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公开课教案)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公开课教案)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公开课教案)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公开课教案)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教案设计

一、教学构思

戏曲源于民歌,他从一些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歌曲的形式中逐渐演化而来并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思想感情,通过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的戏曲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共有300多种戏曲,常见的有京剧、越剧、沪剧、昆剧等,而正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限制以及戏曲本身的表演缺陷,很难得到90后学生的青睐,甚至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盲区。因此,通过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中融入的戏曲元素作为学习的载体,希望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看法,不再排斥戏曲音乐,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目的,运用教师的正确示范,学生的模仿、学唱、演绎、交流互动等手段,尽量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和理解戏曲音乐,逐渐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高对戏曲音乐鉴赏能力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设计

(一)课题: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

(二)执教: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张燕

(三)教学对象:初中或高中都适用

(四)课时: 2课时

(五)课型:体验互动型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逐步认知和理解戏曲音乐的元素,初步学会模仿一些在戏曲表演中常见的程式化动作,简单学会演唱戏曲唱段。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鉴赏戏曲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流行歌曲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模范、学唱、听辨、交流演绎等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现: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戏曲元素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艺术,成为今后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继承并弘扬民族戏曲音乐。

(七)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的兴趣,理解每首作品的风格;

2、学会一些戏曲中简单的程式化动作。

(八)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对流行音乐中融入戏曲元素的特点、分类的辨别和音乐内涵的理解。

(九)教学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软件或PPT、VCD、教材等。

(十)关键词:戏曲兴趣培养欣赏

(十一)教学过程:

1、模仿体验:

通过学生实践练习云手、眼神、碎步等动作,请学生互动模仿,教师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动作的出处,并以一首在春晚演出小品《不差钱》而一夜

家喻户晓的演员小沈阳演唱的歌曲《不亦乐乎》作为背景音乐,向学生讲解歌曲把说唱风格融入了古典诗词,把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的不亦乐乎用现代人的理解再现给大家,一方面展现了演员多套路的表演风格,同时给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赋予了新的气息。由此引入主题:随着从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风靡大江南北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可以说我国的流行歌曲的发展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呈现举不胜举的多风格、多元化的创作特点。而今天的课只是以戏曲元素融入歌曲为例,列举近年来比较有特色风格的流行歌曲,当然,由于受地方方言的限制以及戏曲本身的表演缺陷,很难得到90后学生的青睐,甚至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盲区。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导入,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演绎,通过对戏曲元素的认识,能够培养学生欣赏戏曲艺术的兴趣逐渐接受一些特点鲜明的戏曲元素的歌曲。

2、听辩体验: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几首音乐作品,一起来讨论其包含的元素有什么特色。

欣赏音乐:器乐曲片断《梁祝》、歌曲《新贵妃醉酒》、歌曲《对花》

分别对融入越剧、京剧、黄梅戏戏曲元素的以上乐曲和歌曲进行赏析,让学生知道戏曲音乐也是浩瀚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让其发扬光大,才会让音乐作品丰富多彩,才能更加完美的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

3、实践巩固体验

教唱歌曲《新贵妃醉酒》片段中几句京剧唱腔,巩固所学知识,再次提高学生的兴趣。

4、教师总结

作家于丹说过,人生如茶,也就是说茶叶需要滚烫的开水才能沏开,经过开水的沏开后茶香更为浓郁、更香更醇,但是茶叶并没有丧失原来的形状,依旧是茶叶。所以我也希望戏曲元素就如同茶叶,无论如何沏煮,都不失于其本色,但沏煮开后,把其浓郁的艺术底蕴完美的融入现代的流行音乐中,给戏曲元素在时代的步伐中赋予新的生命。

最后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萨顶顶演唱的《万物生》来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这首歌,我们虽听不懂其歌词,但音乐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我们可以不受任何局限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那空灵、天籁的声音,或许没有语言的音乐才能真正表白万物生灵的情感吧。

2010.9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教学反思

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张燕

历史的沉淀赋予了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而拥有了鉴赏者,艺术才有了存在的价值;拥有了受众群,文化才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为了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受到保护,得到传承,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受众群的培养,而我们的后代无疑是最佳的培养人选。而非采取强权措施,强势地去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戏曲的多少唱段,学会多少表演才算继承,人为地陷入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中,结果反而适得其反,令人望而生厌。流行歌曲又名通俗歌曲,流行的本质在于通俗,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人人能唱,才能广为传唱,才能风靡一时。我们的孩子喜欢接受新生事物,这本无可厚非,因此,戏曲元素可以搭载流行音乐之中,因为毕竟受我国民族众多、语言环境、地区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听不懂”、“看不懂”的戏曲音乐因势利导,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元素,兴趣的培养才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原动力,才能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鉴赏者。

这堂课的设计,就是基于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这一关键,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作为载体,做一名有心人,收集一些融入鲜明戏曲风格特征且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评析鉴赏,如对融入了越剧元素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融入京剧元素的歌曲《新贵妃醉酒》、融入黄梅戏元素的《对花》等乐曲、歌曲的鉴赏,让学生对戏曲元素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当作为教师的我们堪忧民族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时,才会生出一份传承的责任感来,才会对孩子们关于对戏曲音乐认为是“老土”,不合“潮流”的评价感到释怀,何必要埋怨他们不听呢,何必责怪他们不懂呢,兴趣都没有,叫他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呢?

当然,现实中,学习和推广戏曲音乐,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师本人,因为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并不具备全才的艺术知识结构,,在上戏曲欣赏是,许多教师要么给学生看录像,听几段连自己都不懂的唱段敷衍学生,要么索性以自己不会为由跳过这一章,让学生错过了本该了解的机会,因此拓展艺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尤为重要。

这堂课对我的考验也很大,首先我要自我挑战学会戏曲表演中的一些简单的程式化动作,并且要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才能很好地给学生示范。另外,唱腔部分也要化大量的时间去模仿,尽量把握各种不同戏曲风格的韵味,你可以让学生模仿得不成功,但是自己一定要正确翻唱、范唱,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说服学生,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只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才能自信戏曲音乐后继有人,民族文化才能继承发扬。

2010年9月20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