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2、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

3、专门层次。休养、宗教朝拜、出席会议、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会议、登山探险的活动。

4、相互关系:各有侧重(取决于资源性质、游客爱好、消费能力);不同行为层次可以并存。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

相关观点:时间、费用、旅途不适,感知环境、最大效益、旅游偏好

感知环境概念: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象(image),以及这种映象被修改的过程。狭义仅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表现:感知范围大小、感知距离等。

最大效益内容: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效益、并受感知环境影响。

表现: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搜集量(选择有名旅游地、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等。

有关普雷德度假者行为矩阵

内容:行(X)可达机会、列(Y)感知机会

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

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的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空间行为影响因素

旅游者:消费水平偏好动机感知环境

旅游供给:1交通:对空间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线路的等级系统、空间分布、及快速通道出入口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影响。2旅游资源:对空间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等级系统、空间分布、资源的空间相互作用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影响。3服务社区:等级系统和空间分布对自驾车旅游的停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

其他影响因素: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突发事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景区尽可能玩更多的景区力图采用环形模式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在居住地附近旅游在暂住地附近旅游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为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取值越小,旅游需求时间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表明淡旺季差异越大

年际变动指数

反映了客流年际变化强度,体现旅游市场的年度差异性。年际变动指数Yv,公式如下:Yv 为年际变动指数说明游客年际间差异的相对量

N i为入境游客数量,n为年度数。

基准数定位100%,分析年度的Y v值越趋近于100%,说明该类客流的年际变动强度越小,

客流越稳定;反之,Yv 值过大或过小于100%,则表明客流年际变动强度越大,客流越不稳定。

2地理集中指数

G值越大,表明游客来源越集中;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大且分散,旅游经营越稳定。

亲景度分析方法

3亲景度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某客源国游客在某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与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之比,分析和了解某客源国对某旅游目的地偏好的一种客源市场技术分析方法。

F 为客源国亲景(疏)度,Ki为旅景客源国人数,

K 为旅景外国人数,Ci为旅华客源国人数,C 为旅华外国人数。

亲景度F 一般以 1 为界,大于等于1 的客源国为亲景客源国,小于1 的为疏景客源国,如果等于零则表示非客源国。细分:强亲景客源国(2≤F),弱亲景客源国(1≤F<2),弱疏景客源国(0.5≤F<1)和强疏景客源国(0≤F<0.5)。

亲景度反映了某客源国游客对某旅游目的地的喜好程度,关注的是游客的选择行为。亲景度大小未必与游客数量正相关,即亲景度高,未必游客数量就多;亲景度低,未必游客数量就少

旅游需求模型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定性模型仿真模型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目的地旅游活动。

城市旅游研究的内容城市旅游吸引力研究市场城影响管理与决策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

城市旅游吸引要素:城市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载体。

城市旅游吸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自然与文化遗产类

公务类

经济类

文化类

信息类、科技类环境类娱乐类城市形象

建设的主要内容: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景观与环境吸引(: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代表性区域)氛围吸引服务吸引

RBD:也可译为“旅游商业区”、“休闲商务区,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部置的饭店、娱乐业、新奇事务和礼品商店街区。

城市RBD的类型(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

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CBD概念: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城市CBD有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巴黎拉德方斯、东京新宿、香港中环等等。RBD与CBD关系

CBD具有最高的中心性、可达性和拥挤程度、人际和信息交流良、土地价格,最集中的最高档的零售业,以及最高的服务集中性。RBD是相对于CBD提出的。

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有商业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取决于自然或历史的景点。如海滩、大瀑布、

国家公园入口处,或一个历史区域里。

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RBD都是成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

在功能上RBD是从城市CB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城市RBD的功能及意义

城市RBD首先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服务于旅游者,功能齐全且集中,吸引大量旅游者。城市RBD这一新的城市空间要素,即有可能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城市RBD给本地及周边居民足够的重视。

城市RBD提供了不同于城市其他功能的活动同时吸引旅游者与非旅游者。对于其的形成机制研究,与旧城的关系,合理促进城市继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主题公园的类型

旅游主题公园的分类工作,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些有意义的尝试,董观志先生系统地提出以下分类方法:

1.根据旅游主题公园所在的位置来划分,可分为城市旅游主题公园、城郊、乡村、海滨交通干线沿线

2.主要功能:静景观赏型旅游主题公园、动景、艺术表演型、活动参与性、项目挑战性

3规模:以投资规模与占地规模为主要指标,可以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4投资性质国有集体、合资、外商独资、私有。

4. 高新科技含量传统技术型(以机械技术为主) 、现代技术型(以电子技术为主) 、高新技术型(以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主)

(目前,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主题公园,是以大型各类娱乐设施为主,在景点设置上也包含一定的主题文化,但主要还是以娱乐功能见长的主题公园。)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特点

一)数量增长快

二)投资高、占地规模大三)理念不断创新四)投资主体多元化

五)空间集聚化主题公园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游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因素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决策者行为

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西庐山植物园

动物园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园林绿地,是由古代的城市公共园林逐步演变而来的。

空间竞争力内部条件

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

市场营销策略旅游形象

后续开发能力

外部条件

旅游地的交通

同类旅游地的竞争社会经济条件变化旅游者偏好的改变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产生

相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在同一地域上,有多个类型相同的旅游地其吸引游客的功能相同,市场相同造成了游客的分流,产生旅游地之间的竞争

不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

同一地域上,有多个类型不同的旅游地——一般产生互补关系

1)大尺度游客空间行为是选择等级最高的旅游地旅游造成高等级旅游地对低等级旅游地的抑制

2)小尺度游客空间行为多选择等级不高的旅游地低等级旅游地对高等级旅游地的某种意义上的抑制

影响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因素

用引力模型分析空间竞争关系

两类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共性、个性皆强的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名山旅游地的特点

分布广泛,美感质量高

名山有一定共性,但都以极强的个性闻名

名山的旅游功能决定了游客的重游率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与特点竞争规律具非替代性,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名山的地位与级别

2)名山的旅游功能

3)名山的可进入性

共性强、个性弱的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喀斯特类旅游地(资源)的特点

1)非遍在性分布

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重游率低

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特定时间内特定旅游地(区、点)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

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效果的条件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量。

旅游资源生态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不至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旅游接待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生活方式和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接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基本空间标准指在旅游活动的主体(人)和载体(车、船等)在旅游目的地所使用的空间规模大小和设施量。在海滨浴场多以每个人所占用的海滩面积来表示。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概述

影响分类

经济影响

环境影响

社会影响(价值体系、家庭关系、集体生活方式、安全水平、道德规范、创造力、传统庆典以及社区组织等方面变化产生的影响)

按旅游影响所体现的社会价值的性质分

积极影响(旅游开发的正效应)消极影响(旅游开发的负效应)

按旅游影响的产生时间划分有即时影响滞后影响

按旅游影响的作用来源划分有:基于旅游者的影响基于旅游产业活动的影响

按旅游影响的作用的紧密程度划分有: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诱导影响(由上述影响进一步诱发产生的影响,它与间接影响可以合称为继发影响。其影响范围涉及到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往往比直接影响还更为重要。)

按旅游影响的表现形式划分有:

显性影响隐性影响

对区域的经济影响扩大内需(经济贡献)

积极影响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创汇

消极影响

过度超前发展(受交通、电力、通讯行业发展制约)

过分依赖旅游业,容易受到旅游需求变化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涨-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旅游招商引资中的制度机会主义

物价上涨

盲目投资,超前发展(交通、电力、通讯)。

有可能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过分依赖旅游业,容易受到旅游需求变化的影响。

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经济利益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示范效应-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可以提高落后地区人的素质

出现国内或国际性移民

新殖民主义(经济从属地位)

许多发展中国家依赖旅游业获取外汇收入,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加勒比海巴哈马旅游)

大量外汇漏损,利润回到外国投资者手中,旅游地获益不多

大量外国人成为专家和管理人员,本地员工难以进入高级管理阶层

当地居民被赶到“当地居民保护区”

旅游和社会道德色情犯罪赌博

旅游与宗教

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资源

宗教为自身的经济利益,设置功德箱、出售纪念品等

旅游与语言

旅游业通过三方面使语言发生变化

经济变化

示范效应

直接社会交往

(七)旅游与健康

旅游的一个普遍动机是提高健康水平

旅游的公共卫生标准对旅游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

旅游者可能会在某旅游地患病后把疾病带到所到之处或客源地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旅游与文化的变迁和交流

交流-融合(两种不同文化接触)

(二)旅游与文化的物质形式

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

传统艺术形式的退化

旅游业与文化的非物质形式

文化商品化(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地方戏曲等)

(四)文化优越感

文化表现形式的舞台化(表面化)

旅游对环境的保护有四种形式

旅游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旅游促进一些旧的建筑为新的旅游设施的改造

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旅游是采取行政规划的控制成为可能

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

建筑污染

带状发展和蔓延

基础设施超负荷

与本地居民隔离

交通堵塞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4.简要说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5.简述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简要说明特尔斐法工作步骤? 7.简要说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8.简要说明RBD 和CBD 的关系? 二、论述题 1.比较分析名山类旅游地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特点。 2.论述旅游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1)时间集中指数:也称为季节性强度指数,() ∑=-= 12 1 2 1233.8i i x R R 值越接近于零,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与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各自吸引力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4.旅游心理容量:这是需求方面唯一的一个容量概念,它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感知容量 6、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7、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反感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8、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10、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简答 1、RBD与CBD的关系。 答RBD是相对CBD提出来的,所不同的是,(1)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2分)(2)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呈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2分)(3)在功能上,RBD是从CBD的功能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分) 2、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3、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 答:(1)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旅游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空间行为中的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的 2)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 (3)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4.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旅游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产品不能贮存,但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 整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题部分:(填空) ★考核知识点: 我国四大道教名山 附1.1 (考核知识点解释):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考核知识点: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附1.2 (考核知识点解释)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考核知识点: 长江干流流经地 附1.3 (考核知识点解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考核知识点: 黄河干流流经地 附1.4 (考核知识点解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考核知识点: 长江干流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我国的特大城市 附1.5 (考核知识点解释):重 庆、武汉、南京、上海 ★考核知识点: 我国古代五大名泉 附1.6 (考核知识点解释) 济南趵突泉、镇江金山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 ★考核知识点: 植物的装饰作用 附1.7 (考核知识点解释): 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 ★考核知识点: 植物的装饰作用

附1.8 (考核知识点解释)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 ,“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名木古树 附1.9 (考核知识点解释):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水杉、银杏、鹅掌楸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 附1.10 (考核知识点解释):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七大古都 附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 ★考核知识点: 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附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北京的明清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山东泰安的岱庙 ★考核知识点: 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附1.13. (考核知识点解释):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 ★考核知识点: 我国岭南的四大名园 附1.14. (考核知识点解释)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十二石斋、番禺余荫山房 附1.15. (考核知识点解释): 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考核知识点: 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 附1.16. (考核知识点解释):福建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 ★考核知识点: 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附1.17. (考核知识点解释)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旅游地理学复习重点

1、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亦即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资源: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4、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5、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填空(每空 1分,共27 分) 1、按旅游资源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中国旅游资源分如下6大类: 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消闲求职健身类,古迹与建筑类,购物类。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包括基本容量与非基本容量,基本容量包含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而非基本容量有旅游合理容量与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与期望旅游容量,以及景点、景区、旅游地、区域等旅游容量。 3、按性质划分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规划。 4、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历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止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5、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组成。 三、简答题(共19分) 1、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娱乐购物;(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2、旅游资源或旅游地评价的理论基础(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点。(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对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2)技术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价;(3)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整体价值评价。 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引力模式(共3分) 答:(要点) 引力模型:T ij = G * (P i*A j / D b ij) T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旅游次数的量度;P为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亮度;A为目的地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为两地距离;G与b为经验参数。 假设A1与A2为同一地域内的两个旅游地的吸引力,那么它们对客源地I的竞争力大小为:T i1 / T i2 = A1/A2 * (D i2/D i2)b 4、主题公园的特性(每点1分,共5分) 答:(1)其是一种产业,其投资是一种企业行为;(2)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必须有特定且易于理解的主题;(3)圆内所有内容都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是一种非日常化、戏剧化的舞台空间。 5、旅游区的一般特性(每点0.5分,共2分) 答:(要点)(1)系统性;(2)地域性;(3)层次性;(4)优化性。 6、旅游区划的目的与意义(共3分) 答: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是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与界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性质和特性,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性。为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地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共29分) 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每点3分,共21分) 答:(要点)(0)旅游需求的概念;(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性要素;(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影响;(3)收入与闲暇: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有空闲时间的基础上;(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

旅游地理学1

城市旅游开发 ——以成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传播为例 【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城市总体旅游条件和服务的看法、评价和印象,有助于目的地城市在旅游市场中的推广。对于旅游资源多元化的城市来说,旅游形象应该体现其特色,而不能是不便于旅游者理解和联想的笼统抽象的旅游形象。以拥有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成都市为例按照从资源调查和分析到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路,分析了这一定原则和方法,将成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 【关键词】城市旅游形象策划传播 都市,作为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频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市旅游无论从内容、形式、功能或其它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一种综合性极强、变动性较快的旅游活动。都市旅游吸引要素及客源市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更加要求以动态的观点,对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动态发展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进而提炼出鲜明、高效的都市旅游形象。纵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大都市,无不适时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形象,如巴黎的“浪漫之都.时装之都”、香港的“魅力香港,万象之都”、“动感之都,购物天堂”等等。而成都,被誉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准确、合理地进行旅游形象定位迫在眉睫。 一、成都市现有旅游形象分析 成都市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种类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呈现出多元化。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并且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二是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水景俱全。除此之外,成都民俗活动丰富:有成都灯会、成都花会、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新都桂花会、彭州牡丹会、龙泉桃花会、都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陈家刚2012.12

一、名词概念 1旅游地理学P5第2行末 2旅游资源P18第5行末 3原生性旅游资源P20第11行 4萌变性旅游资源P20第18行 5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36倒数第10行6丹霞地貌景观P40第3行 7峡谷地貌景观P42倒数第12行 8.雅丹地貌景观P44倒数第5行 9风蚀城堡(“风城”)P44倒数第2行10.名山P48倒数第13行 11五岳P48倒数第7行 12.雾凇P64第15行 13、蜃景-------P65大3行 14、.风景P74倒数第8行 15、风景名胜区P75第2行 16.自然保护区P76倒数第10行 17历史文化名城P85第2行 18楼阁P88倒数第5行 19榭P89倒数第11行 20舫P89倒数第8行 21轩P89第13行 22.岭南园林P94第11行 23.长城P98第8行 24景泰蓝P114第7行 25.主题公园P118第15行 26.旅游流P121第9行 27.旅游交通P138第10行 28旅游路线145第4行 29.旅游点P155第13行 30.旅游地P157第14行 31.旅游区P160倒数第1行 32.旅游区划P163第10行

33故宫P184 34天坛P185 35.颐和园P 186 36.八达岭长城P187 37承德避暑山庄P190 38.孔庙P195 39.日月潭P254 40.灵渠P291 41.嘉峪关P 329 42.镜泊湖P353 二、填空 1、我国4大道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 2、我国4大佛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 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P 52 地理常识 4、黄河干流流经我国9个省区是:P52 地理常识 5、长江干流自上游之下游方向依次流经我国哪4座特大城市P52倒数第14行地理常识 6、我国古代5大名泉是:P58第8行景观常识 7、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P68第15行景观常识 8、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P68第14行景观常识 9、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P71倒数第9行景观常识 10、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是P73第13行景观常识 11、我国七大古都是:P85第9行景观常识 12、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是:P87第2行景观常识 13、江南三大名楼是P88倒数第2行景观常识 14、岭南四大名园是:P94第17行景观常识 15、我国四大石窟是:P106倒数第10行景观常识 16、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是:P 114倒数第8行景观常识 17、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是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P123第14行 18、可达性是旅游流实现程度的最终限制性因素。P124倒数第15行 19、旅游流产生的基本动力是:P121第12行 20、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移动称之为旅游流。P121 概念 21、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P139 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22、旅游点和旅游地是旅游区构成的基本成分P155第9行旅游区的组成 23、旅游点是旅游设计和旅游区构成最基本的地域单元P156第9行概念 24、旅游地是以旅游点为基本单位发展壮大而形成,一般由若干个旅游点构成。P157倒数第8行概念 25、旅游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P158第4行概念 26、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P220倒数第4行景观常识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1旅游资源的的质量评价 答:(1)特色与特性: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 (2)价值与功能: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 (3)规律性特征:季节性等 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的评价 答:(1)规模与密度:集中程度 (2)类型组合:人文与自然组合各单体要素组合与协调单体聚集程度 (3)环境容量:自然经济空间社会 — 3.开发条件的评价 答:(1)区域条件 (2)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和植被等 (3)市场环境条件 (4)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经济水平 (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战略 4定性评价 (1)一般评价:(黄辉实)美古明特奇用 . (2)美感质量评价法 (3) 美学评分法 (4)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应:经济社会环境 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景物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游客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资源市场条件 5.疏载的原因 (1)资源开发条件和环境特色不突出 ~ (2)地域的开发方式单一 (3)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4)产品周期律影响 6.调控的作用 (1)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吸引力大的生态旅游产品 (2)充分实现资源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开发 (3)加强宣传促销 (5)加快产品更新 、 (6)以热带冷全面开发 7名词解释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 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8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模拟题1

旅游地理学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距离决策模式: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根据霍斯特.托特的理论及无差异曲线可以得出,旅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2、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3、结构模型: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的关系的确定。 4、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5、示范效应: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未来发展的主体方向。 答: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念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2、描述旅游决策作出的过程。 答:1)认识需要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这此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3)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和评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3、简述城市RBD应具有的功能及意义。 答:功能:1)城市RBD应服务于旅游者,首先应能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如饮食、食宿、交通,以及获取相关的信息;还应为旅游者提供购物、观赏、娱乐、体验等多种功能。它的功能齐全且集中,往往能吸引不少旅游者。 2)城市RBD应给予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足够的重视。 意义:RBD提供了不同于城市其它功能的活动,同时吸引着旅游者与非旅游者,游憩、旅游商业的功能已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对RBD 的形成机制、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与CBD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游憩、旅游商业功能与其它城市功能的关系,及RBD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游憩规划中地位与空间布局特征,为进一步探讨RBD能否成为城市规划中所要考虑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

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 《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

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 …… 《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 《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 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继陆游的《入蜀记》之后又一部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文学。 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 (3)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行发展且在合适的地方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中国旅游地理学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并重,但在数量分析中不应用那种实用价值不高或过于繁琐的数学方法; (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3、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其重点仍是旅游(即在外过夜的),但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研究其他领域,这些“兼营”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多在地理系或类似性质的机构。(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旅游地理学》期末随堂测考点 #专题课#一带一路与旅游 1、广义丝绸之路 2、“一带一路”释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五线七区 4、一带一路的核心诉求 保障能源资源、输出资本产能、化解美国压力、扩展战略空间、构建国际秩序 5、一带一路的四个关键词资源、经济、空间、秩序、 6、一带一路与旅游 (1)第一层面:旅游题材热点(大空间自助旅游综合体)(2)国际旅游业务(3)跨国开发机会(4)战略交流(5)服务国家战略 Lesson 1 绪论 1、旅游中的地理因素 美丽的景观、新奇的事物、宜人的环境、美好的生活体验机会

地认知、成本)/行程准备(线路规划、气 候、文化)/体验过程/反馈 从旅游产业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研究与营 销/旅游规划与设计/地方性工程问题/旅游 交通组织/地方文化与环境保护 3、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空间问题 ——空间特征、空间规律 ——空间差异、空间关系、空间结构、空间效益、空间演变、空间布局、空间分析、空间开发、空间管理 4、近似定义辨析 (1)旅游与旅行 旅游——旅行游览(动)/旅游是一种有特殊目的旅行 (2)旅游与休闲、游憩、娱乐 休闲——人的时间状态/游憩——游玩方式的休息/娱乐——为达到快乐目的的行为 5、非惯常环境 指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6、非惯常环境中体验的意义 新的环境为生命体提供新的生存要素;变换环境可以隔绝和摆脱原有环境要素;新的环境提供生命意义的刺激和参照;提供变换人生角色的机会 7、非惯常环境中体验的特点 主动性\暂时性\可替代性与有限性 8、相对空间价值:非惯常环境、差异性绝对空间价值:特殊空间、环境艺术和空间营造 9、空间价值认知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感知/二,感知和分类/三,依恋/四,回归 10、旅游与人的时空活动 (1)人的空间活动:旅游是一种以变换空间的方式改变生命状态的活动。 (2)人的时间安排:愉悦旅游活动发生在人们能够主动利用的时间里面。旅游是休闲的一 种形式。休闲和旅游是一种人的时间状态和安排。 Lesson 3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1、对差异的认识与系统研究方法 (1)对空间特征差异的认识和把握:空间差异——旅游动机、不均衡性、旅游业发展 (2)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论:整体联系原则、动态认识原则 (3)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 2、农业区位理论主要思想:运输成本将导致农业生产空间结构的形成。 3、韦伯工业区位论主要思想:综合成本决定工业布局,成本最小点就是最佳布局区位点。 4、廖什市场区位论主要思想:利润决定产业布局,最佳区位是获取最大利润的地点。 5、中心地理论主要思想:城市(中心地)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存在规律,不同规模等级 的中心地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一定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