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20首古诗词解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20首古诗词解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20首古诗词解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20首古诗词解析

寒食

唐韩翃(ho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

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

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

2.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2.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3.方:正,恰恰。

4.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

5.亦:也。

6.欲:想要。

7.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

8.相宜:适合。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①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② 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③ 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④ 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①渚(zh ǔ):水中小洲。回:此指鸟在天空盘旋。

②落木:落叶。萧萧:风吹飘落树叶发出的声音。

③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指长久客居异乡。这是引起悲秋的原因。百年:喻人生一世。

独登台:独自登高眺望。

④苦恨:极恨。繁霜鬓:两鬓白发繁多。潦倒:困顿,衰颓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

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

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4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

1.青海:指青海湖。

2.穿:磨破。

3.金甲:铠甲的美称。

4.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5

渔家傲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塞:边疆。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边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4.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5.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

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译文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

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饮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早春

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天街:京城街道。

2.润如酥:形容初春细雨如奶油样的滋润。" 最是"二句:言

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对胜于烟柳全盛时。

3.皇都,京城。

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晚春

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

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1.不久归:将结束

2.杨花:柳絮

3.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1.僵(ji ān卧g):挺直躺着。

2.戍(sh ù)轮台:守卫边疆(ji 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3.夜阑(l á)n:夜深。

4.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译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释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桃花水》、《画楼空》等。五代词人演为《诉衷情令》,用以写相思之情。陆游此词,就体制而言,当是《诉衷情令》。双调,四十四字,平韵。

2.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这里借指立功报国。

3.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匹马戍梁州:指乾道八年

(1172 )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4.关:关塞。河:河防。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

5.“尘暗”句: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6.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7.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

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

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

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

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题李凝① 幽居②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③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④ ,移石动云根⑤ 。

暂去还来此,幽期⑥ 不负言⑦ 。

作者:

贾岛(779 ——843),字阆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 人。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遇韩愈,还俗应举,却终未及第。做过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等小官。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奇巧,专以雕琢推敲为工,铸字炼句取胜,风格奇僻凄寂,与孟郊并称“苦吟”

诗人,对后世

影响较大。有《长江集》传世。

注释:

① 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② 幽居:幽静雅致的居处。③ 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④ 野色:原野上的景色。

⑤ 移石动云根:山顶云脚腾挪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⑥ 幽期:幽雅的约定。

⑦ 不负言:不违背约定。

解析:

本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语言

质朴,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11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女。

4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

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

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12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释

1.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2.何:多么澹澹:水波摇荡貌。

3.竦峙:耸立。

4.星汉:银河。

5.幸:庆幸。至:极

译文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茂密又繁盛。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3.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4.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5.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河南开封)。

6.可怜:可惜。

7.愁余:使我忧愁。

8.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

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14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

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

闻?

[ 注释] :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

层。“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句解:

1、2 句: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3、4 句: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

奇了。

15

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2.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3.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4.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

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

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

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

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16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

1.池州:即现今的安徽贵池。

2.翠微亭:是池州的一个景点译文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征衣,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1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18

逢入京使

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释

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 )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5.凭:托

6.传语: 捎口信.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流使得两袖湿漉漉。途中与君马上相遇,相与家一封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9

石头城

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注释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刘禹锡,中唐诗人。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石头城,古城名。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飞起。今为南京市。

2.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3.淮水:指秦淮河。

4.女墙:指石头城上得矮城。

译文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