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

(一)漏泄试验中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分析

1.充气缓解位漏泄试验时,主阀排气口漏泄量过大,即在副风缸充气至580kPa 后,用漏泄测定器测主阀排气口漏泄,水面由第二格升至第三格的时间少于10 s。 120型控制阀在充气缓解位时,制动管、副风缸、加速缓解风缸都有压缩空气,而制动缸压缩空气是经过紧急二段阀、半自动缓解阀、滑阀、加速缓解阀排向大气。因此,当制动缸压力排至0后,主阀排气口仍有漏泄,必定是制动管或副风缸或加速缓解风缸通路与制动缸缓解通路之间有漏泄。

(1)紧急二段阀上套的0形密封圈不良,制动管压缩空气经密封圈不良处窜入制动缸缓解通路,从主阀排气口排入大气。

(2)缓解阀与主阀连接面之间的橡胶垫装反,或有漏泄,使副风缸或加速缓解风缸与缓解阀活塞部的制动缸通路相通。

(3)滑阀与滑阀座研磨不良,或被异物划伤,或组装别劲,造成压缩空气窜入缓解联络槽z2,经制动缸缓解通路从主阀排气口排出。或者压缩空气窜入第二阶段局减通路,经制动缸缓解通路排入大气。

(4)加速缓解阀套或加速缓解阀顶杆的O形密封圈不良,或加速缓解阀顶杆装反,使顶杆上的0形密封圈不起作用,造成制动管压缩空气经加速缓解阀部加速活塞的一侧从主阀排气口通向大气。

2.充气缓解位漏泄试验时,局减排气口漏泄过大,即用漏泄测定器测定,水面有第二格升至第三格的时间少于10s。

(1)节制阀与滑阀顶面研磨不良或有拉伤,导致副风缸或制动管压缩空气经第一阶段局减通路,从局减排气口通入大气。

(2)滑阀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导致副风缸或制动管压缩空气经滑阀座上的局减室孔进入局减室,从局减室排气口排向大气。

(3)主阀体或滑阀套漏泄。

3.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时,用漏泄测定器测定主阀排气口漏泄,水面由第二格升至第三格的时间少于10s。

紧急制动位时,主阀排气通路是从滑阀座经加速缓解阀通大气的,因此如产生漏泄也主要在此通路上,如充气位时漏泄试验已通过检查,说明加速缓解阀不会向大气产生漏泄,其漏泄应集中在滑阀部分。

滑阀或滑阀座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造成压缩空气窜入主阀排气通路。

滑阀套或主阀体漏泄。

4.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时,制动管压力上升,20s内上升超过5kPa。

(1)滑阀或滑阀座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造成压缩空气向制动管充气用孔或制动管局减用孔向制动管漏泄。

(2)节制阀与滑阀顶面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副风缸压缩空气经局减用孔向

制动管漏泄。

(3)紧急二段阀上套O形密封圈不良,使制动缸压缩空气向制动管漏泄。

(4)局减阀套或O形密封圈不良,使制动缸压缩空气向制动管漏泄。

(5)加速缓解阀套上O形密封圈损伤,或阀体与加速缓解阀套的接触面划伤或有缺损,造成O形密封圈密封不良,或加速缓解阀内的¢16mm夹心阀与阀座接触不良,这些都将使加速风缸的压缩空气向制动管逆流。

(6)当主阀膜板有气孔,主阀上、下活塞有变形或砂眼,主阀上、下活塞间的O 形密封圈有损伤,主活塞杆有气孔,主活塞上的紧固螺母松动时,都将导致副风缸的压缩空气向制动管漏泄。

(7)滑阀套或主阀体漏泄。

5.紧急制动位时,局减阀盖上的小孔有压缩空气漏出。

制动位时,局减阀活塞两侧,一侧为制动缸压缩空气,另一侧为大气。局减阀盖上的小孔处有压缩空气漏出,表明局减阀活塞处有漏泄。

(1)局减膜板紧固螺母松动。

(2)局减膜板有气孔。

6.制动位时,用肥皂水检查半自动缓解阀排气口及拉杆处有气泡产生。

半自动缓解阀排风口漏泄主要是因为:排气阀与下阀座密封不良或垫有异物;下阀座上的O形密封圈损伤或漏装。

(1)半自动缓解阀手柄处的¢16mm夹心阀与阀座密封不良或垫有异物。

(2)阀座与阀体之间密封不良。

(3)半自动缓解阀活塞杆O形密封圈不良或活塞杆套与半自动缓解阀体间有漏泄,使制动缸将空气经密封不良处通过半自动缓解阀活塞部与手柄部之间的暗道进入手柄部。

2.保压位时,当截断制动缸容积风缸后,制动缸压力上升,10 s内超过1O kPa。 120型控制阀保压位与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位的各通路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节制阀的位置变化。而常用制动通路与紧急制动位时完全一样,副风缸压缩空气经滑阀制动孔至半自动缓、紧急二段阀,然后进入制动缸。如果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已经合格,说明在制动位时滑阀、局减阀、缓解阀、紧急二段阀的漏泄已经达到要求。因此,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合格后,保压位漏泄试验不合格的主要部位在节制阀,其原因是节制阀与滑阀顶面的研磨不良或有划伤。副风缸压缩空气经滑阀顶面的制动孔进入制动缸,使制动缸压力上升。

(二)主阀各项性能及通量试验时的故障判断与分析

主阀的各项性能及通量试验应在充气、制动、保压三个位置的漏泄试验全部合格(包括各结合部漏泄试验)之后进行。否则,性能及通量试验中测量的数据不可能准确、真实,以下的故障分析、判断也是建立在全部漏泄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

1.副风缸充气过慢

副风缸充气是由制动管压缩空气经滑阀座制动管充气孔l1,再通过滑阀上的副

风缸充气孔(l3、l4和f1)充入副风缸的。由于空气系统中含有大量的油雾、水气和尘埃,虽然120型控制阀增设了各种滤尘器和滤尘网,但仍不可能完全防止油雾、水气进入阀内,另外,阀体内部粒、石蜡及遗留的金属屑也可能未被彻底清除。这些都可能导致滑阀或滑阀座套内充气通路不畅而影响副风缸充气时间。

与254mm直径制动缸配套的120型控制阀,制动管充气缩孔堵应为¢1.8mm,如发生副风缸充气慢的情况,还应检查此缩孔堵是否装错或被异物阻塞。

2.副风缸充气过快

(1)滑阀充气限制孔偏大。

(2)与254mm直径制动缸配套的l20阀的制动管充气缩孔墙孔径偏大,或未拧紧。

(3)加速缓解风缸充气孔被异物堵塞,也会造成副风缸充气变快。

3.加速缓解风缸充气过慢

加速缓解风缸充气是由作用部滑阀室内的副风缸压缩空气经滑阀顶面的加速缓解风缸充气孔f2,再通过滑阀座上的孔h1至加速缓解风缸的。

(1)滑阀上的加速缓解风缸充气通路或充气孔f2(¢0.9mm)被堵塞。

(2)主阀体内的加速缓解风缸充气通路堵塞。

4.加速缓解风缸充气过快

(1)滑阀上的加速缓解风缸充气孔过大。

(2)加速缓解阀中的止回阀与阀座不密贴,或漏装,导致制动管压缩空气直接经此处向加速缓解风缸充气。此时,在705试验台上可以看到加速缓解风缸压力上升速度高于副风缸升压速度。

5.制动灵敏度差

制动灵敏度差是指副风缸和加速缓解风缸充至定压后,操纵阀手把置4位,减压20kPa前不发生局减作用,减压4OkPa以前不发生制动作用。灵敏度差的故障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因为漏泄或充气孔尺寸过大造成主活塞两侧不易产生压力差,但如果该阀已经通过了各种漏泄试验及初充气时间试验,即可排除这类原因;另一类原因是由于加工或组装造成的的主活塞上移时阻力过大,制动管减压时主活塞不易上移,其阻力主要产生在滑阀与滑阀座、主活塞杆与铜套之间以及滑阀弹簧销与铜套之间发生别劲或滑阀、节制阀严重缺油,润滑不良。另外,由于第一阶段局减通路堵塞或试验操作顺序不当也可能造成控制阀不制动。

6.自然缓解

自然缓解是指制动管减压4OkPa后保压不到1min控制阀就自动缓解。其主要原因是各种漏泄造成的,当充气、制动、保压三个位置的漏泄试验已经通过测试合格,则不会产生自然缓解。

7.缓解不良

缓解不良是指在120型试验台上试验时,操纵阀手把置Ⅱ位起到主阀排气口开始排气的时间超过15s。

(1)滑阀中的逆流孔(眼泪孔)过大。

(2)制动管通路堵塞。

(3)主活塞漏泄。

8.局减阀开放、关闭压力不符合要求

(1)局减阀弹簧不合格。

(2)局减阀杆上的O形密封圈压量过大,造成阻力过大。

9.稳定性不良

(1)充气孔过小,或被异物堵塞,如充气时间符合要求,一般不会是充气孔的问题。

(2)稳定弹簧过弱,甚至折损,或主活塞膜板老化。

10.紧急二段阀跃升压力不符合要求

(1)紧急二段阀弹簧过硬,导致组装负荷、工作负荷不符合要求。

(2)紧急二段阀杆上的0形密封圈压量过大,使该杆上升时阻力过大。

(3)紧急二段阔的跃升压力还与制动管的排气速度有关,因此还应检查试验台14号风门的排气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11.紧急制动时,制动缸压力上升时间不符合要求

如制动缸压力跃升已符合要求则是因为:

(1)紧急二段阀杆上的限孔(与254mm直径制动缸配套的是缩孔堵)尺寸不符合要求。

(2)压力上升时间短还可能是紧急二段阀杆下部0形密封圈与套之间的密封不良。

12.制动缸压力从35OkPa降至4OkPa的时间不符合要求

(1)主阀盖内面上的缓解限孔(或缩孔堵)尺寸不符合要求。

(2)缓解通路被异物堵塞。

13.加速缓解阀无加速缓解作用或加速缓解作用微弱

(1)加速缓解阔的止回阀(¢38mm)四爪没有磨均匀,组装不正位或因异物阻挡,将影响加速缓解风缸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管,造成制动管无加速缓解作用或加速缓解作用不明显。

(2)加速缓解风缸气路系统有一处被异物堵死或局部阻塞,也会造成制动管无加速缓解作用或加速缓解作用不明显。

(3)加速缓解阀弹簧过强或加速缓解阀顶杆O形密封圈太紧或者主分前盖排气孔缩孔堵的孔径偏大,都会造成打开加速缓解阀(夹心阀)的阻力增大,使得加速缓解阀的夹心阀无法打开或打开通路过小。在705型试验台或单车试验器试验时将看到制动管压力无跃升或跃升不明显。

(4)加速缓解阀中的顶杆装反,当作用部缓解时,虽然制动缸压缩空气能够推动加速缓解阀顶杆,打开夹心阀,但由于顶杆O形密封圈压向内侧超过最大行程,失去密封作用,于是加速缓解风缸和制动管的压缩空气就会从失去密封作用的轴孔经制

动缸缓解通路从主阀排气口排向大气,造成无加速缓解作用,且主阀排气口一直排气不止。

值得注意的是,如主阀排气口排气不止,则处于充气缓解位的主阀有可能会因制动管的减压出现再次制动,因此在组装时一定要注意该顶杆不能装反。

14.逆流孔(眼泪孔¢0.2mm)作用试验时,副风缸压力不随制动管压力一起下降

(1)逆流孔被异物堵塞,导致副风缸压力不随制动管压力一起下降。

(2)半自动缓解阀与主阀连接面密封不良,加速缓解风缸压缩空气向副风缸漏泄,导致副风缸压缩空气不易下降。

(三)半自动缓解阀常见故障判断和分析

1.通量试验时,操纵阀手把置Ⅷ位,制动缸压力由O升至350kPa的时间大于4s。

通量试验的目的是检测120型控制阀的制动通路是否畅通,该制动通路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滑阀本身的制动孔及通路;其次是由滑阀座制动孔至半自动缓解阀活塞部上阀座的通路;最后是半自动缓解阀活塞部的下阀座经紧急二段阀至主阀安装面制动孔的通路。如通量试验不合格就应依次检查这三段通路是否畅通,是否被异物、铅油等堵塞。

2.紧急制动后拉半自动缓解阀手柄至全开位,从副风缸压力开始下降至制动缸开始缓解的时间超过3s,甚至制动缸根本不缓解。

(1)半自动缓解阀手柄部至半自动缓解阀活塞下腔的通路不通或被异物堵塞而不畅通。

(2)半自动缓解阀活塞杆上方颈部与半自动缓解阀套通手柄部的小孔未对准,导致拉半自动缓解阀时副风缸压缩空气至半自动缓解活塞下腔的通路不畅。

(3)没有安装顶杆,拉半自动缓解阀手辆时,¢16mm止回阀打不开。

3.紧急制动后,拉半自动缓解阀,半自动缓解阀上盖通气口漏泄。

(1)半自动缓解阀活塞杆上的螺母未上紧。

(2)半自动缓解阀活塞及活塞压板间的O形密封圈损伤。

(3)半自动缓解阀膜板有气孔。

以上原因均会使半自动缓解阀活塞下腔的副风缸压缩空气经半自动缓解阀上盖通气孔进大气,造成漏泄。

4.紧急制动后,拉半自动缓解阀手柄,排尽制动缸压缩空气后,用肥皂水检查半自动缓解阀排风口,漏泄超过要求。

(1)排气阀上表面缺损或变形,上阀座有污垢或损伤,导致排气阀与上阀座密封不良。

(2)上阀座与阀体密封不良,产生漏泄。

5.紧急制动后,半自动缓解阀手把拉到最大位置,副风缸压力由45OkPa降至200kPa时间大于20s。

(1)半自动缓解阀手柄部顶杆座的排气孔被异物堵塞,造成排气不畅通。

(2)半自动缓解阀手柄或阀体铸造不良,阻碍半自动缓解阀手柄移至最大位置。

6.半自动缓解阀解锁压力过高。

半自动缓解阀弹簧过硬,组装负荷过大,造成半自动缓解阀过早复位。

7.半自动缓解阀不复位。

(1)半自动缓解阀活塞杆与上阀座不垂直,产生别劲或半自动缓解阀弹簧太弱,或活塞杆上的O形密封圈压量过大,产生过大的阻力,导致半自动缓解阀弹簧不能推动活塞杆下移复位。

(2)半自动缓解阀活塞杆套上的两个通制动上游的小孔被异物堵塞,使半自动缓解活塞下腔的压缩空气不能排出,因此造成半自动缓解活塞不复位。

(四)紧急阀常见故障判断与分析

1.紧急室充气快。

(1)紧急活塞漏泄,可能是膜板穿孔或膜板未入槽,或紧急上、下活塞有气孔,或D20×2.4的O形密封圈损伤,或活塞杆上的紧固螺母未拧紧,总之,紧急活塞的漏泄使紧急室的充气通路除了活塞杆上的¢0.5mm的限孔Ⅳ外又增加了其他通路,使紧急室充气过快。

(2)紧急活塞杆上端面异型密封圈损伤或漏装,或紧急阀上盖与异型密封圈接触面太粗糙,导致充气时异型密封圈处密封不良,形成紧急室另一条充气通路。

(3)紧急室充气限孔Ⅳ的孔径太大。

2.紧急室充气慢。

(1)紧急室充气限孔Ⅳ被异物堵塞。

(2)紧急活塞杆内的滤尘套被异物、油污堵塞。

(3)紧急阀上盖有漏泄。

3.紧急阀排气口漏泄。

(1)放风阀与阀座密封不良,例如阀面有异物,阀口不平或损伤。

(2)放风阀座与阀体压装时拉伤,使阀座与阀体之间产生漏泄。

(3)先导阀顶杆内O形密封圈与放风阀轴向内孔密封不良,可能是因为:先导阀顶杆O形密封圈槽加工尺寸超公差;放风阀轴向内孔拉伤或尺寸不符合要求:0形密封圈损伤。

(4)先导阀与位于放风阀导向杆内的先导阀座密封不良,如阀面有异物、阀面不平或阀座损伤。

(5)放风阀导向杆O形密封圈损伤或放风阀盖内套拉伤而产生漏泄。

(6)紧急阀体内壁有砂眼或放风阀导向套压装时拉伤造成漏泄。

4.紧急灵敏度差。

(1)紧急阀上盖漏泄或紧急活塞漏泄。

(2)紧急活塞杆中的限孔Ⅲ(¢2.5mm)过大,使紧急活塞两侧难以形成必要的动作压差,因而紧急活塞无法下移推动先导阀顶杆。

(3)安定弹簧过硬,紧急活塞两侧的动作压力差虽然形成,但因安定弹簧过硬,紧急活塞不易下移。

(4)先导阀顶杆别劲,顶杆内O形密封圈压量过大或放风阀轴向内孔有拉伤或橡胶未清除于净,导致先导阀顶杆运动阻力过大。

(5)放风阀导向杆拉伤或被异物卡住,使放风阀不易开启。

5.紧急制动后,紧急室压缩空气已排尽,当制动管充气时,紧急阀排气口大漏。

排气口大漏有三种可能:首先是先导阀顶杆可能没有复位;另一种可能是放风阀未复位;第三种可能是放风阀盖内腔没有充入压缩空气或充得很慢,导致制动管充气时,排气口大漏。

(1)先导阀杆与放风阀内孔的配合阻力太大,使先导阀弹簧不能推动先导阀上移至关闭位。阻力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放风阀内孔划伤,橡胶未彻底清除或顶杆的O形密封圈压量过大造成的。

(2)放风阀导向套划伤,放风阀导向杆别劲,放风阔杆的O形密封圈压量过大,使放风阀弹簧无法克服阻力使放风阀复位。

(3)紧急阀体下盖上的充气缩孔堵Ⅵ(¢1.Omm)堵塞,使制动管压缩空气无法畅快地进入放风间导向杆下腔,不能协助放风阀弹簧及时关闭放风阀。

6.紧急室排气时间不合格。

(1)紧急室排气时间过长,主要原因是:紧急活塞杆上的径向限孔Ⅴ(¢1.1mm)过小或被异物堵塞。

(2)紧急室排气时间过短,主要原因是:由于紧急活塞杆的径向限孔Ⅴ(¢1.1mm)过大,或活塞杆端面与放风阀面接触不严或紧急活塞有漏泄造成的。

7.安定性不良。

(1)紧急活塞杆轴向限孔Ⅲ(¢2.3mm)过小或被异物堵塞。制动管常用制动减压时,紧急室的压缩空气经活塞杆轴向限孔向制动管逆流,但如果限孔过小或堵塞,紧急室压力将不能跟随制动管压力同步下降,从而在紧急活塞两侧形成较大压力差,使紧急活塞下移,产生意外紧急制动作用。

(2)安定弹簧过弱。当紧急活塞两侧有很小的压力差时就可能下移产生紧急制动作用。

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见问题及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见问题及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见问题及措施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中,这代表着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也在随之增多,市政道路本身的施工质量受到的关注程度也会相对增加,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的必经之路,从重视数量建设向着重视质量建设发展。而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其通过试验检测方法能够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市政建设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本文对当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渐增加,施工力度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化,人们的出行频率以及出行交通工具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验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市政道路质量保障机制,其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问题的出现。 一、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作用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开展试验检测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我国的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过该措施的执行,使得施工单位加强了对自身施工质量的重视,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是我国市政道路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其是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而试验检测在这一施工内容中起着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试验检测能够对市政道路施工中所使用到的各种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其成分是否满足市政道路后续使用标准,通过试验检测方法能够对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效果进行准确的分析,且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还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这对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则是对整个工程的状况更加了解,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方法的应用,其通过全过程的检测机制能够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所有施工环节质量进行确定,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寻找问题点并对其进行处理。 二、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常见问题分析 1.样本选取缺乏代表性,对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试验检测,取样工作质量对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其能否代表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施工符合相关标准,样品的选择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投机性,通过选择一些特定的、品质优异的样品进行检测,这种检测结果无法代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软件性能测试岗位常见面试题

软件性能测试岗位常见面试题 一、基础篇 1、较为完整的性能测试的流程 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流程 2、性能测试的基础理论、常见术语 性能测试常见术语浅析 3、性能测试模型、类型 常见的性能测试类型、性能测试模型 4、HTTP、TCP协议相关知识 HTTP协议入门系列 5、连接池、线程相关知识 连接池和线程 二、工具篇

①、Jmeter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②、常用的元件、插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③、几个典型的场景,如何基于jmeter设计测试脚本? 比如:参数化、关联、控制TPS、接口加密验签、阶梯式加压、集合点、检查点等; ④、是否会二次开发?如果会,怎么二次开发的(介绍大概过程和原因)? 2、Loadrunner 3、其他开源/商业性能测试工具 比如:Ngrinder、Locust、Wrk、Artillery等; 4、前端、服务器、数据库性能监测工具 三、系统架构篇 1、服务集群 2、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原理、实现方式 3、容量规划 4、缓存应用 缓存原理、缓存优点、缓存命中、缓存穿透、多层缓存 4、分布式框架 分布式的特点、面临的挑战:CAP理论(数据一致性、服务可用性、分区容错性) 5、全链路压测 四、服务器&中间件篇 1、JVM JVM原理、启动参数配置、堆栈原理、垃圾回收原理、OOM原因和表现 2、Tomcat 配置、使用方法、启动参数配置

配置、使用方法 4、Dubbo 服务注册、消息队列 5、RabbitMQ/Kafka 本身的特点、生产者、消费者如何管理 五、数据库篇 1、锁 2、索引 3、读写分离 4、分库分表 六、方案篇 1、设计性能测试方案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环境&脚本可复用性、实现难度 2、针对某些情况,你会如何设计、优化方案? 七、案例篇 1、如何测试MQ? 2、压测中TPS上不去的原因分析? 3、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服务器配比如何选择? 服务器配置版本保持一致,容量测试后等量代换、考虑边际递减效应、容灾方案4、发现瓶颈,如何分析? 自上而下,从局部到整体,瓶颈分析粒度

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汇总

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汇总 一、计算书: 1、基本风压和基本雪压数值书写有误。 风荷载60米以上高层乘以1.1系数; 雪荷载敏感结构取100年数值。 (雪荷载敏感主要是指大跨、轻质屋盖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度可套用抗震规范的18米;轻钢屋盖雪荷载基本上都会超过屋盖自重,均划分为雪荷载敏感结构。) 2、荷载取值不满足规范要求。 存在荷载漏输或取值偏小。(尤其应注意卫生间、楼梯间、阳台等。) 机房层平面太阳能集热板区面层恒载输入不足。 附房层作为地下室顶板,应考虑上部结构施工荷载,活载取值偏小。(不小于4KN/m2,建议取4KN/m2。) 对剪力墙结构,考虑墙体粉刷荷载,建议砼容重适当加大。 覆土厚1.7米,荷载输入偏小。(厚度取值不足,土容重按20KN/m2,取18KN/m2偏小) 3、应校验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取值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数据是否一致。 存在整体抗浮满足,局部抗浮不满足。(下沉庭院、坡道等) 4、地下室防水砼外墙抗裂计算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P356,对地下结构进行裂缝跨度验算时,可考虑基础及地下室外墙建筑外防水的作用,按一类环境确定基础及地下室外墙外表面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裂缝宽度可控制在0.3~0.4mm。 考虑实际施工中填土极不规范,防水材料翻修困难,裂缝宽度按0.25控制。 5、场地类别有误。 场地类别应根据地勘报告取值,抗震区与构件的抗震等级密切相关。 6、地面粗糙度 应根据荷载规范取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不同,对非震区高层计算结构有较大影响。 7、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JGJ3-2010,12.2.1要求。嵌固层选用 应与地下室统一。 单体计算模型应将地下室及相关范围一起建模计算。单体模型外延两跨,满足刚度比2的要求。存在较多下沉庭院等造成顶板不完整时嵌固端下移或置于基础顶。 8、商业建筑活载在设计柱、基础时,不能考虑按楼层的折减,应取楼面梁相同的折减 系数。 9、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承台应进行局部受压验算,请复核并提供计算书。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偏大(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取值不对),请复核桩基。

路桥工程试验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王渭锋

路桥工程试验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王渭锋 发表时间:2019-08-09T14:10:00.1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王渭锋 [导读] 影响路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通过科学的试验检测工作可以尽早发现这些问题。 身份证号码:36242719870624xxxx 摘要:一般而言,由于缺乏工程测试和检查的时间比较短,一些检测机制尚未完成,特殊筛选技术等问题滞后。为了在测试和管理路桥过程中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建筑物的特点和路桥设计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机制,完善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高效率地实施路桥工程检测和检查工作,确保路桥工程在施工期间顺利完成。 关键词:路桥工程;试验检测中;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影响路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通过科学的试验检测工作可以尽早发现这些问题,并在最初的阶段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路桥工程整体的质量。路桥试验检测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另外还要引进一些新的技术、设备,并定期进行保养、维修,以保证这些设备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减少因为机器设备而产生的误差,提高试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为路桥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1路桥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1.1路桥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条件 由于路桥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较大,且其建设的选址较为偏僻,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无形中增加建设及施工的成本,施工周期较长。因此,为保证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应在工地附近建设对应的材料试验室,针对所需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实地检测,实现对材料质量的可控性,同时应保证工地实验室资金的充足,满足实验仪器、设备等的引进。 1.2路桥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试验检测是完善路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发挥检测工作质量标准工作科学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路桥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需要进行科学试验,进而以科学数据作为路桥工程检测的标准,从而能够保证路桥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次,准确性和规范化的试验检测流程,是创建精品路桥工程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路桥工程建设部门对于质量管理检测工作的重视。最后,要严格的以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标准进行约束,宏观的分析试验检测工作的标准化流程,进而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根源处总结出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2影响路桥检测工作质量的常规因素 2.1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较为落后检测道路施工需要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来处理各种环境中的阿金侧工作,从而确保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鉴于路桥工程检测单位实际开发建设水平的差异,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相对落后,这样不仅增加了路桥建设的风险,而且还降低了路桥工程控制本身的整体竞争力。 2.2试验检测及其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试验检测是采购人员进行材料选购的依据,因此应保证试验检测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完善,检测流程标准化,这样才能够保证采购作业的正常开展。而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路桥工程在试验检测作业过程中,没有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难以实现检测工作各个环节的斜接,同时在管理制度的认识与落实上,并没有针对试验检测的结果进行具体落实,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 2.3设备应用不当造成质量检测失误 除了上述所述的人为因素之外,设备也是检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另一个主体,只有确保测试设备的准确适用性才能促进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这也是确保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设备及时更新与工作精准度的提升对整体的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3路桥工程试验提高检测质量的措施分析 3.1完善试验检测制度体系 由于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试验检测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作用无法发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工程检测制度的完善。首先,加强对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各项制度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将责任直接落实到各个岗位和人员,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同时在管理层中设置各个工程试验检测负责人,对工程试验检测中的任务进行严抓,防止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此外,加强对奖惩机制的完善,对于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勤勤恳恳,试验检测过程认真负责的人员需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惩;对于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弄虚作假,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员,则需要通过规范的体制和制度进行改善。 3.2做好材料质量控制工作 材料是工程建设施工重要基础,对路桥施工用料予以严格的质量监控及试验检测,能预防质量问题,比如对工程建设所需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预制品等进行规范的试验检测,能确定哪些材料合格,哪些不合格,预防承包方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施工。与此同时,在取样过程中,还应安排监督人员在现场进行签字认可,无论是取样过程还是取样数量都应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确定。而且对不同的原材料需要进行非常规试验检测,用于确定此类材料是否完全符合技术规范与要求。针对施工中可能用到的新工艺、技术与材料,均要施以细致的试验检测,根据试验检测结果确定其是否合格,确认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端正试验检测工作态度,引起足够重视。除此之外,工程开工前,还要向工程的监理方提供所有材料的出厂试验报告及合格证书。 3.3加强路桥工程试验检测设备的完善 从当前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情况来看,在仪器设备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仪器设备数量不足,状况不完善,使得试验检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对试验检测设备的补充和整合进行完善。具体的方式为通过对单一工程试验检测设备资源的整合,提升整合效率。但是为了有效预防整合方面的资源浪费,必须要在工程检测的过程中将所有的设备都交由检测单位进行管理,但是可以在整个企业的各部门和项目部间共享。如果检测设备缺失或者存在问题,通过协商的方式对设备进行协调应用。通过对检测设备的整合,不

临床现考中常见的问题

现考中的常见问题 一、现场考察的目的 1、评估是否遵循法规,指导原则及SOP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四期不涉及现考) 2、确定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性是否获得保障。 3、确定临床试验资料的真实性。 4、促进临床试验更加规范。 二、现场检查的类型 按检查方式分类 1、定期、常规检查 定期进行基地复核、机构复核 2、有因检查 在以下情况发生后进行的检查称为有因检查: 被人举报违规、严重违背GCP、同期承担过多项目或多个相同项目、入组率过高或过快、安全性或有效性结果异常、既往不良行为。 现场检查类型 1.按检查方式分类 a)、飞行检查: 当研究者涉嫌有违规操作时可进行的突击检查,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b)、跟踪检查: 在整个实验进行中或实验结束后针对整个实验操作各方面的规范性进行的检查 2、按检查对象分类 a)、机构/专业检查 基地核查、机构核查 b)、研究项目/专项检查 在药物报生产之后进行的检查 三、检查要点

1、实验条件 a)、承担临床试验机构及相关专业应具备相应资格。 b)、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伦理委员会批件。 c)、具有并遵循所制定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 d)、试验人员承担的相应工作,研究时间应与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记载一致。 e)、仪器、设备应与试验项目适应,其型号、性能、使用记录等应与申报资料一致。 2、实验记录 知情同意书应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可电话核实。 3、试验用药的接收和使用 a)、质检报告、临床试验方案与总结报告,以及申请资料中试验用药批号应一致。 b)、试验用药的接收,使用和回收应有记录及相关人员签名,接收,使用及剩余数量间的关系应对应一致。 c)、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总量应与用药原始记录及临床试验报告对应一致。 4、数据溯源 a)、CRF与原始资料(需核查原始病历,实验室检查,影像,ECG,Holter,胃肠镜等检查的原始记录,。。。。。。)以及申报资料须对应一致。 b)、原始资料中各种临床检查数据须能溯源,必要时应对临床检查部门(检验科、影像室、各种检查室等)进行核查。 现考中先考人员可抽取一些病例与原始数据核对,查看是否真是。 c)、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完成病例数与实际临床试验病例数对应一致。 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总结报告中各个中心的的病例数与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数不一致,是因为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是包括了这个中心的所有病例,而总结报告中的病例数不包括剔除的病例 d)、统计报告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须对应一致。 e) 、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原始图谱溯源。 1)纸质图谱是否信息完整,并与数据库中电子图谱一致。 2)原始图谱及数据是否与总结报告对应一致。

性能测试题库(优选.)

........................................................................................................................................................................................ 性能测试题库答案 一、低难度类: 1、理论类 选择类 1) 通过疲劳强度测试,最容易发现问题的问题是:B A.并发用户数 B.内存泄露 C.系统安全性 D.功能错误 2) 如下那些工具不属于压力测试工具:D A.LoadRunner B.Logiscope(嵌入式测试工具) C.WAS(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WAS)) (中间件服务器) D.Rational Robot(用于的G UI脚本、用于的V U以及V B脚本) 3) 如下哪些测试场景不属于负载压力测试:A A.恢复测试 B.疲劳强度测试 C.大数据量测试 D.并发性能测试 4) LINUX 下,解压缩文件的命令为:B A. tar zxvf 文件名 B. unzip 文件名 C. CAT 文件名 D. VI 文件名 5) 对abcd 文件赋予所有者和组许可的读和执行权限,命令正确的是:B A. chmod 033 abcd B. chmod 550 abcd C. chmod 770 abcd

........................................................................................................................................................................................ D. chmod u+rx abcd 6)在软件性能测试中,下列指标中哪个不是软件性能的指标D A)响应时间C)资源利用率D)并发进程数 B)吞吐量 7)下列关于软件性能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性能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软件缺陷 B)压力测试与负载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测软件在满足预定性能需求的情况下所能负担的最大压力 C)性能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D)在性能下降曲线上,最大建议用户数通常处于性能轻微下降区与性能急剧下降区的交界处 8)下列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发现软件缺陷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 B)软件可靠性测试通常用于有可靠性要求的软件 C)在一次软件可靠性测试中,执行的测试用例必须完全符合所定义的软件运行剖面 D)可靠性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问答类 1) 什么是性能测试,其应用领域分别是什么?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应用领域有四个:能力验证、能力规划、性能调优、缺陷发 现。 2) 什么是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通过被测试系统不断增加压力,直到性能指标超过预期值或者某种资源达到饱和状态; 3) 可靠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可靠性测试: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 可用性测试:故名思议是测试设计方案或者产品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可用性水平。 4) 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测试(至少举出3 种)? 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并发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 5)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 在产品相对比较稳定,功能测试完成后; 6) Web服务器指标指标有哪些? * Avg Rps: 平均每秒钟响应次数=总请求时间/ 秒数; * Successful Rounds:成功的请求;(成功回合)

cnas实验室认可中常见问题(20200919214248)

实验室认可中常见问题 2013-07-09 、关于认可规则 1. 某实验室工作人员以CNAS-RLO第10.1.1条“变更通知”中“ c)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校准依据…… 作范围……发生重大改变;”为依据,认为校准能力的扩大属于变更,而不是扩项。为种说法是否正确?应何解释?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CNAS-RLO第10.1.1条所述变更,是指认可范围内的变化,校准能力扩大,大部分不在认可范围内,所以不能按变更处理,应按扩大认可范围(简称扩项)处理。 、关于CL10 1. CL10中规定的技术管理者不具备,是否此领域不予认可? 答:是,化学领域不予认可。 2. CNAS-CL1C中的“注”与正文是否有等同作用? 答:CL10中的“注”是对正文的解释,或举例。 3. CL10在定期使用中间点的校准标样检查校准曲线会造成误导实验室以为制作一条校准曲线只满足上述要求可长期使用,不正确使用方法!不符合分析化学基本要求!如何处理? 答:CNASX可的实验室,有境内实验室,也有境外实验室,CL10规定的是最低要求,也是采用国际上 通用规则。如果相应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实验室应执行国家标准。 4. 申请的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如都达不到CL10要求怎么办?是否可以推荐了其化学技术能力, 没有推荐化学领域的授权签字人? 答:如果实验室某个领域没有符合要求的授权签字人,则该领域的能力不予认可。 5. CNAS-CL10:2012 5.2.1 条款要求实验室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历,或者具有10 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 该条款在某些实验室的化学检测人员的工作年限会达不到,能否个比例,使没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而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取得上岗证,在工作中学习累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如评审中出现该不符合项,实验室除招有资质的人员难于整改。如招不到符合条件人员,该不符合项关闭不了,评审组难于限制化学检测能力。 答:此条款是强制性要求,比例是100%。对于人员不能满足要求,或相关不符合项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则相应项目不予认可。此类不符合项的整改验收,应安排现场跟踪验证,包括安排现场试验。 6. CNAS-CL1:02012 于2012年6月11日发布,2013年1月1日实施。在2013年1月1日前,审时发现实验室未按照CNAS g求进行自查,和实验室的做法不符合新的应用说明要求,应如何处理。 答:①现场发现实验室没有进行自查的,评审组应提醒实验室进行自查。②如果评审依据是旧版文件,使实验室没有按照新版文件操作,评审组也不能开不符合项,只能是提醒实验室。 7. 化学实验室的标准物质按CL10要求是要按计划进行核查。但在CL01中只要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进行… , 按哪个要求进行评定。 答:应执行CL10文件,因为应用说明文件是对通用认可准则(CL01)要求的明确和细化,允许其要求于通用认可准则。 8. CL10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在司法鉴定机构中,如公安司法鉴定机构中其角色是要求理化室技术责人,还是机构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从新的角度进行电子产品稳定性测试

从新的角度进行 电子产品稳定性及可靠性测试(1)现有电子产品稳定性测试偏重于环境和机械测试,产品企业相关的测试流程已经完善。从现在的行业来看,包括三星的爆炸事件与苹果的异常关机事件都在表明,供电系统的稳定及可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款产品要达到客户端,一般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及稳定性测试。从普遍经验来看,产品的损坏或者异常大部分出现在开关机及特殊状态(干扰或者意外)。正常工作状况下损坏几率微乎其微。 从电子产品的维护经验来看,元器件问题导致的损坏在20%左右,生产工艺问题导致的损坏一般在20%-30%(与生产规模相关),供电及特殊状态导致的损坏高达50%以上。前两者的讨论及改善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和深入的研究,有各种有益的结果。现在更大的改善空间在于对供电及特殊状态的适应改善。 现有的可靠性测试一般分为环境测试和机械测试,环境测试一般进行温度、湿度、盐雾、粉尘对产品的影响,机械测试一般进行各种外力、震动及跌落等对产品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却跟供电部分的保护与供电适应范围有关系,那么电子产品的供电对产品有哪些影响,怎么测试呢? 电子产品的供电部分分为充电>电池----工作电路,三星的事件与充电与电池及其保护有关,苹果的事件与电池及其保护与工作电路的配合有关。 供电部分一般进行的测试项目:

开关机:功能性测试,测试产品能否正常开关机;性能测试,测试产品的开机电压,关机电压,开机时间,关机时间,电源的变化速度对产品的影响,开关机是否会导出产品的性能或者功能异常;稳定性测试,测试产品的相应功能是否在开关机时偶发性逻辑或者功能异常,不同的开关机配合环境测试,是否会导致异常。 电源瞬时跌落或者中断:电源的电压因为接触,或者其他原因会导致到工作电路部分的电源瞬时供应不足或者中断。这种异常状况会导致芯片本身的数据存储,处理,芯片间的通讯,芯片和元器件的控制及逻辑进行影响。要进行产品在允许的供电异常状态下,能够正常工作。 电源供电保护:电源的供电电压长时间过压欠压,短时间过压欠压,保护动作,保护时间,保护状态,保护逻辑及保护稳定性的测试。 电源干扰:所有的电路布线及连接对于干扰来说都是天线,一个供电有多个用电器(汽车,飞机,舰艇)时的供电互相干扰。比如汽车电子,就有ISO18650的行业测试标准,来专门测试供电部分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其他异常:其他行业性的特色测试要求。或者实际使用又特殊环境的要求 电池保护及配合:具有电池的电子产品,在进行相关测试的时候,模拟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过充过放状态,来进行相关的配合充电器及与工作部分的配合。 以上测试配合环境测试同时进行,更能充分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时的工作状况。 具体详细测试,请参考后续应用文章:

软件测试流程常见问题

软件测试流程常见问题 1、测试人员要需要何时参加需求分析? 原则上,测试人员对需求了解得越深入对测试工作越有利,所以最好一开始就应该参加需求分析工作。这样可以带来如下得好处: ■测试人员全程参与需求分析,对需求了解很深刻,减少了很多与开发人员的交互,节省了时间。测试人员参与前期开发讨论,直接掌握了不清晰的需求点; ■早期确定测试用例的编写思路,为测试打好了基础; ■可以获取一些测试数据,为测试用力设计提供帮助; ■可以发现需求不合理的地方,降低了测试成本。 测试人员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确认系统是否正确实现了需求。测试人员不参与前期的工作,就只能依赖最后形成的需求文档,甚至由开发人员来讲解需求,而这些缺求可能发生了“问题”,因为这个需求是已经经过分析的需求,很多的内容可能与用户的真正要求发生了偏差。同时如果只看最后形成的需求文档,对需求也会有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作为测试人员要尽可能的获取到“第一线”的需求资料,才能真正地了解用户的业务,从而更好的对系统进行测试。 当然,如果测试人员不能参与需求环节,一定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需求的精确性,例如和开发人员进行集中讨论需求疑问的项目会议,并且一定要加强测试案例评审,甚至于是测试需求的评审。 2、系统测试阶段低级缺陷较多怎么办? 在系统测试阶段,如果仍有很多低级缺陷,说明测试对象是不合格的,没有达到测试标准。如果系统阶段发现的简单缺陷(也就是不应该有的缺陷)较多,最好停止测试,转由开发人员进行测试,发现问题立刻修改,因为这种由测试人员进行的成本较高,反复交互还会耽误进度。 建议建立预测试制度:系统测试前对核心模块进行抽查测试,如果问题较多(例如平均每个核心模块发现10个以上缺陷),就可以停止本次测试,直到抽测后发现问题较少才可以启动系统测试。 3、缺陷流落到客户那里有什么后果? 如果软件缺陷被遗落并流落到客户那里,结果就是代价高昂的电话或者现场支持费用,还可能需要修复、重新测试和发布新的产品,更糟糕的情况是产品要被召回甚至被客户起诉。这种成本付出非常高,几乎是在内部修改缺陷的几何级数倍。 质量之父PhilipCrosby把质量的费用分为整合费用和非整合费用两类,整合费用是指与一次性计划和执行测试相关的全部费用,用于保证软件按照预期方式进行。如果发现缺陷,经过一系列的缺陷处理流程而解决缺陷,这种费用就是非整合费用。PhilipCrosby在自己的作品中详细论述了内部的整合费用和内部的非整合费用之和远远小于外部也就是客户引起的非整合费用。 总之,软件缺陷一定要尽可能的在内部解决,这对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都大有裨益。 4、什么是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从操作上是一个随机的测试,操作对象通常是核心业务模块。测试员任意操作,要是发现多数功能走不下去(大概20%),那么这个冒烟测试就算是结束了。冒烟测试一般不用参照测试用例。 执行冒烟测试的目的是对要测试的产品进行一个大概的度量。如果冒烟测试不能通过,通常不会启动测试计划。因为软件缺陷较多的情况下,启动测试计划会浪费更多的人力和物

建筑施工图审查和会审时常见问题2017

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和图纸会审常见问题汇编(2017) 一、地下室部分 1、地下室中发电机房储油间设150高门槛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注明储油量不超1m 3。发电机房、配电房、消防中心等上方和贴邻不能直接布置有水的房间(如厨厕、水池等)。 2、消防水泵房不能设有地下三层及以下或与室外地坪高差超10m,应设150高门槛、 排水沟和集水井等。消防中心一般设于首层,若设于地下一层应取得消防局的审核许可。 3、地下车库两个防火分区共用前室及其楼梯时,前室一个门为乙级防火门,另一个 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在地下车库布置停车位时注意预留疏散通道通至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 4、地下室集水井位置尺寸应与水施图一致,注明集水井定位详见结施图,建施图中 应注明其长宽深尺寸,注意消防电梯的集水井应比电梯机坑低至少1000且其有效容积至少2m3。 5、地下室放大平面图应附上其位置示意图,地下室放大平面比例为1:100或150。 6、地下室设有功能用房(如餐厅、商场等)其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配电房也要 求Ⅰ级,可在功能用房和配电房内增加一道内防水层(如2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 7、地下室平面应附上防火分区示意图,表示汽车坡道和疏散楼梯位置、车库最远点疏散距离 不超60m,注明每层停车数量并在地下一层注明地下总停车数量。地下三层及以下或与室 外高差超10m时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室可采用封闭楼梯间(在首层处应设外窗)。 8、汽车坡道首层出口与规划道路相连通时,应与道路边线距离≥7.5m。汽车坡道转弯90°时 内半径≥4m,转弯90°-180°时内半径≥5m,转弯180°时内半径≥6m。 9、汽车库内层间的特级防火卷帘一般设于汽车坡道上坡端,不需两端都设置特级防火卷帘, 地下一层至首层的汽车坡道则不需设置防火卷帘。

ELISA常见问题

1、ELISA试验的稳定性问题 做ELISA实验时,结果老是重复性不上,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操作方法做出的结果就截然不同,上午做时其OD在1.5,下午做时就是0.9了,所以都没有办法下结论,为什么会差异这么大呀? (1)多设平行空孔,请别人代劳,以判断究竟是否操作问题 (2)对于活性非常高的包被物和酶标记物,如果第一次选择的范围恰好在其平台位置边缘,那么在重复的时候,每次取样带来的微量误差就很容易导致大的偏差了,特别是线性比较好的原料试剂,这个就很正常了。建议每次取样的时候只使枪尖一点点位于液面下,以免吸嘴外面沾有少量抗原or抗体or酶而使结果重复不上。 2、酶不稳定,有何高招? (1)保存浓度尽量高些, (2)另外可以添加牛血清白蛋白等蛋白保护剂,以避免其被吸附或沉降以及被蛋白酶所降解。 (3)加入50%甘油-20度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4)还可以加入防腐剂防止长菌(注意不能用叠氮钠,其对HRP活性有很大影响)(5)现在一些公司也有商品化的酶标保护剂供应,可以考虑一下 酶类的稳定性与保存方法的很大关系。干燥的制品一般比较稳定,在低温情况下其活性可在数日甚至数年无明显变化,贮藏要求简单,只要将干燥的样品置于干燥器内(内装有干燥剂)密封,保持0-4度冰箱即可。液态稳定性较差,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不能太稀,必须浓缩到一定浓度才能封装贮藏,样品太稀易降解、变性。2、一般需加入防腐剂和稳定剂,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3、贮藏温度要求低,避免反复冻融。 3、ELISA试验中不加标本的OD值反而高于加人的阴性标本的OD值,是什么原因呀? 做夹心法ELISA试验中不加标本的OD值反而高于加人的阴性标本的OD值,是什么原因呀? 最大的原因是封闭的效果不好,应该调整封闭液; 可以尝试不同的封闭剂(BSA、胶脂奶粉、明胶等)、不同的封闭浓度、时间,试试哪个效果好 阴性的里面的其他蛋白起到了封闭的效果 4、边缘的阴性OD值老是比中间的偏高,什么原因呢? 我做ELISA时,有一段时间在板的最后一条板孔的阴性的OD值经常比在中间的高,有时候高出0.1个OD,导致实验经常重复,但原因也找不到在哪里? 这可能是由于ELISA的边缘效应造成的。ELISA的边缘效应是指边缘孔与中心孔反应条件不一致,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同一标本在边缘孔测定的结果明显高于中央孔,且随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强。原因在于试验过程中边缘孔与中央孔的温度、液体蒸发程度不同以及各孔表面存在光洁度等物理性状的差异有关。为克服其影响,应尽可能使用中

浅谈试验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浅谈试验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中交一局海外公司亚的斯公司(张君) 摘要:试验检测技术已经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出现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不仅作为工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技术手段,还作为对工程运营过程的使用性能的监测依据。通过分析试验监测技术中的常见问题,提高试验检测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常见问题;影响 一、引言: 试验检测任务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包括项目前期的原材料的料源确定,品种规格的取舍,混合材料的配合比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控制,原材料的定期检验调校;项目后期的产品质量验收与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试验真值的取舍一直是困扰试验检测人员的关键问题。样品的不均匀性、不同试验设备的差异性、不同试验操作人员的主观操作性等,以及结果计算过程中,数位、数字的取舍与进位等。都是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的关键问题。 在以往的关于试验检测的教材中,大多对样品的不均匀性和结果计算过程中数字修约的问题着重的介绍与讲解。这里我就不再过多的探讨。在试验操作讲解中主要介绍一些相关的使用设备和大致的试验步骤。相对于刚刚接触试验检测工作的新人来讲,这样的介绍,只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试验设备与教材中的差异,试验环境的改变,试验样品的多样化等不同的因素。常常会使年轻的试验检测员们遇到很多细小甚微的细节问题。困扰着新人对试验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的认识。从而影响了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根据在以往的试验过程中遇到的细小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反应出在今后的试验过程中试验检测人员应该注意的细节。 二、常见问题实例 2.1熟悉和掌握设备的性能及操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试验检测人员,进入试验室后首先要对今后工作的试验仪器有所了解。包括其性能,工作额定电压,试验量程等基本参数。在进行试验检测操作之前,要对试验设备进行简单的检查和开机试运行。当确认试验设备运转正常之后再进行正式的试验操作。 2.2天平的正确使用习惯 常规试验中最长应用的设备应属天平。在现代试验室中大多数天平都采用了电子天平。其使用简单,读数便捷快速,大大地提升了试验检测的效率。电子天平的方便快捷给试验检测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往往在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纰漏,误操作或是野蛮操作的问题。降低了一起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对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产生了影响。早期的电子天平大多为三角螺旋调节天平的水平,外置圆水准泡。新近出产的电子天平多为四角螺旋,更有利于天平的调节。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者经常忽略水准螺旋的调节,也不愿意检查水准气泡是否居中。拿来样品就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试验项目,这样的称量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相对于称量精度高的试验

临床试验中经常遇到的100个问题

中国创新药咨询与服务先锋CRO 临床试验中经常遇到的100个问题

目录 1、什么是 GCP? (1) 2、为什么会有 GCP?GCP 是如何发展的? (1) 3、什么是 ICH?目的是什么? (1) 4、ICH GCP 是如何定义的? (2) 5、中国是否有 GCP?包括哪些内容? (2) 6、实施 GCP 的利弊有哪些? (2) 7、哪些人应了解 GCP? (3) 8、什么是“赫尔辛基宣言”? (3) 9、什么是伦理委员会?它是如何组成及运作的? (3) 10、需要呈送伦理委员会的文件有哪些? (4) 11、什么是临床试验方案?其目的是什么? (4) 12、什么是研究者手册?研究者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4) 13、谁是合格的研究者? (5) 14、为什么研究者要保证用于临床试验的时间? (5) 15、试验中心的人员及设备符合试验要求吗? (5) 16、申办者是否要为参加试验的受试者上保险或在发生试验用药品相关的损害时给予赔偿? (5) 17、GCP 对参加试验的研究者有哪些要求? (5) 18、什么是受试者知情同意?如何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6) 19、是否允许先做常规校查,再获知情同意? (6) 20、试验组以外的人员是否可以参加本应由该试验组实施的临床试验? (6) 21、什么是受试者入组/筛选表? (6) 22、什么是病例报告表?如何填写病例报告表?如何更正病例报告表中的错误? (6) 23、什么是不良事件? (7) 24、什么是严重不良事件? (7) 25、如何收集不良事件? (7) 26、如何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8) 27、试验中对试验用药品应如何管理?(何时才允许将试验用药品发送至医院?) (8) 28、对试验用药品的标签有何规定? (8) 29、什么是盲法试验? (8) 30、什么是紧急破盲表?破盲表应如何保存?在什么情况下允许破盲? (9) 31、谁应负责试验的统计分析? (9) 32、谁应负责撰写试验总结报告? (9) 33、什么是稽查?稽查员的职责是什么 (9) 34、常见的稽查对象是谁? (9) 35、什么是视察? (9) 36、什么是 SOP? (10) 37、在临床试验中如何尊重受试者的隐私权? (10) 38、在临床试验中如何保护受试者? (10) 39、如果不能找到合格的受试者应该怎么办? (11) 40、谁负责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11) 41、可否在试验过程中更改知情同意书的内容? (11) 42、如何对试验用药品计数? (11) 43、为什么回收使用过的试验用药品包装非常重要? (12) 44、研究者从何处可以获得有关试验用药品的信息? (12) 45、试验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12)

性能测试中如何定位性能瓶颈

性能测试中如何定位性能瓶颈 性能测试的概念是什么,基本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基本清楚,不作详述,总之,性能测试只是测试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帮助我们的功能更好的运行,如果功能测试是可用,易用,满足需求、用户使用为目的,性能测试无非就是让这些目的更流畅。没有什么专业的概念,无非实现两个字:好用! 所以,性能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在发生过程中,其中一个过渡性的工作,就是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定位,对功能的定位,对负载的定位,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问题中说的“瓶颈”,接触性能测试不深,更非专家,自己的理解,瓶颈产生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瓶颈,如带宽,流量等形成的网络环境 2、应用服务瓶颈,如中间件的基本配置,CACHE等 3、系统瓶颈,这个比较常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客户机的CPU,内存,硬盘等配置 4、数据库瓶颈,以ORACLE为例,SYS中默认的一些参数设置 5、应用程序本身瓶颈, 以上几方面分别唠叨几句 针对网络瓶颈,现在冒似很少,不过也不是没有,首先想一下如果有网络的阻塞,断网,带宽被其他资源占用,限速等情况,应用程序或系统会是什么情况,针对WEB,无非是超时,HTTP400,500之类的错,针对一些客户端程序,可能也是超时,掉线,服务器下发的,需要服务器返回的信息获取不到还有一种更明显的情况,应该就是事务提交慢,如果封装事务的代码再不完善,一般造成的错误,无非就是数据提交不完整,或者因为网终原因+代码缺陷造成重复性提交。如此综合下来,肯定是考虑网络有瓶颈,然后考虑网络有问题时,怎样去优化,是需要优化交互的一些代码,还是接口之类的。 应用服务的瓶颈的定位,比较复杂,学习中,不过网上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的。一般像tomcat,weblogic 之类的,有默认的设置,也有经过架构和维护人员进行试验调试的一些值,这些值一般可以满足程序发布的需要,不必进行太多的设置,可能我们认识的最基本的就是JAVA_OPTS的设置,maxThreads,time_out 之类的参数我们做借助LR,Jemeter或webload之类的工具,执行性能测试,尤其是对应用服务造成了压力,如果应用服务有瓶颈,一般我们设置的log4j.properties,日志都会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日志,去进一步确定应用服务的问题 系统瓶颈,这个定位虽说比较复杂,但是有很多前辈的经验值参考,不作说明,相信用LR的同行,也可以从性能记数器中得出一些指标值,加上nagios,cacti,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系统哪些资源够用,哪些资源明显不够用。不过,一般系统瓶颈的造成,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造成的。关于这点儿的分析和定位,就需要归入应用程序本身瓶颈分析和定位了。 现在基本所有的东东,都离不开数据库这个后台,数据库的瓶颈实在是不知道是什么概念,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数据库管理员日常做的工作,可能就是有瓶颈定位的工作,比如:查询一下V$sys_event,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04-13T16:50:28.380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期作者:刘亮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迅速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迅速。公路工程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上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则是工程质量问题的试金石。作为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试验检测工作是确保施工设计方案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前提条件,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常规方法。公路工程试验工作能够对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提供完整、详细的参考数据,从而完善工程监理监管制度流程,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试验检测工作的相关工作,全面规划,统筹管理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施工生产环节。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经济发展与公路运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运输行业中公路运输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建设中需投入较大精力,只有妥善解决公路运输问题,才能有利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项目不断扩大的建设规模,使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本需求,所以,公路最重要的就是工程建设质量。为使公路产生各种质量问题,对公路开展检测工作是最常用的方法,进而使因公路质量导致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在公路后期也避免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公路开展的相关检测中,采取有效的试验检测方法,通过科学的试验检测较深入地分析公路建设中采用的设备、材料及人力等有关内容,进而确保公路建设质量。深入分析检测相关结果,进而实现评定公路建设的主要流程,最关键的在于使有关安全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因公路运输较大的运输量、较低的成本及便捷灵活等优势突出,使我国公路程近年来不断扩大建设规模,但随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对公路工程一定要加强试验检测。 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的基建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对工程质量的追求也精益求精。为了提高工程完成质量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试验检测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责。试验检测工作可以加强对公路工程质量的把控、确保工程各项相关数据达标,与公路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到竣工后都应当进行试验检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内容涵盖多种,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成果和施工基础等,从基础到整体都需要进行检测。工程参建方可以通过检测工作了解公路路线设计是否科学、路基承载力是否足够,路线和路基的设计是否符合工程力学,避免施工中出现误差或安全隐患;工程验收方可以通过检测工作了解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材料是否达标,防止工程建造不符合要求。公路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公路建造中发现问题、提高建造水平,对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有着长远意义。 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1材料选择方面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通过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能有效实现对材料性能的控制。通过加大对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工程材料采购的科学性,同时也推进了材料性能的提升,降低了材料的投入成本,保障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的填料和砂石,在进行这些材料的选取时,通过试验检测工作能保障材料选取更加合理。而且通过相关的检测可以保障新型工艺、新型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工程材料的大力发展提供了依据,有效推进了新型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判定,保障了工艺和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材料进行选取还是材料的应用,通过试验检测工作都能有效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推进工程经济效益的增长。 2.2施工工艺方面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通过试验检测能实现施工技术的优化,让工程投入更少的成本,实现工程质量的优化。通过试验检测的合理应用,加大了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同时也推进了材料用量比例的优化,让工程造价得到降低,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准确评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判断技术应用是否存在问题。另外加大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实现对技术应用的调整,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性。 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培养专业试验检测人员 试验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完成者,如果存在专业水平、操作水平低的情况就会对检测工作有着不利影响,对工程建造的完成也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工程试验检测部门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升设备精确性的同时加大对专业试验检测人员的培养,从专业知识、仪器实操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升。还可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内部人员水平的提升和技能学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职人员进行检测工作习惯的检查,确保他们依据作业指导和管理手册进行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能做到完全负责,更好地开展检测工作,使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能够保持权威性、公正性。 3.2健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相关管理制度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需要从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对管理制度做出修改和补充,推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工程重点和特点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方案,明确检测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完善有效的施工报检制度,保证现场检测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3.3优化原材料选择与配合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材料的合理控制,而且还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配比,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以及沥青材料的配置时必须要求配比符合施工标准,而且与工程的施工需要相吻合。通过对原材料的试验检测,能有效保障施工中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应用的科学性,保障材料配合比符合施工要求,同时也能加大对配比的优化,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对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能让工作人员加大对施工原材料的合理控制,实现对原材料各项参数的分析,实现对工程中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比如说,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时进行材料选择,需要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标准,并且将合格的材料应用到工程中,在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时要求工作人员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分析,确保混凝土配比标准符合施工要求,通过对原材料的试验检测保障配比符合标准,并且尽量选择灰剂量比较小的配置方案。同时在沥青材料的试验检测时,工作人员也需要对材料进行科学检测,确保沥青质量与施工标准相符,沥青材料的配比需要选取油量较少的配比方案。 3.4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 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是整个检验过程中的关键,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注重日常的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