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苓白术扁豆汤

云苓白术扁豆汤

云苓白术扁豆汤
云苓白术扁豆汤

18/09/08稿

雲苓白術扁豆湯

老一輩的人,經常會有一些獨特的養生經驗,如覺得濕重身倦了就會到藥材店買些雲苓白術扁豆衣煲水飲用,很快就覺精神爽利。或者有不相信者會說,這沒有科學道理。其實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體,其生理功能和病理改變並不完全為我們認識,很多現象並不能單從現有的解剖、生理、病理理論去解釋,還有待日後或有更好的手段去探討,不過無論如何,我還是認為最重要的是效果,只要感覺好轉、症狀消退,甚至檢驗結果變為正常,解釋不清又如何?

最近是否覺睡眠不寧、神倦乏力,飲用“雲苓白術扁豆湯”或者有幫助。

材料:

雲苓50克,白術、白扁豆各30克,瘦肉500克,乾瑤柱(乾貝)幾個,蜜棗數枚。

做法:

(1)瘦肉洗淨,切成大塊;乾瑤柱用清水浸透洗淨。

(2)雲苓、白術、扁豆、蜜棗,用清水浸洗乾淨。

(3)把全部材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

益氣補虛,健脾祛濕。

雲苓學名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以雲南省為多產和質較優,故廣東人習稱其為雲苓,其性味甘淡平,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脾虛濕重之身倦水腫,或心神不寧之眠差多夢,是常用的中藥和食療材料。根據藥用部位不同又可分為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皮,各種茯苓均有健脾滲濕的功效,但白茯苓長於健脾,赤茯苓偏於利濕,茯神重於寧心安神,茯苓皮因較輕浮,特別適合皮下水腫。白茯苓還因其切製方式不同而分為茯苓塊、茯

苓粒、卷茯苓,這三種白茯苓的效果是一樣的,不過卷茯苓因刨成薄片,會較易出味(有效成分較易析出),但價格稍貴,本湯的茯苓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選用合適的。

白術也是一種常用的補益藥,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培土安胎,本湯是取白術健脾補氣燥濕的功效,白術常和茯苓配合,可相得益彰。老一輩人還在飲參湯前先煲雲苓白術水清清腸胃,這樣既可清除胃腸道的濕滯,有利人參有效成分的吸收,更可增強人參的補氣功效。

大家對扁豆一定不會陌生,它也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物,可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扁豆也因藥用部分和製作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療效,如生扁豆去濕之力較好,炒扁豆健脾之力較強,扁豆衣(扁豆的皮)因輕清走皮絡,可去濕消腫,而扁豆花(又稱南豆花)消暑化濕之力較好,是治療暑天感冒的常用藥。

雲苓、白術、扁豆煲湯,既補(健脾補氣)也清(利水滲濕),適合四時飲用,尤其是現在冬春交替,眠差早醒,“春困”致神倦乏力、胃納不佳,飲用此湯可解春困的不適。本湯還可減肥排毒,整天嚷著減肥的女士們不妨常飲。

注意:

本湯較平和,適合各種體質。

(本資料僅供參考,讀者應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具體情況作選擇。)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吳擎添供稿吳擎柱攝影

茯苓白术减肥汤的功效

茯苓白术减肥汤的功效 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总是喜欢做一些运动来减肥,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都是浮云,不是自己能坚持得了的减肥项目,很多人一边想减肥,但是一边又想偷懒,长期下来就得不到任何的减肥效果,所以说很多人会联想到用白术和茯苓一起熬汤后饮用来帮助自己得到减肥的功效,那么茯苓白术减肥汤的功效有哪些?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白术茯苓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白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别名】白术汤 【处方】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

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鸡峰》卷十八 【别名】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半夏1两,炒曲2钱,麦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实脾胃。主胃气弱,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白术汤(《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 【功能主治】湿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 【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 【处方】白术5两,茯苓3两,橘皮2两,当归2两,附子(炮)2两,生姜4两,半夏4两(切),桂4两,细辛4两(一作人参)。 【制法】上切。

白芍、白术功效和配伍

白芍、白术功效和配伍 白芍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入肝、脾经。 【功效】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养阴平肝。 【功效特点】本品酸能收敛,苦凉泄热,而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之功,为治疗诸痛之良药,凡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肝郁不舒之胸胁、胃、腹绞痛、四肢拘挛、肝脾不和、腹中挛急作痛、泻痢腹痛、营阴不固、虚汗不止以及肝阴不足、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肌肉跳动等证,皆可应用。 【功效作用】 1.补血敛阴:①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可与当归、川芎、熟地等同用。②用于表虚自汗,可与桂枝同用,以调和营卫;用于盗汗,可与黄芪、五味子等药同用。③用于崩漏、子宫功能性出血,可与熟地、阿胶、焦白术等同用。 ④用于血痹,症见肌肤麻木不仁,不痛,状如风痹,营气虚

则不仁,故用白芍养血和营,可配当归、川芎、黄芪、白术等药同用,效果更好。 2.柔肝止痛:①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胃、腹胀满疼痛,可与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解郁药同用。②用于脘腹疼痛、四肢拘挛,可与甘草同用。③用于痢疾腹痛,可与黄芩、黄连、木香等药同用。 3.养阴平肝: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亢盛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可与生地、天麻、石决明、钩藤、桑叶、菊花等同用。 【鉴别应用】 1.白芍与当归,二者皆能补血,且常同用于血虚之证,然 当归性温,主治血虚有寒之证,而白芍微寒,主治血虚有热之 证,均能止痛,但当归补血活血,专治血虚有瘀滞或有寒之痛, 不似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而止痛。

2.白芍与赤芍,古代二者不分,统称芍药,但其功能差异显著,临床应用时自有分别,白芍以养血敛阴柔肝为主,赤芍以泻火凉血、化瘀活血为主,虽都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前者柔川止痛,后者化瘀止痛。 3.欲敛其阴,平肝多生用,用以舒肝和脾、调经止痛多炒用。 【配伍应用】 1.配当归: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长于动而活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血中阴药,善于静而敛阴。一动一静,相配有养血理血之效,主治心肝血虚之心悸不宁、头晕耳鸣、筋脉挛急、妇女月经不调等。 2.配桂枝桂枝能助心阳,通经络,解肌以去在表的风邪,芍药养阴和里,能固护在里的营阴。桂枝为阳药,芍药为阴药,其意在于一散一收,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以达到调和营卫、养阴止汗的目的。 3.配柴胡: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二药配合,补散兼施,既疏达肝郁,又能养阴滋液,对肝脾失调有和解止痛之功。

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187例

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187例 发表时间:2013-03-06T13:34:52.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马文奇[导读] 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四诊辩证,用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胃溃疡属脾胃虚寒型187例,疗效满意。马文奇(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 743400)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的范围,而且以脾胃虚寒为常见,是一种以胃脘部疼痛明显的疾病,反复发作,尤以食生冷或气候变冷后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1]。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四诊辩证,用加味参苓白术汤治疗胃溃疡属脾胃虚寒型1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临床共观察病例350例,系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和中医病房确诊为胃溃疡的患者。治疗组187例,男96例,女91例,15—30岁48例,31—45岁67例,46岁以上72例;对照组163例,男84例,女79例,15—30岁46例,31—45岁52例,46岁以上65例。治疗组平均病史12年,对照组平均病史12.5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与辩证符合胃脘痛脾胃虚寒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胃脘部疼痛,常伴有脹满或痞悶,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证,常遇情志不畅、劳累、受寒或食生冷后加重。上消化道钡透、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等,可见胃粘膜溃疡、炎症等病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则有并发溃疡出血。同时行肝胆胰脾腹腔B超、肝功能检查及胆道X线造影以进行鉴别诊断。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 :①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饮食不当、精神因素、遇冷等有关。发作时上腹呈胀痛、灼痛、隐痛或纯痛,常伴有嗳气、泛酸或后背疼痛,服碱性或解痉止疼药可缓解。②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溃疡,边缘多整齐,无结节状隆起,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活检可排除恶性病变。③上消化道钡透可见龛影及胃粘膜皱襞集中征象。具备以上①②或①③即可确诊。 2 治疗方案 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430),每日2次,每次20mg;果体胶铋(山西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476),每日3次,每次200mg,饭前半小时。同时服用加味参苓白术汤: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佛手、元胡各10g,砂仁、桔梗、甘草各6g。嗳气泛酸者加半夏10g、吴萸6g;寒湿盛者加陈皮、干姜各10g;痛甚者加木香、白芍各10g;腹胀者加枳壳10g;便秘者加莱菔子10g;便溏者加葛根、补骨脂各10g;肝郁者加柴胡6g;失眠者加酸枣仁15g。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日两次;果体胶铋200mg,一日三次;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二周内复查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治疗期间均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3 疗效观察 3.l 疗效标准根据文献[2]判定: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检查正常。好转:胃脘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或上消化道检查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或上消化道检查无变化。 3.2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187例,治愈127例,好转4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163例,治愈97例,好转4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关于胃脘痛,古今医书论述颇多,其病因虽有病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种种,然“气机不利、不通则痛”是其共同之处。在临床中,尤以脾胃虚寒多见,大多病人缘于饮食过饱或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而致。正如《医学正传》所论:“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为脾胃虚弱、兼有湿邪而设。证见胃脘痞满、胀痛或隐痛、饮食不化、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面色萎黄、苔白腻、脉虚缓者。方中太子参、山药和胃补气;白术、茯苓、白扁豆健脾和胃;佛手、元胡、砂仁理气止痛;甘草和中;桔梗载药上行,共成一首性味平和、温而不燥、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良方,且随证加减,每收佳效。参考文献 [1]郑之田.胃肠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4—3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94.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丸,名参苓白术丸。组成与用法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扁豆750克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上药均研细末,为散剂。每服6—9克,日服2—3次,枣汤凋服。丸剂,服法同上。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常规剂量。功效与主治功能益气健脾,和胃渗湿。主治脾胃气虚夹湿,面色萎黄,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痞塞,苔薄白腻,脉濡缓。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浅表性胃炎,慢性肾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又用于治疗糖尿病,肝硬化,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带下,水肿,乳糜尿,阳痿,恶性肿瘤放疗化疗中胃肠道毒副反应等病症。例如;(1)慢性腹泻本方加减,治疗56例。其中包括慢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等。结果:痊愈29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5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20天,最长65天(《湖北中医杂志>1986年第3期)。(2)浅表性胃炎本方加减,治疗32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工例(《陕西中医函授》1990年第2期)。(3)隐匿性肾炎本方加减,治疗15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4 例,无效3例。其中服蓟时间最短

45天,最长156天(《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第7期)。(4)肝硬化本方加减,治疗30例。结果: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恶化4例(《河南中医》1990年第2期)。(5)糖尿病本方加减,治疗15例。结果: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6)恶性肿瘤放疗化疗中胃肠道毒副反应本方加减,治疗96 例。其中包括宫颈癌、肺癌、胃癌、直肠癌、卵巢癌、精原细胞瘤、食道癌、喉癌、扁桃体癌、鼻腔癌、多发性骨髓瘤、膀胱癌等。结果:显效33 例,有效46例,无效17例(《贵州医药》1985年第3期)。(7)乳糜尿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1例为病已4年者,服药20天告愈; 另1例为病已3年余,伴尿道结石,服药35天后尿化验正常,X线摄片提示输尿管阴影消失(《四川中医》1989 年第7期).(8)阳癌本方加减治疗。患者兼见食欲不振,身重体倦,脘腹痞闷,便溏。结果:服药7剂后,纳振;再进14剂,阳事能举,诸症消失;遂改服归脾丸。工年后随访, 未见复发,并使其妻受孕(《四川中医》1989 年第10期)。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邪碍滞之症。方以四 君子、扁豆、山药健脾益气,舍以薏仁、砂仁渗湿化湿;药性平和,不腻不燥,无寒热之偏胜,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脾虚夹湿、四肢无力、饮食不化、苔薄白腻、脉濡缓,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脾肾阳亏,可加熟附片、补骨脂;

白术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和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白术和中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 当归(酒洗)2钱5分,白芍(土炒)1钱,白术(去芦,土炒)2钱,白茯苓(去皮)2钱,陈皮1钱,黄芩(炒)1钱,黄连(炒)8分(有红者多加),甘草5分,木香少许。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下痢白多,不拘新久者。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 白术、陈皮、焦六曲、佛手花、茯苓、砂仁、木瓜、陈仓米、干姜、竹沥、制半夏。 【功能主治】 妇人妊娠,暑秽从口鼻吸入,直至中焦,致霍乱吐泻,自汗肢冷,脉伏者。 【用法用量】 【摘录】 《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 生晒术1钱半,新会皮1钱半(炒),焦六曲3钱,佛手花5分,浙茯苓4钱,春砂仁1钱(杵),五谷虫3钱(漂净),陈仓米3钱(荷叶包)。 【功能主治】 温和脾胃,条畅气机。主气虚中满,湿证夹食,腹中胀满,中空

无物,按之不坚,亦不痛,或时胀时减。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 此证用药最难,纯补则胀满愈甚,分消则中气愈虚。故以苓、术培中化湿为君;臣以陈皮、砂仁运中,神曲、谷虫导滞;佐以佛手花疏气宽胀;使以荷叶包陈仓米,升清气以和胃。补而不滞,疏而不削。此为温和脾胃,条畅气机之良方。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白术和中汤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些介绍,现在人们对养生都已经重视起来,特别是各大电视上都会报道一些有关养生的方法,从饮食方面到运动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好的调养。

白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白术茯苓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白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别名】 白术汤 【处方】 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 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 《鸡峰》卷十八 【别名】 白术汤 【处方】 白术1两,白茯苓1两,半夏1两,炒曲2钱,麦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 实脾胃。主胃气弱,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

白术汤(《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 白术5钱,茯苓5钱。 【功能主治】 湿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论述】 《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 【摘录】 《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组成】 莲子肉12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茯苓12g、党参12g(或人参5g)。 【用法】 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小儿剂量按岁数加减服之。或为丸剂吞服。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 脾胃气虚挟湿。症见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痞塞,面色萎黄,苔白腻,脉虚缓者。 【方义体会】 脾胃,土也,为后天之本。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强。脾胃若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然脾喜燥恶湿,喜甘恶苦,喜香恶臭,喜利恶滞。治脾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是方以人参、扁豆、甘草甘补脾胃;白术、茯苓、山药、莲肉燥渗利湿;砂仁辛香醒脾;桔梗宣肺,以利脾气通达。 诸药合剂,为益中气健脾胃之良方。临证凡以脾胃虚弱旁及诸症皆宜此方。 【临床应用】 一、营养不良 偏食是小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其表现有二,一者偏食一类,二者偏食零食。此多由食伤脾胃所致,余常以参苓白术散治之取效。 例:郑某之子,7岁。该童家庭条件较好,常随欲所食冷饮点心之类,而正食不食。长期以来,家长顺其性,使其偏食成弊。时值学龄期,该童面黄消瘦,发育不良,与健康儿童差异明显。家长苦于其中,找余与治。余献两法:其一,教育家长正确爱子。若从其弊,往往“爱”而“害”之,嘱其零食有度,正食五谷。其二,令其服用参苓白术散每日一袋,入蔗糖少许,以开水溶服。以月为期。家长遵余训,两法治之,不日小儿饮食正常,面色红润,形体渐丰。 二、肠结核 例:魏某,男,33岁。患者婚前有肺结核病史,婚后一时期常便秘、腹痛,渐而腹痛腹泻不止,多法治疗,均开始见效,渐渐无效。西医诊为肠结核。诊见:面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白术和甘草是两种很常见的中草药,白术具有通经活络治疗胸口发闷,那么甘草可以止咳化痰,治疗胸闷气短,所以这两种药材的结合,是可以发挥很多不同的效果的,我们都知道白术和甘草很常见,可是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厚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 甘草6g 、 上4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渣,分3次温服。 (功效]温中降逆,化饮利水. (主治) 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身振振摇,苔白

滑,脉沉紧或沉滑。 副证: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 (临证加减) 1.呕吐痰涎者,加制半夏,以温化痰涎,降逆止呕;痰多, 加陈皮,以理气化痰;若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怀山药以姜 气补脾。 2.痰饮眩晕:脾胃阳虚者,加台党参;脾虚相火上逆者, 加白芍;白带多腰重者,除重用茯苓、白术外,加山药、芡实, 恶心重者,加姜半夏、陈皮. 3.寒湿泄泻:泻水频频者,茯苓、白术各用至30g;兼寒

邪腹痛重者,加干姜;肝郁气滞者,加木香、白芍。 4.白带:腰痛重者,加杜仲、川断、狗脊;胸脘胀满者, 加木香、香附;大便溏泻者,茯苓、白术加至30g;下元虚寒作 痛者,加干姜、附子。 5.水饮:小便不利者,加猪苓、车前子、泽泻;兼痰者, 加陈皮、川贝母、半夏。 要知道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有脾胃虚弱,身体乏力者可服用来治疗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手脚冰冷,小便异常,身体虚弱的朋友们同样可以服用白术甘草,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朋友服用甘草可缓解病情。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日期: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来源:飞暖网 白术(zhú),拉丁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一,本草论述 《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 山蓟,生山谷。 《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本草蒙筌》:白术咀后,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润过陈壁土和炒。 《本草备要》:白术,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 1,药材简述 a,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b,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C,炮制方法 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

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3.焦白术: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土炒白术: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 2,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6] 3,贮藏方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4,注意事项 a、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b、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c、《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二,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 /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 2、降血糖作用: 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 3、强壮作用: 白术煎剂灌胃1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IgG明显增高。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4、抗凝血作用: 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1~4周,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其作用较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着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目录 “参苓白术散”在《中国药典》 “参苓白术散”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在《片玉痘疹》卷五 “参苓白术散”在《镐京直指》 “参苓白术散”在《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参苓白术散”在《婴童百问》卷二 “参苓白术散”在《幼科指南》卷下 “参苓白术散”在《回春》卷三 “参苓白术散”在《医学心悟》卷六 “参苓白术散”在《己任编》卷三 “参苓白术散”在《诚书》卷八 “参苓白术散”在《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参苓白术散”在《种痘新书》卷四 《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

【处方】 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 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 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页首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处方】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

(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页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 【别名】 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千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云苓白术扁豆汤

18/09/08稿 雲苓白術扁豆湯 老一輩的人,經常會有一些獨特的養生經驗,如覺得濕重身倦了就會到藥材店買些雲苓白術扁豆衣煲水飲用,很快就覺精神爽利。或者有不相信者會說,這沒有科學道理。其實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體,其生理功能和病理改變並不完全為我們認識,很多現象並不能單從現有的解剖、生理、病理理論去解釋,還有待日後或有更好的手段去探討,不過無論如何,我還是認為最重要的是效果,只要感覺好轉、症狀消退,甚至檢驗結果變為正常,解釋不清又如何? 最近是否覺睡眠不寧、神倦乏力,飲用“雲苓白術扁豆湯”或者有幫助。 材料: 雲苓50克,白術、白扁豆各30克,瘦肉500克,乾瑤柱(乾貝)幾個,蜜棗數枚。 做法: (1)瘦肉洗淨,切成大塊;乾瑤柱用清水浸透洗淨。 (2)雲苓、白術、扁豆、蜜棗,用清水浸洗乾淨。 (3)把全部材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 益氣補虛,健脾祛濕。 雲苓學名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以雲南省為多產和質較優,故廣東人習稱其為雲苓,其性味甘淡平,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脾虛濕重之身倦水腫,或心神不寧之眠差多夢,是常用的中藥和食療材料。根據藥用部位不同又可分為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皮,各種茯苓均有健脾滲濕的功效,但白茯苓長於健脾,赤茯苓偏於利濕,茯神重於寧心安神,茯苓皮因較輕浮,特別適合皮下水腫。白茯苓還因其切製方式不同而分為茯苓塊、茯

苓粒、卷茯苓,這三種白茯苓的效果是一樣的,不過卷茯苓因刨成薄片,會較易出味(有效成分較易析出),但價格稍貴,本湯的茯苓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選用合適的。 白術也是一種常用的補益藥,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培土安胎,本湯是取白術健脾補氣燥濕的功效,白術常和茯苓配合,可相得益彰。老一輩人還在飲參湯前先煲雲苓白術水清清腸胃,這樣既可清除胃腸道的濕滯,有利人參有效成分的吸收,更可增強人參的補氣功效。 大家對扁豆一定不會陌生,它也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物,可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扁豆也因藥用部分和製作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療效,如生扁豆去濕之力較好,炒扁豆健脾之力較強,扁豆衣(扁豆的皮)因輕清走皮絡,可去濕消腫,而扁豆花(又稱南豆花)消暑化濕之力較好,是治療暑天感冒的常用藥。 雲苓、白術、扁豆煲湯,既補(健脾補氣)也清(利水滲濕),適合四時飲用,尤其是現在冬春交替,眠差早醒,“春困”致神倦乏力、胃納不佳,飲用此湯可解春困的不適。本湯還可減肥排毒,整天嚷著減肥的女士們不妨常飲。 注意: 本湯較平和,適合各種體質。 (本資料僅供參考,讀者應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具體情況作選擇。)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吳擎添供稿吳擎柱攝影

白术酒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酒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今天为大家介绍白术酒这种方剂。 【处方】 白术。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产后风痉,兼治中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

白术1两,独活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妊娠中风痉,通身强直,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 以酒2大盏,煎至1大盏,去滓,分温2服,拗开口灌之。 【摘录】 《圣惠》卷七十四 【别名】 白术饮、一味白术酒 【处方】 白术4两。 【功能主治】 中风或中湿所致口噤不知人,骨节疼痛,遍身疼痛不能转侧;中

湿,口噤不知人,骨节疼痛,遍身疼痛不能转侧,及皮肉痛难忍者;破伤湿;感湿咳嗽,身体重痛。 【用法用量】 白术饮(《普济方》卷九十二)、一味白术酒(《时方歌括》卷下)。 【注意】 忌桃、李、雀肉。 【各家论述】 《法律》:此方专一理脾,不分功于利小便。盖以脾能健运,自湿不留而从水道出耳。然则胃中津液不充,不敢利其小便者,得此非圣药乎!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二 【别名】 术酒 【处方】 白术25斤

【功能主治】 除万病,白发返黑,齿落更生,久服长年。主 【用法用量】 术酒(《圣惠》卷九十五)。 【注意】 忌桃、李、雀肉。 【摘录】 《千金翼》卷十三 【处方】 白术3两(捣碎),黑豆3两(炒令熟)。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口噤,言语不得。 【用法用量】 以酒4升,煎至2升,去滓,分温4服,拗开口灌之。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一斤(500g) 薏苡仁一斤(500g). 砂仁一斤(500g) 桔梗一斤(500g) 白扁豆一斤半(750g) 白茯令二斤(1000g) 人参二斤(1000g) 甘草二斤(1000g) 白术二斤(1000g)山药二斤(1000g )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敷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菱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脾虚则湿自内生,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故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益气健牌为主,兼以渗湿止泻。 方中人参擅补脾胃之气,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又有燥湿渗湿之功,共为君药。山药益气补脾,莲子肉补脾涩肠,白扁豆补脾化湿薏苡仁健牌渗湿,共助君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均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共为佐药。使以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观全方,功可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俾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益气补脾之品配伍渗湿止泻药物,补泻同施,虚实并治;二是以补气渗湿为主,配升浮及收敛之品,有降中寓升、利中寓收之意,可达补脾益肺、“培土生金”及“利小便以实大便”的目的。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临床应用除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纳差食少者,可加炒麦芽、焦山楂、炒神曲以消食止泻。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4.使用注意寒热错杂于中焦及湿热下注大肠所致肠鸣泄泻者,忌用本方。 [方歌]参苓白术散药草,莲子苡豆梗砂好。 知识链接 1.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的证候。也称补脾益肺,其代表方是参苓白术散。 2.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枯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伏苓白术功效和作用

伏苓白术功效和作用 白术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中药材,中医常常用它的根来入药,具有止汗、安胎等药用价值;而茯苓也是一种中药材,是一种寄生在松树上的菌类植物,具有安神宁心、利水祛湿的作用,多生长在我国南方。茯苓和白术两种都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两者一起搭配又有怎样的功效与作用呢。 1、白术茯苓同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症,以下为大家分享常用的白术茯苓食用方法通过中医药膳达到利湿祛湿的效果。白术茯苓粥的做法其实及其简单!以下向大家介绍的白术茯苓粥的做法!成本低廉,操作也并不复杂,而口感鲜美,也不失为美味佳肴!尤其是换季了,家中的老年人可以适量吃点白术茯苓粥,营养又易消化。 2、现在的人都喜欢养生,都会定期到药材铺买一些药材来补身体,你对药材了解有多少呢,下面为你介绍白术茯苓,白术,白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药药材,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突出的效果,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而且还能止汗,安胎。 3、茯苓甘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所以常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与白术、泽泻等配伍,用于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及或水肿、小便不利;与滑石、阿胶、泽泻等配伍,治疗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之水肿;与附子、生姜同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肿症。茯苓能健脾补中,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

乏力等症。与桂枝、白术、甘草配伍,用于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 4、这样祛湿简便,适用于大多数身体有湿的人,茯苓和白术是药性平和的上品。它们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当身体有湿的时候,它们主要作用是祛湿。当身体正常了,就停止祛湿,开始发挥健脾的功效。所以茯苓和白术这两味中药,不仅可祛湿利湿,还能健脾,是治病和养生都非常好的药物。

参苓白术丸处方

【成份】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处方】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麸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甘草100g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水丸;气香,味甜。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严重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8、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复合膜袋装,每袋6克。 【有效期】48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标准编号: 《寿世保元》卷二:参苓白术丸 【处方】人参1两,白术(去芦,土炒)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怀山药(炒)1两,白扁豆(姜汁炒)1两,桔梗(去芦)1两,薏苡仁(炒)1两,莲肉(去心皮)2两,陈皮1两,半夏(汤泡,姜汁炒)1两,砂仁5钱,黄连(姜汁炒)1两,神曲(炒)1两,香附(童便炒)1两,白芍(酒炒)1两,当归(酒炒)2两,甘草(炙)5钱。 【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参苓白术丸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丸的功效与作用 参苓白术丸是一种以人参、茯苓和白术为主成份的非处方中药。一般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对于参苓白术丸很多人有疑问,参苓白术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参苓白术丸的作用参苓白术丸是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等几味药物所组成的。从现代药理上来说,单味人参、薏苡仁小量兴奋肠管。白术、人参、甘草、桔梗能抗肠管痉挛。茯苓、白术能部分解除肠管抑制,人参、茯苓、桔梗、甘草均抗溃疡和降低胃酸分泌,人参、茯苓有促进免疫作用。白术、茯苓有显着利尿作用,甘草、桔梗,抗炎、抗变态反应,并能显着镇咳祛痰。 关于“参苓白术丸的功效与作用”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参苓白术丸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该中成药常用于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贫血,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参苓白术丸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是改善脾虚症状,所以服药是有疗程规定的,一般最少三个月,是可以长期服用的。在医生规定的服药疗程内,此药是非常安全的,长期服用副作用不大。具体服用多久请参考医生意见。 参苓白术丸主要用于脾胃气虚夹湿,症见纳谷不运,腹胀,胸膈满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多用于治疗慢性腹泄,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小儿营养不良,放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中耳炎等属脾胃虚弱者。 对于参苓白术丸来说,服用有很多禁忌,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用参苓白术丸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丸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古方解读参苓白术散

古方解读—参苓白术散 【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适宜】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组成】

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

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 本方治证由脾虚夹湿所致。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气机不畅,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为法。 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作用,并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证,亦可用治肺损虚劳诸证,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证者。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临床运用除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证治要点。

2.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歌诀】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来源】 《方剂学》主编:段富津

白术

白术一般是指白术干燥根茎,白术是著名的玉屏风散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术和白术叶有着较好的治疗及养生功效。 历代医家对白术叶的用法功效均有论述。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录到,术苗功同白术,白术末饮服,治自汗不止,可见白术及其苗叶止汗功能是切实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古论今,对白术作出了详尽介绍:“其苗可作饮,甚香美”’。到了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中写道:“以术作饮甚甘香。”现代的《中药大辞典》将白术的苗叶成为“术苗”,功同白术,常用于止汗和利小便。 白术叶子在夏天泡茶喝味道不错,白术茶历史还很悠久,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养生作用。苏东坡当年对这个茶就情有独钟,《东坡杂记》记载:“舒州白术,茎叶亦甚相似,特华紫耳,然甚难得,三百一两,其效止于和胃去游风,非神仙上乘也。”当时白术属贵重药品。苏东坡每天的消费才150文钱,当时一两白术相当于现在的30g,也就是说几天的茶钱就需要花掉两天的生活费,还是很昂贵的。 鲜白术和鲜白术叶还能治疗一些皮肤病,2011年一个深圳的40岁男性,背部有一个巴掌那么大的皮肤也增厚肿大、硬化,皮肤颜色是褐色,色素沉着,稍微有点痒,高出周围的皮肤。开始在别的地方治疗不太好,正好来北京出差,住了几天,我院专家就给他用了一些内服和外敷的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鲜白术和白术叶,三天后皮肤就明显的肿胀减轻,染色变浅、发硬的皮肤也变软了。 白术单用能够健脾化湿、紧肤固表,还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这个药尤其是在夏季用最好,它可以发散。 白术不同的加工方法功效不同 生白术擅长治疗风湿病关节肌肉疼痛,以及止汗固表、利水消肿;而炒白

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朮丸,补脾养中气 要想整个人变得中气十足,就得养脾,那么如何养脾呢?养脾最核心、最重要、最通用的中成药是参苓白朮丸。此药出自宋朝官方药典《和剂局方》中的一个方子,当时叫做“参苓白术散”,后来做成丸药,大量生产至今。一千多年来,它给天下古今苍生带来了多少福音,已经不可考证了,它的效果使它一直活跃在中医师的处方中、药店的显眼位置以及寻常百姓加重的常备药箱中。 参苓白朮丸的主要成分是:炒白术、人参、茯苓、甘草、山药、炒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陈皮、砂仁、桔梗。这是一个精巧无比的养脾奇方:其中炒白朮是健脾的主药,在中医里叫做“君药”,是整个方子的君主。其他药物都是辅佐这位君药的,使炒白朮健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脾最怕的邪气是湿邪,但在脾虚的情况下,水谷之精微不能及时运化,滞留下来就成了湿邪,直接伤脾,这在中医里叫“湿遏脾阳”,就是湿邪把脾的阳气遏制住了,阻碍了脾的功能。所以,方中茯苓、薏苡仁、炒白扁豆都有健脾渗湿的功效,能去掉脾脏最怕的湿邪。脾为五脏之一,五脏皆能藏精,所以也不能一味渗湿,还要注意去滋养它,山药、莲肉都有滋补脾阴的功效。这两组药一泻一补,相得益彰。同时,这个方子的前四味药,又构成了中医里有名的“四君子汤”,是专用来补气的,跟这么多补脾的药一起,必然补脾气,也就是补中气。光补中气还不行,还得让这些气能顺利地运行,所以,方子里又加上陈皮和砂仁这两味芳香的药物来理气、行气。方子里还有一味桔梗,这味药是入肺的,能升提肺气。为什么要用桔梗呢?原来,在中医里脾属土,相当于大地,而肺居五脏的最上部,相当于天空,用桔梗升提肺气,就是沟通天地,使人体小天地得以和谐。而且,肺主一身之气,要养人体的中气,也是要脾肺同养的。古人创造一个方子是很不容易的,其间丝丝入扣,有着严密的思路和逻辑。 服用参苓白朮丸一段时间后,胃口会变好,这是脾脏功能恢复的标志。这时候,千万不要大快朵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会增加脾的负担,甚至前功尽弃。最好吃个八分饱就行了。很多人这时候还想吃肉,甚至想吃肥肉,也可以适当吃一些,不要过量即可。因为这时候人体需要肉类的滋养,就不要亏待它了。当然,在这期间,多锻炼是不消说的了,工作、学习也不要停下来,一切都按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