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观察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机遇

12、观察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机遇

观察中渗透理论
一种是以波普尔、库恩、汉森为代表,明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与科学研究的实际进程较为相符,具有较多的合理性,理由主要是:(1)科学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2)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语言记载了来自客体的信息,但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3)理论在观察中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的接受外部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首先,观察主体渗透着理论,科学观察通常要以理论为指导,观察目的的确定,手段的改进,对象和环境的选择,都依赖于理论;同时观察者还需有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其次,观察操作过程渗透着理论;最后,对观察结果的陈述渗透着理论。
机遇
在进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的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称为机遇。
机遇具有意外性和偶发性两个特点。意外性是从主客观关系来看,机遇产生在主体的意料之外,与研究预定的目标、想象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不一样。偶发性是从表面来看,机遇无法预料。实践中的意外往往能导致作出更有价值的科学发现。
机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外的发现了与原来研究目标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加以研究取得与研究目标不同的重大发现。另一类是意外发现了与预期不同的事物与现象,经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原来的研究目标。
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机遇给研究提供了先导,启发人们追寻机遇背后隐藏的自然界的新信息,导致作出科学发现。(2)机遇能为技术发明提供线索,导致在技术上作出重大发明。(3)机遇能为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启发人们深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促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识别和捕获机遇的条件。机遇的产生是有其客观根据的。机遇的认识论基础在于从偶然性中寻求必然性,当偶然现象出现时,如果能捕捉住,并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必然性,就能做出科学发现。因此,科研工作者都应当认清机遇的实质,增强识别、捕捉并进一步追踪机遇的本领,提高科研的能力。
首先,要从认识论高度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只有正确认识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才能保持对机遇的高度敏感性,及时去发掘机遇背后的必然性,作出创新之举。其次,

要提高及时发现、识别和捕捉机遇的认识能力。这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广阔的知识基础、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