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碱工艺··

氯碱工艺··

氯碱工艺··
氯碱工艺··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张爱华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淄博,255400)

摘要:介绍了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目前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由以碱为主转向以氯为主。因此,就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衍生产品,

搞好氯碱平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氯碱工业现状氯衍生物开发

1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

氯碱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各氯碱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扩大烧碱装置规模,从1999年开始,掀起了一轮烧碱扩建高潮,到2000年其生产能力已从1998年的6 860 kt/a增至8 000 kt/a,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 620 kt/a,居世界第2位。如此快速的增长,使国内烧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且这种扩建热潮目前还在继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正在扩建的200 kt/a 的离子膜装置,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再建400 kt/a的装置,其他的一些厂家的计划项目估计还有700 kt/a, 如果这些计划项目得以实施,我国的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0 000 kt/a。

目前我国的烧碱企业有200多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超过100 kt/a的生产企业只有24家,见表1。

表1 我国烧碱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kt/a

序号单位名称生产能力

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0

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80

3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250

4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0

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235

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190

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0

8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60

9 江西电化厂140

10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40

1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0

12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0

13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10

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5

15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

16 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

17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

18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100

19 湖南株州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

20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100

21 江苏泰兴新浦化学有限公司100

22 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100

23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100

24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产量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烧碱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烧碱产量达8 089 kt,为历史最高纪录,与2001年的7 135.2 kt相比,增长幅度为13.4%。表2列出了我国烧碱产量超过100 kt的生产厂家。目前烧碱的生产方法几乎全部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这样,每生产1 t烧碱则联产0.88 t氯气。2001年在生产烧碱的同时,产出氯气6 280 kt;2002年则同时产出氯气7 120 kt。

随着离子膜法新装置的建成,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水银法已停止生产,苛化法的产量也相当少,我国目前烧碱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隔膜法和离子膜法。

表2 2002年烧碱产量超过100 kt的厂家kt

序号单位名称产量

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79.8

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68.2

3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5.7

4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226.6

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223.1

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201.5

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40.8

8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8.2

9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9.4

10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5.6

11 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0.0

12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19.6

13 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5.1

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4.2

15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108.1

16 山东沂州水泥集团公司101.5

17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1

2 我国氯碱工业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烧碱每套装置的平均规模在40 kt/a左右。只有24家企业达到了100 kt/a规模,

大多数企业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与国外大型烧碱企业相比差距非常之大,国外氯碱企业的集中度相对比较高,日本、欧盟的前5家企业分别集中了它们烧碱生产能力的50%,美国的5家大公司集中了美国烧碱生产能力的80%,而我国前5家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到全国总生产能力的16%,装置的规模小,效益自然差距很大。

近几年,我国的氯碱生产工艺虽然有了较大变化,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的生产装置逐年增加,但是,总的来说,生产工艺与国外相比相对落后,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生产成本普遍偏高。目前我国的烧碱生产中,电解法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9.3%,苛化法仅占0.7%。在电解法烧碱中,隔膜法烧碱产量占74.0%,离子膜法烧碱所占比例占到25.9%,水银法烧碱下降仅为0.1%。

2.2 氯与碱平衡问题

氯与碱的平衡是氯碱工业发展的关键,在20世纪80 年代,是以碱定氯,通常把氯气作为生产烧碱的副产品;而到了20 世纪90年代,由于氯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氯碱工业逐步发展为以氯定碱,烧碱逐渐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副产品了。近十几年来由于我国氯碱工业的盲目扩建,使烧碱产能增长过快,而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氯与碱的需求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显。而且国内市场上氯产品需求旺盛,而烧碱市场疲软,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烧碱过剩需要出口,却需要大量进口氯产品的国家,估计今后这种氯与碱的供求不平衡还将会继续进一步扩大。显然,氯产品的发展是今后氯碱工业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成为企业今后主要的效益增长点,也是氯碱生产中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对氯碱行业的氯碱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氯碱工业目前已开始由建国初期的以碱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向以氯为主的产品结构的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国内氯产品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而国内生产供应不足的现象,为数不少的氯产品全部或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产品,搞好氯碱平衡是当前需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2.3 氯产品的结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氯产品主要有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我国氯产品开发与生产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从耗氯结构来看,我国的无机氯产品的耗氯量始终占据全部氯产品耗氯量的主导地位,虽然从1983年我国停止生产耗氯量占12%左右的“六六六”原粉商品后,聚氯乙烯树脂的耗氯量有所增加,尤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塑料建材,限制使用木材,使建筑行业以塑代木、以塑代钢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的无机氯产品的耗氯量依然占据我国氯产品耗氯总量的54%(包括盐酸和其他无机氯化物),其余46%用于生产有机氯化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乙酸和氯丁橡胶等)。生产聚氯乙烯耗氯量约占氯总消耗量的22%。

在耗氯结构这一点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与我国完全不同。美国1995年有机化学品的耗氯量占其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76.6%,而无机氯产品仅占12.8%;西欧1995年有机氯产品的耗氯量占其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84.1%,无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氯产品耗氯总量的9.6%;日本1995年有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55%,无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9.6%。

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有机氯产品所占比例小,但这并不说明我国有机氯产品需求少,事实上,我国这几年进口的有机氯产品占国内总用氯量的20%以上。造成我国有机氯产品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原料路线及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和质量差,竞争不过进口产品。

3 我国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各氯碱企业拥有氯产品200余种,主要品种70多个。无机氯产品主要有液氯、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10余个品种;有机氯产品主要有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氯化苯、氯化石蜡和环氧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酸、氯丁橡胶、氯化苄、氯化聚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二氯乙烷、三聚氯氰、ADC发泡剂等30多种;另外还有20余种农药产品。

我国氯碱企业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多项高新科技,使我国的氯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从世界知名公司引进的先进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迅速发展离子膜法电解工艺,正在不断改造和转换原有的水银法和隔膜法工艺。近几年我国的不少氯碱企业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大力发展有机氯产品,逐步取代以煤焦、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路线,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科技精细化工氯产品。可发展的含氯产品,如:高分子化合物及氯化聚合物(聚氯乙烯、氯化橡胶、聚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化合物(环氧氯丙烷)、光气系列产品(光气、双光气、三光气)、甲烷氯化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含氯中间体(氯苯和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乙酰氯、氯化亚砜)等,努力发展含氯产品,这既有利于氯碱平衡,又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1 高分子化合物及氯化聚合物

3.1.1 聚氯乙烯

我国现有聚氯乙烯生产厂79家,2001年全国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 600 kt/a,产量约3 096 kt/a。2005年,估计还将有500 kt/a聚氯乙烯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届时我国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将超过4 000 kt/a。此外,还将有几套200 kt/a以上的聚氯乙烯项目将在2005年以后实施,如果这些项目如期完成,则还要增加能力2 000 kt/a,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聚氯乙烯能力可达到6 000 kt/a左右。

预计未来的聚氯乙烯主要消费行业为建筑材料和电子电器行业,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很迅速,预计今后聚氯乙烯建筑材料市场的潜力还很大,特别是塑料门窗、塑料管等,将保持较高的聚氯乙烯需求量,其他的一些建筑材料,如塑料地板、塑料壁纸、,密封材料等,对聚氯乙烯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此外,一些新型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也将成为聚氯乙烯消费的新的增长点;在电子电器行业中,聚氯乙烯的主要产品有电缆、电线等,该领域对聚氯乙烯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在计算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领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另外还有包装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于食品包装的高阻隔性能薄膜等等。据专家预测,预计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为6 000 kt ,2010年可达8 000 kt。总之,由于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对聚氯乙烯的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对聚氯乙烯的进口量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以满足我国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从我国的聚氯乙烯产品的品种来看,通用聚氯乙烯均聚树脂品种齐全,专用树脂的品种较少,在质量上与国外树脂相比,也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加之我国国内的聚氯乙烯消费量增长较快,国内的聚氯乙烯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聚氯乙烯专用树脂料,还要大量依赖进口。聚氯乙烯是我国氯产品中进口量最大的产品之一。

3.1.2氯化橡胶

氯化橡胶(简称CR),是天然橡胶或某些合成橡胶经氯化改性后得到的重要橡胶衍生产品。氯化橡胶具有优良的粘附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耐候性、耐水性和难燃性,使之具有广泛的用途。氯化橡胶因其分子量大小或粘度高低分为不同品种型号,而应用于不同领域。低粘度的CR主要用于油墨添加剂,喷涂漆;中粘度产品主要用于配制涂料,如喷涂漆、耐化学腐蚀漆、建筑涂料、阻燃漆、船舶漆、集装箱漆等;高粘度产品主要用于粘合剂,用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特别是极性橡胶与金属的粘合。CR不仅可以做胶粘剂的主体,而且还可作辅助材料,用作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粘合剂,能显著提高其性能。随着CR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外氯化橡胶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在我国,随着航运工业和海运的发

展,船舶、集装箱及舰船对CR涂料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建筑、公路等也需要大量的CR涂料。

2000年我国CR需求量达15 kt以上,而我国CR的实际产量不足3 kt,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因此,国内氯化橡胶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氯化橡胶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溶液法、水相法。国外一般采用水相法或新型溶剂法生产。我国现在氯化橡胶的生产大部分采用CCl4溶液法生产。广州化工厂采用溶液法生产氯化橡胶,生产能力1 000 t/a。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借助本院在水相悬浮法氯化高聚物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了水相法制备氯化橡胶新工艺的研究,已取得成功,为我国氯化橡胶的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氯化橡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的氯化橡胶工业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四氯化碳消耗太高;尤其产品的粘度分级范围宽、白度较低、氯含量偏低、热稳定性差、溶解性差及四氯化碳含量偏高,以致于产品的质量受到限制,许多用户还得使用进口产品,每年进口量约在1 kt以上。

3.1.3 聚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

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高阻隔性、强韧性以及低温热封、热收缩性和良好化学稳定性的理想的包装新材料,特别是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加工成的薄膜具备阻湿、阻氧、阻潮、保鲜、耐酸、耐碱、耐油和耐多种化学溶剂的特性,因此在包装行业独领风骚,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军用品的包装。我国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树脂的生产技术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直到80年代中期,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投资近千万元,组织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化工研究院、浙江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数十名科研技术人员精心研究,生产出了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和胶乳。其产品质量达到了发达国家20世纪80 年代后期的水平。

目前我国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的生产装置较少,形成规模并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只有1~2家。国内现有不少单位仍在寻求技术拟建或正在建设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的生产装置。

3.1.4 氯化聚乙烯

氯化聚乙烯(简称CPE)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经氯化改性而制得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由于其分子中不含不饱和键,呈现线形无规则结构,因此,具有一系列优点,如耐热、耐油、耐臭氧、耐老化、阻燃、耐化学药品,绝缘性好等,CPE经加工后即可用于塑料制品,也可用于橡胶制品。用途十分广泛。CPE主要用作PVC的抗冲击改性材料及ABS的抗冲击、阻燃改性剂,当氯含量高时,产品的性能接近聚氯乙烯。因此,只要适当控制氯含量,就可以得到兼具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优点的产品。近几年,CPE在胶联橡胶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作为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得到了迅速推广。我国PVC产量中26%为硬质材料,建筑业中PVC管材及异型材的推广,必然需要大量的改性CPE,由于CPE在橡胶领域的迅速扩大,因此CPE的市场会有较大发展。

我国现有氯化聚乙烯生产厂家50 多个,2001年总生产能力164.3 kt/a,其中生产规模在3 kt/a以上的只有3~4家,装置规模最大的是潍坊亚星集团,其生产能力70 kt/a,位居世界前列,产品质量为世界一流水平,产品品种也由原来的5种增至10余种,产品畅销欧、亚、非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CPE主要有三种生产工艺:溶液法、水相法、固相法,其中水相悬浮法占主要地位。溶液法由于成本高,溶剂对环境有污染,后处理难度大等原因,其发展速度不如水相法和固相法。国外一些大公司对固相法进行了一些开发,至今未见大规模生产的报道。

3.1.5 氯化聚氯乙烯

氯化聚氯乙烯(简称CPVC),又名过氯乙烯。CPVC能耐大多数的酸、碱、盐,具有很

好的耐化学腐蚀性。CPVC的耐热温度要比PVC高30~40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CPVC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管件、注塑成型、还可用于氯化纤维的改性、制造复合材料、发泡材料、涂料及粘合剂等。CPVC还可用作塑料的改性剂,它与热塑性或者热固性的塑料共混制造合金,可改善这些材料的性能,使之成为性能更为优越的工程塑料。

我国CPVC的生产厂家一般规模较小,质量档次不高,应用开发力度不够,使我国应用于管材、硬质品方面的CPVC大量依赖进口。

3.1.6 氯化聚丙烯

我国对氯化聚丙烯(CPP)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主要生产企业有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山东忻州市地方国营化工厂、安徽省宿州先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阳春市港利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省盐城市黄海化工有限公司等。其中广州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的1 kt/a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氯化聚丙烯生产装置,年产量保持在800 t左右,并计划近期内将生产能力扩大到2 kt/a。目前国内氯化聚丙烯产量为3 kt。

氯化聚丙烯一般分为高氯化聚丙烯和低氯化聚丙烯两类。高氯化聚丙烯是指氯化度为63%~67%的产品,可用作氯化橡胶的代用品、油墨和油漆的粘合剂、易燃物的添加剂。低氯化聚丙烯指氯化度为20%~40%的产品,主要用于粘合剂,如聚丙烯薄膜热密封的预涂层、聚丙烯制品的印刷油墨和油漆的载色剂等。

氯化聚丙烯因性能优良,应用比较广泛,在国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只有10多家企业从事氯化聚丙烯的小规模生产,且产品质量差、品种少,总年产量仅3 kt左右,而国内需求量约10 kt,每年需大量进口,尤其是油墨行业所需的氯化聚丙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估计需求量今后还会继续增长。

3.2 环氧化合物

环氧氯丙烷(ECH)是丙烯衍生物中消费量较大的产品品种,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甘油、玻璃钢、电绝缘制品等;也是生产医药、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胶粘剂、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的主要原料,还可作纤维素脂、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

国内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广州助剂厂于1965年率先采用甘油法生产了环氧氯丙烷,1968年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国内生产能力虽然逐年提高了,但总的情况还是规模小、工艺落后,有的装置因原料缺乏,产量低,效益差,不得不停产。直到1988年齐鲁石化引进的32 kt/a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后,我国的生产能力才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共4家:天津化工厂于1999年底投产了一套24 kt/a生产装置,该装置系采用日本昭和电工的醋酸丙烯酸技术。1999年投产以来,由于装置的许多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装置生产处于不稳定阶段,一直没能满负荷生产;岳阳环氧树脂厂在1972年引进了一套10 kt/a生产装置,采用的是意大利CONSER公司技术。2000年该厂改造环氧有机氯产品系列工程全面启动,2001年建成投产,该厂的ECH的生产能力达到34 kt/a,环氧树脂年生产能力达到50 kt/a,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氯丙烯和环氧树脂生产企业(氯丙烯是环氧氯丙烷的中间产品),但是该厂的环氧氯丙烷85%用于自己厂的环氧树脂的生产。山东东营联成化工集团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法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为10 kt/a。1999年底开车只生产中间体氯丙烯,目前已对后续装置进行了扩建改造,使ECH的生产能力达到20 kt/a,但是,至今还未能够正常生产ECH产品。

最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环氧氯丙烷35 kt左右,我国的环氧氯丙烷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俄罗斯,另外美国、日本也有一些,而且我国给予俄罗斯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他们实行半关税,半增值税的征税方法,使得俄罗斯的产品得以低价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环氧氯丙烷市

场冲击很大,我国环氧氯丙烷市场的价格基本随着俄罗斯的产品价格的波动而波动,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价格很低,这是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开工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3 光气系列产品

3.3.1 光气

光气是重要的耗氯产品。目前美国的光气系列产品的耗氯量约 1 000 kt,占美国氯气消费量的7%左右;西欧目前光气系列产品的耗氯量700 kt,占氯气消费量的8%左右;我国目前的光气系列产品的耗氯量约60 kt,仅占全国耗氯量的1.1%。世界光气系列产品中最主要的产品是异氰酸酯类,其次是聚碳酸酯,再就是用于农药、医药等的生产中。近几年我国聚氨酯工业发展很快,1991年我国聚氨酯制品的产量为150 kt,到1995年增长到400 kt,2000年进一步发展到850 kt以上,其年均增长率为20%。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大量进口聚氨酯的原料及多元醇。如2000年进口聚氨酯的原料约280 kt,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7%,同时2000年进口聚醚191 kt,占国内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又如聚碳酸酯近几年国内消费增长极快,但国内产量仅几百吨,完全依赖进口,2000年的进口量高达236 kt。仅此3项2000年耗用外汇11.5亿美元,相当于进口氯气500 kt.因此,加快发展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聚醚将有利于氯碱工业的发展。

目前农药生产中大量使用光气,因为光气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菌剂、磺酰脲类除草剂、脲类除草剂的原料。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其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光气可作酰化剂,用它可生产一系列的精细化学品。

3.3.2 双光气

双光气主要由甲醇与光气反应后,氯化而得。主要用于农药、医药的合成,在塑料、聚合物行业用作游离基引发剂。目前国内有小批量生产。下游产品同光气相似。双光气呈液态,运输和使用仍然存在一定危险,在使用上还受到限制。

3.3.3 三光气

三光气又称固体光气,主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合成。三光气可替代光气和双光气,是光气的最理想的替代品。使用三光气生产高分子材料,为用非光气化生产系列工程塑料开辟了一条新路,作为21世纪新技术,新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光气生产厂很多,但生产规模很小,一般在3 kt/a左右。由于光气生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要求很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很高,今后应逐步集中,建设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的生产装置,进行系列化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在沿海地区的大型氯碱厂,结合当地石油化工的发展,可以建设大型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MDI/TDI)生产装置;一些技术力量较强,有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中小型氯碱厂可发展各种特色的精细光气产品,以加快我国光气系列产品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氯碱行业的发展。BASF 和Bayer等国际著名化工公司已在中国建设大型MDI/TDI装置。

3.4 甲烷氯化物

甲烷氯化物(CMS)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的总称,是重要的有机氯产品。甲烷氯化物除可用作脱脂(漆)剂、萃取剂、气雾剂、制冷剂、灭火剂和麻醉剂等以外,还是生产医药、农药、合成纤维、塑料、有机硅和有机氟系列产品的原料。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甲烷氯化物生产主要采用国内技术,技术水平与国外技术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能耗高、产品质量差、“三废”排放量大、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受上述问题的影响,装置开工率低。从90年代以后,浙江衢化引进了日本德山曹达甲醇法生产技术。近几年,又有江苏梅兰化工集团公司、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大元等,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拟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目前我国现有生产厂家50余家,10 kt/a规模的生产厂家有10家,总生产能力超过300 kt/a。

3.4.1 一氯甲烷

我国现有一氯甲烷生产厂1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70 kt/a,表观消费量近80 kt。目前我国一氯甲烷主要用于有机硅、甲基纤维素、农药、医药和乳化剂等的生产。近年来国内有机硅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据有关部门的市场分析,2005年我国需要有机硅烷100 kt以上,如按每吨有机硅烷消耗0.9 t一氯甲烷计算,则需一氯甲烷90 kt。因一氯甲烷存在着运输困难的问题,所以,大多数的有机硅厂都有自己的配套生产装置。近年来,我国在医药、农药、甲基纤维素和季铵化合物等行业对一氯甲烷的需求增长较快,估计2002-2006年一氯甲烷的需求量增长10~15 kt。因此,到2006年国内对一氯甲烷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20~140 kt,而届时国内一氯甲烷的生产能力为80~100 kt/a。

3.4.2 二氯甲烷

我国的二氯甲烷生产企业不多,总生产能力约为55 kt/a,产量近40 kt。国内市场对二氯甲烷的需求量估计超过100 kt。我国的消费构成与国外发达国家差别较大,主要用作生产三醋酸纤维胶片(即电影胶片、照相片、X光片)的原料,其次用作脱漆剂和医药生产的萃取剂。而美国、欧洲、日本的消费构成主要是金属脱脂脱漆、粘合剂、农药、化工生产等领域。目前我国高纯二氯甲烷市场供不应求,亟待发展。

3.4.3 三氯甲烷

我国现有三氯甲烷生产厂近20家,总生产能力约90 kt/a,消费量120 kt,主要用于生产制冷剂(HCFC-22),其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其余用于医药工业,作为药物萃取剂、麻醉剂和兽药等,以及用作还原染料的溶剂。据预测,我国对三氯甲烷的需求量将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国总需求量将达到170 kt。

3.4.4 四氯化碳

由于四氯化碳是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受控物质,按议定书的规定,要求到2010年禁止使用。因此,我国也正步入限制使用四氯化碳时期,目前国内四氯化碳生产能力为80 kt/a,需求量90 kt以上,主要用于制冷剂的生产,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90%。预测到2005年,国内对四氯化碳的需求量在30 kt左右,到2010年完全停止使用。

3.5 含氯中间体

含氯中间体是医药、农药、染料、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纤维素醚、日用化工等行业的主要原料。最主要的品种有氯苯、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化酰氯、氯化亚砜。

3.5.1 氯苯和硝基氯苯

(1)氯苯

氯苯系列产品(主要是一氯苯、二氯苯)是有机合成精细化工中间体的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在医药、农药、溶剂、染料、颜料、防霉剂、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各个领域,是耗氯量较大的产品。

我国现有氯化苯生产企业20余家,产能达5 kt/a以上的有12家,其中超过10 kt/a的有5家,生产能力最大的是锦化化工集团公司达35 kt/a。而锦化、扬州农药厂、南京化工厂、天津化工厂、河南化工厂这5家的生产能力之和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59%。

对、邻二氯苯是生产染料、医药、农药、工程塑料等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目前我国总生产能力约为25 kt/a,其中对氯苯的生产能力为17 kt/a左右,邻二氯苯约为7.3 kt/a。

就对、邻二氯苯的发展来说,侧重点应有些不同。2000年国内邻二氯苯的消费量约达到7 kt,而国内则开工不足,每年需进口4 kt,主要由于产品质量不能达到下游产品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设备及工程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难题,如结焦问题等。对二氯苯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价格都足以与国外产品竞争,而目前年产量仅为3 kt左右,设备开工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下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尤其要大力发展以对二氯苯为原料的杀虫、防霉防蛀剂和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的聚苯硫醚树脂等。

(2)对、邻硝基氯苯

对、邻硝基氯苯是生产染料、颜料、医药、农药、橡胶助剂中间体等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目前总生产能力达250 kt/a左右。现在生产能力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有相当数量可供出口。

今后对、邻硝基氯苯产品发展思路是规模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装置运行稳定性,提高生产装置的综合效益,增加出口,在国际市场形成中国品牌。同时大力开发下游产品。3.5.2 氯乙酸

氯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由于分子中有两个重要的官能团,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和中间体,因此,近几年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纺织助剂、表面活性剂、电镀、香料、香精等行业,已成为重要的有机氯产品。据国家统计年报统计,1999年全国生产能力约224 kt/a,但实际产量仅58.6 kt。我国生产厂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大多在1~2 kt/a,其中有近20家生产能力在3 kt/a以上,有5家生产规模达到10 kt/a。目前大多数生产厂采用以硫磺为催化剂的间歇法工艺,产品质量差、原材料消耗高。为提高我国氯乙酸的生产技术水平,1999年辽宁阜新化工厂从斯洛伐克引进了VUCHT连续法氯乙酸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规模为10 kt/a;1999年12月江苏泰兴市与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签订了在泰兴经济开发区建设能力为25 kt/a氯乙酸生产装置的协议,2000年建成投产;无锡化工集团公司在自行开发的生产装置上又进行了改扩建,据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10 kt/a。这些装置建成投产后,将大大提高我国氯乙酸工业技术水平。近几年氯乙酸均有进出口,如2000年进口2 515 t,出口3 287 t。

目前我国氯乙酸的消费中,农药占第一位,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其次是羧甲基纤维素(CMC),约占消费量的18%;染料主要用于生产靛蓝,约占消费量的10%;其他还用于医药、有机合成、表面活性剂、氯乙酸酯类、日用化工、胶粘剂等方面。今后几年农药用氯乙酸的消费量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而有机合成方面其需求量会随着医药、农药、有机化工的发展有较大增长。另外在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冷烫精等日用化工方面的消费量也会有较大增长。但目前这么多的生产厂、规模这么小、生产工艺又落后,今后难于参与国际竞争。当前氯乙酸行业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几个生产规模较大的、条件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扩大装置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加快下游衍生物的开发,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5.3 氯化苄

氯化苄是甲苯最主要的氯化物,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表面活性剂、香料、增塑剂、油墨等行业。目前全世界氯化苄的生产能力200 kt/a以上,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SOLUTIA(原孟山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商,占世界生产能力的30%左右。近几年我国氯化苄发展较快,目前全国生产能力约60 kt/a,其中武汉有机合成厂与法国ATO-FINA公司合资建设15 kt/a氯化苄及其衍生物生产装置,并将进一步扩大到25 kt/a;连云港泰乐化工有限公司与比利时合资建设了12 kt/a生产装置,现已扩大到17 kt/a, 除这两个大装置外还有一大批几百吨到千吨级的小厂,但目前装置开工率较低。很多小厂的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较大,亟待改进。

我国氯化苄的最大用户是用于生产医药的原料苯乙酸,约占氯化苄总消费量的60%左右。苯乙酸最大的消费去向是生产青霉素,占苯乙酸总消费量的85%以上,其他医药约占4%,香料约占8%,农药及其他约占3%。2000年我国青霉素产量约12 kt, 按每吨青霉素消耗0.8 t苯乙酸计,年需苯乙酸近10 kt,再加上其他药品和农药、香料等行业的需求,2000年我国苯乙酸需求量约12 kt。目前,我国苯乙酸的生产能力约20 kt/a,但大部分生产厂采用氯化苄氰化水解法制取苯乙酸,不仅生产规模小,而且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国内仅有4家氯化苄羰基合成法苯乙酸生产装置,生产规模小,约为3 kt/a,实际产量约2 kt。近年来

不少研究单位对羰基合成法苯乙酸进行研究,目前,山东、四川等地正在建设1~3 kt/a生产装置,预计羰基合成法苯乙酸将会得到很快的发展,苯乙酸的质量和生产成本会有所改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国之一,目前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出口,由于我国苯乙酸的生产成本高,近几年受印度产品的影响,青霉素的出口量有所下降,预计今后随着羰基合成法苯乙酸的发展对苯乙酸的需求还会增长。其次,氯化苄用于生产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等,约占消费量的20%;苯甲醇等香料的消费约占10%左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季胺盐约占5%;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约占3%;苄基酯约占2%。

预计医药、农药、苄基季胺盐等行业对氯化苄的需求有较强的增长势头,苯甲醇、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及苄酯等的需求亦会有少量的增长,估计2005年氯化苄的需求量将在50 kt。

3.5.4 氯乙酰氯

氯乙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农药、医药、染料、灭火剂、润滑油添加剂、萃取剂、制冷剂等方面,但农药是主要消费去向。目前国内氯乙酰氯主要用于生产酰胺类除草剂和有机磷杀虫剂,其消费量约占70%~80%。医药等其他用途约占20%~30%。

我国氯乙酰氯的主要消费领域是农药行业,其次是医药和染料,其他领域的用量较少。用氯乙酰氯生产农药,可提高产品收率,获得高质量的农药。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合成具有抗焦虑、镇静安眠的药物;也用于合成抗炎、解热、镇痛药双氯灭痛等;其他还用于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以及抗寄生虫类等。除此之外,它还用于生产氨基酸类化合物等用于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方面。总之,氯乙酰氯是一种应用面广,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

今后几年我国农药、医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业将进一步发展,预计全国对氯乙酰氯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但目前国内的生产装置还不能满足需求,估计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的小装置将会被淘汰。氯乙酰氯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我国农药和医药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今后加快以冰醋酸为原料,采用乙烯酮氯化法建设规模较大的氯乙酰氯生产装置,以便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农药和医药等行业发展的需要。

3.5.5 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是一种重要的氯化剂和酰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氯化亚砜的需求增长很快。目前我国氯化亚砜的生产厂家有10家,总生产能力为20 kt/a,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是山东淄川双凤化工厂,为6 kt/a,其他厂一般在0.5~1.

5 kt/a。近几年产量在10~11 kt,目前的需求量大约在13~14 kt,因此,每年均有一定量进口,如1999年进口3.2 k t左右,2000年进口量3.5

6 kt,约占国内消费量的30%左右。目前我国氯化亚砜的主要消费市场是农药和医药行业,目前的消费量约5~6 kt,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0%左右,预计2005年的需求约在17~18 kt。今后的首要任务是淘汰工艺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的生产厂,对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要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能力,使之形成生产规模,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4 我国发展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的建议

我国“十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化学工业要大力走精细化工道路。由于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绝对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利润大、出口创汇高,因此发展精细化工是我国氯产品生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而开发含氯中间体及其下游产品是氯碱工业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途径。

今后必须考虑从开发新的耗氯产品入手,发展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强我国碱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1 原料基础和技术条件

耗氯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必须同石油化工的发展紧密相连,反过来也可以说,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为耗氯的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了充足、廉价的有机原料。石油化工丰富的乙烯、

丙烯、苯、甲苯、丁二烯等有机原料为发展精细化工创造了便利条件。例如:生产氯丁橡胶和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工艺路线都是采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丁二烯、乙烯作原料进行直接氯化为主的。我国有部分氯碱企业和国外的一些大的氯碱企业一样,氯碱企业和石化企业是连在一起的,实现了氯碱和石化产品一体化,这样,这些企业与国内的一些氯碱企业比,就有了得天独厚的充足的发展耗氯有机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基础。同时,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密集性和产品的功能性、专用性,决定了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必须以技术开发为基础,并不断吸收国外高新技术。我国凡是与大型石化企业相连的氯碱企业,因在发展石化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为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准备了技术条件。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必须坚持将基本有机原料和技术手段相互结合,最终形成产品的产业化和系列化,使产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站住脚根,并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4.2 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技术开发

耗氯精细化工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其技术开发周期长,科研投入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垄断性极强,所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能忽视国外的新技术发展状况,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技术开发。国外各大精细化工企业为了取得技术的垄断和技术的领先,在科研的资金投入上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10%。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被世界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在这些产品未进入衰退期前,一般只销售产品,不会转让核心技术的,比如市场前景看好的氯化聚氯乙烯产品,其生产技术被美、日、德等国的公司垄断,并建立了完整的应用体系。而且高附加值的氯化聚丙烯、氯化橡胶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基本被垄断。在国内的企业中,以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发展氯化聚乙烯为例,在抓住机遇,买断国外公司氯化聚乙烯生产技术以后,亚星以氯化聚乙烯为核心,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形成了具有企业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许多精细化工产品在国内也能够生产,但产量低、成本高、性能差,只能应用于低档领域,市场形象不佳,其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掌握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不够。只有经过技术创新,不断赋予产品新的性能,将潜在的市场需求变为现实需求,潜在的客户变为真的客户,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4.3 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

产品的技术开发固然重要,但产品的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应用开发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的特定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能够接受该产品,并用于自己的领域。市场开发主要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应用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反馈,以便进一步改善产品性能和开发新牌号产品。在开发费用上,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所投入的费用占总开发费用的50%以上。如果氯碱企业在发展精细化工产品时,不重视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将难以打开产品市场,若是打不开市场,产量低下,必然导致产品成本高。因此,在开发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的同时,产品的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高旭东.我国烧碱工业状况与发展趋势.氯碱工业,2002,(10)

2 刘自珍.科技进步是氯碱工业发展的基础,氯碱工业,2002,(11)

3 扬帆.氯碱企业可开发的耗氯耗氢精细化工产品.氯碱工业,2002,(10)

4 张立新.氯化聚丙烯生产及市场现状.氯碱工业,2003,(5)

5 郝五棉.国内外PVC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氯碱工业,2002,(7)

6 郭振华.氯产品发展对策研究.氯碱工业,1999,(1)

7 孙勤.我国氯产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氯碱工业,2000,(2)

8 郝五棉.甲烷氯化物生产及市场分析.氯碱工业,2002,(12)

9 陆蠡珠.加快发展精细氯产品.中国氯碱,2002,(2)

10 孙勤.几种氯产品的产需现状及发展.中国氯碱,2002,(9)

11 李宗耀.我国氯化高聚物的应用于生产现状.中国氯碱,2000,(10)

12 李君发.中国甲烷氯化物行业发展的探讨.中国氯碱,2002,(2)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loralkali Industry in China

Zhang Aihua

(SINOPEC Qilu Petrochemical Company, Zibo, 255400)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loralkali industry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in chlorinated products were introduced. At present, the dominance of chloralkali products structure in China is transforming from alkali to chlorine. Aiming to this problem, the paper discussed on how to reasonably develop and produce chlorinated products and maintain balance between chlorine and alkaline.

Keywords: chloralkali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chlorinated products,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3-10-16。

作者简介:张爱华,工程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情报调研工作,论文曾获齐鲁石化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石化科技进步四等奖等,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氯碱工艺规程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Q/SHG.J04.01-2001 范围1 本标准规定了烧碱及其联产品氯、氢地规格、性质,原料地规格、生产原理、工艺同时规定了烧碱及其联产品氯、氢地安全生产基本原则、产品地消流程、技术操作条件..耗定额、主要设备性能等 本标准适用于隔膜法、离子膜法食盐水溶液电解,氯、氢处理,电解液三效顺流和离子膜液碱和熔盐加热法生隔膜液碱以及降膜法制取45%30%及42%三效逆流蒸发制取.离子膜片碱产98% 引用标准2 本标准出版.下列标准所包含地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地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地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地.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最新版本地可能性 工业用氢氧化钠—93GB209 工业碳酸钠-92GB210 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1989GB/TI1199 1999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Q/SHG.J02.127-1999工业硫酸 Q/SHG.J05.02—工业氯化钡1997Q/SHG.J05.03—工业无水亚硫酸钠.J05.07—1999Q/SHG 工业用原盐—1997Q/SHG.J05.10 1998氯碱分厂控制分析标 准.J05.19Q/SHG-高纯盐酸1999Q/SHG.J05.32-内容和方法3.

半成品及联产品说明3.1 3.1.1产品、半成品及联产品规格产品规格3.1.1.1 规定执行GB/T11199按液碱32%)离子膜液体烧碱:a 45%液碱按Q/SHG.J02.127规定执行 b)离子膜片状烧碱:按Q/SHG.J02.127规定执行 3.1.1.2半成品规格 a)中和盐水 :≤5.00 mg/l;SO:监测;NaOH:0.08~0.12 g/l 2-2+2++Ca310.0g/lNaCl:≥;Mg4b)离子膜进槽盐水 +Mg≤20.0PPb;Sr:≤20.0 PPb;Al:≤100.0 PPb3+2+2+2+Ca300.0~320.0 g/l;NaCl::≤50.0 PPb;Si:≤10.0 PPm;Mn:≤50.0 PPb;Fe:≤1.0 PPm;S.S:≤1.00 2+2+2+BaPPm c)离子膜流出碱 :≤0.0060%;Fe:≤0.0010%ONaClONaOH:30.0~33.5%;NaCl:≤0.0080%;3323.1.1.3联产品规格 a)氯气 含氯量:≥95.00%(V);含氧量:≤3.00%(V);含氢量:≤0.40%(V) 含水量:≤60×10(Wt)-6b)氢气 含氢量:≥98.00%(V);其它气体:≤2.00%(V) 3.1.2产品、半成品及联产品性质 3.1.2.1产品性质 3.1.2.1.1 30%、42%隔膜液体烧碱地性质 烧碱分子式NaOH,分子量40,化学名称氢氧化钠,俗名火碱.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总述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是由氯碱系统,PVC系统,三氯氢硅系统, 及公用系统组成。公用系统又包括水,电,汽。水,电,汽的正常供应是确保生产平稳运行的关键。这里我就谈谈氯碱系统的生产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的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NaoH NaCI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I,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NaoH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氯气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 送液氯和盐酸。氯气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 C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氢气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氯碱车间位于公司的东部,西部为乙炔车间,南部为聚合乙烯车间,西南为氯乙烯车间,东西向220米,南北向220米。人员构成:员工212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一般员工19 4人,倒班员工为168人。最高气温39C,最低气温约0C,平均气温16.5—18C。平均风速为0.5—2.0 米/秒。 2?生产装置规模: 最初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隔膜碱,正式投产时间1990年,经过多次技改扩产,产量达到约9万吨/年隔膜碱。 3.氯碱车间工艺特点: 车间压力容器较多,压力控制要求高;工艺介质为有毒有害物质。 二.工艺流程简述: 1.电解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符合工艺要求的精制盐水由盐水工序送入精盐水贮槽用精盐水泵送入高位槽,自流入盐水预热器,加热至80C±2C后注入电解槽内,当供给直流电后,盐水进行电化学反应,在阳极室生成的氯气和在阴极室生成的氢气分别送往氯氢工序处理, 阴极室生成的电解碱液断电后经管道流入电解液集中槽,用泵送至蒸发工序。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氢气 冷凝水 2.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现代氯碱工业技术

今天由我来代表我们最后一组,为大家介绍现代氯碱工业生产技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氯碱工业。其实氯碱工业就是指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Cl+2H2O=2NaOH+ H2 + Cl2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氯碱工业发展概况,近20年来离子膜法氯碱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咱们再来看一下氯碱工业的特点,氯碱工业主要特点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能源消耗大,第二是氯与碱的平衡,由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氯与碱的物质的量比是1:2,然后分别乘上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出质量比是1:0.85,第三是腐蚀和污染. 那氯碱工业产品有哪些用途呢? 我们知道氯碱工业的三大产物分别是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气和氢气可以去制取盐酸;氢气可以进行有机合成和金属的冶炼;氯气也能参与有机合成、氯化物的合成以及农药的生产;烧碱可以和氯气可以制成含氯的漂白剂,也是造纸、玻璃、肥皂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用途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咱们看一下第二个部分氯碱工业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这个流程图主要分为四个工段,第一个是化盐阶段, 就是把盐溶解经澄清槽过滤精制得到饱和食盐水为电解工段做准备,…… 第二是电解工段'电解二次精制的盐水生产氯气氢气和烧碱 第三工段是氯氢处理工段,主要针对电解槽出来的氢气氯气进行冷却干燥处理,为后续生产做准备, 第四就是蒸发工段也就是固碱工段, 我们来看一下烧碱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三个 1、人们最早制取NaOH的方法是苛化法、

氯碱化工生产实习报告

一、前言 (3) 1、实习目的和任务 (3) 2、实习要求 (3) 3、实习内容 (4) 4、神马氯碱厂简介 (4) 二、实习内容介绍 (6) 1.一次盐水及二次盐水工段简介 (6) 2.复极离子膜电解简介 (8) / 复极离子膜电解概述 (8) 工艺流程 (8) 电解原理 (9)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9) 3.氯氢厂工艺简介 (10) 盐酸工段 (10) 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10) H2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11) \ HCl的合成工艺流程图 (12) 液氯工段 (12) 4.乙炔工段简介 (13) 乙炔生成原理 (13) 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14) .生产工艺过程简述 (14) 5.氯乙烯工段 (15) 氯乙烯工段简介 (15) ) 工艺简要流程图 (16) 6.氯乙烯厂聚合工段 (17) 工段任务 (17)

釜内主要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17) 工艺流程 (17) 工艺简要流程图 (18) 7.离心干燥工段简介 (20) 工段任务及流程 (20) , 工艺流程 (20) 工艺流程图 (21) 三、实习结果和收获 (22) 四、结束语 (24) | …

一、前言 1、实习目的和任务 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生产实习正起到了这个作用,学校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系所开设课程的特点,系部充分利用市里的化工厂发展情况,将我们这些具有理论知识基础的同学安排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争取以实践教学的方式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学以致用。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化工生产的流程、单元操作、设备等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以利于已经学过的即将学习的单元操作的理论计算的理解和掌握,并为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 任务:了解和熟悉神马新氯碱公司一次盐水、二次盐水、电解工段、氯氢工段、转化聚合工段等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理论基础及化工生产过程对人员素质、技能的要求。 2、实习要求 1.注意安全。实习期间不允许单独行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带队老师报告。 2.在进入装置区时,不得触动任何开关、按键和把手,不得把头和手伸向转动部位,不得触摸任何转动部位,不得挪动装置内的任何物品。 3.实习期间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尊重工人师傅,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 4.不迟到、不早退,有事须向老师请假。 5.保证实习期间,每天记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钻井工艺流程

钻井工艺流程 以中原油田三开井为例 一.选井位(甲方) 二.定井位:原则:地面服从地下 三.搬迁准备及搬安 井队,材料,技术员资料的(准备)钻井工程设计.井史,本井资料,仪器,工具(∑rA型井架)基础图;校正(要清楚校正的标准) 天车,游车和转盘≤15mm.校正转盘与天车〈2-3mm 泵(不单是皮带轮,还要校正水平尺),不水平度应〈1mm吊测房,地质录井,气测,指重表参数仪(技术员在搬家过程中要经常四处转圈,而不是做一个劳动力) 四.一开准备及一开作业 1.钻具:井口工具,井下工具的准备,配合接头9"钻铤=731 8"=631 7"=521x520 API 411(国内)x410 6 1/4=4A11x410 5" 加厚卡瓦

2.套管与套具的准备(套具由固井队提供) 最主要的是联顶节的长度 联顶节主要考虑:1)转盘面2)封井器四通接出管线离工字钢1.5 cm (3)井架底座 ( 一开的时候要送封井器为啥?就是因为联顶节,封井器,厂家不一样四通等的长度有出入) 封井器送来要问一下,闸板芯子是否是5寸~5-1/2的变径闸板,5寸的封钻杆,5-1/2寸的封油套,所以要问一下.下油套前要封井器试压. 3.测斜与工具的准备(不是拉回来就万事大吉,要做个地面试验) 冲鼠洞钻头用8-1/2的. 4.配浆. 5.一开验收 6.一开钻进 (接一根钻铤提起来,靠住转盘面,看钻铤是否居中,然后卸掉方钻杆,上接钻头,水龙带吊着,只准旋转不准加任何钻压.

200-300米表层要接2柱8寸钻铤,一柱7寸钻铤. 钻进过程中在表层一般用双泵,预防堵水眼,因为沙子很多.用双泵在钻完后,停一个泵,上提,快提完时在停泵.停完泵要抢接单根,根据钻铤的重量确定钻压,第一根不加压,第二根加压10KN-15KN,钻压的多少根据钻铤的多少,(钻压要算好)钻完一开后,循环泥浆,一定要上提下放,不能定点.更不能沉底循环,特别是一开更不能沉底循环,因为一开泥浆不成体系.应打个封闭,尽量不能留下水泥环. 现场灰量要准备好,水量要准备好.下表层套管不好下.斜坡引鞋. 表层固井的水泥质量很差.如果下不到底即使接循环头,方钻杆上提下放,尽量下到底. 7.固井. 固井时替浆量的计算:一开:经验公式:一般是100米8方 留水泥塞是20~30米+2米的口袋=25米检测表层固井水泥浆的比重≥1.85,比重低了凝固时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1)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 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Cl的电解液和Cl2,H2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氢氧化钠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Cl2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Cl2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H2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Cl2燃烧生成氯化H2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 H2 冷凝水 2.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生产70-85℃的湿Cl2,经Cl2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进入Ⅰ段钛冷却器用工业水冷却,再进入Ⅱ段钛冷却器用+5℃盐水进一步冷却到12-15℃,然后进入泡沫干燥塔、泡罩塔用硫酸干燥,干燥后的Cl2经过酸雾捕集器后用Cl2压缩机压缩输送到各用氯岗位。 Cl2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电解来湿Cl2

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生产80℃的湿H2经Ⅰ段、Ⅱ段H2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送H2压缩机加压后经过Ⅰ段H2冷却器用工业水对其进行冷却,再进入Ⅱ段H2冷却器用+5℃盐水进行冷却到12℃,经过水捕雾器进入H2分配台至各用氢单位。 H2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膜过滤盐水工艺流程简述:

氯碱工业生产

氯碱化工生产专题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化工生产”是高三化学教材第五章非金属元素的最后一节内容,包括氯碱工业、联合制碱工业等。 【意义】化工生产与理论实际关系密切,教材安排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互换反应、动态平衡等化学原理、理论等内容之后学习化工生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所学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习化工生产为学生后续学习金属及其冶炼打下了基础,同时巩固了已有知识。 【课标要求】对于氯碱工业和联合制碱工业的教学,应注意对原理以及生产流程的设计、比较、改进等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展示,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注意从生产流程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运用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分析索氏制碱法和候氏制碱法异同、氯碱工业的改进,根据实际生产进行相关的计算通过思考、互动,从中理解物料平衡、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化学等思想,感受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的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氯碱工业原理(B) 2、索氏制碱法原理(A) 3、候氏制碱法和简单流程,并与索氏制碱法作对比(B) 4、化工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和保护环境)(A) 过程与方法 1、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索氏制碱法和候氏制碱法,感受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的方法;产生学习兴趣,懂得化学和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A) 2、从电解池的改进中了解技术改革的基本思路,探讨氯碱工业发展的前景(A) 2、通过预习、查找资料等培养自学能力和批评精神(A)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化学工业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提高的关系,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A) 2、用“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和保护环境”原理分析化工生产优点和缺点,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A)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碱工业原理、候氏制碱法原理 难点:①食盐水的精制、电解槽中离子隔膜的作用、②候氏制碱法生产流程及优点 [教学过程]

氯碱的生产工艺流程

氯碱生产现状及生产工艺 1:产品简介及生产现状 氯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其碱、氯、酸等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电解工业盐水制成烧碱、盐酸、氯气、氢气,氯气进一步制成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多种耗氯产品,目前我国能够生产200多种耗氯产品,主要品种70多个。 2生产方法 氯碱生产工艺有隔膜电解、水银电解和离子膜法。水银法电流效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污染严重,易发生炸槽事故;隔膜法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所用石棉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危害;离子膜法电流效率高,产品质好且无污染,但膜与机框的成本高。 3离子膜法制烧碱 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解制碱技术是离子交换膜法。这一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 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主要由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框和导电铜棒等组成,每台电解槽由若干个单元槽串联或并联组成。右图表示的是一个单元槽的示意图。电解槽的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为了延长电极使用寿命和提高电解效率,钛阳极网上涂有钛、钌等氧化物涂层;阴极由碳钢网制成,上面涂有镍涂层;阳离子交换膜把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阳离子交换膜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也就是说只允许Na+通过,而Cl-、OH-和气体则不能通过。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下图是一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包括16个单元槽)。 精制的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纯水(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阴极室。通电时,H2O在阴极表面放电生成H2,Na+穿过离子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导出的阴极液中含有NaOH;Cl-则在阳极表面放电生成Cl2。电解后的淡盐水从阳极导出,可重新用于配制食盐水。 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的主要生产流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图所示: 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泥沙, 精制食盐水时经常进行以下措施 (1)过滤海水

氯碱工艺··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张爱华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淄博,255400) 摘要:介绍了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目前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由以碱为主转向以氯为主。因此,就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衍生产品, 搞好氯碱平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氯碱工业现状氯衍生物开发 1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 氯碱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各氯碱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扩大烧碱装置规模,从1999年开始,掀起了一轮烧碱扩建高潮,到2000年其生产能力已从1998年的6 860 kt/a增至8 000 kt/a,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 620 kt/a,居世界第2位。如此快速的增长,使国内烧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且这种扩建热潮目前还在继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正在扩建的200 kt/a 的离子膜装置,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再建400 kt/a的装置,其他的一些厂家的计划项目估计还有700 kt/a, 如果这些计划项目得以实施,我国的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0 000 kt/a。 目前我国的烧碱企业有200多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超过100 kt/a的生产企业只有24家,见表1。 表1 我国烧碱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kt/a 序号单位名称生产能力 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0 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80 3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250 4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0 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235 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190 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0 8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60 9 江西电化厂140 10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40 1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0 12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0 13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10 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5 15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

地源热泵钻井工艺设计流程

一、作业工具; 1 无压磅、DN140自由钳两把、DN127自由钳两把、200KG铁铊、DN140套管、大扳手、12吋管子钳、24吋管子钳、钢卡、套筒扳手、梅花扳手、梅花改锥、克丝钳等 2﹒钻进设备 2.1使用合格钻机,回转和给进系统工作必须正常,滑轨和机器之间不能有松旷。 2.2设备安装应符合质量标准。钻机必须正确水平安装在基台上,保证滑轮、立轴和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3钻具组配要合理。粗钻具与孔壁的间隙要小,可采用扶正器来加强钻具的稳定性,粗钻具长度要合理,一般为5~8m。钻具要准确、规X;不同岩层改换不同钻具;钻具不弯曲,不偏心。 二、钻孔准备 1了解并确定土壤地质条件。 2确定地下综合管线分布及设置情况,并做好明显的标识记号。 3平整土地,根据地埋管施工图,标示具体钻孔位置及总管管沟位置。 4确认钻孔支架打设位置。 5确认钻孔机械电源容量及供给情况。 6提供水源至钻孔现场。 三、工程钻孔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随时填写记录表并及时分析土壤实际状况。

2预先挖好泥浆池,利于泥浆收集和清理。 3采用原浆混合黄沙、膨润土进行泥浆护壁,防止产生孔壁坍塌。 4采用地源热泵专用全液压钻井机,以确保钻孔深度和垂直度,钻孔实际深度要大于设计深度。 5 利用岩芯管取出岩芯,观察地质情况,从而选择不同的钻头。 6钻孔完毕后,应及时埋设管道并注浆回填。 7地埋管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以利于土建单位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钻机操作步骤 1下钻联动操作步骤当钻场准备工作完成后,要实现下钻联动操作步骤是: 1)回转手柄处于中位,实现主副泵合流状态; 2)起下钻功能阀手柄处于下钻位置,夹转联动与分离功能阀手柄处于夹转分离位置,副泵溢流加压给进与卡盘增压减压给进功能阀手柄置于副泵溢流加压给进位置; 3)操作起下钻手柄即可实现下钻联动功能。 2起钻操联动操作步骤完成钻进工作或需要起钻时,要实现起钻联动操作步骤是: 1)回转手柄处于中位,实现主副泵合流状态; 2)起下钻功能阀手柄处于起钻位置,夹转联动与分离功能阀手柄处于夹转分离位置,副泵溢流加压给进与卡盘增压减压给进功能阀手柄置于副泵溢流加压给进位置;

氯碱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析(2021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氯碱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2021新版)

氯碱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析(2021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套设备的引进,氯碱生产企业正朝着生产规模的大型化,产品的多样化,生产过程的连续化,操作控制的自动化以及逐渐向高温、高压、高速、深冷等极限条件方向上发展。然而,火灾的发生与生产的发展是成比例的,从历年火灾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生产越发展,火灾危险因素越多,着火几率也就越大,火灾也越难以扑救,故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生产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防火,灭火管理及技术对策。氯碱企业在提出防火管理及技术对策时,首先要考虑本企业的火灾危险因素特点——即火灾危险性分析,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兼顾全局,做好防火工作。以下是本人对氯碱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所做的尝试,主要从物质的性质和生产工艺条件两方面着手。 1物质的性质氯碱企业可根据生产过程,把物质划分为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三个阶段,列出各阶段具备易燃、易爆性的物质,找到原则解决方案。

钻井工艺基本流程(教学参考)

钻井工艺基本流程 一、开钻前准备钻头,一二三开接头,测量圆井,导管距地平面高度,大 鼠洞深度,导管埋深等于圆井高度,入地3m,补心高之和,提1根9″钻铤校井口,通知重仪站安装八参数仪器,上二开PDC钻头,钻具,套管头及表层套管,LG36井导管割高以基础平面向下量1400mm,交资料时搞列卷,钻井保障措施,空白资料带上井,分析钻井设计,划出重点,绘制井身结构图,8″随钻一套,171/2″ST127钻头,扣型731,钻头一般不用等级喷嘴。 二、一开 (泵压允许条件下,保证排量尽量大),PDC钻头钻压3~5T,一般4T。套管附件:引鞋,套管头(01),(02)部分,套管循环头,吊卡,接箍长度,最后一根套管外径,垫叉高度,租用5″短钻杆,固井时调节钻具长度。套管插入头(133/8″×5″)插座,B型吊钳。121/4″钻头冲鼠洞,丈量方钻杆有效长度,大鼠洞长度。具备开钻条件后报调度室开钻验收。上录井队,井口,井场深井泵,安全合同。 一开钻进: 钻压0.5~8T,转速50~100N,排量35~60L/S,泵压1~6Mpa,钻35m循环5~10min,起钻加扶正器,前35m钻压0.5T, 转速50~60N,排量35~40L/S,(单泵100冲,转速55N,钻头喷嘴22,18,0),加入扶正器后每接一根钻铤增加1T,每根单根划眼1~2次,禁止定点循环。钻铤加完钻压8T,转速80~100N,排量50~65L/S,泵压8~12Mpa,钻至设计井深循环2~3周起钻,通井一次,起钻前垫高粘,下套管,若为插入式固井,下完套管下插入头循环。表层套管不留口袋,安装井口,按钻井设计要求试压(5″钻杆2根+试压塞+5″钻杆1根),下3柱钻铤后校井口。 三、二开起钻加扶正器时将测斜座装在钻头以上的接头上,若有螺杆应装在离螺杆1~3 柱钻铤上。下钻时安装好防磨套,以后每趟起钻都要松顶丝,第一只钻头121/4″ST127,铣齿,15,12,18;下钻探塞,遇阻不超过5T,探得塞后起1柱,接钻杆套管内试压(按设计要求试压),钻塞不宜太快,钻压0.5~2T, 转速45~50N,钻进地层5~10m 循环1~2周,地破试验,套管鞋以下50m控制钻压2~4T,转速45~55N,排量35~40L/S,每根单根循环10~20min,钻附件时注意扭距。 备注:套管内钻水泥塞一般不带扶正器,钻出管鞋要考虑扶正器不敲打管鞋后起钻加入扶正器。 二开牙轮钻头钻压6~8T,排量50~60L/S,泵压18~20Mpa,转速100~120N, 钻进300~400m循环测斜,1000m后可400~500m测斜一次。第一次短起至管鞋,轮古构造700~800m易遇阻(该井段应考虑测斜短起,若有挂卡应加密测量),起钻每柱灌满泥浆。测斜时将钻具内容积算出来,通过排量算出测斜仪到达井底的时间,超过4500m后若井不斜可不再测斜,但钻压必须控制在4T以下,且不能溜钻,特别是奥陶系灰岩软硬交替地层(即快钻时和慢钻时同存段)。 平时的工作中多注意柴油机转速,扭距,泵压,转盘转速及岩性变化。钻至1300m左右,起钻换121/4″MS1952SS,PDC钻头(钻井参数:钻压0.5~1T塑形

氯碱生产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前言 (2) 概述 (4) 正文 (5) 一.化盐工段 (5) 二.电解工段 (8) 1.金属阳极工段 (8) 2.离子膜工段 (10) 三.氯,氢处理工段 (17) 四.片碱工段 (25) 实习心得 (27)

前言 2009年四月份学校组织了我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的生产实习,实习地点是安徽氯碱化工集团,主要实习和 参观内容为生产烧碱和氯气的工段。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国有股份制企业,位于合肥市二环路东边,北靠淮南铁路,南临淝河,经巢湖入长江可直达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东有合宁、合芜、合徐、合界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地。 公司现有职工2937人,占地面积70公顷,资产总值10.2亿元,自2004年起至今,已先后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主要产品有:烧碱、液氯、盐酸、杀虫双、杀虫单、草甘膦、双甘膦、保险粉、聚氯乙烯糊树脂(MSP-3)、聚氯乙烯树脂(PVC)、三氯化铁等,其中十种产品曾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农药杀虫双荣获“国家用户信得过产品”和“安徽省免检产品”,聚氯乙烯糊树脂(MSP-3)、聚氯乙烯树脂(PVC)、三氯化铁、30%烧碱荣获部优。杀虫双、保险粉、32%离子膜碱、草甘膦和糊树脂是安徽名牌产品。烧碱系列产品于2006年12月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南非、保加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 经过50年的建设,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以氯碱化工为基础,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塑料化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和安徽省最大的氯碱企业,合肥市重点骨干企业,国家大型工业企业。 4月1日,我们到达实习工厂后,工厂的师傅首先就 化工厂的安全问题和生产流程的相关理论做了整体而细致 地介绍,让我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整个生产流程的大体情况也了然在胸。 此次生产实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参观考察: 1.氯碱生产的单元过程和工艺流程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 (2)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问题 1、候氏制碱法(教材下册73页资料) 2、氯碱工业(教材下册68页氯化钠在工业上的用途) 3、合成氨工业(教材上册67页氢气的用途) 4、金属的冶炼:Mg 、Fe 、Cu 等 5、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和氯化镁等) 以这些工业生产原理为基础,重在基本原理的应用。主要有物质的合成、化工生产中废弃物的处理等。化工生产流程问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海水资源的多重利用 1.制盐工业: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 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 2SO 4以及泥沙等杂 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过滤Na 蒸发、结晶、烘干 粗盐 溶解BaCl 2NaOH 2CO 3HCl 沉淀滤液 精盐 过量 ④ 过量 过量 ① ②③⑤ ⑥ ⑦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OH)2、 (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 。 (5)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2.金属镁的冶炼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提取Mg 的过程 中,试剂A 最好选用 (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沉淀B 与试剂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 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MgCl2制取Mg 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无水MgCl2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 3、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1) 上图中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2) 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3) ①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碱工艺流程

流程艺车间氯碱工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总述 系统,三氯氢硅系统,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是由氯碱系统,PVC 及公用系统组成。公用系统又包括水,电,汽。水,电,汽的正常供应是 确保生产平稳运行的关键。这里我就谈谈氯碱系统的生产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的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 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电,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NaoHNaCl ,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 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氯气在氯氢工序盐水用。NaoH ,三氯氢硅。氯碱片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 ℃冷冻盐水液化为液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氯气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 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氢气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

,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氯却,压缩输送到PVC 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 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1

艺流程碱车间工氯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自然条件:1. 氯碱车间位于公司的东部,西部为乙炔车间,南部为聚合乙烯车间,米。人员构成:员工米,南北向西南为氯乙烯车间,东西向212220 220 人。最高气温人,一般员工人,倒班员工为人其中管理人员194168, 18 秒。—℃,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为—米℃,最低气温约/182.016.5 0.5390 生产装置规模:2. 最初设计能力为万吨年隔膜碱,正式投产时间年,经过多次/19901技改扩产,产量达到约万吨年隔膜碱。/9 .氯碱车间工艺特点:3 车间压力容器较多,压力控制要求高;工艺介质为有毒有害物质。二.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工序工艺流程简述:1. 符合工艺要求的精制盐水由盐水工序送入精盐水贮槽,用精盐水泵送入高位槽,自流入盐水预热器,加热至℃±℃后注入电解槽内,当供280

氯碱生产氯气工段

氯氢工段 目的 本岗位负责将隔膜和离子膜电解产生的氯气,氢气进行冷却、干燥并加压输送给用户。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烧碱分厂氯氢岗位。 程序 工艺概述 氯气处理流程概述 从隔膜和离子膜电解工段来的约80℃的湿氯气一次进入703缓冲罐汇和后,氯气温度降至(冬:65℃左右、夏:75℃左右),进入704一级钛列管冷却器,用二次循环水冷却后,进入705二级钛列管冷却器,用8℃冷却水将氯气冷却至12℃~15℃,经捕沫器706除去夹带的水雾,进入707一级干燥塔、708二级干燥塔,用不同浓度的硫酸直接喷淋吸收氯气中的水分,干燥塔经716酸塔分离器进入氯气泵(P717-1~P717-7),加压后的氯气经724除雾器至氯气分配台,由此送至各用户。 707干燥塔1、708干燥塔2的硫酸分别进入硫酸中间槽(V709、V711、V713)。在此由泵分别将硫酸送入硫酸冷却器,用冷水冷却后进入塔上部。当707干燥塔1的硫酸浓度达到75%-80%时,即送去废硫酸储槽。同时将708干燥塔2的硫酸置换到707干燥塔1使用,708干燥塔2用来自氯气泵的浓硫酸进行干燥氯气。把氯气泵循环硫酸压至硫酸中间槽V711和V713,供V708使用,同时从硫酸高位槽714补充98%的浓硫酸进入氯气泵(P717-1~P717-7)。 氯气与硫酸进入氯气泵,将氯气压缩后进入硫酸分离器717~723,氯气至上部出口近氯气管,硫酸在下面出口进入螺旋板冷却器717~723,用二次循环水冷却后酸返回氯气泵入口循环使用。 氯气704一级钛列管冷却器、硫酸冷却器及螺旋板冷却器所用的二次循环水用管道送回循环水站。氯气二级钛列管冷却器705用8℃冷却水冷却后,冷却水用管道送回冷冻水站。

氯碱工艺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是由氯碱系统,PVC系统,三氯氢硅系统,及公用系统组成。公用系统又包括水,电,汽。水,电,汽的正常供应是确保生产平稳运行的关键。这里我就谈谈氯碱系统的生产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的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NaoH,NaCl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NaoH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氯气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氯气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氢气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氯碱车间位于公司的东部,西部为乙炔车间,南部为聚合乙烯车间,西南为氯乙烯车间,东西向220米,南北向220米。人员构成:员工212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一般员工194人,倒班员工为168人。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约0℃,平均气温16.5—18℃。平均风速为0.5—2.0米/秒。 2.生产装置规模: 最初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隔膜碱,正式投产时间1990年,经过多次技改扩产,产量达到约9万吨/年隔膜碱。 3.氯碱车间工艺特点: 车间压力容器较多,压力控制要求高;工艺介质为有毒有害物质。二.工艺流程简述: 1.电解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符合工艺要求的精制盐水由盐水工序送入精盐水贮槽,用精盐水泵送入高位槽,自流入盐水预热器,加热至80℃±2℃后注入电解槽内,当供给直流电后,盐水进行电化学反应,在阳极室生成的氯气和在阴极室生成的氢气分别送往氯氢工序处理,阴极室生成的电解碱液断电后经管道流入电解液集中槽,用泵送至蒸发工序。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氢气 泵

工艺流程图-高三复习题2017(含标准答案)

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1.一个完整的无机化工生产流程一般具有下列过程: -- 2.各过程涉及的考点: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①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 转化为碘盐。 ⑤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2)核心化学反应要掌握: 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工生产将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物质经历相互转化的过程。 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就要用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一般围绕铁、铜、铝、镁、氯、硫、磷、硅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来进行命题,需要掌握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②还要掌握有关化工生产的知识,熟悉的有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溴等; ③化学反应原理:化工生产中把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选择原料、控制条件和选择设备等,是化工生产的基本思路。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热力学等,做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的情况. (3)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紧密联系,包括过滤、洗涤、蒸发、结晶、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 (4)对整个工艺流程能进行评价: ①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使用无毒无害原料,采用原子利用率高的制备路线,原料的循环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节能,等); ②高效节能方面(原料廉价,工艺简单,产品的纯度高,能耗低等) (5)化学计算:纯度,转化率、产率计算,有效数字的取舍 2.解答基本步骤 (1)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 一般采用“首尾分析法”: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工业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弄清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 (2)读题问,逐空填答,用语要规范,解决“怎么写" 从化学原理的角度、用化学语言作答;要抓住主要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答题要点如下: ①答题所问:要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如: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写物质的名称还是化学式等;

钻井工艺基本流程

钻井工艺基本流程 一、 开钻前准备钻头,一二三开接头,测量圆井,导管距地平面高度, 大鼠洞深度,导管埋深等于圆井高度,入地3m ,补心高之和,提1根9″钻铤校井口,通知重仪站安装八参数仪器,上二开PDC 钻头,钻具,套管头及表层套管,LG36井导管割高以基础平面向下量1400mm ,交资料时搞列卷,钻井保障措施,空白资料带上井,分析钻井设计,划出重点,绘制井身结构图,8″随钻一套,171/2″ST127 钻头,扣型731,钻头一般不用等级喷嘴。 二、 一开 (泵压允许条件下,保证排量尽量大),PDC 钻头钻压3~5T ,一般4T 。套管附件:引鞋,套管头(01),(02)部分,套管循环头,吊卡,接箍长度,最后一根套管外径,垫叉高度,租用5″短钻杆,固井时调节钻具长度。套管插入头(133/8″×5″)插座,B 型吊钳。121 /4″钻头冲鼠洞, 丈量方钻杆有效长度,大鼠洞长度。具备开钻条件后报调度室开钻验收。上录井队,井口,井场深井泵,安全合同。 一开钻进: 钻压~8T,转速50~100N ,排量35~60L/S,泵压1~6Mpa ,钻35m 循环5~10min ,起钻加扶正器,前35m 钻压, 转速50~60N,排量35~40L/S ,(单泵100冲,转速55N ,钻头喷嘴22,18,0),加入扶正器后每接一根钻铤增加1T ,每根单根划眼1~2次,禁止定点循环。钻铤加完钻压8T,转速80~100N,排量50~65L/S,泵压8~12Mpa ,钻至设计井深循环2~3周起钻,通井一次,起钻前垫高粘,下套管,若为插入式固井,下完套管下插入头循环。表层套管不留口袋,安装井口,按钻井设计要求试压(5″

浅谈氯碱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管理

浅谈氯碱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管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氯碱化工企业的生产干线不断拉长,生产的效率 不断的提高,对其附属的产物氯和氢更是不断的重视,加大了对该产业的投入与 支出加大,使得在近几年间不断是快速发展,但是,作为这种产品本身,危险性 十分的巨大,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极容易产生安全事故,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 巨大的,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控制,注重细节,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避 免该产品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氯碱化工;生产工艺;设备管理;措施; 1氯碱化工生产工艺分析 1.1制碱原理方面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的制碱原理为: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方式,获取氢气、 氯气以及一定量的烧碱。虽然这一电解制碱过程能够为化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 效益,但与此同时,在上述电解过程中,氯气与氢气均容易发生反应,当遇明火时,极易引发爆炸,威胁化工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1.2离子交换膜法方面 第一,阴极。在氯碱化工企业中,阴极部分由表面涂有金属镍的碳钢网制作 而成,在生产过程中,该部分产生氢气;第二,阳极。该部分由表面涂有钌氧化 物或钛氧化物的金属钛网制作而成。阴极、阳极表面的涂层均具有提升电解效率、增加电极使用寿命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该部分产生氯气。第三,离子交换膜。这里以阳离子交换膜为例,在氯碱化工生产中,溶液中的气体、氢氧根离子、氯 离子无法顺利通过该交换膜,而仅有钠离子能够穿过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 膜的使用除了可以实现制碱目的外,还能有效避免阴阳两极的氯气与氢气结合, 产生爆炸事故,同时预防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导致烧碱产量降低。运用上述方法所获得的碱液浓度较低,且其中含有较多尚未 发生电解反应的氯化钠。因此,经过初步电解反应后,氯碱化工企业还需通过对 产物的分离、浓缩,方可获得固态的烧碱。 2氯碱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管理措施 2.1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 在选用生产的设备时,我们更要提高警惕,注重细节,找到适合生产需要的 安全生产设备,因此,在选用生产是设备时,我们要考虑一下几个要素:(1) 所选用的设备是否真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是安全的,一些生产的设备和容器,在常 态下不会发生任何的安全问题可是当在高温、高压或者强酸、强碱性的情况下, 就会与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产生安全隐患,造成一些不必要是损失,甚至对于操 作者产生巨大是伤害。(2)对所需要的仪器、药品以及化学试剂应该做好分类,特殊的仪器、试剂更应该放在指定的情况下存放,如果将这种高危险的东西随意 存放,一定会产生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做好防范,将这些东西做好处理后存放。在生产结束后,更要做好排查,将各个环节和细节 检查好,将容易反应的敏感的试剂单独存放。 2.2控制生产中日2产量 氯碱化工生产中产生大量HZ,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爆炸事故,因此有必要 做好相关控制工作:(l)电解槽控制。氯碱化工生产中电解槽作为主要部分,具 有潜在的爆炸危险。常见的离子膜法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对操作人员有着较高要求,生产出的烧碱有着强烈的腐蚀性且具有高温度的特点,需要做好冷却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