义和识别一个命名的地层做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特定的间隔的典型剖面。 6.界线层型: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线下定义和识别这个界线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定的点。 7.磨拉石: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为砂砾岩且没有经过分选磨圆作用。 8.复理石: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其特征是厚度大,夹浅水生物化石或碎屑,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层组成具有薄层的递变层理(鲍马层序),具多次重复性韵律层理,每一韵律层都包含由砂砾岩到泥质岩的顺序规律;单个韵律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巨大;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砂岩和粘土岩。

9.小壳动物群:埃迪卡拉纪末期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梅树村组地层中。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 10.EEL动物群:东亚地区晚侏罗世十分繁盛的热河生物群以出现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类蜉蝣(Ephemeropsis)-狼鳍鱼(Lycoptera)为特征代表的植物群,为湖生生物组合。 11.澄江动物群:产于云南澄江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主要发现三叶虫,水母,甲壳纲,腕足类,藻类等。 12.D-C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秦岭为界的南方以双扇厥科中的网脉蕨(Dictyophyllum)-格脉蕨(Clathropteris)植物群,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13.D-B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秦岭为界的北方以莲座蕨科的拟丹尼蕨(Danaeopsis)-贝尔瑙蕨(Bernoullia)植物群,代表潮湿温带内陆环境。 14.T-P-N植物群:早白垩世湖生生物组合中,双壳类以类三角蚌(Trigonioides)-褶珠蚌(Plicatounio)-日本蚌(Nipppononaia)。 15.象州型:中国南方海相泥盆系的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沉积类型,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沉积厚度巨大。 16.南丹型:中国南方海相泥盆系的一种远岸、缺氧、水体平静的海盆地沉积类型,代表较深水滞留缺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

完整版机器视觉思考题及其答案

什么是机器视觉技术?试论述其基本概念和目的。答:机器视觉技术是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机器视觉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功能多。机器视觉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完成观测和判断,常用于大批量生产过程汇总的产品质量检测,不适合人的危险环境和人眼视觉难以满足的场合。机器视觉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避免人眼视觉检测所带来的偏差和误差。机器视觉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详细论述之。答: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和识别、输出显示或控制。图像获取:是将被检测物体的可视化图像和内在特征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数据。 该部分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图像聚焦光学系统、图像敏感元件(主要是CCD和CMOS采 集物体影像。 图像处理和识别:视觉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滤波去噪、图像增强、平滑、边缘锐化、分割、图像识别与理解等内容。经过图像处理后,图像的质量得到提高,既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又便于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 输出显示或控制:主要是将分析结果输出到显示器或控制机构等输出设备。试论述机器视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答:。机器视觉技术的现状:机器视觉是近20?30年出现的新技术,由于其固有的柔性好、 非接触、快速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工业、军事、民用等等领域。 发展前景:随着光学传感器、信息技术、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市面上已经有针对机器视觉系统开发的企业提供配套的软硬件服务,相信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力进行工作,既便于管理又节省了成本。价格持续下降、功能逐渐增多、成品小型化、集成产品增多。 机器视觉技术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请给出机器视觉技术应用的三个实例并叙述之。答:一、在激光焊接中的应用。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实时跟踪焊缝位置,实现实时控制,防止偏离焊缝,造成产品报废。 二、在火车轮对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抓拍轮对图像,找出轮对中有缺陷的轮对,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提高效率。 三、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 跟踪,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 什么是傅里叶变换,分别绘出一维和二维的连续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表达式。论述图像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目的。 答:傅里叶变换是将时域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或余弦函数叠加之和。一维连续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为:一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为:二维连续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为: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为: 图像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变换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其通过在时空域和频率域来回切换图像,对图像的信息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简化了计算工作量,被喻为描述图像信息的第二种语言,广泛应用于图像变换,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分割,图像重建等。作用和目的:图像的频率是表征图像中灰度变化剧烈程度的指标,是灰度在平面空间上的梯度。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是将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变换为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傅立叶逆变换是将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变换为灰度分布函数。图像灰度变换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答:灰度变换:基于点操作,将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按照一定的数学变换公式转换为一个新的灰度值。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图像动态范围加大,使图像的对比度扩展,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

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AB ∥EF ( 已知 ) ∴∠A + =1800 ( ) ∵DE ∥BC ( 已知 ) ∴∠DEF= ( ) ∠ADE= ( ) 2.已知:如图,∠ADE =∠B ,∠DEC =115°. 求∠C 的度数. 3. 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 求∠DAC 的度数. 4.已知AB ∥CD ,∠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 43 2 1A C D B 5.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A C D E F B D E B C A

H G 2 1 F E D C B A 6.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7.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 8.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9.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10.已知:如图,AB∥CD,∠B=400 ,∠E=300 ,求∠D的度数 A B C D E E B A

E D B A C 2 1 F E D B A C 11.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41 2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 . (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 ,求另外两边的长; (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 ,求另外两边长; (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13.如图,AB//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0, 求∠D 的度数. 14.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思考题整理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那些根本要求?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5.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1)这是由社会主义历史的短暂性所决定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在实践和发展初期。中国现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格”、“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处在幼童时代的社会主义,自然难于充分展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失误和遇到各种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所决定的。由于无产阶级不曾掌握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发展。更何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但要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就决定了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激烈程度、广泛程度和深刻程度,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革命所不能比拟的。私有制范围内更替尚且需要经过漫长、艰巨的历史进程,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加艰巨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出现曲折、反复,从而使这一进程放慢,不值得大惊小怪。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