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双博馆(上)重点讲义资料

扬州双博馆(上)重点讲义资料

扬州双博馆(上)重点讲义资料
扬州双博馆(上)重点讲义资料

双博馆导游词(上)

双博馆是“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简称。

双博馆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明月湖西侧,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2万5千平方米,陈展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多件套。双博馆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双博馆建筑立面为水流波纹,寓意扬州是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运河名城;从空中俯视全馆象一组在明月湖边田田舒张的荷叶,寓意扬州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场内的十位历史名人塑像,寓意扬州人文荟萃、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

双博馆广场的十位历史名人雕像:

1、夫差(?~-473),春秋吴王,公元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开创扬州了城市历史。

2、刘濞(-216~-154),汉代吴王,在封国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使扬州成为号令一方的繁荣都市。

3、董仲舒(-179~-104),东汉江都相,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4、杨广(569~618),隋炀帝,开南北大运河联通我国五大水系,对此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5、鉴真(688~763),唐代律学高僧,历经险难,东渡日本传学授法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6、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曾任扬州知州,誉为“文章太守”。

1 / 20

7、史可法(1602~1645),抗清英雄,清顺治二年时坚守扬州,城破殉难。

8、曹寅(1658~1712),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奉旨在扬州天宁寺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等古籍。

9、阮元(1764~1849),清代名臣,硕学通儒。为臣乾隆、嘉庆、道光三帝,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称。

10、朱自清(1898~1948),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爱国名士,著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

扬州双博馆为三层框架建筑,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区以雕版印刷为主,西区以历史文化为主。目前共设8个展厅,三楼是扬州历史馆、扬州雕版印刷科普馆;二楼展馆较多,除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外,还有古代艺术馆、国宝馆和书画馆;一层是文博体验馆和临展厅。

进入大厅,迎面看到的大型雕塑是“双人首蛇身木俑”,据专家说这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的结合使世人生生不息。这组雕塑是根据我们扬州出土的一件五代十国(907~979)时期的木质文物按比例放大制作的,利用木偶的双首寓意我们的双博,视为馆标。

一、扬州历史馆(三楼西区)

【序厅】

扬州历史馆序厅的地面是长江、淮河下游的巨幅卫星遥感地图,这让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扬州的地理位置——淮南江北海西头。

2 / 20

踏入序厅,扑面而来的投影画面是汹涌澎湃的广陵潮涌。两千多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在扬州,当时扬州叫广陵,广陵潮是当年扬州特有的自然景观。

广陵潮浪涛过后,投影画面用蒙太奇方式显示扬州历代城池的演变、历代的典型建筑模型、标志性的文物、扬州历史名人影像,集中展现了扬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那宏阔、悠远的历史画面。

名城扬州的兴衰变化具有通史式特征,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宏观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夫差邗城的兴起、变迁,印证着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争霸、逐鹿中原的历史;汉代吴王刘濞集结周边王侯对抗中央政权,广陵城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博弈的焦点;规模鼎盛的唐代扬州,是大唐国力强盛、威被四海、八方来朝的真实写照;宋代一地三城的崛起,生动体现了南北军事对抗的战争局势;明清新城不断向运河边集结的变化,则反映了经贸活动对城市演变的深度影响。扬州的城市历史,就是中国宏观历史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缩影。

地处江淮平原的扬州,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的主要集散地。融汇南北文化于一体的包容性特征,汉代、唐代、清代三度繁荣的辉煌成就,不仅形成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方式,还以其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甚至引领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扬州历史博物馆以城市发展时序为主要脉络,在后面的陈列中,攫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史料性的文物,配以必要的照片、图表和说明文字,系统展示了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精彩片段和城市发展阅历。

3 / 20

【扬州先民】

扬州的先民比扬州城的历史早了很多,距今约6000年至5500年前,一支与中原仰韶文化有亲缘关系的部族定居到江淮平原东部,成了当地最早的居民。

高邮市龙虬庄遗址是扬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存点,它是新石器时代(距今6600—5000年前)江淮东部区域人类原始文化的代表。龙虬庄的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并从事渔猎,是渔、耕、猎三种生产方式兼有的古族群。这么多出土的器皿以猪和狗为形制,说明龙虬庄人当时已进入了稳定的定居生活。

在距今4000年前,一支来自河南王油坊文化类型的族群,从淮河以北向长江以南迁徙,带来了中原的龙山文化,留下了遗存较薄的过渡性遗址(兴化南荡遗址)。

我国的春秋时代,人口主要分为华夏、戎、狄、蛮、夷五大族群,大致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华夏族群则居中发展。夷人是弓箭的发明者,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中北部一带。《论语》中提到有九夷,扬州属于诸夷中最强大的淮夷部落。

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扬州生活着从中原经徐州南迁的干人,他们建起了以今扬州西北至仪征东北蜀冈一带为中心的邗国。这些陈列的青铜器是馆藏古邗国文物中的一小部分,邗人善长冶炼铸造,这对后世扬州人引以为骄傲的“扬州工”影响深远。

这些陈列的不同制作风格的古陶器,见证了扬州历史上受到的北方文明的影响。从5、6千年前的中原仰韶文化,4千年前的黄河王油坊文化,再到3千年前来自商王朝的干人部落,三次大的移民都来自古代的黄河流域,这不仅给扬州带来了古代北方的文明体系,为扬州土著

4 / 20

淮夷居民带来了异域族群的远程基因,也奠定了扬州方言的主体渊源。

扬州话在我国语言系统分类上属于“北方语系”的“江淮官话”。

【春秋邗城与战国广陵】

邗国最迟在春秋初年就被吴国吞并,干人一部分成为吴国的属民,一部分南迁至越,成为百越部落中的一支——干越。

最早记载扬州城市由来的书是《春秋·左传》:“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鲁哀公九年实际上是周王朝的周敬王三十四年,因《左传》是以鲁国编年史写的,所以用了鲁国的纪年。换算成现在通用的纪年则是公元前486年。

中国汉代以前是一字一义,“吴城邗沟通江淮”七个字包涵了丰富的信息。“吴”是吴王夫差;“城”指筑城;“邗”是古邗国;“沟”指开挖运河;“通”指连通;“江”是长江;“淮”是淮水。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中原),在邗的地方开凿了连通长江和淮水的运河,并在运河边建造了一座城堡——邗城。

邗城是扬州城市历史的开端。如今,扬州北郊黄金坝一带,还存有古邗沟的遗迹,这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运河。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第一位名人塑像就是开邗沟、筑邗城的吴王夫差。

通过邗沟,吴王夫差率领水师北上中原,成就了短暂的霸业。夫差没有想到当年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复国,吴国江山归了越。

5 / 20

古邗国以铸造青铜兵器著称,吴、越两国在此基础上将兵器铸造技术不断发扬光大而闻名于世。这里展出的吴钩越剑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长期不断的战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邗人善于冶炼,精于工匠的历史渊源。

楚国战胜越国后,邗城归楚。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在邗城旧址建造了新的广陵城,取“广被丘陵”之意。

【汉代:歌吹沸天】

秦王朝统一六国后,在扬州设了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扬州迎来第一个持续的繁华时期,广陵长期作为藩王的封地,先后有荆国、吴国、江都、广陵等诸侯国的12位藩王在此立国或定都,历时两百多年。

分封制初期,封国在维护国家政权、恢复地方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封国规模庞大,人多地广,扬州的第一个分封国荆国就辖三郡五十三城,实力雄厚又拥有特权的诸侯王逐渐形成了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格局。到吴王刘濞时,刘濞利用东南一带的自然资源,煮海铸钱全面发展,建起自己的独立王国,扬州很快成为号令一方的东南都市。

汉代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地方分权的分封制并存的时期,两种制度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加上各封地内条件不一,诸侯王兄弟间经济发展状况悬殊,最终形成了穷也造反、富也造反的纷争局面。

富有的刘濞发动“吴楚七国之乱”,被汉景帝派出的太尉周亚夫击败。此后,国家持续推行消藩政策,奠定了中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但富裕一方的扬州藩

6 / 20

王依然有着更多的想法,类似的对抗悲剧在西汉广陵王刘胥和东汉广陵王刘荆身上再度重演。

橱窗里这颗龟纽金印就是东汉初年广陵王刘荆的佩印,1981 年在甘泉出土,重123克,印面篆文“广陵王玺”。

汉代诸侯王玺十分罕见,传世还有西汉的玉质“淮阳王玺”,因质地、纽式与文献记载不符,学者多认为是随葬品。所以说“广陵王玺”是国内唯一一颗可确证的诸侯王封印实物。

汉代的扬州富甲一方。铁器的使用、牛耕技术的推广,域内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冶炼业、制盐业、手工业、商业等逐步走上繁盛。著名文学家鲍照在《芜城赋》中描述扬州“才力雄富,士马精研”,“歌吹沸天”,赞美广陵城经济活跃、都市繁荣、人丁兴旺的景象。这是扬州历史上经历的第一次大繁荣阶段。

再此背景下,江都相董仲舒提出“正谊明道”、“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推崇,整整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近两千年。

富有的汉王朝还对周边邦国实行和亲政策,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和亲的公主刘细君就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元丰六年(-105年)刘细君远嫁西域乌孙(今新疆伊犁地区),比著名的昭君出寨还早了70多年,扬州民间至今还留有和刘细君远嫁新疆乌孙有关的俗语。

(本节和汉陵苑景区布展文物重叠部分一般作省略处理。)

【隋代:因河而兴】

东汉之后,我国进入乱战时期,地处交通要冲的扬州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城市沦落,渐趋荒芜,南朝鲍照

7 / 20

的名作《芜城赋》描绘了广陵遭兵劫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扬州遂有“芜城”的别称。

北周时,改广陵为吴州。

公元589年,隋文帝建立统一的隋帝国,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遣次子杨广做了九年扬州总管,以加强对南朝故地的统治。

隋大业元年(605年),继位的隋炀帝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平原,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河。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文、物流、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大运河得到更多的交流和传播,对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城市,奠定了扬州运河名城的历史地位,对扬州后来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隋炀帝杨广以江都为“陪都”,三次巡幸南下,最终兵变蒙难于扬州。隋炀帝和萧后的合葬墓于2013年底在扬州西湖镇曹庄村被发现,出土了墓志和象征皇帝身份的13环蹀躞金玉腰带,还有萧皇后的凤冠以及大量的陪葬品。

【盛唐:扬一益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恢弘的朝代,国力鼎盛,八方来朝。唐代的扬州也凭借着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成为都城之外城市生活最开放、最繁华的地方。

大运河的开通,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罗城的兴起,加上诸多名臣的治理,唐代的扬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成为两京之外城市经济最繁盛的地方。《资治通鉴》写到

8 / 20

“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益”是水旱从人的成都。

唐代沿用隋代运河系统,把江淮地区的粮食和其它物资输往关中。漕运的兴起,刺激了扬州商业的发展,在蜀岗衙城之下形成了众多工商业者的聚居区——罗城。蜀岗上的衙城和蜀岗下的罗城形成了唐代扬州两重城的格局。

唐代城市沿袭坊市制,居住区和市场四周都设有围墙,朝开夜闭。罗城则是由运河边货运码头、大小商铺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商业区,是物流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临街设店、市井繁荣的扬州罗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加速引领了古代坊市制度的瓦解,城市开始逐渐向有利于经营活动的方向发展。唐代众多诗人对扬州夜景和夜市的歌咏成为时尚,在包括都城在内的坊市制度宵禁背景下,扬州凭借经济实力率先进入夜市生活,从这些“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诗句看到了诗人对扬州夜生活的向往。

展橱里这件姿态优美的彩绘女舞俑,虽然失去了双臂,却是动态十足,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2000年送往日本展出时,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由她我们可以想象出唐代扬州一片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左手边橱窗里的十八面铜镜全部是唐代扬州的作品,铜镜是古代的日常用品,也是家中的艺术品。扬州现存确认的古代铜镜有一百多面,涵盖从战国到清代的各个时期。

战国时期铜镜图案严谨细密;汉代铜镜逐渐厚重,钮作半球形或柿蒂形,主题纹饰朴素,图案结构简明;唐朝铜镜的形状呈现多样化,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形等;宋代,则有了带柄铜镜,镜钮也取消了;明清之际,图案基本以仿古为主,出现了铭文,标明了作坊,出现商品意识。

9 / 20

唐天宝年间,列全国货物于都城长安广运潭上,接受玄宗皇帝检阅,扬州的货船排列首位。当时有歌谣“潭里车船闹,扬州铜器多”,此时扬州的铜镜纹饰出现了自由豪放的新颖风格,在铜、锡、铅的比例中又加入了少量水银,不仅增加了镜面的厚度,还增添了亮度。扬州铜镜因纹饰优美、工艺精湛成为皇家贡品,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唐代的扬州工艺水平不仅在青铜器,对面橱窗里这件“錾刻飞天纹金栉”是唐代女子的典型发饰,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和精美绝伦的飞天纹饰,体现了扬州金银器加工的高超技艺。

双博馆布展的唐代街坊用旧的青石板铺就,两旁错落的店铺,再现了盛唐扬州的原始场景。一轮明月,万家灯火,垂柳依依,荷浦熏风,繁荣的都市加上“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传说,吸引着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大诗人李白曾六下扬州,公元726年旧历九月,时年26岁的李白在扬州写下著名的《静夜思》,扬州月色,撩起诗人思乡之情。

扬州的繁丽激发了唐代诗人和艺人创作的灵感,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和恢弘画作从名家手中诞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金碧山水画派,《扬州历代诗词》收录唐代158位诗人吟诵扬州的435篇作品。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皆是人人都能朗朗吟诵的千古丽句。这些潮水般涌来的诗句,代表着文人墨客对扬州城美丽繁华的赞美和眷念。

唐代社会的繁荣在于国内水运系统的发达和对外一路一带经贸、文化的交流。唐代的扬州,既是国内水运系统的枢纽,也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港口。在国内,扬州和淮安、

10 / 20

苏州、杭州并称运河四都;在国外,扬州和广州、泉州、明州(宁波)组成东方四大名港。

海上丝绸之路由东海、南海两大航线组成,南海航线是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并一路西行北上的航线;东海航线则是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航线。蓬莱、扬州、南京、宁波、泉州、漳州、广州、北海9个城市是中国最主要的“海丝”城市,而扬州通过运河直抵都城洛阳、长安的水路,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丝”的重要链接通道。唐代的扬州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八、九世纪,大批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商人来到扬州经营珠宝、古玩和药材,并以扬州为依托,把活动范围扩大到运河沿线。扬州和西域既有贸易交流,也有文化交流。这里陈列的文物是专为伊斯兰国家生产的持壶,上面写着阿拉伯文“真主真伟大”。而这边西亚产的绿釉陶壶也出现在了扬州,甚至波斯地区的打马球运动,也在扬州产的铜镜上得到反映。这些来自我国各个窑口的瓷器和来自阿拉伯的物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印证。扬州是唐代全国最大的陶瓷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珠宝集散地。当年在长安、洛阳一带,老外分别时纷纷说:扬州见!扬州见!诗人杜甫有感写下“商胡离别下扬州”,“老夫乘兴欲东流”的诗句。

扬州是东海航线的主要港口。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在成行的十三次中就有九次是经扬州再转赴都城长安的。

不仅日本,随着唐代与朝鲜半岛民间贸易的扩大,来自朝鲜半岛的留学生活跃在扬州街头,扬州所在的淮南道出现了新罗人聚居的“新罗坊”和官方设定的“新罗馆”。宾贡科进士崔志远在扬州的历练,以及归国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中韩文化交流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11 / 20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扬州高僧鉴真,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的陪同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成功。鉴真受到日本天皇的欢迎,在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并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把盛唐高度发达的建筑、医药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完整地传输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天平文化的发展。鉴真在日本传道10年,于公元763年5月初6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公元1963年,为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商定在扬州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因文化大革命,纪念堂直到十年后的1973年才建成开放。

【杨吴与南唐:寻阳遗珠】

唐代末年,乱世而起的大唐也乱世而终,大唐疆土的北方地区五次更迭政权,南方则分为十个小国,史称“五代十国”。

唐末,军阀杨行密以江淮为据,不断向外扩张。其子杨溥称帝,定都扬州,建立吴国,史称“杨吴”。

杨吴立国,因战争而毁坏殆尽的扬州得到新的建设,重新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不久杨吴被废,南唐迁都金陵,扬州改为东都。

扬州作为割据一方政权的都城历史短暂,又因战争不断,所留文物不多,这里陈设的是杨吴寻阳公主的棺椁。棺椁头部正面仿制成唐代宫殿式样,显示墓主人的宫廷身份。棺椁前方设计了精致木桥,这在此前的出土棺椁中绝无仅有,再加上棺椁周边星状镶嵌的鎏金铜珠花,表明墓主人的贵族女性气息,棺椁设计特别符合“公主”的身份。

12 / 20

寻阳公主墓曾被盗过,只出土了一些木俑,木俑的服饰明显带有唐代遗风,我们双博馆的馆标就来自墓中陪葬的“双人首蛇身木俑”。

【北宋:淮左名都】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地处漕运要冲的扬州成为督师之所。工商业的繁荣使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漕运粮草的方法沿用唐代的分段转运法,“江湖有米,可籴于真。两浙有米,可籴于扬。”然后再于真州、扬州起运汴京(开封)。为保障漕运顺畅,漕运官员非常重视改良和发展斗门式的航运设施。北宋期间,江淮漕粮运往京都的数量超过了唐代,每年高达700万石。

北宋时期的扬州城市生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显得繁华而有活力。茶酒之风弥漫,酒肆、豪宅、庙宇、楼台,无不留下官员、墨客吟文赋诗的场景,春夏秋冬四时常见艺人、雅士饮酒唱和的名篇。本来就以文见长扬州,在这个崇尚文化、诗文的朝代,迅速成为全国文化生活中最活跃、最令文人墨客向往的浪漫都市。

宋代展品中比较契合时代的是这件“青白釉香薰”,晶莹温润的釉色,镂雕菊花的薰盖造型,当年清香缕缕漫溢,无不突显宋代文人清新脱俗的高雅风气。

这里悬挂着的一幅幅人物画像,全部是在扬州做过知州的宋代名流。王禹偁(954-1001),北宋散文家;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韩琦(1008-1075),北宋政治家,他为相十载、辅佐三朝(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苏轼(1037-1101),东坡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这一大批

13 / 20

“文章太守”在扬州的活动,为扬州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北宋,一个文强武弱的朝代,万里疆土,最终失于兵戎。随着北宋离去,扬州将迎来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南宋:烽火扬州】

金灭北宋后,流亡的宋高宗及宫眷于公元1127年驻跸扬州,皇帝的到来,促进了扬州的市井繁荣。

但皇帝很快就避险南迁了,随着南北军事对抗格局的出现,扬州成为抗金、抗元的前沿阵地,城市生活屡遭重创。

出于战争的需求,扬州形成由府衙所在的州城、商业活动的堡城和军队驻扎的夹城三城联动的特殊格局。宋代“蜂腰”三城的出现,标志着扬州由商业都会转为战略前沿,突出的城市经济地位让位给了军事重镇,这种变化,成为南宋社会大趋势的缩影。

作为长江北岸保卫南宋江山的军事屏障,作为淮东首府的扬州,注定了一场惨烈的对抗。宋臣李庭芝与姜才率军队和扬州居民抗击蒙军,不幸寡不敌众,被俘蒙难,元军血洗扬州城后,市内仅存数千人。

【元代:异域使者】

元代的扬州是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位举足轻重。元世祖忽必烈在扬州设江淮行省、扬州路,管辖范围扩大至高邮、真州、滁州、通州、崇明五州。元朝的赋税和漕粮主要来自江东一带,为确保这根本利益,在隋唐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于公元前486年肇始于春秋,成形于隋代,截弯取直

14 / 20

后定型在元初,成为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扬州牵头运河沿线33个城市为大运河申遗,2014年6月在卡塔尔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将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列入世遗名录的中国第46个项目。

随着元代运河整治、漕运恢复,扬州经济也因水而兴,商业和手工业呈现新的繁荣。蒙元帝国是中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密集时期,来自西欧、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的商人、传教士、探险者络绎不绝,人们不是单纯的在这里游历、贸易,很多老外是选择在这里生活、终老。地处南北水陆枢纽的扬州自然成为各国行旅向往的地方。这里陆续发现了用拉丁文、阿拉伯文、叙利亚文书写的墓碑,还有用阿拉伯文和中文对应书写的残碑,这是异域外来人员在扬州生活的反映。

在这些异域人员中,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影响最大。马可·波罗于1271年随父亲来到中国,正是在这一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根据史料记载,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17年之久,回国后的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的战斗中被俘,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录》,由同狱难友鲁斯迪西安诺为之笔录。书中称扬州是“广大而强盛”的城市,并说曾在扬州路总管府担任公职。遗憾的是马可·波罗在扬州担任公职一事尚未得到有效文件的佐证支持。

《东方见闻录》又叫《马可·波罗游记》,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书中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5 / 20

2011年4月,克罗地亚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参加了古运河边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的开馆仪式。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市是马可·波罗的出生地,意大利威尼斯是他后来生活的地方。2013年4月在扬州东门遗址广场,马可·波罗骑马铜雕像揭幕,同年6月,扬州和意大利威尼斯城结为友好城市。

【明代:碧血新城】

明代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手工业作坊生产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品。随着经济的恢复,贸易发展和人口增加,旧城东面沿运河一带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码头、货栈、旅店、饭馆和商人私宅越来越多,为防止倭寇入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在旧城东面加筑了城墙,称为“新城”,以保护运河边的新区。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贫富差距最小的朝代,这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仇富心理和治国政策有关,朱元璋生前编修的《大明律》第一次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里展出的三座宋代墓葬的陪葬品分别来自文官、武将和百姓家庭,从三家的首饰判断,几乎看不出明显的差距。

明代依然十分重视漕运,南宋的河道已年久失修,扬州自然成为运河整治的重点。明代开创性的从扬州至淮安实施“河湖分离”工程,奠定了里运河航线的基本线路。里运河的形成,漕船和商船不再绕行湖道港汊,无漂没撞沉之虑,行船更加便捷,运河航运效率不断提高,这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航运的稳定,带动扬州造船业的复兴和发展,造船还有了官办和私营之分,扬州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再次成为全国主要的物流集散地。

16 / 20

这里的展品集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瓷器,因为明朝政府十分重视瓷器生产,专门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场,为宫廷烧制瓷器。在此推动下,全国制瓷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了许多创新品种:烧成了玲珑瓷和十分精细的青花玲珑瓷,成化创出了“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填彩、青花五彩、红地金彩、祭红、翠青釉、宝石红釉、天青釉、孔雀绿等釉色琳琅满目。不仅有热闹的,也有恬淡娴静的,比如永乐甜白釉,因釉色洁白恬静,看上去给人一种甜丝丝的感觉而得名,这件甜白釉梨式壶是其中的精品,腹部刻有一只暗凤,轻盈灵动,和故宫所藏刻有龙纹的甜白釉梨式壶相媲美。

明末农民战争导致了明朝灭亡,随着清兵入关和定都北京,扬州形势十分危急,南明政权兵部尚书史可法帅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城陷后,清兵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如今,在老城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有清代皇帝下令建的史可法祠堂和衣冠冢。

【清代:富甲天下】

清代的扬州独占漕运、河务、盐运三大要政之利,康、乾各六次“巡幸”,使得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一升再升,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粮草、药材、茶叶、珠宝和字画的集散地。据《落日辉煌话扬州》介绍,仅扬州盐政收入一项就独占朝廷收入的1/4,是当时世界名城中经济成就最值得骄傲的,伴随康乾盛世,扬州城迎来了空前的第三次繁荣。

生活方面。富可敌国的盐商们将大量金钱用于奢侈挥霍的生活,使扬州产生了特殊的消费繁荣。盐商的奢靡之风也影响了地方民俗,在“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生活方式引导下,扬州成为清代消费城市的突出代表。扬

17 / 20

州炒饭、伊面(方便面)、扬州包子成为我国餐饮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产品。“商胡离别下扬州”再次成为热点现象,扬州玉器、扬州漆器等,不断有巅峰作品问世。橱窗里这四组人物雕塑反映的是名闻遐迩的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的典型服务画面。是高度发达的社会服务业的代名词,本来“三把刀”应该是三组塑像,这里还有一组是当年走动于深闺大院的梳头女,对应现在的职业叫“跟妆师”。

文化方面。盐商养仕之风盛行,八怪的字画、《全唐诗》的编撰、明清380部写到扬州的小说,扬州八刻、扬州雕版印刷、扬州书院,扬州城迎来文化生活的空前繁华。扬州学派、扬州八怪、徽班进京,无一不引领或推动着清代文化的发展。

虹桥修禊。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称为修禊,经济格局的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思想,随着“农商皆本”观念的到来,工商业者、文人墨客、艺术群体、政府官员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他们借用古人三月上巳节互邀春游,聚集在瘦西湖虹桥边,共同吟诗作画,进行文化欣赏和交流。康乾年间,在扬州任职的王世禛、孔尚任、卢雅雨分别举行“虹桥修禊”活动,卢雅雨有名句“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各地依韵相和者竟有七千人,最后编辑出的诗集达三百余卷。“虹桥修禊”活动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依然占有重要的一页。

园林建设。食盐的垄断性贸易为盐商带来巨额商业利润,为了保持专卖特权,盐商除交税捐赠,还竭力奉迎皇权,他们在康乾南巡官商接驾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瘦西湖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扬州的园林艺术融汇南北特色,以假山、水池花木取胜,至乾隆时达到了鼎盛,清人刘大观评论“杭

18 / 20

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并有“扬州园林甲天下”之誉,扬州成为一座以园林著称的美丽城市。

扬州学派。扬州学派是乾嘉年间由扬州地区学者为主体的著名考据学派,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科学考证方法著称,兼有“吴学”和“皖学”之长,突出学术的融会贯通,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学派继承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反空谈、倡实学,强调在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原则下把学和行统一起来,在经学、小学、校勘、辑佚、注释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徽班进京。清代扬州是全国戏曲的大舞台,清帝的南巡和盐商的资助都推动了戏曲文化的发展,昆曲以雅部的名义找到了第二故乡,各地方戏曲以花部或乱弹在扬州交流融合。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以扬州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率先进京,带动“徽班进京”潮流,对国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扬州八怪。扬州历史博物馆最后的展橱留给了“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代扬州画坛上一批以失意官吏和布衣平民为主体的书画家群体。在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和社会观念剧烈变动后,扬州八怪在艺术上继承徐渭、石涛的写意画风,在形式上重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他们主张个性伸张,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其作品既反映现实,又注重商业效果,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奇峰。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人数众多,学术界一般认为代表性的人物有十五位,又以金农、郑燮(板桥)、黄慎等八位知名度最高,其历史影响深远,至今扬州依然流行一句俗语:“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结束语】

19 / 20

扬州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以来,已有2500多年的城市历史。地处发达的江淮平原东部,使扬州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南北水路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集散的都市,先后经历了汉、唐、清三个繁荣时期。高度的经济繁荣和融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扬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存方式,并以其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着古代中国广大的地区,这是扬州城市史上永远的骄傲。

20 / 20

扬州双博馆(上)

双博馆导游词(上) 双博馆是“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简称。 双博馆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明月湖西侧,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2万5千平方米,陈展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多件套。双博馆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双博馆建筑立面为水流波纹,寓意扬州是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运河名城;从空中俯视全馆象一组在明月湖边田田舒张的荷叶,寓意扬州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场内的十位历史名人塑像,寓意扬州人文荟萃、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 双博馆广场的十位历史名人雕像: 1、夫差(?~-473),春秋吴王,公元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开创扬州了城市历史。 2、刘濞(-216~-154),汉代吴王,在封国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使扬州成为号令一方的繁荣都市。 3、董仲舒(-179~-104),东汉江都相,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4、杨广(569~618),隋炀帝,开南北大运河联通我国五大水系,对此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5、鉴真(688~763),唐代律学高僧,历经险难,东渡日本传学授法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6、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曾任扬州知州,誉为“文章太守”。 1 / 20

7、史可法(1602~1645),抗清英雄,清顺治二年时坚守扬州,城破殉难。 8、曹寅(1658~1712),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奉旨在扬州天宁寺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等古籍。 9、阮元(1764~1849),清代名臣,硕学通儒。为臣乾隆、嘉庆、道光三帝,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称。 10、朱自清(1898~1948),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爱国名士,著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 扬州双博馆为三层框架建筑,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区以雕版印刷为主,西区以历史文化为主。目前共设8个展厅,三楼是扬州历史馆、扬州雕版印刷科普馆;二楼展馆较多,除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外,还有古代艺术馆、国宝馆和书画馆;一层是文博体验馆和临展厅。 进入大厅,迎面看到的大型雕塑是“双人首蛇身木俑”,据专家说这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的结合使世人生生不息。这组雕塑是根据我们扬州出土的一件五代十国(907~979)时期的木质文物按比例放大制作的,利用木偶的双首寓意我们的双博,视为馆标。 一、扬州历史馆(三楼西区) 【序厅】 扬州历史馆序厅的地面是长江、淮河下游的巨幅卫星遥感地图,这让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扬州的地理位置——淮南江北海西头。 2 / 20

扬州大学 校标 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

扬州大学 校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 表述及内涵释义 ? 校训:坚苦自立 校风:求是求实求新求精 教风:厚德抱朴弘道树人 学风:学之以恒行之以德 ? ? 校标图示 1、从整体看,标志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标志首先从外形上突出了扬州大学的学校性质,也表达了百年扬大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从内部结构看,标志内部由一个地球、一只展翅的仙鹤组成。仙鹤是扬州的典型吉祥物,此时,周围的树冠可视为祥云,与仙鹤组成了“鹤舞九天”的生动画面,表达了扬州大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豪迈气概。

3、标志的外轮廓,既是树冠又是片片祥云,同时象征一座知识高峰,通向高峰的路崎岖曲折,需要扬大人不畏艰难险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向上攀登。 4、从标志的构成元素看,仙鹤隐含英文字母Y,大树的主干是英文字母U 的体现,Y U分别是Yangzhou University的字首,组成扬州大学的英文缩写。 5、标志浑然一体,和谐生动,以自然绿?(释义另附)呈现,易于识别、易于记忆、易于传达。该标志自扬州大学合并办校以来,一直沿用,具有认知方面的公众基础。 6、标志的基本色是自然绿(自然绿02号),辅助色为中国红(中国红02号)。绿色象征着“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希望、成长、发展”,自然绿则在其基础上增添了“深远、稳重、沉着、睿智”。将自然绿定为基本色,既与学校的百年历史文化天然契合,又与学校所在地扬州——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完美融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今天,绿色更象征着百年名校青春焕发,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国红则具有“平安、喜庆、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兴旺、浪漫、热烈”的象征意味,寓示着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创新理念交相辉映。学校视觉识别系统一般应用基本色自然绿02,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色中国红02。 ? 校训:坚苦自立 “坚苦自立”,取自近代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为其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即扬州大学的源头)所立校训。 “坚苦自立”的内涵十分丰富。“坚,刚也”(《说文》)。“坚”的本意是牢固、结实,含执着、刚正、笃实之意。“坚苦”是指抱定宗旨,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含有信念执着、意志坚强,勤勉刻苦、务实笃行之意。“自立”是指不依赖他人,凭自己的劳动而独立生活,靠自身的努力而有所建树,含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之意。“坚苦自立”,关键在“坚苦”,根本是“自立”。一方面,非“坚苦”无以“自立”,另一方面,坚毅刻苦的意志品格,又源于“自立”者强烈的自我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国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后世学人更是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视为至高至善的人生追求。 坚苦自立,首在立志。弘扬坚苦自立的精神,就要志存高远、矢志不移,做一个信念执着、意志坚强的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要铭记“天

02.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2.1)用户操作手册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2.1)用户操作手册 技术组 2018年03月

目录 1 概述 (5) 1.1开发背景 (5) 1.2功能简介 (6) 1.3平台组成 (7) 1.4平台使用环境 (8) 1.5平台基本操作 (8) 1.6数据处理流程 (10) 2 数据接收与上传监控 (13) 2.1功能简介 (13) 2.2监控概况 (13) 2.3国家站监控情况 (17) 2.4区域站监控情况 (18) 2.5辐射站监控情况 (18) 2.6酸雨站监控情况 (19) 2.7土壤水分站监控情况 (19) 2.8高空站监控情况 (20) 2.9快速质控异常文件信息显示 (20) 3 质控信息处理 (22) 3.1功能简介 (22) 3.2省级处理与查询反馈 (23) 3.3统计值质控信息处理 (50) 3.4台站处理与反馈 (51) 3.5系统性偏差检测 (55) 3.6台站更正数据文件人工干预 (59) 3.7黑名单管理 (62) 3.8观测项不一致 (68) 4 数据质量分析与处理 (73) 4.1功能简介 (73) 4.2数据流转痕迹显示 (73) 4.3观测数据人工质控 (74) 5 快捷通道 (75) 5.1功能简介 (75) 5.2日清 (76) 5.3月清 (79) 5.4数据空间分析 (88) 5.5综合一致性分析 (90) 5.6探空曲线显示 (94) 5.7任意数据修改 (95) 5.8数据查询与质疑 (98) 5.9支撑表与服务表数据对比 (102) 6 文件制作与数据显示 (106)

6.1功能简介 (106) 6.2文件制作 (106) 6.3观测数据显示 (117) 6.4统计值显示 (119) 7 元数据基本信息 (121) 7.1功能简介 (121) 7.1.1 模块功能 (121) 7.1.2 模块组成 (121) 7.1.3 用户分类 (122) 7.1.4 页面构成 (123) 7.2台站基本信息 (124) 7.2.1 功能简介 (124) 7.2.2 操作说明 (125) 7.3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信息 (139) 7.3.1 功能简介 (139) 7.3.2 操作说明 (139) 7.4台站变动登记 (144) 7.4.1 功能简介 (144) 7.4.2 操作说明 (144) 7.5台站疑误登记 (147) 7.5.1 功能介绍 (147) 7.5.2 操作说明 (147) 7.6年报附加信息 (149) 7.6.1 功能介绍 (149) 7.6.2 操作说明 (149) 7.7附加信息登记 (155) 7.7.1 功能介绍 (155) 7.7.2 操作说明 (155) 7.8文件管理 (159) 7.8.1 功能简介 (159) 7.8.2 操作说明 (160) 7.9元数据消息管理 (162) 7.9.1 功能简介 (162) 7.9.2 操作说明 (162) 7.10变动信息及附加信息处理 (163) 7.10.1 功能简介 (163) 7.10.2 操作说明 (163) 7.11疑误处理 (166) 7.11.1 功能简介 (166) 7.11.2 操作说明 (166) 7.12土壤水分站信息表格导入 (168) 7.12.1 新增功能简介 (168) 7.12.2 操作说明 (168) 7.13高空站沿革文件导入 (171)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扬州主要的自然名胜区有茱萸湾公园和瘦西湖风景区,下面给大家着力介绍瘦西湖风景区。 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

2020扬州旅游免费景点

2020扬州旅游免费景点 双博馆 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侧,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现馆藏文物3万余件,主要有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漆器、竹木、骨角牙、墓志碑文、石刻砖雕及其它文物。一级品50余件, 二级品300余件,三级品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元代霁蓝釉 白龙梅瓶”更是镇馆之宝,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东关街 东关街,国家4A级景区,全长1122米,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东关街是扬州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也是 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巷连巷,大巷套小巷,让您感受别样的老扬州风情! 高旻寺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国家重点保护寺院,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 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 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 现存建筑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玉佛堂、西楼、水架凉亭和寮房等。规划待建的还有天王殿、方丈室、法堂、如意寮、延寿 堂及西花园等,昔日名刹景观将不断恢复,高旻寺将成为扬州市的 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卷石洞天(扬州老盆景园)

扬州老盆景园在虹桥坊对面,风景优美,尤其是“卷石洞天”,是清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以精巧的叠石取胜,气势雄伟俊秀,宛 自天开,洞曲峰回,岩壑幽藏,峡谷险奇,清泉回旋,加之楼、阁、亭、台、廊、榭巧妙密布于假山周围,其间点缀树木,构成美的和谐。 荷花池公园 荷花池公园位于扬州荷花池路西侧,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清初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它的夜景也很美。 大运河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人类史上第一条运河——邗沟。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运河自扬州城东南穿城而过,沿线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沿着运河边走走,也是不错的 选择哦~~ 双峰云栈 双峰云栈在大明寺与观音山之间,这里的听泉楼和环绿阁内经常是人头攒动,在木栈道和观景平台上看飞琼溅雪的奇观,也是很惬 意的一种体验哦~~ 史可法纪念馆 位于广储门外街24号,是一座园林式的名人纪念馆,陈列着丰 富的史可法文物史料。馆内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和古典建筑,以及大 量文人墨客留下的感怀颂词。四季中以桂花、银杏和梅花为最,吸 引大批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欣赏、拍摄。 朱自清故居 位于安乐巷27号,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朱氏旧居,其中书房 和卧室更是保持了当年的原貌。睹物思贤,人们仿佛看见朱自清先 生伏案笔耕的背影。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业务流程汇总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 操作平台业务流程一、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上传 按业务规定上传国家级测站实时地面气象分钟数据文件、小时数据文件、日数据文件、日照数据文件、 (辐射数据文件。 每日定时观测后, 登录 MDOS 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 对缺测时次及时补传。 二、疑误信息处理与反馈 台站配置应值班手机,用于接收台站疑误信息短信;值班手机要保证 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变动应及时向省级管理部门上报。 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定时反馈、被动反馈和更正数据反馈。 (1定时反馈:在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 MDOS 操作平台,查询本站国家站和区域站未处理疑误信息并反馈。保证疑误数据在下一次定时观测前完成反馈。 A:国家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台站处理与反馈——台站未处理 B:区域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台站处理与反馈——台站未处理 台站级数据处理:处理并反馈省级提交给台站的疑误查询信息。包括 3种处理流程: 流程 1:确认数据无误→处理完成。 流程 2:确认数据错误→修正(给出修改值→处理完成。流程 3:批量数据为缺测→处理完成。 (2被动反馈:收到疑误信息短信和电话后,实时登录 MDOS 操作平台反馈; 接到显性错误短信后, 先核对显性错误数据值, 检查相应观测仪器, 查明可能引起出现错误数据的原因, 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观测仪器维护等工作。对省级转交台站

处理的疑误信息, 及时查明原因, 通过 MDOS 操作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反馈。台站在 收到疑误信息 12小时之内完成反馈。守班时段应急响应期间, 接收到疑误短信或电话后 1小时内进行反馈。 (3更正数据反馈:对台站本地更正过的数据要及时向省级进行反馈,更正报时效内的数据既可通过“ MDOS 数据查询与质疑”功能主动填报反馈, 也可发送更正报 进行修改;时效外的数据可通过 MDOS 平台的“数据查询与质疑”进行修改。 三、台站变动登记 包括变动信息登记(名称,台站号,级别,观测时间,机构,位置,要素, 仪器,障碍物,守班,其他 ,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 四、台站附加信息登记 (1备注信息登记,通过选择记录年月,事件类型,填入具体内容后,点击即可完成登记。 (2若该台站同一时间同一事件类型已经有记录内容,选择记录年月,事件类型后,具体内容文本框会显示已经填写登记的内容,用户可以直接修改后提交。 (3一般备注事件,本月天气气候概况,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操作参照纪要信息登记方法。 五、产品下载与保存 A 、 J 文件在 MDOS 平台“功能菜单”中的“产品制作与数据服务”下的“ A 、 J 、 Y 文件管理”模块中下载。 每月 6号前将下载后的 A 、 J 文件上传至 10.79.3.18/xj/zdzh/目录下,上传后的文件如有变更请及时进行更新。

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 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 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

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 行)

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基本原则 1、转专业工作本着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进行,相关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与程序。 2、每个专业转出人数不得超过该专业人数的20%。如申请转出人数超过该专业人数20%,按申请转出学生所修课程累计平均学分绩点排名确定。 3、各专业接受转入学生的人数,原则上按本专业一年级人数10%的比例确定,转入单独代码招生专业可不受此限制;对就业率低和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控制转入人数。 4、考核要求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如拟转入人数少于公布计划数可只安排面试)。笔试的考核重点放在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上。面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察学生对拟转入专业领域的涉猎和了解、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及已修课程学习情况等。 第二条申请资格 1、全校在籍全日制一年级本一、本二批次本科生。 2、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记录。 3、身体条件符合转入专业招生的要求。 4、对所转专业有一定的志向和爱好。单独代码招生和对口单独招生的学生分别只能在单独代码专业和单招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其它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全校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 第三条实施办法 1、每学年春学期第4周前,各学院将本院各专业可接纳转专业的人数及考核要求报教务处。上报材料必须经分管教学院长审核签字。教务处审核后于春学期第5周公布各学院各专业可以接受学生的名额与考核要求。 2、符合上述申请资格的学生于每学年春学期第6周,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学

生所在学院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初审,于第7周初统一填报《申请转专业学生汇总表》并经分管教学院长审批后报教务处。 3、教务处对申请转专业学生的资格进行复审后,按转入专业汇总申请转专业学生名单,于第7周末发给接收学院,由转入学院进行考核。 4、考核工作在春学期第9-10周内完成。笔试的命题与考核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阅卷及成绩登录由学院专人负责,考核的最终成绩按百分制计算;面试应由学院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至少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纪检员等组成的考核组组织实施。面试结果分合格、不合格。 5、学院转专业工作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学生面试结果必须合格)与各专业接收计划,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于春学期第12周将相关材料报教务处审核。 6、教务处审核后确定拟转专业学生名单报校主管领导审定,审定结果将在学校网页上公示。第14周正式公布转专业名单。 第四条后续事宜 1、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原专业的期末考试。若出现考试作弊、旷考,以及违反校纪等情况,将取消其转专业资格,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获准转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统一办理学籍异动手续,一律从转入专业的二年级开始学习。 3、转专业的学生按转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学校按转入专业的要求审核其毕业与学位申请资格。 4、学生转入新专业前已经修读的学分,凡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经转入学院与有关任课教师确认后予以承认,凡不符合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及学分,可作为公共选修课记录。凡需要补修的课程,按照重修的要求办理。 5、学生转专业后,不得再转其它专业,并按新专业学费标准交费。 第五条本办法自2009级学生起开始实行,广陵学院参照此办法在本学院内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扬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试行)》终止执行。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双博馆游记

双博馆游记 扬州中学高一(4)班吴雨 “豪华落尽见真淳”,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物。今天我就和家人一同参观了扬州双博馆,感受了扬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 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 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 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扬州双博馆都有收藏。 龙飞凤舞——馆宝 双博馆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展品类型众多。双博馆内设有扬州历史展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馆、扬州八怪书画馆、馆藏明清书画馆、国宝馆、中国雕版印刷馆和扬州与雕版印刷馆等八个展馆。进入双博馆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双博馆的馆标——伏羲女娲像,立刻把我的思绪带回了我们祖先生活的远古时代。我首先参观了扬州历史馆,里面主要是从古墓中发掘的西汉时期文物,物主是董汉夫妇。出土文物大约有300多件(由于可见物主的身份很高),随葬的物品有一种金饼,每个大约250克,在当时很值钱的。秦始皇把钱分成三种,第一种是金

饼,第二种是银,第三种是铜币。我们还看见一个金辉花瓶,它分为四层,每层绘有许多人,有的看书,有的吃饭,有的吹箫……还有四条龙盘旋在上面。它十分的小,跟手一样大,当时的工匠能雕出这样巧夺天工的作品实在太不简单。每一位游人看了之后,都叹为观止。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更吃惊的在后面等着你呢。古 人用的酒杯也特别精致,其中最好的要属汉高祖刘邦用 的一个酒杯,相传是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大宴群雄时, 向他父亲敬酒用的,杯身雕刻着一龙一凤,在那翩翩起 舞,十分耀眼,边上是四条小龙在那守护,十分威武全身是用金子做成,拿上它敬酒真是“威风八面”。 跟后面的这个花瓶元代蓝釉相比,前面的那些根本不值一提,它是双博馆的镇馆之宝,全世界只有三个,分别在扬州、巴黎、北京,扬州这个最大,。该瓶是元代文物。高43.8公分,口径5.5公分。梅瓶造型端庄隽秀,小口颈细而短,肩部丰满,腹部以下明显收敛,底足外撇。该品通体施霁蓝釉,釉质肥厚莹润,腹部刻有白色龙纹,蓝白相映,鲜明夺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该梅瓶是景德镇窑产品。胎体厚重坚硬,造型挺拔高大,具有元代瓷器粗犷豪放的风格。瓶身刻画一条游龙,其上用白釉敷设,坯体的其他部位均施蓝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白龙细颈蛇尾,三爪斜鳞,体态优美,犹如在蓝色的大海中翻腾舞跃,充满生机。釉色蓝白相映,对比鲜明,装饰效果极佳,,是划时代的瓷艺珍品,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镇窖高超烧瓷水准的代表性精品。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它曲折的“身世”。在入藏之前,曾被文物商店专职人员错定成雍正瓷,以非常低廉的价钱从民间淘来,后让一位鉴玉者从龙纹上认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510712166.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疑误信息分析处理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疑误信息分析处理 发表时间:2018-07-20T12:04:05.02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赵建军 [导读] 达拉特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端, 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农业大旗。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气象局,内蒙古达拉特旗 014300) 摘要: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是实时和历史资料加工处理与应用的一体化业务系统,业务人员日常主要工作任务是及时反馈疑误信息,对上传数据实时质量控制。本文结合多年基层台站工作,总结了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疑误信息的分析及处理方法,以帮助业务人员进一步强化处理气象数据的处理能力,增强气象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水平。 关键词:MDOS平台疑误信息数据质量分析处理 引言 达拉特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端, 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农业大旗。本区域建有一套中心自动站,33套区域自动站,达拉特旗气象局自建站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及时为种植大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农业防灾减灾,农民增收做好保障服务。 地面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属于资料一体化加工处理与管理业务系统,可以处理和应用实中心站及区域站的数据资料,其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监控、质控信息处理和查询反馈、基础信息管理、信息报警、产品制作与数据服务等。自达拉特旗气象局开展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运行工作以来,对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该业务系统的应用使得主要观测要素的时效性提高到小时级,实时气象要素自动质量控制时效达到了15min,历史资料时效达到1- 2d,逐渐消除了实时和历史资料的限制,实现了各级台站之间的资料同步。在上传和实时质量控制气象资料的过程中对业务人员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人员应对疑误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和处理,在确保观测数据完整的情况下,增强气象要素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水平。 1、MDOS数据质量控制检查内容 对于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来说,在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进行实时质量控制时,主要包括有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数据内部一致性检查和数据时间一致性检查。其中气候学界限值检查主要是查看记录到的气象要素数据是否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范围极值检查,将时间和空间插值进行结合,在广义极值分布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任意地点多年日要素极值,并通过数据插值技术,结合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对任意地点逐时阈值进行计算;时变检查,随着时间的变化某些气象要素会发生变化,具有时间一致性特征,将该类数据对比前后观测值,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持续性检查,某些气象要素会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某气象要素值长时间没有变化,则可能是观测仪器故障或传输设备异常造成的。 2、常见疑误信息分析处理 2.1数据缺测的分析处理 2.1.1台站单一或多个气象要素数据缺测 首先借助于业务软件查看对应时间段内的气象要素数据是否缺测,如果缺测应重新卸载相应时次的数据信息,检查缺测数据是否恢复正常,若仍旧没有恢复正常,应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替代缺测数据或者选用人工补测,同时在备注栏中详细标明。若在多个时次内气象要素数据均出现缺测,应做好相应气象要素仪器设备与传输线路的日常检修和维护,第一时间排除故障问题,增强观测数据的完整性水平,进一步提升地面测报质量。 2.1.2人工观测数据缺测 若定时时次人工观测到的降水,冻土,日照,雪深,雪压等人工观测项目气象要素数据出现缺测,应检查业务软件对应的相关气象要素数据是否出现缺测,若缺测则可能是因人为粗心大意造成数据未输入或输入数据后没有进行保存,应结合气薄、日照纸记录反馈对应的数据信息。若气象要素出现漏测,应确保在1h内补测完成并将修正值反馈出来,若超过1h应根据缺测情况处理。 2.1.3自动站所有数据缺测 若新型自动站内所有观测数据均出现缺测,则可能是正点长Z文件缺报造成的,应查看在业务软件中是否有长Z文件形成并传输。若没有长Z文件形成,应在业务软件中选择“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选项,通过人工方式对“正点观测编报”进行调取,对长Z文件进行保存编发操作;若在业务软件中形成了长Z文件却没有正常传输,应使用人工的方式尽快恢复网络,并立刻补发传输长Z文件;若长Z文件在正常编发后还是有自动站气象要素数据缺测的情况,则可能是网络异常导致长Z文件传输丢失,应重新对其进行编发。 2.2数据错误处理 若天气现象与积雪深度、极大风速、最小能见度气象要素数据出现矛盾,可能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人工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同自动观测到的能见度数据矛盾。使用人工方式观测到的能见度数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水平,且观测空间范围较大,使用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器只能实现观测点的采样,直接造成人工和自动观测到的能见度数值存在偏差的情况,环境亮度和天气现象不同,二者之间的偏差也有一定的差异。若人工观测能见度时出现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而自动观测却没有发现,就会有能见度同天气现象不匹配的疑误信息,此时应以人工观测记录的天气现象为准,而能见度数据应以自动观测数据为准,当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同能见度数据不匹配,可以将其看作是正常数据。 其二是人工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同气象要素数据值矛盾。例如没有出现积雪、大风天气,但却观测到积雪深度大于0cm和极大风速超过17.0m/s的情况,这种错误数据可能是人工录入天气现象时粗心造成的,应对输入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认真检查,并及时进行修改和反馈。 2.3可疑数据的处理 受到观测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单独气象要素数据的变化规律,正常的气象要素数据应满足极限范围值检查、空间、内部和数据时间一致性的要求,否则该气象要素是可疑的疑误数据。结合MDOS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包含有数据显示查询功能和空间图查看模块,借助于数据显示查询功能可以对可疑的正点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查询,同时还能对比分析前后时次的气象要素数据,根

扬州大学文学院介绍及专业介绍

文学院前身是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代词曲学大师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审定地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方向)、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文学院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扬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文学概论》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同时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一类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教材《文学理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院姚文放教授指导地博士论文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文学院办学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学养深厚、诲人不倦地知名教授,如任中敏、徐沁君、李廷先、蒋逸雪、谭佛雏、王善业、李人鉴、江树峰、孙龙父、顾黄初、曾华鹏等,他们薪火相传、泽被后学,为文学院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学院地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教授余人,副教授人.他们教书育人,砥砺学问,奋力开拓出文学院广阔地学术天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近年来,文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论著余部,具有代表性地获奖成果数十项,其中项成果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韩国学术刊物,曾多次推介我院地重要学术成果和学术带头人地业绩.我院学者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韩国、越南、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地学者保持经常性地学术交流.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余项,其中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余项部、省级科研项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多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其中既有蜚声中外地专家学者,又有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地毕飞宇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更有众多奋斗在高等教育和中学教学第一线地辛勤地园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文学院重视本科生地培养,通过实施“新生引航工程”、“英才助推工程”、“师生交融工程”、“优质就业工程”为学生成为杰出人才提供全程全方位地支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2017年12月

第一章系统概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是以先进的数字地球平台为底层,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为用户提供四类服务: 1、信息的管理、查询与检索。该系统在数字地球上,融入天气专题信息图层,直观地展现作业点分布、河流分布、重点增雨区分布、气象观测仪器、气象检测实况等信息。 2、可视化专业信息,辅助业务人员决策。采用科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现气象雷达数据、云图数据中的强度、速度、谱宽等信息,建立气象数据与空间环境的对应关系,辅助业务人员进行分析判断。 3、模拟业务过程,辅助任务规划。该系统可根据用户输入需求,模拟飞机飞行过程,辅助用户进行航迹规划;可模拟火箭作业过程,评估任务结果。 4、链接传感器,与实际应用业务对接。系统可与飞机增雨地空通讯系统、地面车辆GPS监控系统、北斗定位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对增雨飞机和地面作业车辆的三维追踪和显示。

第二章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依托DreamMap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开发研制。该平台融合了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兼容调用多种政府用、军用、商用地理信息数据,逼真展现陆、海、空、天多维空间场景;可针对雨、雪、云、风等天气现象精细化建模,逼真展现天气动态变化;可提供距离、面积、高程、角度、剖面、最短距离等分析量算功能,定量了解空间环境;可标绘兴趣点、气象台站、侦察站等模型符号,并融合管理各模型属性信息。 一、空间环境展现 该平台可以逼真展现陆、海、空、天等多维环境信息,渲染矢量、注记等多种类型数据。 图1 大气环境

图2 地形环境 图3 海洋环境

图4 高精度影像数据 二、气象环境展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