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症的发病机制

癌症的发病机制

癌症的发病机制
癌症的发病机制

3.:

(1)通讯xx:

在化学污染、电磁辐射、激素等使细胞微环境改变,累积成为细胞毒素,细胞中毒(线粒体损害),细胞修复障碍(线粒体病),使细胞之间的通讯中断(断讯)。

当细胞与身体自愈系统失去联系后,变得不受控制。

(2)缺氧:

细胞中毒、线粒体病了,可以引起细胞的代谢障碍和氧气流动受阻,造成细胞氧气供应不足(缺氧)。缺乏氧气时,需氧细胞会被迫变成厌氧细胞,开始象完全生命细胞(原始细胞)那样迅速克隆性复制增殖。

(3)糖化:

在缺氧(完全)状态下,脂肪和蛋白不能提供能量(它们只能在有氧时燃烧),但糖可以进行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能够提供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复制繁殖所需要的能量。换句话说,含糖饮食提供了癌细胞复制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糖化)。

(4)肿瘤特征肿瘤形成后便表现为新的生物学特征:

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不能分化为正常的成熟细胞;②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即使及时进行医学治疗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仍能继续分裂增生,持续性生长;③具有侵袭性夺取营养的特性。

正常细胞仅在需要新细胞时才进行细胞分裂,而癌细胞则通常以每24小时一次的频率活跃地分裂,并且会在无度的繁殖过程中逐渐获得新的性质,肿瘤复发。治疗非常困难。

(5)实验证实,癌症是线粒体疾病。再生营养物质导致癌细胞线粒体的自杀式死亡,而使癌细胞的生命终止的实验结果认为,癌的发病机制是“细胞的线粒体因缺乏正常细胞增殖的营养物质而发生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变异,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发展而成的”。针对性的再生营养素在使正常细胞再生的同时,可让癌

细胞自杀性死亡,这就是人体自愈系统。激活人体自愈系统再生复原过程,更替被癌细胞、恶质病变细胞彻底摧毁的细胞,提高癌症患者的自愈力,从而成为癌症患者康复的关键。

(6)根据徐荣祥整体与个体论观念,认为先有“癌病”,然后发生肿瘤(肿块),治疗先消除肿瘤,再使癌病转变。西医局部观念,则以为是先有肿瘤,后有“癌病”,治疗手术切除(复发);放、化疗损伤健康组织促进速死。因此,认为癌症是绝症。

(7)传统疗法失败的原因是双重的。第一,只治肿瘤而不治疗导致肿瘤的基本原因,自然无法生效。第二,目前对付肿瘤的手段效果不大,它不但形成过度治疗、炎症反应加剧,对癌肿无效并且对正常组织有害,反而造成肿瘤患者危象频发,而更形恶化。

食管癌健康教育

食管癌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评估病人吞咽食物时胸骨后烧灼状或针刺样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 胸背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焦虑、恐惧的程度、家属关心程度及经济状况。 2、学习需求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食管癌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 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手术前后的配合及服药注意事项,是否掌握自我护理技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进行性吞咽困难,摄入量不足,咽痛 2、疼痛癌肿糜烂、溃疡、食管炎、纵隔被癌细胞侵犯 3、活动无耐力疼痛、营养不良、恶病质 4、预感性悲哀疾病晚期,对治疗失去信心、预感绝望,对生活失去兴趣 5、家庭运作改变与家庭成员角色能力改变、病人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有关 【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讲述食管癌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 2、配合治疗及护理。 3、家庭成员能保持互相支持的功能系统,必要时寻求适当的外界资源。 4、加强营养。 5、减少或不发生术后并发症。 【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食管癌示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2%。发 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食管癌的治疗应该示采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 2、心理指导 ⑴术前指导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 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⑵术后指导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消除紧张、恐惧、抑郁、颓丧等心理,耐心做 好治疗解释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剂。耐心向病人解释各种管道的重要性。 3、饮食指导 ⑴术前指导: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 能进食者,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输血或血浆蛋白给予纠正。 ⑵术后指导: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3~5天;禁 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放置十二指肠滴液管者,待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

胰腺癌科普知识.doc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即原本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需注意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还应指出的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种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二级预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胰腺癌的发病特点,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诊断价值。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与胰腺癌相关的主要有CEA、CA19-9和CA242,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且可作为普查手段,或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虽然有一定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仅能供临床医生参考。

食管癌病人的健康指导

食管癌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疾病特点 1.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理?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的关系. 2.引起食管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化学物质:如长期进食含亚硝胺量较高的食物. (2)生物因素:如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提形成.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钼?铁?锌?氟?硒等. (4)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C. (5)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如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等对局部黏膜的慢性刺激引起癌变. (6)遗传易感因素. 3.中段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其转移方式主要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晚. 4.食管癌早期为吞咽困难,可出现咽下食物梗阻感,胸骨或针刺样疼痛食管内异物感. 5.食管癌中晚期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以咽下干硬食物,继而半流质?流质,最后可滴水不进并频繁呕吐黏液.病人逐渐脱水?营养不良?消瘦.持续性胸痛或背痛常提示癌肿已侵入

食管临近组织.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可产生声音嘶哑,侵入主动脉,可致大呕血,侵入气管,可形成食管气管瘘.高度阻塞可致食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进食时呛咳或肺部感染. 6.食道癌晚期病人出现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和衰竭,查体时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肿块?腹水?胸水,提示食管癌远处转移. 二?辅助性检查及治疗知识 1.食道癌的诊断辅助检查有:食管吞钡X线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食管镜检测?放射性核素磷检查?CT检查.另外,内镜超声检查(EUS)在国内已起步,对事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已有独到之处. 2.食管癌强调早期发现?在其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化学疗法和综合疗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 3.外科手术疗法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处转移征象病人,应考虑手术治疗. 4.对晚期食管癌,不能根治或放射治疗?进食有困难者?可做姑息性见状手术,如事关强内置管术?食管胃转流吻合术?食管结肠吻合术或胃造瘘术等,以达到改善营养?延长生命的目的. 5.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三?健康教育规范 (一)?术前健康教育 1.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说明手术治疗的必

胆管狭窄的诊断思路

胆管狭窄CT 和MRI 诊断思路 靳二虎 M.D. Email: erhujin@https://www.doczj.com/doc/2612290478.html,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胆管狭窄影像检查与诊断概述 ?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病症 ?US 、CT 、MRI 、MRCP 无创性评价胆管树 ?胆管狭窄可由多种疾病所致,良性恶性 ?良、恶性狭窄病变处置不同,鉴别诊断 ?那些影像表现可提示那种良恶性病变 ? ?了解疾病谱、熟悉影像特征助正确诊断 良性胆管狭窄常见疾病 ?医源性损伤、肝移植后胆管狭窄 ?胰腺炎(急性、慢性)、胆总管结石 ?硬化性胆管炎(PSC 、IgG4 相关、继发性) ?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 ?HIV 相关胆管炎、艾滋病胆管病 ?门静脉胆管病、缺血性胆管病 ?Mirizzi 综合征 ?胆管炎性假瘤、胆总管囊肿1型 ?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DD: 假性胆管狭窄 14 items 恶性胆管狭窄常见疾病 ? 胆管细胞癌 ?壶腹癌与壶腹周围癌 ?胰腺癌 ?胆囊癌累及胆管 ?肝癌累及胆管 ?胆管转移瘤 ?门脉和胰头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 + 6 items 黄疸CT 、MRI 检查后临床需要知道 ?对可疑胆管梗阻患者, CT 、MRI 提供信息: ?有无狭窄、证实梗阻;排除其他原因黄疸 ?确定梗阻水平、狭窄长度、上游胆管状态 ?判断狭窄性质(良性、恶性)、有无结石 ?评价疾病进展程度,病变分型、肿瘤分期,有助于最佳治疗方案:内科、外科、介入 恒定的局部胆管变细,上游胆管扩张或正常 正常肝外胆管影像解剖及组织学 ?CECT :正常 EHD 壁隐约可见,IHD 几不可见 ?HPF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下为致密结缔组织

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姓名:孟慧佳学号:2011013281 班级:生物工程111 正文: 胃界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胃分4个部分,靠近食道的部分是贲门部,胃上部膨大部分是胃底部,自胃底部往下是胃体部,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叫幽门部。 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毫米的胃黏膜,胃黏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三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500-2500毫升,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黏液,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黏膜,主要就是因为黏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胃黏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 胃的功能有:1.存放食物。液体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2.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3.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2。 4.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贲门向幽门进行,当胃内容物排空后、血糖也消耗到较低水平时,胃会由幽门向贲门方向逆性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胃癌介绍: 恶性肿瘤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慢性胃溃疡癌变)。显微镜放大观察癌细胞有多种类型(组织学分类),如腺癌(占约90%,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类癌。更细微的癌细胞内部的分子结构也有很多差异,因此,虽都称为胃癌,即使肉眼和显微镜下所见类型是相同的,但个性仍有很大差异,目前并不知晓究竟有多少个性独特的胃癌。 胃癌的发病机制: 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干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来,何时生长何时死亡都是受机体控制的,不会疯狂失控生长。干细胞都有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的特性不表达出来,不会形成致癌物质,因此也就不能发育成胃癌细胞。 有胃癌家族史者原癌基因可能更容易表达出来,这就是遗传的因素。除了遗传等内在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致癌因素,如上述高危人群面临的各种非遗传因素,也可直接诱发或长期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促癌物质更易诱发干细胞癌基因表达或基因突 变而产生致癌物,使新生不成熟的原始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而是变成各种分化程度不良且生长失控的非正常细胞。 若机体的免疫监测功能正常,往往可以清除少量的异常细胞,但当长期心里状态不佳引起内分泌系统异常及免疫功能长期低下、或异常细胞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测,则异常细胞最终发展成机体无法控制其生长的胃癌细胞,完成癌变过程。

胰腺癌科普知识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自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内科刘秀峰主任医师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 35~40岁以上的HBV、HCV感染者,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 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以及有直系亲属肝癌家族史者,均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应该严密监测,每6个月行AFP及肝脏超声检查一次。 (二)临床表现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US)检查:US检查因操作简便、价廉、直观,已成为肝脏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参考价

值,但因解剖部位及操作者手法和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使其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实时US造影可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能力。而术中US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 (2)CT检查:CT的分辨率高,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数秒内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最小扫描层厚为0.5mm,大大提高了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增强扫描除可清晰显示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和强化特征外,还可明确病灶和血管之间的关系、肝门及腹腔有无淋巴结肿大、邻近器官有无侵犯,为临床准确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3)MRI检查: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在显示肝癌病灶内部的组织结构如出血坏死、脂肪变性等及对包膜的显示均优于CT和US。特别是高场强MR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MR扫描速度大大加快,可以和CT一样完成薄层、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充分显示病灶的强化特征,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另外,MR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以及肝细胞性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均可为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敏感率和定性准确率以及全面、准确地评估各种局部治疗的疗效。 上述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优势互补,故强调综合检查。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但是,PET-CT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普及应用,且其肝癌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不作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做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WGO 2010 IBD诊断指南

解读 WGO 2010 炎症性肠病诊疗指南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两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IBD过去主要见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逐渐升高,这就对IBD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因为IBD本身的这些因素,各种对其分型及对疾病活动度评估的调查结果也将各不相同,并会受到世界各地各种类似疾病的影响。同样,治疗方法也因疾病表型不同及治疗条件的限制而有所不同。因此,WGO采用级联法(cascade approach)为IBD的诊断及治疗制定此指南,以便于全世界各国都可根据自己的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Inflamm Bowel Dis 2010;16:112–124)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实用指南;级联 引言 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炎 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两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 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如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均会引起肠道免疫失调,导致胃肠道损伤的发生。 全球发病率和东西方差异 ?UC发病率 ——西方国家二战后上升,现开始下降; ——东欧、亚洲及发展中国家等原低发病率地区开始上升。 ?CD发病率 ——亚洲和南美<1/100,000(但可能正在上升); ——南欧、南非1-3/100,000; ——新西兰、澳大利亚16/100,000,加拿大14/100,000; ——美国7/100,000(仅据Minnesota州Olmsted县数据); ——城区发病率偏高,社会阶层较高人群偏高。多数研究显示,CD发病率的上升都是由社会阶层较高人群开始,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普遍化。 低发病率地区人群若在青春期前移民至发达国家,则其发病率随之上升。这在移民后出生的第一代中表现尤为明显。 ?“卫生假说”解释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IBD发病率不同的原因。假说认为,儿童时期较少暴露于感染及不卫生环境的个体,丧失了肠道中潜在的“有益”微生物或能够促进T细胞发育的微生物,抑或因没接触过有害的微生物而未能形成一个足够完善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慢性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包括IBD。

胰腺癌

胰腺癌 来源:日期:2011-06-02 一、概述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主要指胰外分泌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身各种癌肿的1%~4%。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发病年龄为40~7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原发性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癌最常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胰腺癌多来自胰腺管上皮,少数发生于腺泡细胞。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早期可发生转移。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吸烟、饮酒、饮食、环境、内分泌以及遗传有关。①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对戒烟10年到15年的人,其危险性与终生不吸烟者相近。吸雪茄、卷烟、烟斗和咀嚼烟草者在危险性方面无差异。②有人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大量饮葡萄酒或啤酒有关,但无定论。③有研究认为,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其他如肉类和高热卡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是有关因素。而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虽然饮用咖啡因酒精类饮料被认为是正在增长的危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④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⑤有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医生们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⑥胰腺癌的遗传因素尚未被明确证实,但也有家庭发病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认为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 二、临床表现 1.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在确认胰腺癌数月前即开始发生。 2.腹痛:65%~80%的病人有腹痛,常于夜间更为严重。平卧位和坐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延误诊断。 3.黄疸:这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对邻近总胆管的小的胰腺癌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这种难以解释的黄疸应仔细评估。往往这类肿瘤较易于切除。黄疸常伴有上臂、小腿和腹部的烦人的瘙痒,特别在夜间加重。瘙痒与皮肤胆盐潴留有关。因为皮肤中胆盐水平与瘙痒程度的关系比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更加密切。还有另外的说法,即胆盐促进了周围细胞中蛋白酶的释放,而这些蛋白酶可以引起瘙痒,然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主诉瘙痒。偶尔可能见到瘙痒出现在临床上黄疸发生之前。尽管无痛性黄疸仍被错误宣布为胰腺癌病人的特有症状,但实际上有这种表现的病人仅是一种例外。 4.其他症状:胰腺癌的非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包括厌食,上行性胆管炎,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泻、吸收不良、胃胀气或肠胀气)。糖尿病可伴随发作。由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直接受到侵害,或是由于胃功能的紊乱,可并发胃排空障碍的症状。通常与肺癌相关的转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Trousseau体征)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体征。中年人可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一般认为是由胰腺癌引起。在胰腺癌病人中偶尔也可见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这种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半数以上其精神症状比重比生理体征和症状的出现早6个月。正是由于有许多非特异性的和模糊的体征和症状,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

胰腺癌诊断

胰腺癌实验室检查, ①CA19-9检测:血清正常含量<27U/ml,它是迄今为止报道的胰腺癌特异性 最高的标志物,对于手术与否,肿瘤有无复发有指导作用。 ②CA242检测:血清正常含量<30U/ml,是诊断胰腺癌特异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特别是在与良性阻塞性黄疸鉴别方面优于CA19-9,而敏感性与CA19-9并无显著性差别。 ③胰腺癌胚抗原和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67%,可作为特异的标志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的病因、组织病理分级和早期癌转移的标志。 ⑤粪便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的DNA突变检测:有可能早期发现胰腺癌。胰腺癌的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及蛋白的异常现象非常突出。在K一ras、p53、pl6中有两种以上基因异常的占18%?47%,而慢性胰腺炎没有这种现象。 ⑥乳铁蛋白:用内窥镜取得的纯胰液中的乳铁蛋白作放射免疫测定,以125I标记乳铁蛋白。正常胰腺者其平均值为83μgL,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者分别为105μg/L和2240μg/L,这是一种值得继续摸索的方法。 ⑦胰瘤胎抗原(POA):用定量的火箭免疫电泳方法测定病人血清中PO A浓度,正常值为0~4单位%,40~60%胰腺癌的POA值可超过14单位%。与CEA一样,它的临床应用价值也缺乏特异性。 ⑧核糖核酸酶(RNase):按其组织来源可分为胰腺型和肝脾型,分别简称为RNaseC和RNaseU,其底物各有专一性。实验证明,RNaseC在胰腺和血中的含量比其他组织器官高100倍以上,而血清中的RNaseC主要来自胰腺组织。正常人的临界值为250μ/ml,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核糖核酸酶测定法以其90%的敏感性和90%的特异性已激起临床工作者⑨血清免疫反应性弹性硬蛋白酶在胰腺癌肿阻塞近端胰管时可见升高,肿瘤切除后降至正常范 围,故对监视复发有用。

食管癌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1

食管癌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一?疾病特点 1.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理?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的关系. 2.引起食管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化学物质:如长期进食含亚硝胺量较高的食物. (2)生物因素:如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提形成.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钼?铁?锌?氟?硒等. (4)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B?C. (5)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如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等对局部黏膜的慢性刺激引起癌变. (6)遗传易感因素. 3.中段食管癌较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其转移方式主要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晚. 4.食管癌早期为吞咽困难,可出现咽下食物梗阻感,胸骨或针刺样疼痛食管内异物感. 5.食管癌中晚期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以咽下干硬食物,继而半流质?流质,最后可滴水不进并频繁呕吐黏液.病人逐渐脱水?营养不良?消瘦.持续性胸痛或背痛常提示癌肿已侵入食管临近组织.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可产生声音嘶哑,侵入主动脉,可致大呕血,侵入气管,可形成食管气管瘘.高度阻塞可致食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进食时呛咳或肺部感染. 6.食道癌晚期病人出现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和衰竭,查体时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肿块?腹水?胸水,提示食管癌远处转移. 二?辅助性检查及治疗知识 1.食道癌的诊断辅助检查有:食管吞钡X线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食管镜检测?放射性核素磷检查?CT检查.另外,内镜超声检查(EUS)在国内已起步,对事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已有独到之处. 2.食管癌强调早期发现?在其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化学疗法和综合疗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 3.外科手术疗法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若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无明显处转移征象病人,应考虑手术治疗. 4.对晚期食管癌,不能根治或放射治疗?进食有困难者?可做姑息性见状手术,如事关强内置管术?食管胃转流吻合术?食管结肠吻合术或胃造瘘术等,以达到改善营养?延长生命的目的. 5.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三?健康教育规范 (一)?术前健康教育 1.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明确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2.饮食指导:对于能够进食的病人,知道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对于有严重吞咽困难的病人,给予特殊配制的流质饮食;对于有严重梗阻,甚至进水亦有困难的病人,给予静脉高价营养,或行胃空肠造瘘,改善其营养状况. 3.保持口腔卫生:告诉病人不良的口腔卫生能增加术后病人感染的机会,影响术后吻合愈合,故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漱口,并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4.呼吸道准备:对吸烟者,术前应劝其严格戒烟.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痰和复式呼吸,以利术

癌症发病机理新说

癌症发病机理新说 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癌症患者已超过750万,每年约有130多万人死于癌症,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递增。 科学家们在癌症发生的机理上提出了4种假说:即基因突变说、免疫监视说、细胞反分化说及根据α·β态理论的幼稚细胞分化受阻说。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反分化说,取得重大进展的便是癌基因的发现。 癌基因首先发现于致癌逆转录病毒,因此又将病毒中的癌基因叫作病毒癌基因,将存在于人及生物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近年来不断有新癌基因发现。据报道,目前发现的人癌基因已达百余个。在正常情况下,虽然每个人体内都含有癌基因,但处于静止或低表达状态,不仅对细胞无害,而且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不会使人患癌症。如果外来因素,诸如环境因素(膳食和营养因素、化学致癌物质)、某些病毒、放射线等致癌因素侵入人体,就会激活细胞中的癌基因,致使正常细胞恶化变咸癌细胞。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癌基因的特点可概括如下:(1)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从酵母到人的细胞中普遍存在。(2)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序列呈高度保守性。(3)它的作用是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体现的;它们存在于正常细胞不仅无害,而且对正常生理功能、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是细胞发育、组织再生、创伤愈合等所必需。(4)在某些因素(如放射线、某些化学物质等)作用下,一旦被激活,发生数量上或结构上的变化时,就会形成癌性的细胞转化基因而致癌。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某些癌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未必都有转化活性,因此不能认为所有的癌基因都具有致癌活性。目前认为,凡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食道癌健康教育

肿瘤科健康教育模板(试行)、食道癌癌

是发现与诊断食管癌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并可 在直视下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 法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用甲苯胺蓝染色,食管黏膜不 着色,但癌组织可染成蓝色;用 Lugol 碘液,正常鳞状细胞因含糖 原而着棕褐色,病变黏膜则不着色。 食管X 线检查 早期食管癌X 线钡餐造影的征象有: 黏膜皱襞增粗,迂曲及中断; 食管边缘毛刺状; 小充盈缺损与小龛影; 局限性管壁僵硬或有钡剂滞留。中晚期病例可见病变处管腔不 规则狭窄、充盈缺损、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影以及腔 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 食管CI'扫描检查 可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 如食管壁厚度〉5mm 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表示有食管病变存在。CT 有助于制定外科手 术方式,放疗的靶区及放疗计划。但 CT 扫描难以发现早期食管癌。 超声内镜 能准确判断食管癌的壁内浸润深度、异常肿大的淋巴结以及明 确肿瘤对周围器官的浸润情况。对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 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本病的根治关键在于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 术、放疗、化疗、内镜下治疗和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 我国食管外科手术切除率已达 80%?90%,术后5年存活率已达 30%以上,而早期切除常可达到根治效果。 2. 放射治疗 主要适用于手术难度大的上段食管癌和不能切除的中、下段食管 癌。上段食管癌放疗效果不亚于手术,故放疗作为首选。60钻治疗 的适宜剂量为30?40Gy( 3000?4000rad )。手术前放疗可使癌块缩 小,提高切除率和存活 率。 3. 化疗 一般用于食管癌切除术后,选用药物参阅本篇第六章。单独用化疗 效果很差。为提高疗效,以顺铂配平阳霉素(或博来霉素) 、氟尿治疗措施 及用药

胆管炎症状

胆管炎症状 胆管炎症状?胆管炎,即是胆管发生炎症的病变。在临床上常与胆囊炎症相伴发生,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也大致相同。 胆管炎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可引起胆管感染、发炎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等。这些细菌或者经淋巴道、血道而到达胆道,或者从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 我国的胆管炎发病,较为常见的是从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后引发的胆管炎症。专家认为,根据胆管炎的发病表现,可将胆管炎分为急性胆管炎和慢性胆管炎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胆管炎,其症状也各有不同。 1、急性胆管炎症状 (1)腹痛 起病急骤,可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疼痛的症状,一般持续性发作。 (2)寒颤高热

紧接着腹痛出现,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交替出现,体温可超过40℃。 (3)黄疸 包括眼球巩膜、皮肤发黄,严重时尿液、泪液、汗液等也会出现黄化现象。须注意的是,黄疸的深浅与胆管炎的严重性可不一致。 (4)恶心、呕吐 (5)休克、血压下降 (6)精神症状 包括胡言乱语、嗜睡、昏迷等症状。 注意,急性胆管炎的腹痛症状、寒颤高热症状、黄疸症状合在一起,可称为“三联征”,是判断急性胆管炎的重要依据。 三联征加上休克、血压下降的症状表现,即被合称为“四联征”;四联征加上精神症状的症状表现,即被合称为“五联征”。如果急性胆管炎患者除了具有三联征,还有具有四联征或五联征,则可能患有急性重症胆管炎。 2、慢性胆管炎症状 慢性胆管炎大多数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如果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

原发病因的话,胆管内的炎症就可逐渐转为慢性,出现慢性胆管炎症状。 (1)体征 一般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也不明显,可仅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出现肿大。 (2)腹痛 可有中上腹不适和胀痛症状,有时也呈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痛感。 (3)发热、黄疸都少有 (4)慢性胆管炎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三联征的症状表现。 胆管炎症状如上所述。想要缓解胆管炎症状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来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如《清胆消痈方。将方中的饮片倒入锅中,加清水煎煮两次,并将两次煎煮所得的药汁混合,分成3份与三餐后服用。每日1付。 手术治疗,如胆管切开及T形管引流手术。纵行切开胆管前壁,用取石钳或匙取出结石。用钝头金属探子或Baker 扩张器从小号开始探查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放置与胆管内腔相适应的T形引流管,然后缝合、固定。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作为上海男性十大高发癌症之一,胰腺癌让人闻之“色变”,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化不良等。专家说,人的胰腺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所以,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非常容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 3.慢性胰腺炎患者。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6.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7.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疲劳,也没有受伤,出现腰背部的疼痛。 8.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9.无法解释的迅速体重下降。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此病不易诊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大多数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部,约占70%左右,通常引起胆管阻塞,导致临床上明显的黄疸。发生于胰体或胰尾的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较隐匿,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胰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40岁或40岁以上的有下列任何临床表现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胰腺癌:

食管癌患者健康教育

食管癌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癌瘤,主要包括鳞癌、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癌肉瘤等。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进食时偶有梗阻感或呃逆,咽部干燥,有紧束感或食管内有异物感,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严重者滴水不进并频繁呕吐粘液,脱水明显,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恶液质。确诊后根据病程长短、病变性质,可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或综合治疗。 二、饮食 宜少食多餐,由稀到干,细嚼慢咽,逐渐增加食量.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的清淡饮食食物,避免生,冷,硬,辛辣酒等刺激饮食,多吃蔬菜及水果,不吃油腻和过甜食物 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消化和吸收能力分别供给,不可强求病人进食其不能或勉强进食的食物,放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为了减轻反应可少食多餐;进餐时不要喝太多水,饭前饭后一小时也尽量少喝水;勿吃甜食,油腻或油炸食物;进食时充分咀嚼,使食物易于消化。如恶心呕吐不止,则需给予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三、休息和活动 食管癌经治疗后的患者,应避免疲劳,充分休息,一般不宜做上半身剧烈活动,也不要将头过度后屈及回转。循序渐进地运动,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做上肢抬举、过度伸臂、扩胸运动,内收或前屈上肢及内收肩胛骨等运动。还可有意识地用患侧上肢做梳头、端碗、越过头顶摸对侧耳郭、手指爬墙等动作。

四、用药指导 化疗时选择粗、直,避开关节、疤痕、红肿等部位进行静脉穿刺,不要连续使用同一静脉,必要时予以中心静脉置管。告知患者输液时,穿刺手臂不宜下垂,活动度不可过大,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输液过程中,穿刺点疼痛不适应立即报告护士。 五、出院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2、合理安排饮食,遵守饮食原则。 3、戒烟、酒,保持居室通风良好,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4、放疗病人应注意保持照射部位皮肤的清洁,防止放射线对皮肤的损伤 5、遵医嘱定期复查、定期化疗、放疗。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小结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小结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此病不易诊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大多数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部,约占70%左右,通常引起胆管阻塞,导致临床上明显的黄疸。发生于胰体或胰尾的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较隐匿,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胰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40岁或40岁以上的有下列任何临床表现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胰腺癌: 1.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4.血糖突然升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5.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6.食欲不振 胰腺癌的初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如果近期出现饭量突然减少,甚至没有一点胃口,饭后消化不太好,还总是想吐的情况,那么要高度警惕。 7.脂肪泻 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脂肪泻,俗称为油花样腹泻。胰腺病变中的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容易造成脂肪泻。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从大便中排出。 8.自发性胰腺炎发作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 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是胰腺癌早期重要症状之一,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9.局部肢体浮肿

子宫内膜癌肉瘤

子宫癌肉瘤,曾被叫做中胚层混合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子宫内膜肿瘤。其特点为同时存在腺瘤和子宫内膜间质的组成成分。 流行病学 基于群体研究的数据显示,此病为罕见疾病。根据一项群体研究显示,它只占了子宫恶性肿瘤中的2%~3%。1989~1999 年间,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与预后」项目显示,子宫癌肉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992~1998 年的数据显示,与美国白人相比,黑人子宫癌肉瘤的发病率会更高。病情相似的黑人与白人,尽管进行相同的治疗,黑人女性的生存率会更差。 病理特点 它通常是子宫腔内一个巨大的深部浸润到子宫基层的息肉样肿块,有时会突出到子宫外。切口表面丰满多汁,通常能看到出血、坏死和囊性改变的区域。肌层浸润很常见。 同子宫内膜癌一样,子宫癌肉瘤多通过淋巴途径进行肿瘤转移。有多达60% 的看上去明显只局限于子宫的肿瘤其实已经能够找到转移。因此在最初的手术治疗中,就应该进行分期的淋巴结清扫。 肿瘤起源 目前有一些不同的假说来解释子宫癌肉瘤的起源,包括起源于两种不同的恶性细胞群体(碰撞假说);共同干细胞起源(组合假说)和一个类型的肿瘤细胞转化形成(转化假说)。目前更多的证据支持组合假说或者单克隆起源假说。在组织发生时,肿瘤干细胞起源于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但上皮细胞更能决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分子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发现肿瘤表达p27,p53,p16,c-KIT,COX-2,EGFR,HER2/neu,AKT,PIK3C 等基因。有研究发现,COX-2 阳性的肿瘤预后更差一些;原癌基因AKT 在肿瘤的早期表达较多;PIK3C 基因的改变在子宫癌肉瘤中广泛存在。 临床特点 肿瘤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也可见于绝经前。最常见的表现是在排出血性或者水性排泄物和腹痛之后出现了绝经后流血。病人也会有乏力、腹胀、腹围增加和腹部肿块。晚期,病人也可能会有泌尿道和胃肠道的症状。 子宫癌肉瘤的危险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相似,有未生育、高龄、肥胖和雌激素运用。盆腔遭过放射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他莫昔芬(一种非甾体类选择性雌激素,有潜在的抗雌激素活性)使用过久可能也会与子宫癌肉瘤发生相关。 子宫癌肉瘤的分期与子宫内膜癌一致。分期是最重要的影响预后的因素。有40%~60% 的子宫癌肉瘤患者处于疾病的I 或II 期。5 年生存率随着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临床表现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