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题

8、用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四位十进制的整数最少需要几位(不含符号位)。

解:N=4×1/㏒ 2=14 位。

9、某机器字长 16 位,浮点表示时,其中含 1 位阶符、5 位阶码、1 位尾符、9 位尾数,请

写出它能表示的最大浮点数和最小浮点数。

解:最大浮点数=2+21×(1-2-9)

最小浮点数=-2+31×(1-2-9)。

10、字符“F”的 ASCII 码为 46H,请写出它的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假定校验位加在最高位)。

解:字符“F”的 ASCII 码为 46H,奇校验码为 10110110(B6H),偶校验码为 00110110(36H)。

1、设有一个具有 24 位地址和 8 位字长的存储器,求:

(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字节的信息?

(2)若存储器由 4M×1 位的 RAM 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

(3)需要哪种译码器实现芯片选择?

解:⑴ 存储单元数为 2

24=16M=16777216,故能存储 16M 字节的信息。

⑵ 由于存储容量为 16MB(8 位字长),每 4M 字节需要 4 片(位并联方式),故需芯片数

为 16/4×8=32 片。

⑶ 若用 32 片组成一个 16M(8 位字长),地址总线的低 22 位可直接连到芯片的 A0-A21管脚,而地址总线的高 2 位(A22,A23)需要通过 2:4 线译码器进行芯片选择。存储器组

成方案为位并联和地址串联相结合的方式。

存储器 24 位地址(A23-A0),而单个芯片 22 位地址(A21-A0),

32 片,8 个芯片一组,共 4 组。所以采用 2:4 译码器。

组成方案为:地址串联,位并联。

4、某磁盘存储器的转速为 3000 转/分,共有 4 个记录面,每毫米 5 道,每道记录信息为 12288B, 最小磁道直径为 230mm,共有 275 道.问:

(1) 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多少?

(2) 最大位密度,最小位密度是多少?

(3) 磁盘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4) 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

解:

⑴ 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4×275×12288=13516800 字节

⑵ 因为最小半径 R1=230/2=115,

最小磁道长度为 2πR1=2×3.14159×115=722.57mm

所以最高位密度=12288/722.57=17 字节

又因为最大半径 R2=R1+275/5=115+55=170

最大磁道长度为 2πR2=2×3.14159×170=1068

所以最低位密度=12288/1068=11.5 字节

⑶ 磁盘数据传输率 c=r×N

r=3000/60=50 转/秒;N=12288 字节/道

所以 c=50×12288=614400 字节。

⑷ 平均等待时间 = 旋转一圈时间的一半 = 1/(2×r)=1/(2×50)=10ms

5、有一个 16K×16 位的存储器,由 1K×4 位的 DRAM 芯片构成(芯片是 64×64 结构)问:

(1)共需要多少 RAM 芯片?

(2)画出存储体的组成框图。

(3)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则刷新信号周期是多少?

解:

(1)存储器的总容量为 16K×16 位=256K 位,用 DRAM 芯片为 1K×4 位=4K 位,

故芯片总数为: 256K 位/4K 位 = 64 片

(2)由于存储单元数为 16K,故地址长度为 14 位(设 A13~A0)。

芯片单元数为 1K 则占用地址长度为 10 位(A9~A0)。

每一组 16 位(4 片),共 16 组,组与组间译码采用 4:16 译码。

组成框图如图所示。

(3) 采用异步刷方式,在 2ms 时间内分散地把芯片 64 行刷新一遍,故刷新信号的时间间

隔为 2ms/64 = 31.25μs,即可取刷新信号周期为 30μs。

8、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由 Cache 和主存构成,Cache 的存取周期为 45ns,主存的存取周期

为 200ns。已知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CPU 共访问内存 4500 次,其中 340 次访问主存,求:

(1)Cache 的命中率是多少?

(2)CPU 访问内存的平均访问时间是多少?

(3)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是多少?

解:

⑴ 命中率 H=(4500-340)/ 4500=0.92。

⑵ CPU 访存的平均时间 T=0.92×45+(1-0.92)×200=57.4ns

⑶ 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 e=45/57.4=78℅

9、已知 cache/主存系统效率为 85%,平均访问时间为 60 ns,cache 比主存快 4 倍,求主存

存储器周期是多少?cache 命中率是多少?

因为 Ta=Tc/e 所以 Tc=Ta×e =60×0.85=51ns (cache 存取周期);

r=4, Tm=Tc×r =51×4 =204ns (主存存取周期);

因为 e =1/[r+(1-r)H] 所以 H= 2 .4/2.55 = 0.94;

15、已知 cache 命中率H=0.98,主存比 cache 慢4倍,已知主存存取周期为 200ns,求 cahce

/主存系统的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 ∵ r = t m/t c = 4 ∴ t c = t m /4 = 50ns

e = 1/[r+(1-r)h] = 1/[4+(1-4)×0.98]

t a = t c /e = t c ×[4-3×0.98] = 50×1.06 = 53ns。

10、用异步方式传送 ASCII 码,数据格式为:数据位 8 位、奇校验位 1 位、停止位 1 位。

当波特率为 4800b/s 时,每个字符传送的速率是多少?每个数据位的时间长度是多少?数据

位的传送速率又是多少?

解:每个字符包含 10 位,因此字符传送速率为:4800÷10=480 字符/s

每个数据位长度 T=1÷4800≈0.208ms

数据位传输速率为 8×480=3840 位/秒。

11、假定某外设向 CPU 传送信息最高频率为 40K 次/秒,而相应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时间为 40μS,问该外设能否用中断方式工作?

解:外设传送一个数据的时间=1/40×=25μS,所以请求中断的周期为 25μS,而相

应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时间为 40μS,这样会丢失数据,故不能采用中断方式。

12、在一个 16 位的总线中,若时钟频率为 100MHz,总线数据周期为 5 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字。试计算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解:时钟频率为 100MHz,所以

5 个时钟周期=5×10ns=50ns

数据传输率=16bit/0.5ns=40×10

6字节/秒

13、⑴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 4 个字节的数据,若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总线频率为 33MHz,问总线带宽是多少?

⑵若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 64 位数据,总线时钟提高为 66MHz,问总线带宽是多少?

⑶分析影响带宽的有哪些因素?

解:⑴设带宽用 Dr 表示,总线时钟周期用 T=1/f 表示,一个总线周期传送的数据量用

D 表示,根据定义可得

Dr=D/T=D×f=4B×33×10(6)/S=132MB/S

⑵因为 64 位=8B,所以 Dr=D/T=D×f=8B×66×10(6)/S=528MB/S

⑶总线带宽是总线能提供的数据传送速率,通常用每秒传送信息的字节数(或位数)来

表示。影响总线带宽的主要因素有:总线宽度、传送距离、总线发送和接收电路工作频率限制及数据传送形式。

14、在异步串行传输系统中,若每秒可传输 20 个数据帧,一个数据帧包含 1 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一个奇校验位和 1 个结束位。试计算其波特率和比特率。

解:波特率=(1+7+1+1)×20=200b/s,比特率=20×7=140b/s。

16、设有两个十进制数:x= -0.875×2

1,y=0.625×2

2。

(1) 将 x,y 的尾数转换为二进制补码形式。

(2) 设阶码 2 位,阶符 1 位,数符 1 位,尾数 3 位。通过补码运算规则求出 z=x-y 的

二进制浮点规格化结果。

答:(1)设 S1 为 X 的尾数,S2 为 Y 的尾数, 则 S1=(-0.875)10=(-0.111)2,[S1]补=1.001, S2=(0.625)10=(+0.101)2,[S2]补=0.101.

(2)

对阶:

设 X 的阶码为 JX,Y 的阶码为 JY,JX=(+01)2,JY=(+10)2,

JX-JY=(-01)2,小阶的尾数 S1 右移一位 S1=(-0.0111)2,JX 阶码加 1,则 JX=(10)2=JY,S1 经

舍入后,S1=(-0.100)2, 对阶完毕.X 的补码浮点格式:010 1100,Y 的补码浮点格式:010 0101. 尾数相减:

[S1]补=11.100,[-S2]补=11.011,[S1-S2]补=[S1]补+[-S2]补=10.111,尾数求和绝对值大于1,尾数右移一位,最低有效位舍掉,阶码加 1, 则[S1-S2]补=11.011(规格化数),JZ=11

规格化结果:011 1011

17、设机器字长 16 位,主存容量 128K 字节,指令字长度 16 位或 32 位,共 78 条指令,设

计计算机指令格式,要求有直接,立即数,相对,变址四种寻址方式。

参考此例:

某计算机字长为 16 位,主存容量为 64K 字,采用单字长单地址指令,共有 40 条指令。试采用直接、立即、变址、相对四种寻址方式设计指令格式。

答:根据题意,

40 种指令至少需 6 位 OP;

四种寻址方式至少需用 2 位表示;

主存为 64K,则地址需要 20 位,而机器字长为 16 位,所以只能用分段方式来实现,

设段寄存器为 16 位,作为段内地址的位移量可以在指令指定的寄存器中,可设计如下格式:

15 10 9 8 7 0

OP X(2) D(8)

X = 00 直接寻址方式 E = D

X = 01 立即寻址方式

X = 10 变址寻址方式 E = (R)+D

X = 11 相对寻址方式 E = (PC)+D

14.有一台磁盘机,其平均寻道时间为了30ms,平均旋转等待时间为120ms,数据传输速率为500B/ms,磁盘机上存放着1000件每件3000B 的数据。现欲把一件数据取走,更新后在放回原地,

假设一次取出或写入所需时间为: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数据传送时间

另外,使用 CPU 更新信息所需时间为4ms, 并且更新时间同输入输出操作不相重叠。

试问:

(1) 盘上全部数据需要多少时间?

(2) 若磁盘及旋转速度和数据传输率都提高一倍,更新全部数据需要多少间?

解:

(1)磁盘上总数据量 = 1000×3000B = 3000000B

读出全部数据所需时间为 3000000B ÷ 500B / ms = 6000ms

重新写入全部数据所需时间 = 6000ms

所以,更新磁盘上全部数据所需的时间为 :

2×(平均找道时间 + 平均等待时间 + 数据传送时间 )+ CPU 更新时间

= 2(30 + 120 + 6000)ms + 4ms = 12304ms

(2) 磁盘机旋转速度提高一倍后,平均等待时间为60ms;

数据传输率提高一倍后,数据传送时间变为:

3000000B ÷ 1000B / ms = 3000ms

更新全部数据所需时间为:

2 ×(30 + 60 + 3000)ms + 4ms = 6184ms

19、现有一 64K×2 位的存储器芯片,欲设计具有同样存储容量的存储器,应如何安排地址线和数据线引脚的数目,使两者之和最小。并说明有几种解答。

设地址线 x 根,数据线 y 根,则

2

x·y=64K×2

若 y=1 x=17

y=2 x=16

y=4 x=15

y=8 x=14

因此,当数据线为 1 或 2 时,引脚之和为 18

故:共有 2 种解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