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

考点解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扫描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A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一物品必须同时满足“劳动产品”和“交换”两个条件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货币的概念、本质 A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它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B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

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产生之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货币来表现的。)

②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形式: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

③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好价钱,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

乘的商品。

④形式: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文字表述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公式: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单位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如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如税收、地租、工资利息、赊账还债)、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4. 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A

(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大小)。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小于这个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5. 信用卡的功能 A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信用卡的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6.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A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7.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C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⑤但“金钱不是万能”的,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2)怎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意义: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B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B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即: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B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商品的价值的大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当劳动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劳动者处于有利地位;劳动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劳动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与价值相符合。等价交换不存在于每次交换过程中,而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4.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B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

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推动个别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考点扫描

1.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B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A.居民的收入因素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

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正相关)。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根本途径)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正相关)。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

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负相关)。

B.物价总水平因素的影响: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负相关)

(2)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消费类型 A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消费结构

遵循由生存资料消费到发展资料消费再到享受资料消费的规律依次升级。

3.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 B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C

消费行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盲目从众是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理智消费者的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不能不顾偿还能力超前消费,也不能过于节俭滞后消费。提倡消费要适度。)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扫描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B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A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类型

(1)类型: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①、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验。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

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③、外资经济:指国外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

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可以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B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怎样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

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扫描

1.公司的含义及形式 A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司的全部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的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的股份

2.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B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战略定位准确,抓住机遇,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C

就业形势: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原因,使我国的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解决就业:

(1)党和政府: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有利于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

极性、创造性。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

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

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

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更加灵活地择业,实现就业。

4.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A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3)怎么维护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党和政府: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

权益;②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②劳动者:维权基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维权依据--依

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加以报复;维权意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③企业:依法、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考点扫描

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A

(1)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组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

(3)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①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②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

3.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B

▲个人在投资时,应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分散投资的风险。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扫描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范围:公有制范围内)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民承包土地所得都属于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A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是指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业主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其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这种分配方式与个体经济相对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和管理要素等。

劳动要素分配:指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

土地要素分配:房租、农民转让土地所得

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存款、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红利,抄股所得等。

技术要素、信息要素分配:转让技术、信息所得

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的年薪、月薪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有所有权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B

(1)是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根本原因

(2)是由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直接原因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方式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B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举措: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政策保证: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

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收入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考点扫描

1.我国财政的作用 B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经济发展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的增长;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2、财政收入的来源 A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简称为税利债费)。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财政收支出三种情况 A

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1)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盈余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A

(1)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

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

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

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否则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危及国家利益。

5.征税个人所得税的意义A

(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现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现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

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3)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的有效手段。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 (1)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

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

纳税。

(2)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怎么样?)

①义务意识:依法、自觉、诚信纳税。

②权利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

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违反税法的现象,坚决反对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

抗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扫描

1. 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 B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

(3)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积极意义: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

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制定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

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的市场规则。(主要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重要性——诚

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

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还都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主要表现为: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甚至违法;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决策带有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主要表现为:是一种事后调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个性与

共性并存);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A

(1)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B

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国债发行、国企上缴的利润、财政收支政策等手段;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银行准备金率)等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大类型

价格调节也属于经济手段。(近期我国实施的价格干预政策)

②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活动。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

理经济的手段。

上述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点扫描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B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C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要性: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要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

大的战略任务。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措施: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措施: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措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扫描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A

(1)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

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深,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商品都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贸易全球化: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资本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影响:

(1)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两极分

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发达国家为什么能主导经济全球化?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我们的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1)世贸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

是什么?

我国实现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为什么?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怎么样?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外开放。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2021年学业水平考试高中政治背诵知识

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背诵知识清单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货币。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4.信用卡与支票: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它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汇率的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外汇汇率跌落。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12.消费的类型:按照消费的形式分有: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分有: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3.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14.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3.我国的许多典故中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A.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④ 5.“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D.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其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自然科学的发现是 ( ) 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④地质学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李强在学习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后,做适应性练习时,遇到一道题,感觉有点难度,要求选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联系的选项。你能否帮助他选出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正确选项 (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的学说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8、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9.最近,“土豪”“高大上”“点赞”等流行语爆红,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A、(量)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措施 A、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实现形式:处理资产的方式。这里主要为实行股份制,以较少资金控制较多的资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

经济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二、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3、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 4、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实施基本经济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

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将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注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和非社会主义经济。】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它们在市场竞争 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高二政治上册《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梳理

高二政治上册《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 点梳理 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出的特点? 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 3.概括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4.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从国际社会的总体局势看,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从中国发展来看,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6.文化竞争力的含义及其表现? 含义:所谓文化竞争力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主要表现为:①文化创新能力②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③高素质的人才 7.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经济管理部门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些列活动。” 8.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高二上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二上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2、理解目标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目标 (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 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 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 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难点)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 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 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 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 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 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 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许多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丢弃了,然而,有 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却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 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十分传奇,道理也值得我们珍惜。

高二政治-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最新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8.12. 江苏省淮阴中学:张锦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第二卷的答题框里,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说法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有哲学的总和 B、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D、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去神庙学习礼仪。老师三拜九叩,学生也三拜九叩;老师焚香, 学生也跟着焚香。出庙门时,老师不小心踩到一块西瓜皮上,摔了一跤。学生们纷纷把脚 踩在西瓜皮上摔一跤。这几个学生从哲学上看 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②主观主义错误 ③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没有看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3、2018年11月,著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与计算机“X3D-Fritz”在4场“人机大战”中,以2:2的总比分结束全部战斗。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B、电脑也有人的意识 C、电脑能够模拟人脑进行一些活动 D、电脑完全可以替代人脑 4、下列选项中与“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D、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今年夏天,我国迎来了用电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华南电网、华东电网严重告急,电力公司 不得不经常拉匣限电。回答5—7题 5、华东地区一方面是白天的电不够用,一方面是夜间的电用不完。针对这种情况,江苏 许多地区,开始制定分时电价,即在白天8时—晚上9时实行0.55元/度,夜间为0.30元/度,鼓励居民在夜间用电。这从哲学上看 A、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C、可以使得电力资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避免了浪费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6、2018年9月,淮安市首先在富春花园、东方花园、富丽花园等几个小区实行分时电价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篇一】 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考点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考点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篇二】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 考点解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扫描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A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一物品必须同时满足“劳动产品”和“交换”两个条件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货币的概念、本质 A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它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B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 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产生之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货币来表现的。) ②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形式: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 ③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好价钱,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 乘的商品。 ④形式: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文字表述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公式: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单位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如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如税收、地租、工资利息、赊账还债)、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4. 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A (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大小)。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小于这个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5. 信用卡的功能 A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信用卡的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6.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A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7.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C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⑤但“金钱不是万能”的,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2)怎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意义: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印度和日本都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和国家概念,相比而言,欧盟国家间文化相近。因此,亚洲国家目前很难像欧盟成员国那样实现区域一体化”。这一论断表明() ①文化一体化决定经济一体化 ②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障碍 ③文化多样性对政治、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每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时,都会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这表明() A.文化作品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C.文化作品为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 D.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据此回答3~4题。 3.“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稳定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 4.“同而不和”的重要表现就是“文化中心主义”,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是最好的,并且将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就意味着() ①反对西方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 ②既要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尊重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 ③中国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应该加以抛弃 ④“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应该全盘西化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5.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曾有很多国家的知名人士强烈呼吁要注重保护这一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大佛还是被当时的塔利班政权所摧毁。这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于信仰的原因可以摧毁不同宗教的文化标志物 B.各国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这属于阿富汗的内部事务,他国无权干涉 D.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大佛没有必要抢救和保护 6.近年来,不仅全世界的华人华侨以不同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而且很多外国人也加入中国年的庆祝活动中来,中国春节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交融B.世界文化日益丰富多彩 C.文化已经不再具有民族性D.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7.20XX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成网友认为春节将成世界性节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中国风俗也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这体现了()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美国影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据此回答8~9题。 8.这两部影片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素材和灵感的,将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民间传说运用美国式的精神理念进行文化转换。“中国元素+美国精神+精美特效”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①世界文化正在走向融合、统一 ②文化交流会产生融汇多种特质的新文化 ③学习、借鉴外国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的交融有利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美国电影业善于运用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商业运作。我们也会有类似的创意,但缺乏实现创意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 A.加大投入力度,满足文化需求B.激发创造活力,发展文化产业 C.保护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安全D.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高二会考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二理科生很快会迎来高二政治会考也涉及高一经济生活的知识点,可能大家也很快把政治经济忘的差不多了。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 点梳理 在政治上册课程中,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高二学生掌握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54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做 (1)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 (3)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民族节日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D.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要点

经济学常识 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劳动的二重性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 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 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 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 动生产率成反比, 2无需经过专门学习与训练,每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称为简单劳动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劳动者具 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劳动称为复杂劳动在同样的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 的价值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收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3.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自发的是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 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处理资源的浪费②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 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4.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①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科学地揭示了资本 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 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经济危机 实质,资本主义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对于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生。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与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他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爆发, 6.经济危机理论意义 ①科学的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②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③论证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④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高二政治上册会考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上册会考测试试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上册会考测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政治考试知识面是比较广的,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大量的做好政治试题,通过做试题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二政治上册会考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 高二政治考试知识面是比较广的,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大量的做好政治试题,通过做试题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二政治上册会考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上册会考测试试题 一.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老同学聚餐150元,请室友吃饭200元,买礼品送给朋友200多元,给自己新添一个手机1500元......"这是一名大二学生7月份额外开销的一笔明细账。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采访令人深感震惊,饮食、日常用品在学生的每月支出中已不是大头,所占比例不到一半,一些大学生穿衣要名牌,吃饭要高档,手机、电脑,一个都不能少,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据此完成1—2题。 1.一些专家和权威媒体呼吁,学校要限制学生消费的上限,杜绝学校中存在"贵族"和"贫民"的现象。国家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这说明 A.国家通过消费的调节来促进社会收入公平

B.消费是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 C.国家努力引导居民改变愚昧的消费习惯 D.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对居民的消费进行调控 2.部分学生贵族化消费方式的主要危害是 A.导致社会群体的贫富分化 B.不利于促进生产发展 C.易养成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坏习惯 D.影响家庭消费的逐步升级 3.火车票价格上涨会引起飞机运输量的增加,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火车和飞机 A.用途没有差别 B.属于互补商品 C.两种运输方式趋向联合 D.互为替代商品 4.要在全社会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B.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C.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 D.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5.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人以前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 但他的哲学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思想领域中去”。该观 点 ①肯定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对社会的现实影响②认为苏格拉底的哲 学智慧产生于他的实践活动③否认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人的思维活动 ④认为苏格拉底的哲学割裂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2.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哲学 ①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直 接现实性③作为社会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作为世界观,是 人们生活的向导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准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新华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意味着今后“拍脑袋决策”的人休想再“拍屁股走人”。下列选项中,与“拍脑袋决策”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按图索骥照本宣科 B.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C.*者迷旁观者清 D.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6.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点的集合” B.“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C.“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8.“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B.世界存有尚未理解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